1:Barton J, Simko P TheBalance sheet as an Earnings Management Constraint[J]2:Baron DA model of thedemand for investment banking advising and distribution services for newissues [J]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程培先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销售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然后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本文针对盈利能力分析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提出了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九忌。 一、仅从销售情况看企业盈利能力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而营业利润高低关键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许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比较关注销售额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试图只根据销售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然而,影响企业销售利润的因素还有产品成本、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因素,影响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因素还有对外投资情况、资金的来源构成等,所以仅从销售额来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不够的,有时不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忽视税收政策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调节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因此,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然而,由于税收政策属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很多财务人员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往往只注重对影响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进行分析,而容易忽视税收政策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三、忽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入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很多财务分析人员往往只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而忽视对企业利润构成的分析,忽视了利润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实际上,有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很多,如果从总量上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好,但是如果企业的利润主要来源于一些非经常性项目,或者不是由企业主营业务活动创造的,那么这样的利润结构往往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 四、忽视资本结构对企业盈利能力的作用 资本结构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入、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许多财务人员也忽视了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注重对企业借入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合理,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忽视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也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况下,资产的运转效率越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就越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越强,所以说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运转效率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很多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往往只通过对企业资产与利润、销售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比较,直接来评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六、忽视对企业盈利模式因素的考虑 企业的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途径和方式,是指企业将内外部资源要素通过巧妙而有机地整合,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模式。独特的盈利模式往往是企业获得超额利润的法宝,也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即使是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人才,但若没有一个独特的盈利模式,企业也很难生存。显然,企业的盈利模式并不是指从表面上看到企业的行业选择或经营范围的选择。因此,要想发现企业盈利的源泉,找到企业盈利的根本动力,财务人员就必须关注该企业的盈利模式,要分析这家企业获得盈利的深层机制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从其经营领域或企业行业特征上进行判断和分析。 七、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 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是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只注重分析企业的销售收入、成本、费用、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企业的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一些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事实上,非物质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动因,比如企业有良好的商业信誉、较好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将会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市场、成本控制、获取超额利润等方面有所收获,这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财务人员在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分析时,如果只注重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物质性的因素,而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就不能够揭示企业盈利的深层次原因,也难以准确预测企业的未来盈利水平。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储一昀 王安武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0433) 一、研究目的 上市公司盈利问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因此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利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进行评价,比较全面,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不能反映盈利的现金流人,即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毫无疑问,盈利如果没有现金流人,不仅无法进行分配,而且还会影响到资产的质量,误导投资决策。为此,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拟通过对有关盈利指标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即盈利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保证,是否普遍存在应计制下盈利的虚假问题, 同时提出一个评价盈利质量的合理方法,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水平。 二、分析方法 (一)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含义 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二者各有侧重。盈利能力强调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它以应计制为基础,其表现为税后净收益的大小及有关比值的大小;而盈利质量则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人相伴随。只有伴随现金流人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具体表现为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一般而言,这一差异越小,盈利质量就越高。 (二)实证指标设计 根据前面对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界定,盈利质量可以用应计制和现金制下有关盈利指标的差异程度来评价,因此盈利质量的评价与现金有关,盈利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应体现现金流量的特征。盈利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盈利是否伴随现金的流入,如果有现金的同步增加,则盈利是有现金保证的,盈利质量较高,否则盈利质量较低。用现金流量来反映盈利状况的指标也有多个: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等,这些指标在反映盈利状况方面各有优点。但这些指标是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无法直接与以应计制为基础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因此如果要将这些以现金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和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联系起来,则应构建与应计制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也就是说,对比指标的构成含义并不改变,但有关数值应为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数值。这些指标的含义与应计制下的含义相近,只是数值转换为现金流量,通过这些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上市公司盈利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评价盈利质量指标的设计,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设计了四组对比指标,其排列顺序分别为: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总资产收益率(RQA)和销售利润率(具体情况见下表)。将其具体分成两类:第一类对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了调整后计算而得到,第二类直接利用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计算。这样分类的原因在于:虽然我国发布了现金流量表准则,但其具体构成项目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和英国等国的会计准则还存在差异。在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等并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而列在投资活动中;对于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而列在筹资活动中,而这些项目均反映在净利润中,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可比性受到影响。因此本文的前四个指标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做了调整,将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和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加项,而将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凋项,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计算。口径趋于一致,具有可比性,以便客观地评价上市公盲的盈利质量,而后四个指标均未调整而直接计算。 盈利指标 现金制 应计制 对比指标(现金制-应计制)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I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2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3 销售利润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4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5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6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7 销售利润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8 相比较而言,前四个指标比较客观,而后四个指标便易懂。将这8个对比指标的差额分别定义为CHAl、CHA2…CHA8(下文同此),这样如果差额为正则表明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反之则较差。 (三)盈利质量的评价标准 在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时,如果指标为正,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如果指标为负,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差。但盈利质量不能仗凭一两个指标来评价,因此本文将盈利质量分为三个层次:(1)8个指标均为正值,盈利质量良好;(2)8个指标有正有负,盈利质量一般;(3)8个指标均为负值,盈利质量较差。并以此标准来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三、样本选择 本文的样本分为两部分: (一)选择1998年中期报告第一次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由于虹桥机场巳月一6月)和杭钢股份(3月一6月)不具有可比性,故剔除这两家公司后,最终确定264家上市公司作为正式样本。由于罚·渝钦白和引二农商社的净资产为负,同时净利润也为负,会出现净资产收益率为正的不正常情况,因此在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时取净资产绝对值。264家公司占公布1998年中报的812家上市公司的51%,其中只有1家公司未经过审计,这样看来样本的可信性和代表性值得信赖。 (二)选择截至1999年4月30日已经公布年度 报告的86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有7家公司未公布现金流量表,其余861家公司均披露现金流量表,将861家公司作为正式样本,此时样本代表性更好,而且全部经过审计,其可信性较高。将引不白云山 (0522)净资产取其绝对值,以免净资产收益率计算的混乱。在现金流量表项目申,对于深发展(0001)和鞍山信托(600816)分别以收到的贷款利息和收回的中长期贷款代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结果 差额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192 192 192 185 191 191 191 179 占比(%) 7 7 7 1 7 3 3 8 位置最大差距 13 平均值 189 1998年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608 609 609 620 549 550 550 564 占比(%) 6 7 7 0 8 9 5 位置最大差距 71 平均值 582 从上述统计结果看,在1998年中期报告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4家上市公司中平均有189家上市公司存在盈利确认和现金流入不同步的问题,占264家上市公司的59%。保守计算有179家上市公司,最多有192家上市公司存在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问题。在1998年报中,平均有582家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占861家公司的60%,较中报的59%略有下降。从8个指标的比例来看,除CHA4略有增加外,其余7个指标的负值比仍均有所下降,这个结果反映出我国在去年出台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财政部的66号文件关于资产重组收益确认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进行盈利操纵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二)统计分析 (1)比例分析 项目 指标全部为正 指标有正有负 指标全部为负 合计 1998中报 数量(家) 67 21 176 264 占比(%) 38 95 67 100 1998年报 数量(家) 216 122 523 861 占比(%) 09 17 74 100 上表说明1998年中报的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38%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较好,而居于中间的上市公司则较少,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在1998年报与申报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盈利质量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指标有正有负的比例由95%提高到17%,提高了22%,指标全部为负值的比例由67%下降为74%,下降了93%;指标全部为正值的比例基本维持不变;同样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较差,且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在平均有189家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的1998年中报申,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89家公司的12%,占264家公司的67%,表明这8个指标在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有523家上市公司,占861家公司的74%,较中报的67%有所下降,盈利质量有所提高。但也说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并不乐观,在861家公司中有523家公司现金流人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问题。 1998年中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家。我们发现这样类型的上市公司比较少,只占264家公司的9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这种情况:要么指标全部为负,要么指标全部为正,而有正有负的情况则较少,即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况。这同时也说明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盈利质量的有效性。1998年年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122家,这122家公司占861家公 司的17%,比中报有所提高,但仍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1998年中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67家,表明这67家上市公司的盈利是有现金保障的,盈利质量较好,但这类公司只占264家公司的38%,比例较低,同时,有近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低。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6家。这216家公司占861家公司的09%,与中报的38%基本相当,进一步证明有近四分之三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障,盈利质量较低。 (2)平均值分析 下表列示了8个指标的平均值情况: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0444 -1599 -0313 -4374 -0302 -1266 -0266 4938 1998年报 0011 -1853 -0355 -1417 0313 -1236 -0241 -1094 1998年中报中,CFlA4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80998,CH舱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124526。经过上述调整,我们发现8个指标的平均值均为负数,这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的流入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不够理想,存在盈利操纵问题。盈利的获得缺乏现金的保障,这同时也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在1998年年报中,CHM和CH妨为正,其余为负,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在盈利质量方面并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能够看出上市公司更加关注净资产收益率,尤其是一些特别处理公司,在1998年报中THM指标前20名中有14家为特别处理公司。 (三)盈利质量与应收帐款关系的分析 应收帐款的增加并不一定就是盈利操纵的结果,应收帐款的增加有许多原因,如赊销政策的变化、资产规模的增加等,所以不能通过应收帐款的增加而得到盈利操纵的结论。但如果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的增加与主营业务收人的比值为正,对于这样的上市公司是否有盈利操纵行为呢?本文对此做深人分析。将1998年年报的861家公司剔除30家公司(未公布期初资产负债表和主营业务收人为负值的港澳实业)后的831家公司做为研究对象,其 中(期末应收帐款+期末应收票据-期初应收帐款-期初应收票据)/主营业务收入大于0的公司有540家,占831家公司的98%。这540家公司的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这540家公司的盈利质量平均水平较低,可能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对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378家公司做进一步的分析后,发现378家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摊薄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97 96 09 135(540×216/861) -38 正负兼有 65 04 17 77(540×122/861) -12 均为负 378 00 74 328(540×523/861) 50 合计 540 100 100 540 0 计算)为35%,而样本总体831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为06%,可见这些公司存在着利用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虚增盈利的情况,由于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使得8个指标均为负值。在378家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小于0的有3家公司,在0与6%之间的有47家公司,其余378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大于6%,占378家上市公司的77%。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的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其中有75家公司(占134家公司的97%)属于上述378家公司之中,可见我国拟配股公司盈利操纵之严重。 (四)亏损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1998年公布年报的861家公司,有77家公司出现了亏损,对其进行盈利质量的分析,结果如下: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样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60 92 09 19(77×216/861) 41 正负兼有 12 59 17 11(77×122/861) 1 均为负 5 49 74 47(77×523/861) -42 合计 77 100 100 27 0 从上表可以看出,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高于样本总体水平,这反映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比较好。而从一般的角度看,亏损与盈利质量应成相反方向变动,但上述结果却成正方向变动,这里是否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之后,若在限期内仍无法扭亏为盈,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最终将受到终止股票上市的处罚。上市公司一旦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公司的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与此同时,在我国目前发行股票采用额度制、社会闲置资金相对充裕和大量企业急于改制上市的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昂贵,但若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这一宝贵的\"壳\"资源将会流失或大打折扣,由此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因此可以推论,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会有很强的动机去管理盈利,以尽可能避免出现亏损或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以逃避有关法律、法规的惩罚和处理。当公司已经出现亏损,则想方设法尽可能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从而导致这些上市公司在出现亏损一年或两年中,采用明显的调减盈利的应计制会计处理,彻底将以前年度的潜亏全部处理掉,并尽可能将以后的费用提前预计,使得后期的费用减少,为扭亏为盈利打下基础。这样的会计处理是现行会计准则和应计制所允许的,另一方面,在应计制下,预计一些损失或多推销一些费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产物,并不会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也不容易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所洞悉。如此的会计处理,从一定程度上虚增了亏损(减少了利润),但现金流量并不随之减少,因此有关现金制指标与应计制指标的差额增加甚至为正。比如ST深华宝(0034)1998年亏损5182亿元,公司在年报中称: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处理坏帐损失197357966,78元、存货跌价损失30元、长期投资损失38元、征地拆迁损失 35元、房改损失77元、其他损失78元,合计人民币36元。董事会认为上述帐目处理均遵循了实事求是、依法处理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该公司一次处理掉24亿元的\"包袱\",而且找到了合法的根据,如果是这样,那么以前年度盈利的水 分之大可想而知。将如此之大的损失在1998年一次处理,使得当年不仅亏损而且还侵蚀了股本,因此被特别处理。如果不处理24亿元的损失,其利润仍为-2831亿元,但不会侵蚀股本。因此可以认为该公司如是处理是在有关规定保护下的一种盈利的逆向操纵:即在应计制下多计入一些费用或损失,其目的在于减少以后年度的费用,为扭亏打下基础。而这种处理很少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体现,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净资产收益率的进一步分析 我们一般以净资产收益率(R哑)来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我国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10%(每年不低于6%)是取得配股资格的主要条件。对于那些已经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在6%以上的公司,在第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尤为关键,三年平均是否达到10%是能否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关键。但这也给正确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困难,有相当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能在资本市场继续融资,操纵利润,突破10%的生命线。 有部分上市公司经常进行所谓的\"资产重组\",其主要目的在于达到净资产收益率10%的要求。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盈利操纵动机,因此相应的现金流量有可能并没有配合盈利的增加而增加,应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重新评估。经统计截至1998年8月22日公布经审计中期报告的上市公司(本资料来源于《中国证券报》1998年8月31日第10版)有212家,其中有121家公司的审计原因为配股,占212家上市公司的08%。这121 家公司的8个指标的有关情况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 均为负 87 90 67 94 94 93 88(121×192/264) 6 有正有负 8 61 95 2 均为正 26 49 38 27 27 26 33(121×72/64) -6 合计 121 100 100 121 121 121 121 0 注:1998年报中有192家上市公司CHIA1为负值,有72家上市公司CHAI为正值 由上表可见,在121家因配股而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有87家上市公司的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21家公司的90%。对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更为重要,CHA1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CHA5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二者均负的有93家公司。按照192家上市公司的CHA1为负值的比例计算,121家公司中应有88(121x192/264)家公司的CHAl指标为负,而实际有94家上市公司的CHI1为负,多出6家公司。这样看来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CHAl)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盈利质量不佳,而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中有90%的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这充分说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盈利质旦水平,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本文对此134家公司做上述同样分析,其结论与 前相同,具体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均为负 97 39 74 108 99 99 95(134×608/861) 13 有正有负 13 70 17 9 均为正 24 91 09 26 35 26 39(134×253/861) -13 合计 134 100 100 134 134 134 134 0 五、本文的局限性 样本选择不够全面,只选择了1998年中期报告的264家公司和年度报告的861家公司,只有两期,其代表性并不十分全面; 因中国现金流量表1998年第一次披露,无法选择以前年度资料为样本,作时间序列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反映盈利的指标有多个,本文只选择其中几个进行比较研究,有一定局限性; 上市公司会计报告虽经审计,但并不能排除企业在编报会计报表时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差错及某些不可比的因素。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多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盈利的获得和现金的流入并不同步,而且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实证结果表明:98年中报中平均有59%的上市公司现金流人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264家公司的67%;1998年年年报中平均有60%的上市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523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861家公司的74%,盈利质量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同样处于两极分化的状况,有近四分之三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近六成公司的盈利质量很差,值得引起关注。 由于盈利的确认缺乏现金的保障,上市公司现金缺乏,因此不顾股权稀释的压力而争取配股等融资手段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 拟配股的上市公司为达到继续融资的目标,进行利润操纵,使得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规定的要求,容易误导投资决策; 亏损公司的逆向盈利操纵(即过多转销费用或损失,以便于以后年度扭亏)行为应引起注意,需要加强有关监管; 配股条件的盈利指标只有净资产收益率一个,很容易被上市公司操纵,建议采用若干个指标或若干个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同时体现现金流量要求,防止上市公司通过操纵盈利来获得配股资格。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澎 论现金流且表、财会月刊、1998;5 2林坤霖 上市后盈余管理与盈余资讯关系之研究·会计研究月刊、第151期 3李爽、杨莉、现金流量分析一从东南亚金融危机说起,会计研究、1998;6 4陆德民,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探讨审计研究1998; 5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周正庆主编、证券知识读本、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7陈志谷、张训苏,资产经营与重组、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8陆建桥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998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是决定公司股票内在价值的根本因素,它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营运能力等诸多因素的体现。由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基本组成部分,各种财务状况,财务指标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我国对于盈利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大体经历了以实物产量为主的盈利能力、以产值和利润为主的盈利能力到以综合性的盈利能力评价。关于盈利能力指标分析,有许多学者作过研究,主要有:张跃超在《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债务来源结构关系研究》表示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等盈利能力指标均与经营负债成正相关关系,与金融负债成负相关关系。提出了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应该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资产结构特点,尽量使用经营负债来融资,提高商业信用利用效率,同时,减少金融负债的数量,减少非主营业务对资金的占用,避免金融负债比率上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看法。学者练敏在《我国创业板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中揭示目前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负相关关系较明显,未来会呈现正相关关系。戴维霍金斯教授结合实际的企业情况写出了《公司财务报表与分析》一文,文中对财务报表在公司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日本著名会计学专家森腾一男针对日本企业活动对财务的影响写出了《企业经济活动与财务分析》,其中指出现金流量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使财务报表充实完善。从以上这些期刊中,可以了解到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观点及盈利能力分析方法,对研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思考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 Smirlock M: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uction and Profitability in Banking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7,[2] Prowse S D: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 in Japan, Journal of Finance,1992 (3), 1121–1140 [3] Maudos J, Market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in Spanish Banking Using a Direct Measure of Efficiency,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4] Margaret E Slade: Competing models of firm profita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4(22)[5] David Bernotas: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firm profitability in the Japanesekeiretsu,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5(16),533–[6]管军、李文华企业综合财务状况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研究[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2(4)[7]陈丽萍,李智全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初探[J] 商业研究2002(13)[8] 李晓荣,王宪良.因子分析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中的应用[J].财经科学.2002年增刊[9]张晓明,何滢.我国旅行社绩效评价方法探索[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10] 汤青.中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J].2005(2)[11] 王燕.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6[12] 张庆昌,傅再育.中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模型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1)[13]张瑞龙,陈艳艳.基于Excel 的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模型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14] 莫生红,李明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J].2007(1)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是决定公司股票内在价值的根本因素,它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营运能力等诸多因素的体现。由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基本组成部分,各种财务状况,财务指标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是决定公司股票内在价值的根本因素,它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营运能力等诸多因素的体现。由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基本组成部分,各种财务状况,财务指标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我国对于盈利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大体经历了以实物产量为主的盈利能力、以产值和利润为主的盈利能力到以综合性的盈利能力评价。关于盈利能力指标分析,有许多学者作过研究,主要有:张跃超在《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债务来源结构关系研究》表示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等盈利能力指标均与经营负债成正相关关系,与金融负债成负相关关系。提出了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应该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资产结构特点,尽量使用经营负债来融资,提高商业信用利用效率,同时,减少金融负债的数量,减少非主营业务对资金的占用,避免金融负债比率上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看法。学者练敏在《我国创业板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中揭示目前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负相关关系较明显,未来会呈现正相关关系。戴维霍金斯教授结合实际的企业情况写出了《公司财务报表与分析》一文,文中对财务报表在公司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日本著名会计学专家森腾一男针对日本企业活动对财务的影响写出了《企业经济活动与财务分析》,其中指出现金流量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使财务报表充实完善。从以上这些期刊中,可以了解到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观点及盈利能力分析方法,对研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思考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的书籍有《工商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会计学原理》、《管理心理学》、《成本核算及分析》等等。1、《工商管理学》《工商管理学》是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祝笑微丛书鲁曙明。本书旨在介绍西方现代管理学的发展,并对管理学及其重要分支的主要理论和观点、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和预测。本书内容涉及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收益管理、运输管理、商业预测、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业学及中小企业管理、创新与技术管理、跨文化管理、组织行为学、组织理论、管理研究方法等诸多方面。2、《企业管理学》本书针对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需要,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内容包括企业与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经营决策、市场营销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企业物流管理、企业技术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财务管理共十个部分。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学习企业管理的基础教材,也可作为其他人员学习企业管理知识的参考教材。3、《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业企业财务管理》是2010年广东省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贺志东、智董网专家委员会。本书为《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内容共14章,包括: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综述、工业企业财务分析、工业企业收入管理、工业企业成本费用、工业企业利润及其分配管理、工业企业筹资管理;工业企业资本结构决策、工业企业资产管理、工业企业资产营运、工业企业投资管理、工业企业财务风险、工业企业财务预测与财务预算、工业企业财务监督、工业企业业绩评价。4、《会计学原理》该书使用观念(Conceptual)、分析(Analytical)与程序(Procedural)的 CAP框架,以通俗有趣的语言、丰富翔实的案例,系统讲述了会计循环的原理与方法、货币资金及其内部控制、应收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等会计处理程序与方法。5、《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2014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郑安云,何飞。书稿述及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个体心理、群体心理与行为、组织管理中的激励理论、组织变革、组织文化,以及员工心理健康与救助等内容,整体框架完整合理,篇章布局科学严谨,概念准确,论证有力,逻辑严密。相对于现有管理心理学教材而言,运用最新社会心理学理论成果分析组织员工心理与行为,并增加了“创造心理与行为”、“决策行为”及“员工心理健康与援助计划”三章新的内容,从而使书稿内容更全面,实用性更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商管理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管理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学原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理心理学
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股东权益利润率。对于企业来说,盈利能力说的是当前的赚钱能力。从统计的角度讲,如果能获得过去一段时间里企业的真实经营数据,那么投资者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一段时期里的平均盈利状况要比某一时点上的盈利状况有效得多。一些传统企业拿出财务资料的时候,总会列出总利润、净利润等数据,但事实上,一些比率远比利润数额的绝对数值更重要。下面就是一些常用的比率。扩展资料: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比率指标很多,主要包括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净额之比,其中销售毛利是销售收入净额与销售成本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根据销售毛利率,企业可以进行如下分析:销售毛利率反映了企业产品或商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是企业净利润的起点,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较大的盈利。销售毛利率的分析与销售毛利额分析相结合,可以评价企业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的承受能力。销售毛利率随行业的不同而高低各异,但同一行业的毛利率一般相差不大。与同期行业的平均毛利率比较,可以揭示企业在定价政策、产品或商品推销或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盈利能力
对现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分析(1) 摘要: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是所有者最为关注的,也是企业经营者和债权人必须关注的。对于企业获利能力的反映,要力求客观、全面、准确。本文针对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中的缺陷,提出了一些改进与完善的观点和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盈利能力;财务分析;现金流量 企业的盈利水平,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人正确决定其投资去向,判断企业能否保全其资本的依据;债权人也要通过盈利状况的分析以准确评价企业债务的偿还能力,控制信贷风险。所以不论是投资人、债权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都日益重视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在盈利能力分析中,全面领悟分析的内容,正确掌握分析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内容 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后者在报表分析中更为重要。 二、盈利能力分析的方法(一)盈利稳定性的分析 盈利的稳定性主要应从各种业务利润结构角度分析,即通过分析各种业务利润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判别盈利的稳定性。我国损益表中的利润按着业务的性质划分为,商品(产品)销售利润、其它业务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等。各利润项目又是按获利的稳定性顺序排列的,凡是靠前的项目在利润总额中所占比重越高,说明获利的稳定性越强。由于主营业务是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一个待续经营的企业总是力求保证主营业务的稳定,从而使得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所以在盈利稳定性的分析中应侧重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分析,重点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总盈利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二)盈利持久性的分析 盈利的持久性,即企业盈利长期变动的趋势。分析盈利的持久性通常采用将两期或数期的损益进行比较的方式。各期的对比既可以是绝对额的比较,也可以是相对数的比较。绝对额的比较方式就是将企业经常发生的收支、经营业务或商品的利润的绝对额进行对比,看其盈利是否能维持或增长。相对数的比较方式,是选定某一会计年度为基年,用各年损益表中各收支项目余额去除以基年相同项目的余额,然后乘以100%,求得各有关项口变动的百分率,从中判断企业盈利水平是否具有持续保持和增长的可能性如企业经常性的商品销售或经营业务利润稳步增长,则说明企业盈利的持久性就越强。 (三)盈利水平分析的几个指标 分析企业的盈利水平,通过计算相对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盈利水平。这些指标一般根据资源投入及经营特点分为四大类: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包涵的基本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收入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权益报酬率和股利发放率等等。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指对利润率的分析。 三、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一)现行利润表反映企业财务业绩的缺陷 我国企业的利润表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收益概念和收入费用配比基础之上的则务业绩报告形式,在这张报表中列报的主要是己实现的收益。它在物价基木稳定、市场经济活动单一、外部风险低的经济环境下是适当的,能基本准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但是,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物价的波动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摆脱的现象,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所兴起的金融创新,出现了价格波动性强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改变了传统资产的价值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因而价值相对稳定的观念。于是,采用公允价值作为金融工具的计量属性已成为必然,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个问题:即由于公允价值变化而产生的损益是否在收益表中确认。如果不在收益表中确认,就使得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当期的全部收益,将未实现增值摒弃在收益计算之外,会使得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不能达到公允而充分披露的要求,从而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对现行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分析(2) (二)财务指标体系自身的缺陷当前的财务指标带有浓厚的政府考核色彩。由于财务指标体系的设置主要偏重于满足政府宏观调控对财务信息的需要,因而对这些评价信息能否切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未作充分考虑。 指标数值具有浅层次和一定的不可靠性。出于保护自身商业机密和市场利益的目的,企业公开于社会的各项指标数值通常仅限于浅层次、一般性的财务信息。同时,考虑到对市场形象的影响,并由于得到政府及其金融机构良好评价,企业往往还会对这些应公开的信息加不同程度的修饰。因此,投资者依据这些指标数很难对企业真实的经营理财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对于企业经营决策者来讲,仅靠这些浅显的指标值同样也无法对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的实绩以把握,对企业经营者真正有用的一些深层次、涉及商业机密的、详尽的财务信息,则无法从财务标体系中找到,这势必影响企业借助财务分析手段,改善经营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大大降低了财务分的作用。 在指标的名称、计算公式、计算口径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规范性;在分析时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以及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等。 鉴于以上原因,必须对现行的财务分析指标进行必要的改进与完善。四、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与完善(一)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改进 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常见的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分母是年末净资产,另一种分母是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这两种形式的分子都是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净资产收益率的分子是当年的净利润,所以,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同分子的当年利润进行比较更为合理,即用后一种形式的计算公式更为合理。 在利润分配中,现金股利影响年末净资产,从而影响净资产收益率;而股票股利由于不影响年末净资产,因此也就不影响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评价企业当年收益的指标,不应由于分配方案不同,计算值也不同。因此,把分母的年末净资产进一步改进为利润分配前的年末净资产更趋合理。 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的一般意义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企业包括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内的全部资产总体的获利能力。企业总资产中的负债由债权人提供,债权人从企业获得利息收入,这笔利息收入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利息支出。企业总资产中的净资产是股东的投资,股东从企业获得分红,该分红相对应的是企业的净利润,即税后利润,并不是利润总额。所以,把总资产报酬计算公式中的分子改为净利润与利息支出之和就更趋于合理。 成本费用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同企业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该指标在通过企业收益与支出的比较,评价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从耗费角度评价企业收益状况,以利于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节约支出,提高经营效益。我们知道,利润总额包括了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等与成本费用不匹配的成本费用支出。因此,将成本费用利润率计算公式的分子改为营业利润更为合理。 (二)常见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完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现金流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是因为若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现金周转不畅,现金调配不灵,将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常见的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计算并给出评价的,如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它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状况,存在着只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数”量,不能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质”量的缺陷和不足。 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的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因此,在进行企业盈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盈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即引入现金流量制定盈利能力指标来对企业的相关能力水平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 盈利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重点,财务结构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等,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分析及时发现,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高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黄明、郭大伟,《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林业财务与会计,1997年第3期 陈红权,《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学术天地,2005年第4期 简东平,《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改进的思考》,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l0月 王彤,《对财务评价盈利能力分析指标设置有关问题的探讨》,理论探讨,2003年第5期
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资产总额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股东权益利润率。对于企业来说,盈利能力说的是当前的赚钱能力。从统计的角度讲,如果能获得过去一段时间里企业的真实经营数据,那么投资者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一段时期里的平均盈利状况要比某一时点上的盈利状况有效得多。一些传统企业拿出财务资料的时候,总会列出总利润、净利润等数据,但事实上,一些比率远比利润数额的绝对数值更重要。下面就是一些常用的比率。扩展资料: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比率指标很多,主要包括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净额之比,其中销售毛利是销售收入净额与销售成本的差额。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根据销售毛利率,企业可以进行如下分析:销售毛利率反映了企业产品或商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是企业净利润的起点,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较大的盈利。销售毛利率的分析与销售毛利额分析相结合,可以评价企业对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的承受能力。销售毛利率随行业的不同而高低各异,但同一行业的毛利率一般相差不大。与同期行业的平均毛利率比较,可以揭示企业在定价政策、产品或商品推销或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企业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是决定公司股票内在价值的根本因素,它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营运能力等诸多因素的体现。由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基本组成部分,各种财务状况,财务指标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我国对于盈利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晚,大体经历了以实物产量为主的盈利能力、以产值和利润为主的盈利能力到以综合性的盈利能力评价。关于盈利能力指标分析,有许多学者作过研究,主要有:张跃超在《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债务来源结构关系研究》表示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等盈利能力指标均与经营负债成正相关关系,与金融负债成负相关关系。提出了家电行业上市公司应该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资产结构特点,尽量使用经营负债来融资,提高商业信用利用效率,同时,减少金融负债的数量,减少非主营业务对资金的占用,避免金融负债比率上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家电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看法。学者练敏在《我国创业板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中揭示目前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的负相关关系较明显,未来会呈现正相关关系。戴维霍金斯教授结合实际的企业情况写出了《公司财务报表与分析》一文,文中对财务报表在公司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日本著名会计学专家森腾一男针对日本企业活动对财务的影响写出了《企业经济活动与财务分析》,其中指出现金流量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渐使财务报表充实完善。从以上这些期刊中,可以了解到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观点及盈利能力分析方法,对研究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的思考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储一昀 王安武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0433) 一、研究目的 上市公司盈利问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因此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利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进行评价,比较全面,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不能反映盈利的现金流人,即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毫无疑问,盈利如果没有现金流人,不仅无法进行分配,而且还会影响到资产的质量,误导投资决策。为此,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拟通过对有关盈利指标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即盈利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保证,是否普遍存在应计制下盈利的虚假问题, 同时提出一个评价盈利质量的合理方法,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水平。 二、分析方法 (一)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含义 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二者各有侧重。盈利能力强调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它以应计制为基础,其表现为税后净收益的大小及有关比值的大小;而盈利质量则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人相伴随。只有伴随现金流人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具体表现为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一般而言,这一差异越小,盈利质量就越高。 (二)实证指标设计 根据前面对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界定,盈利质量可以用应计制和现金制下有关盈利指标的差异程度来评价,因此盈利质量的评价与现金有关,盈利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应体现现金流量的特征。盈利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盈利是否伴随现金的流入,如果有现金的同步增加,则盈利是有现金保证的,盈利质量较高,否则盈利质量较低。用现金流量来反映盈利状况的指标也有多个: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等,这些指标在反映盈利状况方面各有优点。但这些指标是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无法直接与以应计制为基础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因此如果要将这些以现金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和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联系起来,则应构建与应计制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也就是说,对比指标的构成含义并不改变,但有关数值应为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数值。这些指标的含义与应计制下的含义相近,只是数值转换为现金流量,通过这些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上市公司盈利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评价盈利质量指标的设计,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设计了四组对比指标,其排列顺序分别为: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总资产收益率(RQA)和销售利润率(具体情况见下表)。将其具体分成两类:第一类对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了调整后计算而得到,第二类直接利用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计算。这样分类的原因在于:虽然我国发布了现金流量表准则,但其具体构成项目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和英国等国的会计准则还存在差异。在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等并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而列在投资活动中;对于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而列在筹资活动中,而这些项目均反映在净利润中,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可比性受到影响。因此本文的前四个指标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做了调整,将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和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加项,而将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凋项,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计算。口径趋于一致,具有可比性,以便客观地评价上市公盲的盈利质量,而后四个指标均未调整而直接计算。 盈利指标 现金制 应计制 对比指标(现金制-应计制)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I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2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3 销售利润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4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5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6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7 销售利润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8 相比较而言,前四个指标比较客观,而后四个指标便易懂。将这8个对比指标的差额分别定义为CHAl、CHA2…CHA8(下文同此),这样如果差额为正则表明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反之则较差。 (三)盈利质量的评价标准 在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时,如果指标为正,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如果指标为负,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差。但盈利质量不能仗凭一两个指标来评价,因此本文将盈利质量分为三个层次:(1)8个指标均为正值,盈利质量良好;(2)8个指标有正有负,盈利质量一般;(3)8个指标均为负值,盈利质量较差。并以此标准来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三、样本选择 本文的样本分为两部分: (一)选择1998年中期报告第一次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由于虹桥机场巳月一6月)和杭钢股份(3月一6月)不具有可比性,故剔除这两家公司后,最终确定264家上市公司作为正式样本。由于罚·渝钦白和引二农商社的净资产为负,同时净利润也为负,会出现净资产收益率为正的不正常情况,因此在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时取净资产绝对值。264家公司占公布1998年中报的812家上市公司的51%,其中只有1家公司未经过审计,这样看来样本的可信性和代表性值得信赖。 (二)选择截至1999年4月30日已经公布年度 报告的86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有7家公司未公布现金流量表,其余861家公司均披露现金流量表,将861家公司作为正式样本,此时样本代表性更好,而且全部经过审计,其可信性较高。将引不白云山 (0522)净资产取其绝对值,以免净资产收益率计算的混乱。在现金流量表项目申,对于深发展(0001)和鞍山信托(600816)分别以收到的贷款利息和收回的中长期贷款代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结果 差额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192 192 192 185 191 191 191 179 占比(%) 7 7 7 1 7 3 3 8 位置最大差距 13 平均值 189 1998年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608 609 609 620 549 550 550 564 占比(%) 6 7 7 0 8 9 5 位置最大差距 71 平均值 582 从上述统计结果看,在1998年中期报告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4家上市公司中平均有189家上市公司存在盈利确认和现金流入不同步的问题,占264家上市公司的59%。保守计算有179家上市公司,最多有192家上市公司存在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问题。在1998年报中,平均有582家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占861家公司的60%,较中报的59%略有下降。从8个指标的比例来看,除CHA4略有增加外,其余7个指标的负值比仍均有所下降,这个结果反映出我国在去年出台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财政部的66号文件关于资产重组收益确认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进行盈利操纵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二)统计分析 (1)比例分析 项目 指标全部为正 指标有正有负 指标全部为负 合计 1998中报 数量(家) 67 21 176 264 占比(%) 38 95 67 100 1998年报 数量(家) 216 122 523 861 占比(%) 09 17 74 100 上表说明1998年中报的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38%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较好,而居于中间的上市公司则较少,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在1998年报与申报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盈利质量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指标有正有负的比例由95%提高到17%,提高了22%,指标全部为负值的比例由67%下降为74%,下降了93%;指标全部为正值的比例基本维持不变;同样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较差,且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在平均有189家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的1998年中报申,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89家公司的12%,占264家公司的67%,表明这8个指标在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有523家上市公司,占861家公司的74%,较中报的67%有所下降,盈利质量有所提高。但也说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并不乐观,在861家公司中有523家公司现金流人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问题。 1998年中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家。我们发现这样类型的上市公司比较少,只占264家公司的9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这种情况:要么指标全部为负,要么指标全部为正,而有正有负的情况则较少,即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况。这同时也说明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盈利质量的有效性。1998年年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122家,这122家公司占861家公 司的17%,比中报有所提高,但仍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1998年中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67家,表明这67家上市公司的盈利是有现金保障的,盈利质量较好,但这类公司只占264家公司的38%,比例较低,同时,有近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低。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6家。这216家公司占861家公司的09%,与中报的38%基本相当,进一步证明有近四分之三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障,盈利质量较低。 (2)平均值分析 下表列示了8个指标的平均值情况: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0444 -1599 -0313 -4374 -0302 -1266 -0266 4938 1998年报 0011 -1853 -0355 -1417 0313 -1236 -0241 -1094 1998年中报中,CFlA4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80998,CH舱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124526。经过上述调整,我们发现8个指标的平均值均为负数,这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的流入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不够理想,存在盈利操纵问题。盈利的获得缺乏现金的保障,这同时也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在1998年年报中,CHM和CH妨为正,其余为负,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在盈利质量方面并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能够看出上市公司更加关注净资产收益率,尤其是一些特别处理公司,在1998年报中THM指标前20名中有14家为特别处理公司。 (三)盈利质量与应收帐款关系的分析 应收帐款的增加并不一定就是盈利操纵的结果,应收帐款的增加有许多原因,如赊销政策的变化、资产规模的增加等,所以不能通过应收帐款的增加而得到盈利操纵的结论。但如果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的增加与主营业务收人的比值为正,对于这样的上市公司是否有盈利操纵行为呢?本文对此做深人分析。将1998年年报的861家公司剔除30家公司(未公布期初资产负债表和主营业务收人为负值的港澳实业)后的831家公司做为研究对象,其 中(期末应收帐款+期末应收票据-期初应收帐款-期初应收票据)/主营业务收入大于0的公司有540家,占831家公司的98%。这540家公司的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这540家公司的盈利质量平均水平较低,可能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对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378家公司做进一步的分析后,发现378家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摊薄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97 96 09 135(540×216/861) -38 正负兼有 65 04 17 77(540×122/861) -12 均为负 378 00 74 328(540×523/861) 50 合计 540 100 100 540 0 计算)为35%,而样本总体831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为06%,可见这些公司存在着利用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虚增盈利的情况,由于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使得8个指标均为负值。在378家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小于0的有3家公司,在0与6%之间的有47家公司,其余378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大于6%,占378家上市公司的77%。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的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其中有75家公司(占134家公司的97%)属于上述378家公司之中,可见我国拟配股公司盈利操纵之严重。 (四)亏损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1998年公布年报的861家公司,有77家公司出现了亏损,对其进行盈利质量的分析,结果如下: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样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60 92 09 19(77×216/861) 41 正负兼有 12 59 17 11(77×122/861) 1 均为负 5 49 74 47(77×523/861) -42 合计 77 100 100 27 0 从上表可以看出,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高于样本总体水平,这反映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比较好。而从一般的角度看,亏损与盈利质量应成相反方向变动,但上述结果却成正方向变动,这里是否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之后,若在限期内仍无法扭亏为盈,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最终将受到终止股票上市的处罚。上市公司一旦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公司的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与此同时,在我国目前发行股票采用额度制、社会闲置资金相对充裕和大量企业急于改制上市的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昂贵,但若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这一宝贵的\"壳\"资源将会流失或大打折扣,由此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因此可以推论,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会有很强的动机去管理盈利,以尽可能避免出现亏损或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以逃避有关法律、法规的惩罚和处理。当公司已经出现亏损,则想方设法尽可能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从而导致这些上市公司在出现亏损一年或两年中,采用明显的调减盈利的应计制会计处理,彻底将以前年度的潜亏全部处理掉,并尽可能将以后的费用提前预计,使得后期的费用减少,为扭亏为盈利打下基础。这样的会计处理是现行会计准则和应计制所允许的,另一方面,在应计制下,预计一些损失或多推销一些费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产物,并不会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也不容易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所洞悉。如此的会计处理,从一定程度上虚增了亏损(减少了利润),但现金流量并不随之减少,因此有关现金制指标与应计制指标的差额增加甚至为正。比如ST深华宝(0034)1998年亏损5182亿元,公司在年报中称: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处理坏帐损失197357966,78元、存货跌价损失30元、长期投资损失38元、征地拆迁损失 35元、房改损失77元、其他损失78元,合计人民币36元。董事会认为上述帐目处理均遵循了实事求是、依法处理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该公司一次处理掉24亿元的\"包袱\",而且找到了合法的根据,如果是这样,那么以前年度盈利的水 分之大可想而知。将如此之大的损失在1998年一次处理,使得当年不仅亏损而且还侵蚀了股本,因此被特别处理。如果不处理24亿元的损失,其利润仍为-2831亿元,但不会侵蚀股本。因此可以认为该公司如是处理是在有关规定保护下的一种盈利的逆向操纵:即在应计制下多计入一些费用或损失,其目的在于减少以后年度的费用,为扭亏打下基础。而这种处理很少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体现,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净资产收益率的进一步分析 我们一般以净资产收益率(R哑)来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我国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10%(每年不低于6%)是取得配股资格的主要条件。对于那些已经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在6%以上的公司,在第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尤为关键,三年平均是否达到10%是能否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关键。但这也给正确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困难,有相当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能在资本市场继续融资,操纵利润,突破10%的生命线。 有部分上市公司经常进行所谓的\"资产重组\",其主要目的在于达到净资产收益率10%的要求。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盈利操纵动机,因此相应的现金流量有可能并没有配合盈利的增加而增加,应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重新评估。经统计截至1998年8月22日公布经审计中期报告的上市公司(本资料来源于《中国证券报》1998年8月31日第10版)有212家,其中有121家公司的审计原因为配股,占212家上市公司的08%。这121 家公司的8个指标的有关情况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 均为负 87 90 67 94 94 93 88(121×192/264) 6 有正有负 8 61 95 2 均为正 26 49 38 27 27 26 33(121×72/64) -6 合计 121 100 100 121 121 121 121 0 注:1998年报中有192家上市公司CHIA1为负值,有72家上市公司CHAI为正值 由上表可见,在121家因配股而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有87家上市公司的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21家公司的90%。对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更为重要,CHA1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CHA5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二者均负的有93家公司。按照192家上市公司的CHA1为负值的比例计算,121家公司中应有88(121x192/264)家公司的CHAl指标为负,而实际有94家上市公司的CHI1为负,多出6家公司。这样看来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CHAl)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盈利质量不佳,而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中有90%的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这充分说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盈利质旦水平,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本文对此134家公司做上述同样分析,其结论与 前相同,具体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均为负 97 39 74 108 99 99 95(134×608/861) 13 有正有负 13 70 17 9 均为正 24 91 09 26 35 26 39(134×253/861) -13 合计 134 100 100 134 134 134 134 0 五、本文的局限性 样本选择不够全面,只选择了1998年中期报告的264家公司和年度报告的861家公司,只有两期,其代表性并不十分全面; 因中国现金流量表1998年第一次披露,无法选择以前年度资料为样本,作时间序列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反映盈利的指标有多个,本文只选择其中几个进行比较研究,有一定局限性; 上市公司会计报告虽经审计,但并不能排除企业在编报会计报表时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差错及某些不可比的因素。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多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盈利的获得和现金的流入并不同步,而且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实证结果表明:98年中报中平均有59%的上市公司现金流人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264家公司的67%;1998年年年报中平均有60%的上市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523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861家公司的74%,盈利质量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同样处于两极分化的状况,有近四分之三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近六成公司的盈利质量很差,值得引起关注。 由于盈利的确认缺乏现金的保障,上市公司现金缺乏,因此不顾股权稀释的压力而争取配股等融资手段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 拟配股的上市公司为达到继续融资的目标,进行利润操纵,使得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规定的要求,容易误导投资决策; 亏损公司的逆向盈利操纵(即过多转销费用或损失,以便于以后年度扭亏)行为应引起注意,需要加强有关监管; 配股条件的盈利指标只有净资产收益率一个,很容易被上市公司操纵,建议采用若干个指标或若干个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同时体现现金流量要求,防止上市公司通过操纵盈利来获得配股资格。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澎 论现金流且表、财会月刊、1998;5 2林坤霖 上市后盈余管理与盈余资讯关系之研究·会计研究月刊、第151期 3李爽、杨莉、现金流量分析一从东南亚金融危机说起,会计研究、1998;6 4陆德民,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探讨审计研究1998; 5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周正庆主编、证券知识读本、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7陈志谷、张训苏,资产经营与重组、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8陆建桥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998
回答 企业盈利能力是对公司的利润表中的财务畅据进行分析,主要几项指标可以在《财务管理》中找到,每个指标可能会涉及多个会计科目,请逐一分析。综合性越强的指标越要深入分析。 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一套指标体系,通常包括销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然后对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扩展: 注意事项: 盈利的用途有两种,一种是向股东分红,一种就是作为资本金投入企业的经营当中,前者为企业所有者带来了收益,后者则为企业经营了更多的可使用资金。 投入经营的资金可以用于偿还长期债务、扩大经营规模等经营活动,如果能够引起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盈利增长,就会形成一个正向的循环,使得盈利和营收互相促进一起增长。 如果企业亏损,那么表示企业的成本费用开支大于收入,企业未来的资金储备可能不足,长期债务可能无法得到偿还,不但不能为股东带来收益,而且可能还会需要进行融资。 亲,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果对我的回答满意,记得给个赞哦亲 更多6条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储一昀 王安武 (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0433) 一、研究目的 上市公司盈利问题一直是个很敏感的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因此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利情况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用来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这些指标从不同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进行评价,比较全面,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不能反映盈利的现金流人,即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毫无疑问,盈利如果没有现金流人,不仅无法进行分配,而且还会影响到资产的质量,误导投资决策。为此,本文利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数据,拟通过对有关盈利指标的对比分析,进一步揭示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问题,即盈利是否有足够的现金保证,是否普遍存在应计制下盈利的虚假问题, 同时提出一个评价盈利质量的合理方法,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水平。 二、分析方法 (一)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含义 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二者各有侧重。盈利能力强调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它以应计制为基础,其表现为税后净收益的大小及有关比值的大小;而盈利质量则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人相伴随。只有伴随现金流人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具体表现为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一般而言,这一差异越小,盈利质量就越高。 (二)实证指标设计 根据前面对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界定,盈利质量可以用应计制和现金制下有关盈利指标的差异程度来评价,因此盈利质量的评价与现金有关,盈利质量评价指标的构成应体现现金流量的特征。盈利质量的高低主要看盈利是否伴随现金的流入,如果有现金的同步增加,则盈利是有现金保证的,盈利质量较高,否则盈利质量较低。用现金流量来反映盈利状况的指标也有多个: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等,这些指标在反映盈利状况方面各有优点。但这些指标是以现金制为基础的,无法直接与以应计制为基础的有关指标进行比较。因此如果要将这些以现金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和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指标联系起来,则应构建与应计制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具有可比性的指标,也就是说,对比指标的构成含义并不改变,但有关数值应为现金流量表中的有关数值。这些指标的含义与应计制下的含义相近,只是数值转换为现金流量,通过这些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上市公司盈利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评价盈利质量指标的设计,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设计了四组对比指标,其排列顺序分别为:净资产收益率(ROE)、每股收益(EPS)、总资产收益率(RQA)和销售利润率(具体情况见下表)。将其具体分成两类:第一类对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了调整后计算而得到,第二类直接利用现金流量表的有关项目进行计算。这样分类的原因在于:虽然我国发布了现金流量表准则,但其具体构成项目与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和英国等国的会计准则还存在差异。在我国的现金流量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入收到的现金等并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而列在投资活动中;对于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不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出,而列在筹资活动中,而这些项目均反映在净利润中,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可比性受到影响。因此本文的前四个指标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做了调整,将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和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加项,而将付现利息和筹资费用作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凋项,这样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计算。口径趋于一致,具有可比性,以便客观地评价上市公盲的盈利质量,而后四个指标均未调整而直接计算。 盈利指标 现金制 应计制 对比指标(现金制-应计制)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I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2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3 销售利润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4 净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东权益 净利润/股东权益 CHA5 每股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股本 净利润/股本 CHA6 总资产收益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总资产 净利润/总资产 CHA7 销售利润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 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CHA8 相比较而言,前四个指标比较客观,而后四个指标便易懂。将这8个对比指标的差额分别定义为CHAl、CHA2…CHA8(下文同此),这样如果差额为正则表明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反之则较差。 (三)盈利质量的评价标准 在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时,如果指标为正,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有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如果指标为负,则表明应计制确认的盈利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差。但盈利质量不能仗凭一两个指标来评价,因此本文将盈利质量分为三个层次:(1)8个指标均为正值,盈利质量良好;(2)8个指标有正有负,盈利质量一般;(3)8个指标均为负值,盈利质量较差。并以此标准来评价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 三、样本选择 本文的样本分为两部分: (一)选择1998年中期报告第一次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由于虹桥机场巳月一6月)和杭钢股份(3月一6月)不具有可比性,故剔除这两家公司后,最终确定264家上市公司作为正式样本。由于罚·渝钦白和引二农商社的净资产为负,同时净利润也为负,会出现净资产收益率为正的不正常情况,因此在计算净资产收益率时取净资产绝对值。264家公司占公布1998年中报的812家上市公司的51%,其中只有1家公司未经过审计,这样看来样本的可信性和代表性值得信赖。 (二)选择截至1999年4月30日已经公布年度 报告的86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有7家公司未公布现金流量表,其余861家公司均披露现金流量表,将861家公司作为正式样本,此时样本代表性更好,而且全部经过审计,其可信性较高。将引不白云山 (0522)净资产取其绝对值,以免净资产收益率计算的混乱。在现金流量表项目申,对于深发展(0001)和鞍山信托(600816)分别以收到的贷款利息和收回的中长期贷款代替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总体结果 差额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192 192 192 185 191 191 191 179 占比(%) 7 7 7 1 7 3 3 8 位置最大差距 13 平均值 189 1998年报 负值统计数量(家) 608 609 609 620 549 550 550 564 占比(%) 6 7 7 0 8 9 5 位置最大差距 71 平均值 582 从上述统计结果看,在1998年中期报告公布现金流量表的264家上市公司中平均有189家上市公司存在盈利确认和现金流入不同步的问题,占264家上市公司的59%。保守计算有179家上市公司,最多有192家上市公司存在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问题。在1998年报中,平均有582家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确认,占861家公司的60%,较中报的59%略有下降。从8个指标的比例来看,除CHA4略有增加外,其余7个指标的负值比仍均有所下降,这个结果反映出我国在去年出台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在实践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财政部的66号文件关于资产重组收益确认的规定,使得上市公司进行盈利操纵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二)统计分析 (1)比例分析 项目 指标全部为正 指标有正有负 指标全部为负 合计 1998中报 数量(家) 67 21 176 264 占比(%) 38 95 67 100 1998年报 数量(家) 216 122 523 861 占比(%) 09 17 74 100 上表说明1998年中报的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38%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较好,而居于中间的上市公司则较少,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在1998年报与申报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盈利质量有所提高,具体体现在指标有正有负的比例由95%提高到17%,提高了22%,指标全部为负值的比例由67%下降为74%,下降了93%;指标全部为正值的比例基本维持不变;同样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较差,且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在平均有189家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的1998年中报申,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89家公司的12%,占264家公司的67%,表明这8个指标在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有523家上市公司,占861家公司的74%,较中报的67%有所下降,盈利质量有所提高。但也说明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并不乐观,在861家公司中有523家公司现金流人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问题。 1998年中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家。我们发现这样类型的上市公司比较少,只占264家公司的9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这种情况:要么指标全部为负,要么指标全部为正,而有正有负的情况则较少,即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况。这同时也说明用上述8个指标评价盈利质量的有效性。1998年年报中指标既非全为负值也非全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122家,这122家公司占861家公 司的17%,比中报有所提高,但仍然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处于两极分化状态。 1998年中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67家,表明这67家上市公司的盈利是有现金保障的,盈利质量较好,但这类公司只占264家公司的38%,比例较低,同时,有近四分之三的上市公司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保障,盈利质量较低。1998年年报中8个指标均为正值的上市公司有216家。这216家公司占861家公司的09%,与中报的38%基本相当,进一步证明有近四分之三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现金障,盈利质量较低。 (2)平均值分析 下表列示了8个指标的平均值情况: CHA1 CHA2 CHA3 CHA4 CHA5 CHA6 CHA7 CHA8 1998中报 -0444 -1599 -0313 -4374 -0302 -1266 -0266 4938 1998年报 0011 -1853 -0355 -1417 0313 -1236 -0241 -1094 1998年中报中,CFlA4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80998,CH舱如果排除深发展极端值的影响则为-124526。经过上述调整,我们发现8个指标的平均值均为负数,这从总体上反映了我国上市公司现金的流入严重滞后于盈利的确认。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不够理想,存在盈利操纵问题。盈利的获得缺乏现金的保障,这同时也制约了上市公司的发展。在1998年年报中,CHM和CH妨为正,其余为负,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在盈利质量方面并没有明显改善,同时能够看出上市公司更加关注净资产收益率,尤其是一些特别处理公司,在1998年报中THM指标前20名中有14家为特别处理公司。 (三)盈利质量与应收帐款关系的分析 应收帐款的增加并不一定就是盈利操纵的结果,应收帐款的增加有许多原因,如赊销政策的变化、资产规模的增加等,所以不能通过应收帐款的增加而得到盈利操纵的结论。但如果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的增加与主营业务收人的比值为正,对于这样的上市公司是否有盈利操纵行为呢?本文对此做深人分析。将1998年年报的861家公司剔除30家公司(未公布期初资产负债表和主营业务收人为负值的港澳实业)后的831家公司做为研究对象,其 中(期末应收帐款+期末应收票据-期初应收帐款-期初应收票据)/主营业务收入大于0的公司有540家,占831家公司的98%。这540家公司的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这540家公司的盈利质量平均水平较低,可能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对8个指标均为负值的378家公司做进一步的分析后,发现378家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摊薄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97 96 09 135(540×216/861) -38 正负兼有 65 04 17 77(540×122/861) -12 均为负 378 00 74 328(540×523/861) 50 合计 540 100 100 540 0 计算)为35%,而样本总体831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为06%,可见这些公司存在着利用应收帐款(包括应收票据)虚增盈利的情况,由于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使得8个指标均为负值。在378家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小于0的有3家公司,在0与6%之间的有47家公司,其余378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摊薄计算)大于6%,占378家上市公司的77%。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的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其中有75家公司(占134家公司的97%)属于上述378家公司之中,可见我国拟配股公司盈利操纵之严重。 (四)亏损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分析 1998年公布年报的861家公司,有77家公司出现了亏损,对其进行盈利质量的分析,结果如下: 8项对比指标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按样本计算应有数量 差额 均为正 60 92 09 19(77×216/861) 41 正负兼有 12 59 17 11(77×122/861) 1 均为负 5 49 74 47(77×523/861) -42 合计 77 100 100 27 0 从上表可以看出,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高于样本总体水平,这反映了我国亏损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比较好。而从一般的角度看,亏损与盈利质量应成相反方向变动,但上述结果却成正方向变动,这里是否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公司将被处以暂停股票上市,之后,若在限期内仍无法扭亏为盈,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公司最终将受到终止股票上市的处罚。上市公司一旦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公司的管理人员、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都将受到损失。与此同时,在我国目前发行股票采用额度制、社会闲置资金相对充裕和大量企业急于改制上市的情况下,一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昂贵,但若因亏损而被特别处理、暂停上市乃至终止上市后,这一宝贵的\"壳\"资源将会流失或大打折扣,由此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因此可以推论,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会有很强的动机去管理盈利,以尽可能避免出现亏损或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以逃避有关法律、法规的惩罚和处理。当公司已经出现亏损,则想方设法尽可能避免连续三年亏损,从而导致这些上市公司在出现亏损一年或两年中,采用明显的调减盈利的应计制会计处理,彻底将以前年度的潜亏全部处理掉,并尽可能将以后的费用提前预计,使得后期的费用减少,为扭亏为盈利打下基础。这样的会计处理是现行会计准则和应计制所允许的,另一方面,在应计制下,预计一些损失或多推销一些费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产物,并不会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也不容易被外部信息使用者所洞悉。如此的会计处理,从一定程度上虚增了亏损(减少了利润),但现金流量并不随之减少,因此有关现金制指标与应计制指标的差额增加甚至为正。比如ST深华宝(0034)1998年亏损5182亿元,公司在年报中称:公司根据《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共处理坏帐损失197357966,78元、存货跌价损失30元、长期投资损失38元、征地拆迁损失 35元、房改损失77元、其他损失78元,合计人民币36元。董事会认为上述帐目处理均遵循了实事求是、依法处理的原则。从中可以看出该公司一次处理掉24亿元的\"包袱\",而且找到了合法的根据,如果是这样,那么以前年度盈利的水 分之大可想而知。将如此之大的损失在1998年一次处理,使得当年不仅亏损而且还侵蚀了股本,因此被特别处理。如果不处理24亿元的损失,其利润仍为-2831亿元,但不会侵蚀股本。因此可以认为该公司如是处理是在有关规定保护下的一种盈利的逆向操纵:即在应计制下多计入一些费用或损失,其目的在于减少以后年度的费用,为扭亏打下基础。而这种处理很少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往往被认为是稳健原则的体现,因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净资产收益率的进一步分析 我们一般以净资产收益率(R哑)来衡量企业的盈利水平。我国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10%(每年不低于6%)是取得配股资格的主要条件。对于那些已经连续两年净资产收益率均在6%以上的公司,在第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尤为关键,三年平均是否达到10%是能否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关键。但这也给正确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带来困难,有相当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能在资本市场继续融资,操纵利润,突破10%的生命线。 有部分上市公司经常进行所谓的\"资产重组\",其主要目的在于达到净资产收益率10%的要求。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盈利操纵动机,因此相应的现金流量有可能并没有配合盈利的增加而增加,应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重新评估。经统计截至1998年8月22日公布经审计中期报告的上市公司(本资料来源于《中国证券报》1998年8月31日第10版)有212家,其中有121家公司的审计原因为配股,占212家上市公司的08%。这121 家公司的8个指标的有关情况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 均为负 87 90 67 94 94 93 88(121×192/264) 6 有正有负 8 61 95 2 均为正 26 49 38 27 27 26 33(121×72/64) -6 合计 121 100 100 121 121 121 121 0 注:1998年报中有192家上市公司CHIA1为负值,有72家上市公司CHAI为正值 由上表可见,在121家因配股而审计的上市公司中,有87家上市公司的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121家公司的90%。对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更为重要,CHA1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CHA5全部为负值的为94家公司,二者均负的有93家公司。按照192家上市公司的CHA1为负值的比例计算,121家公司中应有88(121x192/264)家公司的CHAl指标为负,而实际有94家上市公司的CHI1为负,多出6家公司。这样看来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CHAl)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到,264家上市公司中有67%的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盈利质量不佳,而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中有90%的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这充分说明即将配股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低于其他上市公司盈利质旦水平,据《上海证券报》(1999年5月6日)公布拟于1999年配股的上市公司有134家,本文对此134家公司做上述同样分析,其结论与 前相同,具体见下表。 项目 数量 比例 样本比例 CHA1 CHA5 CHA1和CHA5 应有数量(按照CHA1计算) 差额均为负 97 39 74 108 99 99 95(134×608/861) 13 有正有负 13 70 17 9 均为正 24 91 09 26 35 26 39(134×253/861) -13 合计 134 100 100 134 134 134 134 0 五、本文的局限性 样本选择不够全面,只选择了1998年中期报告的264家公司和年度报告的861家公司,只有两期,其代表性并不十分全面; 因中国现金流量表1998年第一次披露,无法选择以前年度资料为样本,作时间序列分析,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反映盈利的指标有多个,本文只选择其中几个进行比较研究,有一定局限性; 上市公司会计报告虽经审计,但并不能排除企业在编报会计报表时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差错及某些不可比的因素。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多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质量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盈利的获得和现金的流入并不同步,而且存在一定的盈利操纵行为。实证结果表明:98年中报中平均有59%的上市公司现金流人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176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264家公司的67%;1998年年年报中平均有60%的上市公司现金流入滞后于盈利的确认,有523家上市公司8个指标全部为负值,占861家公司的74%,盈利质量较中报有所提高,但同样处于两极分化的状况,有近四分之三的公司盈利质量较差,有近六成公司的盈利质量很差,值得引起关注。 由于盈利的确认缺乏现金的保障,上市公司现金缺乏,因此不顾股权稀释的压力而争取配股等融资手段继续在资本市场融资; 拟配股的上市公司为达到继续融资的目标,进行利润操纵,使得其净资产收益率达到规定的要求,容易误导投资决策; 亏损公司的逆向盈利操纵(即过多转销费用或损失,以便于以后年度扭亏)行为应引起注意,需要加强有关监管; 配股条件的盈利指标只有净资产收益率一个,很容易被上市公司操纵,建议采用若干个指标或若干个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同时体现现金流量要求,防止上市公司通过操纵盈利来获得配股资格。 主要参考文献 1葛家澎 论现金流且表、财会月刊、1998;5 2林坤霖 上市后盈余管理与盈余资讯关系之研究·会计研究月刊、第151期 3李爽、杨莉、现金流量分析一从东南亚金融危机说起,会计研究、1998;6 4陆德民,现金流量表若干问题探讨审计研究1998; 5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6周正庆主编、证券知识读本、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7陈志谷、张训苏,资产经营与重组、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8陆建桥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博士学位论文、1998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是决定公司股票内在价值的根本因素,它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营运能力等诸多因素的体现。由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是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基本组成部分,各种财务状况,财务指标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