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匿名审稿制度推进了中国经济学

发布时间:

匿名审稿制度推进了中国经济学

en 专业的书倒是没有 ,不过你可以在平时看看一些关于经济上的书,这些杂志一般都会有相关经济知识的介绍,比如《看世界》,《三联生活周刊》,《经理人》,《环球》,等,都不错的。我平时就看这些,嘻嘻,还可以吧希望采纳

近十多年来《经济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更新研究主题,密切关注现代经济学新的研究方法,积极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并在国内经济理论期刊中率先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努力不断提高期刊质量,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好评。1998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1999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2000年获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奖”和首届“国家期刊奖”两项大奖,是唯一入选的经济理论期刊; 2002年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一等奖”和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9年被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是唯一入选的经济理论期刊。《经济研究》在荣获第一、二届“国家期刊奖”的基础上,在近年来的“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奖论文中,发表于《经济研究》的达50%~60%。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组织的近期“期刊审读报告”中,本刊也获得了很好的评价。  在《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2008》,以及2008年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统计结果中,《经济研究》在经济学、社会科学、各类期刊总排名的三大排名中,7项主要指标继续位居第一。其中包括,代表学术认同度的总被引频次,从2007年的8247上升到10977;代表近两年学术影响的影响因子,从2007年的37增长到62;代表中期学术影响力的五年影响因子,从上年的46上升到78;代表期刊的社会认同度的他引总引比,仍然保持在97的高位;代表学术影响范围的被引期刊数,从上年的997种上升到1126种;代表学术界需求的网络即年下载率,从2007年1大幅上升到4;代表综合学术影响的新建立指标即H指数,也高达68。  作为我国海外发行量最大的经济理论期刊,《经济研究》一向是海外人士了解中国经济理论和经济运行动态的重要窗口。从2002第1期开始,本刊发表的全部论文都附有相应的英文提要和关键词。2008年11月,《经济研究》接到美国经济学会(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AEA)的正式通知,在其全球经济学期刊网(EconLit)上,《经济研究》正式列入其中。

第一财经周刊, 中国证券日报 ,中国金融时报, 财新周刊

匿名审稿制度推进了中国经济学吗逻辑

推荐《经济研究》,影响因子10以上,以下是杂志的简介,希望有所帮助:《经济研究》创办于1955年,是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期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前沿性特点,立足中国现实,面向世界经济理论研究前沿,致力于发表研究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具有原创性意义的高水平的理论文章,忠实地为经济理论研究人员、各级经济决策者、实际工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和理论宣传部门的广大干部、各高等院校和财经类中专学校师生、各类企业的负责人和一切有志于研讨经济理论的各级人士以及关注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各界朋友服务。近十多年来《经济研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更新研究主题,密切关注现代经济学新的研究方法,积极加强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并在国内经济理论期刊中率先实行专家匿名审稿制度,努力不断提高期刊质量,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多年多次获得各种奖项。《经济研究》1998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1999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2000年获第二届“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奖”和首届“国家期刊奖”两项大奖(唯一入选的经济理论期刊);2002年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期刊一等奖”和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9年被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唯一入选的经济理论期刊);2010年,本刊门户网站被评为“全国出版业网站百强”;2012—2017年,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和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连续六年评为当年度“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并在所有被评的中文期刊中位列首位;连续三次(2013年、2015年、2017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为“百强社科期刊”。

匿名审稿制度推进了中国经济学阅读笔记

en 专业的书倒是没有 ,不过你可以在平时看看一些关于经济上的书,这些杂志一般都会有相关经济知识的介绍,比如《看世界》,《三联生活周刊》,《经理人》,《环球》,等,都不错的。我平时就看这些,嘻嘻,还可以吧希望采纳

匿名审稿制度推进了中国经济学论文不足之处

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系统开发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和系统开发,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系统功能并不完备,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

en 专业的书倒是没有 ,不过你可以在平时看看一些关于经济上的书,这些杂志一般都会有相关经济知识的介绍,比如《看世界》,《三联生活周刊》,《经理人》,《环球》,等,都不错的。我平时就看这些,嘻嘻,还可以吧希望采纳

第一步--了解自己单位或者学校的要求是前提,比方说:关于期刊级别的要求是省级期刊还是国家级?多跑跑人事处或者科技处了解下对期刊刊号是否有特殊要求,字数有没有要求,主管单位有没有要求,是否正刊有没有要求,哪个数据库收录有没有要求等等等……之后,才是出去联系符合要求的期刊或者杂志社  以最为熟悉的经济类、教育类评比要求为例,他们通常只要求期刊是新闻总署可查且能被知网、万方或者维普三个数据库中的一个收录就行,到时候单位审核的时候,在数据库文章可查即可有的不是太严的地区,有所发表刊物的样刊就已经足够,甚至对于刊物是否是正刊,都没什么要求  第一步中需要注意的常见情况:  ①正刊(增套刊是无效的,要慎重选择)  ②以数据库收录时间为准(则不要把拿到刊物的时间当成期刊收录的时间,因为拿到刊物之后一般1到3个月左右数据库才会收录)  ③电子刊号期刊是否有效(这个比较容易被忽略,查一个期刊的刊号是否为电子刊号应该到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里查刊号是属于期刊号还是连续电子出版物刊号)  ④在第一批和第二批学术期刊目录里(这属于比较高的要求了,如果评比细则里要求这条的话,很多刊物会被排除在外,一定要选择在目录里的期刊)  第二步--联系杂志社投稿  第一种方式,不用我说大家一般会想到万能的淘宝或者百度,搜索XX发表销量排名前几名的商家提供代写代发,服务  优点:比较方便,容易想到  缺点:价格一般很高、为了冲业绩诱导发某某期刊、旺旺客服专业性差,有不少家连电子刊号和普刊刊号都区分不清  第二种方式,去数据库(泛指知网和万方)下载所要发表刊物的征稿函,征稿函里一般有官方的联系方式,直接按格式整理,按要求投稿即可  优点:真实性毋庸置疑  缺点:按要求修改稿件,邮箱投稿是很耗费精力的一件事儿,况且一些好的刊物还存在社内邮箱被黑客黑掉,然后冒充编辑部发录用通知书的可能  因此这种方法适合不着急见刊的人群,稳妥放心  第三种方式,去微博、公众号也可以寻找到一些官方联系方式,有的杂志社开通了微博或者公众号  优点:比找征稿函更高效  缺点:你可能都不知道要在微博或者公众号上搜索啥内容(就是刊物名称)……  选择好期刊了,就应该开始写稿了  看好期刊的征文要求、格式、字号、排版、每版的字数等,这个过程枯燥而繁琐但又必须要做  写稿方面,投核心期刊以及以上级别的我没什么好教的要靠你自己,毕竟我的学术水平不够;非核心期刊的话如果文章选题没有敲定就去知网多查查资料,如果没思路的借鉴现成稿子的思路(原谅我说的不能更直白……仅普刊适用该方法),然后保证你文章的重复率能通过学术不端检测,就可以了再再再再实在憋不出来的可以单独问我  第四步--投稿给编辑部进行审核  按照社内的要求、版面字数去写稿之后投过去,然后等待录用通知,出了录用通知之后,沟通好刊物的刊期和出刊时间(很!关!键!),投稿就基本完成了,后续等待出刊即可  再问问收不收版面费或者给不给你稿费(哈哈,稿费建议别报希望),能电话查稿的期刊尽量电话查稿,一是为了自己放心,二是避免社内邮箱被盗防止自己钱,三是避免浪费时间成本  (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双向匿名审稿制是国际上高水平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的一个通例。        就是由期刊编辑部将稿件隐去作者姓名、职任、服务机构、通讯地址等个人资讯,行文中亦尽量注意避免可能透露作者身份的词语。然后送交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审稿、评价、修订。        在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下,审稿人不知作者的真实身份,作者也不会知道审稿人是谁。这样将有助于对论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学术质量、保证学术公平。 本回答由企业管理分类达人 李雪推荐

呼吁成立国家学术仲裁部,作为一个正部级单位,来确保学术圈的风清气正!

国家出台有关的政策,对一系列造假问题实施严厉打击,来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

盲审是点对点送出去的,一个学生的论文会送三到五个老师,但参与评审的老师在某一时间段同时审的论文数一般不会超过五个,因此盲审老师对发到自己手中的论文都会看。大部分老师都是看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结论,创新点,能了解你的主要工作就行了,能完全逐字逐句仔细看完的不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