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专利文献怎么看懂

发布时间:

专利文献怎么看懂

在专利局网站查询系统,输入专利号就可以了

专利技术就是以公开换保护。所以大家都可以看。 而且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看懂才行。

北京五一国际知识产权解答, 一、美国专利号格式:美国是用系列码,专利申请公开号或审定授权号,申请公开号格式为4位年份 序列号组成。例如:20060100198,20050158320。审定授权号格式由1-7位数字组成。例如:5575155,0123456。不加类别代码。另外,美国专利的有效期和中国一样,也是从申请日开始计算,发明20年,外观设计10年,但是美国没有实用新型专利。二、美国专利号的特点:(1)美国专利商标局将各种申请分成几大类(如:发明专利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临时专利申请等),各类申请循环编号。循环期的年代跨度大小不等,由申请量决定。一般来说,各类专利申请号每轮循环均从1 ~ 999999 号以内连续编排,周而复始。(2)为区别不同循环期的申请号,使用申请号系列码。这一点对于美国专利文献的数据库检索十分重要。(3)申请号系列码同时用于表示申请种类:01—28 用于发明和植物专利申请,两者混合编排,例如08/101840 为一件植物专利申请号,08/101841 则为一件发明专利申请号。迄今为止, 发明专利申请已进入第11 个循环。29 用于外观设计申请60 用于临时申请90 用于单方再审查请求95 用于双方再审查请求需要说明的是,在美国专利说明书的扉页中常见到的是1 ~ 6 位数的申请顺序号,如Appl。 N: 1,A N: 600 近几年美国专利商标局才开始在专利说明书的扉页中刊登申请号系列码,并规定专利申请号由两位数字的申请号系列码和六位数字的申请顺序号两部分组成,不足位数的,以零补位,如AN:09/000001。三、美国专利说明书的文献编号的特点:(1)自2001 年起美国专利商标局开始出版发明专利申请和植物专利申请两种公开说明书。公开号由四位数字的文献公开年号和七位数字的文献公开顺序号两部分组成,不足位数的,以零补位。需要注意的是,发明专利申请和植物专利申请中包括申请的再公开文献(A2、P4),以及申请的更正文献(A9、P9),所有公开文献按流水号顺序编排,如US2006/0070159 P1,US 2006/0070159 A1。(2)其他专利文献按各自的文献编号系列顺序编排,如US 6654321 B1,US PP12345 P2。(3)2001 年以前,美国专利商标局对其出版的专利文献常在文献号前用英文缩写来表示文献种类,如D456789,RE 12345。自2001 年起美国专利商标局在其出版的专利文献上全面采用WIPO 标准ST16《用于标识不同种类专利文献的推荐标准代码》中规定的专利文献种类标识代码,但仍保留在文献号前使用英文缩写、缩拼或首字母表示文献种类的做法, 如RE 12345 C1,PP12345 C1,D654321 C1。四、美国专利文献著录项目识别代码专利文献著录项目,简称著录项目。源于一般图书文献的著录项目,仅用于专利文献著录,是刊在专利说明书扉页上的表示专利信息的特征。巴黎联盟专利局间情报检索国际合作委员会(ICIREPAT)为专利文献著录项目制定了统一的识别代码。从而使专利文献的著录实现了国际统一化标准。具体的含义如下:10文献标志(11)文献号(专利号)(12)文献类别(13)根据WIPO标准ST16制定的文献种类代码(15) 有关专利修正的信息(19)公布专利文献的国家或机构20申请数据(21)申请号(22)申请日期(23)其它日期(包括展览登记日期,递交临时说明书,递交完整说明书登记日期)(24)所有权生效日期(25)原始申请公布时的语种(26)申请公布的语种30优先权数据(31)优先申请号(32)优先申请日期(33)优先申请国家或组织40文献的公知日期(41)未经审查且尚未批准专利的说明书,向公众公开阅览或接受复制的日期。(42)经审查但尚未批准专利的说明书,向公众提供阅览或接受复制的日期。(43)未经审查和尚未批准专利的说明书印刷或类似方法出版的日期。(44)经审查尚未批准专利的说明书经印刷或类似方法出版的日期。(45)经审查批准专利的说明书的印刷或类似方法出版的日期。(46)专利权项的印刷或类似方法出版的日期。(47)已批准专利的说明书向公众提供阅览或复制的日期。(48)经过修正的专利文献公布日期。50技术信息(51)国际专利分类号,简写成IC,Cl右上角的数字,表示IPC的版次,如ICl3表示是IPC的第三版。(52)本国专利分类号(53)国际十进制分类号(54)发明题目(55)关键词(56)已发表过的有关专利技术的文献(57)文摘及专利权项(58)审查时所需检索学科的范围60其它法定的有关国内专利文献的参考项目(61)增补专利(62)分案申请(63)继续申请(64)再公告专利(65)与该申请有关的早期公布的专利文献号(66)由当前文献所取代的较早申请的提出日期及申请号,既同一发明较早申请驳回之后提出的较晚申请。(67)专利申请的提交日期及申请号,或授权专利号,以此为基础提交的当前实用新型申请或注册的实用新型(或类似工业产权,诸如实用证书或实用创新)。(68)对补充保护证书而言的基本专利号和/或专利文献公布号。70与专利文献有关的人事项目(71)申请人姓名(或公司名称)(72)发明人姓名(73)受让人姓名(或公司名称)(74)律师或代理人姓名(75)同是申请人的发明人姓名(76)既是发明人也是申请人和受让人的姓名80/90国际组织有关项目,以及与补充保护证书法律有关的数据(81)专利合作条约的指定国(83)根据布达佩斯条约微生物保存的有关信息(84)根据地区专利公约指定的缔约国家(85)根据专利合作条约第23条(1)或第40条(1)进入国家阶段的日期。(86)国际申请著录项目,如申请号、出版文种及申请日期(87)国际专利文献号、文种及出版日期(88)欧洲检索报告的出版日期(89)相互承认保护文件协约的起源国别及文件号。(91)根据PCT提出的国际申请日期,该日期由于未进入国家或地区阶段而在一个或几个指定国或选定国失效,或不进入国家或地区阶段的确定日期。(92)第一次国家允许作为医药品向市场供货的日期及号码(用于补充保护证书)(93)第一次允许作为药品向地区经济共同体市场供货的号码、实施日期及国家(用于补充保护证书)(94)补充保护证书的有效期及有效期届满的计算日期(95)受基本专利保护并申请了补充保护证书或已授予了补充保护证书的产品名称。(96)地区申请数据,即申请日、申请号、最初提交申请公布的任意语种。(97)地区申请(或已经授权的地区专利)公布数据,即公布日期、公布号、申请(或专利)公布的任选语种。

点击页面下面的IMAGES按钮,即可看到图片格式的专利全文。

如何看懂专利文献

这个没有模板的,这个就是经验,就是对专利法及专利实施细则的理解,说起来这个是比较专业的,同时也是看每个人得理解。

专利申请号的第5位,1发明,2新型,3外观。你先确定专利的类型。外观的话,直接看图。发明和新型的话,先看摘要,再看实施例和附图,再看权利要求。(当你有了经验,可以先看摘要和权利要求)一般情况下,除非是代理人,否则你也只能看懂本行业本领域的专利文件。

递交PCT申请,使用国内电子申请客户端这个行吗

看文献看不懂怎么办

看不懂是正常的,因为论文的作者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只要感觉高大上就好。

不认识的单词,采用模糊翻译法,形容词可以忽略不计,或者翻译为-那样的,名词翻译成-东西,动词翻译成-做,干。这样整体看下来,你会对全文的意思有个整体的了解,很重要。

如果刚接触某一个研究领域的话,不建议一上来就读Article。当你已有想要关注的领域,需要先去了解这个领域背景:你需要看一些综述类文章(Review Article),综述类文章相比较一般论文前部分中的文献综述而言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这类文章都是某领域高度概括性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科普性。综述类文章本身并不属于整整意义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这类文章的作者是在阅读大量该领域文献之后写出来的,但这种文章的创作对于总结一个领域的学术动态、研究得失是十分重要的。而通过阅读综述类文章会让你在深入到更为专业的技术细节前,快速获得一个较为广泛的知识背景体系,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你在具体研究前的扫盲阶段。例如下图中的文章,你可以在标题中看到“A Review"的字样,即为综述类文章。· 如果你是一个英语底子不好或者刚读研究生还不到半年的学生。在阅读综述时,你可以选择先读两篇好的中文综述,它是你迅速了解该领域的入口。通过阅读中文综述你可以首先了解一些基本名词、常用的研究方法。之后再入手外文综述,这样会比较容易上手,会比直接看英文综述理解起来快很多。可能很多同学觉得“我可以用翻译软件直接翻译啊”,但其实翻译软件翻译的并不精准,会把你引入误区、产生歧义,反而看着看着更糊涂了。因此我们在用翻译软件的前提应该是你已经大致了解了一些基本理论、名词、研究方法等。· 如果你英语底子还不错,直接给你一篇英文文章去看不抵触,请直接看英文综述。· 如果你已经读研究生半年了,请逼着自己去接受英文文献!多读两篇你就习惯了!除了读综述类文章之外,你也可以读中文博士论文的前言部分或者绪论部分。中文博士学位论文,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绪论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综述。它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该领域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里面往往会提到国内外在本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几个科研小组的相关研究方向。另外,在读综述的时候,可以记录一下综述中提到的文献资料,这样也可以为你后面阅读文献积累资料。当你已经清楚了自己所在的研究领域,并开始做某项研究,想要看看别人在该领域具体做了什么工作,并得出怎样的结论时: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去找一些该领域有其具体研究内容的文章来读一读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当你正在接触一个陌生领域时,最好先读的是学位论文(thesis)而后是学术论文(paper)。这里的学位论文主要建议读博士论文,硕士论文水平参差不齐借鉴意义不大,而且找博士论文看时也一定要看学校来选择。这里的学术论文主要建议读外文期刊,中文期刊灌水情况较为严重,同样是花时间,要选择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来阅读。先读博士论文,因为是中文,这样可以使你更加容易理解该领域研究,当你对该领域有一定程度了解之后,这个时候就该阅读外文期刊了。

首先应该提高一下自己的英语能力,同时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

英文文献怎么看懂

多积累自己学科方面的单词可以借助翻译软件翻译也可以多背背单词这样就可以看懂了积累就好

对于专业词汇这一块,除了日常积累没有别的办法。不过对于一个特定的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不会太多,在阅读过一两篇英文论文之后一些常见的专业词汇都可以熟练掌握,而且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哪里读不懂可以直接用词典工具搜索,热门的一点的词汇都可以查得到,一些冷门生僻的词汇,你可以咨询你的导师~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去选择旁听一下相关科目的《专业英语》课程,会有很大帮助,不过对于研究生来说这块应该难读不大,专业英语可是复试面试时的必考科目。关于英文论文写作的一些特定表达形式:其他的科目我不了解,单从工科这类来说,一般的学术论文为了追求客观+严谨,论文内是严禁出现“I study ”"I introduce “”I “这类语句的,要想表达相关意思需要用被动式,比如” XXXX method is introduced “" XXXX is ",我举得例子比较简单,去看一些老外写的英文论文就会发现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语句,往往会变得很复杂。这一块内容,只能通过自己日积月累的学习来加强自己阅读英文论文的能力了,多请教多读比什么方法都强,与学习英语一样,就是个积累的过程,虚不得。

如果相关度大(比如Abstract里提到了很多我觉得很有用的信息),那么我就会仔细读一下Introduction。读的过程中记牢一点:把对我有用的东西全做标记。并且,不要总是精读,要进行关键词引导下的精读+跳读。学术论文确实很难,很多时候完全没必要完完整整读完全篇。我的经验是,阅读小标题。在小标题的引导下,找寻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一般有用的信息出现频率较高的在:Literature Review(文献综述)。这不仅会拓宽你的研究视角,更会给你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权威的文献信息。记住:你的论文最好一定要引用大牛说过的话或者理论。而别人的文献综述通常能提供知名的学者的theories and 第二个有用的部分我觉得不是Results,而是Discussion和CResults很多情况都是data的总结,例如图表,直观的数据呈现。在这一部分(或者Methodology部分)通常你只能大约学习一下别人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or quantitative),这两个部分对于本科生来说,完全可以只做到略懂或者似懂非懂就可以了,即使你拿去询问老师,老师都不一定能给你解答。但Results里面带有总结性的话也可以标记出来。因为你可以在写自己的论文的时候用上,例如“XXX学者提到……”等等。而Discussion和Conclusion里面的各种小标题大标题,都很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因为这就是人家的研究成果啊!!你要写不也是往这种方向上去靠嘛。而且个人觉得Conclusion这部分特别好懂。所以你精读了Introduction+Conclusion这两个部分之后,对整篇文章要说的内容就能够了解30%左右,前提是这两个部分足够丰富,而不是随便潦草的半页纸。当然,这两部分里总体还是一些总结性和概括性较强的语言。但对于我们的理解,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最后我要说一下文献里我觉得最有用的、每次都能发现新大陆的部分:References(也有叫做Bibliography)。就是那个文章最后的长长的密密麻麻的List啦。

怎么看懂英文文献

对于专业词汇这一块,除了日常积累没有别的办法。不过对于一个特定的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不会太多,在阅读过一两篇英文论文之后一些常见的专业词汇都可以熟练掌握,而且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哪里读不懂可以直接用词典工具搜索,热门的一点的词汇都可以查得到,一些冷门生僻的词汇,你可以咨询你的导师~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去选择旁听一下相关科目的《专业英语》课程,会有很大帮助,不过对于研究生来说这块应该难读不大,专业英语可是复试面试时的必考科目。关于英文论文写作的一些特定表达形式:其他的科目我不了解,单从工科这类来说,一般的学术论文为了追求客观+严谨,论文内是严禁出现“I study ”"I introduce “”I “这类语句的,要想表达相关意思需要用被动式,比如” XXXX method is introduced “" XXXX is ",我举得例子比较简单,去看一些老外写的英文论文就会发现有时候一个很简单的语句,往往会变得很复杂。这一块内容,只能通过自己日积月累的学习来加强自己阅读英文论文的能力了,多请教多读比什么方法都强,与学习英语一样,就是个积累的过程,虚不得。

如果相关度大(比如Abstract里提到了很多我觉得很有用的信息),那么我就会仔细读一下Introduction。读的过程中记牢一点:把对我有用的东西全做标记。并且,不要总是精读,要进行关键词引导下的精读+跳读。学术论文确实很难,很多时候完全没必要完完整整读完全篇。我的经验是,阅读小标题。在小标题的引导下,找寻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一般有用的信息出现频率较高的在:Literature Review(文献综述)。这不仅会拓宽你的研究视角,更会给你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权威的文献信息。记住:你的论文最好一定要引用大牛说过的话或者理论。而别人的文献综述通常能提供知名的学者的theories and 第二个有用的部分我觉得不是Results,而是Discussion和CResults很多情况都是data的总结,例如图表,直观的数据呈现。在这一部分(或者Methodology部分)通常你只能大约学习一下别人的研究方法(qualitative or quantitative),这两个部分对于本科生来说,完全可以只做到略懂或者似懂非懂就可以了,即使你拿去询问老师,老师都不一定能给你解答。但Results里面带有总结性的话也可以标记出来。因为你可以在写自己的论文的时候用上,例如“XXX学者提到……”等等。而Discussion和Conclusion里面的各种小标题大标题,都很有指导和借鉴意义——因为这就是人家的研究成果啊!!你要写不也是往这种方向上去靠嘛。而且个人觉得Conclusion这部分特别好懂。所以你精读了Introduction+Conclusion这两个部分之后,对整篇文章要说的内容就能够了解30%左右,前提是这两个部分足够丰富,而不是随便潦草的半页纸。当然,这两部分里总体还是一些总结性和概括性较强的语言。但对于我们的理解,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最后我要说一下文献里我觉得最有用的、每次都能发现新大陆的部分:References(也有叫做Bibliography)。就是那个文章最后的长长的密密麻麻的List啦。

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Figure及Title与legend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非常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中国人喜欢罗列事实,给出一个观点然后就是大量的事实,这也是中文文献的特点,我们从小都在读这样的文章,很适应。西方人的文献注重逻辑和推理,从头到尾是非常严格的,就像GRE里面的阅读是一样的,进行的是大量重复、新旧观点的支持和反驳,有严格的提纲,尤其是好的杂志体现得越突出。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提高阅读的效率(1)集中时间看文献: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2)做好记录和标记: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3)阅读顺序: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顺序。一般先看abstract、introduction,然后看discussion,最后看result和method(结合图表)。文献的整理(1)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2)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3)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4)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001,002,003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而且重要文献要注意追踪。运气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线索;运气不好,发现别人抢先了。据此修正你的实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