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国经贸杂志社记者

发布时间:

中国经贸杂志社记者

《中国经贸导刊》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委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中国经贸导刊》是中国创刊最早、历史最悠久、重要的经济类半月刊。刊名由吴邦国同志题写。吴邦国同志批示,“办好中国经贸导刊还是要坚持为经贸工作服务,为企业服务,为读者服务,扩大在企业的影响力。”《中国经贸导刊》宣传报道国家发展改革委所发文件、领导讲话、工作安排、调查报告,各种信息,深入分析,背景介绍,宣传报道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改革情况,企业情况,国内外市场情况,各种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读者抱有兴趣的各种问题,具有权威性、指导性、深刻性、前瞻性、实用性、知识性。《中国经贸导刊》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机上刊物。 开设的栏目有:领导谈、专家论坛、本刊特稿、宏观调控、经济运行、分析预测、经济政策、投资与规划、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安全生产、技术进步、环境资源、国资监管、改革热线、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内贸外贸、财政金融、看议市场、地区经济、经验交流、调查报告、中国品牌、警钟长鸣、环球掠影、人物写真、八方论坛、经济信息、企业纵横。 《中国经贸导刊》读者广泛,最适合各级经济和社会发展管理部门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阅读。 《中国经贸导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大16开本,48页;彩色胶印四封、插页。全年24期,每期定价7元。用户可随时到全国各地邮局订阅(国内邮发代号:2—864)或直接寄款到本刊订阅。 杂志社地址:北京市东长安街12号 邮政编码:100742 部分办公电话(010)85229310 85229338 85229340 85229272 (均兼传真) 为方便广大作者、读者投稿和反馈意见, 设有唯一的电子信箱: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如有疑问请及时与我刊联系!

北京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士阁A座12A07-09室,双井桥西南侧 电话: 01058612490,01058612492,01058612493 试试行不行。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断提高宣传质量,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发扬成绩,再接再厉,为发展改革工作再做贡献”。  《中国经贸导刊》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宣传报道党和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政策,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改革委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反映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经济改革情况、企业情况、市场情况等和有关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具有权威性、指导性。  《中国经贸导刊》依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政策信息资源优势,旨在为政府、企业、学者、民众就有关国家发展改革问题提供交流对话的平台,并在不同阶段请专家学者就一些重大发展改革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政策分析、提出政策建议,为各级经济主管部门、企业和广大读者提供权威性、指导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文章、政策和信息,是一本融学术性、服务性(工作指导性)和宣传性于一体的经济类综合性半月刊,被评为北大2008年综合性经济科学类核心期刊。2010年国家发改委专门发文(发改办厅[2010]2021号),就《中国经贸导刊》组稿工作给予大力支持。  《中国经贸导刊》开设的栏目有:高层论坛、本刊关注、分析预测、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农村经济、地区经济、物价管理、外资经贸、财政金融、经营管理、探索研究、企业纵横,具有广泛的读者群,最适合各级经济和社会发展管理部门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阅读。《中国经贸导刊》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机上刊物。

中国经贸杂志社记者名单

孙斌 1942年出生,男,字布衣,号轶仙居士,大学文化,天津市蓟县人。国家一级书法家、学者、中国和国际书画界名人,1997年被载入《国际名人录》、《世纪艺术家传略》、《世界华人艺术家名录》。

北京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士阁A座12A07-09室,双井桥西南侧 电话: 01058612490,01058612492,01058612493 试试行不行。

中国经贸杂志社

注册号: 110105007504524 企业类型: 全民所有制 主体名称: 《中国经贸》杂志社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刘煜辉 行政区划: 朝阳区 成立日期: 2004-09-21 注册资本: 30 万 登记机关: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朝阳分局 企业状态: 开业 地址/住所: 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8号优士阁(住宅)A座12A09 经营范围: 出版、发行《中国经贸》杂志; 利用自有媒介发布广告;会议服务;承办展览展示;经济贸易咨询。 年检年度: 2011

中国经贸杂志社社长

《中国经济报》创刊于1994年12月28日的香港。2000年4月正式在国际互联网上免费向世界发行。 是由中国经贸集团(香港)提供支持,由中国企业协会主办,立足于香港,服务于祖国,面向世界的全新经济类媒体。是唯一面向世界华人的综合性经济报刊。 本报的创办,团结海外各地华人,特别是经济界人士,为全面介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其 成果,经济贸易信息,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为中国加入关贸,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本报的创办宗旨是为中国改革开放,促进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扩大了中国 改革成果对外宣传的阵地,为关心和支持中国经济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友好人士及海 外华侨提供了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最佳资讯,也为中国内地企业走向世界的新渠 道,加快内地企业向国际转化步伐,促进中外交流而努力。  本报设置了新闻、评论、专访、资讯等栏目。内容主要中国经济新闻、经济简讯、国际贸 易信息、中国贸易动态以及政策、企业家专访、中国金融证券、中国经贸投资信息、中国外销 产品、中国招商引资、中国进出口资讯、中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国企业家、中国名优企业 、中国精品榜、国际招标信息等。  1994年本报首期刊登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的彩色照片,同时,还刊发了中共中央 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原外经贸部部长李岚清先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雷洁琼 、王光英、卢嘉锡、程思远、吴阶平先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先生,全国人大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曾宪梓先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会长郑鸿业先生等题 词手迹。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更好地为海内外服务,适应世界信息革命的要求,本社一改传统 报刊编辑发行,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网站建设,编辑本报的网络版,在国际互联网上免费向世 界发行。 欢迎各界人士继续予以支持和帮助。  董事长/代社长: 周建  副社长:汪立  代总编辑:赵雷

《中国经济报》创刊于1994年12月28日的香港。2000年4月正式在国际互联网上免费向世界发行。 是由中国经贸集团(香港)提供支持,由中国企业协会主办,立足于香港,服务于祖国,面向世界的全新经济类媒体。是唯一面向世界华人的综合性经济报刊。 本报的创办,团结海外各地华人,特别是经济界人士,为全面介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其 成果,经济贸易信息,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为中国加入关贸,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  本报的创办宗旨是为中国改革开放,促进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扩大了中国 改革成果对外宣传的阵地,为关心和支持中国经济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友好人士及海 外华侨提供了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等方面的最佳资讯,也为中国内地企业走向世界的新渠 道,加快内地企业向国际转化步伐,促进中外交流而努力。  本报设置了新闻、评论、专访、资讯等栏目。内容主要中国经济新闻、经济简讯、国际贸 易信息、中国贸易动态以及政策、企业家专访、中国金融证券、中国经贸投资信息、中国外销 产品、中国招商引资、中国进出口资讯、中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国企业家、中国名优企业 、中国精品榜、国际招标信息等。  1994年本报首期刊登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的彩色照片,同时,还刊发了中共中央 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原外经贸部部长李岚清先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雷洁琼 、王光英、卢嘉锡、程思远、吴阶平先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先生,全国人大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曾宪梓先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会长郑鸿业先生等题 词手迹。  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更好地为海内外服务,适应世界信息革命的要求,本社一改传统 报刊编辑发行,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网站建设,编辑本报的网络版,在国际互联网上免费向世 界发行。 欢迎各界人士继续予以支持和帮助。  董事长/代社长: 周建  副社长:汪立  代总编辑:赵雷

1986年至1990年 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学习1990年至1992年 苏州录像机厂张家港分厂工作1992年至1995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系研究生班学习1995年至1996年 中国企业家联合会主办的《企业管理》杂志社编辑1996年至2000年 国家经贸委主办的《中国经贸导刊》杂志社专题部主任2000年至2006年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中国质量与品牌》杂志社社长助理、副社长。期间,在清华大学总裁班(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总裁班第十七期)学习2007年至2010年 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中国周刊》杂志社副总编辑、编委会执行秘书长、《城市建设》杂志社总策划2010年至2012年 教育部主管的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秘书长、会长助理2012年至今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会长杨克强同志长期从事媒体经营策划、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与研究等工作。2010年开始转向钱学森先生倡导的“实施完成十七岁本科毕业,十八岁获硕士学位目标”为重点的大成智慧研究和推广工作。“推行资优教育,开展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先进教育和科研工作”和“积极推进中国城市智慧化进程”是杨克强同志工作的主要内容。

中国记者杂志社

应该是中国知网,不是中国记者网,估计是你听错了。你到中国知网的期刊导航中查查,那里有国内8480多种期刊及其全文内容的。

《中国记者》杂志介绍及邮购订购事宜 新华通讯社主办,新中国第一家新闻业务刊物。 《中国记者》的前身《工农兵通讯》创刊于1933年的江西瑞金,是红中社(新华社的前身)的业务刊物;红军长征到延安后,改为《通讯》。建国后,正式创办《新闻业务》,1956年起向全国公开发行。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华社将社内三个面向全国的业务刊物(《新闻业务》、《新闻摄影》、《新闻纵横》)在《新闻业务》的基础上合而为一,创办《中国记者》,1987年1月正式出版。办刊理念 1987年1月,《中国记者》问世。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了融三刊精华于一炉,实行“文字摄影并重,国内国际并重”的编辑方针,在同类刊物中显示了独树一帜的特色。 90年代初,总结办刊经验,《中国记者》提出新闻期刊是“舆论导向之导向”的观点,得到新闻界的普遍认可。 党的十五大后,《中国记者》提出“用办新闻媒体的办法办新闻业务刊物”的观点,得到有关舆论管理部门的肯定和广大读者的认同。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中国记者》提出新闻媒介要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组织一系列沟通媒介与企业的活动,成为企业产品和理念服务社会的高速引擎和巧妙平台。发展背景 新华通讯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记者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新闻信息采集之快捷、全面、准确、权威。 《中国记者》以新华通讯社为编辑背景,是世界上有影响的中文新闻业务刊物之一。敬 告 读 者 凡现役军人、在校学生直接在中国记者发行部订阅2008年《中国记者》,可凭军人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复印件),享受7折优惠订刊。《中国记者》每册8元,全年96元(7折2元)。电话:010-63073532 63074337传真:010-63072514联系人:林 兴 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订阅:1、您所在地区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82-232、直接到《中国记者》发行部订阅 发行订阅:010-63073532 63074337开 户 行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黄楼支行户 名 中国记者杂志社帐 号 02000420090-24903326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邮发代号 国内 82—23 国外 M881

《新华每日电讯》《经济参考报》《半月谈》《半月谈内部版》《时事资料手册》《资料卡片杂志》《中国记者》《参考消息》《瞭望》《瞭望东方周刊》《中国证券报》《环球》《世界军事》《摄影世界》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