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科研论文写作培训

发布时间:

科研论文写作培训

刚开始写文章的时候,总会是有种恐惧感。脑袋里思绪万千,可是真要表达出来,却总觉得一片空白。虽然看了一肚子的学术文章,但是写下来的文字就跟小说或者散文一样,零零碎碎地弄不成一片。那么多的术语也不知道怎么摆放才好。这种焦虑一开始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都需要用时间和练习去弥补。写学术文章其实有点像编程。刚开始学习编程语言的时候,不明白语法规则,就不敢乱写。即使写了,编译器老是报错,找原因的时候又觉得语法规则怎么设计得那么复杂,找了半天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当最终掌握了这门编程语言之后,写起代码来就是信手拈来了,该定义的自然而然就定义了,该用函数地方的就用函数了。不复杂的流程都可以边想边写了。复杂的流程,只要把逻辑想清楚了,一切似乎就是顺其自然地完成了。这个时候再回头看语法规则,又会觉得有规则限定就是好,要是代码写成了散文,调试起来会疯掉的。如何撰写和发表科研论文,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牵扯到科研成果, 写作技巧等等面向提供您一个网站: 里面有英文写作技巧、专家建议与学术研究论文发表与写作资讯。

你好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毕业论文是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对学生所学知识和理论进行综合运用的培训,旨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研究素养,提高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创造性得以发挥,从而达到培养会计实用型人才的目的。基本要求1.统一用A4纸打印。目录、内容摘要、参考文献要分别打印,各打一张。2.主标题加粗小二号黑体字型居中。3.副标题加粗三号黑体字型居中。4.论文内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5.正文宋体小四号。6.参考文献宋体五号字。其中“参考文献:”为五号加粗。7.行距5倍。8.页边距:上、下为54厘米,左右为17厘米。9.从正文开始到参考文献要编页码,目录和内容提要不算页码。标题层次一、……一级标题(一)……二级标题1.……三级标题(1)……四级标题装订顺序及具体要求(论文装订一式二份)封面——目录——内容摘要——正文——参考文献——学生毕业论文评审表——终稿——教师指导记录表。封面:封面样式由学校统一发放;目录:“目录”二字居中、用黑体小二字型,目录的内容用黑体小四字型,目录标题后要标明页码(一般标到二级标题即可)。内容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当具有客观性和简明性,字数不少于300字。“内容摘要”四字居中、用黑体小二字型,内容用小四宋体字型,内容提要之后要列关键词。内容摘要一般不分段。关键词: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名词性术语。一篇论文应有3-5个关键词,以显著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在内容摘要的左下方。正文:正文要有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居中、主标题用加粗黑体小二字型,副标题用加粗三号黑体字型。正文用小四宋体字型,正文中的一级标题四号宋体加粗。文中凡是另起一段的,前面均需空二个字,即四个空格键,大标题和小标题前也一样,且后面不能写正文,正文需另起一段。段落间不允许空行。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全部用宋体小五字型。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每篇论文至少应列示5个所引用的中外文参考文献资料。必须注明引用教材(或著作、期刊、网站等)的书名(或著作、期刊、网站名)、作者、出版单位、时间(引用期刊的还必须注明文章名),引用其他参考材料也应注明资料来源。参考文献按序号、编著者、书名(或著作、期刊、网站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的顺序排列。参考文献数目:成绩为良好及以上的论文,参考文献不少于8篇;其他成绩的不少于5篇。

你好,科研嗯用我用,我觉得更就讲究科学,是实事求是的

科技论文写作培训

一、一些作者不按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去写。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是相对固定的,但有些作者写作的论文格式不规范,例如有些作者写论文有摘要没引言,正文、结论前后穿插,有的干脆上来就开始了长篇大论,读了半天,还不知他想说什么,一直到最后,才模模糊糊有点感觉,是论据还是结论,得靠读者去思考。科技论文的格式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逐步形成的比较科学的表达方式。它使人们读起来最明确,也最容易理解。所以,在科技论文写作中,一定要按照格式一步一步地写,其实这样更能将你的研究过程和成果表达严谨,也更容易写作。二、标题不可过于概括,更不宜过于繁琐。标题又称题目,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它用简练的文字告诉读者自己所要阐述的是什么问题。高度概括是指标题能提挈全文标明特点,但是不能过于概括。也不宜繁琐,使人得不到一个鲜明的印象。如果论文的内容较多,牵涉的面又比较广,标题短了难以揭示全文中心时,可将它分为主标题和剐标题。另外,标题既不要用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更不要用口号式的标题,还要避免使用符号和特殊的术语,力求通俗化。三、引言应准确简明、重点突出,切忌冗长繁琐。引言是论文的开端,其主要内容应包括本研究的理由、目的及意义,其研究历史及现状、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效果。引言要开门见山,首先就应切入主题,引出研究对象,简述其基本特征,然后介绍前人对此问题的研究状况。引言写作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语言不规范,缺乏科技语汇,不准确,不简明,半文半白,半中半西,或者引言、摘要、结论三者雷同,这都影响了论文的可读性。在引言的写作中,应力求简洁,突出重点。如采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同行们所熟知的或教科书上所共知的,作者不用详述,只简单地提一下,或标注参考文献,因为读者群一般都与作者有着相似的专业和较高的知识层次。标注参考文献,可以省去许多不必要的重复,增加了信息量,使论文更加紧凑,中心突出。有的作者写引言如文学作品一样,打埋伏,叙述了半天,还不见主题,这种写作方法对科技论文来说是不可取的。在介绍研究成果时,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不能为了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要避免自我夸大的评价。此外,写作中还要尽量避免客套话。四、结论短而有力,具有高度的抽象力和概括力。结论是作者以正文中的研究过程所得现象及实验结果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逻辑推理,最后归纳出新的论点。结论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便于读者阅读,应短而有力,高度概括。在结论中一般应阐述:研究成果说明了什么问题以及所揭示的原理及规律;在理论及实用上的意义和作用;与前人研究工作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和发展;本研究的遗留问题及建议。当然,并不是所有论文以上内容全包括,可根据研究成果而定。有些作者写结论只是把正文中各段小结组合起来形成结论或对结论迂回说明,这是不可取的,结论不是正文中研究成果的机械重复,而要归纳总结,认清本质。结论要实事求是,客观反映研究成果,结论应与正文中的立论一致,不能自相矛盾。有些作者在结论措辞上模棱两可、含糊其词,这也是撰文的大忌,应该严谨、准确,忌用“大概”、“可能”等词,这些词只能让读者怀疑其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另外,结论中的数据应对结论有说服力,不能把正文中详述的数据资料再搬到结论中。一般来说公式推导过程、插图及表格也不能出现,否则,就不象结论了。五、文献著录应当规范。文后参考文献是作者指明自己的论据和数据出处,或为提供读者参阅、查找和直接引用的文献,是科技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没有参考文献的科学论文,一般反映出作者科学作风和态度的欠缺。参考文献著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引文量偏低,文后参考文献的数目反映了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时吸收情报的能力,也是反映学术动向和理论来源的基本线索,有些作者版权意识相对薄弱,压缩甚至略去文后的参考文献;二是著录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著录格式不统一、著录项目不全和著录项目错误等。

科技论文写作技巧一:关注论文的核心内容,体现在论文标题中  论文标题体现研究的重点,将重点在题目中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标题是读者看到的论文第1映像,因此标题质量往往决定了读者阅读文献所投入的时间  科技论文写作技巧二:你在为不熟悉你工作的人写作  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你的问题,除去专业词汇,减少缩写的使用频次,有助于不了解你学科的更多人知道你的工作  科技论文写作技巧三:坚持原因、内容和结论(Context-Content-Conclusion/C-C-C)结构  好的故事往往具有很好的结构,从故事背景、中间发展及导向结局,也就是由问题到结论这种结构有助于读者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C-C-C结构在多个尺度上定义了论文的结构,对于整篇文章而言,Introduction的设定在于介绍研究背景,实验结果是内容,而讨论章节是文章的结论  科技论文写作技巧四:直接了当,使用并行优化的逻辑流  文章的内容应当减少累述,避免长篇大论,将自身工作用流利的语言进行表达,当我们的研究由几部分组成的时候,应当优化逻辑线条,按照合理的逻辑表述  科技论文写作技巧五:在摘要中总结论文所有要点  摘要可能是读者唯一会读的部分,这也意味着摘要的信息一定程度会影响读者继续往下读的兴趣摘要对于审稿人而言也是评价文章的主要映像摘要是整篇论文浓缩的精华部分,第一句可以介绍研究所属的更宽泛的领域为读者做一个思维定位,然后将背景逐步所想,直至作者提出开放性问题为止成功的背景介绍可以通过讨论文献的缺失部分技艺问题的重要性,为区分论文贡献和当前最佳奠定基础最后,将论文的主要结论体现在摘要中,作为回答问题所给出的资料  科技论文写作技巧六:在Introduction中讨论你的论文研究的重要性  在论文Introduction部分,需要强调目前的知识或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后续具体的描述最后指出文献的缺陷,然后再用一个段落总结本文研究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科技论文写作技巧七:以多个逻辑相关的陈述句给出支持论文中心思想的结果  result部分的主要作用是让读者相信你的数据和逻辑能够支持你所提出的核心观点在results中应当注意逻辑表达的完整性、图表的一致性  科技论文写作技巧八:讨论如何填补差距、论文的局限性和论文在该领域的相关性  讨论部分的主要作用在于揭示文章的研究结果如何填补引言中所述的问题,介绍研究的局限性和对本领域的作用着通常需要简述文章结果,讨论局限,然后介绍对所在领域未来大战的核心贡献讨论部分后面的段落可以描述论文的优缺点,然后通过与相关论文的对比评估改论文的优缺点  科技论文写作技巧九: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关键内容:题目、摘要、图和大纲  合理的逻辑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科学逻辑是连接试验与论文的桥梁因此,将正在进行的试验转化为正式文档,将有助于构建论文大纲将试验设计、试验方案都转化为书面语言,可以为论文写作省去很多的时间,将讨论化作论文的内容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是论文的第一映像,因此在这方面值得投入更多的时间此外,建议写作的二十号写一个大纲,有文章的整体框架,避免后期混乱  科技论文写作技巧十:获取反馈,然后简化、重新使用、再次构造这个故事  让更多的专业人士阅读你的文章,提出意见,按照意见参考修改,简化,将文章不断精炼,提高文章质量如何在最短的篇幅范围讲好一个故事,这是文章发表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让审稿人快速get你的文章脉络把最核心的信息提取出来,让逻链条完整呈现  (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技巧)

【写作专栏】想学写作的看过来可以到找查看详情vx:wnhaomeng

百度文库您可以参考一下啊《科技传播》杂志国家级科技学术期刊中英文目录知网 万方全文收录百度空间有期刊详细信息

教师科研论文培训写作心得

1 问需求——罗列需求问题 针对你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细细地分析以下问题: 1) 年轻同志:目前工作还存在那些不足?那些地方还有进一步改善的余地?别的同志、别的单位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我还有那些东西该懂但还不懂?下面应该怎么办? 2) 已工作多年的同志,除上述问题外,更应该考虑:曾经关注过那些问题?在哪些方面倾注了心血?哪些方面有与人不同的经验和体会?我自己的新想法和新做法可以在什么地方使用和推广? 从上述问题中选定研究方向,学习有关知识,下功夫进行探讨和研究,选题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2 深——深入一步 选题前要弄清这样几个问题:关于本题目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前人的思想和重要的研究成果;已经解决的问题;存在争议的问题;争议的焦点和问题和症结;论争各方的代表性观点、人物及其著述;研究的薄弱环节及尚待开拓的领域;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之要从大面上摸清本问题的基本情况,这样就会头脑清醒,方向明确,开拓新的研究领地。一句话,就是站在前人的肩上,而不是盯住前人的脚底。站在前人肩上,一方面是指在对前人知识与研究成果深刻了解与掌握的前提下,去选取那些“前沿性”课题;另一方面是指从前人思想或研究中获得启迪。有勇气去研究前人刚刚开始接近而没有解决与提出的问题,这是选题的一个主要思路。这样的选题,既意味着继承,又意味着发展。深入一步,往往就意味着创新和突破。 3 奇——从容易被忽略处选题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并不是一次完结的,永远处在一个过程之中,需要不断深入与发展。在许多被人们认为是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往往存在可供研究的新的境界,而又最容易被人们忽略。勤学好问的人遇事总要问个为什么,被人们忽略的地方是大量存在的,有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能认真与细心地观察各种事物,并提出为什么的问题,就很容易找到需要研究的课题。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即是如此。 4 新——从开拓创新中选题 鲁迅先生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科学研究中,要善于探索,敢于开拓新领域。选题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人们创造力的强弱,取决于知识贮存的多寡、应用知识的技巧与想象力是否丰富。如果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想象力,就敢于从自己熟知的学科跨入到生疏的学科,就敢于冲击所谓不可逾越的禁区。这类课题的选择,除了选择者具有学识之外,还必须有胆略,没有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精神是不行的。只有专心致志,勇于探索,不怕困难,才能开拓出科学技术的新领域。 5 巧——从意外获得中选题 科学研究在探索着一个又一个新课题,在这些研究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偶然的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后,不要轻易纠正它、排斥它,而应该去深入研究它。即使是不属于自己研究课题范围的内容和所从事的专业问题,也应该去深入地探讨它。这种意外的发现会给我们以新的启迪,如果追踪下去,往往会产生新的有价值的课题。如X射线就是从一次意外中发现的。 6 实——从实际工作中选题 有人认为,科研和科技论文写作是专业科研工作人员的事,这是极其片面的。其实,除科研工作者外,各行各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业务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工人、农民等,都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撰写科学技术论文。结合实际工作的选题是十分广泛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结合实际工作撰写的论文,题目可以不拘一格,多种多样。诸如理论性的推导和探索,实践经验的分析和总结,产品开发和生产管理中的问题研究,科技研究的阶段总结,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和深化,对产品、工艺、组织、管理的建议和设想,对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讨等等。非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应该破除对科研工作和科技论文写作的神秘感,勇于实践,敢于写作,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技术更加繁荣兴盛。 7 改——从改革进步中选题 我们有幸处于改革开放的年代,置身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洪流之中,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改革进步的触动。政治体制的改革使国家更加民主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使人民实现小康,科技创新使我们迎头赶上。所有这些,都为我们选定论题提供了广阔天地。港口科技工作者在工艺改进、质量攻关、技术改进方面,在学习、消化推广和应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方面,在防止和排除重大隐患方面,在大型和高精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修和保养方面有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确有推广价值的技术成果,虽不是创造发明,但为企业及社会创造了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都可以写。从中选择自己最擅长、最突出的某一方面作为自己命题的内容,然后再从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某一项进行整理、浓缩,作为自己命题内容的基础材料。 只要我们以强烈的责任心、上进心和创新意识审视一切事物,启迪智慧、激发灵感、捕捉信息,就一定遴选出合自己探索、研究的课题,为写好科技论文奠定坚实基础。 祝你成功!

一、要在学习和积累上动脑筋    学术论文是学习和研究的阶段性总结,它既是教研成果的反映,也是学习成果的体现.为了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必须收集一定的信息,积累足够的资料,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因此,要把学习和积累作为提高撰写学术论文能力的“奠基工程”来抓,在学习和积累上多动脑筋.    1.资料的积累    撰写学术论文,离不开参考资料.在研究某一个问题之前,应充分了解他人在这个问题上的见解、成果以及所做的工作,搜集尽可能多的背景材料,这样才能发前人之未发,成前人之未成.    2.知识的积累    知识积累过程的本身就是一个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智能结构的过程.丰富的知识积累,是撰写学术论文的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要积累知识,不仅要动眼看,动脑想,还要动手写,将有用的东西记录在案,以便克服遗忘,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3.经验的积累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探索出了不少有益的规律,萌发了许多想法和感受.对这些想法和感受,都应随时做好记录,使之积累为论文创作的富贵财富.   二、要在选题和撰稿时下功夫    通过学习和积累、研究和探索,为我们的论文写作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为了能够真正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十分需要的就是在选题和撰稿方面狠下功夫.    1.从教育主管部门、专业学会和各类研讨会等指定的研究课题中,筛选出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研究专长的典型问题作为论题,加以研究,撰写成文.    2.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自己体验较深又感兴趣的地方触发灵感,加以提炼,将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形成论题.    3.通过认真阅读书刊杂志,在综合、借鉴别人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受到有关论点和问题的启示,发现论题,总结经验、推陈出新,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总之,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留心”.只要平时留心,注意积累,好的选题是时刻都可能出现在你的思维之中的.一旦有了想法,就要立刻记下来,为以后进行筛选或提炼论题做好准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高质量的论文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它饱含着作者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它是作者用了若干个学习和思考的夜晚,牺牲了若干个节假日熬炼出来的.撰写论文难,发表论文更难,但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动脑筋,肯花功夫,每一位勤于学习积累、善于研究探索的教师,都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来.

科研论文培训班

国内外学术交流 ACADEMIC EXCHANGE AT HOME AND ABROAD国内外学术交流 ACADEMIC EXCHANGE AT HOME AND ABROAD2012年,学会及各分支机构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着力提高学术活动质量,围绕解决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地学问题、急需解决的生产问题和学科前沿问题,注重为国土资源管理和地质工作服务,注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注重为地质学科发展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的肯定。全年共举办学术会议、论坛、研讨班62个,国际学术会议4个,提交论文或摘要2817篇,参加人数9000余人,有力推动了地质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组织参加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并取得圆满成功8月6日,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会展中心,来自全球11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地质科学家齐聚一堂,参加在这里举行的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来自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地学科研教育机构,涉及冶金、煤炭、有色等行业领域的近700名中国地质学家从盛夏的北半球来到初春的南半球,参加四年一届的“地学奥林匹克”盛会。中国地质代表团团长、中国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徐绍史作了题为“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国地质学家的使命和责任”的主旨发言。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中国地质代表团的积极参与,成为本次大会引人瞩目的亮点。大会收到中国专家学者提交的论文摘要800余篇,300多人做了口头报告。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中国地质代表团在大会地质展厅设展,展览的主题是:经济腾飞中的中国地质科学。内容包括7个方面:一是中国矿产资源的供需关系及勘查发现,二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工程与地质科学,三是中国基础地质科学的重大进展,四是新一代地质技术与地质产品,五是国际交流与合作,六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七是深部探测工程专题展览。90平方米的展位全面反映了自上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以来中国地质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各国参会代表、华人地质学家、在外留学生纷纷驻足中国展台,对中国地质界在推动地学科技进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全面拓展地质工作领域等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地质学报》(英文版)出版的中国地质代表团论文集,以及各类地质图件、地层年代表受到欢迎。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矿业合作备忘录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地质代表团团长、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徐绍史,在悉尼会见了澳大利亚资源、能源和旅游部部长马丁·弗格森,双方就进一步加强矿业合作交换了意见并签署了关于可持续矿业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常设秘书处迁址北京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和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负责人签署协议,明确了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常设秘书处将迁址北京。12月11日,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徐绍史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罗兰德·奥博汉斯利共同为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秘书处揭牌。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产生新一届执委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质大会理事会上,经过竞选,新一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执行委员会产生。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董树文研究员当选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司库。中国地质学会首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青年论坛暨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为实现找矿突破作贡献五四青年节之际,中国地质学会首届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青年论坛暨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汪民,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程东红出席大会并做重要讲话。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李金发主持。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出席大会的有关领导有:原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原主席、中国地质学会原理事长张宏仁,中国地质学会原副理事长、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洪涛,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别涛,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研,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金发,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总裁助理王炯辉等。李廷栋院士、肖序常院士、刘嘉麒院士、裴荣富院士、郑绵平院士、杨文采院士、马永生院士和来自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有关部门、中国地质调查局有关部室及局属单位负责人,中国地质学会部分常务理事、理事、副秘书长,地勘行业有关单位领导,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有关负责人,各省级地质学会、分支机构负责人,全国地勘行业的专家学者、代表和第四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约300人出席了大会。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向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发出——积极投身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倡议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副书记朱立新研究员在会上宣读了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的贺信;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现任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丰成友介绍了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复建和本次大会的筹备工作,并代表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向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发出了积极投身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倡仪;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三任主任委员侯增谦研究员回顾了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历史与成就;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矿产资源研究所所长王瑞江研究员发言,对于承办青年工作委员会表示欢迎和支持;中国五矿集团总裁助理王炯辉先生代表地勘行业的代表发言,对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恢复成立表示热烈欢迎;李廷栋院士作为院士代表发言,并对青年地质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提出殷切期望;国务院参事、国土资源部原总工程师、青年工作委员会第一任主任张洪涛教授做大会发言;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于海峰副司长做了题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工作部署”的大会发言。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论坛设立了“紧缺矿产和整装勘查区找矿突破”、“找矿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中国能源资源的未来”三个分会场。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勘行业各部门的科研与生产一线的科学家、青年地质工作者齐聚一堂,共同围绕我国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展开讨论,建言献策。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青年代表发言媒体报道主办找矿突破高峰论坛 暨首届中国·内蒙古矿业国际博览会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8月17日,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内蒙古地质学会联合主办的“找矿突破高峰论坛暨首届中国·内蒙古矿业国际博览会”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内蒙古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陈伟,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白宝玉在论坛暨博览会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主持论坛暨博览会开幕式。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五位院士、专家作大会主题报告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永生,国务院参事张洪涛,叶天竺研究员,王安建研究员,杨帅师分别做了《国内外油气资源现状与展望》、《青藏高原地质找矿重大突破》、《勘查区矿产预测方法研究》、《工业化过程中,中国矿产资源需求分析》与《用好地勘基金,努力实现找矿突破》的大会主题报告。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李雨时,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巡视员陈天保,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学会理事长、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赵保胜等地勘行业有关部门领导,部分省级地质学会、分支机构负责人,全国地勘行业及内蒙古自治区地勘行业的专家学者、代表,以及多家新闻单位的记者朋友近300人出席了论坛暨博览会。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矿业博览会博览会现场的每一家矿业单位都用不同形式的设计展示了所属的矿种,吸引了本行业人员及近千市民的关注。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接受采访媒体报道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朱立新秘书长率团赴意大利出席首届“中意地球科学论坛”9月16—23日,以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为首的18名中方代表参加了在意大利科森察省卡拉布里亚大学召开的首届“中意地球科学论坛”。该论坛由青年工作委员会和意大利地质学会青年分会联合举办,以“中国和地中海地区的矿床对比及地质演化”为主题,来自中国、意大利两国的近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会议期间,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朱立新分别与意大利地质学会主席CarloDoglioni、意大利国家地质学家委员会主席GianvitoGraziano举行了正式会谈。朱立新详细介绍了中国地质学会的基本情况、中国地质研究工作的现状,双方就两国未来可能合作的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会后,中国代表团参观了卡拉布里亚大学自然科学学院化学实验室及古生物博物馆,考察了西西里岛活火山。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中方代表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丰成友,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杨志明,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杨桂芳副教授、汪洋副教授,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孙桂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副总地质师刘传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郭清海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琦副教授分别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通过本次论坛,中意两国地质学家建立了联系,增进了相互了解,建立了友谊,为两国地质学会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听取了意方有关地中海地区矿床及地质演化的诸多报告。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联合主办2012年海峡两岸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18位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做主题报告“2012年海峡两岸地质灾害防治学术研讨会”于6月16—19日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研讨会作为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及台湾中央大学、台湾大学共同主办,福建省地质学会、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承办,共有来自海峡两岸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地勘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参会,18位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做了主题报告。会议开幕式由朱立新秘书长主持。孟宪来常务副理事长在开幕式上致辞。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柯少愚、福建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何南飞及台湾中央大学应用地质研究所所长李锡堤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共同表达了对海峡两岸地质学家就地质灾害防治相互交流学习、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让海峡两岸地质学家共聚一堂,展示科技成果、交流学术思想、探讨科学原理,共同破解地质灾害难题、推动防治地质灾害科技进步,必将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地质灾害防治的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让地质工作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为人民生活谋福祉,为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安全保障作出新的贡献。中国地质学会2012年报主办深部钻探及新技术推广应用培训班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承办,安徽省地质学会、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协办的深部钻探及新技术推广应用培训班于12月14—17日在合肥举行。培训班受到全国各地勘单位的关注和响应,来自全国地矿、冶金、有色、煤田、武警等系统的60多家单位15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会议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党委书记甘行平主持。朱立新秘书长致开幕词。徐小磊副局长代表安徽地勘局对培训班顺利举办表示祝贺。朱立新秘书长致开幕词甘行平主持开幕式深部钻探及新技术推广应用培训班会场培训班旨在全面推动深部地质找矿和钻探工作的开展,提高钻探效率和水平,推广深部钻探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培训和交流深部地球探测技术发展、深部矿体勘探钻探技术方法研究成果、深部钻探设备选择及应用、深部科学钻探施工方案等内容,并结合考察深部地球探测计划项目3000米的施工现场,使大家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深部钻探技术方法。参观庐枞3000米科学深部钻探施工现场庐枞3000米科学深部钻探项目负责人与学员交流向参加培训班的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具体在哪里报名还是看你们当地,哪家培训班口碑好了。那么,现在的考研培训机构哪家靠谱,该如何选择是一大难题,很多人看得眼花缭乱,今天就来说说考研集训营怎么选择:第一、看老师经验丰富的老师教得更好,这些是毋庸置疑的。一般从事辅导教学的时间越长,就越了解考生的薄弱项,和复习中遇到的误区,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辅导。因此,选择辅导机构的时候一定要先看辅导老师的教学经验。好老师辅导过的学生,通过率一定很高,学生评价也一定很好,口碑好的老师,教学能力一定也是非常好的。大家可以通过老师的口碑,来判断辅导班的好坏。第二、看教学①课程设置是否有针对性:如果一个辅导机构的课程很单一,并非针对每个生量身定制,那么教学质量一定不会太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根据学生特点研发出来的教学产品才是最有效的。大家可以根据机构的课程来判断,该机构是否真的专注于教学研究,教学质量是不是足够高。②课程管理是否规范严格:一个好的辅导机构是会有专门的学管师来管理考生学习的,这样考研学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会及时解决,自制力不够也有人提醒,还会有老师实时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才有保障。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对考研的最终结果有着较大的影响,教学管理规范严格的辅导机构,才值得一报。第三、看环境学习环境对学习的结果影响巨大,有的辅导机构租用环境恶劣的教学场地,环境嘈杂,安全没有保障,还经常更换地址,对学生的学习十分不利。同学们在选择考研机构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该机构的教学环境,选择那些有专属教学基地的机构,并且在报班前去实地看看,教学环境是否安静,安全。

市三院 医大一院 心理医院 这些都是看心理疾病很不错的医院 只是费用不低

藁城精神心理医院位于藁城区兴安镇兴安村西,地处藁城,晋县,无极三县交界,为一级甲等医院,城镇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综合办公楼2300平米,现有病床70张,精神健康托养中心新建楼2200平米,设计病床100张。精神心理卫生中心成立20余年,技术力量雄厚,治疗经验丰富,管理水平先进, 担负着全区精神心理疾病的康复治疗工作, 承担全区重症精神病管理技术指导工作。负责藁城区、晋州市精神智力残疾鉴定工作。精神心理中心有医护人员45名,心理治疗师5名,护士20名。实行开放、半开放及封闭式分级管理,临床医生均在省级医院进修学习。采用生物-社会-心理-行为四位一体整合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主治各种失眠、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癫痫、强迫症、癔症等心理精神疾病,并开展相应健康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咨询电话0311-88190023

sci写作培训

一篇合格的SCI论文总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学术堂集各方智慧总结的良心贴,与大家分享合格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排版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当然也需按要求。现在网上搜索还是比较强大的,有不同的排版格式,或者自己能够多练习如何灵活运用word等软件,不只是写论文,对于其它东西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编程语言对于论文的作用也许很多人都听过,它对论文起着重要的作用。理工科的科研工作者应该感触尤其深,可以这么说,理工学科的基础和深入发展往往都是要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描述和解决。然而复杂的数学往往不便于理解,如何更好的展示我们的结果,往往是需要一些编程手段。比如利用matlab来绘制结果的曲线图。好的科学思想或者算法设计,一定是需要一个软件来实现的,这就是编程语言的重要性。  一、一些的理论与数学化描述  一个问题必须通过理论进行严格的阐述,这是科研的表达方式。实现这一点一定需要一些数学化的表述,集合论、图论、概率论、微积分,等等。一定要设法熟悉和使用数学化的描述。数学化描述的优点就是思路清晰,科学严谨,简洁精炼。写一篇论文,或者学一门科学知识,往往需要学习其对应的数学工具和数学表述,就是这个道理。这个学习过程就是科研的套路,怎么学的,我们就设法怎么照着去做、去发展。  二、专业化的术语与合格的分析结果  术语对于我们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论文中常使用的术语,一定要熟悉和使用其专业化术语。大家都习惯了这种表述,你也这样说,才方便大家理解你的工作。结果分析也应该是合理的,分析的量是不是大家常分析的都关心的物理量。结果还要直观易懂,分析严谨等等。  三、模型图及结果的绘制和整理  一篇文章最一开始给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图。论文的图有两种,一个是模型图,另一个是结果图。模型图是为了文章中能够更直观的表达出你所要论述的观点。模型图是能为文章增添光彩的。好的模型图可以反映出问题的特征,让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视性。很多好杂志的论文,文章中的模型图都画得非常好看,不仅是美观,也把文章要表述的问题描绘的生动、到位。  如果说模型图是锦上添花的效果,那么结果图就是关乎到文章的最直接最实在的部分。结果图顾名思义就是将文章的理论结论以图的形式展现,文章的结论正确与否就可以从结果图看出。对于结果图的绘制要做到清晰明了,尽量使信息丰富,同时能使人一目了然,看到你工作的意义、创新性。  四、数据库、手册、已有文献的实验  这部分是学者们都必须要掌握的,却常常容易忽略的内容。数据库、手册、已有文献的搜集是必须的。他们的作用是,可用来与你的结果进行验证对比。学术论文都提倡创新性及价值,但创新出来的理论或者方法一提出来,首先需要的是做详细的验证,验证它的可行性和优势。不可行就没意义了,可行但没优势,意义也不大了。  五、无错误的英语描述  虽然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但是如果想写高质量的文章就必须得克服语言关,毕竟SCI多数是国际杂志,是用英语的。文章中表述不能有错误,如果文中思想和内容写的很好,但是在英文表述中出现了一些语法错误,即使问题不大,也会让审稿人的印象不好。如果英语错误漏洞百出,怎么让审稿人和编辑相信你的工作还有更深远的科研意义呢?

一、选题阶段:在问题意识下框定研究领域确定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第一步,对学位论文有决定性的意义,“题好文一半”,选择了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就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是学位攻读者独立研究的开始,是个体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颇具挑战性。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找到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必须要有强烈“问题意识”,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问题。 牛顿和瓦特的例子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牛顿从树上掉下的一个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成为 17 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而瓦特则从水烧开后水壶盖跳动这样一个人们熟视无睹现象中受启发,进而发明了蒸汽机,引发了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大变革。研究始于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虽然确定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对于所有学科的学位攻读者同样重要,但对于攻读人文社科学位者而言,问题意识更为重要。因为人文社会科学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客观,学术前沿比较清晰,并且研究的是一种确定性事实,以规律的形式出现,因此研究的问题相对比较明确。而人文社会科学探究的是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作为人有目的行为的产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偶然的事实,探索必然的规律,其研究对象相对复杂,涉及的因素众多,且交织在一起,往往还涉及价值问题。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更具有隐秘性,更要有强烈的问题前设,带着一双探索的眼睛,发现社会事实背后的因素。2. 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是学位论文的灵魂,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与水平的主要标准。 “创新”指的是对某一领域的知识发展做出原创性的贡献,可表现在探索了未知的新领域、文献资料的新发现、观察问题的新视角、新概念术语的产生、研究方法的新探索、学科知识的新融合,理论观点的新突破等。在选题阶段,对于自己将要主攻的研究问题能够达到怎样的创新目标要有一个基本的估计。 换言之,要对自己的研究能力、研究条件以及可能达到的研究结果有一个比较理性的、明智的判断。 要不断地反问自己:与其他研究者相比,我有什么样的优势,可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从而形成创新点?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高校业务管理部门工作的一线管理者,我的实践经验可能是个优势,但理论功底不够深厚,要在理论创新上做出成绩相对困难。 那么,选题从实践出发就比较切合自己的实际。如果选择自己从事过的工作,学位论文写作就会轻松一些。原因是: ① 对这些领域比较熟悉,背景知识了解较多; ② 对操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感性认识,尤其对其中的矛盾有较深的体会; ③ 以相关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能比较便利地获得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可能在资料积累上有所创新,能做出别人做不出来的东西。这样,在自己曾经做过的工作中去寻找问题就比较恰当。3. 关注研究意义在选题时要关注研究意义,如果选题没有多大意义,花再多的精力,研究得再好,也没有多少价值。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价值体现为理论上的突破,表现为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或对于学科内某一理论问题具有补充、整合或派生意义,为人类的知识积累添砖加瓦。实践意义指的是能否对解决现实问题有所帮助,为经济建设与社会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 研究意义集中体现在回答这样的问题上: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我对自己的工作经历进行了反复扫描,最后落实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上。因为,作为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到大众化高等教育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影响重大而深远。 同时,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又是一个饱受争议、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焦点事件,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就很有意义。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并关注研究意义,带着这样的前设去有意识地寻找问题,实质上体现了做学位论文时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兴趣、能力、可行性等。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考虑,我大致框定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研究”,但到底研究本科评估中的什么问题,还是朦朦胧胧的,不是很明确。二、综合考试阶段:逐步聚焦研究问题综合考试阶段是研究问题的逐步聚焦过程,可分为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挖掘问题等步骤。1. 通过文献综述寻找问题问题就是理论疑难和实际矛盾,因此,寻找问题的途径无非二条:实践途径或理论途径。无论是理论途径还是实践途径,进行文献综述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文献综述就是围绕着研究问题,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梳理出这个研究专题的学术发展,用概括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学术谱系图”。同时,要对所涉及的问题及其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和鉴别,发现现有的研究尚未涉及的领域,或者他人尚未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研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做文献综述最能从学术内在机理上体现出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这是一个边梳理、边学习、边思考的过程,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程,要大量阅读资料,反复研读重要文献,透彻理解前人的研究思路和独创性结论,并琢磨前人的研究策略,思考自己研究问题该从哪些切入点开展。完成了文献综述的写作,学位论文选题的研究问题、创新点、研究意义等都会逐渐清晰起来。为了完成综合考试必备的文献综述,我对二十几年来我国评估研究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研究议题、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等方面进行了分类概括与分析。 结果发现,从研究议题而言,评估制度、评估技术研究是热点,而多学科视野下的研究比较缺乏。 从研究层次而言,宏观研究较多,中观与微观的研究较少。从研究方法而言,思辨性的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而既有特定的理论视角,又有实证研究支撑的专题研究还相当缺乏。为此,我认为从社会学视角聚焦在大学这个中观层次上,这个研究视角在现有的评估研究中尚属空白。 我的导师有社会学背景,我自己曾任地方院校评建办副主任,具备研究该问题理论与实践的有利条件,从这个角度开展研究具有可行性。社会现实是问题的源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是找准问题的关键环节。 我收集社会各界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反响材料,包括网上言论、报纸、访谈录、“两会”提案等,对这些具有强烈感性色彩的言论进行归纳和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被评院校以“全民大动员”方式形成的评估运动,采取的一些错误应对策略是评估工作遭到诟病的焦点所在。至于为什么被评院校会比较普遍地采用这种应对方式,仅从评估技术角度恐怕难以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但评估方法应该是引发这种现象的内在根源。因此,我对世界评估发展的历史、评估模式和发展趋势进行文献综述,尤其分析评估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测量 → 描述 → 判断 → 建构四个评估时代所反映出来的价值取向、不同的价值取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为评估在现实中的疑难找到理论依据,也为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世界评估发展史上找到坐标定位。这样,通过做文献综述,分析理论疑难和实践困境,所要研究的问题有“呼之欲出”之感。2. 从社会现象中发现和聚焦问题从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关键在于抓住核心问题,此外,还要剥离次要因素,限定范围,将问题聚焦并简化,并且用十分简练的学术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是一个从表象问题向实质问题的转化过程,也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过程,更是一个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过程,需要多视角下的灵感迸发。完成文献综述后,待研究的问题时刻萦绕在心头。这期间,我与导师不断地沟通,也和相关人员,包括老师、同学、涉及这个问题域的人员进行多方交流。 或者说只要能逮到人,对方有可能听我讲,我就不断地叙说,把自己的大概研究思路讲给他(她),看对方的反应,之后再将反馈意见详细地记录下来。感谢北京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 被我缠住的人对我这样的行为都非常理解,且乐于奉献自己的观点。这些交流者开阔的视野、充足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研究经验、深刻的见解是巨大的财富!多方反馈的观点给了我莫大的启迪,也斧正了自己的前设。 经历了“头脑风暴”的洗礼,一个概念——组织化动员蓦然出现了! 这个概念很好地概括了大学在评估时的组织行为,正是这种组织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3. 在理论视角下挖掘和细化问题在实践基础上抽象出“组织化动员”概念后,还需要在理论视角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细化。经过深入思考,我提出了这种奇特社会现象的三点悖论: ① 与大学组织特性形成鲜明比照。大学被称为“松散的结合系统”、“组织起来的无政府联合体”,但评估期间大学变成了军队,具有统一的意志和强大的“战争力”。 ② 它与我国社会发展趋势不一致。 “运动”是“总体性社会”运作的基本方式,但改革开放后,社会动员逐渐淡出中国,以法治为基础的治理渐成常态。 但在评估期间,高校处于非常态,运动范式再现。 ③ 它在世界各国大学评估实践中几乎没有同例。 外部介入大学评估是世界通例,但国外大学未出现这种应急性应对外部评估的现象。针对这三个悖论,我集中研究大学“组织化动员”的产生机理,即“为什么要组织化动员”? “如何进行组织化动员”?研究问题进一步细化为三个子问题: ① 为什么我国大学在评估时会出现“组织化动员”? 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有怎样的结构性条件? 其动因又是什么? ② 大学内部“组织化动员”如何实施?其动员方式、阶段和特点分别是什么?③ “原子化”的个体为什么会被动员起来?他们对“组织化动员”的反应如何?有哪些矛盾与冲突?“组织化动员” 式的评估对被评大学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当确定用“组织化动员”作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究的主线时,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选题才真正地确定下来。无论在答辩时还是课题申报预审时,不同的专家比较一致的反馈意见是:研究的问题意识很强,研究视角新颖,选题很有意义,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组织化动员”的概念。三、开题阶段:综合设计研究问题到了开题阶段,就要对学位论文选题做好研究设计,包括确定相关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选择理论、确定研究对象和琢磨研究距离体会最深。1. 选择理论学位论文必须要有理论支撑,没有理论的论文是没有深度的,称不上是博士学位论文。 但是,因为我的研究问题源于现实问题,而现实问题是综合性的,非学科性的,这就决定了要选择一个针对性的理论难度较大。 另外,我的问题又源自本土的社会现象,要特别警惕西方理论的适用性。 最后,我选择以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作为理论基石,原因在于: ① 它的理论核心,即结构具有制约性和使动性,我们在受制约中创造了一个制约我们的世界,对我的研究问题有较好的解释力。 ② 这是一个综合性理论,融合了社会结构制约性和主体行动能动性两个方面,包容性较大。 ③ 这是一个形式模型,所以才具有超越不同社会结构形态,对研究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换言之,这个西方的理论用来解释中国的本土问题还是适用的。2. 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择最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样,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度解剖,就能形成对这类现象较为深入、详细和全面的认识,起到“一叶知秋”的作用。对于本科评估“组织化动员”而言,地方院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组织化动员”表现出最强烈的动机和最发达的形态。 而我作为一名地方院校组织评估工作的主要成员,具备“解剖麻雀”的便利条件。而且,本研究侧重在“组织化动员”的过程剖析,而这个过程通常是隐匿在文本之后的,了解其“幕后”的情况变得非常重要。 这个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的确定,使我这样背景的研究者具备了绝对的优势,研究条件十分有利。3. 琢磨研究距离经验基础上的学理研究,要与经验事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直接决定了观察的角度,观察的距离不同,看到的景象就会不一样。理想的距离应是既能看到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能抓住其中的细微之处。 距离太远,难以产生感性认识,抓不住深藏其中的“微妙”,深度不够;距离太近,就会深陷其中,跳不出来,宽度不足。对我来讲,用自己工作的院校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会比较敏感,说什么、怎么说才能真正发挥“内里的局外人”作用,既抓住关键问题所在,又不损害组织利益,这是我在研究设计中反复琢磨的一个重要问题。将研究聚焦在“组织化动员”过程而非应对评估的具体措施与策略上,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观察距离。 既可以一个“内部人”深入其中,感受组织内部人员的情感和态度,理清该事件内部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组织化动员”的实质问题;又以一个“局外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不陷入到具体的琐事之中,不遮盖问题,以理性的态度进行客观分析。开题阶段要对学位论文选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设计,这是开展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经过的过程。这个阶段问题考虑得越详细、越深入,后续的研究就会越明确,可避免在研究中走弯路。四、论文写作阶段:对研究问题削枝强干论文写作是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将研究设计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和细化,并削减旁枝问题。 深入与细化核心问题我觉得自己的研究思路很清晰,论文写作只要按照研究设计进一步细化即可。 但事实情况却并非如此,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宏大、因素众多,关系复杂,正如评论家所言,吉登斯的理论是“综合了各种理论要素的‘煎饼’,内部充满了矛盾和张力,吉登斯像‘狐狸’一样,像‘蜜蜂’一样,在理论之间飞来飞去,要理解他的理论就像‘试图去抓住一根水银柱’”。 对我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该理论缺乏中观层次的分析框架。 这样,上层的理论和下层的材料就无法串在一起,研究从理论出发的路径走不通。这样,我只能在核心研究内容上寻找突破路径,希望能借鉴到其他研究者的分析要素。然而,由于社会结构的差异,西方社会运动多是“自下而上”自发集聚而产生,找不到类似“组织化动员”的模式。 而且,西方对运动研究的理论视角虽然多样,但每一种理论视角关注运动发生和发展的不同方面,在理论议题、研究兴趣和基本假设等方面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很难借鉴。而我国虽是一个运动频发的国家,相关的研究议题也很多,但理论视角却比较单一,基本上都是史学研究,重在对史料的挖掘和整理。 研究内容基本上是对各种具体运动发展脉络的描述和分析,对运动性质与特征的归纳,对运动结果的探讨和利弊得失的评价等。 这些研究对“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化动员”的借鉴意义不大,但对“怎样进行组织化动员”有一些启发作用。 因此,要想将论文研究进行下去,首先要构建出一个“组织化动员”模型,分析影响“组织化动员”的核心要素,可这样的要求显然超出了我的能力。为什么要进行“组织化动员”,牵涉到我国转型期社会变革的宏大背景,相关因素自然非常多。我像一只无头苍蝇在相关问题中打转,始终理不出一条清晰的脉络。 直到我读了在《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的论文《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 30 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学分析》之后才豁然开朗。我欣喜若狂,即刻用了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作为分析框架,将评估运动转换为:带有“总体性社会”遗传基因,在技术治理方式下的一种“运动式治理”。解决了分析框架,以后的工作就变得相对简单。在此之前,我将自己头脑里的一些想法都记录下来了,虽然是一个个的碎片,没有章法,却是思考后的粗加工材料。 现在,理清主线后,选择一种合适的论述角度,将这些材料串起来,论文内容很快就充实起来。2. 删除旁枝问题“组织化动员”式的评估到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这是人们情不自禁发出的疑问。 无论是课题申报还是交流时,人们都希望我用理性、系统的学术研究来回答这个问题。开题时,我确实将“组织化动员”的评估效果作为研究内容之一,并且在此后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围绕着这样一些问题:案例院校动员起来做了什么? 怎么做的? 评估结束后,哪些保留了,哪些消失了? “组织化动员”的评估对案例院校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根据 CIPP 评估模型要素(情景评估、输入评估、过程评估、结果评估)作为分析框架,深入挖掘案例并以丰富的材料作为支撑,有效地回答了大多数人的疑问。预答辩时,导师们认为博士学位论文的篇幅过长( 30 万字),结构有些松散。 我就将与核心研究内容关联不是很紧密的内容删除,删减了 10 万字左右。经过这样的调整,“组织化动员”机理研究的主线变得更加清晰,重点更为突出,结构也紧凑起来。 我对调整后的效果非常满意,但同时还是免不了对删除的这部分内容感到十分可惜,这毕竟是我呕心沥血的结果啊。论文写作时的分析框架十分重要,要紧扣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避免被旁枝问题所干扰,研究最好只回答一个问题,削枝强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五、答辩阶段:再次推敲学位论文的题目完成学位论文后,在论文答辩前后可对题目进行再次推敲,这个时候是“点题”,即用文字对论文主题给予概括。 点题时要注意标题文字的规范、准确、新颖,要仔细琢磨论文标题是否恰当;词语是否确切、科学、规范、没有异议;是否简单明了;能否真正概括出学位论文的核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出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是否新颖醒目;能否引起读者的阅读意愿等。我的学位论文标题曾经考虑用《“无政府组织”的“组织化动员”:大学本科评估实证研究》,这个标题对比强烈,比较醒目。但不少人对“无政府组织”提出了异议,认为提法不够规范,大学组织的特性准确的表达应为“组织起来的无政府联合体”,如果全文写上,标题又不够简洁,最后我放弃了这个题目。 后来,我将项目定为《大学本科教学评估“组织化动员”机理研究》,在预答辩时,有老师提出,并非所有大学在评估时都“组织化动员”,北京大学就没有采取这种方式。 经反复斟酌后,最后我将标题改为《地方高校本科评估中的组织化动员》。总之,学位论文研究问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从选题阶段的研究方向框定,到综合考试阶段的问题聚焦,再到开题阶段的研究设计,延续到论文写作阶段的削枝强干,直至答辩阶段的标题确定。学位论文贵在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真正体现出研究的价值,并形成创新点。易美云学术是一站式在线学术教育服务平台,主要专注于科研培训服务,包括SSCI论文写作、社科基金申请、matlab编程培训等,协助广大的科研工作者顺利完成学业或者职业从容晋级。

论文页面设置 1 页边距及行距 学位论文的上边距:25mm;下边距:25mm;左边距:30mm;右边距:20mm。 章、节、条三级标题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各设为5行(即前后各空5行)。 正文为5倍行距,段前、段后无空行(即空0行

一、选题阶段:在问题意识下框定研究领域确定选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第一步,对学位论文有决定性的意义,“题好文一半”,选择了一个好的论文选题,就等于论文完成了一半。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是学位攻读者独立研究的开始,是个体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颇具挑战性。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要找到一个好的学位论文选题,必须要有强烈“问题意识”,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问题。 2. 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是学位论文的灵魂,是评价学位论文质量与水平的主要标准。 3. 关注研究意义在选题时要关注研究意义,如果选题没有多大意义,花再多的精力,研究得再好,也没有多少价值。研究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理论价值体现为理论上的突破,表现为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或对于学科内某一理论问题具有补充、整合或派生意义,为人类的知识积累添砖加瓦。实践意义指的是能否对解决现实问题有所帮助,为经济建设与社会繁荣发挥积极的作用。 研究意义集中体现在回答这样的问题上: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二、综合考试阶段:逐步聚焦研究问题综合考试阶段是研究问题的逐步聚焦过程,可分为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和挖掘问题等步骤。1. 通过文献综述寻找问题问题就是理论疑难和实际矛盾,因此,寻找问题的途径无非二条:实践途径或理论途径。2. 从社会现象中发现和聚焦问题从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关键在于抓住核心问题,此外,还要剥离次要因素,限定范围,将问题聚焦并简化,并且用十分简练的学术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这是一个从表象问题向实质问题的转化过程,也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过程,更是一个从经验到理论的升华过程,需要多视角下的灵感迸发。完成文献综述后,待研究的问题时刻萦绕在心头。3. 在理论视角下挖掘和细化问题在实践基础上抽象出“组织化动员”概念后,还需要在理论视角下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和细化。三、开题阶段:综合设计研究问题到了开题阶段,就要对学位论文选题做好研究设计,包括确定相关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选择理论、确定研究对象和琢磨研究距离体会最深。1. 选择理论学位论文必须要有理论支撑,没有理论的论文是没有深度的,称不上是博士学位论文。 但是,因为我的研究问题源于现实问题,而现实问题是综合性的,非学科性的,这就决定了要选择一个针对性的理论难度较大。 另外,我的问题又源自本土的社会现象,要特别警惕西方理论的适用性。 最后,我选择以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作为理论基石,原因在于: ① 它的理论核心,即结构具有制约性和使动性,我们在受制约中创造了一个制约我们的世界,对我的研究问题有较好的解释力。 ② 这是一个综合性理论,融合了社会结构制约性和主体行动能动性两个方面,包容性较大。 ③ 这是一个形式模型,所以才具有超越不同社会结构形态,对研究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换言之,这个西方的理论用来解释中国的本土问题还是适用的。2. 确定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择最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样,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度解剖,就能形成对这类现象较为深入、详细和全面的认识,起到“一叶知秋”的作用。对于本科评估“组织化动员”而言,地方院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组织化动员”表现出最强烈的动机和最发达的形态。 而我作为一名地方院校组织评估工作的主要成员,具备“解剖麻雀”的便利条件。而且,本研究侧重在“组织化动员”的过程剖析,而这个过程通常是隐匿在文本之后的,了解其“幕后”的情况变得非常重要。 这个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的确定,使我这样背景的研究者具备了绝对的优势,研究条件十分有利。3. 琢磨研究距离经验基础上的学理研究,要与经验事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直接决定了观察的角度,观察的距离不同,看到的景象就会不一样。理想的距离应是既能看到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能抓住其中的细微之处。 距离太远,难以产生感性认识,抓不住深藏其中的“微妙”,深度不够;距离太近,就会深陷其中,跳不出来,宽度不足。对我来讲,用自己工作的院校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会比较敏感,说什么、怎么说才能真正发挥“内里的局外人”作用,既抓住关键问题所在,又不损害组织利益,这是我在研究设计中反复琢磨的一个重要问题。将研究聚焦在“组织化动员”过程而非应对评估的具体措施与策略上,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观察距离。 既可以一个“内部人”深入其中,感受组织内部人员的情感和态度,理清该事件内部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组织化动员”的实质问题;又以一个“局外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不陷入到具体的琐事之中,不遮盖问题,以理性的态度进行客观分析。开题阶段要对学位论文选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设计,这是开展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经过的过程。这个阶段问题考虑得越详细、越深入,后续的研究就会越明确,可避免在研究中走弯路。四、论文写作阶段:对研究问题削枝强干论文写作是按照研究设计进行具体实施的过程,将研究设计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和细化,并削减旁枝问题。 深入与细化核心问题我觉得自己的研究思路很清晰,论文写作只要按照研究设计进一步细化即可。2. 删除旁枝问题论文写作时的分析框架十分重要,要紧扣核心问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避免被旁枝问题所干扰,研究最好只回答一个问题,削枝强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总之,学位论文研究问题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体现,从选题阶段的研究方向框定,到综合考试阶段的问题聚焦,再到开题阶段的研究设计,延续到论文写作阶段的削枝强干,直至答辩阶段的标题确定。学位论文贵在围绕问题开展研究,真正体现出研究的价值,并形成创新点。易美云学术是一站式在线学术教育服务平台,主要专注于科研培训服务,包括SSCI论文写作、社科基金申请、matlab编程培训等,协助广大的科研工作者顺利完成学业或者职业从容晋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