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对于理解力和想象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有时会难以理解,甚至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衰减,日积月累数学学习成为他们的负担。于是逃避数学,讨厌数学,排斥数学。这样学生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这种状况,让学生真正丢掉包袱学数学,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源动力,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才会进取,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摆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兴趣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尤为突出。六七岁的孩子刚跨入学校不久,对于一切都存在着新奇感,感到一切活动都那么有趣。他们往往带着好奇心听每一堂数学课,总希望在每节课中,老师都能给自己带来一些有趣的东西,他们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可以说,兴趣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兴趣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文将从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性和途径两方面谈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性什么是兴趣?兴趣是指个体力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而积极情绪。学生的数学兴趣就是指学生力求认识数学的心理倾向。表现为对数学学习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集中,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这种状态使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最佳时期。它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明确数学学习的意义,曾抢学生的进取心和学习动力,使学生变“要我学”为“为我要学”。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有效措施。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推进素质化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正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初级阶段,对于新事物有着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牢牢抓住他们的这一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习变为一种乐趣,从而帮助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从古到今,凡是事业有成的无一不浓厚的兴趣为动力的。我国古代学者翁森在他的名作《四时读书乐》中抒发他对读书的浓厚兴趣。纯吉他赞美道:“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夏季:“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熏风”;秋季:“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冬季:“读书之乐好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读书的浓厚兴趣,也正是由于他的兴趣才成就了他的学者地位。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于学识,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醉心于它的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看自己对于所从事的事业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丝毫强迫……比如该物理实验,因为有兴趣,武器哦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待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探索的东西”。于是他和他的同事们终于发现了“J粒子”。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对智力的发展起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就数学而言浓厚的兴趣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必须重视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成为有渊之水,有本之木。二、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一)关心学生 、培养兴趣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自然会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发展下去,相信他们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因此,教师就需要有一颗博爱和宽大的心,去体贴和关心他们的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无精打采、灰心丧气。为了消除他们这种强烈的自卑感,教师就需要在教学中努力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并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努力学习。“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教师形象的树立直接影响学生对这门学科的态度。“爱屋及乌”你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你,学生爱你就会爱上你所教的这门课程。“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爱上这门课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我曾经在书上看过一位数学老师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在一次数学测验中,两位学习水平差不多的学生都得了52分。老师在班上批评了A生,对B生不但没有批评,反而还表扬了他对某道题的解法有独特的见解。从这之后,B生以后上数学课兴趣明显增加,并能积极思考问题和举手发言,而A生从此则情绪低落,上课经常打瞌睡,几乎对数学已丧失信心。等到期末考试时,A生只得了27分,而B生却增加到了79分。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热情耐心地教育每一位学生,努力发现他们各自的优点,对他们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进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长此以往,他们一定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很多同学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到畏惧,枯燥,乏味,对数学没有兴趣。提到数学就头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造条件,用数学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1、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兴趣小学生以具体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动,结合这个特点教师应该想法设法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去吸引学生,他们一旦被吸引,往往会去积极思考。例如:在叫小学一年级的“小猫吃鱼一课”时,教师给每个学生带一个苹果。上课时教师可以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奖苹果吃”然后依次把苹果分给学生,每分一次问学生“给xxx一个老师手里还剩几个?”让学生数。直到苹果分完。最后问学生:“老师手里有没有苹果了?”学生回答“没有了”。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轻轻松松的认识“0”这个数字了。2、开展动手操作,引发兴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课时,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便会分散。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则更短。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想持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间隔一段时间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动手操作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的动手操作练习。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动手操作,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知知识。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上课时,小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便会分散。教师应该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主动掌握知识,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动局面。学生亲自动手,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活动。他具体形象,便于认识,易于促进兴趣,有利于理解掌握知识。例如:教学《认识立体图形》时,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实物素材(乒乓球、皮球、魔方、茶叶筒、积木块、各种包装盒等)。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摸一摸,玩一玩。然后问学生:“这些东西你们认识吗?那这些东西里有没有形状相同的呢?”随即对学生提出要求:“那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学生马上动手操作,进行分类。各组分完后,组织学生交流:“你们小组把物品分为几类?是怎么分的?”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同形状给它们起名字(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形状的物品,它长什么样?引导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它们的特征,帮助了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动手操作,既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使学生享受到通过动手操作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从而更乐于学习数学新知识。3、游戏教学,提起兴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低年级儿童往往继续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运动的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立体图形》时,我先后设计了猜一猜、摸物体等游戏。学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长、正方体的认识是一个难点,由于长方体的的形状种类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于是我设计了猜一猜的游戏,让一部分学生闭上眼睛,另一部分学生把眼睛睁开,然后同时翻动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说出有什么变化?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明确了,正方体不论怎么翻动,我们看到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利用正方体的这个特点,来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游戏活动,学生较容易地学到了这个知识。又如:在学习了“10的分与合”后,为了避免学生枯燥,机械的读背。我运用了《找朋友》这种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记忆。我首先让每个学生在1——10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数贴在自己的胸前,然后请他们去找能和自己合成10的同学做朋友,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首儿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我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猜谜、夺红旗、开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接力赛等。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兴趣。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表现为单维性,即从抽象的数学文字到抽象的数学公式,显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记忆。而如果利用多媒体就能以鲜艳的色彩、优美的图案、动听音乐和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再现客观事物,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长期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我在制作课件时,经常运用学生比较喜欢的的卡通形象,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猫和老鼠等。学生在自己喜爱的动画片中学习知识,思想始终是处于高度兴奋之中,掌握的也比平时要好。又如在学习《平移与旋转》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物体的动态的运动过程,学生们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一边看一边用手比划物体的运动方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新知识。5、鼓励学生多联系生活联系生活其实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联系实际。利用生活实例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他们认识到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神秘。例如:在教“丰富的图形世界”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让他们找出图案,并找出其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比如“打折销售”这一课,可以举身边“清仓处理”,“打折甩卖”的例子给学生街是其中的数学知识。6、正确评价学生学习效果,鼓励学生上进经常鼓励学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肯定,是引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学生都有自尊心,教师要懂得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对差生也要耐心引导,积极鼓励。7、课外拓展,巩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不仅仅是教课本知识,同时要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如讲到“时钟认识”这一节时,不及要让学生认识钟表的时、分、秒,还要让他们看时间,会换算时、分、秒。又如讲到“图形认识”就要让学生多观察周围生活并得出结论。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也关注了生活,也做到了生活联系实际。既拓展了课外知识,又巩固了学习兴趣。总之,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十分重要,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法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有动力,教师的数学教学才有活力。
1 以开放的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位教授曾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孩子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让孩子在猜测、想象、探索问题的美好空间里,体现数学应用的成功。比如:在《角和直角》一课中,我这样设计:找出下面图形中的直角。学生汇报后,发现圆中没有直角,师趁机引导:"那你能否在圆中创造出直角呢?"这时,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纸片,"折","画"等方法呼之欲出,学生情绪高涨,哪怕是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乐意去发现,去探索,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满足和快乐。给了学生表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潜力,教学自然水道渠成了。2 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我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加强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4 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巩固练习阶段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证明:学生经过近三十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度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低。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我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和针对性以外,还特别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注意使练习有趣味性。在练习时主要是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练习,达到我们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教学"约数和倍数"这一内容时,我在即将下课时设计了一个"动脑筋离开教室"的游戏:老师说的数正好是你的学号的同学可以离开教室活动。然后老师说"能被3整除的数、2的倍数、30的约数……"直到所有学生离开教室为止。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巩固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5 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利用身边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数学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说说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作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以趣促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去学习,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呢?可采用以下途径:1、以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环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源于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2、运用谜语、故事导入教学。小学生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果能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运用谜语、故事等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时,导入部分的设计就可以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然后又根据书本的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3、结合儿童生活实际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出示了火车票、门牌号码、站牌、车牌、篮球比赛的比分……学生从这么多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到学过的20以内的数已经不能完全表示生活中的数了,产生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4、尝试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能力。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如根据小组特色或组员期望为小组取名,彩虹组、浪花组、梦幻组等。并在学习、纪律、礼貌、卫生等各方面加强小组评价,鼓励小组间开展竞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5、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消除学习疲劳。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是小学生的一大心理特点。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容易产生学习的疲劳。例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如利用口算、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6、正确评价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
内容提要: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兴趣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要让学生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动力,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有效教学的手段和着力点。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作为优化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好数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关键词:兴趣 学习 数学 小学生赞可夫说过:“凡没有来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最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赞可夫的这句话说明兴趣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深厚的兴趣会促使学生把“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那么,如何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谁都知道,好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因此在选择导入方法时,一定要找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或学生了解的事件,这样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的学习对象上,从诱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在其大脑皮层形成对新课内容的兴奋中心,使得学生把注意力引向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轨道上,产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这样才能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体现这一精神,我在教学中进行有益的尝试。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先是“设疑”。一边出示幻灯片“放牛图”一边解说“放牛时把牛栅在木桩上,牛能吃到周围的多少青草呢?”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放牛是他们早已习惯做的家务事,可是在放牛中还能学到数学知识,这就是他们料想不到的。这时,我再趁热打铁,激励他们:“只要你们配合老师一同学习答案就跑出来了”。于是,学生那种急于得出答案的迫切心理便自然而然的表露出来。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又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请用百分数表示下列成语:百里挑一( );百发百中( )。把语文知识与数学内容巧妙结合,不仅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而且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数学是很有趣的。
一、数学问题具有真实的生活背景。 学生平时做的练习题大多都是经过人为加工的纯数学问题,尽管有的问题题材来源于实际生活,但是大部分通过精加工以后都变成了纯粹的“应用题”模型。实际上编题者(老师)代替学生完成了从实际生活中收取信息这一过程,学生只要把自己熟悉的方法或公式“复制”到模型中去就能够解决问题,降低了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或是只是对现实问题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千万不要“浓缩”成百分百的纯数学问题。二、让数学学习回归生活实际 。我们说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是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学生都没有做过生意,自然就不会知道生意之道。如果在讲这道题前,教师利用学生中的家长、亲戚、朋友等熟人中做生意的资源,分小组,联系好以后,开展一些数据的调查、收集,然后再与店主进行交流,实地观察、采访一些顾客等一系列的活动,我想到那时,教师想让他们沉默,他们也都不会愿意。因此,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众多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小调查、小实践、小试验、小研究等应用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增强应用数学的能力。鼓励学生应用生活的经验解决数学的问题,提高数学的理解力。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专题性的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有必要赋予学生一双“数学”慧眼,培养学生具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我的意识。(一)创设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活的情景,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如:在教学“平均数”时,代写毕业论文老师选出两队进行拍球比赛,每组三人参加,其中一人做记录。比赛后,老师将总成绩公布于众;然后老师帮助输了的那组拍球,结果老师参与的那组转败为胜,为此,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老师的不公平,即人数不等。从而为学习平均数创设了情景,使学生们积极思维,找出“公平”的办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获取了新知。(二)动手实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看、摸、折、剪、摆、画等实际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让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机结合,促进学生把外界的活动和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直观的操作到形象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强化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既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三、灵活设计练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学习中,应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习题设计,可用学生喜欢的小动物的眼睛出示数字,在动物的鼻子上出示运算符号。这样把静止不动的习题予以拟人化,变静为动。四、即时多元评价,打破学生的沉默 “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激励性和肯定的评价,教学是算不上成功的。如果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每一个合理的想法都给予肯定,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达到强化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信心和目的性。强化学生好的一面,用亲切的言语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营造一个没有压力,没有权威的课堂氛围,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如:提供成功机会,给予激励评价。“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儿童才会感到自己的力量,才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成功的感觉真好,它给人带来的愉悦感会激起一种无法遏止的动力。然而,学生间的差异客观存在,对成功地感受也是千差万别的。那么,怎样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呢?笔者认为,归根到底还是要改革教法和学法:首先,在教学设计中,不能只设计知识的传授方式,还要设计评价方式。在什么地方评价,是老师评价,还是同学评价,还是自我评价……这是要花大力气思考的问题。其次,学法尝试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有机会真正地去发现,不断探索、不断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和激励,从而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努力教会学生各种学习策略,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
在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总会碰到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学困生,而这些学困生对数学都是讨厌的、不想学的。分析这些学困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种情况:纪律差,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基础差,接受能力不强,对所学的定律、公式、概念记不清、弄不明白;学习的自信心不足等等。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学困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呢? 一、坚持正面教育,及时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对待学困生,必须讲究方法、方式和场合,坚持正面教育,热情给予鼓励,绝不能讽刺打击或另眼相看。只要他们有些许的进步,就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并个别表扬或公开表扬,以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促使他们的转化。例如:在2000年我所任教的班里有一位同学叫黄某。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便利用第一节课的时间,叫学生将自己认为较难或仍未很好掌握的内容写在字条上交上来。当时在黄某交上来的字条上,末尾加了这么一句:“吴老师,我的数学这么差,还有希望赶得上吗?”针对这个问题,我利用下课的几分钟对全班同学表态:“刚才你们交上来的字条中,有一位同学说自己的数学很差,问我他是否还能把数学成绩赶上。在这里我把心里话告诉大家,我对你们每一位都充满了希望,只要你们努力学习、勇于拼搏,过不了多久,你们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课后我又挤出时间找黄某个别谈心,对他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他拿出毅力,赶上先进。在随后的两个星期里,我对他进行了个别辅导,并提出要求、下达任务,要求他自学自补。两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在第一学期的期中检测中,黄某的数学考了55分,提高了25分。这对于只有30分基础的他来说,的确是不小的进步。看见他考的这个成绩,我心里非常激动,于是便在他的试卷上写道:“我说过你能赶上的,不是吗?”以后,黄某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的数学和语文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顺利地进入了高一级的学校深造。 二、针对学困生讨厌数学课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把数学教学幽默化,用愉快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喜欢数学 课堂教学气氛的好与坏,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因素。只有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学困生才不觉得数学枯燥无味,才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才能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搞得有声有色,共同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例题:“45乘以18与16的和,积是多少?”往往有些学困生走一步做一步,一看到18离乘以最近,就直接用45乘18,然后再加上16,显然就错了。为了避免错误,我在教学时,先在黑板上写出一句话:妹妹吃了哥哥的糖果。然后带领学生通过缩句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即:妹妹吃了糖果。 接着马上质疑:能不能因为“哥哥”二字离“吃了”最近,就可以先理解为“妹妹吃了哥哥”呢?学生大笑,连说不行,应全面理解句子的意思。这时我再出示例题,学生已能正确理解了,而且在以后出现类似题目时,即使是成绩最差的学生也很少做错。所以在上数学课的过程中,适当地插入一些幽默的例子是很有必要的。 三、根据学困生学数学难、烦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要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他们觉得数学有趣易学 数学知识既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尤其是小学数学。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既能使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解决的问题上,同时也易于学困生发展形象思维,帮助他们理解与消化知识;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困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 例如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学“长方形的认识”时,他是这样讲的:“老师的一块玻璃台板不小心被压碎了,压成两部分(如图所示),如果要照原样配一块,要不要两块都带去?” 在生活中有的学生曾经碰到过类似的问题,但他们从来没有仔细考虑过。这时,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他们的思绪都被激活了,情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有的说必须带两块,有的说带第(1)块,有的说带第(2)块。教师给出图(2)并问:这样能恢复到与原图一样的形状吗?不行。那么带第(1)块呢?有的学生已能作出图了。这时,教师趁势引导,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观察,得出长方形的要素是:对边相等,四个直角。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带第(1)块去实际上具备了长方形的几个要素,等于带走了完整的玻璃台板。从学生的生活实例入手教学,既抓住了知识的本质特征,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在。 四、根据学困生理解能力差、记忆不牢这一特点,在教学中要把直观教学与动手操作相结合 数学具有逻辑性、抽象性的特点,学起来的难度较大,特别对于那些学困生,难度就可想而知了。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避免“满堂灌、唱独角戏”的做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在实践中认识知识、掌握知识,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不会觉得抽象难学了。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的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学起来就较为枯燥无味,越学越不爱学,而且也很难理解和记住圆柱侧面积的有关知识。但如果教师先让学生拿出带有完整商标纸的圆柱形实物,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它的侧面积指的是哪里;然后引导学生沿着一条高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接着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观察寻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整个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 a("conten");
以下几点仅供参考:1、在导入时设置悬念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2、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让他们切实参加到学习过程之中,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3、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练习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设计练习题时,要设计各种情节有趣、形式新颖的练习形式。4、创设竞争性情境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经常恰当的开展一些有意的比赛活动,尽可能的使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这项竞争活动当中来,用竞争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5、用肯定性评价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给学生创造获取成功的机会,尽可能的挖掘他们的点滴进步,并适时的给予表扬,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最主要的还是数形结合,培养他们的反应能力,和正确的判断能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