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南京农业大学论文封面

发布时间:

南京农业大学论文封面

去教务处网站 在“相关下载”里有所有大学期间用的论文格式

学校网站上都有的,进校园网下

淮 阴 工 学 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题目 级 专业学 生 姓 名 指 导 教 师 起 讫 日 期 设 计 地 点 年 月 日(空2行) 目 次 (4号黑体,居中)1 引言(或绪论)(作为正文第1章,小4号宋体,行距18磅,下同)………… 12 ×××××× (正文第2章)…………………………………………………… Y1 ×××××× (正文第2章第1条) ………………………………………… Y2 ×××××× (正文第2章第2条) ………………………………………… YX ×××××× (正文第2章第X条) ………………………………………… Y3 ×××××(正文第3章) ……………………………………………… Y………………………………………(略)X ×××××(正文第X章)……………………………………………………… Y结论 …………………………………………………………………………………… Y致谢 …………………………………………………………………………………… Y参考文献………………………………………………………………………………Y附录A ××××(必要时) ………………………………………………………… Y附录B ××××(必要时) ………………………………………………………… Y图1 ×××××(必要时)………………………………………………………… Y图2 ×××××(必要时)………………………………………………………… Y表1 ×××××(必要时)………………………………………………………… Y表2 ×××××(必要时)………………………………………………………… Y注: 目录中的内容一般列出“章”、“条”二级标题即可;2.X、Y表示具体的阿拉伯数字;3.页眉中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表示。1 引言(或绪论)(可作为正文第1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5行,段后5行)×××××××××(小4号宋体,5倍行距)×××××××××××××××××××××………1.1 ××××××(作为正文2级标题,用4号黑体,加粗)×××××××××(小4号宋体)××××××…………1 ××××(作为正文3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不加粗)×××××××××(小4号宋体)×××××××××××××××××××××××××××………2 ×××××××(作为正文第2章标题,用小3号黑体,加粗,并留出上下间距为:段前5行,段后5行)×××××××××(小4号宋体)×××××××××××××××××××××××××××××××××××………注:1.正文中表格与插图的字体一律用5号宋体;2.正文各页的格式请以此页为标准复制,页眉中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本文档的页码已设置成自动格式);3.为保证打印效果,学生在打印前,请将全文字体的颜色统一设置成黑色。 (空2行) 结 论(小3号黑体,居中)×××××××××(小4号宋体,5倍行距)×××××××××××××××××××××××××××××××××××××××××××××××××××××××××××××××××××…………(空2行) 致 谢(小3号黑体,居中)×××××××××(小4号宋体,5倍行距)×××××××××××××××××××××…………(空2行) 参 考 文 献(小3号黑体,居中)1 ×××××××(小4号宋体,行距18磅)×××××2 ××××××××××××××××××××××××××××××××××××××××××3 ××××××××××××××××××××××…………例如:〔1〕刘谋佶,吕志咏,丘成昊,等边条翼与旋涡分离流[M)。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8.24—27.〔2〕傅惠民.二项分布参数整体推断方法[J].航空学报,2000,21(2):155~158.〔3〕朱刚.新型流体有限元法及叶轮机械正反混合问题[D].北京:清华大学,1996.〔4〕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5〕陈永康,李素循,李玉林.高超声速流绕双椭球的实验研究IA].见: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编.第九届高超声速气动力会议论文集[C].北京: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1997:9—14.〔6〕孔祥福.FD-09风洞带地面板条件下的流场校测报告[R].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技术报告B67-270,北京: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1989.〔7〕黎志华,黎志军.反馈声抵消器[P].中国专利:ZL85100748,1986—09—24.…………毕 业 论 文 中 文 摘 要(空1行) 摘要: ××××××××××××××××(小4号宋体,5倍行距)×××××××××××××××××××××××××××××××××××××××××××××××××××××××××××××××××××××××××××××××××××××××××××××××××××××××××××××××××××××××××××××××××××××××××××××××××××××××××××××××××××××××××××××××××××××××××××××××××××。(要求200~300字)(空2行)关键词 ××× ××× ××× ×××(小4号宋体)(小4号黑体)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Title ××××××××(4号宋体) Abstract×××××××××(小4号宋体,5倍行距,第一个字应顶格写)××××××××××××××××××××××××××××××××××××××××××××××××××××××××××××××××××××××××××××××××××××××××××××××××××××××××××××××××××××××××××××××××××××××××××××××××××××××××××××××××××××××××××××××××××××××××××××××××××××(空2行)Keywords ××× ××× ××× ×××(小4号宋体)(小4号黑体)

南京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封面

南京农业大学理工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比较复杂。你在学校查看《南京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就有了。可询问学校教务处,最直接的是问你的辅导员。

去教务处网站 在“相关下载”里有所有大学期间用的论文格式

南京工业大学论文封面

你这个具体怎么要求,分析清晰的

行,这类的有经验,之前就做过

有希望。他们既然能发布顶尖的论文,就说明他们现在有一定的实力去争夺一下这个地位。

去学校网站下载或者找老师要

南京林业大学论文封面

你到《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网站看一下就知道了(网址为),《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写 作 指 南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投稿声明》上签名。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 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学报出版后,还将向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届时不再向各位作者另付酬。 本刊编辑部在收稿后3个月内,确定该文是否刊用。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 1 文稿的篇幅、卷面、结构、首页注释、层次标题1 文稿的篇幅(包含文摘、图、表、参考文献,以出版版面计算):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英文文稿,长度不限)。2 文稿内容应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分类号(英文稿不需要)、首页注释、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及英文部分。3 文稿首页地脚注释(以下格式中,空格、标点符号照写。)收稿日期: yyyy-mm-dd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类别(项目编号)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职称,研究方向。E-mail:… 通讯联系人:姓名,职称,研究方向,E-mail:…… 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博士后时,应当以作者中的导师为通讯联系人; 其他情况时,在作者简介后直接加E-mail,不写通讯联系人。 4 层次标题序号 1 层次标题左顶格。2 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码。例如,一级标题使用1, 2, 3 …;二级标题使用1, 2, 3, …; 3 层次标题以下,还可使用 1), 2), 3), …。这时,退2字起排。再以下,使用 a), b), c), …。这时,退2字起排。4 引言部分不写编号和标题。5 其他序号图片、表格、引文、公式、定理等的序号,均要按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全文统一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6 插图和表格在文中的位置:应随文给出,先见文,后见图、表。2 文题、作者姓名、作者机构、摘要、关键词和中图分类号1 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字。2 作者姓名:按署名顺序排列。作者之间以“,”分隔。3 作者机构作者机构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简称,后加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 在作者隶属多个机构的情况下,机构名称之前加编号,同时作者姓名右上角加相应编号。机构之间以“;”分隔。 4 摘要中文摘要的篇幅200~300字,信息具体。摘要中的缩略语应说明后再使用。摘要应包括4个层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研究结论。摘要不分段,独立成篇,意义完整;信息具体:使用科学性文字和具体数据,不使用文学性修饰词;不使用图、表、参考文献、复杂的公式和复杂的化学式。 5 关键词 1 应有3~8个关键词。2 第一个关键词与分类号对应。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4 其中的符号和缩略语应先加以说明。6 中图分类号应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查找(附录)。3 英文摘要1 文题 1 内容与中文标题相应。2 长度一般不超过100个字母。3 除第一字母及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4 第一个词不用冠词。2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 1 拉丁字母拼写的作者姓名内容和顺序均与中文相同。2 中国作者姓名应按汉语拼音写法:例如:WANG Da-zhong。 3 作者机构的英文:应写正式全称,不用缩写。城市名和邮政编码后,要加国名。4 摘要正文 1 字数为100~150实词。2 其内容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相应。3 其中缩略语应加以说明。4 英文摘要的文字要求1) 第一句话不应与文题重复;2) 尽量使用简单句;3) 尽量使动词靠近主语;4) 不用第一人称作主语;5) 以重要的事实开头,而不以辅助从句开头;6) 在有动作主体的情况下,使用主动语态,不使用被动语态。5 关键词1 关键词的内容、数量和顺序,均与中文关键词相应。2 除专有名词应大写以外,一律小写。3 关键词之间用“;”分隔。4 缩略语应先写全称再写简称。 4 量名称、量符号与量单位1 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正确使用量的名称、量的符号与量单位的符号。2 文中所用量符号,应在首次出现时加以定义。同一个量的符号,应全文统一。3 量符号、一般函数及其变数等,一般用单个斜体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可带有角标或带有括弧中的说明。4 量的数值与量的单位之间, 留一空格。如“10毫米”应为“10 mm”。 5 字符的正体和斜体 1 斜体1) 量的符号、2) 从量的符号转化的角标、3) 一般函数符号、4) 生物学属及以下学名。2 黑斜体1) 矢量(向量) 的符号、2) 矩阵的符号、3) 张量的符号。2 正体SI词头和量单位、从文字转化的角标、阿拉伯数字、叙述性文字、化学元素符号、缩略语、仪器的规格型号、某些常数的符号(仅限于自然对数的底 e、圆周率 π、复数的虚部 i 或 j )、数学运算符(如: 矩阵转置号T、微分号d、偏微分号? 、连加号∑、对数号(lg、ln、lb)、及sin、tan、lim、min、max等)。 6 数值的表示和有效位数1 数值用阿拉伯数字表示。2 合理地选取数值的有效位数。3 数值中从小数点算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空一格。如 “π = 141 592 6”。4 合理地使用SI词头或10的幂,使数值范围在1~999之间。7 插图1 插图的数量:一般不超过6幅。2 插图的幅面: h×w = 50 mm×75 mm。3 插图的精度:约600 dpi。4 图注的字体、字号字体:汉字用黑体;英文和数字用Times New Roman。 字号:统一用小5号。 5 图线要求:主、辅线分明。轮廓线、框线、曲线用粗线(8 p,或3 mm); 尺寸线、指引线、坐标轴用细线(4 p,或15 mm)。 6 函数图要求标目中,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标线数目:3~7个;标线方向:刻度朝向图内;标值圆整:宜为2、5的整倍数。7 照片、灰度图:清晰。8 地图、显微图:以比例尺表示尺度的放大和缩小。8 表格1 表格的宽度:一般限30汉字(或48字符)。2 表示量值的表格宜用“三线表”。3 三线表的表头应放在第一行。4 表题小5号黑体(中英文),要求与图题相同。5 三线表的表头中,应使用量符号与该量单位符号之比,如“p / MPa”。9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的要求 1 只列出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研究型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15条。2 按参考文献在正文中被引用的顺序,对其编码,并在正文中指明其标引处。3 中外作者的姓名一律“姓前名后”。 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缩写,不加缩写点。4 作者不超过 3 人的姓名都写,超过 3 人的,余者写“,等”或“, et al”。5 中文的参考文献附加英文译文,并加注“(in Chinese)”。 2 主要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其中空格、标点照写) 文献类别 著 录 格 式 专著M、 译著M、 文集C、 责任者 专著 [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原作者 译著名 [M] 译者,译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责任者 文集名 [C]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期刊析出 作者 文题 [J] 刊名, 年, 卷(期): 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文集析出 作者 文题 [C]// 编者 文集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起始页码-终止页码 学位论文 作者 文题 [D] 所在城市: 保存单位, 发布年份专利文献 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 专利号 [P] 发布日期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S]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科技报告 作者 文题, 报告代码及编号 [R] 地名: 责任单位, 发布年份报纸析出 作者 文题 [N] 报纸名, 出版日期 (版次)3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附录:主要专业的主要中图分类号 �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 专业 中图分类号林业基础科学 S71 森林动物学 S6 森林昆虫学 S7森林数学(统计、数模、林价算法) S711 森林微生物学 S8 造林计划 S721森林土壤学 S714 林木育种 S722 苗圃学 S723森林水文学 S715 造林技术 S725 森林经理学 S757森林生物学 S718 森林经营学 S750 测树学 S758树木学 S4 森林保护学 S76 病虫害及防治 S763森林生态学 S5 木材学 S781 木材加工 S784 ,推荐TS6建筑科学与技术 TU 1 木材化学加工 TQ351 林副产品 S789 土木工程 TU 2 观赏园艺 S68 植物遗传学 Q943机械工程 TH 1 分子遗传学 Q75 基因工程 Q78汽车工程 U 27 植物生理学 Q945 植物病理学 S1电子工程 TN 造纸工业 TS7 木材加工工业、家具制造 TS6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TP 3 自动化 TP 1 电机工程 TM环境科学与工程 X 化学工程 TQ 经济管理 F 2

刚刚上大学的时候,加入的社团、学校组织、老师等都会让写小论文,但是小论文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上百度搜索大多是论文的格式,其说明之复杂,内容之冗长,而且稍微看下内容,动辄八九千一万字,实在是可怕。可是又不能不写,该怎么办呢?不着急,我们慢慢来。工具/原料电脑 Word方法/步骤1/7 分步阅读小论文不同于论文,格式比较简单,通常老师不会让你弄封面等一些东西,所以我们只要注意一些内容的格式就可以了。2/7打开Word文档,页面设置成A4纸。拟写题目。题目不能太短,一般在6-20字以内,当然,也可以添加副标题,选用标题样式,也可以自己设置。下一行写上自己的名字。再下一行,是摘要,内容主要是对你写的论文的介绍,一般300字左右。摘要写完后再下一行,是关键字,跟标签差不多,一般是你写论文中常出现的词。“摘要”和“关键字”用黑体,小四号。3/7写完之后开始正文部分,有的论文是用“一、(一);二、(二)……”来表示,有的则是用“1、1、1;2、1、1……”若老师要求没那么严格的话,用前一条,否则是后一条。在写的过程中,每个序号后面要有题目,即对你写内容的概括。不能照搬照抄其他论文资料上的,必须是你自己的话,除非是引用,并且要在后面注解。查看剩余1张图4/7一般正文部分写完会有一个总结,这是必须要写的。另外则是参考文献。有两种格式:第一种是在文中引用后直接在那一页的下方注解;另一种则是引用之后直接在文后一起写的。前一种适用于书籍,后一种适用于论文,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论文名)、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时间(期刊时间),如下图。查看剩余1张图5/7论文写完之后,我们要开始编辑了(手写体的论文下面就不用看了)。除了标题、摘要、关键字、各个小标题都是黑体外,标题字号为初号,其他为小四号,正文部分为宋体、五号字。标题名字居中,摘要和关键字、小标题不用首字缩进,页边距设置为:上边距为:30 mm,下边距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25mm;装订线:10mm;页眉: 16mm;页脚:15mm。字间距为标准,5倍行距。若有图片表格,图表题目放在下方,序号用阿拉伯数字。6/7需要注意的是,页眉要标明”xxxx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有学校标识的可以添加,五号宋体;页脚放在正中。论文的要求除了格式外,必须保持画面整洁,切忌眼花缭乱。7/7以上大致是小论文的要求了,其实除开文学专业的要求较严格外,除开写毕业论文,老师对小论文的要求一般。

你的言语明显带有嘲讽、蔑视、不恭,请注意尊重他人,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下。 可以进查看他所在院系的联系电话

小论文格式要求注意事项:1、观点明确,数据翔实可靠,写作规范,篇幅4页。2、格式要求。(1)文章题目黑体,小三号,不超过20个字,不用不常见的英文(2)作者楷体_GB2312,小四(3)摘要(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中文摘要要求200字左右(宋体、小四)。中文摘要用第三人称编写,简短精炼,明确具体。摘要格式要规范,不能出现数学公式、插图、表格、参考文献序号等。 (4)关键词(黑体、小四、加粗,左对齐):词1;词2;词3(宋体,小四,要求3-8个,用分号隔开)(5)英文摘要与关键词Title(三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居中)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n体、加粗):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 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n体)Key words(小四、Times New Roman体、加粗):word1; word2; word3(小四、Times New Roman体,一律小写,英文缩写除外)(6)正文内文一级标题:黑体,四号;正文: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字符不缩放,字符间距为“标准”。页面上下边距为54cm,左右边距为17cm;图表分别依次标识,五号、宋体、加黑、居中)(7)参考文献文中参考文献标识符号[1],方括号加数字,小四,Times New Roman,上标表示;所有数字和英文全部为Times New Roman字;文末[参考文献](五号、黑体、加粗、居中): 1) 期刊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五号、宋体、下同) 2)普通图书(专著)的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 其他责任者(选择项)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选择项) 3)学位论文的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4)报纸文章的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5)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云南农业大学论文封面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我被感动了。因为这样的论文非常亲民。内容也非常接地气。并且具有时代性。

我非常的感动,像这样的人在我们生活中太少了,祖国需要这样的人才 。

截至2015年1月,该校建有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心5个;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与云南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等3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云南省高校作物种质创新及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等12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建有生物多样性与云南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高原山地牧业种质创新与养殖加工关键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还建有24个校级研究所(中心) 。 省部级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名称主要负责人 所属学院批准部门 级别批准时间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王云月 植保学院 教育部 部级 2002 普洱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盛军 普洱茶学院 教育部 部级 2011 农业部云贵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朱有勇 植保学院 农业部 部级 2011 农业部云南茶树及茶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 盛军 普洱茶学院 农业部 部级 2011 农业部云南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郑毅 资环学院 农业部 部级 2011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云南陆良野外基地” 余建新 水院 国土资源部 部级 2011 云南省滇型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李本逊 农学院 省政府 省级 1985 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叶敏 植保学院 科技厅 省级 1993 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 高士争 动科院 科技厅 省级 1995 云南省版纳微型猪近交系重点实验室 曾养志 动科院 科技厅 省级 2001 云南省香料研究中心 秦太峰 香料所 省政府 省级 2004 云南省特优畜牧产品精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葛长荣 食品学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09 云南“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 张海翔 经管学院 省委宣传部 省级 2009 云南省茶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盛军 普洱茶学院 云南省科技厅 省级 2010 云南省优势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工程研究中心 杨生超 农学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11 云南省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葛长荣 食品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1 云南省杂交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谭学林 农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1 云南省滇台特色农业产业化工程研究中心 黄毅 园林学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12 云南省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工程实验室 余建新 水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12 云南省农业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文 俊 水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2 云南省反刍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毛华明 动科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2 程顺和院士工作站 覃鹏 农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2 官春云院士工作站 林良斌 农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2 生物多样性与云南特色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盛军   省财政厅省教育厅 省级 2012 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张海翔   省科技厅、省教育厅 省级 2012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 盛军   云南农业大学 校级 2013 云南省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 李元 资环学院 省发改委 省级 2013 云南省蔬菜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朱海山 园林园艺学院 省科技厅 省级 2013 校级研究所(中心)序号平台名称所属学院主要负责人成立时间1 稻作研究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谭学林 1985 2 东方蜜蜂研究所 食品学院 和绍禹 1985 3 水利水电设计研究所 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 龚爱民 1993 4 农村发展研究所 经济贸易学院 许玉贵 1993 5 农业教育研究所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刘福军 1994 6 花卉研究所 园林园艺学院 李枝林 1994 7 动物遗传育种研究所 动物科学学院 苗永旺 1995 8 甘蔗研究所 甘蔗研究所 杨清辉李富生 1997 9 机械设计研究所 工程学院 阳厚森 1997 10 薯类研究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郭华春 2000 11 食用菌研究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李荣春 2000 12 科学技术史研究所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诸锡斌 2000 13 云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指导中心(中药材研究所)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杨生超 2001 14 生态环境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学院 李 元 2002 15 土壤与肥料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学院 汤 利 2002 16 东南亚薯类作物科研与培训中心 植保学院 谢世清 2003 17 水资源与节水灌溉重点实验室 水利水电与建筑学院 文 俊 2004 18 云南普洱茶研究院 龙润普洱茶学院 邵宛芳 2005 19 建筑工程检测中心 建工学院   2006 20 农村发展政策研究中心 经管学院 袁国友 2009 21 国土资源科学工程研究中心 水利水电学院   2009 22 节能减排检测与研究工程中心 建工学院   2010 23 云南农业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建工学院   2011 截至2015年1月,学校先后承担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务院综改办、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2800多项,科研经费达6亿元,获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科学研究一等奖、国际农业研究(CGIAR)杰出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国际、国家及省部级奖励350余项,审定登记滇撒猪配套系、龙陵黄山羊、武定乌骨鸡、水稻、玉米、甘蔗、蔬菜、花卉、药用植物、牧草等动植物新品种(系)150余个。同时,学校立足云南生物资源优势,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目标和“三农”发展需求,致力于重大科学问题理论创新、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产学研政企商相结合与农科教一体化的社会服务体系机制创新,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其中,李铮友教授等率先在国内实现了杂交粳稻“三系”配套,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创造了杂交粳稻单产55千克的世界纪录;曾养志教授等潜心研究西双版纳微型猪近交系35年,繁育28世代,近交系数达96%,居国际领先水平;朱有勇院士团队的研究论文在《Nature》上作为封面文章全文发表,创建的作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冬季马铃薯无公害超高产技术被省委省政府列为重大科技成果推广,累计推广应用2亿余亩;盛军教授团队研发的生物多酚代谢免疫调节技术、普洱茶精深加工技术、生态种植技术,及研发的普洱茶珍、多酚云烟、辣木系列产品,为一批龙头企业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ISSN 1004-390X)由云南省教育厅主管,云南农业大学主办。1986年创刊时为半年刊,1989年改为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研究刊物,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科学核心期刊。主要刊登生物技术和农业生物多样性研究、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植物保护、土壤科学、园艺与食品科学、动物科学、农业生态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等。被《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I)、《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CAJCCR)、《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06》、《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CBA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CASD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D)、《万方全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CPID)、《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第五版等数据库收录。《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经云南新闻出版局审批并同意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从2007年起增设社会科学部分。主要刊登哲学研究、社会学·管理学研究、政治学·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教育学研究、语言学研究、文学·史学研究、科学技术史研究、图书与情报学研究等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自2010年起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 。2011年6月,在由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研究会主办的评优活动中,《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获得“全国农业院校优秀社会科学学报”奖。 2013年10月,《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编辑室在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科学报评优中,荣获“优秀团队奖” 。 截至2015年1月,学校在剑川县、会泽县、马龙县创造性开展定点定人对口帮扶“3+3”校县联合行动,大力扶持当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先后挂钩扶贫寻甸县、姚安县,多形式为扶贫点办实事、解难事;在镇康县、泸水县全面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全力支援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在昭通、玉溪、红河、文山、普洱、西双版纳等州(市)参与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大力推广以粮食作物高产创建、间套种、覆膜种植、水改旱、集中育秧育苗为主的十大科技增粮措施;深入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与昆明、文山、德宏、迪庆、大理等10余个州(市),与天士力、苗乡三七等150多家龙头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学校努力办好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积极探索建立以大学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教科推一体化的科技服务新模式;依托云南农村干部学院、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云南省食品安全管理学院等优质培训资源,共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实用技术人才2万余人次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