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新闻记者杂志社电话

发布时间:

新闻记者杂志社电话

直接到报社找;很多报纸上都有一些记者的联系方式;你想找哪个电台或者报社的记者,直接打114询问,他们有报社或电台的电话,然后你再跟报社、电台说你的事,就会给你安排记着了。或者看相关电视台的联系网址。记者证,在我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平面媒体的记者证,另一种则是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这两种证都要经过考试,合格并由相关的新闻机构颁布。平面媒体的记者证,主要是针对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要获得这个记者证,必须先在相应的单位、机构参加工作,实习期满就可以由所在单位、机构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申请,并参加考前培训,然而参加考试,最终获得记者证;相比平面媒体的记者证来说,广电行业的编辑记者证更为难以获得。编辑记者证首先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后获得相应的资格考试合格证。然后在广电行业相关单位、机构实习或者工作满一年以上,由所在单位、机构向省级广电局申请,最后批准。

网络推手阿建可以

燕赵都市报新闻热线96669、88631211反映即可

回答 解决方法: 通过报纸上面的热线电话。找到中央发行的报纸,里面有各个记者的介绍,特别是社会版想要说的情况对应的版面的记者。 上到中央台的中国站,里面会有各个介绍,找到名字之后到百度上查询具体的信息,可以找到联系方法。 添加中央台的微信信息,直接在微信群里面发布自己的消息。就会有人看到,并且传播消息出去。 中国站上有各种各样的论坛,在一些社交媒体寻求帮助百度的贴吧里面就有各种,如百度贴吧,微博等,可以在里面寻找。 多看新闻联播。里面会有可能有联系方式,直接联系即可。 直接找一些信访网站,投诉处理 打媒体的电话,转新闻部或热线部 提问 我要找广州记者,咨询一些事情,可以吗 回答 通过上面的方法 明天打114问一下 提问 哦,打114电话可以查找广州记者是吗 回答 问一下就好了 嗯嗯 提问 好的,谢谢 回答 害怕,谢谢啦 提问 害怕? 回答 赞,谢谢啦 发错了,抱歉 更多16条 

新闻记者杂志社

都不好! 说实话报社最高,行政级别也是最高的,但是你要是能进得去就行了,举个例子,比如北京,北京日报 是北京市政府报,他只负责替党、政传声,属于北京市委下属单位,具有行政职称,而电视台和杂志社可以做别的新闻,而有些报社只能做党政新闻,比如政府会议! 所以请慎重!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注册地是香港。是香港自媒体。只要是杂志社所持记者证,自然是真的。

1、好好学习2、只要你成绩好 中国传媒大学也好 名牌大学的新闻专业也好 都是相当不错的3、等你毕业都是好几年以后的事了 谁知道现在的好的杂志社会不会倒闭 好好学习 考上大学再考虑这问题4、在我们县级媒体 新闻单位属于事业单位 有编制的普通报社记者15w一年 没有编制的12w一年 外出采访有红包礼品 看运气一年1-2w 基本没有危险性 市级省级媒体更高 杂志社没接触过 我不知道

新闻记者是北大核心+C扩哦至少算是B类以上的呢

中国新闻杂志社记者

记者的职责如下:1、及时捕捉新闻线索,及时采写重要新闻和独家新闻。2、保质保量完成记者部下达的选题。对经常采访地区和部门的重要新闻不漏报。3、坚持职业道德,不搞有偿新闻,不搞假新闻。记者主要分类新闻记者按工作性质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网络记者;按报道内容分为政治记者、军事记者、经济记者、文教记者、科技记者、体育记者等;按地区分为本地记者、驻外记者、特派记者等。新闻机构为了专题采访报道或专门地区、部门的采访报道,还聘请编制以外的特约记者。中国新闻记者的职务序列,分助理记者、记者、主任记者、高级记者4级。

在中国内地,只有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记者证才合法有效,持其余一切所谓“记者证”都可认定为假记者

不是假宣传,女孩父亲已经回应,不会夸大女儿,九成半都是如实的,这位女孩是某杂志网站区域运营中心负责人,已经出版了多本作品。

职责是采访拍照

中国记者杂志社电话

《中国记者》杂志介绍及邮购订购事宜 新华通讯社主办,新中国第一家新闻业务刊物。 《中国记者》的前身《工农兵通讯》创刊于1933年的江西瑞金,是红中社(新华社的前身)的业务刊物;红军长征到延安后,改为《通讯》。建国后,正式创办《新闻业务》,1956年起向全国公开发行。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华社将社内三个面向全国的业务刊物(《新闻业务》、《新闻摄影》、《新闻纵横》)在《新闻业务》的基础上合而为一,创办《中国记者》,1987年1月正式出版。办刊理念 1987年1月,《中国记者》问世。发刊词中明确提出了融三刊精华于一炉,实行“文字摄影并重,国内国际并重”的编辑方针,在同类刊物中显示了独树一帜的特色。 90年代初,总结办刊经验,《中国记者》提出新闻期刊是“舆论导向之导向”的观点,得到新闻界的普遍认可。 党的十五大后,《中国记者》提出“用办新闻媒体的办法办新闻业务刊物”的观点,得到有关舆论管理部门的肯定和广大读者的认同。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中国记者》提出新闻媒介要积极为经济建设服务,组织一系列沟通媒介与企业的活动,成为企业产品和理念服务社会的高速引擎和巧妙平台。发展背景 新华通讯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记者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新闻信息采集之快捷、全面、准确、权威。 《中国记者》以新华通讯社为编辑背景,是世界上有影响的中文新闻业务刊物之一。敬 告 读 者 凡现役军人、在校学生直接在中国记者发行部订阅2008年《中国记者》,可凭军人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复印件),享受7折优惠订刊。《中国记者》每册8元,全年96元(7折2元)。电话:010-63073532 63074337传真:010-63072514联系人:林 兴 您可以选择以下方式订阅:1、您所在地区邮局订阅 邮发代号:82-232、直接到《中国记者》发行部订阅 发行订阅:010-63073532 63074337开 户 行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黄楼支行户 名 中国记者杂志社帐 号 02000420090-24903326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邮发代号 国内 82—23 国外 M881

怎么样找到记者电话,我手工伤,可是厂里没按工伤期间的工资算,希望找到记者帮忙,质询律师,根本不理我们这些打工没钱的人,希望好心记者帮帮忙

做餐饮生意,失败了,工资都发不出来,靠卖设备发工资,因为之前谈了一个上海的服务商,名字叫上海卉麦网络有限公司,负责人叫江然,谈合作什么都沟通好了,也按照合同约定签了合同,但是到合同约定没达到要求结束的时候,联系人也联系不上,13916981078--02151037669,电话好不容易打通,牛逼哄哄的,我以为合同很有法律约束,但是到上海这边来,直接无视法律合同,如果有机会,真是在怎么样也要过去把这样害人钱的公司给一把火烧了,哪怕去坐牢都愿意,因为太气人了,诚信一点都没有,社会的老鼠屎,希望可以得到曝光,避免更多人受害,因为赚钱真的很不容易

什么情况下找记者帮忙比较好。 一般报社和电视台都有热线电话,可以直接打电话去,只要不是无理取闹都可以找记者帮忙反映 你可以把自己描述的惨一

新闻记者杂志投稿

新闻媒体的发稿方式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投稿如果您的稿件具备新闻属性(非纯广告稿件、有见地、有思想、三观正等),那就可以选择投稿方式进行发稿,即便您的稿件内容较好,但如果平台认为与自身的定位不太相符,也可能会拒稿的。二、直接联系新闻媒体发稿这种方式看起来轻便,但具体实施起来非常繁琐。因为很多的新闻媒体一般不会从企业或者个人那里接受稿件,这就导致直接联系媒体沟通的方式比较费力。三、通过软文发稿平台进行发稿软文发稿平台的优点是:媒体数量丰富、发稿速度快捷、发稿注意事项透明、价格低廉且可对比等等。媒介匣是一家专业的新闻发稿公司,有着较为丰富的媒体资源,如果你想要新闻发稿,也可以考虑媒介匣。

大多数报刊杂志都有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和稿源,要在激烈的用稿竞争中获胜,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使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变成铅字,让你的研究成果为更多的人认可和受益,也让大家与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投稿时须注意以下5个问题: 投稿要对路 每种报刊杂志都有自己特定的办报(刊)方针和宗旨,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投稿前必须先对此进行了解,搞清它的发行出版周期是双月刊、季刊、月刊还是半月刊、周刊,如果是报纸的话,是日报、周二报、周报还是半月报、月报,接下来要了解各种报刊都开设了哪些栏目,各栏目都发表些什么样的文章,可能的话还应该了解一下报刊的办刊历史,看看近年都发表过什么样的文章,对照一下你研究的问题以及撰写的论文原来有没有人研究过写过,研究现状如何,原来发表过的此类文章是从哪些角度写的,你的文章有无创新发展。此外,还应对报刊的发稿动态和走向以及下一步热点稿件是哪一类进行研究,最后看看你撰写的文章适合于哪些报刊的哪些栏目,投寄时最好在信封上注明栏目名称,以便于编辑人员及时准确地处理稿件。要做到这一点,平时对有关报刊必须多看、多翻阅, 至少对近期目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投稿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致于把中学化学教学方面的稿件寄给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报刊。 例如:中学化学教学研究的权威杂志——《化学教育》是中国化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月刊。经常在每年第一期刊登《化学教育》栏目简介,《化学教育》征稿简则。如果要向这家杂志投稿,就必须仔细研究这两篇文章。其它几家杂志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化学等也会对其读者对象、投稿要求、杂志栏目等方面进行介绍。 注意把握时机 教研论文按时效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时效性强,与教学进度配合(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的新教材教学参考,各种同步练习等),另一类时效性不强,与教学进度无关。后者什么时候投稿都行, 而前者必须掌握一定的提前量,到底提前多长时间投稿,一般报刊都会通过报刊启示提醒读者和作者。正常情况下,如果报刊没有规定,与教学进度配合的稿件,双月刊、月刊应提前4—6个月。总的说来,新闻类稿件越及时越好,报刊发行周期越短,提前量相应要小些。投稿最忌讳“马后炮”,一般不是很出色的稿子,“马后炮”是很难发表的,比如:与下学期一开学要学的内容有关的稿件, 一般在上学期期末最迟在假期当中就要发,这样才能给教师备课提供借鉴和参考,如果你等到教完这部分内容后再写出来投出去,那就成了“马后炮”,这类稿件不是极有价值一般不会保留到第二年再发。这便产生了矛盾,因为大多数与教学进度有关的稿件都是在教学后发现了问题才研究撰写出来的,而此时已经错过了投稿时机。怎么办?笔者的经验是可以先写出来慢慢加工仔细斟酌,到第二年合适的时候再投出去,这样经过冷加工后,稿件会更成熟。有些报刊采用期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即使只有一个月,由于不能一稿多投,等到收到答复,再投给其它报刊也已错过了时机。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上述办法,只是最好有个发稿记录,记下何时发给谁?结果如何?再投稿时心中有数。 注意格式要规范 如果稿件是手写的,要注意书写认真规范,整洁清楚,无错别字,标点符号准确无误,而且必须使用方格稿纸誊清,注明每页字数。如果是打印稿,还应注意字不可太小,一般正文部分以三号字或小三号字为宜,页脚须注明页数与字数,便于编辑排版时参考。一般报刊编辑部都不收复写稿和复印稿。不少报刊编辑部对稿件格式都有详细而明确的要求,投稿前要认真研究。正规论文的格式应该是标题、标题之下是通讯地址、通讯地址之后是加小括号的邮政编码,然后空格后是作者姓名。较长的论文在正文之前应有200—300字的“摘要”,和不超过5个的关键词,以便于编辑阅稿时节约时间,了解要点,通常正文之后还应注明“引文出处”或“备注”以及主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要写清书名、出版社名、版本、编著者等。如果是第一次投稿,最好文后加“作者简介”,以方便编辑了解情况,建立作者档案,同时这也是自我推销的需要。当然,简介必须实事求是,不可海吹,因为稿件最后能否采用,不是看你的简介来决定,关键还是稿件的质量,提高命中率的根本还在于稿件质量。 适当控制字数 不同的刊物,对论文字数的要求不同,而且差别很大,有的喜欢长篇大论,有的喜欢短小精悍,投稿时应对各刊物发表的文章进行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这样投稿才有针对性。一般说来,寄给报刊发表的文章,应尽量短些,选题最好小一点,内容实用些,可操作一些,让别人看了能受到启发教育或拿过来就可以用;而参加评选的论文,理论性应强些,选题可稍大点,字数亦应适当多一些,这样才能将问题说清说透。通常组织论文评选的部门下通知或发启示时,对论文选题、格式、字数都有明确要求,撰写时应充分注意,如果没有要求,笔者以为参加评选的论文字数以3000- 5000字为宜,一般不要少于3000字,也不要多于7000字,根据选题只要论述清楚了就行,不必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字数多少上。就发表的文章来看,字数多少的差别亦很大,这主要与选题性质、报刊容量、些读者对象等因素有关,一般理论性较强的选题可稍长些,应用性较强的选题应短些,投给杂志的稿件可稍长些,而投给报纸的稿件应尽量短些,面向教师及研究工作者的论文可稍长些,面向学生的作品应尽量短些,选题较大的、学术性强的论文可稍长些,选题很小、学术性不强的、普及性的作品应尽量短些。这里的“稍长”或“稍短”是相对而言,没有严格规定,在笔者看来,“稍长”一些的文章可掌握在 3000-5000字之间,当然,如果1500-2000字能解决问题则最好;“ 稍短”一的文章以不超过2000字为宜,如果500-1000字顶多1500 字能说清问题则最好。不论哪类文章,在控制字数的同时应十分注意文章的科学性和可读性。所谓科学性是指文章的观点不能出错,引用的论据资料应准确无误,论证过程应经得住推敲;所谓可读性主要是指文字表述要让人喜闻乐读,一看题目就想看内容,一看内容就让人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当然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磨炼,文字功底是练出来的。 例如:《化学教育》的“化学与社会”栏目字数应在5000字以内,“复习指导”字数应在3000字内,“调查报告”字数在3000字内,“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字数在500—2000。 讲究投稿策略 刚开始投稿的人,将稿子投出后总希望尽快得到编辑部的回音。事实上,由于编辑部每天要处理的稿件无以数计,所以,不少刊物收到稿件后常常连收稿通知都懒得发,这挫伤了不少作者的积极性,甚至有人从此不再写稿。还有个别刊物大量地照顾“关系稿件”,眼睛只盯住几个“名人”,结果使很多新人退避三舍。但应该承认,任何刊物都会考虑自己的信誉,真正有生命力的刊物在用稿上一定会坚持认稿不认人的原则,只要稿件对路时机合适,质量属于上乘之作,任何编辑部都没有舍优求次的道理。基于这种考虑,从撰稿者角度出发,笔者以为,投稿时应注意以下策略:一是持之以恒,管寄不管发,即经常投稿,投出后就不要再去想它,不要指望它一定能发表,压低期望值,用不用让编辑部去考虑,事实上你想也没有用;二是猛打猛冲,以多取胜,越不发越寄,时间长了,编辑就会有印象,特别是一些稿源充足级别较高的刊物,很可能你寄的稿子连仔细看都未来得及就提出了处理意见,“屡投屡退,屡退屡投”就可能感动上帝,如果你写的稿件确有水平,不用说,只仔细看一次就可能改变你的命运,甚至连你以前投的稿子都会引起编辑的注意; 三是认准的路走到底,只要你感到你的稿件确有价值,就可以反复投,也可以转投其它同类刊物,相信是金子就一定有被人发现认可的时候;四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刊物的级别越低,发行范围越小,稿源越不足,同样质量的稿件投给这样的刊物就可能增加命中的机会,刚开始写稿打知名度的新人尤其应注意这一点,梦想一鸣惊人一口吃成个胖子是不现实的;五是趁热打铁,即收到刊物的采用通知后马上再寄,趁编辑部对你的稿子还有印象,继续开拓。六是注意对准档次,即投稿时注意稿件的质量与刊物的级别影响对应一致,这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原来发表过文章有一定知名度的作者,可以“好稿子”对“高级别”刊物,这样可以扩大影响、创牌子、打名声,提高知名度,当然作品一定是“ 拳头产品”,如刊物多次发表过你的稿子属于“熟门熟路”,可采取中档稿子对高级刊物的策略;第二种情况是原来未发表过文章,没有什么名气,门路不熟,属于淌路子的作者,可采用“田忌赛马”的办法,以好对中、以中对低,如此可取得“三局二胜”的效果。 最后说一下“一稿多投”。各刊物都有自己的规定,都反对“ 一稿多投”,都要求过了采用期之后再改投它刊。但是很多稿子时效性很强,特别是配合教学进度的稿件常常是“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办法:一是按规定办,过期改投或留待明年再投,二是采取变相的“一稿多投”,变通的办法就是作好投稿记录,收到采用通知后立即通知其它刊物,不要再发。一般说来,知名度不大、刚开始写稿的作者,特别是质量一般的稿件,即使一稿多投,也很少会出现几家刊物同时采用的情况。从这个角度出发,从维护作者权益的角度出发,笔者赞成第二种办法,各报刊杂志编辑部似亦不应反对这种办法。要说责任的话,作者写稿很不容易,你不用又不及时通知作者,耽误了用稿时机,这个责任编辑部应该负,不知笔者的看法是否正确。

新闻记者是北大核心+C扩哦至少算是B类以上的呢

很不错的一个期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