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建筑材料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建筑材料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地下室防水施工与监理 【作者中文名】 卢滨; 【作者单位】 广州珠江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文献出处】 广东建材, Guangdong Building Materials,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地下室防水; 防水混凝土; 卷材防水; 施工缝; 【摘要】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某大厦地下室防水的施工案例,介绍防水混凝土、卷材防水及、施工缝的施工工艺,并结合现场施工做法和监理工作进行分析。 【DOI】 CNKI:SUN:GDJC2008-01-059 【相似文献】[1] 梁柳林 谈谈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及配合比设计[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08) [2] 李耀扬, 汤衍祥 地下室防水工艺的改革[J] 铁道建筑, 1993,(02) [3] 李政, 刘福春 鞍山阳光大厦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J] 建筑技术, 2000,(04) [4] 赵志军, 孔柏玉, 谷晓辉 地下室防水新理念与技术的成功实践[J] 重庆建筑, 2003,(04) [5] 杨文田 防水混凝土的配制与施工要求[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1996,(02) [6] 檀文斌 广州新大厦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J] 广东建材, 2006,(04) [7] 卢滨 地下室防水施工与监理[J] 广东建材, 2008,(01) [8] 扬邦治 防水混凝土的研究[J] 铁道建筑, 1986,(05) [9] 陈业明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工程质量监理要点[J] 建设监理, 1996,(02) [10] 王勇 地下室防水新技术与应用[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地下室防水设计 【作者中文名】 高翠凤; 【作者单位】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工业加工区开发总公司 福建漳州; 【文献出处】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7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地下室防水设计; 等级; 难点; 【摘要】 地下室的围护结构经常受到各种水的侵蚀,为保证地下室具有良好的使用环境、使用条件和使用年限,应做好地下室防水设计。本文主要针对地下室防水设计的问题展开论述。 【DOI】 CNKI:SUN:ZXLJ2008-07-069 【相似文献】 [1] 高翠凤 地下室防水设计[J] 科技资讯, 2008,(07) [2] 梁琪瑶, 古永保, 易伟霞, 陈建新, 温洛, 郭志勇, 贺小西, 郑绍勋 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J] 河南气象, 2001,(02) [3] 邵奎仲 等级面粉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 黑河科技, 2003,(02) [4] 邢志栋, 刘兴昌 泥石流区域环境量化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3) [5] 王升堂 安徽省舒城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 1999,(02) [6] 代学珍 河北省区域开发增长极系统的确定[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4) [7] 张田林 电表读数要考虑电表的准确度[J] 物理实验, 2000,(05) [8] 孙振营, 胡洪安 定量型多指标决策的层次分析法探讨[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3) [9] 孙波, 赵怡 投资的收益和风险的数学模型及算法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1,(04) [10] 焦明连 论低等光电测距导线的技术标准[J] 化工矿物与加工, 1998,(05)

【1】 王火利,章润娣,工程建设项目管理〔M〕,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2】 任多鑫,企业改革与标准化管理[J],管理现代化,1983年03期【3】 冯玉清,从大连开发区看推行混凝土商品化的必要性[J],建筑经济,1985【4】 张宽权,曹居易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5】 王佩建,浅谈建筑施工企业的文明施工管理[J],建材技术与应用,【6】 陈永良,试论如何加强建筑企业文明施工管理[J],大众科技,2007,(03)【7】 陈桂久,施工项目动态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8】 康宝锟,如何改进建筑企业大堆材料的管理和核算[J],财会通讯,2、 章克凌《机械化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 邓学才《施工组织的编制与实施》[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4、 黄展东《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5、 吴根宝《建筑施工组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糜嘉平模板工程施工专业化是必然趋势[J]施工技术,2008,37(8):24;8、 李书全《土木工程施工》。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9、 阎西康、张厚先、赵春艳《建筑工程施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10、 江景波、赵志缙《建筑施工》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11、 江见鲸《土木工程施工》[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6;12、 江见鲸《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7;13、 孟新田《土木工程概预算与清单计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 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5、 胡运权《运筹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6、 邹化烨、李为民、刘敏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J]水利天地1997、26~27;17、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与施工规范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12; 19、 林锷《预算与施工组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知网也好!万方数据也好都有例子!甚至百度文库都有!==================论文写作方法===========================论文网上没有免费的,与其花人民币,还不如自己写,万一碰到人的,就不上算了。写作论文的简单方法,首先大概确定自己的选题,然后在网上查找几份类似的文章通读一些相关资料,对这方面的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参照你们学校的论文的格式,列出提纲,补充内容!实在不会,把这几份论文综合一下,从每篇论文上复制一部分,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后把按自己的语言把每一部分换下句式或词,经过换词不换意的办法处理后,网上就查不到了!最后,到万方等地进行检测,将扫红部分进行再次修改!祝你顺利完成论文!

建筑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可以在网上查下吧,看看(土木工程)或者(材料科学)上看看吧

地下室防水施工与监理 【作者中文名】 卢滨; 【作者单位】 广州珠江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文献出处】 广东建材, Guangdong Building Materials,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1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地下室防水; 防水混凝土; 卷材防水; 施工缝; 【摘要】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某大厦地下室防水的施工案例,介绍防水混凝土、卷材防水及、施工缝的施工工艺,并结合现场施工做法和监理工作进行分析。 【DOI】 CNKI:SUN:GDJC2008-01-059 【相似文献】[1] 梁柳林 谈谈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及配合比设计[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6,(08) [2] 李耀扬, 汤衍祥 地下室防水工艺的改革[J] 铁道建筑, 1993,(02) [3] 李政, 刘福春 鞍山阳光大厦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J] 建筑技术, 2000,(04) [4] 赵志军, 孔柏玉, 谷晓辉 地下室防水新理念与技术的成功实践[J] 重庆建筑, 2003,(04) [5] 杨文田 防水混凝土的配制与施工要求[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1996,(02) [6] 檀文斌 广州新大厦地下室防水工程施工[J] 广东建材, 2006,(04) [7] 卢滨 地下室防水施工与监理[J] 广东建材, 2008,(01) [8] 扬邦治 防水混凝土的研究[J] 铁道建筑, 1986,(05) [9] 陈业明 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工程质量监理要点[J] 建设监理, 1996,(02) [10] 王勇 地下室防水新技术与应用[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4) 地下室防水设计 【作者中文名】 高翠凤; 【作者单位】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工业加工区开发总公司 福建漳州; 【文献出处】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7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地下室防水设计; 等级; 难点; 【摘要】 地下室的围护结构经常受到各种水的侵蚀,为保证地下室具有良好的使用环境、使用条件和使用年限,应做好地下室防水设计。本文主要针对地下室防水设计的问题展开论述。 【DOI】 CNKI:SUN:ZXLJ2008-07-069 【相似文献】 [1] 高翠凤 地下室防水设计[J] 科技资讯, 2008,(07) [2] 梁琪瑶, 古永保, 易伟霞, 陈建新, 温洛, 郭志勇, 贺小西, 郑绍勋 紫外线辐射强度预报[J] 河南气象, 2001,(02) [3] 邵奎仲 等级面粉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 黑河科技, 2003,(02) [4] 邢志栋, 刘兴昌 泥石流区域环境量化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3) [5] 王升堂 安徽省舒城县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 1999,(02) [6] 代学珍 河北省区域开发增长极系统的确定[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04) [7] 张田林 电表读数要考虑电表的准确度[J] 物理实验, 2000,(05) [8] 孙振营, 胡洪安 定量型多指标决策的层次分析法探讨[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03) [9] 孙波, 赵怡 投资的收益和风险的数学模型及算法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1,(04) [10] 焦明连 论低等光电测距导线的技术标准[J] 化工矿物与加工, 1998,(05)

上网查呗~~又没分。。。

建筑材料毕业论文

结合以下给定的专业论文方向进行自拟,的

二、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于能源和耕地等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4的中国来说,国民经济和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目前我国粘土实心砖仍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近80,能耗高、毁田、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每个消耗22亿吨的粘土资源,制砖毁田约12万亩,耗能8200万吨标煤,同时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因此,发展机关报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关系到建材工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居住和工作场扬要求也不断提高。许多国家的经验证实,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建筑业的进步不令要求建筑物的质量、功能要完善,而且要求其美观且无害人体健康等。这就要求发展多功能和高效的新型建材及制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以显著改善建筑物的功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提高抗震能力,便于机械化施工和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同等情况下可以降低建筑造价。天津、成都等城市的实践证实,在同等条件下,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近10,减轻建筑自重40以上,有效提高抗震能力。按目前年竣工城镇住宅4亿平方米的10采用新材料计,每年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综合造价可降低约4-7。此外,发展新型建材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也有显著效果,以"八五"期间为例,仅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就累计节约生产能耗和建筑采暖能耗2200多万吨标煤,减少毁田约15万亩,利用工业废渣9500万吨,减少三氧化碳排放量2300万吨。作为与建筑业关联性最强,70的产品应用于建筑业的建材工业来说,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纳入到建筑设计、施工规程规范中,以推广应用新型那样工促进新型建材的发展。推广应用新型建材不仅社会效益可观,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如建筑上应用新型保温材料节能一项的费用,就远大于用新型建材顶替粘土实心砖所增加的费用。因此,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社会进步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三、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展望按照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要求,发展新型建材将着重在新字上做文章,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产值"九五"期间以20-25左右的速度发展,到2000年产值接近1300亿元。其中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产值800-900亿元,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20。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70年代水平,骨干企业达到国际80年代初水平,先进企业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1、部分新型建材产品2000年及2010年猜测(1)防水密封材料。预计到2000年,全国新型防水卷材产量达到8300万平方米,市场占有率达到20,全国城镇永久性建筑采用新型防水材料达到60。到2010年,全国新型防水卷材产量将达到5亿平方米,市场占有率达到50,城镇永久性建筑采用新型防水材料将达到80。(2)保温隔热材料。预计到2000年,全国保温材料需求量为,岩(矿)棉40万吨,玻璃棉5万吨,膨胀珍珠岩30万吨,硅酸铝纤维4万吨。预计到2010年,全国保温材料需求量为:岩(矿)棉60万吨,玻璃棉10万吨,膨胀珍珠岩40万吨,硅酸铝纤维8万吨。(3)矿棉吸声板。预计到2000年,全国矿棉吸声板需求量为2000-25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矿棉吸声板需求量为4000-5000万平方米,产品品种、质量和数量不但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将有部分产品出口。(4)装饰石膏板。预计到2000年,全国装饰石膏板需求量为7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装饰石膏板需求量为1400万平方米。石膏板2000年需求量约8000万平方米左右。(5)建筑涂料。预计到2000年,全国建筑涂料需求量为100万吨,中、高档建筑涂料将占较大比例。预计到2010年,全国建筑涂料需求量将达到160万吨。(6)塑料异型材和门窗。预计到2000年,全国塑料异型材需求量为20万吨,可组成1000万平方米塑料门窗。预计到2010年,全国塑料异型需求量为50-60万吨,可组成塑料门窗2500-3000万平方米。(7)塑料地板。预计到2000年,全国塑料地板需求量为80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塑料地板需求量将达到5-2亿平方米。届时,各种塑料地板(包括弹性卷材地板、半硬质塑料地板、柔性卷材地板)和各种功能地板)抗静电、防腐蚀、防火、保健)的品种、档次将有显著的提高,可基本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8)塑料管道。预计到2000年,全国塑料管道需求量为40万吨(其中33万吨为排水管、7万吨为给水管),塑料管材与管件不配套问题基本可解决。预计到2010年,全国塑料管道需求量将达到100万吨,其品种包括塑料给水管、电线导管、冷热水管、燃气管等。(9)壁纸、墙布。预计到2000年,全国壁纸、墙布的需求量为5-3亿平方米。胶印壁纸、全天然壁布、水墨印崦及其他功能的壁纸将进一步发展,可基本满足高级宾馆、饭店的需要。预计到2010年,全国壁纸壁布需求量将达到4亿平方米以上,并有部分出口。(10)化纤地毯。预计到2000年,全国化纤地毯需求量为12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化纤地毯需求量将达到5000-8000万平方米,品种基本可配套,可满足不同要求的建筑物对抗静电、阴燃、防毒、防沾污、耐磨等功能的要求。2、"十五"期间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重点新型建材将成为中国第十个五个计划期间(2001-2005年重点发展行业。新型墙体材料占墙材总量的比例将由"九五"末期的28增长至35。重点是建设上档次、不水平、规模的主导产品生产线。空心砖重点发展利用废渣的掺加量、高空洞率、高保温性能、高强度的承重多孔砖、外墙饰面的清水墙砖;混凝土砌块重点发展双排孔或多排孔的保温承重砌块、外墙饰面砌块,重点发展机械化(挤压式)生产的轻质多孔条板、外墙复合保温或带饰面的装配式板材,并配合建设部门推广应用轻钢结构体系,发展各种装配式条板。积极推广UPVC塑料管及其它新型塑料管。全国新建住宅室内排水管80、穿线管90。外墙雨水管50采用塑料管,基本淘汰铸铁管,约需各种管材管件16万吨左右;室内上水管和供暖管分别有30和20采用柔性塑料管;城市供水管道50;村镇供水管道80采用塑料管,下水管道15使用塑料管,共需UPVC管道20万吨左右。新型防水材料重点发展SRS、APP、APO改性沥青油毡,工程应用量将达到防水材料市场的55以上,用量约7000万平方米,逐步淘汰纸胎油毡防水材料。高分子防水卷材工程应用量将达到20,用量约5000万平方米,防水涂料工程应用量达7,年用量约6万吨,特种机关报型防水材料应用量将占防水材料应用量的80以上。新型保温材料产量将达到70-80万吨(不包括膨胀珍珠岩)。重点是加强各咱保温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使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在建筑中应用量占当年应用量比例达到35。建筑装饰材料重点发展丙烯酸类乳胶、高档发内外墙涂料、复合仿木地板等一些适销对路产品,朝着功能化、高档化、无化害化方向发展,做到新奇、美观、实用、方便,使装饰装修材料产值达到2000亿元,其工程产值约4000亿元。四、对策与建议1、确定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的主导产品,加强结构调整的导向工作。新型墙体材料以节能、节地、利废和改善建筑功能为目的,大力发展各种轻质板材和砼砌块,开发承重复合墙体材料。防水材料重点发展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和硅酮、聚氨酯密封材料;保温材料重点发展建筑用矿物棉、玻璃棉制品;装饰装修材料重点发展丙烯酸类乳胶内外墙涂料、复合仿木地板等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门窗重点发展塑料门窗,并注重解决好款式新奇、功能各异的设计和高档五金件的开发配套;上下水管道重点发展UPVC塑料管材件,并解决好管材与管件的配套问题。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建筑、石油化工、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所需的各类玻璃钢和制品,以及农渔业等行业所需的玻璃钢渔船、风力发电叶片等产品,不断提高集约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2、加大科研开发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类型,以新型墙体材料为重点,瞄准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重点围绕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降低能耗并大量使用总收入弃物作原料;尽量采用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尽量做到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利人体健康;加强多功能、社会效益好的产品开发。力争在下世纪30年代从总体上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同时代水平,在2015年部分有条件的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近期应加强中高档外墙涂料的研制和开发,注重承重的复合墙体材料、保温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研究,促进厨房卫生间产品的系列化、配套化开发,另外还应加强功能建材和绿色建材的研究和开发,优化产品结构。3、加强产品在工程技术应用的研究,加快新型建材及制品的应用步伐。建材主管部门和建筑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合作,尽快制定、落实新型建材纳入建筑应用于的规程和治理办法,切实解决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过程中科研、生产、建筑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问题;研究适合新型建材及制品应用的设计规程和施工工艺;编制、修订有关新型建材及制品的市府、生产、施工规范、规程及施工通用图集;颁布比较成熟的机关报型建材及制品设计、应用、推广产品目录,部分产品可考虑实行生产许可证等。力争在工作到一定程度时以几个部门联合下文的方式予以法定化。4、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一批新型建材及制品的生产基地和在型企业集团,按十五大提出的"抓大放小"和组建"大企业集团"的精神,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批有基础的城市和有实力的新型建材及制品生产企业集团和基地进行重点发展,使之形成生产规模大、配套能力台的大型新型建材及制品企业集团和生产基地。结合住宅产业化试点工作,抓好北京、上海、天津等一批城市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使之形成各具特色,具有自己的主导产品和合理的产品结构、有一定规模和配套能力的新材料基地,对全国其他大中城市起到示范作用。 结 束 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深入人心,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空间广阔,对新的节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势必成为今后研究的焦点,通过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研究最终达到节省消耗,节约能源的目的。

据学术堂了解,写建筑工程系毕业论文,可以分为五步进行:  1、第一步:定题选材--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  建筑论文的题材从哪里来?主要来自于专业的实际需要和作者本人的实际感受,选题时可多参考优秀题目,最好贴近专业的实际需要  2、第二步:立意定题--注重明确性和新颖性  立意就是确定建筑论文的中心思想,即主题主题是作者对材料意义的一种判断,也是作者通过材料要表达的认识和对建筑论文中所提出问题的总评价它是建筑论文的灵魂主题确定了,文章的内容就要紧扣主题,突出主题,服务主题主题确定以后定题名  3、第三步:谋篇布局--注重严谨性和技巧性  这一步的任务是设计建筑论文的结构,确定层次顺序通俗一点讲,就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构思一个总体规划或叫框架具体操作就是列 建筑论文提纲建筑论文的结构等同语文中议建筑论文的结构,有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四种最常见、最常用的是并列式  4、第四步:撰写初稿--注重层次性和独特性  在准备好充分的材料,拟定好建筑论文提纲的基础上,便可按建筑论文格式和写作要求撰写初稿建筑论文正文部分的撰写前面已作了说明,这里再谈几点具体要求:  (1)即事论理建筑论文毕竟属于议建筑论文文体,议论性是最起码的要求,切忌停留在干巴巴的条文式列举中,要着力提升议论的层次,从理论高度阐明自己的论点最忌论证不足而妄下结论  (2)突出主题写建筑论文最重要的技巧就在于使材料更集中,主题更鲜明初写建筑论文者要防止文不对题或离题太远  (3)分清层次建筑论文不能繁琐冗长,东扯西拉层次分明、前后呼应、首尾一贯、逻辑严谨是建筑论文的基本要求  (4)见解独特高质量建筑论文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思考"矮子看戏曾何见,都是听人说短长",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无论如何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5、第五步:修改定稿--注重科学性和规范性  建筑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要反复检查、修改,不要急于打印成文主要检查有无科学性错误、题目是否贴切、材料与主题是否统一、结构是否严谨、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词语是否准确、行文是否规范等等

建筑材料的参考文献

可以在网上查下吧,看看(土木工程)或者(材料科学)上看看吧

第一章 建筑材料与环境质量 (1)第一节 概论 (1)第二节 室内环境质量 (1)一、室内空气质量及控制规范 (2)二、室内环境的污染物及其来源 (3)三、室内环境污染物的危害 (5)第三节 建筑和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来源及限量控制 (9)一、金属材料 (10)二、人造木板 (12)三、涂料和胶粘剂 (13)四、其他材料 (17)第四节 室内污染防治对策 (19)一、污染源的控制 (19)二、加强通风换气 (21)三、采用空气净化装置 (21)四、改进施工工艺 (22)第五节 绿色建材 (22)一、绿色建材的概念 (22)二、绿色建材的研究方向与内容 (23)三、绿色建材的评价体系 (24)四、改善居室生态环境的绿色建材 (25)第六节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材 (26)一、绿色建筑对建筑材料的要求 (26)二、绿色建筑的材料选用原则 (27)三、绿色建筑的材料选用实例 (31)第二章 水泥 (32)第一节 水泥的定义及发展概况 (32)一、水泥的定义及分类 (32)二、水泥的发展历史 (32)三、水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3)第二节 水泥生产工艺简介 (34)一、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原燃材料 (34)二、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生产方式简介 (34)三、硅酸盐水泥生产的主要工艺过程 (35)四、立窑水泥与回转窑水泥的区别 (35)第三节 水泥的基本物理性能及水泥的水化 (36)一、水泥的基本物理性能 (36)二、水泥的水化 (39)第四节 主要水泥品种及性能 (39)一、水泥国家标准要求 (39)二、水泥性能测定 (44)三、水泥的应用 (45)第五节 水泥的交货验收及质量争议处理 (46)一、交货验收规定 (46)二、质量争议处理 (47)第六节 水泥与混凝土性能 (48)一、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48)二、水泥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49)第七节 水泥工业发展趋势 (50)一、新型干法水泥成为发展的主流 (50)二、实现水泥标准与国际的接轨 (50)三、工艺技术装备的发展趋势 (50)四、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51)第三章 水泥制品 (52)第一节 概述 (52)第二节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52)一、产品分类 (53)二、工艺流程 (53)三、制造技术要求 (54)四、产品质量要求 (56)五、产品施工应用 (58)第三节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62)一、产品分类 (62)二、工艺流程 (63)三、制造技术要求 (64)四、产品质量要求 (69)五、产品施工应用 (72)第四节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和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73)一、产品分类 (73)二、工艺流程 (74)三、制造技术要求 (75)四、产品质量要求 (78)五、产品施工应用 (83)第五节 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 (84)一、产品分类 (84)二、工艺流程 (85)三、制造技术要求 (86)四、产品质量要求 (91)五、产品施工应用 (97)第六节 混凝土路面砖 (97)一、产品分类 (98)二、工艺流程 (98)三、制造技术要求 (98)四、产品质量要求 (99)五、产品施工应用 (101)第七节 钢筋混凝土管片 (101)一、产品分类 (101)二、工艺流程 (102)三、制造技术要求 (102)四、产品质量要求及检验 (104)五、产品施工应用 (107)第四章 混凝土外加剂 (109)第一节 概述 (109)第二节 混凝土外加剂分类及使用 (110)一、混凝土外加剂的定义和分类 (110)二、主要品种适用范围 (110)第三节 混凝土减水剂 (114)一、减水剂的作用和分类 (114)二、高效减水剂 (114)第四节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122)一、混凝土外加剂的选择、掺量和使用方法 (123)二、减水剂对水泥的适应性 (124)三、混凝土外加剂对蒸汽养护的适应性 (127)四、混凝土的碱-集料反应问题 (130)第五节 混凝土外加剂性能要求 (133)一、混凝土膨胀剂 (133)二、混凝土泵送剂 (134)三、混凝土早强剂 (134)四、混凝土缓凝剂 (134)五、混凝土减水剂 (134)第六节 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 (135)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和特点 (136)二、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 (137)三、HPC配合比设计 (143)四、HPC的性能及应用 (146)五、HPC在我国的研究与开发 (148)第五章 建筑防水材料 (150)第一节 概述 (150)一、建筑防水工程的分类 (150)二、建筑工程防水质量要求 (150)三、我国建筑防水的现状 (151)四、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开发和应用 (151)第二节 防水材料类别及特点 (153)一、防水卷材 (153)二、防水涂料 (154)三、刚性防水材料 (156)四、密封材料 (158)第三节 主要防水材料性能及其适用范围 (159)一、防水卷材 (159)二、防水涂料 (163)三、刚性防水材料 (167)四、密封材料 (171)第四节 防水材料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74)一、防水卷材应在干燥的基层上铺贴 (174)二、涂刷沥青冷底子油要在基层基本干燥后进行 (174)三、在卷材防水层中要保证油毡有一定的搭接宽度 (175)四、乳化沥青不适用于冬季和雨季施工 (175)五、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沥青分子是非极性分子,在乳化沥青中两者却能够结合在一起 (175)六、屋面和地下卷材防水层要研究推广冷贴法施工 (176)七、涂料防水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防水技术 (176)八、应当积极研制水乳型防水涂料 (177)九、沥青起火时不能用水扑救 (177)十、沥青中毒的原因 (178)十一、地下工程必须要做防水处理 (178)十二、地下工程防水处理比屋面防水处理要求更高、更严格 (178)十三、地下工程防水处理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 (179)十四、防水混凝土必须要掺外加刑 (179)十五、减水剂能显著提高防水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能 (180)十六、防水混凝土必须要控制含气量 (180)十七、防水混凝土要及时养护,并规定至少要养护14个昼夜 (181)十八、地下工程采用粘贴式卷材防水层有好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81)十九、地下工程卷材防水宜采用外防水做法 (181)二十、变形缝防水处理必须采用柔性材料,并宜设置多道防线 (182)二十一、地下工程会渗漏水的原因 (182)二十二、堵漏用环氧粘结剂的配方中还必须加入各种辅助添加剂 (182)二十三、调配环氧粘结剂时要严格控制拌和温度 (183)二十四、不能用铁桶配制和储存丙凝浆液 (183)二十五、不能用手直接拿取丙凝粉剂及其他材料 (183)二十六、氰凝浆液不能作为混凝土裂缝的补强材料 (184)二十七、灌注氰凝浆液时,必须注意现场的通风换气 (184)第六章 新型墙体材料 (185)第一节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目的和意义 (185)第二节 新型墙体材料的分类及主要品种 (185)第三节 主要新型墙体材料的产品及性能 (186)一、GRC轻质多孔条板 (186)二、轻集料混凝土空心条板 (188)三、蒸压加气混凝土条板 (189)四、金属面夹心板 (191)五、钢丝网架水泥夹心板 (195)六、纤维水泥复合墙板 (196)七、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197)八、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199)九、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01)十、蒸压灰砂砖 (203)十一、蒸压灰砂空心砖 (204)第四节 主要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情况及注意事项 (205)一、总体应用情况 (205)二、应用中主要问题及注意事项 (206)第五节 建筑节能对墙体及屋面隔热材料的要求 (207)第七章 平板玻璃 (212)第一节 平板玻璃概述 (212)一、玻璃的成分 (212)二、玻璃的特性和热历史 (213)三、普通平板玻璃生产工艺 (215)四、浮法生产工艺 (217)第二节 玻璃加工预处理工艺及设备 (219)一、玻璃表面的研磨抛光 (219)二、玻璃装卸板和堆垛设备 (220)三、玻璃切割 (222)四、玻璃磨边 (225)五、钻孔 (227)六、数控磨边、钻孔 (228)七、玻璃清洗干燥 (229)第三节 平钢化、弯钢化、热浸产品 (231)一、玻璃物理钢化的原理 (232)二、玻璃的物理钢化工艺 (233)三、钢化玻璃的性能 (238)四、弯钢化玻璃 (239)五、钢化玻璃的应用 (239)六、钢化玻璃的自爆及热浸处理 (241)第四节 镀膜玻璃 (246)一、镀膜玻璃概述 (246)二、热反射镀膜玻璃和低辐射镀膜玻璃 (249)三、镀膜玻璃生产工艺 (251)四、在线检测系统与镀膜玻璃的质量控制 (255)五、镀膜玻璃使用中质量缺陷的定义和说明 (257)六、镀膜玻璃常见术语解释 (260)七、常用玻璃的节能特性及其使用建议 (265)八、玻璃节能效果的模拟计算对比 (268)九、建筑玻璃的选择 (270)第五节 中空玻璃 (274)一、中空玻璃的概念 (274)二、中空玻璃的性能 (275)三、中空玻璃的生产工艺 (277)四、中空玻璃的选用 (279)五、中空玻璃的几种失效形式 (281)六、提高中空玻璃性能的途径 (284)七、中空玻璃的生产设备 (285)八、中空玻璃标准 (288)第六节 夹层玻璃 (293)一、性能和特点 (293)二、产品应用 (294)三、夹层玻璃的生产工艺 (294)四、夹层玻璃的生产设备 (299)五、特种夹层玻璃 (299)第七节 彩釉玻璃 (300)一、产品介绍 (300)二、釉料的成分 (301)三、生产工艺流程 (302)四、常见工艺问题及应对 (304)五、彩釉玻璃的印刷设备 (305)六、彩釉玻璃的安装 (306)第八节 其他加工形式的玻璃 (307)一、玻璃化学钢化工艺及设备 (307)二、防火玻璃 (313)三、热弯玻璃 (314)四、喷砂玻璃 (316)五、纳米自洁净玻璃 (317)六、镀银玻璃镜 (321)第九节 玻璃产品各类力学性能计算 (324)一、相关参数及公式 (324)二、专题讨论 (330)第十节 玻璃产品国内外相关标准对比 (337)第八章 建筑涂料 (345)第一节 建筑涂料的功能 (345)一、装饰功能 (345)二、保护功能 (345)三、特种功能 (346)第二节 建筑涂料的分类、品种和用途 (346)一、建筑涂料的分类 (346)二、建筑涂料的品种和用途 (346)第三节 建筑涂料的基本组成 (349)一、主要成膜物质--基料 (349)二、次要成膜物质 (349)三、辅助成膜物质 (351)第四节 外墙涂料 (352)一、对外墙涂料的要求 (352)二、溶剂型涂料 (353)三、乳液型涂料 (356)四、厚质建筑涂料 (358)第五节 内墙涂料 (361)一、对内墙涂料的要求 (361)二、聚乙烯醇类水溶性内墙涂料 (361)三、内墙乳胶漆 (362)第六节 功能性建筑涂料 (364)一、防火涂料 (364)二、建筑防水涂料 (366)三、防霉涂料 (366)四、防结露涂料 (367)五、绝热涂料 (367)六、弹性地面涂料 (367)七、超耐候性涂料 (367)八、道路标线涂料 (367)九、杀虫涂料 (367)十、弹性外墙涂料 (368)第七节 地面涂料 (368)一、对地面涂料的要求 (368)二、聚氨酯地面涂料 (368)三、环氧树脂地面涂料 (369)第八节 建筑涂料的选用 (370)一、按不同使用部位选用建筑装饰涂料 (370)二、按基层材料选用建筑装饰涂料 (371)三、按装饰施涂周期选用建筑装饰涂料 (372)第九节 国内外建筑涂料的发展 (373)一、国外建筑涂料现状及发展趋势 (373)二、我国建筑涂料的发展情况 (376)第九章 建筑塑料 (379)第一节 建筑塑料的主要原材料 (379)一、聚氯乙烯(PVC)树脂 (379)二、聚乙烯(PE) (380)三、聚丙烯(PP) (380)四、ABS共聚物 (381)五、不饱和聚酯树脂(UP) (381)第二节 建筑塑料用辅助材料 (381)第三节 塑料的特性 (383)一、加工特性 (383)二、物理力学性能 (383)三、老化性质 (384)四、燃烧性 (384)第四节 塑料门窗 (385)一、塑料门窗的性能特点 (386)二、各种材料的门窗优缺点及性能比较 (387)三、塑料门窗的品种 (388)四、国内外塑料门窗的发展 (388)第五节 塑料管材 (390)一、国内外建筑塑料管材发展情况 (390)二、塑料建筑给水管 (392)三、埋地给水塑料管 (396)四、建筑排水排污管 (399)五、埋地排水排污管 (401)第十章 新型建筑装饰装修材料 (405)第一节 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概述 (405)第二节 新型装饰装修材料的主要品种及性能 (405)一、地面材料 (406)二、墙面(柱)材料 (412)三、天花(吊顶)材料 (414)第三节 人工砂 (415)参考文献 (418)

新型建筑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二、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于能源和耕地等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1/4的中国来说,国民经济和社会与资源、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目前我国粘土实心砖仍占墙体材料总产量的近80,能耗高、毁田、污染等问题十分严重,每个消耗22亿吨的粘土资源,制砖毁田约12万亩,耗能8200万吨标煤,同时排放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因此,发展机关报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也关系到建材工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居住和工作场扬要求也不断提高。许多国家的经验证实,它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建筑业的进步不令要求建筑物的质量、功能要完善,而且要求其美观且无害人体健康等。这就要求发展多功能和高效的新型建材及制品,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以显著改善建筑物的功能,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提高抗震能力,便于机械化施工和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同等情况下可以降低建筑造价。天津、成都等城市的实践证实,在同等条件下,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近10,减轻建筑自重40以上,有效提高抗震能力。按目前年竣工城镇住宅4亿平方米的10采用新材料计,每年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综合造价可降低约4-7。此外,发展新型建材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也有显著效果,以"八五"期间为例,仅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就累计节约生产能耗和建筑采暖能耗2200多万吨标煤,减少毁田约15万亩,利用工业废渣9500万吨,减少三氧化碳排放量2300万吨。作为与建筑业关联性最强,70的产品应用于建筑业的建材工业来说,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纳入到建筑设计、施工规程规范中,以推广应用新型那样工促进新型建材的发展。推广应用新型建材不仅社会效益可观,而且经济效益显著。如建筑上应用新型保温材料节能一项的费用,就远大于用新型建材顶替粘土实心砖所增加的费用。因此,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是社会进步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一环。三、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展望按照建材工业"由大变强,靠新出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要求,发展新型建材将着重在新字上做文章,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产值"九五"期间以20-25左右的速度发展,到2000年产值接近1300亿元。其中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产值800-900亿元,占建材工业总产值的20。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70年代水平,骨干企业达到国际80年代初水平,先进企业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1、部分新型建材产品2000年及2010年猜测(1)防水密封材料。预计到2000年,全国新型防水卷材产量达到8300万平方米,市场占有率达到20,全国城镇永久性建筑采用新型防水材料达到60。到2010年,全国新型防水卷材产量将达到5亿平方米,市场占有率达到50,城镇永久性建筑采用新型防水材料将达到80。(2)保温隔热材料。预计到2000年,全国保温材料需求量为,岩(矿)棉40万吨,玻璃棉5万吨,膨胀珍珠岩30万吨,硅酸铝纤维4万吨。预计到2010年,全国保温材料需求量为:岩(矿)棉60万吨,玻璃棉10万吨,膨胀珍珠岩40万吨,硅酸铝纤维8万吨。(3)矿棉吸声板。预计到2000年,全国矿棉吸声板需求量为2000-25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矿棉吸声板需求量为4000-5000万平方米,产品品种、质量和数量不但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而且将有部分产品出口。(4)装饰石膏板。预计到2000年,全国装饰石膏板需求量为7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装饰石膏板需求量为1400万平方米。石膏板2000年需求量约8000万平方米左右。(5)建筑涂料。预计到2000年,全国建筑涂料需求量为100万吨,中、高档建筑涂料将占较大比例。预计到2010年,全国建筑涂料需求量将达到160万吨。(6)塑料异型材和门窗。预计到2000年,全国塑料异型材需求量为20万吨,可组成1000万平方米塑料门窗。预计到2010年,全国塑料异型需求量为50-60万吨,可组成塑料门窗2500-3000万平方米。(7)塑料地板。预计到2000年,全国塑料地板需求量为80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塑料地板需求量将达到5-2亿平方米。届时,各种塑料地板(包括弹性卷材地板、半硬质塑料地板、柔性卷材地板)和各种功能地板)抗静电、防腐蚀、防火、保健)的品种、档次将有显著的提高,可基本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8)塑料管道。预计到2000年,全国塑料管道需求量为40万吨(其中33万吨为排水管、7万吨为给水管),塑料管材与管件不配套问题基本可解决。预计到2010年,全国塑料管道需求量将达到100万吨,其品种包括塑料给水管、电线导管、冷热水管、燃气管等。(9)壁纸、墙布。预计到2000年,全国壁纸、墙布的需求量为5-3亿平方米。胶印壁纸、全天然壁布、水墨印崦及其他功能的壁纸将进一步发展,可基本满足高级宾馆、饭店的需要。预计到2010年,全国壁纸壁布需求量将达到4亿平方米以上,并有部分出口。(10)化纤地毯。预计到2000年,全国化纤地毯需求量为1200万平方米,预计到2010年,全国化纤地毯需求量将达到5000-8000万平方米,品种基本可配套,可满足不同要求的建筑物对抗静电、阴燃、防毒、防沾污、耐磨等功能的要求。2、"十五"期间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重点新型建材将成为中国第十个五个计划期间(2001-2005年重点发展行业。新型墙体材料占墙材总量的比例将由"九五"末期的28增长至35。重点是建设上档次、不水平、规模的主导产品生产线。空心砖重点发展利用废渣的掺加量、高空洞率、高保温性能、高强度的承重多孔砖、外墙饰面的清水墙砖;混凝土砌块重点发展双排孔或多排孔的保温承重砌块、外墙饰面砌块,重点发展机械化(挤压式)生产的轻质多孔条板、外墙复合保温或带饰面的装配式板材,并配合建设部门推广应用轻钢结构体系,发展各种装配式条板。积极推广UPVC塑料管及其它新型塑料管。全国新建住宅室内排水管80、穿线管90。外墙雨水管50采用塑料管,基本淘汰铸铁管,约需各种管材管件16万吨左右;室内上水管和供暖管分别有30和20采用柔性塑料管;城市供水管道50;村镇供水管道80采用塑料管,下水管道15使用塑料管,共需UPVC管道20万吨左右。新型防水材料重点发展SRS、APP、APO改性沥青油毡,工程应用量将达到防水材料市场的55以上,用量约7000万平方米,逐步淘汰纸胎油毡防水材料。高分子防水卷材工程应用量将达到20,用量约5000万平方米,防水涂料工程应用量达7,年用量约6万吨,特种机关报型防水材料应用量将占防水材料应用量的80以上。新型保温材料产量将达到70-80万吨(不包括膨胀珍珠岩)。重点是加强各咱保温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使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在建筑中应用量占当年应用量比例达到35。建筑装饰材料重点发展丙烯酸类乳胶、高档发内外墙涂料、复合仿木地板等一些适销对路产品,朝着功能化、高档化、无化害化方向发展,做到新奇、美观、实用、方便,使装饰装修材料产值达到2000亿元,其工程产值约4000亿元。四、对策与建议1、确定新型建材及制品发展的主导产品,加强结构调整的导向工作。新型墙体材料以节能、节地、利废和改善建筑功能为目的,大力发展各种轻质板材和砼砌块,开发承重复合墙体材料。防水材料重点发展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和硅酮、聚氨酯密封材料;保温材料重点发展建筑用矿物棉、玻璃棉制品;装饰装修材料重点发展丙烯酸类乳胶内外墙涂料、复合仿木地板等一些适销对路的产品;门窗重点发展塑料门窗,并注重解决好款式新奇、功能各异的设计和高档五金件的开发配套;上下水管道重点发展UPVC塑料管材件,并解决好管材与管件的配套问题。无机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建筑、石油化工、电子、汽车等支柱产业所需的各类玻璃钢和制品,以及农渔业等行业所需的玻璃钢渔船、风力发电叶片等产品,不断提高集约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2、加大科研开发的力度,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类型,以新型墙体材料为重点,瞄准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基础上,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重点围绕尽可能少用天然资源,降低能耗并大量使用总收入弃物作原料;尽量采用不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尽量做到产品不仅不损害人体健康,而应有利人体健康;加强多功能、社会效益好的产品开发。力争在下世纪30年代从总体上赶上中等发达国家同时代水平,在2015年部分有条件的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近期应加强中高档外墙涂料的研制和开发,注重承重的复合墙体材料、保温材料在建筑上的应用研究,促进厨房卫生间产品的系列化、配套化开发,另外还应加强功能建材和绿色建材的研究和开发,优化产品结构。3、加强产品在工程技术应用的研究,加快新型建材及制品的应用步伐。建材主管部门和建筑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合作,尽快制定、落实新型建材纳入建筑应用于的规程和治理办法,切实解决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过程中科研、生产、建筑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问题;研究适合新型建材及制品应用的设计规程和施工工艺;编制、修订有关新型建材及制品的市府、生产、施工规范、规程及施工通用图集;颁布比较成熟的机关报型建材及制品设计、应用、推广产品目录,部分产品可考虑实行生产许可证等。力争在工作到一定程度时以几个部门联合下文的方式予以法定化。4、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一批新型建材及制品的生产基地和在型企业集团,按十五大提出的"抓大放小"和组建"大企业集团"的精神,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批有基础的城市和有实力的新型建材及制品生产企业集团和基地进行重点发展,使之形成生产规模大、配套能力台的大型新型建材及制品企业集团和生产基地。结合住宅产业化试点工作,抓好北京、上海、天津等一批城市发展新型建材及制品,使之形成各具特色,具有自己的主导产品和合理的产品结构、有一定规模和配套能力的新材料基地,对全国其他大中城市起到示范作用。 结 束 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深入人心,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空间广阔,对新的节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势必成为今后研究的焦点,通过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研究最终达到节省消耗,节约能源的目的。

研究现代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构成建筑的基本物质要素——建筑材料也在发展变化。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现代新型建筑材料首先要具有时代性才能符合现代建筑的要求;其次要节能环保,符合生态化特点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新型建筑材料 特点 生态  建筑是时代的橱窗,构成建筑的基本物质要素——建筑材料,也就按着时代的脉搏而呈现出自己的价值。几千年来,建筑材料产品有了长足的进展,从最早的土坯发展到现在门类繁多,充满技术含量。各个历史时代都有代表各个时代风貌的建筑,也有与之相匹配的建筑材料。随着时代的变化,建筑物的风格、功能以及人们对它的要求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新型的建筑材料也会相应的出现。  新型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基础上产生的新一代建筑材料,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我国新型建材工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起来的,从 1979—1998年是我国新型建材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新型建材工业基本完成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新兴的行业,成为建材工业中重要产品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新型建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目前,全国新型建材企业星罗棋布,在市场需求的带动下,已经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建材流通网;大部分国外产品我国已能生产,三星宾馆所需的新型建筑材料国内已能自给;不同档次、不同花色品种装饰装修材料的发展,为改善我国城乡人民居住条件、改变城市面貌提供了材料保证。我国已形成了新型建材科研、设计、教育、生产、施工、流通的专业队伍。但是,一种现代新型的建筑材料应该具备怎样的特性才能让人们感觉更舒适,才能适合时代的要求呢?只有充分考虑了以下这些因素才能让新型材料得到有效发展。  一、具有时代价值  一位日本学者在讲学时曾经说过,最好的建筑材料是土坯,他是在分析了各种现有建筑材料功能的优缺点之后,不无感慨地做出了这样的评论的。土坯是人类从筑巢而居时就开始利用普通的黏土做建筑材料,兼有保温、吸湿、透气等特性,更适合人体要求,人住在土坯房屋里比住在混凝土房屋里或者砖房里舒适得多,所以这位日本学者的话具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虽然土坯具有这样的优点,可还是遭到了人们的抛弃。因为现代建筑已经不能仅仅满足居住的功能了,现代建筑是人类技术进步的集合体。除了保温、吸湿、透气这些功能要求之外,还有高强、轻质、防水、防火、防腐、采光、吸音、装饰性以及利于快速装配化施工等等其他重要要求向建筑材料提出来。因此,现代新型建筑材料首先就必须具备时代价值,必须适合现代建筑的要求以及现代人类的审美。现代建筑材料以不同方式进行组合、复合后可以达到比土坯更好的性能,更加适用于现代化建筑的要求!玻璃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就因为其适合时代的要求而普遍存在了。纵观历史,建筑物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在不断改变着的过去。  “我国的建筑材料工业,长期以来处于品种单调、技术落后的状态。其标志就是小块实心黏土烧结砖在我国各类墙体材料中仍然占居近95%的高比例。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可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国家,保护耕地关系到子孙后代。我国推出了建筑材料改革系统工程,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如何尽量限制小块实心黏土砖的发展,加速采用及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并改造建筑物的功能。”中国描写一座宏伟建筑的用词是青砖碧瓦、合抱大柱、雕梁画栋等等。在西方,石砌的古建筑表现出凝重高贵的风格。尽管今天每当人们看到这些建筑时仍不免衷心赞美,深深为当时建筑大师们付出的难以想象的繁重劳动而赞叹、敬佩。但是,事情仅此而已。今天没有人会再想去建造那样的房屋了,因为它只适合观赏,而不完全适合现代建筑。  二、绿色、环保  优良舒适的居住环境历来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生活目标之一,丰富多彩的建材产品不仅使我们广厦万间的追求成为现实,更为人们从“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的转变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然而,享受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却不得不面临着一个严峻的事实:资源短缺,能源耗竭,环境恶化等问题正日益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建筑材料作为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在改善人居住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如何减轻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实现建筑材料的生态化,成为21世纪建材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对人体及周边环境无害的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与传统建筑材料相比绿色建材主要有以下特点:(1)生产原料尽可能少利用天然材料,尤其是不可再生材料。(2)低能耗的生产工艺和无污染的生产技术。(3)建筑产品生产过程不得添加使用甲醛、卤化物、芳香烃等,不得使用含汞及其化合物、镍、铬及其化合物的颜料和添加剂。  在日益发达的物质社会里,新型建筑材料的生态化考虑显得尤其重要。建筑材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建筑材料从原料采掘到生产使用直至废弃的全生命周期中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在我国,每生产1t普通硅酸盐水泥熟料要排放1tCO��2�,74kgSO��2�向大气中排放130kg粉尘,建筑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还会产生噪声污染、水污染、玻璃幕墙的光污染、矿渣岩石的放射性污染、化学建材的化学污染、建筑物拆除后的建筑垃圾等多种环境问题。建筑材料与环境的协调性当然建筑材料与环境之间也有着某种程度的协调性。许多建筑材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环保性。例如抗菌建材、空气净化建材等。建筑材料也是消纳废弃物的大户,大部分固体废弃物都可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中。例如粉煤灰、矿渣可作为水泥和混凝土的掺和料,煤矸石已普遍用于制作烧结砖,甚至于一些有毒可燃废弃物及垃圾可作为燃料用于煅烧。随利用建筑材料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追求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各种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日趋庞大,建筑材料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地位。新型建筑材料发展也有了广阔的天空,只有掌握新型建筑材料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的研究、生产。  参考文献:  [1]郑迎朝,李富新型建筑材料的商业发展前景中国科技信息,2008,  [2]叶萌未来建筑材料展望中华建设,2007,  [3]丁大钧砌体结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魏鸿汉建筑材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唐岱新砌体建筑的发展和应用[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6]涂逢祥建筑节能大发展[J]砖瓦,2003,(12)

可以在网上查下吧,看看(土木工程)或者(材料科学)上看看吧

上网查呗~~又没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