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事例都是概括叙述的,每个事例的后面都有几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阐明了事件所包含的意义,把事例紧紧地扣在论点上,是论点和论据联系的纽带,否则就就事论事,论点和论据脱节了。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列举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来阐发,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表明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各行各业的人为了接受或表达思想,都需要经常阅读和写作这种文体。一篇议论文,通常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论点是议论文所阐发的思想观点;论据是文中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论证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揭示。这三者的紧密关系,构成了一篇议论文的主体。
需要,word版的
没多少钱,需经过2辩
答辩fudao,baoguo
需要,word版的
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江西传统聚落建筑文化研究》,博士论文,2004; 2.《地域环境与传统民居特征的形成——兼论赣中吉泰地区“天门式”民居》, 潘莹、张敏龙,载南昌大学学报,2004/3,64—67页; 3.《江西传统聚落建筑文化的研究方法》,载《江西社会科学》,2003/12: 211—212页; 4.《简析明清时期江西传统民居形成的原因》,潘莹、施瑛,载《农业考古》, 2006/3 :179—181页; 5.《论江西传统聚落布局的模式特征》,潘莹、施瑛,载《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2007/3 :94—98页; 6.《江西传统聚落中的文化类建筑》,潘莹、施瑛,载《农业考古》,2007/6 : 225—226页; 7.《江西传统聚落中的祭祀类建筑》,潘莹、施瑛,载《农业考古》,2007/3 : 201—203页; 8.《探析赣中吉泰地区“天门式”传统民居》,潘莹、施瑛,载《福建工程学院 学报》,2004/1:94—98页; 9.《建筑历史研究的哲学反思》,载《江西社会科学》,2003/2,57—60页; 10.《“重商”思想与“岭南派”建筑》,潘莹、施瑛,载《中国民族建筑论文 集》,2004,121—125页 11.《试从迁徙与融合的动态模式解析客家民居》,发表于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 《中国客家民居与文化》,2001年3月。
没多少钱,需经过2辩
哈哈,有证书和奖金的,不过证书都是留在学校的,不可能给你个人的,奖金看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了,有的多有的少,我们学校当时就是500元奖金,不过都给老师啦!这个荣誉有可能会留在学校的学生荣誉历史里,至少是本专业的历史里,作为学校宣传的广告名片一样,至于对你自己的工作就没多大作用了。
肯定有好处啊,对你的档案那些就是神助攻,以后对你来说去应聘国企或其他事业单位都是有好处的,而且评上优秀论文好像还有奖金的,至于多少没个学校都有同吧,这个主要看个人,有的人会觉得没用,但对于在乎的人来说就有用。所以这个没有什么肯定性的。
我们毕业时,优秀毕业论文给资金3000,不过老师拿了2000,还有1000给了学生。
看在什么地方。1、如果还是在学校内,获奖者是本科要考研、硕士要考博,那可以跟想考的导师提一下,这是资本,最起码也能证明本人在毕业论文的撰写上是真正下了功夫,或者其中的一些内容符合了评委们的理念,在做学问上,或者论文的撰写能力上是超出大部分同学的;2、如果是分配参加工作,那好处不大。接收单位在意的是求职者在校期间有没有处分,是不是*员、是不是优秀毕业生、是不是干部等。其他的如优秀论文、校级奖学金、演讲比赛获奖等,没什么用处。但是如果两个求职者的学历、其他条件等都差不多,二选一的话,这也会是你的优势。
我们毕业时,优秀毕业论文给资金3000,不过老师拿了2000,还有1000给了学生。
也没什么好处,就是心里高兴吧,或者说心里安慰一下下自己,努力没有白费,对以后的找工作什么的毫无帮助。
怎么说呢,优秀论文结果没有多大好处,工作了也不会有人问你上学的事了!但是在你能拿优秀论文肯定要比别人付出很多,因为我们的论文好多知识根本在课本里没学过。做毕业设计其实和工作也差不多,还有一点重要的是这个时候学东西有人教,等工作就没那么多管你了!所以呢,建议还是好好的把毕业设计论文做好,尽量自己的题目和工作联系紧密一点!我当初的论文也是优秀,我是学机械的,感觉挺好的!
农工党福建常省委、福建农林大学总支主委、福建农林大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承担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三个层次五门课的教学任务。现为植物生理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省级课题10多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植物学科项目评议人。在学校本科教学中,作为《植物生理学》课程负责人获福建省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积极开展《植物生理学》双语教学,编辑英文教学参考书(26万字)供学生学习。获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案二等奖(2007年)近3年来共指导10名本科生毕业论文,其中1人考取美国New York 大学研究生(潘延熹,2006届),1人考取中科院研究生(李晓东,2007届)。1990-1992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法国Orleans大学从事植物生理生化研究; 2002 - 2004年在美国Iowa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讲大学本科生课程2门, 硕士和博士生课程3门。 1992年被福建省政府授予“福建省优秀教育世家”光荣称号,1995年被评为“校优秀教师”,1997年入选“校中青年学术骨干”,2000年获“校教学优秀奖”,2002年获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2004年获“校2001-2004年度科研贡献奖”和“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及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6年被授予“福建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已招收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12名。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省级以上课题近10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兼任福建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植物学科项目评议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