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作物学报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作物学报论文格式

1专题评述 能够反映某个学科或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的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方向,论文篇幅不限。作者本人或所在室验室在本领域有相当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2研究论文 反映我国植物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育种领域在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方面的、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尚未发表过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3研究报告 为争取时间以简要的形式发表的原始研究工作报告。论文篇幅要求在5-8个印刷页面左右。4专题介绍 主要介绍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分子育种领域的文献综述性论文。论文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以上。5学位论文简报 主要刊登博士学位论文及优秀硕士论文之大摘要。篇幅要求在2个印刷页面。中英文同时刊登。6新基因、新种质、新品种 主要刊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经过鉴定或品种审定的新材料及品种。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7新思路、新技术、新方法 主要刊登我国学者自主发明的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篇幅要求在6个印刷页面左右。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作物学报论文格式要求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1.论文内容及投稿方式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油菜、花生、大豆、芝麻、向日葵及特种油料作物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作物营养、品种资源、植物保护、生化测试、加工利用等有关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和综述评论等,欢迎投稿。投稿方式:登陆本刊网站在线投稿2.文稿基本要求 要求文稿数据可靠、论点明确、文字精炼、符合逻辑。文中只附最必要的图表,图题、表题和栏目说明需用中英两种文字表述。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式,栏目要简洁明了,避免繁杂冗长。量的名称和单位一律采用国家计量标准。外文及计量单位均应分清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3.摘要及关键词 正文前应有3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和3~8个关键词,并有与中文摘要相对应的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在中文关键词下加“中图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分类,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或3个分类号。4.作者单位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与名均不缩写。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全称、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前加相应的数字。第一作者应按以下顺序写出简介排在首页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如,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旗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5.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需在项目名称后的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择主要的列入,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排序。引用文献时,应在文献著者或引用之处右上角方括号内标注阿拉伯数字序号,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各类型文献的编排格式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的[文献类型标识]分别用M、C、D 表示。作者3名以内全写,3名以上写前3名,下同。如:[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煮,等.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J为期刊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如:[2]梁明山,曾宇,王幼平.海甘蓝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20(1):1-5.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如:[3]庄剑云.中国大豆锈病:病原、寄生及分布[A].谈宇俊.大豆锈病研究进展[C].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3-26.  d.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e.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7.稿件处理 请勿一稿两投,投稿3个月后未接到答复,即可自行处理。稿件需经两位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决定发表。投稿时作者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对评审专家认为是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的学术论文,将优先发表。编辑部将对稿件文字作适当删改,如不同意,请事先说明。所有来稿均免收审稿费,稿件一经决定刊登,将寄发稿件录用通知,并收取版面费;稿件发表后,除赠送当期本刊外,酌付稿酬(含光盘版、网络版及数据库稿酬)。  8.网站及网上出版 本刊建有独立网站,向读者免费提供过刊、当期全文(PDF格式)。同时还设有作者在线投稿、专家在线审稿、作者在线查询等功能。

作物学报格式要求

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1月中华农学会创办的《中华农学会丛刊》, 后相继改名为《中华农林会报》、《中华农学会报》、《中国农业研究》和《农业学报》, 1962年改为现名《作物学报》。主要刊登农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态、种质资源、谷物化学、贮藏加工以及与农作物有关的生物技术、生物数学、生物物理、农业气象等领域以第一手资料撰写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简报以及专题综述、评述等。办刊宗旨是为繁荣我国作物科学技术、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加速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读者对象是从事农作物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专业人士。《作物学报》从1999年起连续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学术期刊专项基金”的资助。2006—2011年连续6年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B类)”资助。从2002年起连续9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授予“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1年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2005年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2009年被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授予“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据北京大学图书馆编著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和2008年版)登载, 《作物学报》被列在“农学、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的首位。2008年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授予“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2009年和2011年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授予“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称号。《作物学报》被多个国外重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收录,如: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AGRIS数据库、美国《生物学文摘》(B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中心(CABI)的《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A)和《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数据库、英国《食品科技文摘》(FSTA)、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JST)、俄罗斯《文摘杂志》(AJ of VINITI)、爱思维尔的Scopus数据库、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ndex of Copurnicus)等。在国内,收录《作物学报》的重要数据库和检索系统有: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等。《作物学报》拥有由122位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阵容强大的编委会,其中有两院院士25人,海外编委15人。本刊依靠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保障刊出论文的学术水平,所有刊登的文章须经两或三位同行专家审阅再经常务编委终审。《作物学报》为完全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建有独立网站和全文数据库。向读者免费提供“最新录用”、“当期”及自1962年创刊号起“过刊”的全文(PDF格式),网上全文比印刷版本提前2个月。本刊网站具有“作者在线投稿”、“专家在线审稿”、“作者在线查询”等功能,目前从收稿、审稿到修改稿均在线传送,大部分编辑流程在网上进行。

1.论文内容及投稿方式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油菜、花生、大豆、芝麻、向日葵及特种油料作物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作物营养、品种资源、植物保护、生化测试、加工利用等有关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和综述评论等,欢迎投稿。投稿方式:登陆本刊网站在线投稿2.文稿基本要求 要求文稿数据可靠、论点明确、文字精炼、符合逻辑。文中只附最必要的图表,图题、表题和栏目说明需用中英两种文字表述。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式,栏目要简洁明了,避免繁杂冗长。量的名称和单位一律采用国家计量标准。外文及计量单位均应分清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3.摘要及关键词 正文前应有3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和3~8个关键词,并有与中文摘要相对应的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在中文关键词下加“中图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分类,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或3个分类号。4.作者单位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与名均不缩写。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全称、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前加相应的数字。第一作者应按以下顺序写出简介排在首页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如,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旗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5.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需在项目名称后的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择主要的列入,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排序。引用文献时,应在文献著者或引用之处右上角方括号内标注阿拉伯数字序号,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各类型文献的编排格式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的[文献类型标识]分别用M、C、D 表示。作者3名以内全写,3名以上写前3名,下同。如:[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煮,等.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J为期刊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如:[2]梁明山,曾宇,王幼平.海甘蓝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20(1):1-5.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如:[3]庄剑云.中国大豆锈病:病原、寄生及分布[A].谈宇俊.大豆锈病研究进展[C].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3-26.  d.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e.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7.稿件处理 请勿一稿两投,投稿3个月后未接到答复,即可自行处理。稿件需经两位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决定发表。投稿时作者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对评审专家认为是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的学术论文,将优先发表。编辑部将对稿件文字作适当删改,如不同意,请事先说明。所有来稿均免收审稿费,稿件一经决定刊登,将寄发稿件录用通知,并收取版面费;稿件发表后,除赠送当期本刊外,酌付稿酬(含光盘版、网络版及数据库稿酬)。  8.网站及网上出版 本刊建有独立网站,向读者免费提供过刊、当期全文(PDF格式)。同时还设有作者在线投稿、专家在线审稿、作者在线查询等功能。

作物学报投稿格式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狩猎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S5农学: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这种格式是正规的,依据是关于编辑的国家标准,上面一篇文献你只要查Can J Neutrol Sci就可以了,后面的41是卷号Vol。41,括号内是期数,第四期

1.论文内容及投稿方式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油菜、花生、大豆、芝麻、向日葵及特种油料作物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作物营养、品种资源、植物保护、生化测试、加工利用等有关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和综述评论等,欢迎投稿。投稿方式:登陆本刊网站在线投稿2.文稿基本要求 要求文稿数据可靠、论点明确、文字精炼、符合逻辑。文中只附最必要的图表,图题、表题和栏目说明需用中英两种文字表述。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式,栏目要简洁明了,避免繁杂冗长。量的名称和单位一律采用国家计量标准。外文及计量单位均应分清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3.摘要及关键词 正文前应有3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和3~8个关键词,并有与中文摘要相对应的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在中文关键词下加“中图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分类,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或3个分类号。4.作者单位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与名均不缩写。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全称、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前加相应的数字。第一作者应按以下顺序写出简介排在首页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如,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旗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5.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需在项目名称后的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择主要的列入,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排序。引用文献时,应在文献著者或引用之处右上角方括号内标注阿拉伯数字序号,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各类型文献的编排格式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的[文献类型标识]分别用M、C、D 表示。作者3名以内全写,3名以上写前3名,下同。如:[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煮,等.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J为期刊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如:[2]梁明山,曾宇,王幼平.海甘蓝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20(1):1-5.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如:[3]庄剑云.中国大豆锈病:病原、寄生及分布[A].谈宇俊.大豆锈病研究进展[C].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3-26.  d.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e.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7.稿件处理 请勿一稿两投,投稿3个月后未接到答复,即可自行处理。稿件需经两位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决定发表。投稿时作者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对评审专家认为是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的学术论文,将优先发表。编辑部将对稿件文字作适当删改,如不同意,请事先说明。所有来稿均免收审稿费,稿件一经决定刊登,将寄发稿件录用通知,并收取版面费;稿件发表后,除赠送当期本刊外,酌付稿酬(含光盘版、网络版及数据库稿酬)。  8.网站及网上出版 本刊建有独立网站,向读者免费提供过刊、当期全文(PDF格式)。同时还设有作者在线投稿、专家在线审稿、作者在线查询等功能。

作物学报参考文献格式

摘要:XXXXXXXXXXXXXXX(摘要内容宋体小四) 关键词:XXXX XXXXX XXXXXX(关键词3-8个,两两之间空两格,宋体小四) 引言(黑体小三,若引言内容较少,可不必出现“引言”二字,直接叙述引言内容) XXXXXXXXXXXXXXX(内容宋体小四) 以下为正文部分(全文的行距为5倍) 1 一级标题(黑体小三) 1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 XXXXXXXXXXXXXXX(内容宋体小四) 1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 XXXXXXXXXXXXXXX(内容宋体小四) 参考文献(正文下空一行接“参考文献”,黑体四)(参考文献内容宋体五号) 各类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 ①专著:[序号]作者 书名[M]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份 起-止页码 ②译著:[序号]作者 书名[M], 译者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份 起-止页码 ③期刊:[序号]作者 文题[J] 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 起-止页码 ④论文集:[序号]作者 文题 论文集名[C]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起-止页码 ⑤学位论文:[序号]作者 文题[D] 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答辩年份: 起-止页码 ⑥外文文献:著录格式同中文,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⑦专利:[序号]申请者 专利名[P] 专利国别:专利号 出版日期 ⑧网络文献:[序号]责任者文章标题[文献类型标识](发布时间)[下载时间]文献网址 (时间格式如:2007―02―08) ⑨报纸文章:[序号]作者 文题[N] 报刊名称,发表时间(版面)(时间格式如:2007―02―08) 作者超过3人的按此格式: [1] 罗军武,施兆鹏,沈程文,等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作物学报,2004,30(3):266- 其中“[]和()”符号用宋体半角, “, 和”以及数字和英文用Time New R 这是我上的社会调查学的格式。

1.论文内容及投稿方式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油菜、花生、大豆、芝麻、向日葵及特种油料作物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作物营养、品种资源、植物保护、生化测试、加工利用等有关论文、研究报告、研究简报和综述评论等,欢迎投稿。投稿方式:登陆本刊网站在线投稿2.文稿基本要求 要求文稿数据可靠、论点明确、文字精炼、符合逻辑。文中只附最必要的图表,图题、表题和栏目说明需用中英两种文字表述。表格采用三线表格式,栏目要简洁明了,避免繁杂冗长。量的名称和单位一律采用国家计量标准。外文及计量单位均应分清文种、大小写和正斜体。3.摘要及关键词 正文前应有300字以内的中文摘要和3~8个关键词,并有与中文摘要相对应的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在中文关键词下加“中图分类号:”,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分类,一般标识1个分类号,多个主题的文章可标识2或3个分类号。4.作者单位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大写,复姓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与名均不缩写。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加注不同阿拉伯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全称、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前加相应的数字。第一作者应按以下顺序写出简介排在首页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如,作者简介:乌兰娜(1968-),女,蒙古族,内蒙古达拉旗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蒙古学研究。5.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指文章产出的资助背景,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需在项目名称后的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择主要的列入,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排序。引用文献时,应在文献著者或引用之处右上角方括号内标注阿拉伯数字序号,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列入。各类型文献的编排格式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的[文献类型标识]分别用M、C、D 表示。作者3名以内全写,3名以上写前3名,下同。如:[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煮,等.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5?18.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J为期刊文献类型标识).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如:[2]梁明山,曾宇,王幼平.海甘蓝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和鉴定[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20(1):1-5.  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如:[3]庄剑云.中国大豆锈病:病原、寄生及分布[A].谈宇俊.大豆锈病研究进展[C].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3-26.  d.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e.专利  [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7.稿件处理 请勿一稿两投,投稿3个月后未接到答复,即可自行处理。稿件需经两位专家评审通过后,方可决定发表。投稿时作者可提出要求回避的同行专家名单。对评审专家认为是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的学术论文,将优先发表。编辑部将对稿件文字作适当删改,如不同意,请事先说明。所有来稿均免收审稿费,稿件一经决定刊登,将寄发稿件录用通知,并收取版面费;稿件发表后,除赠送当期本刊外,酌付稿酬(含光盘版、网络版及数据库稿酬)。  8.网站及网上出版 本刊建有独立网站,向读者免费提供过刊、当期全文(PDF格式)。同时还设有作者在线投稿、专家在线审稿、作者在线查询等功能。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模板,供大家进行参考: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张爱玲与电影有过长期亲密的接触,在小说写作中创造性地化用了电影化技巧,使她的文字组合带有丰富的视像性和表现力。文本以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为切入口,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意义: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中短篇小说出现的恐怖电影式镜头进行解析,试图在体会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性”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1种独特的审美方式,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张爱玲小说的表现手法。  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表现手法的研究主要从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电影造型、电影化技巧等角度切入,考察了张爱玲作品对电影艺术手法的借鉴技巧:  (1)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画面感:《犹在镜中——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感》(何蓓)等;  (2)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造型:《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造型 》(何文茜)等;  (3)研究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技巧》(何文茜);《张爱玲小说的电影化倾向》(申载春);《论张爱玲小说的电影手法》(张江元);《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屈雅红)等;  (4)研究张爱玲小说的死亡意识:李祥伟《论张爱玲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等  国外研究现状:  海外研究对张爱玲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1阶段1957-1984年夏志清,唐文标等人对她作品的介绍与评述”“第2阶段1985年至今,辐射面波及北美等地的华文文学的影响研究分析和评价”。1995年9月后,她在美国辞世后,海外学者多运用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来剖析。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张爱玲的小说映照了1个阴阳不分、鬼气森森的世界,恐怖镜头繁复缤纷,在她的作品里以人拟鬼,她笔下的人物均飘荡在凄冷荒凉的宿命轨道上。本文尝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更近距离地感受张爱玲艺术感觉的细微独特之处,并且在此基础上揭示张爱玲小说所蕴涵的悲剧感和死亡意识。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恐怖电影的表现手法,在学术界既有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从张爱玲小说、相关的研究书籍及其评论等出发,分析整理资料,从场景造型、人物造型、以及道具造型等角度入手,对张爱玲小说当中出现的恐怖镜头进行研究、阐释。  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  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方案、进度:  2006年11月—2007年2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07年2月—2007年3月中旬: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07年3月—2007年4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07年4月:定稿。

你好啊,你的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  你的开题报告格式要求下载下来了没有?学校开题报告要求看了没有?因为每个学校开题报告格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最后祝你选题顺利通过    提供一个范文模板范例,仅供参考,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10年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2000年,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于2000年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1、网络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1)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如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话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如项目化学习模式、探索性学习模式、研究性学习模式等  3、网络教学评价的内容体系、方法、步骤与模型的研究  4、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5、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根据上述研究内容,总课题下设如下子课题:  1、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研究(谢幼如、李克东)  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邓文新)  3、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系统的开发(柯清超)  4、Web课程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支持系统的研究(陈品德)  5、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研究(余红)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项目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开发相配套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和评价系统软件,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三)预期成果形式  1、论文与专著  发表有关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一系列学术论文,出版专著《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  2、电脑软件  开发《网络教学设计系统软件》和《网络教学评价系统软件》,制作《网络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学习)网站,建立《教学设计》多媒体资源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项目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评价研究等方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的试验研究,将采用行动研究方法。  对于个别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的教学研究,则通过建立科学的假设,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  关于教学模式的评价和有关教学效果的分析,则采用评价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如下:  2002年5月-2002年8月,收集资料,建立模型  2002年9月-2003年1月,开发软件  2004年2月-2004年8月,教学试验,评价修改  2005年9月-2005年12月,扩大试验,归纳总结  (二)关键技术  1、基于网络的协作化设计思维工具的通讯模型的构建;  2、教学设计系统中师生教学活动的可视化表示与分析;  3、网络教学的教学评价模型的构建;  4、网络教学过程中学习反应信息的自动采集与处理。  四、课题研究价值  (一)创新点  1、建立网络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3、开发出操作性  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二)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课题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三)应用价值  1、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中小学课堂教学结构。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中小学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  4、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  五、研究基础  (一)已有相关成果  1、曾于93年、97年两度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其中《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成果在全国的大中小学广泛应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多次再版发行。  2、出版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含教材与光碟)(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制作》(含教材与光碟)(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编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柯清超等,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在全国广泛应用。  3、97年《多媒体技术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实验研究》和《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获国家教委全国师范院校面向基础教育改革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承担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研制开发与应用》(简称96-750)《小学语文科学小品文》、《小学语文古诗欣赏》、《小学语文扩展阅读》、《初中语文新诗赏析》四个子课题的研制与开发,4个项目6张光盘全部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组鉴定,被评为优秀软件,并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发行。  5、2000年所完成的《学习反应信息分析系统》获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等奖,并出版专著《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二)研究条件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单位,我国的教育技术学博士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拥有从事计算机教育应用研究的人员近30名,其中包括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8名、博士研究生4名和硕士研究生近15名。他们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对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应用软件、学科教学工具、资源库管理应用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并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本研究所拥有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实验室两个、国家级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基地一个,在国内教育技术领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参考文献  1、《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1994年第二版  2、《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谢幼如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李克东、谢幼如主编,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年  4、《学习反应信息的处理方法与应用》,谢幼如、李克东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Global Education On the Net》,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出版社,1999年  6、《教学设计原理》,RM加涅、LJ布里格斯、WW韦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7、《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谢幼如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8、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GCCCE)第一届至第五届论文集,1997年(广州)、1998年(香港)、1999年(澳门)、2000年(新加坡)、2001年(台北)  9、《改善学习--200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认知过程的评估》,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李克东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六、研究组织机构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由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专家、网络技术专家、学科教学专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研究人员与研究生组成,以大学的教育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主要以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以及西部一些网络环境较好的中小学为研究基地,辐射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借助信息技术产业的技术力量,实现理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  总课题组顾问:南国农教授(我国著名电化教育专家,西北师范大学)  李运林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原系主任)  周君达教授(中央电化教育馆原副馆长)  苏式冬教授(广东教育学院原副院长)  许汉特级教师(广州市教研室)  总课题组组长:谢幼如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李克东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总课题组成员:柯清超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陈品德副教授、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网络中心)  邓文新讲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余 红副教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总课题组秘书:王冬青博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高瑞利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刘铁英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孔维宏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徐光涛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杨淑莲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尹 睿硕士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