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会计是省级期刊,是江西省的期刊。虽然是江西省的,但是刊物是面向全国的,也就是全国各地的作者都能在这上面发表,发表了都能用。因为这个期刊是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第一批学术期刊目录里。去年我找淘淘论文网给我发表了一篇,就是发表在当代会计上的。现在我正准备在让淘淘论文网给我安排一篇在这个刊物发表,不过听说现在要求又提高了,我还得重新修改论文,愁啊。
对于如何区分期刊的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国家根本没有这样的明确分类,一般都是根据主管单位决定的。部级单位主管的就是国家一级,比如教育部、科技部等等。中国xx集团、中国xx协会主管的就是国家二级。省级行政单位主管的就是省级刊物,比如卫生厅、农业厅等等,xx省集团、xx省协会主管的就是省二级。再次之就是市级刊物。
对于如何区分期刊的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国家根本没有这样的明确分类,一般都是根据主管单位决定的。部级单位主管的就是国家一级,比如教育部、科技部等等。中国xx集团、中国xx协会主管的就是国家二级。省级行政单位主管的就是省级刊物,比如卫生厅、农业厅等等,xx省集团、xx省协会主管的就是省二级。再次之就是市级刊物。
原来的《海外星云》
邕大团支部报社,团支部杂志社。
桂龙新闻网、广西新闻网、桂林生活网南宁晚报、玉林日报、钦州日报、南宁日报、左江日报、梧州日报、防城港日报、贺州日报、右江日报、柳州日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南宁电视台、柳州电视台、梧州电视台等。
是为了人类自己
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 南方网讯 人类海洋观念的第一次飞跃,虽然是显著的进步,是本质性的飞跃,但是人们对于海洋的认识与实践还主要限于海洋的表面,对于海洋的利用还主要限于点与线,着重于海洋上的交通运输,对海洋的总体探索、开发利用和征服还差距很大,所以这种新的海洋观念仍然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认识逐步深化,海洋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形象不仅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而且越益显示出丰富的资源与广阔的活动场所,这在客观上为人类进一步走向海洋创造了条件;当人们感到陆地资源与活动场所日趋不足之时,又产生了寻找新的资源与活动场所的主观愿望。客观条件与主观愿望的结合,促使了人类海洋观念的第二次飞跃。 一)人类需要海洋作为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有了飞速发展,开发利用海洋的技术也飞速发展,人们认识到海洋里有着比陆地丰富得多的各种资源,同时又有远比陆地广阔得多的活动场所。以陆地为主要活动场所与主要资源源地的人类,为陆上人口的日益拥挤与陆地资源的日趋枯竭而发愁,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活动场所与新的资源源地,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海洋正好适应了当代人类这一新的需求。� 当代人在探求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时,得到了两个答案:一是海洋,二是宇宙。宇宙无限宽广,有可供人类作为活动场所的无限空间,宇宙中无数星球上也有可供人类使用的无穷资源,这当然是令人无比兴奋的事。然而宇宙空间毕竟十分遥远,宇宙的开发技术又极为复杂,耗资极大。虽然有些国家正在努力进入宇宙空间,但只是刚刚起步,要能真正开发利用宇宙空间以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还为时久远。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来说,宇宙空间毕竟是远水难解近渴。海洋却是近在岸边,开发利用海洋比起开发宇宙来得方便、现实和见效快,人类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能开发利用海洋里的资源和活动场所,海洋里蕴藏的丰富资源可以供人类使用几百年甚至上万年,占地球表面积70�8%的海洋可以给人类提供巨大的活动场所。所以,人们首先选择了海洋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从而,人类的海洋观念又有了新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们认识到海洋已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是人类海洋观念的又一次飞跃,是第二次的本质性飞跃。因为,人们认识到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已经从海洋能够影响社会进滞的关系,发展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也就是说今天的海洋已经关系到人类本身生死存亡的大事,这种认识的发展是本质性的发展。再从认识论的规律来看,人类的海洋观念新发展体现了对海洋由点线到面以及到总体的认识深化规律,体现了对事物由表及里和由浅入深的认识深化规律,及到总体的认识深化规律,符合由量变到质变的根本规律。� (二)新的海洋观念的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的海洋观念飞跃为“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这种新的认识又促进了新的实践,它促使人们纷纷走向海洋,很多国家掀起了海洋开发热潮。沿海国家都想从海洋里取得更多的主权和利益,这就引起了世界海洋权益的斗争。这种海洋权益的斗争激烈表现在从1973-1982年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上,结果是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领海、海洋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等作了一系列新的规定,把大片海洋圈入了沿海国家的主权和利益范围以内,沿海国家从此可以取得大片海洋作为本国的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如果以“地理大发现”作为海洋观念的第一次飞跃的标志,《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诞生则标志着海洋观念的第二次飞跃。(摘自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编辑:郭琼丽) 海洋的战略地位和价值 一、海洋战略地位和价值的认识过程 人类对海洋战略地位及其价值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随着海洋研究、开发和保护事业的发展,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纵观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对海洋及其价值的认识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5世纪以前,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15世纪至20世纪初期,海洋是世界交通的重要通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海洋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空间;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认为,海洋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自远古时代至15世纪,接触海洋的人主要是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居民,利用海洋的活动主要是采拾贝类和捕捞小鱼,利用海水制盐,在沿海航行。靠海吃海和就近航海的实践,使人类形成了海洋有"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的认识。在中国古代,因此而形成了"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的思想,出现了"官山海"即国家管理山区和海洋(主要是海盐生产)开发的政策。这是15世纪以前,人类对海洋价值的基本认识。 自15世纪后期开始,世界大航海时代到来,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新航线,进行了环球航行,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近代殖民掠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时代到来了。马克思对此作过精辟论述:"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地、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2页)这个时代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期。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对海洋的利用又深化了,战争时期,海洋成为屯兵、作战的重要战场,战后海洋又成为食品基地、油气开发基地、旅游娱乐基地和仓储等空间利用基地,海洋的价值越来越大,成为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海洋本身成为各国争夺的对象。这期间,海洋的政治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09亿km2的沿岸海域成为沿海国家的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海洋国土的观念出现了;517亿km2的各国管辖海域之外的海底部分,成为"国际海底区域",有特殊的法律制度管辖,由专门成立的国际海底管理局管理,这个区域及其资源是"人类共同继承的遗产",不能由任何国家占有,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政治地理区域,是地球上唯一一个尚未开发、由全人类共同管理的区域。国际海底区域的上覆水域是公海,公海也有一系列国际法律制度。 在面临可持续发展大课题的新时代,人类对海洋价值的认识又深化了,在从海洋中获取财富、利用海洋争夺财富、依赖海洋生存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新的认识。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指出:海洋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在这个认识中,包含了许多新的认识,例如: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人类生存环境的许多因素,都受海洋的影响或制约,海洋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中不但有目前已经利用的各种资源,还有许多未被发现或尚未开发的潜在战略资源,这是支持人类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海洋富饶而未充分开发,海洋既有现实开发的资源,也有潜在的战略性资源。因此,海洋的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研究、开发利用海洋的实践还在发展,人类对海洋价值的认识也会继续深化。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把海洋的价值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海洋经济价值(海洋资源价值),海洋军事价值,海洋科研价值,海洋生态价值。 二、沿海地区:黄金地带 世界上多数沿海地区由于濒临海洋而形成优越的地理环境,气候温暖适宜,适合人类居住,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发达地区。中国的沿海地区濒临太平洋西部,处于中纬度地区,气候宜人,物产丰富,交通方便,是中国人口密度最大和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海洋使沿海地区成为经济、社会和文化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海洋使沿海地区雨量充沛,适合发展农业;海洋为沿海地区提供优越的区位优势,便于进行区域间、国家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海洋使沿海地区(个别冰封区除外)气候适宜、空气清新,适合人类生存。全世界经济、社会和文化最发达的区域多位于沿海地区,世界60%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100km的沿海地区内。 海洋对中国东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区也有巨大的作用。自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县一线以东的东部地区,约占全部国土的一半,因受海洋影响雨量较多,气候较好,成为比西部自然条件优越的国土区域,全国90%的人口、粮食产量、工农业总产值集中在这一地区,西部只占10%。而其中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陆地面积只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5%,人口占全国的40%以上,社会总产值却占60%左右。?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越高,人口越向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沿海地区集中。目前世界60%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区,进入21世纪,沿海地区的人口有可能达到人口总数的75%。参照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21世纪中叶中国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50%-60%的人口将居住在沿海地区,0mm降水线以下的地区人口比重会进一步下降,沿海地区总人口可能达到8亿-10亿,人口密度可能达到每平方公里500-800人。海岸带要为沿海地区解决居住用地、休养用地(水域)和提供食品作出贡献。 沿海地区的港口和城市是带动沿海地区繁荣和发展的龙头。沿海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带动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三、海洋:资源宝库 海洋是资源丰富而未充分开发利用的资源宝库,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目前,总的来看,中国的海洋环境,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基本尚属正常。 当前,污染和损害中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陆源污染物。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沿海地区每年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约60亿吨。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其次,黄海沿岸最少。 (2)船舶排放的污染物。中国拥有各种机动船只10多万艘,每年进入中国港口和航经我国管辖海域的外轮几万艘次,有大量含油污水排放入海。如1979年巴西油轮在青岛油码头作业,一次跑油380吨。 (3)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中国沿岸分布着几个大油田和十几个石油化工企业,跑、冒、滴、漏的石油数量很可观,每年有10多万吨石油入海。 (4)人工倾倒废物污染。过去把海洋当作大“垃圾箱”,任意倾倒废物。如大连香炉礁海岸、葫芦岛、青岛、温州、湛江等地,把垃圾、矿渣、炉渣和其他废物堆放在海边或直接倒入海中。 (5)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使一些深水港和航道淤积,局部海域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中国沿海各种类型的主要污染源有200多处,渤、黄海沿岸有100多处,东、南海沿岸100处左右。这些污染源排放入海的主要污染物有石油烃、重金属污染物及有机物污染物。河流携带是污染物入海的主要途径。 石油污染中国沿海油污染比较严重,石油是各种污染物中入海量最大的一种。石油污染对海洋生物资源危害极大,油在水面容易形成薄膜,阻止海气交换,使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故油污染能引起大面积的缺氧现象。油膜、油块能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使其窒息死亡;能使卵化的幼鱼畸形,导致鱼、贝蓄积某些致癌物质。 中国沿海油污染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相对而言,渤海和东海油污染比较严重,分别占石油排放入海量的34%和33%;南海占19%;黄海最少,占14%。 渤海油污染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其中辽东湾为8万平方公里,油浓度(几何均值)为049ppm;渤海湾为9万平方公里,油浓度为050ppm;莱州湾为6万平方公里,油浓度059ppm;渤海中部海域为7万平方公里,油浓度041ppm。可见,渤海湾和莱州湾的油污染比较严重,而辽东湾的污染面积最大。 黄海的油污染面积为6万平方公里,北黄海的油浓度为059ppm;南黄海北部油浓度为052ppm;南黄海南部油浓度为026ppm;大连湾和胶州湾分别为085ppm和062ppm。表明北黄海污染程度较重,尤以大连湾最为突出;南黄海以胶州湾油污染较重。 东海油污染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其中长江口至杭州湾一带的油浓度为059ppm;浙南至闽东一带油浓度为078ppm。东海油污染以浙南至闽东一带较重,而污染范围则以长江口至杭州湾一带为广。 南海油污染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珠江口一带的油浓度为055ppm,粤西沿岸为052ppm。因此,珠江口附近油污染程度略重于粤西沿岸,而粤西沿岸油污染范围较大。 重金属污染主要指汞、镉、铅等。中国沿海汞的主要污染源有60多处,尤以长江、珠江、鸭绿江、五里河等为汞的主要污染源。汞以排放入东海的量最大,其次南海和黄海,渤海最少。但汞的平均浓度以东海最高,渤海次之,南海最低。渤海以辽东湾汞的浓度最高,均值为05mmb;渤海其它海域的汞的浓度为01ppb左右。锦州湾、辽河口等是渤海汞浓度较高的地区。北黄海、南黄海北部和南部汞浓度分别为04、02和01ppb;大连湾和胶州湾为02ppb。黄海以鸭绿江口汞浓度较高。东海汞浓度为01~23ppb,长江口至杭州湾一带为07ppb,浙南至闽东一带为04ppb。南海汞浓度为02ppb。 中国沿海镉的主要污染源也有60多处。镉也以河流携带入海为主,珠江、长江、滦河和漠阳江所携带入海的镉占总量的80%。镉以排放入南海的量为最大。整个中国沿海镉的浓度范围为02~45ppb,平均浓度为10ppb,以南海最高,东海最低。渤海中以辽东湾和渤海湾浓度较高,黄海以大连湾较高。 中国沿海铅的主要污染源有80多处。以流入南海的排污量最大,约占总量的60%;东海和渤海次之;黄海最少。铅的入海途径也主要靠河流携带。中国近海表层水中铅的浓度为05~44ppb,平均值为60ppb。其中:渤海铅浓度平均值为95ppb;黄海为34ppb;东海平均浓度低于分析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但浙江南部曾达10~30ppb;南海铅浓度平均为68ppb,珠江口高达150ppb,为中国近海铅浓度最高区,粤西沿海为85ppb。 有机物污染海水的有机物污染通常可用化学耗氧量(COD)衡量。主要有机物污染源在中国沿海有150多处。每年入海的有机物以COD计,达700多万吨。其中流入东海的约占50%,其余一半分别流入渤、黄、南海。河流也是有机物排污入海的主要途径。渤海COD的平均值较高,为63ppm。其中又以莱州湾最高,达08ppm;其次是辽东湾;渤海中部最低。莱州湾沿岸、辽东湾北部和滦河口等地COD已达“标准”,有些已超标,如辽河口达 10ppm。黄海COD值平均为10ppm,其中大连湾高于黄海其他海域,鸭绿江口、北黄海沿岸和江苏近海局部地区也有超标现象。东海COD值较低,约89ppm,长江口—杭州湾一带稍高于浙南至闽东沿海。南海COD无一超标现象,平均值最低,为45ppm。 总之,石油是中国近海最主要的污染物,东海近岸和渤海是油污染的两个严重区。从总体来看重金属污染并不严重,但在辽东湾北部、鸭绿江口及珠江口等局部海域,浓度较高,应引起注意。至于有机物污染,在中国渤海及某些海湾有明显反映,COD值有自南向北增高的趋势。 二 中国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政策和主要措施: 海洋环境与陆上不同,一旦被污染,即使采取措施,其危害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因为治理海域污染比治理陆上污染所化费的时间要长,技术上要复杂,难度要大,投资也高,而且还不易收到良好效果。所以保护海洋环境,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合理开发,综合利用。这应该说是保护海洋环境的基本策略。保护海洋环境不仅需要有正确的海洋开发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还需要有一整套科学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尤其是要抓好污染源的管理,这是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海洋的自净能力也是一种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海域的自净能力,以利于降低治理“三废”的成本,发展生产,同时有效地控制污染物的入海量,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一二楼就只会粘贴。不要看这些无意义的。问题是你要调查些什么?据我所知市区附近并没有特别穷的村。但穷人还是有的。建议你去一些典型的村看看,例如湖光,宝满,沿着疏港大道两旁有好多村足够你调查的。另外霞山还有很多城中村,汉口路那一带。印象中石头村并不是很穷。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国家级或是非国家级,核心或者非核心,统计源或者非统计源期刊等等),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国家级期刊,
回答 亲亲 你好 中旅客服电话为 021-52846858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亲[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