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现代生物技术总论第一节 生物技术概述一、生物技术的概念二、生物技术的内涵第二节 生物技术发展简史一、生物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二、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第三节 现代生物技术 的技术组成一、基因工程二、发酵工程三、细胞工程四、酶和蛋白质工程第四节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一、现代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概况二、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复习思考与练习推荐阅读与参考文献第二章 基因工程第一节 基因工程概述一、基因的概念二、基因工程的诞生与发展第二节 基因工程的一般技术一、常用工具酶和基因工程载体简介二、目的DNA的获得三、DNA分子重组及其导入受体细胞四、重组DNA分子的筛选与鉴定第三节 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一、基因工程的应用二、基因工程的发展趋势复习思考与练习推荐阅读与参考文献第三章 细胞工程第一节 细胞工程概述一、细胞工程的概念二、细胞工程的发展第二节 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一、细胞培养技术二、细胞融合技术第三节 细胞工程的应用技术一、植物细胞工程二、动物细胞工程复习思考与练习推荐阅读与参考文献第四章 发酵工程第一节 发酵工程概述一、发酵工程的基本概念二、发酵工程的历史三、发酵工程的前景第二节 发酵工程的上游技术一、优良菌种选育二、最适发酵条件的确定三、营养物质准备第三节 发酵工程中游技术一、原料的灭菌二、发酵罐的灭菌三、空气除菌四、种子培养第四节 发酵工程下游技术一、固液分离技术二、细胞破壁技术三、蛋白质纯化技术四、产品的包装处理技术第五节 发酵过程的优化与控制一、发酵过程优化原理及控制二、发酵过程数量化方法三、发酵过程优化实例——丙酮酸发酵的过程优化复习思考与练习推荐阅读与参考文献第五章 酶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第一节 酶工程一、酶是生物催化剂二、酶的发酵生产三、酶的分离纯化四、酶与细胞的固定化五、酶反应器六、生物传感器第二节蛋白质工程一、蛋白质结构分析二、基因定点诱变技术三、蛋白质工程的应用复习思考与练习推荐阅读与参考文献第六章 生物技术与农业第一节 植物生物技术一、植物生物技术的概念二、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三、植物生物技术的组成与应用第二节 动物生物技术一、动物生物技术的概念二、动物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三、动物生物技术的组成与应用第三节 微生物生物技术一、微生物生物技术的概念二、微生物生物技术的发展简史三、微生物生物技术的农业应用复习思考与练习推荐阅读与参考文献第七章 生物技术与食品第一节 食品生物技术概述一、食品生物技术的概念与内涵二、食品生物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三、食品生物技术的组成与应用第二节 食品生物技术的应用一、食品资源的改造二、食品加工过程和食品品质的改良三、食品检测第三节 食品生物技术在功能食品开发中的应用一、功能食品定义与内涵二、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功能性低聚糖三、利用生物技术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四、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维生素和维生素类似物复习思考与练习推荐阅读与参考文献第八章 生物技术与能源第一节 微生物与石油开采一、微生物与石油工业的关系二、微生物采油技术三、微生物在石油工业中的发展和应用第二节 清洁能源的开发一、清洁能源的概念和种类二、清洁能源生物技术应用及发展第三节 生物“柴油”的开发一、原料的种类二、利用油料植物生产生物柴油的一般策略三、利用油料植物生产生物柴油的发展前景复习思考与练习推荐阅读与参考文献第九章 生物技术与人类健康第一节 生物技术与疫苗一、疫苗概述二、生物技术疫苗第二节 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一、生物技术药物的概述二、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三、生物技术在制药中的应用四、我国生物技术制药现状和发展前景第三节 生物技术与疾病诊断一、单克隆抗体与疾病诊断二、DNA诊断技术第四节 生物技术与基因治疗一、基因治疗的概念二、基因治疗的基本内容第五节 人类基因组计划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任务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进展三、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类健康复习思考与练习推荐阅读与参考文献第十章 生物技术与环境第一节 环境的生物检测技术一、PCR技术二、生物传感器技术三、酶免疫检测技术四、核酸探针检测技术五、指示生物在环境污染检测中的应用第二节 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一、植物修复二、微生物修复第三节 生物技术在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一、污水的生物处理二、固体垃圾的生物处理三、大气污染的生物处理复习思考与练习推荐阅读与参考文献第十一章 现代生物技术伦理与安全第一节 生物技术安全一、生物技术安全的概念二、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三、生物技术安全的影响四、国内外生物技术的安全管理第二节 生物技术伦理一、生物技术发展引发的伦理学问题二、生物技术伦理学问题的对策复习思考与练习推荐阅读与参考文献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发明的保护第一节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与专利保护一、发展生物技术专利的战略意义二、各国在专利保护方面的战略措施三、中国生物技术专利保护的框架和现状第二节 现代生物技术专利的申请一、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保护的范围和特点二、生物技术专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三、生物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复习思考与练习推荐阅读与参考文献索引
质疑转基因的观点:请重点关注“绿色和平”组织的网站,还有反转斗士Jeffrey MSmith的著作。赞同转基因的观点:请关注“孟山都”公司的网站,还有科普名人方舟子的博客。个人认为,支持转基因的公司或个人或多或少有商业利益在其中,而反对观点的科学性强一些。如果您有心作此方面研究,最好能调查一下,对于转基因食品(如大豆、玉米、玉米油等) 在我国鼓吹推广转基因最热心的专家看他们是否自己积极食用, 国家部委的子弟幼儿园是否积极食用, 看大型国际赛事和国际会议是否积极食用,也许,这才能够了解国家相关领导和专家对转基因食品的内心真实看法。
蚂蚁之死
学术堂整理了二十个生物科技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小球藻生物技术研究应用现状及展望 2、RFLP、RAPD、AFLP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3、百合品种改良与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4、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 5、激光诱变微生物技术的研究进展 6、丛枝菌根(AM)生物技术在现代农业体系中的生态意义 7、地质微生物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 8、后化石经济时代工业生物技术发展的若干思考 9、生物技术在传统药材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10、国外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展望 11、能源生物技术 12、生物技术与食品安全性 13、美国、欧盟和中国生物技术药物的比较 14、生物技术与生物安全 15、动物繁殖生物技术 16、医学细胞化学与细胞生物技术 17、食品生物技术 18、中度嗜盐菌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19、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生物技术
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着一定的落后性,并且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不够充分,具体管理工作过程中没有充分全面的考虑到企业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和品牌价值理念,影响到了实际的管理工作效果。并且一些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体系本身科学性不够全面,无法给具体的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微信加王老师的拼音2020)--------
从微观上看人类,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小宇宙,在人体的宇宙里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一个人每天心跳平均10.8万次,肺呼吸2.6万次,肾脏过滤1700升的血液,胃分泌1.5升的胃液。 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连结而成,骨骼肌有600多块,450对肌肉,80多万根汗毛孔,人体如同一座装置着精密仪器的高科技工厂,里面含有由4万亿到6万亿个细胞所构成的复杂结构,整个系统随着心脏的搏动而不停地新陈代谢。 人的体内,大小血管连接起来可以围绕地球两周半(10万公里),血液占人体的1/13,血液里的2/3是水(即血浆),还有1/3是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它们像船一样浮在血浆里,红血球把氧运输给人体的各部位,又将二氧化碳(废物)运出来;白血球是一支野战部队,专门消灭体内的细菌;血小板是泥瓦匠,对皮肤伤口进行修补。 人有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正因为眼皮薄松弹力强,睁眼闭眼才较方便,不但快而且省力,由于血管丰富,血液供应充足,才容易消除疲劳,眼轮匝一放松,轻巧的眼皮,又自动弹回,眼睛睁开了,这是真主多么巧妙的安排。 人体是一个无煤的“火光炉子”,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脂肪是在人体各种酵素的作用下燃烧——被氧气氧化,虽然不发火却能放出大量的热来,蛋白质燃烧后变成了尿素从小便排出,脂肪与糖类燃烧变成二氧化碳与水,从你鼻孔跑掉,水分有的从肺部跑掉,有的从皮肤与大小便排出。 人的鼻孔象杂乱的丛草,正因为乱,才能阻止空气中的灰尘,这是头道关;二道关是鼻粘膜,它能经常分泌粘液,拦挡漏网的灰尘,当大粒灰尘偶然闯入时,由于鼻孔发痒,全身来个总动员“嚏”然一声,把那些灰尘驱除出境,鼻孔除了“除尘设备”还一套“加热设备”与“加水设备”来保护肺部,在鼻孔里有几片布满血管的薄肉片(叫鼻甲),它象一排“暖气片”似的,把吸进来的冷空气预热一下,然后进入肺部,使肺不遭寒冷。 更奇异的是食管,下连胃,而气管下连肺,这两条管子在喉头上互相紧靠。气管在前,食管在后,而一起开口于咽部,气管上方有块“会厌软骨”,当我们吃饮时,呼吸暂时停止,“会厌软骨”就下降,正好盖住气管入口,当我们吃完,而需要恢复呼吸时,“会厌软骨”就上升,使空气得以进入气管 再看看人脑与电脑的比较,人的大脑由六部分和脊髓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最高司令部,成人之脑重为500克左右,它有140亿个神经元与9000个辅助细胞,任何高级精密的电子计算机都无法与它相比。人脑的潜力很大,一般人的终生思索充其量只用了脑力的15%,故人活近百岁,还可以正常思索。而电脑再精细,也是由人脑制造而成。
可以写咨询专业人士吧
质疑转基因的观点:请重点关注“绿色和平”组织的网站,还有反转斗士Jeffrey MSmith的著作。赞同转基因的观点:请关注“孟山都”公司的网站,还有科普名人方舟子的博客。个人认为,支持转基因的公司或个人或多或少有商业利益在其中,而反对观点的科学性强一些。如果您有心作此方面研究,最好能调查一下,对于转基因食品(如大豆、玉米、玉米油等) 在我国鼓吹推广转基因最热心的专家看他们是否自己积极食用, 国家部委的子弟幼儿园是否积极食用, 看大型国际赛事和国际会议是否积极食用,也许,这才能够了解国家相关领导和专家对转基因食品的内心真实看法。
哈哈我数专业论文题目注意要跟数挂钩除非数知识确实厉害跟初高挂钩初我题目利用仿射变换证明初等几何命题简单用数公式编辑器纠结至于题目应该跟发论文题目相关自选比较简单行论文没想象难写且校基本都放太难训练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传统酿造食品安全性的影响摘要:对我国酿造食品的工艺特点和生物转化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食品酿造过程中的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等食品安全性因素的影响,得出我国传统酿造食品由于微生物的发酵作用经过分解、消除和滤过等过程使其更具有安全性特征。关键词:传统酿造食品;发酵作用;食品安全食品为人类提供营养要素,同时也是微生物生长的天然培养基。我国传统酿造食品(酱油、酱类、食醋、腐乳、白酒、酸菜、泡菜等)多以谷类、豆类、蔬菜等为原料,将自然界的群体微生物引入发酵过程共同作用形成风味独特的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引起的生物转化食品具有良好的品质、感官特性、可消化性和营养价值。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工业“三废”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毒物、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化合物等)在环境中污染逐渐增多,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土壤、水体、空气等环境污染酿造食品原料、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等。化学农药、化肥和仓储药剂(如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粮食熏蒸剂、防护剂等)通过各种渠道污染食品酿造原料,作为发酵原料的粮食在生产、加工、贮藏等环节受到霉菌、细菌、寄生虫等生物污染。本文从我国传统食品酿造的工艺特点、微生物的生物转化机制对食品污染的作用进行分析,探究传统酿造食品在发酵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1传统酿造食品的工艺特点我国传统酿造食品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的实践形成独特的酿造工艺特点。1敞口固态发酵传统酿造一般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在添加谷糠或稻壳等辅料之后进行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工艺,具有发酵时间长、产品风味浓厚、管理粗放等特点。整个过程采用敞口式工艺,充分利用物产资源与自然资源,制曲时富集各种功能性微生物,驯化和培育了特定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体系,将主体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融为一体。同时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温度、湿度、酸碱度、通气量、发酵时间等酿造工艺条件,创立了产品增香与各种加工技术,对创造我国独特的酿造食品风味和保证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酿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产品品质主要取决于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微生物主要来自于曲种和环境,包括霉菌、酵母菌、细菌等,各种微生物共栖生长,赋予醅料复杂而完整的酶系,具有较强的糖化、液化和蛋白分解能力。各种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盛衰交替,此消彼长,协同作用,产生单一菌种所不能比拟的作用。在发酵过程中水解与发酵交替进行,避免过高浓度底物对有益微生物和生化反应的负面影响。发酵时间长,酶促反应深入而完善,代谢产物丰富多彩,产品风味醇厚、浓郁[1-2]。3多样的产品防腐措施传统酿造食品采取灵活多样的产品安全措施,一是依靠代谢产物本身的防腐作用(如白酒是依赖酒精的杀菌作用,食醋是靠醋酸的抑菌作用);二是利用高浓度的食盐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如酱油、酱、腐乳等)。2传统酿造食品的生物转化机制传统酿造过程是多种微生物将原料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类等大分子物质转化为产品的各种小分子风味物质,构成产品的主要成分。酱油的风味物质按其化合物性质可分为醇类、酯类、酸类、醛类及缩醛类、酚类、呋喃酮类和含硫化合物等[3-4];食醋中除含有主要成分醋酸外,还含有糖分、氨基酸、酯、醛、醇、酚、酮类等化学成分[5-6]。酱油和食醋等酿造食品的风味物质构成产品特有的色、香、味,其来源主要是2方面,一是植物原料的“主生物质”(如蛋白质、淀粉等“,次生物质”如丹宁、芳香族化合物、异黄酮);二是微生物及其酶对植物原料作用后的代谢产物。此外,白酒、酱油、食醋等在贮藏过程中各种代谢产物相互作用形成各种风味物质,据分析酱油含有300多种风味物质[4]。1多糖的转化传统酿造食品原料的主要成分为淀粉,它在曲霉菌分泌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这些单糖一部分作为霉菌、酵母菌和细菌生长繁殖的碳源和能源,一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发酵产品的各种代谢产物。由淀粉转化来的代谢产物包括各种酸类、醇类、酚类以及低聚糖等[7]。酱油的糖分包括由大豆转化的低聚糖(如水苏糖、棉子糖等)和由小麦淀粉转化的蔗果三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异麦芽糖以及低聚木糖等,而酿造食品的酸类、醇类、酚类等小分子产物是构成产品风味的物质基础。2蛋白质的转化
KDS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是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进行刊物评价而非具体学术评价的工具。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如果该期刊被同时被两种核心期刊遴选体系认定为核心,那么该期刊就是双核心期刊了。比如,既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双核心期刊与单核心期刊在职称评选中,均为核心期刊。但双核心期刊的学术水准自然要更好一些。
1文稿必须具有创新性、学术性和科学性。来稿要求打印稿(A4规则)或电子邮件(文件类型为word文档)形式发到我刊,来稿一律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2请勿一稿多投。文责自负。文稿自收到之日起一般在2个月内本刊发出稿件处理通知,逾期可向编辑部查询。3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国期刊网的入编期刊和入网期刊,如不同意来稿编入该电子出版物,请作者书面声明,以便本刊及时适当处理。4文稿一经发表,将酌致稿酬,并赠当期刊物2册。 1论文应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练。文稿必须包括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并在文稿首页地脚处写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性别、出生年、籍贯、学位、职称)。如投稿属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项目析出论文,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2来稿篇幅(含图表)限8 000字以内。3文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不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代号等,不用副题名,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4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一般以200~300字为宜,不分段,不用图表和冗长的数学公式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缩略语,不得引用正文及参考文献中的各类序号。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5关键词选词要规范,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6中文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表名应附相应的英文名,插图须符合制图规范。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中的标值、标值线必须清楚,标目应使用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一般不用中文表示)。量符号用斜体、单位符号用正体表示。文中表格一律使用“三线表”,表的内容避免与图和文字内容重复。7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外文字母的大小写、上下角标应书写清楚。8文稿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顶格顺序。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2…1,2…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2…1,2…排序;引言不排序。9参考文献只选主要的引入,近5年的文献量应占50%以上。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内部资料、私人通信、待发表的文章一律不引用)。文献的著录格式:(1)专著: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期):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文献:专利申请者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会议论文:作者文题会议名称举办地,举办年。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前3名,后加“et al(等)”;外文作者书写时,姓前名后,姓全部大写,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10投稿者请标明单位(大专院校标至院系,科研院所标到研究所(室))及所在省市和邮政编码,并告知详细通讯地址,各种联系电话(办公室、住宅、手机)及E-mail、Fax,以便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