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网络个人信息安全论文

发布时间:

网络个人信息安全论文

保护网路个人安全,首先就是要网络服务商做好管控,其次就是网民个人也需要有网络安全意识,如果这两个方面都存在问题的话,可以双方签订一定的网络安全协议,这样就能保证网络个人隐私方面会做得更好。

你去知网、万方、维普找找参考论文,

网络方面的论文可以在键盘论文上看下,我之前也是找他们的写作老师帮忙的,挺专业的,没几天就帮我搞定了

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结论。发你一份参考

个人网络信息安全论文

方面很广,关键是你会写什么方面的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2452) 互联网技术(1558) 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1514) 工业经济(736) 电信技术(324) 计算机硬件技术(297) 金融(229) 公安(224) 企业经济(198) 电力工业(177) 军事(143) 新闻与传媒(122) 自动化技术(118) 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117) 贸易经济(111) 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107) 档案及博物馆(107) 行政法及地方法制(93) 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85) 高等教育(74) 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54) 投资(47) 会计(45) 安全科学与灾害防治(42) 财政与税收(42) 无线电电子学(36) 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35) 武器工业与军事技术(33) 法理、法史(33) 经济法(30)网上随便搜的我就不给你了,你自己能找,我给的是文后参考文献(仅文献信息,文献全文看后边说明),共有记录5244条 :序号 题名 作者 文献来源 发表时间 来源库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1 基于插件思想的信息安全实验系统构建 郝海蓉 兰州大学 2008-05-01 硕士 0 8 2 基于PDA智能终端的信息安全防火墙的研究 胡静 武汉科技大学 2008-03-10 硕士 0 15 3 基于审计跟踪技术的信息安全研究 胡美新 中南大学 2008-06-30 硕士 0 11 4 信息安全技术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 李铭 山东大学 2008-04-06 硕士 0 19 5 基于SSL协议的Web信息安全通道的设计与实现 卞长喜 山东大学 2008-04-15 硕士 0 3 6 说话人特征参数建模研究及其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李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8-01-01 硕士 0 0 7 银行通信网络信息安全应急中心的研究、实现及检测 李韡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10-01 硕士 0 0 8 建设银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王玫 山东大学 2008-03-23 硕士 0 0 9 信息安全管理知识库系统的本体构建及推理机制研究 韩丽梅 山东理工大学 2008-04-30 硕士 0 0 10 电力自动化无线通信中的信息安全研究 王荣志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7-12-01 硕士 0 0 11 发电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田源平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04-01 硕士 0 0 12 电力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项目的应用研究 张云强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8-04-28 硕士 0 0 13 银行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研究与实现 张富贵 内蒙古大学 2007-11-15 硕士 0 0 14 电子商务交易信息安全研究 刘西杰 河海大学 2007-03-01 硕士 0 315 15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与应用 覃萍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4-07 硕士 0 197 16 基于SSE-CMM的定量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张菊玲 新疆大学 2007-06-30 硕士 0 95 17 基于模块化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张月琴 重庆大学 2007-04-01 硕士 1 147 18 面向产品外协数控加工的技术信息保密系统研究 卢明明 重庆大学 2007-04-01 硕士 0 10 19 基于军用网络信息安全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幺志宏 广西大学 2006-11-01 硕士 0 114 20 湖南省国税系统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研究与实现 何露 中南大学 2006-06-30 硕士 1 80 1 浅谈机场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熊英 中国民用航空 2008-11-15 期刊 0 8 2 浅谈非信息安全专业的信息安全与保密本科教学 吴晓云; 胡建军 科技资讯 2008-11-13 期刊 0 3 3 金融行业轻松建立整体信息安全体系 现代商业银行 2008-11-15 期刊 0 36 4 会计电算化下信息安全探讨 徐利华 中外企业家 2008-11-10 期刊 0 36 5 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网络支付的个人信息安全 张雪超 互联网天地 2008-11-03 期刊 0 15 6 构筑企业级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高先睿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11-15 期刊 0 2 7 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探究 王乾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8-11-15 期刊 0 76 8 办公软件“自主可控”才能保障信息安全 胡雪琴 中国经济周刊 2008-11-24 期刊 0 1 9 “2009年中国密码学与信息安全会议”征文 科技导报 2008-11-28 期刊 0 3 10 网络信息安全刍议 闫志平; 何鸿鲲; 林超英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8-12-15 期刊 0 10 以上是专业数据库(CNKI等)查到的部分文献,您可以去这里免费求助资料篇目的全文: 文献检索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一般的论文资料检索集合包括了期刊,书籍,会议,报纸,硕博论文等等。

看这几个网络安全论文: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局域网的安全控制与病毒防治策略网络攻击之研究和检测关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技术的探析……综合一下这些论文就是你要的东西了。

你去知网、万方、维普找找参考论文,

你信息安全系的??这论文好写!我求之不得!

网络信息安全论文

你信息安全系的??这论文好写!我求之不得!

网络方面的论文可以在键盘论文上看下,我之前也是找他们的写作老师帮忙的,挺专业的,没几天就帮我搞定了

网络方面的论文可以在键盘论文上看下,我之前也是找他们的写作老师帮忙的,挺专业的,没几天就帮我搞定了

网络信息安全的论文

看这几个网络安全论文: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局域网的安全控制与病毒防治策略网络攻击之研究和检测关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技术的探析……综合一下这些论文就是你要的东西了。

你信息安全系的??这论文好写!我求之不得!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计算机上处理业务已由基于单机的数学运算、 文件处理, 基于简单连结的内部网络的内部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等发展到基于企业复杂的内部 网、企业外部网、全球互联网的企业级计算机处理系统和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业务 处理。在信息处理能力提高的同时,系统的连结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在连结信息能 力、流通能力提高的同时,基于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安全问题 Internet的开放性以及其他方面因素导致了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存在很多安 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各种安全机制、策略、管理和技术被研究和应用。然 而,即使在使用了现有的安全工具和技术的情况下,网络的安全仍然存在很大隐患,这 些安全隐患主要可以包括为以下几点:(1)安全机制在特定环境下并非万无一失。比如防火墙,它虽然是一种有效的安全 工具,可以隐蔽内部网络结构,限制外部网络到内部网络的访问。但是对于内部网络之 间的访问,防火墙往往是无能为力的。因此,对于内部网络到内部网络之间的入侵行为 和内外勾结的入侵行为,防火墙是很难发觉和防范的。 (2)安全工具的使用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一个安全工具能不能实现期望的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包括系统管理者和普通用户,不正当的设置就会产生不安 全因素。例如,Windows NT在进行合理的设置后可以达到C2级的安全性,但很少有人 能够对Windows NT本身的安全策略进行合理的设置。虽然在这方面,可以通过静态扫 描工具来检测系统是否进行了合理的设置,但是这些扫描工具基本上也只是基于一种缺 省的系统安全策略进行比较,针对具体的应用环境和专门的应用需求就很难判断设置的 正确性。(3)系统的后门是难于考虑到的地方。防火墙很难考虑到这类安全问题,多数情况 下,这类入侵行为可以堂而皇之经过防火墙而很难被察觉;比如说,众所周知的ASP源 码问题,这个问题在IIS服务器0以前一直存在,它是IIS服务的设计者留下的一个 后门,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浏览器从网络上方便地调出ASP程序的源码,从而可以收集系统信息,进而对系统进行攻击。对于这类入侵行为,防火墙是无法发觉的,因为对于防 火墙来说,该入侵行为的访问过程和正常的WEB访问是相似的,唯一区别是入侵访问在 请求链接中多加了一个后缀。 (4)BUG难以防范。甚至连安全工具本身也可能存在安全的漏洞。几乎每天都有新 的BUG被发现和公布出来,程序设计者在修改已知的BUG的同时又可能使它产生了新的 BUG。系统的BUG经常被黑客利用,而且这种攻击通常不会产生日志,几乎无据可查。 比如说现在很多程序都存在内存溢出的BUG,现有的安全工具对于利用这些BUG的攻击 几乎无法防范。 (5)黑客的攻击手段在不断地升级。安全工具的更新速度慢,且绝大多数情况需要 人为的参与才能发现以前未知的安全问题,这就使得它们对新出现的安全问题总是反应 迟钝。当安全工具刚发现并努力更正某方面的安全问题时,其他的安全问题又出现了。 因此,黑客总是可以使用先进的、安全工具不知道的手段进行攻击。 2、网络安全的防护力脆弱,导致的网络危机 (1)根据Warroon Research的调查, 1997年世界排名前一千的公司几乎都曾被黑客 闯入。(2)据美国FBI统计,美国每年因网络安全造成的损失高达75亿美元。(3)Ernst和Young报告,由于信息安全被窃或滥用,几乎80%的大型企业遭受损 失。(4)最近一次黑客大规模的攻击行动中,雅虎网站的网络停止运行3小时,这令它 损失了几百万美金的交易。而据统计在这整个行动中美国经济共损失了十多亿美金。由 于业界人心惶惶,亚马逊(A)、AOL、雅虎(Yahoo!)、eBay的股价均告下挫, 以科技股为主的那斯达克指数(Nasdaq)打破过去连续三天创下新高的升势,下挫了六十 三点,杜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周三收市时也跌了二百五十八点。 3、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因素 (1)软件漏洞:每一个操作系统或网络软件的出现都不可能是无缺陷和漏洞的。这 就使我们的计算机处于危险的境地,一旦连接入网,将成为众矢之的。 (2)配置不当:安全配置不当造成安全漏洞,例如,防火墙软件的配置不正确,那 么它根本不起作用。对特定的网络应用程序,当它启动时,就打开了一系列的安全缺口, 许多与该软件捆绑在一起的应用软件也会被启用。除非用户禁止该程序或对其进行正确 配置,否则,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3)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口令选择不慎,或将自己的帐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别人共享等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威胁。 (4)病毒:目前数据安全的头号大敌是计算机病毒,它是编制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 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数据,影响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正常运行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 计算机指令或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具有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触发性、破坏性等 特点。因此,提高对病毒的防范刻不容缓。 (5)黑客:对于计算机数据安全构成威胁的另一个方面是来自电脑黑客(backer)。电 脑黑客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非法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其危害性非常大。从某种意义 上讲,黑客对信息安全的危害甚至比一般的电脑病毒更为严重。 因特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我国境内信息系统的攻击事件也正在呈现快速增长的势 头。据了解,从1997年底到现在,我国的政府部门、证券公司、银行、ISP, ICP等机构 的计算机网络相继遭到多次攻击。 因此,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已成为当前的迫切任务。 目前我国网络安全的现状和面临的威胁主要有: (1)计算机网络系统使用的软、硬件很大一部分是国外产品,我们对引进的信息技术 和设备缺乏保护信息安全所必不可少的有效管理和技术改造。 (2)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虽然有所提高,但将其提到实际日程中来的依然很少。 (3)目前关于网络犯罪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4)我国信息安全人才培养还不能满足其需要。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网络安全从其本质来讲就是网络上信息安全,它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这是因为目 前的公用通信网络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安全漏洞和威胁。广义上讲,凡是涉及到网络上 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的相关技术和理论,都是网络安全的研究领域。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受到保护,不遭受偶然或恶意的破坏、 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且在不同环境和应用中又不同的解释。 1、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包括计算机系统机房环境 和传输环境的法律保护、计算机结构设计的安全性考虑、硬件系统的安全运行、计算机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数据库系统的安全、电磁信息泄露的防御等。 2、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 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踪、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等。 3、网络上信息传输的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不良信息过 滤等。 4、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即我们讨论的狭义的“信息安全”;侧重于保护信息 的机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本质上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属性 网络安全具有三个基本的属性: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1)机密性:是指保证信息与信息系统不被非授权者所获取与使用,主要 范措施是密码技术。 (2)完整性:是指保证信息与信息系统可被授权人正常使用,主要防范措施是确保 信息与信息系统处于一个可靠的运行状态之下。 以上可以看出:在网络中,维护信息载体和信息自身的安全都包括了机密性、完整 性、可用性这些重要的属性。四、计算机网络安全机制 网络安全机制是保护网络信息安全所采用的措施,所有的安全机制都是针对某些潜 在的安全威胁而设计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单独或组合使用。如何在有限的投入下合理 地使用安全机制,以便尽可能地降低安全风险,是值得讨论的,网络信息安全机制应包括:技术机制和管理机制两方面的内容。 1、网络安全技术机制 网络安全技术机制包含以下内容: (1)加密和隐藏。加密使信息改变,攻击者无法了解信息的内容从而达到保护;隐 藏则是将有用信息隐藏在其他信息中,使攻击者无法发现。 (2)认证和授权。网络设备之间应互认证对方的身份,以保证正确的操作权力赋予 和数据的存取控制;同时网络也必须认证用户的身份,以授权保证合法的用户实施正确 的操作。 (3)审计和定位。通过对一些重要的事件进行记录,从而在系统中发现错误或受到 攻击时能定位错误并找到防范失效的原因,作为内部犯罪和事故后调查取证的基础。 (4)完整性保证。利用密码技术的完整性保护可以很好地对付非法篡改,当信息源 的完整性可以被验证却无法模仿时,可提供不可抵赖服务。 (5)权限和存取控制:针对网络系统需要定义的各种不同用户,根据正确的认证, 赋予其适当的操作权力,限制其越级操作。 (6)任务填充:在任务间歇期发送无用的具有良好模拟性能的随机数据,以增加攻 击者通过分析通信流量和破译密码获得信息难度。 2、网络安全管理机制 网络信息安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要解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必须制定正确的目标策略,设计可行的技术方案,确定合理的资金技术,采取相应的管 理措施和依据相关法律制度。 五、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策略通常是一般性的规范,只提出相应的重点,而不确切地说明如何达到所要的结 果,因此策略属于安全技术规范的最高一级。 1、安全策略的分类 安全策略分为基于身份的安全策略和基于规则的安全策略种。基于身份的安全策略 是过滤对数据或资源的访问,有两种执行方法:若访问权限为访问者所有,典型的作法 为特权标记或特殊授权,即仅为用户及相应活动进程进行授权;若为访问数据所有则可 以采用访问控制表(ACL) 。这两种情况中,数据项的大小有很大的变化,数据权力命名 也可以带自己的ACL 。基于规则的安全策略是指建立在特定的,个体化属性之上的授权准则,授权通常依 赖于敏感性。在一个安全系统中,数据或资源应该标注安全标记,而且用户活动应该得 到相应的安全标记。 2、安全策略的配置 开放式网络环境下用户的合法权益通常受到两种方式的侵害:主动攻击和被动攻 击,主动攻击包括对用户信息的窃取,对信息流量的分析。根据用户对安全的需求才可 以采用以下的保护: (1)身份认证;检验用户的身份是否合法、防止身份冒充、及对用户实施访问控制 数据完整性鉴别、防止数据被伪造、修改和删除。 (2)信息保密;防止用户数据被泄、窃取、保护用户的隐私。 (3)数字签名;防止用户否认对数据所做的处理。 (4)访问控制;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控制。 (5)不可否认性;也称不可抵赖性,即防止对数据操作的否认。 3、安全策略的实现流程 安全策略的实现涉及到以下及个主要方面,(1)证书管理。主要是指公开密银证书的产生、分配更新和验证。 (2)密银管理。包括密银的产生、协商、交换和更新,目的是为了在通信的终端系统之间建立实现安全策略所需的共享密银。 (3)安全协作。是在不同的终端系统之间协商建立共同采用的安全策略,包括安全 策略实施所在层次、具体采用的认证、加密算法和步骤、如何处理差错。 (4)安全算法实现:具体算法的实现,如PES、RSA (5)安全策略数据库:保存与具体建立的安全策略有关的状态、变量、指针。 六、计算机网络安全发展趋势 总的看来,对等网络将成为主流,与网格共存。网络进化的未来—绿色网络—呼唤 着新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国际互联网允许自主接入,从而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复杂的巨系统,在如此复杂 的环境下,孤立的技术发挥的作用有限,必须从整体的和体系的角度,综合运用系统论, 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理论,融合各种技术手段,加强自主创新和顶层设计,协同解决网络 安全问题。 保证网络安全还需严格的手段,未来网络安全领域可能发生三件事,其一是向更高 级别的认证转移;其二,目前存储在用户计算机上的复杂数据将“向上移动” ,由与银 行相似的机构确保它们的安全; 第三, 是在全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与驾照相似的制度, 它们在计算机销售时限制计算机的运算能力,或要求用户演示在自己的计算机受到攻击 时抵御攻击的能力 。七、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1、telnet 入侵防范 Telnet 协议是 TCP/IP 协议族中的一员,是 Internet 远程登录服务的标准协 议和主要方式。它为用户提供了在本地计算机上完成远程主机工作的能力。在终 端使用者的电脑上使用telnet程序, 用它连接到服务器。 终端使用者可以在telnet 程序中输入命令,这些命令会在服务器上运行,就像直接在服务器的控制台上输 入一样。可以在本地就能控制服务器。要开始一个 telnet 会话,必须输入用户名 和密码来登录服务器。Telnet 是常用的远程控制 Web 服务器的方法。 telnet可能是黑客常用的攻击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修改telnet服务端口,停用 telnet服务,甚至把telnet控制台管理工具删除。2、防止 Administrator 账号被破解 Windows 2000/xp/2003系统的 Administrator账号是不能被停用的,也不能设置安全策略,这样黑客就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尝试这个账号的密码,直到被破解,为了防止这 种侵入,我们可以把 Administrator账号更名:在“组策略”窗口中,依次展开“本地计 算机策略”/“计算机配置”/“windows设置”/“安全设置”/“本地策略”/“安全选 项”功能分支。重命名系统管理员帐户“属性”对话框,在此输入新的管理员名称,尽 量把它为普通用户,然后另建一个超过 10 位的超级复杂密码,并对该账号启用审核, 这样即使黑客费力破解到密码也杀一无所获。另外为了防止黑客通过Guest账号登录计 算机,可以在“组策略”中删除Guest账号。 3、防止账号被暴力破解 黑客攻击入侵,大部分利用漏洞,通过提升权限成为管理员,这一切都跟用户账号 紧密相连。 防范方法:通过修改注册表来禁用空用户连接。4、“木马”防范措施 (1)“木马”的概述 特洛伊木马是一种隐藏了具有攻击性的应用程序。 与病毒不同, 它不具备复制能力, 其功能具有破坏性。 大部分“木马”采用C/S运行模式,当服务端在目标计算机上被运行后,打开一个 特定的端口进行监听,当客户端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时,服务器端的相应程序会自动 运行来应答客户机的请求。(2)“木马”的防范措施 ①、检查系统配置应用程序。在“木马”程序会想尽一切办法隐藏自己,主要途径 有:在任务栏和任务管理器中隐藏自己,即将程序设为“系统服务”来伪装自己, “木 马”会在每次服务端启动时自动装载到系统中。②、查看注册表。③、查找“木马”的特征文件, “木马”的一个特征文件是xe,另一个是 xe,只要删除了这两个文件, “木马”就不起作用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xe是和文本文件关联的,在删除时,必须先把文本文件跟notepod关联上, 否则不能使用文本文件。5、网页恶意代码及防范 目前,网页中的恶意代码开始威胁到网络系统安全,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1)消耗系统资源。(2)非法向用户硬盘写入文件。(3)IE泄露,利用IE漏洞,网页可以读取客户机的文件,就可以从中获得用户账号 和密码。 (4)利用邮件非法安装木马。 (一)恶意代码分析 在html中利用死循环原理,交叉显示耀眼的光线,如果继续插入编写的一段代码, 扩大恶意程度,那么IE将无法使用。(二)网页恶意代码的防范措施 (1)运行IE时,点击“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 Internet区域的安全级别” , 把安全级别由 “中” 改为 “高” 。 网页恶意代码主要是含有恶意代码的ActiveX或Applet、 JavaScript的网页文件 ,所以在IE设置中将ActiveX插件和控件、Java脚本等全部 禁止就可以减少被网页恶意代码感染的几率。具体方案是:在IE窗口中点击“工具” →“Internet选项”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安全”标签,再点击“自定义级别”按 钮,就会弹出“安全设置”对话框,把其中所有ActiveX插件和控件以及与Java相关 全部选项选择“禁用” 。(2)网页恶意代码大多是在访问网站时候误下载和激活的,所以不要进入不信任的 陌生网站,对于网页上的各种超级连接不要盲目去点击,若被强制安装恶意代码,一经 发现立即删除,或者安装相应的恶意代码清除工具,或本机防火墙软件。

斯蒂芬岁的坏士大夫iajklsdfhjklashiouh计算的哦分阿娇怕我

网络信息与安全论文

简简单单,信息安全,能搬写的

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那里有,需要在校园网下载

看这几个网络安全论文: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局域网的安全控制与病毒防治策略网络攻击之研究和检测关于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技术的探析……综合一下这些论文就是你要的东西了。

在信息时代,信息可以帮助团体或个人,使他们受益,同样,信息也可以用来对他们构成威胁,造成破坏。因此网络安全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在网络上传输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致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遭到破坏,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治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概念国际标准化组织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治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上述计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使用者不同,对网络安全的熟悉和要求也就不同。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可能仅仅希望个人隐私或机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保护,避免被窃听、篡改和伪造;而网络提供商除了关心这些网络信息安全外,还要考虑如何应付突发的自然灾难、军事打击等对网络硬件的破坏,以及在网络出现异常时如何恢复网络通信,保持网络通信的连续性。从本质上来讲,网络安全包括组成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在网络上传输信息的安全性,使其不致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攻击遭到破坏,网络安全既有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有治理方面的问题,两方面相互补充,缺一不可。人为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行为使得网络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软件及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或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具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成为一个需要持续更新和提高的领域。目前黑客的攻击方法已超过了计算机病毒的种类,而且许多攻击都是致命的。在Internet网络上,因互联网本身没有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每当有一种新的攻击手段产生,就能在一周内传遍全世界,这些攻击手段利用网络和系统漏洞进行攻击从而造成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瘫痪。蠕虫、后门、Rootkits、dos和Sniffer是大家熟悉的几种黑客攻击手段。但这些攻击手段却都体现了它们惊人的威力,时至今日,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几类攻击手段的新变种,与以前出现的攻击方法相比,更加智能化,攻击目标直指互联网基础协议和操作系统层次。从Web程序的控制程序到内核级Rootlets。黑客的攻击手法不断升级翻新,向用户的信息安全防范能力不断发起挑战。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1、加强内部网络治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的安全意识很多计算机系统常用口令来控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这是防病毒进程中,最轻易和最经济的方法之一。网络治理员和终端操作员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选择不同的口令,对应用程序数据进行合法操作,防止用户越权访问数据和使用网络资源。在网络上,软件的安装和治理方式是十分关键的,它不仅关系到网络维护治理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涉及到网络的安全性。好的杀毒软件能在几分钟内轻松地安装到组织里的每一个nt服务器上,并可下载和散布到所有的目的机器上,由网络治理员集中设置和治理,它会与操作系统及其它安全措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网络安全治理的一部分,并且自动提供最佳的网络病毒防御措施。当计算机病毒对网上资源的应用程序进行攻击时,这样的病毒存在于信息共享的网络介质上,因此就要在网关上设防,在网络前端进行杀毒。2、网络防火墙技术是一种用来加强网络之间访问控制,防止外部网络用户以非法手段通过外部网络进入内部网络,访问内部网络资源,保护内部网络操作环境的非凡网络互联设备。它对两个或多个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包如链接方式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来实施检查,以决定网络之间的通信是否被答应,并监视网络运行状态。虽然防火墙是目前保护网络免遭黑客袭击的有效手段,但也有明显不足:无法防范通过防火墙以外的其它途径的攻击,不能防止来自内部变节者和不经心的用户们带来的威胁,也不能完全防止传送已感染病毒的软件或文件,以及无法防范数据驱动型的攻击。3、安全加密技术加密技术的出现为全球电子商务提供了保证,从而使基于Internet上的电子交易系统成为了可能,因此完善的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技术仍是21世纪的主流。对称加密是常规的以口令为基础的技术,加密运算与解密运算使用同样的密钥。不对称加密,即加密密钥不同于解密密钥,加密密钥公之于众,谁都可以用,解密密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4、网络主机的操作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措施防火墙作为网络的第一道防线并不能完全保护内部网络,必须结合其他措施才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水平。在防火墙之后是基于网络主机的操作系统安全和物理安全措施。按照级别从低到高,分别是主机系统的物理安全、操作系统的内核安全、系统服务安全、应用服务安全和文件系统安全;同时主机安全检查和漏洞修补以及系统备份安全作为辅助安全措施。这些构成整个网络系统的第二道安全防线,主要防范部分突破防火墙以及从内部发起的攻击。系统备份是网络系统的最后防线,用来遭受攻击之后进行系统恢复。在防火墙和主机安全措施之后,是全局性的由系统安全审计、入侵检测和应急处理机构成的整体安全检查和反应措施。它从网络系统中的防火墙、网络主机甚至直接从网络链路层上提取网络状态信息,作为输人提供给入侵检测子系统。入侵检测子系统根据一定的规则判定是否有入侵事件发生,假如有入侵发生,则启动应急处理措施,并产生警告信息。而且,系统的安全审计还可以作为以后对攻击行为和后果进行处理、对系统安全策略进行改进的信息来源。总之,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技术、治理、使用等许多方面,既包括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问题,也有物理的和逻辑的技术措施,一种技术只能解决一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万能的。为此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需要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支持及集团联合研究开发。安全与反安全就像矛盾的两个方面,总是不断地向上攀升,所以安全产业将来也是一个随着新技术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产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