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文献和网络信息有哪些不同

发布时间:

文献和网络信息有哪些不同

信息是指应用文字、数据或信号等形式通过一定的传递和处理,来表现各种相互联系的客观事物在运动中具有的特殊内容的总称。知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情报是指被传递的知识或事实。文献是记录知识的载体。

信息包括知识情报和文献,是一个含义最广的概念知识指学术,文化或学问情报是关于某种情况的消息和报告,多带机密性质 文献限于书面文字的资料联系就是:信息包括其他三样当然还有更多意义;知识包含文献;

(一)、 网络文献的特点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网络文献信息量大、增长快,而且分布广泛,形式复杂,表现出多种特点,主要有:1.网络文献内容丰富,信息涵盖量大。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文献信息量急剧增长。据我国CNNIC第一次互联网统计,截止1997年10月,我国上网主机33万台,上网人数67万人,国际带宽26M,拥有站点1500个,CN下域名4066个。到2000年12月,我国上网主机已达892万台,上网人数达2250万人,国际带宽2799M,拥有站点265405个,CN下域名122099个。截至2003年1月,我国上网主机已达2083万台,上网人数达5910万人,国际带宽9380M,拥有站点约371600 个,CN下域名179544个。因特网上文献信息资源丰富,并实现了全球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这些文献信息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娱乐等几乎所有领域。2.网络文献形式多样,语种复杂。  网络文献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文本型的,有声音型的,有图像型的,无论哪种形式均以磁介质直接存贮于网络服务器的硬盘或光盘塔。这些新型的网络文献具有节约空间、形象逼真、便于下载携带、服务迅速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世界的语言种类有数千种,百万人口以上使用的语言有200多种,网络文献的常用语言是英语,一些著名网站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分别做了各种语言的搜索平台。3.网络文献分布广泛,检索途径多。  网络文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上,以各种可能的形式存在,如文件、数据库、公告板、目录文档和超文本文档等。同一种网络文献可通过不同的网站不同的检索途径访问它。(二)、 网络文献的类型综合因特网上的文献信息资源,可划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电子报刊  随着因特网应用的普及和发展,因特网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报刊,这也是当今世界报刊业的发展趋势。电子报刊有两种:一是一些单位或个人专门在因特网上创办的报刊。如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的网站F M36 om,创办FM365电子杂志,分新闻、生活、股市、FM365论坛等版,每版下再分成若干栏目。如新闻版又分国内要闻、科教IT要闻、体育新闻等栏目。用户进入该站点后可选择栏目订阅。目前,网络上的这种电子版报刊已经越来越多。二是原来的印刷型报刊在因特网上发行的电子版。国内外著名的印刷型报刊都发行了电子版。如美国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闻周刊》等,我国的《中国电子报》、《中国计算机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扬子晚报》等。这些电子报刊在内容上与正版报刊一样,但早于纸介质报刊数小时出版。因特网上的电子报刊因其快速、易于查检的特色受到人们的欢迎。2.图书  因特网上的图书主要来源于下列几个方面:一是一些作者将自己的作品或其它没有版权的作品送上网络发表。这些作品有的有印刷版,有的可能只有网络版。二是一些出版单位将印刷型图书发行网上的电子版,或同时出版印刷版和网络版。三是单位或个人在网上建立网上图书馆,方便读者利用。四是一些从事网络出版的网站专门发布网络版图书。。   3.大型数据库  因特网上有大量大型数据库供读者使用,方便读者查找相关资料。4.其它信息  除了上述电子报刊、图书、大型数据库外,因特网上还有大量其它文献信息供用户使用。如一些单位设立的出版网站,定期发布出版消息,有助于读者了解出版动态。

网络分类法与传统文献分类法的比较: 网络信息分类法和文献分类法,是目前信息组织的两种基本方法。长期以来,传统的文献分类法在进行信息资源组织、建立分类检索工具、分类统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网络环境的出现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分类法的处理对象和手段,在这种环境下发展起来一种新型的分类工具———网络分类法。采用传统文献分类法的分类系统和网络信息分类系统在知识体系上的明显区别是:前者沿用了传统分类法的知识体系,后者则根据网络信息环境现状设计了新的知识体系。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类目的划分 传统的文献分类法一般是以学科为中心建立分类体系,将有关主题的文献集中在学科之下。《中图法》的基本大类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结合文献分类的需要,在五大部类的基础上展开的,分为22个基本大类。网络分类法,是以主题为中心、或者主题结合学科的方式组织分类体系。淘宝网就是采用主题与学科结合方式的代表,建立了以事物对象为中心的分类体系。淘宝网共有15个基本大类,分别为:虚拟、服装、鞋包配饰、运动户外、珠宝手表、数码、家电、美容护发、母婴用品、家具建材、美食特产、日用百货、汽车车品、文化玩乐、本地生活。 2、类目的设置 传统文献分类法的类目设置主要使用概念逻辑方法对类目进行划分,每一次划分使用一个分类标准,逐级进行,层层展开,比较重视类目设置的逻辑性、系统性,设类全面、不同门类之间类目设置均衡。《中图法》就是在考虑到各学科领域平衡的基础上,以国际上通用的基本学科划分和专业。网络分类体系则由于网络信息的多样性、用户及其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单一的逻辑划分无法满足网络信息的组织与检索的需求,因此,“多重列类”成为网络分类法类目设置的重要方法。其中在类目设置中增加了网络资源形式的类目,而且根据资源的分布和多数用户的需求,对类目的等级进行了比较大的调整。如“运动服”“运动鞋”等,在中图法中这些类名只作为很小的分支,而在淘宝网导航栏中,被用作二级类目。这是由于由于其在网络信息资源中数量集中,用户服务对象需求量大,往往被设置为基本大类;反之,一些在传统文献单位比较集中,作为重点设置的自然科学、应用技术门类的专门性资源,由于网络资源数量相对较少以及用户需求的影响,多数通用性分类型搜索引擎只设置了概括性类目,从而在类目设置和组织上出现了与传统文献分类法不同的特点。 3、类目的展开 传统文献分类体系由于组织文献的需要以及传统手工使用环境的影响,基本上采用线性序列。《中图法》分类体系中采用的是从属关系、并列关系、交替关系和相关关系四种关系类型。从属关系、并列关系揭示类目体系展开的主要线索,反映了类目的纵向联系;交替类、类目参照则是对类目体系显示的主要关系的补充,揭示被类目体系分散了的横向联系。通过两者的结合,文献分类法按照类目之间的关系建立起了纵横交叉、严密而又实用的分类体系。网络信息分类系统中,不同等级类目的排列是以超文本的链接来表示它们之间的等级关系,同一等级的类目按字顺或热点程度来排列。 4、类目交叉关系处理的不同 类目交叉关系的处理是指涉及多个学科的类目或涉及多个主题的类目在不同学科或主题下的揭示和反映。网络信息分类系统对类目交叉关系的处理采用类目重复反映的方法,也就是涉及多个学科的主题在多个类目下重复设置。比如在淘宝网中,基本大类服装下面有“女装”和“夏装”两个二级类目,但“夏装”里面有“女装”,并且“女装”里面也有“夏装”。 传统文献分类法对类目交叉关系的处理有3 种手段:一种是设交替类目。对于与两个学科有关的、可以隶属于两个科学部门的学科或类目,根据需要将一个类目设为正式类目,将另一个类目设为供选择使用的交替类目。其次是作注释说明。对于一类事物的总论和分论,一般在总论的类目下说明“总论人此,专论人有关各类”,或注明总论与分论的关系。第三是设参见项。对具有交叉关系的两个类目,互设参见。

文献与网络信息有哪些不同

信息,知识,情报与文献的联系与区别:一、区别:1、信息是大量、普遍、公开存在的,一般可以任意和比较自由的发布与获取;2、情报是必须通过特定的方式取得的一种具有相对秘密性质的、具有特殊利益的、少数的、部分的、不公开的消息;3、知识包括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4、文献记录的只是仅仅是显性知识,即客观知识,文献是知识的一一个子集,二、联系:1、信息包含了知识、文献和情报,是一个人从低级到高级的信息集合;2、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3、情报是知识的一部分;4、文献则是信息、只是、情报的存储载体和重要的传播工具。拓展资料一、文献“文献” 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南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认为“文,典籍也;献,贤也”。所以,这时候的“文”指典籍文章,“献”指的是古代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和自己的经历。宋代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将“文”与“献”作为叙事与论事的依据:“文”是经、史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之书;“献”是臣僚奏疏、诸儒之评论、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在他的影响之下,古代关于文献的认识,便只限于一般的文字记载,不能表达为文字记载的东西则不能称之为文献。今天所说的文献,主要指有历史意义、比较主要的书面材料,广义的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依据国际定义文献乃是一切情报的载体。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着录总则》关于“文献”的定义是:“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在这一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知识”是文献的核心内容,“载体”是知识赖以保存的物质外壳,即可供记录知识的某些人工固态附着物。也就是说,除书籍、期刊等出版物外,凡载有文字的甲骨、金石、简帛、拓本、图谱乃至缩微胶片、视盘、声像资料等,皆属文献的范畴。1、根据载体不同,文献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2、根据出版形式及内容不同,可将文献分为图书、连续性出版物和特种文献。3、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不同,可将文献区分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二、信息“信息”一词在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中均是information,日文为“情报”,我国台湾称之为“资讯”,我国古代用的是“消息”。在现代,信息指音讯、消息、通讯系统传输和处观的对象,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人类通过获得、识别自然界和社会的不同信息来区别不同的事物,得以认识和改造世界。在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中,信息是一种普遍联系的形式。根据关于信息的研究成果,科学的信息概念可以概括如下:信息是对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表征,表现的是客观事物运动状态和变化的实质内容。三、知识“知识”,是指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 成果。它可能包括事实、信息,可能是关于理论的,也可能是关于实践的。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知识的获取涉及许多复杂的过程:感觉、交流、推理。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一)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四、情报关于情报的概念,有多种下定义的方法。有学者用拆字的方法,将“情报”两字拆开,解释为“有情有报告就是情报”;也有学者从情报搜集的手段来下定义,说情报是通过秘密手段搜集来的、关于敌对方外交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信息;还有学者从情报处理的流程来下定义,认为情报是被传递、整理、分析后的信息。得到最广泛认同的情报定义是指被传递的知识或事实,是知识的激活,是运用一定的媒体或载体,越过空间和时间传递给特定用户,解决科研和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所需要的特定知识和信息。情报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分别是知识性、传递性和效用性。按应用范围分类,可将情报分为科学情报、经济情报、技术经济情报、军事情报、政治情报等。

网络信息只是大众信息知识,往往很多专业的东西不会再网络传播

网络时间对文献的那个作用是不是要广泛的,然后存储比较容量大。

网络信息和文献的不同点

(一)、 网络文献的特点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网络文献信息量大、增长快,而且分布广泛,形式复杂,表现出多种特点,主要有:1.网络文献内容丰富,信息涵盖量大。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文献信息量急剧增长。据我国CNNIC第一次互联网统计,截止1997年10月,我国上网主机33万台,上网人数67万人,国际带宽26M,拥有站点1500个,CN下域名4066个。到2000年12月,我国上网主机已达892万台,上网人数达2250万人,国际带宽2799M,拥有站点265405个,CN下域名122099个。截至2003年1月,我国上网主机已达2083万台,上网人数达5910万人,国际带宽9380M,拥有站点约371600 个,CN下域名179544个。因特网上文献信息资源丰富,并实现了全球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这些文献信息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娱乐等几乎所有领域。2.网络文献形式多样,语种复杂。  网络文献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文本型的,有声音型的,有图像型的,无论哪种形式均以磁介质直接存贮于网络服务器的硬盘或光盘塔。这些新型的网络文献具有节约空间、形象逼真、便于下载携带、服务迅速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全世界的语言种类有数千种,百万人口以上使用的语言有200多种,网络文献的常用语言是英语,一些著名网站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分别做了各种语言的搜索平台。3.网络文献分布广泛,检索途径多。  网络文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上,以各种可能的形式存在,如文件、数据库、公告板、目录文档和超文本文档等。同一种网络文献可通过不同的网站不同的检索途径访问它。(二)、 网络文献的类型综合因特网上的文献信息资源,可划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电子报刊  随着因特网应用的普及和发展,因特网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报刊,这也是当今世界报刊业的发展趋势。电子报刊有两种:一是一些单位或个人专门在因特网上创办的报刊。如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的网站F M36 om,创办FM365电子杂志,分新闻、生活、股市、FM365论坛等版,每版下再分成若干栏目。如新闻版又分国内要闻、科教IT要闻、体育新闻等栏目。用户进入该站点后可选择栏目订阅。目前,网络上的这种电子版报刊已经越来越多。二是原来的印刷型报刊在因特网上发行的电子版。国内外著名的印刷型报刊都发行了电子版。如美国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新闻周刊》等,我国的《中国电子报》、《中国计算机报》、《新华日报》、《人民日报》、《新民晚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扬子晚报》等。这些电子报刊在内容上与正版报刊一样,但早于纸介质报刊数小时出版。因特网上的电子报刊因其快速、易于查检的特色受到人们的欢迎。2.图书  因特网上的图书主要来源于下列几个方面:一是一些作者将自己的作品或其它没有版权的作品送上网络发表。这些作品有的有印刷版,有的可能只有网络版。二是一些出版单位将印刷型图书发行网上的电子版,或同时出版印刷版和网络版。三是单位或个人在网上建立网上图书馆,方便读者利用。四是一些从事网络出版的网站专门发布网络版图书。。   3.大型数据库  因特网上有大量大型数据库供读者使用,方便读者查找相关资料。4.其它信息  除了上述电子报刊、图书、大型数据库外,因特网上还有大量其它文献信息供用户使用。如一些单位设立的出版网站,定期发布出版消息,有助于读者了解出版动态。

对比传统纸质文献资源与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谈谈你…888

文献与网络信息有什么不同

不太清楚

联机检索:检索指令复杂,多为专业检索人员才能熟练使用,且费用昂贵。而网络检索则不同,检索方便、快捷、费用也相对低廉。

文献与网络信息的不同

网络信息只是大众信息知识,往往很多专业的东西不会再网络传播

不太清楚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