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调查法的涵义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常需要了解市场行情、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等信息,这些信息很难从消费者那里得到,文献调查法能很好帮助企业获取这方面的信息。所谓文献调查法就是指通过寻找文献搜集有关市场信息的调查方法,它是一种间接的非介入式的市场调查方法。文献调查法的主要优点 与其他收集市场信息的方法一样,文献调查法也需要建立严密的调查计划,并对将要利用的文献进行真实性、可用性的检查,这样才能保证调查的系统性和可靠性。但作为一种独立的调查方法,又有其自身固有的优点。(1) 适用范围广,现存的文献种类繁多,包括各种类型的市场信息。通过文献进行各种类型的市场调查包括从描述性调查到解释性调查;从一般性市场分析到专项市场调查;从国内的市场调查到国际市场调查等等。(2) 文献调查受控因素较少,可以做到省时、省费用并获得较精确的调查结果。与实地调查方法相比,文献调查的对象是不会自行变化的,这样就可以使调查过程更具机动性和灵活性,而不必担心操作失误而完全丧失调查效果。从资料获得的费用上看,一般会优于实地搜集资料的方法。文献种类和获得渠道 文献调查的对象是文献,这就需要对文献的种类和来源有深入的了解。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有关市场信息的文献种类包括;① 国家统计局和各级地方统计部门定期发布的统计公报、定期出版的各类统计年鉴,这些都是权威性的一般综合性资料文献。② 各种经济信息部门、各行业协会和联合会提供的定期或不定期信息公报。这类文献或数据定向性较强,是市场调查中文献的重要来源。③ 国内外有关报刊、杂志、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这些传媒提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市场信息,它们是文献调查中主要的查找对象。④ 各种国际组织、外国驻华使馆、国外商会等提供的定期或不定期统计公告或交流信息。⑤ 国内外各种博览会、交易会、展销订货会等营销性会议,以及专业性、学术性会议上所发放的文件和资料。⑥ 工商企业内部资料,如销售记录、进货单、各种统计报表、财务报表等。⑦ 各级政府部门公布的有关市场的政策法规,以及执法部门有关经济案例。⑧ 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发表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等。文献真实性和可用性检定 ① 文献真实性的检验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通常的检定方法是看作者,应排除有疑问的作者,或浮夸成风年代的文献。② 文献可用性检定,是指检查文献的属性,特别是对数据性文献资料,要检查数据测量尺度、分组状态是否与调查内容要求相适应。如果需要原始数据,还应事先了解清楚所需支付的费用,以防超出支付能力。文献的可用性检验,还包括对文献的时效性、完整性的考察。③ 文献真实性和可用性的检验,是根据调查目的而对将要采用的文献可利用价值的考虑。高质量的文献资料的基本特点是真、新、全、准。内容分析方法是对载于报刊杂志中有关定性类文献给予定量分析处理的一种方式。其基本操作过程如下:① 找出最能代表某类现象的“关键词”。② 计算出在文献中“关键词”出现的频数、位置以及字体的面积,并给予不同的权重。例如频数的权重为5;位置的权重分别为:第一版2,非第一版1;字体面积的权重为:标准3号字或更大的为3,4号字为2,5号字以下为1。③ 加权平均处理。通过加权平均处理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各类现象所占的重要性。文献调查法的应用意义 采用这种整理分析方法,可以简化定性文献的分析处理工作,并使处理资料的过程标准化。在市场调查中,文献调查方式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常被作为搜集资料的首选方式,或者说,所有的市场调查都始于收集现有文献资料,只有当现存资料不能提供足够的依据时,才考虑实地调查。随着我国信息市场的完善和统计法规的健全,以及出版印刷行业的发展,文献调查方法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其重要性也会更加明显。文献调查法已越来越受到调查研究单位和委托调查单位的重视。
嘎嘎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哥
优点第一,能用以研究不可能或不容易接近的研究对象。第二,文献的坦白程度高,真实性强。第三,文献研究过程简便易行且费用低。第四,研究结果可靠性大。缺点:(1)文献本身存在较多的不完善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在许多用于教育研究的文献中,作者往往出于特殊目的和意图而夸大或掩盖了部分事实,使文献记载偏差。第二,选择性存留和破损。文献的保存常具有选择性,有些人如名人写的文献可以得到维护,而有些人写的文献则常常不易留存,因此现存的文献未必就是活动现象的全部。再加之文献由于是用纸张书写的,它们常常会有破损。第三,信息不完全许多尤其是日记、信件等个人文献,不是为研究目的而是为私人目的而写的,包含有一些研究者所不熟悉的关于某些事件的知识,这对于缺乏经验或缺乏有关事件知识的研究者来说,信息是不完全的。第四,限于言语行为,即文献提供的仅是关于一个回答者的言语行为,而不提供关于回答者非言语行为的直接信息。(2)文献收集困难。文献由于具有记载偏差、信息不完全和选择性存留、破损等局限,致使文献的收集存在困难。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一些客观事件根本无信息记录,无文献可资利用。除此之外,许多文献由于种种原因而不能公开,难于收集。(3)抽样缺乏代表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留下描述生活、思想、感情的文献资料,有些人的生活、思想、感情容易以文献资料留下来,而有些人的则很难,因此文献所反映的往往只是优势群体的生活、感情和思想观念,而很少反映劣势群体的生活、感情和思想观念,这实际上是一种抽样偏差,缺乏代表性。(4)文献的整理和编码困难。各种文献由于撰写目的不同,研究对象各异,内容千差万别,又缺乏标准化的形式,因而文献资料的分类整理和对比都十分困难。此外,文献一般是用文字而不是用数字记载的,难以使之数量化。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内容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定量分析,统计描述来实现对事实的科学认识。这两种方法有共同的对象,都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直接接触,因此,又称为非接触性研究方法。二者的区别是在分析的重点与分析的手段上有不同。优点:1省时、省钱、省力。2适用于比较研究和趋势研究。缺点资料的准确信和适用性不足,效度较低。
1. 有助于研究人员选定课题,使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引自百度百科 文献检索一条 2 什么是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这两者有何区别?与文献信息主题内容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信息称为文献信息的外表特征,例如,著者、著者单位、期刊名称、专利说明书的专利号、政府报告的报告号等。 与文献信息主题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称为文献信息的内容特征。文献信息内容特征主要有各种形式的主题词和分类号。文献的标题因常常能够反映文献的主题,常被归入内容特征的范畴。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的区别是:与文献信息内容特征的关系密切的是内容特征,反之是外表特征。
这个文章会对你有用,自己提炼记得牢一点,分无所谓。。你看看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这一定义看似简单,实际却很客观,也很全面、很严谨。从定义的字面意义中不难看出,这里所描述文献的构成要素基本有三。一是载体本身,二是载体所载内容,三是载体内容的记录方式或手段。 显然,按照文献的定义,文献这种特殊的载体必须同时满足这样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一定的信息、知识内容,二要利用一定的记录手段,三是表现出一定的载体形态。 信息与知识是构成文献的主体,没有信息、知识内容的任何形式的载体,只能称是物质,但不能称为文献。任何形式、类型的文献都必须首先以具有一定的信息、知识内容为前提。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础,是物质、能量和信息。信息是人类了解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凭证,它是人类的一切生存活动和自然存在所传达出来的信号和消息,可量度、可识别、可转换、可存储、可积累、可处理、可传递、可再生、可压缩、可利用和可共享是信息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特征。信息的积累和传播,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文献正是这样一种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专门用来记录、储存、积累和传递人类信息、知识的载体。离开了信息、知识内容,文献本身也就失去了其赖于生存的主体。 在人类社会中,信息、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是一种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记录的目的在于传播,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天然的信息储存器。一个人一生的所见所闻,会在他的记忆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储存的越多,他的经验就越丰富。然而,随着每一代人的去世,他们的经验或信息、知识也就被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如果没有办法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人类的知识积累就不可能增长。文献的作用也正在于此。而文献的记录方式,实际上是指将表述信息、知识的声音、符号或图像系统通过某种特定的记录手段与方法,使其附着于一定的文献载体上。 声音、符号和图像是人类传播信息、知识的三种主要形式。其中,语言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知识,文字用书写符号来传递信息、知识,绘画用图像来传递信息、知识。而它们的记录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得到拓宽。除了用铸刻记录、书写记录、印刷记录外,还有机械录音、感光记录、传真记录、磁记录和激光记录等多种手段。这些记录手段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职能各异,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记录和传播信息、知识的方式。 从古至今,文献载体形态的变化可谓五花八门、形式多样。从文献产生之日起,它便开始以适于自己生存的载体形态来寻求自己的立足之地。从古时代的泥版、龟甲、兽骨、陶器、贝叶、竹简、青铜器、石、木、帛、纸莎草纸,到现代用纸、胶卷、胶片、磁片、磁盘、光盘,以及其他多种磁性或感光材料。各种形态的文献在接受自然与人类社会长期的实践与应用过程中接受淘汰和选择。 同时,各种载体形态的文献,又都具有继承性和时效性等特点,从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结构和形态。既然用语言、文字、绘画来记录和传递信息、知识,那么,一定的载体形态显然是文献赖于存在的基础条件,没有一定载体形态作为附着物的信息、知识是不存在的。从古到今,人类对语言的录制、文字的书写、绘画的记录,都需要有磁带、纸张、胶卷、磁盘或是光盘等各种介质作为附着物,信息、知识内容与所附载体是不可分割的。当然,信息、知识内容与物质载体的不可分割,并不表明信息、知识与具体的载体有固定不变的联系。同样,用一定的记录方式,也不表明它们与某种记录方式有固定不变的联系。用不同的记录手段或利用不同的载体,都可以反映和叙述同一种信息、知识的内容。而用同一种记录方式和同一种载体,也可以反映和叙述不同的信息、知识内容。这便构成了文献三要素之间的辨证关系。 _html
引自百度百科 文献检索一条 2 什么是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这两者有何区别?与文献信息主题内容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信息称为文献信息的外表特征,例如,著者、著者单位、期刊名称、专利说明书的专利号、政府报告的报告号等。 与文献信息主题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称为文献信息的内容特征。文献信息内容特征主要有各种形式的主题词和分类号。文献的标题因常常能够反映文献的主题,常被归入内容特征的范畴。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的区别是:与文献信息内容特征的关系密切的是内容特征,反之是外表特征。
与文献信息主题内容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信息称为文献信息的外表特征,例如,著者、著者单位、期刊名称、专利说明书的专利号、政府报告的报告号等。与文献信息主题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称为文献信息的内容特征。文献信息内容特征主要有各种形式的主题词和分类号。文献的标题因常常能够反映文献的主题,常被归入内容特征的范畴。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的区别是:与文献信息内容特征的关系密切的是内容特征,反之是外表特征。
文献外部特征有:作者,姓名,出版者,等。文献内部特征有:正文,摘要等。
图书的特点 图书与期刊等其他文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图书具有明显的单本独立性:每一本书,通常都有自己单独的、与众不同的书名,拥有明确的、集中的主题,独立而完整的内容。 (2)图书内容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图书一般是针对一定的主题,根据观点,按照一定的结构体系,系统有序地介绍有关内容。 (3)图书内容的观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图书的内容一般不像报纸、杂志那样强调新闻性和时间性。图书往往侧重于介绍比较成熟、可靠、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的观点。 (4)图书内容的文体具有前后一致的统一性:一本杂志的内容往往是多种文体并存,但一本书的内容则通常采用前后一致的文体。科技图书在体例格式、名词术语、图表形式、计量单位以及数字的使用等方面,一般都有严格的统一要求。 (5)图书的篇幅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期刊不同,图书的篇幅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掌握。但是,篇幅的灵活性并不意味着随意性。一部书往往在写作时就对篇幅大小有比较明确的规划和约定。 (6)图书出版的时间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图书的出版周期一般比较长,但选择何时出版,却具有一定的机动性,这与期刊的按月或按季度定期出版不一样。图书的出版,通常根据事先制定的年度出版计划和长期出版规划,合理地安排出版时间。 期刊的特点 (1)报道及时 期刊与图书相比较,出版周期短,刊载论文的速度快、数量大、内容新颖、发行与影响面广,能及时反映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新成果、新水平、新动向。 (2)内容广泛 期刊发表的文献,大多数是原始论文,提供的资料包括研究方法、仪器装置、结果讨论和参考文献等。此外,期刊还刊登文献述评、动态介绍、会议消息,书评和新书预告、产品广告等,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如此,其它类型的文献,也常常在期刊上发表,如会议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等,重要的专利在期刊上也常有报告。 (3)连续出版 期刊连续出版,不仅有利于情报的传递,而且它们所积累的大量文献,历史地、系统地记录了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对象的发展过程。期刊每期都有目录,卷末或年末编有各种索引,有的期刊还出版多卷或多年的累积索引,便于文献情报检索。
引自百度百科 文献检索一条 2 什么是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这两者有何区别?与文献信息主题内容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信息称为文献信息的外表特征,例如,著者、著者单位、期刊名称、专利说明书的专利号、政府报告的报告号等。 与文献信息主题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称为文献信息的内容特征。文献信息内容特征主要有各种形式的主题词和分类号。文献的标题因常常能够反映文献的主题,常被归入内容特征的范畴。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的区别是:与文献信息内容特征的关系密切的是内容特征,反之是外表特征。
文献外表特征有文献的篇名(即文献题名)、作者姓名、出版者、报告号、专利号等内容的检索。将不同的文献按照篇名、作者名称的字序或者按照报告号、专利号的数序进行排列,所形成的用来满足用户需求的检索语言。文献外部特征是一种文献检索语言,描述文献外表特征的检索语言可简要概述为:1、题名——题名索引。2、著者——著者索引、团著者索引。3、文献编号——报告号索引、合同号索引、存取号索引。4、其他——人名索引、引用文献目录等。
楼上答的很全了
这个文章会对你有用,自己提炼记得牢一点,分无所谓。。你看看 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这一定义看似简单,实际却很客观,也很全面、很严谨。从定义的字面意义中不难看出,这里所描述文献的构成要素基本有三。一是载体本身,二是载体所载内容,三是载体内容的记录方式或手段。 显然,按照文献的定义,文献这种特殊的载体必须同时满足这样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一定的信息、知识内容,二要利用一定的记录手段,三是表现出一定的载体形态。 信息与知识是构成文献的主体,没有信息、知识内容的任何形式的载体,只能称是物质,但不能称为文献。任何形式、类型的文献都必须首先以具有一定的信息、知识内容为前提。 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础,是物质、能量和信息。信息是人类了解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凭证,它是人类的一切生存活动和自然存在所传达出来的信号和消息,可量度、可识别、可转换、可存储、可积累、可处理、可传递、可再生、可压缩、可利用和可共享是信息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特征。信息的积累和传播,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文献正是这样一种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专门用来记录、储存、积累和传递人类信息、知识的载体。离开了信息、知识内容,文献本身也就失去了其赖于生存的主体。 在人类社会中,信息、知识的记录和传播是一种特有的、普遍存在的现象。记录的目的在于传播,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天然的信息储存器。一个人一生的所见所闻,会在他的记忆中留下印象,这种印象储存的越多,他的经验就越丰富。然而,随着每一代人的去世,他们的经验或信息、知识也就被带到了另一个世界,如果没有办法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人类的知识积累就不可能增长。文献的作用也正在于此。而文献的记录方式,实际上是指将表述信息、知识的声音、符号或图像系统通过某种特定的记录手段与方法,使其附着于一定的文献载体上。 声音、符号和图像是人类传播信息、知识的三种主要形式。其中,语言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知识,文字用书写符号来传递信息、知识,绘画用图像来传递信息、知识。而它们的记录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得到拓宽。除了用铸刻记录、书写记录、印刷记录外,还有机械录音、感光记录、传真记录、磁记录和激光记录等多种手段。这些记录手段不仅种类繁多,而且职能各异,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记录和传播信息、知识的方式。 从古至今,文献载体形态的变化可谓五花八门、形式多样。从文献产生之日起,它便开始以适于自己生存的载体形态来寻求自己的立足之地。从古时代的泥版、龟甲、兽骨、陶器、贝叶、竹简、青铜器、石、木、帛、纸莎草纸,到现代用纸、胶卷、胶片、磁片、磁盘、光盘,以及其他多种磁性或感光材料。各种形态的文献在接受自然与人类社会长期的实践与应用过程中接受淘汰和选择。 同时,各种载体形态的文献,又都具有继承性和时效性等特点,从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结构和形态。既然用语言、文字、绘画来记录和传递信息、知识,那么,一定的载体形态显然是文献赖于存在的基础条件,没有一定载体形态作为附着物的信息、知识是不存在的。从古到今,人类对语言的录制、文字的书写、绘画的记录,都需要有磁带、纸张、胶卷、磁盘或是光盘等各种介质作为附着物,信息、知识内容与所附载体是不可分割的。当然,信息、知识内容与物质载体的不可分割,并不表明信息、知识与具体的载体有固定不变的联系。同样,用一定的记录方式,也不表明它们与某种记录方式有固定不变的联系。用不同的记录手段或利用不同的载体,都可以反映和叙述同一种信息、知识的内容。而用同一种记录方式和同一种载体,也可以反映和叙述不同的信息、知识内容。这便构成了文献三要素之间的辨证关系。 _html
引自百度百科 文献检索一条 2 什么是文献的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这两者有何区别?与文献信息主题内容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信息称为文献信息的外表特征,例如,著者、著者单位、期刊名称、专利说明书的专利号、政府报告的报告号等。 与文献信息主题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称为文献信息的内容特征。文献信息内容特征主要有各种形式的主题词和分类号。文献的标题因常常能够反映文献的主题,常被归入内容特征的范畴。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的区别是:与文献信息内容特征的关系密切的是内容特征,反之是外表特征。
与文献信息主题内容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信息称为文献信息的外表特征,例如,著者、著者单位、期刊名称、专利说明书的专利号、政府报告的报告号等。与文献信息主题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称为文献信息的内容特征。文献信息内容特征主要有各种形式的主题词和分类号。文献的标题因常常能够反映文献的主题,常被归入内容特征的范畴。内容特征和外表特征的区别是:与文献信息内容特征的关系密切的是内容特征,反之是外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