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社科类学报格式

发布时间:

社科类学报格式

朋友你好,直接向你要投稿的媒体编辑部电子邮箱投稿就行了。如果你的文章写的好的话,很快就会被采用的。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我看到一篇学术期刊论文格式,应该可以吧,或者你到上学吧论文查重上看看,学术论文的文面结构通常应具备13个基本要素,按编排顺序依次为: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地名、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正文、序次语、注释(可选项)及参考文献、课题名称及编号、作者简介。此外,作者原稿中还应注明联系方式(电话、E-mail、详细地址、邮编等)。这些都是学术论文文面结构中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当然,原稿中最好还应有英文题名(title)、英文摘要(abstract)和英文关键词(keywords)供编辑选用。上学吧论文查重就为大家带来学术期刊论文格式基本要求,详细说明期刊论文格式规范。  一、文头部分  学术论文的文头部分一般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等要素,其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为:  题名。  学术论文题名的拟写应做到简明、具体、确切、得体,能概括论文论述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工具的有关原则。此外,题名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外文字符、代号等。  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  关于学术论文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的标注,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术论文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居中位置。  (2)学术论文的署名可以是1个作者独立署名,也可以2个或多个作者联合署名,还可以集体署名(如署某课题组的名等);可以署作者真实姓名,也可以署作者笔名,但通常都是署作者真实姓名,特殊情况除外;集体署名的文章,其执笔人或整理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以横线与正文隔开。  (3)学术译文的署名应是着者在前、译者在后,着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各种补白性学术文摘等,亦可将作者姓名加圆括号标注于正文末尾。  (4)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空格或逗号隔开;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顺序标注(上标)不同的阿拉伯数字署名序号,并在其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署名序号相一致的序号;两个以上作者单位之间连排时应以分号隔开。  (5)对署名作者应标注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区、城市或县名(省会以上城市可省去省份),注明邮编,并加圆括号将其置于作者署名下方居中位置。  作者的署名权受《着作权法》保护,具体如何署名依作者的意愿而定,任何人无权干涉,但同时又要受法律约束,不能随意侵害他人或集体的署名权。  摘要。  摘要是作者对论文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的简要表述,要求简练、准确、概括性强,能客观、具体地反映全文的重要而有新意的主要观点,并给予客观、具体的陈述;应避免带主观性和情绪化的评论口吻和脱离具体内容的解释说明。也就是说,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自含性的完整短文,是论文主要观点的直接表述,一般不应有作者的主观评价和解释说明性文字。因此,拟写摘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能使读者不必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直接获得该文最主要的内容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论文的主要观点,重点是论述对象和结论,即重在导读,以供读者通过摘要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2)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为2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一般要求实词在200个左右,如有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但以简洁明确为原则。  (3)不要把论文的“摘要”写成“内容简介”的形式,更不要写成图书的“提要”拟写摘要的要求是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把一篇论文所包含的主要信息或中心思想直接表述出来,尽量避免使用简介和自我评价式的语言。如:“本文根据……,分析了……,研究了……,提出了……,具有……意义”等,写了一大串,却反映不出具体的实质性内容。  按照有关规定,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都应编写摘要。摘要位于作者署名的下方,中文摘要前以“摘要:”或“[摘要]”作为标示,英文摘要前要以“Abstract:”作为标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英文摘要目前属于可选项,只有教育部关于高校学报论文的编排规范中有所要[1]求,而在《文摘编写规则》(GB/ T6447-1986) 中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作者如有能力在原稿中编写更好,无能力编写则可省去,留给期刊编辑根据编发需要决定是否有必要替你编写。  目前,一些期刊编发的学术论文中,正文前面虽然也有所谓的“摘要”,而其实是“内容简介”、“提要”或者不伦不类的文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作者和编者把“摘要”与“简介”、“提要”混为一谈,因而在编写摘要时不得要领。  关键词。  关键词,也称主题词,是指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取的具有实际检索意义的学科专用名词或名词词组,并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  (1)关键词的标注要求。  关键词的标注应体现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具有语义性,并应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世界汉语主题词表》或各专业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汇标注。  (2)关键词的标注方式。  一般应选取3-8个关键词,用显着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列在“摘要”的下方,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示,各词之间用分号“;”隔开;若标有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逐一对应,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作为标示,另起一行排列。  (3)标注关键词的目的。  关键词是对揭示学术论文的中心内容具有实质检索意义的词汇,其标注目的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的内容特征,便于信息集成系统汇集同类内容的论文,以供读者检索。因此,从论文中提取的关键词应是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在提取、确定关键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选取准确、恰当的词或词组作关键词,并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将其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一般来讲,学术期刊中3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必须标注中文关键词,但英文关键词则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标注。尽管目前英文关键词仍属于可选项,在学术论文写作和编排中可标可不标,但如果有能力标注,还是标注上为好,毕竟是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应考虑到国际同行的检索需求。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是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学术特征,为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规定的文献分类标记符号。  (1)中图分类号的组成。  中图分类号是由汉语拼音大写字母与阿拉伯数字及一些辅助符号相结合组成的混合制号码,一般用一个字母标志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在字母后用数字及辅助符号表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文献分类标记符号。因此,在标注时应尽量标注准确、细分到位。  (2)中图分类号的标注。  中图分类号的标注,目前应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2010年9月,第5版)所规定的学科分类代号进行标注,涉及多学科的论文,可以标注几个分类号,两个分类号之间用分号“;”隔开。中图分类号一般应标注于“关键词”下方左侧,以“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或“【中图分类号】”标示。  示例:  ①中图分类号:G270(表示该文为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方面的论文)  ②【中图分类号】G4;G9(表示该文为档案检索、文献检索、情报检索方面的论文)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是为分类标识学术论文所规定的代码。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每篇文章均应标示相应的文献标识码。  (1)常用的5个文献标识码: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  B--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D--动态性信息;  E--文件、资料。  (2)文献标识码的标注。  在学术论文中,文献标识码应标注于中图分类号的后面空两格的位置,通常以“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标示。  示例:  ①文献标识码:A(表示该文是学术论文)  ②【文献标识码】C(表示该文是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文章编号。  按照有关规定,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应标注文章编号,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标注。  文章编号由学术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文章篇首页页码和页数共5段20位数字组成,其结构为:XXXX-XXXX(YYYY)NN-PPPP-CC通常以“文章编号:”、“文章编号”或“【文章编号】”标示。  二、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是一篇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与学术论文正文相关的规范要求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用于学术论文正文的开头,或以“引言”、“前言”等标示,或作为正文的第一自然段直接表述。引言一般应概括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简单交代写作背景,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能体现论文题名限定的写作范围,同时要言简意赅、紧扣主题。  正文的逻辑层次。  正文作为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一篇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学术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部分,其逻辑结构层次一般为: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得出结论--总括全文要表达的主旨。  文内标题。  文内标题是指正文中表明各部分逻辑层次的一级、二级、三级等“小标题”正文各部分的逻辑层次不宜过多,一般应控制在五级以内。文内标题应力求简洁、明确,自占一行,行首序次语前空两格,末尾不用标点符号,但问号、感叹号、省略号除外。  正文各章节序次语的使用规范。  序次语是指文章正文中用以标示逻辑层次或逻辑停顿的字、词、序号、字母、符号等。  (1)论文的正文中,一般可根据文章特点选择从某一层序次语开始序次,序次语选定之后应顺序逐层向下行文,已选择较低层次的序次语开始序次之后,不宜反过来再使用层次更高的序次语。  (2)同类数字形式的序次语,带括号的应位于不带括号的下一层。通常第一层是带有顿号的汉字数字,如:“一、”;第二层是带括号的汉字数字,如:“(一)”;第三层是带下脚点的阿拉伯数字,如:“ ”,注意此处不是用顿号“、”;第四层是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1)”;再往下可以是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如:“①”,或小写拉丁字母加下脚点,如:“”  (3)序次语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要符合国标《标[3]  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的 有 关规定,即:以“第”“其”词头做序次语,或以“首先”“其次”“最后”等词作序次语时,其后用逗号;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做序次语时,其后用顿号;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或罗马数字做序次语时,其后用下脚点“”(该符号是借用外文的标点符号);加括号的序次语后不再用任何点号;阿拉伯数字与下脚点结合表示章节关系的序次语末尾不用任何点号,但需用1个汉字的空格。  序次语使用示例 :  一、……  (一)……  ……  (1)……  ①/……  近年来,在一些学术期刊中流行用阿拉伯数字序次。这种序次方式每个层次的序次语与标题之间要用下脚点隔开,最后一层后空一格。如:  “2”,是用于表示正文中第三个大问题下的第一个小问题中第二层标题前的序次语。  语言文字的使用  学术论文中,语言文字的使用一定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即:除古籍整理、引用和历史文献研究等特殊需要外,应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避免使用不规范简称、自造词语等,字、词的使用要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为准。  标点符号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守GB/ T15834 - 2011《标点符号用法》 的有关规定。如:除前引号、前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外,不能用在行首(原稿中计算机自动生成的除外);正文中夹注及表格内的文字末尾不用句号;着作、文章、文件、期刊、报纸、法规性文件等均加书名号,两个书名号之间无须用顿号隔开;中、外文标点符号不要混用(中文中不用外文标点符号,外文中不用中文标点符号);外文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不能在外文中照搬中文的标点符号用法,如英文中没有书名号,书名用斜体表示,所以American Archivist,不能为《American Archivist》。  引文的标注。  正文中的引文分为两种: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直接引用他人的原文,属于直接引用(直接引语)。凡直接引用的原文,必须在所引用原文的起止处使用引号,并紧接后引号上标引文序号,否则视为抄袭;如引文末的标点符号在引用范围,应位于后引号内,否则应位于引文序号后;同一参考文献的多次引用,其引文序号也应与其它引文序号一并按顺序编流水序号,而不是重复编为一个引文序号。  ( 1)正文中直接引语引文序号标注示例:有人认为:“‘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还是一种历史传承的文化现象。”[1]  把他人的话或观点等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属于间接引用(间接引语)。凡间接引用的部分,只需在引文的相应位置上标引文序号即可,引用处不加引号。  这里所谓的“引文的相应位置”,可以是作者姓名、着作题名处,也可以是引用的数据、观点等处。  (2)正文中间接引用部分引文序号标注示例:  有人说,如果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把将他人的话或观点表述出来,就属于间接引用 [2]  这里就不需要用引号,但应注明出处,即在正文引用处标注引文序号,并在文末按序号标注参考文献。  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引文标示方式,即整段引用或整篇引用时,引文不加引号,但需将引文另起一段,首行缩进四格、二行起缩进两格、换字体编排。这种引文标示方式常见于引用书信、日记、碑文等整段文字。此外,引用诗词、图表时,可另起一行、居中标示,不加引号。  注释及其标注规则。  注释指行文中用以解释、说明文中某些字、词、句、专有名词等特定内容的标注及其解释、说明性文字。  注释的标注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  (1)学术论文是否标注注释应根据行文的需要而定。当行文中遇有字、词、短语、人名、地名、事件名,以及图表、公式、文献等,需要进一步加以说明、解释,而又没有具体准确的文献来源时,应使用注释。  (2)文中注释的序号标注与参考文献不同,一般应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上标,以示与参考文献区别。其相应的说明、解释性文字可采用页下脚注,也可采用文末尾注。但无论采用脚注还是尾注,都应以手动方式进行标注,否则编辑修改或排版时,一经转换成纯文本格式,所有自动标注的内容将可能会丢失。  (3)如果论文的篇幅较长,为便于阅读起见,建议采用文中上标序号加“脚注”的注释方式,学术专着中这种方式更为常见;期刊论文中最好也采用文中编号加“脚注”,这样更便于阅读,而尽量不要采用文中编号加“尾注”,除非注释较多脚注不易排版。  一般来讲,注释在社科类论文、尤其是涉及古籍或考古的论文中使用较多。但原则上应控制文中注释的数量,只要能够查明出处的,尽量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注,因为这样更为科学严谨。  三、文后部分  文后参考文献及其着录规则。  参考文献是指在撰写或编辑论文、着作时对信息来源或其中一部分信息源进行精确和详细着录的一组数据,是位于文末、书末或书中各章节后的对论着中所引用信息的来源等各要素的准确标注,以便于读者检索、查找和核对。  关于参考文献,从笔者多年的编辑经历来看,来稿中未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规则着录,着录项目、着录要素不全,着录格式、着录顺序混乱,标志符号使用错误,以及着录内容差错较多等问题严重存在,在来稿中约占95%的比例。可见,参考文献标注不规范是学术论文撰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在这里详细探讨一下参考文献的着录问题。  (1)参考文献的种类。  参考文献的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和法规性文件、非涉密的内部资料等。按照论文撰写中使用参考文献的目的划分,参考文献主要分为引文型参考文献和阅读型参考文献两大类。其中,引文型参考文献又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这两种参考文献都必须在正文中(标序号)和文后标注清楚;而阅读型参考文献则不必标注。  (2)着录参考文献应依据的国家标准。  着录参考文献所依据的国家标准是《文后参考文[6]献着录规则》(GB/T 7714-2005) 这 是 一个专门供着者和编者使用的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已被学术期刊普遍采用。因此,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科技论着的着者和编者,都应在着录参考文献时遵照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此标准目前还是推荐标准,现正在修订中,明后年有可能将出台修订后可能更名为《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与信息资源引文指南》的新标准。新标准参照了国际标准ISO 690:2010(E)《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与信息资源引文指南》的有关规定,出台后将作为我国书刊、学术论文等参考文献着录的新国标。  (3)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  文后参考文献(又称参考文献表)是文中所引用的、可具体查考的、表明文献来源各要素的标注集合。因此,凡是在论文撰写中直接或间接引用的观点、学说、文字、公式、图表等,均应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将文献来源信息齐全准确地标注清楚。其着录格式是在正文末另起一段,以“参考文献:”字样标示,其下将正文中已标注序号的全部引用型参考文献顺序标列清楚。  参考文献各要素的标注应严格遵照国标的有关规定,不可按自己原有的习惯随意标注。否则,计算机检索时无法切分识别,其将被视为无效参考文献,正文中相应的引用文字也将被视为抄袭。  (4)参考文献的排序。  按国标规定,正文中和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参考文献序号,均应使用带方括号“[ ]”的阿拉伯数字排序,如:[1] [2] [3]……;而不是用带圆括号“()”、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等的阿拉伯数字排序,更不能使用汉字数字或拉丁、罗马字母排序。  (5)参考文献载体类型的标志符号。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 7714-2005)是GB/T 7714-1987的修订版,新国标共给出了15个文献载体类型的标志符号,分别是:  普通图书-M、期刊-J、报纸-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会议录-C、汇编-G、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档案-A、舆图-CM、其他-Z  此外,还给出了4个电子文献载体的标志符号: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6)有关参考文献载体类型标志符号的使用应着重说明的两点:  ①“A”是2005年修订后的新国标规定的“档案”的标志符号,“A”原来指专着、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现在标注析出文献用“//”表示“来自于……”  ②如有必要,可将2个标志符号合并使用,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J/OL-网上期刊、M/CD-光盘期刊,等等。  (7)参考文献着录的基本格式示例:  ①图书。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载体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相应页号。  例如:  [1]冯慧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②期刊。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载体类型]刊名,刊期:起止页号。  例如:  [3]冯慧玲。论档案馆的“亲民”战略[J]档案学研究,2005(1):12-  ③析出文献。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 //编者。论文集或报告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号。  例如:  [4]迈克尔·库克。中央和地方档案机构与社会的关系[R]//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理事会联合主持编写。文件与档案管理规划项目年度报告[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33-  (8)西文参考文献的着录。  着录西文参考文献时,目前可掌握两个原则:一是参照中文参考文献格式着录;二是依照西文习惯着录。但无论采用那种格式,都应尽量采用西文原文或通用的中文译文着录,而不应采用自行翻译的中文译文着录。  (9)参考文献着录的原则要求。  ①所列参考文献应最好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查考;如果是非涉密的内部资料,也应按规范尽量将各要素着录齐全。  ②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将序号、责任者、着作或文章的题名、文献载体、出版地、出版者、版期(出版年、刊期)、页号等信息要素按顺序标注齐全。  (10)正确理解与使用参考文献切分符号为使参考文献着录表简明统一,GB/T 7714-2005规定了着录时应使用的9个参考文献切分标识符号,分别是:“”“:”“,”“;”“//”“()”“[ ]”“/”“-”  这些符号多数移植于标点符号,但其功能和用法与标点符号不同,它们是一种前置符,置于相应的着录项目或着录要素之前,为的是使这些项目、要素个别化,以利于计算机识别、切分;而标点符号是后置符,因此不能以对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去使用标志符号。  课题名称及编号的标注。  凡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其课题论文均应在论文首页或文末注明“课题名称”和“项目编号”其标注方式有多种,可在论文首页正文下面以星号等符号标示,也可以“基金项目:”或“[基金项目]”标示,亦可在文末以“注:”标示,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标注,课题名称及编号应标注齐全,且同一期刊中应做到标注格式统一。如: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的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BTQ  作者简介的标注。  作者简介是指将论文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等信息依次列出的一组文字。  凡是向期刊投稿的学术论文,一定要有作者简介,这是为了学术论文刊发时编排的需要,在相关的学术期刊编排格式中有明确要求。作者简介一般位于篇首页地脚,置于“基金项目”(或收稿日期)之下,也可列于文后参考文献表之下。作者简介应以“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等标示,多位作者的简介之间应以分号“;”隔开,相继列出。  通联方式。  通联方式是作者向编辑部提供的通讯和联系方式,包括电话(手机)、电子邮箱、作者单位及详细地址、门牌号、邮编等信息,以便编辑部联系修改稿件,向作者邮寄样刊、支付稿酬,有些期刊还要求作者提供银行卡号。  通联方式一般附于原稿文末的最后部分,但不随论文刊发,只是为了给编辑部与作者之间联系提供方便,所以应在文末详细注明。许多作者由于投稿中不注意标注通联方式,给编辑部处理稿件带来不便,甚至影响到稿件的采用,因此有必要提请注意。

社科类学术论文格式

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2、文献综述规定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混淆作者与文献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针对性强。 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3、注意事项 ⒈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⒉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 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论文格式的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问题-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结论。

论文六要素:论文标题 作者姓名(单位,省市,邮编)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

社会科学类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就是每个毕业生都要写的,也是你毕业的直接依据。首先应该打好草稿,然后交给你的导师反复批改,最后定稿

论文一般包括封面、扉页、目录、论文摘要(中、外文)、缩略语表、正文、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几个部分。其中正文由前言、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论、讨论、对策等几个部分组成。

论文题目(黑体:3号字) 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 主 题 词:xxx(黑体,4号字) 内容摘要:xxx(黑体,4号字) 正 文:……(宋体,小4号字) 注释:采用尾注形式,需注明引文出处、作者、出版社、页码(宋体,小4号)

社科类论文格式

很多第一次写论文的同学都不知道写作时该注意什么,下面学术堂就来给大家一一讲解:  1、"我"要少用太通俗话,"笔者"少用老师的第一反映是像抄的,标准用法是本人  2、感叹号、问号要少用,论文是学术性文章是严谨的,感叹号太接近网络用语不太符合规范,问号只能在结束时用,其它地方能少用尽量少用,因为论文不是情感文章  3、排比句、段子语录要尽量别用,因为论文是严谨的,哪怕是人文社科类论文也要讲究语言的逻辑性  4、引用规范要注意,因为论文是严谨的,哪怕是人文社科类论文也要讲究语言的逻辑性  5、直接引用不能超过全文的15%-25%(现在重点大学因为出现了翟天临事件普遍改成了5%,国外大学反而没有这么严),间接引用不能超过30%,引用大多集中在开题,研究综述、理论研究方面,论文中后部分尽量不要大面积标红,某些教授会特别在意、较真  6、脚注、脚注还是脚注,重要的事说三遍,没标脚注通常都会老师打回去,先改格式,怎么标脚注参照各个学校论文格式模板  7、论文主要结构要符合规范  8、对前人的否定,要客气、谦虚,能让你引用的都是学术大牛,当然你也可以不听,结果就是引起老师烦感,无理由的改来改去,一次、两次、三次、N次  9、参考文献需要和论文里的句子一一对应,标注规范,很多同学参考文献是随便乱复制的,根本就无法与正文对应,老师为什么要看的这么认真,是对你论文辛苦付出的尊重,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学生你是不是也应该尊重一下老师的感受呢?别侮辱老师的智商  10、致谢词要认真写,别乱抄,70%的致谢词是公式化的,其实也无可厚非,但有30%抄的连实际都不符,稍微用点心,绝对能省你大量修改的时间因为办公室很多老师都说过这个问题,大部分的意见是,遇到就变成无理由的修改或是随便找个理由的修改,美其名曰:磨磨学生的学术性子,对他以后人生的道路有好处

正规期刊发表论文的六个步骤详解,很多细节需要注意投稿才不能成功

论文写作技巧:一、写作前                   1、要知道在引言中陈述论点。2、用论文的剩余部分陈述理由和证据,使论点得到充分支持。3、考虑一下呈现这些内容的顺序:怎样安排段落之间的结构才是最清晰、最有说服力。二、论文结构安排技巧                            1、相似的想法通常应该集中在一起,而不是四处分散。  2、每个段落应该在字体上有区别,比如缩进或在段落之间留出额外的行间距。   3、每一段只应该陈述一个要点。 4、每个段落都可以看作是一篇小短文。以主题句开头,介绍段落的主要观点;进一步解释这个观点;                   为观点提供相应的证据;                             解释或分析证据;                              总结要点,并指出其是如何与整体论点相关联的。             5、每一段都应该使用过渡词或短语连接到下一段。   6、段落的顺序应该符合逻辑,前后一致。   7、一旦同学写好了初稿,试着用一句话总结每个段落的要点。

社科类期刊格式

我看到一篇学术期刊论文格式,应该可以吧,或者你到上学吧论文查重上看看,学术论文的文面结构通常应具备13个基本要素,按编排顺序依次为: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地名、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正文、序次语、注释(可选项)及参考文献、课题名称及编号、作者简介。此外,作者原稿中还应注明联系方式(电话、E-mail、详细地址、邮编等)。这些都是学术论文文面结构中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当然,原稿中最好还应有英文题名(title)、英文摘要(abstract)和英文关键词(keywords)供编辑选用。上学吧论文查重就为大家带来学术期刊论文格式基本要求,详细说明期刊论文格式规范。  一、文头部分  学术论文的文头部分一般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等要素,其基本格式和规范要求为:  题名。  学术论文题名的拟写应做到简明、具体、确切、得体,能概括论文论述的特定内容,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工具的有关原则。此外,题名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语、外文字符、代号等。  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  关于学术论文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的标注,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术论文均应有作者署名,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居中位置。  (2)学术论文的署名可以是1个作者独立署名,也可以2个或多个作者联合署名,还可以集体署名(如署某课题组的名等);可以署作者真实姓名,也可以署作者笔名,但通常都是署作者真实姓名,特殊情况除外;集体署名的文章,其执笔人或整理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位置以横线与正文隔开。  (3)学术译文的署名应是着者在前、译者在后,着者前用方括号标明国籍;各种补白性学术文摘等,亦可将作者姓名加圆括号标注于正文末尾。  (4)多位作者的署名之间应用空格或逗号隔开;不同单位的作者,应在姓名右上角顺序标注(上标)不同的阿拉伯数字署名序号,并在其单位名称之前加注与署名序号相一致的序号;两个以上作者单位之间连排时应以分号隔开。  (5)对署名作者应标注其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区、城市或县名(省会以上城市可省去省份),注明邮编,并加圆括号将其置于作者署名下方居中位置。  作者的署名权受《着作权法》保护,具体如何署名依作者的意愿而定,任何人无权干涉,但同时又要受法律约束,不能随意侵害他人或集体的署名权。  摘要。  摘要是作者对论文主要内容或主要观点的简要表述,要求简练、准确、概括性强,能客观、具体地反映全文的重要而有新意的主要观点,并给予客观、具体的陈述;应避免带主观性和情绪化的评论口吻和脱离具体内容的解释说明。也就是说,摘要是一篇具有独立性、自含性的完整短文,是论文主要观点的直接表述,一般不应有作者的主观评价和解释说明性文字。因此,拟写摘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1)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能使读者不必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直接获得该文最主要的内容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论文的主要观点,重点是论述对象和结论,即重在导读,以供读者通过摘要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  (2)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为2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一般要求实词在200个左右,如有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但以简洁明确为原则。  (3)不要把论文的“摘要”写成“内容简介”的形式,更不要写成图书的“提要”拟写摘要的要求是用高度概括性的语言把一篇论文所包含的主要信息或中心思想直接表述出来,尽量避免使用简介和自我评价式的语言。如:“本文根据……,分析了……,研究了……,提出了……,具有……意义”等,写了一大串,却反映不出具体的实质性内容。  按照有关规定,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都应编写摘要。摘要位于作者署名的下方,中文摘要前以“摘要:”或“[摘要]”作为标示,英文摘要前要以“Abstract:”作为标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英文摘要目前属于可选项,只有教育部关于高校学报论文的编排规范中有所要[1]求,而在《文摘编写规则》(GB/ T6447-1986) 中对此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作者如有能力在原稿中编写更好,无能力编写则可省去,留给期刊编辑根据编发需要决定是否有必要替你编写。  目前,一些期刊编发的学术论文中,正文前面虽然也有所谓的“摘要”,而其实是“内容简介”、“提要”或者不伦不类的文字。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作者和编者把“摘要”与“简介”、“提要”混为一谈,因而在编写摘要时不得要领。  关键词。  关键词,也称主题词,是指从论文的题名、摘要和正文中选取的具有实际检索意义的学科专用名词或名词词组,并在论文中有明确的出处。  (1)关键词的标注要求。  关键词的标注应体现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具有语义性,并应尽量采用《汉语主题词表》《世界汉语主题词表》或各专业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汇标注。  (2)关键词的标注方式。  一般应选取3-8个关键词,用显着的字符另起一行排列在“摘要”的下方,中文关键词前以“关键词:”、“关键词”或“【关键词】”作为标示,各词之间用分号“;”隔开;若标有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逐一对应,英文关键词前以“Keywords:”作为标示,另起一行排列。  (3)标注关键词的目的。  关键词是对揭示学术论文的中心内容具有实质检索意义的词汇,其标注目的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的内容特征,便于信息集成系统汇集同类内容的论文,以供读者检索。因此,从论文中提取的关键词应是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在提取、确定关键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选取准确、恰当的词或词组作关键词,并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将其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一般来讲,学术期刊中3000字以上的学术论文必须标注中文关键词,但英文关键词则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标注。尽管目前英文关键词仍属于可选项,在学术论文写作和编排中可标可不标,但如果有能力标注,还是标注上为好,毕竟是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应考虑到国际同行的检索需求。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是指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科技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并依照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学术特征,为分门别类地组织文献所规定的文献分类标记符号。  (1)中图分类号的组成。  中图分类号是由汉语拼音大写字母与阿拉伯数字及一些辅助符号相结合组成的混合制号码,一般用一个字母标志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序列,在字母后用数字及辅助符号表示大类下类目的划分,由此构成一个完整的文献分类标记符号。因此,在标注时应尽量标注准确、细分到位。  (2)中图分类号的标注。  中图分类号的标注,目前应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2010年9月,第5版)所规定的学科分类代号进行标注,涉及多学科的论文,可以标注几个分类号,两个分类号之间用分号“;”隔开。中图分类号一般应标注于“关键词”下方左侧,以“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或“【中图分类号】”标示。  示例:  ①中图分类号:G270(表示该文为档案学、档案管理学方面的论文)  ②【中图分类号】G4;G9(表示该文为档案检索、文献检索、情报检索方面的论文)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是为分类标识学术论文所规定的代码。按照《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规定,每篇文章均应标示相应的文献标识码。  (1)常用的5个文献标识码: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  B--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D--动态性信息;  E--文件、资料。  (2)文献标识码的标注。  在学术论文中,文献标识码应标注于中图分类号的后面空两格的位置,通常以“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或“【文献标识码】”标示。  示例:  ①文献标识码:A(表示该文是学术论文)  ②【文献标识码】C(表示该文是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  文章编号。  按照有关规定,凡具有文献标识码的文章均应标注文章编号,其中A、B、C三类文章必须标注。  文章编号由学术期刊的国际标准刊号、出版年、期次号、文章篇首页页码和页数共5段20位数字组成,其结构为:XXXX-XXXX(YYYY)NN-PPPP-CC通常以“文章编号:”、“文章编号”或“【文章编号】”标示。  二、正文部分  正文部分是一篇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与学术论文正文相关的规范要求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引言。  引言,又称前言,用于学术论文正文的开头,或以“引言”、“前言”等标示,或作为正文的第一自然段直接表述。引言一般应概括地表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简单交代写作背景,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能体现论文题名限定的写作范围,同时要言简意赅、紧扣主题。  正文的逻辑层次。  正文作为学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一篇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学术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部分,其逻辑结构层次一般为:  提出问题--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得出结论--总括全文要表达的主旨。  文内标题。  文内标题是指正文中表明各部分逻辑层次的一级、二级、三级等“小标题”正文各部分的逻辑层次不宜过多,一般应控制在五级以内。文内标题应力求简洁、明确,自占一行,行首序次语前空两格,末尾不用标点符号,但问号、感叹号、省略号除外。  正文各章节序次语的使用规范。  序次语是指文章正文中用以标示逻辑层次或逻辑停顿的字、词、序号、字母、符号等。  (1)论文的正文中,一般可根据文章特点选择从某一层序次语开始序次,序次语选定之后应顺序逐层向下行文,已选择较低层次的序次语开始序次之后,不宜反过来再使用层次更高的序次语。  (2)同类数字形式的序次语,带括号的应位于不带括号的下一层。通常第一层是带有顿号的汉字数字,如:“一、”;第二层是带括号的汉字数字,如:“(一)”;第三层是带下脚点的阿拉伯数字,如:“ ”,注意此处不是用顿号“、”;第四层是带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如:“(1)”;再往下可以是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如:“①”,或小写拉丁字母加下脚点,如:“”  (3)序次语后标点符号的使用,要符合国标《标[3]  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 的 有 关规定,即:以“第”“其”词头做序次语,或以“首先”“其次”“最后”等词作序次语时,其后用逗号;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做序次语时,其后用顿号;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或罗马数字做序次语时,其后用下脚点“”(该符号是借用外文的标点符号);加括号的序次语后不再用任何点号;阿拉伯数字与下脚点结合表示章节关系的序次语末尾不用任何点号,但需用1个汉字的空格。  序次语使用示例 :  一、……  (一)……  ……  (1)……  ①/……  近年来,在一些学术期刊中流行用阿拉伯数字序次。这种序次方式每个层次的序次语与标题之间要用下脚点隔开,最后一层后空一格。如:  “2”,是用于表示正文中第三个大问题下的第一个小问题中第二层标题前的序次语。  语言文字的使用  学术论文中,语言文字的使用一定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即:除古籍整理、引用和历史文献研究等特殊需要外,应避免使用旧体字、异体字和繁体字;避免使用不规范简称、自造词语等,字、词的使用要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为准。  标点符号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守GB/ T15834 - 2011《标点符号用法》 的有关规定。如:除前引号、前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外,不能用在行首(原稿中计算机自动生成的除外);正文中夹注及表格内的文字末尾不用句号;着作、文章、文件、期刊、报纸、法规性文件等均加书名号,两个书名号之间无须用顿号隔开;中、外文标点符号不要混用(中文中不用外文标点符号,外文中不用中文标点符号);外文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不能在外文中照搬中文的标点符号用法,如英文中没有书名号,书名用斜体表示,所以American Archivist,不能为《American Archivist》。  引文的标注。  正文中的引文分为两种: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直接引用他人的原文,属于直接引用(直接引语)。凡直接引用的原文,必须在所引用原文的起止处使用引号,并紧接后引号上标引文序号,否则视为抄袭;如引文末的标点符号在引用范围,应位于后引号内,否则应位于引文序号后;同一参考文献的多次引用,其引文序号也应与其它引文序号一并按顺序编流水序号,而不是重复编为一个引文序号。  ( 1)正文中直接引语引文序号标注示例:有人认为:“‘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贸景观,还是一种历史传承的文化现象。”[1]  把他人的话或观点等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出来,属于间接引用(间接引语)。凡间接引用的部分,只需在引文的相应位置上标引文序号即可,引用处不加引号。  这里所谓的“引文的相应位置”,可以是作者姓名、着作题名处,也可以是引用的数据、观点等处。  (2)正文中间接引用部分引文序号标注示例:  有人说,如果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把将他人的话或观点表述出来,就属于间接引用 [2]  这里就不需要用引号,但应注明出处,即在正文引用处标注引文序号,并在文末按序号标注参考文献。  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引文标示方式,即整段引用或整篇引用时,引文不加引号,但需将引文另起一段,首行缩进四格、二行起缩进两格、换字体编排。这种引文标示方式常见于引用书信、日记、碑文等整段文字。此外,引用诗词、图表时,可另起一行、居中标示,不加引号。  注释及其标注规则。  注释指行文中用以解释、说明文中某些字、词、句、专有名词等特定内容的标注及其解释、说明性文字。  注释的标注一般应掌握以下原则:  (1)学术论文是否标注注释应根据行文的需要而定。当行文中遇有字、词、短语、人名、地名、事件名,以及图表、公式、文献等,需要进一步加以说明、解释,而又没有具体准确的文献来源时,应使用注释。  (2)文中注释的序号标注与参考文献不同,一般应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上标,以示与参考文献区别。其相应的说明、解释性文字可采用页下脚注,也可采用文末尾注。但无论采用脚注还是尾注,都应以手动方式进行标注,否则编辑修改或排版时,一经转换成纯文本格式,所有自动标注的内容将可能会丢失。  (3)如果论文的篇幅较长,为便于阅读起见,建议采用文中上标序号加“脚注”的注释方式,学术专着中这种方式更为常见;期刊论文中最好也采用文中编号加“脚注”,这样更便于阅读,而尽量不要采用文中编号加“尾注”,除非注释较多脚注不易排版。  一般来讲,注释在社科类论文、尤其是涉及古籍或考古的论文中使用较多。但原则上应控制文中注释的数量,只要能够查明出处的,尽量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注,因为这样更为科学严谨。  三、文后部分  文后参考文献及其着录规则。  参考文献是指在撰写或编辑论文、着作时对信息来源或其中一部分信息源进行精确和详细着录的一组数据,是位于文末、书末或书中各章节后的对论着中所引用信息的来源等各要素的准确标注,以便于读者检索、查找和核对。  关于参考文献,从笔者多年的编辑经历来看,来稿中未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规则着录,着录项目、着录要素不全,着录格式、着录顺序混乱,标志符号使用错误,以及着录内容差错较多等问题严重存在,在来稿中约占95%的比例。可见,参考文献标注不规范是学术论文撰写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在这里详细探讨一下参考文献的着录问题。  (1)参考文献的种类。  参考文献的信息资源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等正式出版物和法规性文件、非涉密的内部资料等。按照论文撰写中使用参考文献的目的划分,参考文献主要分为引文型参考文献和阅读型参考文献两大类。其中,引文型参考文献又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这两种参考文献都必须在正文中(标序号)和文后标注清楚;而阅读型参考文献则不必标注。  (2)着录参考文献应依据的国家标准。  着录参考文献所依据的国家标准是《文后参考文[6]献着录规则》(GB/T 7714-2005) 这 是 一个专门供着者和编者使用的参考文献着录规则,已被学术期刊普遍采用。因此,无论是学术论文、还是科技论着的着者和编者,都应在着录参考文献时遵照执行。  需要说明的是,此标准目前还是推荐标准,现正在修订中,明后年有可能将出台修订后可能更名为《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与信息资源引文指南》的新标准。新标准参照了国际标准ISO 690:2010(E)《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与信息资源引文指南》的有关规定,出台后将作为我国书刊、学术论文等参考文献着录的新国标。  (3)文后参考文献的着录。  文后参考文献(又称参考文献表)是文中所引用的、可具体查考的、表明文献来源各要素的标注集合。因此,凡是在论文撰写中直接或间接引用的观点、学说、文字、公式、图表等,均应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将文献来源信息齐全准确地标注清楚。其着录格式是在正文末另起一段,以“参考文献:”字样标示,其下将正文中已标注序号的全部引用型参考文献顺序标列清楚。  参考文献各要素的标注应严格遵照国标的有关规定,不可按自己原有的习惯随意标注。否则,计算机检索时无法切分识别,其将被视为无效参考文献,正文中相应的引用文字也将被视为抄袭。  (4)参考文献的排序。  按国标规定,正文中和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参考文献序号,均应使用带方括号“[ ]”的阿拉伯数字排序,如:[1] [2] [3]……;而不是用带圆括号“()”、六角括号“〔〕”或方头括号“【】”等的阿拉伯数字排序,更不能使用汉字数字或拉丁、罗马字母排序。  (5)参考文献载体类型的标志符号。  《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GB/T 7714-2005)是GB/T 7714-1987的修订版,新国标共给出了15个文献载体类型的标志符号,分别是:  普通图书-M、期刊-J、报纸-N、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会议录-C、汇编-G、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档案-A、舆图-CM、其他-Z  此外,还给出了4个电子文献载体的标志符号: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6)有关参考文献载体类型标志符号的使用应着重说明的两点:  ①“A”是2005年修订后的新国标规定的“档案”的标志符号,“A”原来指专着、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现在标注析出文献用“//”表示“来自于……”  ②如有必要,可将2个标志符号合并使用,如: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J/OL-网上期刊、M/CD-光盘期刊,等等。  (7)参考文献着录的基本格式示例:  ①图书。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载体类型]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相应页号。  例如:  [1]冯慧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②期刊。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载体类型]刊名,刊期:起止页号。  例如:  [3]冯慧玲。论档案馆的“亲民”战略[J]档案学研究,2005(1):12-  ③析出文献。  格式:[序号]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 //编者。论文集或报告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号。  例如:  [4]迈克尔·库克。中央和地方档案机构与社会的关系[R]// 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理事会联合主持编写。文件与档案管理规划项目年度报告[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33-  (8)西文参考文献的着录。  着录西文参考文献时,目前可掌握两个原则:一是参照中文参考文献格式着录;二是依照西文习惯着录。但无论采用那种格式,都应尽量采用西文原文或通用的中文译文着录,而不应采用自行翻译的中文译文着录。  (9)参考文献着录的原则要求。  ①所列参考文献应最好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查考;如果是非涉密的内部资料,也应按规范尽量将各要素着录齐全。  ②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将序号、责任者、着作或文章的题名、文献载体、出版地、出版者、版期(出版年、刊期)、页号等信息要素按顺序标注齐全。  (10)正确理解与使用参考文献切分符号为使参考文献着录表简明统一,GB/T 7714-2005规定了着录时应使用的9个参考文献切分标识符号,分别是:“”“:”“,”“;”“//”“()”“[ ]”“/”“-”  这些符号多数移植于标点符号,但其功能和用法与标点符号不同,它们是一种前置符,置于相应的着录项目或着录要素之前,为的是使这些项目、要素个别化,以利于计算机识别、切分;而标点符号是后置符,因此不能以对标点符号用法的理解去使用标志符号。  课题名称及编号的标注。  凡是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立项的科研课题,其课题论文均应在论文首页或文末注明“课题名称”和“项目编号”其标注方式有多种,可在论文首页正文下面以星号等符号标示,也可以“基金项目:”或“[基金项目]”标示,亦可在文末以“注:”标示,但无论采用哪种方式标注,课题名称及编号应标注齐全,且同一期刊中应做到标注格式统一。如:  注: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的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4BTQ  作者简介的标注。  作者简介是指将论文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等信息依次列出的一组文字。  凡是向期刊投稿的学术论文,一定要有作者简介,这是为了学术论文刊发时编排的需要,在相关的学术期刊编排格式中有明确要求。作者简介一般位于篇首页地脚,置于“基金项目”(或收稿日期)之下,也可列于文后参考文献表之下。作者简介应以“作者简介:”或“[作者简介]”等标示,多位作者的简介之间应以分号“;”隔开,相继列出。  通联方式。  通联方式是作者向编辑部提供的通讯和联系方式,包括电话(手机)、电子邮箱、作者单位及详细地址、门牌号、邮编等信息,以便编辑部联系修改稿件,向作者邮寄样刊、支付稿酬,有些期刊还要求作者提供银行卡号。  通联方式一般附于原稿文末的最后部分,但不随论文刊发,只是为了给编辑部与作者之间联系提供方便,所以应在文末详细注明。许多作者由于投稿中不注意标注通联方式,给编辑部处理稿件带来不便,甚至影响到稿件的采用,因此有必要提请注意。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