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在谈全球化,我想今天的讲座从一个问题开始。为什么说是全球化阴影呢?因为大家都在谈阳光,所以说阴影是对全球化的反思。 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弊大于利,风险大于机会。全球化的主导是美国,中美的战略利益对立的,基于利益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冲突形式可以多样。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是红黄两祸,红指意识形态的,黄是说把中国西化,分化,有根据就把中国分成五块,这便是中国的未来,而这所有的都是美国的策略与总趋势。 西方战后获得了很大发展,很大部分归于第三世界工业大开发,以中美为例,每年美国都从中国进口大量廉价商品,每年中国出口额为300多亿美元,如果当然商品按从别国输入的价格计算,将多 140亿美元,而美国从1979年到1996直接,对华投资才142亿美元,中美长期存在着不平等交换,就拿NIKE鞋来例,在美国市场售价200美元,其制造是在中国福建,出场价是20美元,工资含量2美元,还有2美元是用于支付购买气垫专利的费用。 经济全球化从表面上看是INTERNET的扩展,从生产需要上看是缩小,而生产是生产关系的统一,从生产关系看,是资本全球化,西方资本占领第三世界工业空间,形成资本的逻辑循环,在新殖民主义时代,美国人口17亿,消耗了石油的36%,以13种主要工业原材料为例,美国的依赖程度60%,欧盟90%,日本92%。现今按我的解释,全球面临着后殖民主义,再殖民化。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代的两大主题,其将来的意思也是为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和平是相对于战略而言,战略的根源是争夺殖民地,现在经济殖民化解决了这一问题,要争取第三世界市场需要和平。 1995年联合国会议上,加利致辞到全球一体化和全球分裂化是21世纪面临的两大挑战,一个新的辩证关系开始了。 对第三世界来说,经济全球化初期确定有过很多有利条件,主要有:西方资本注入了传统农业,二、三产一发展空间极其大;廉价劳动力。和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差距大,经济的互补性强,下面一组数据就可以说明这种发展,1956-1960年平均GDP增长9%。61年到66年1%,66年-70年6%,71年-75年6%,其中61年到75年持续保持在5%以上,这在经济学上称为经济奇迹,到70年代后期,80年代,这种强劲的局势被抑制,1976到1980年为5%-80年代是“失去的十年”,为6%,1990年到1994年就是 fu ta o 1%,最近几年东欧经济萎靡,东南亚金融危机,形势也不好,其原因有: 工业衰退和农村衰败,在资本全球化运动中,资本纷纷集中到工、商业,70%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能自给,发展中国家靠农业积累资本的方式是发展经济作物,致使结构单一在,而商业行情不断变化,农业节奏跟不上商业节奏,农村的农业制约工业、制约消费。 韩国以出口型工业结构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出口受阻时遭遇了严重的危机,韩国以精体汽车业出口为主的工业是现代化的,而内需的产业是半现代化的,所以出口萎缩采取的直接结果是生产 ,这是因为没有带来国内产业链的建立。
世界经济,是各国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或者说,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相互连接、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是超越于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经济体系。所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明显趋势。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大发展,生产要素流动的规模不断增大、流动速度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经济合作、经济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了。 要使经济全球一体化近一步发展,可以通过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使各国生产、技术、管理、等领域的交流和联系日益密切,国际间的分工日益加深;还有国际贸易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贸易和金融关系日益密切化、规范化和广泛化。另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发展,将各国成员间的贸易、金融、生产、劳务等方面的关系,从自发的外部联系日益发展为制度性的内部结合。 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就是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战后出现的新现象和新概念。通常是指一些地缘附近的国家或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约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地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签订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解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 世界上有形式多样、层次各异的区域经济集团:一、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这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基础近代以来欧洲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普遍削弱,失去了传统的中心地位,政治经济地位大大下降二战后,欧洲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实现欧洲的统一从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正式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到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煤钢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2003年,EEA又加入了10个新的成员国。按照相关协定,挪威等三个非欧盟国也因享受了区内市场一体化带来的好处要在今后的5年内向EEA的财政机制注入6亿欧元的资金。至此,一个横跨南北欧和西中东欧的到自然贸易区宣告成立。二、美洲经济一体化。有美国的主导作用,拉美国家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再加上加拿大持的积极态度,美洲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of Americas, FTAA)的设想是在1994年美国迈阿密西半球首脑会议上提出,目的是于2005年初在西半球建立一个世界上面积最大、年GDP总值达14万亿美元、拥有8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FTAA成立后,将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与欧盟(European Union,EU)形成对峙之势。FTAA的建立将是大势所趋,以美国的实力和地位,它还会将不遗余力的去推动FTAA的发展进程,已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拉美国家出于稳定本国政局、消除贫困和发展经济的需要也会共同努力推动建立FTAA。但可以预见,美洲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还将继续存在,在触及敏感领域时还可能有激烈纷争,建立FTAA的道路必将是一条合作与冲突并存的荆棘之路。三、亚太经济合作---东盟自由贸易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在地理范围和进程上表现了多层次性。然而,亚太经合组织在现阶段仍是一个松散的和开放的地区经济组织。还有其独特性、开放性。东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3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ASEAN的成立。成立几十年来,东盟已日益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东盟的宗旨是以平等和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国际和地区组织进行紧密和互利的合作。近年来,东盟积极开展多方位外交。随着经济实力和影响的不断加强,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率先发起东亚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 2003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东盟国家。 总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化和全球化的相互促进和交替发展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作,推动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的区域经贸集团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掀起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热潮。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和地位更为重要。它是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过渡形式和步骤。
二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首先,随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大战前的军事争夺,转向全方位的竞争、协调与合作。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相当稳定的状态。尽管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依然存在,但这种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矛盾和斗争不再表现在军事领域,而是集中在经济领域。因此,战争可以避免。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出现了相对缓和的状态。二战后,新科技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资产阶级实行了某些改良措施,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所有这些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无产阶级革命在段时期内难以实现。再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随着前者的独立和解放而出现了新的变化,两者之间的矛盾已转化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矛盾。世界基本矛盾和国际形势的这种巨大而深刻变化使得时代主题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战后世界矛盾的发展变化。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两种制度、三种类型的国家。他们之间关系的问题构成了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这三类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东西南北”四个字,国家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是“东西矛盾”和“南北矛盾”。第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战略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竞相发展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从总体上看,双方势均力敌,并且都大到了足以毁灭对方多次的杀伤力水平,从而形成了“核恐怖均势”状态。美苏两家打不起来,就不会有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世界各国人民再也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战争,渴望世界永久和平。因此,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强烈愿望。二战后出现的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四、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二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另外,科技革命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创造了大量新产业。二战后的国家现实表明,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所获取的经济利益远远超过通过战争获取的经济利益。第五、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一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共同的利益的存在推动着国际协调与国际合作机制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发展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已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它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首先,随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大战前的军事争夺,转向全方位的竞争、协调与合作。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相当稳定的状态。尽管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依然存在,但这种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矛盾和斗争不再表现在军事领域,而是集中在经济领域。因此,战争可以避免。其次,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出现了相对缓和的状态。二战后,新科技的重大发明与发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上资产阶级实行了某些改良措施,增强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所有这些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相对缓和,无产阶级革命在段时期内难以实现。再次,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随着前者的独立和解放而出现了新的变化,两者之间的矛盾已转化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的政治、经济矛盾。世界基本矛盾和国际形势的这种巨大而深刻变化使得时代主题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战后世界矛盾的发展变化。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两种制度、三种类型的国家。他们之间关系的问题构成了当今世界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这三类不同成员国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东西南北”四个字,国家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是“东西矛盾”和“南北矛盾”。第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均势和全球战略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竞相发展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从总体上看,双方势均力敌,并且都大到了足以毁灭对方多次的杀伤力水平,从而形成了“核恐怖均势”状态。美苏两家打不起来,就不会有世界大战。第三、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世界各国人民再也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战争,渴望世界永久和平。因此,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强烈愿望。二战后出现的一大批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第四、科学技术已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二战后,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另外,科技革命还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创造了大量新产业。二战后的国家现实表明,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所获取的经济利益远远超过通过战争获取的经济利益。第五、经济全球化使发展问题上升为全球性的问题。一方面,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使得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共同的利益的存在推动着国际协调与国际合作机制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发展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经济困难已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它同时也极大地影响了发达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现在大家都在谈全球化,我想今天的讲座从一个问题开始。为什么说是全球化阴影呢?因为大家都在谈阳光,所以说阴影是对全球化的反思。 我有一个基本的观点,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弊大于利,风险大于机会。全球化的主导是美国,中美的战略利益对立的,基于利益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冲突形式可以多样。对于美国来说,中国是红黄两祸,红指意识形态的,黄是说把中国西化,分化,有根据就把中国分成五块,这便是中国的未来,而这所有的都是美国的策略与总趋势。 西方战后获得了很大发展,很大部分归于第三世界工业大开发,以中美为例,每年美国都从中国进口大量廉价商品,每年中国出口额为300多亿美元,如果当然商品按从别国输入的价格计算,将多 140亿美元,而美国从1979年到1996直接,对华投资才142亿美元,中美长期存在着不平等交换,就拿NIKE鞋来例,在美国市场售价200美元,其制造是在中国福建,出场价是20美元,工资含量2美元,还有2美元是用于支付购买气垫专利的费用。 经济全球化从表面上看是INTERNET的扩展,从生产需要上看是缩小,而生产是生产关系的统一,从生产关系看,是资本全球化,西方资本占领第三世界工业空间,形成资本的逻辑循环,在新殖民主义时代,美国人口17亿,消耗了石油的36%,以13种主要工业原材料为例,美国的依赖程度60%,欧盟90%,日本92%。现今按我的解释,全球面临着后殖民主义,再殖民化。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代的两大主题,其将来的意思也是为了发达国家的利益,和平是相对于战略而言,战略的根源是争夺殖民地,现在经济殖民化解决了这一问题,要争取第三世界市场需要和平。 1995年联合国会议上,加利致辞到全球一体化和全球分裂化是21世纪面临的两大挑战,一个新的辩证关系开始了。 对第三世界来说,经济全球化初期确定有过很多有利条件,主要有:西方资本注入了传统农业,二、三产一发展空间极其大;廉价劳动力。和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差距大,经济的互补性强,下面一组数据就可以说明这种发展,1956-1960年平均GDP增长9%。61年到66年1%,66年-70年6%,71年-75年6%,其中61年到75年持续保持在5%以上,这在经济学上称为经济奇迹,到70年代后期,80年代,这种强劲的局势被抑制,1976到1980年为5%-80年代是“失去的十年”,为6%,1990年到1994年就是 fu ta o 1%,最近几年东欧经济萎靡,东南亚金融危机,形势也不好,其原因有: 工业衰退和农村衰败,在资本全球化运动中,资本纷纷集中到工、商业,70%发展中国家粮食不能自给,发展中国家靠农业积累资本的方式是发展经济作物,致使结构单一在,而商业行情不断变化,农业节奏跟不上商业节奏,农村的农业制约工业、制约消费。 韩国以出口型工业结构为主的产业结构在出口受阻时遭遇了严重的危机,韩国以精体汽车业出口为主的工业是现代化的,而内需的产业是半现代化的,所以出口萎缩采取的直接结果是生产 ,这是因为没有带来国内产业链的建立。
先去知网下载,研究下别人怎么写的,从中提炼出来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了,不会找的话,可以去我qq空间里看下论文的查找步骤
世界经济,是各国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或者说,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相互连接、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是超越于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经济体系。所以,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明显趋势。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大发展,生产要素流动的规模不断增大、流动速度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经济合作、经济融合的程度日益加深了。 要使经济全球一体化近一步发展,可以通过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使各国生产、技术、管理、等领域的交流和联系日益密切,国际间的分工日益加深;还有国际贸易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贸易和金融关系日益密切化、规范化和广泛化。另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发展,将各国成员间的贸易、金融、生产、劳务等方面的关系,从自发的外部联系日益发展为制度性的内部结合。 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就是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战后出现的新现象和新概念。通常是指一些地缘附近的国家或地区,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了谋求本地区的共同利益联合起来,在彼此自愿约束自己的部分经济主权甚至相互对等地分享或让渡部分国家主权的条件下,通过签订协议、规章组建国际调解组织和实体,使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在成员国间自由流动,使资源在成员国内得以优化配置,实现产业互补和共同经济繁荣的过程。 世界上有形式多样、层次各异的区域经济集团:一、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共同的地域使欧洲国家一直拥有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这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基础近代以来欧洲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欧洲普遍削弱,失去了传统的中心地位,政治经济地位大大下降二战后,欧洲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实现欧洲的统一从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正式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到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196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煤钢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2003年,EEA又加入了10个新的成员国。按照相关协定,挪威等三个非欧盟国也因享受了区内市场一体化带来的好处要在今后的5年内向EEA的财政机制注入6亿欧元的资金。至此,一个横跨南北欧和西中东欧的到自然贸易区宣告成立。二、美洲经济一体化。有美国的主导作用,拉美国家为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再加上加拿大持的积极态度,美洲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of Americas, FTAA)的设想是在1994年美国迈阿密西半球首脑会议上提出,目的是于2005年初在西半球建立一个世界上面积最大、年GDP总值达14万亿美元、拥有8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FTAA成立后,将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与欧盟(European Union,EU)形成对峙之势。FTAA的建立将是大势所趋,以美国的实力和地位,它还会将不遗余力的去推动FTAA的发展进程,已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拉美国家出于稳定本国政局、消除贫困和发展经济的需要也会共同努力推动建立FTAA。但可以预见,美洲各国之间的贸易争端还将继续存在,在触及敏感领域时还可能有激烈纷争,建立FTAA的道路必将是一条合作与冲突并存的荆棘之路。三、亚太经济合作---东盟自由贸易区。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在地理范围和进程上表现了多层次性。然而,亚太经合组织在现阶段仍是一个松散的和开放的地区经济组织。还有其独特性、开放性。东盟的前身是由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3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日至8日,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ASEAN的成立。成立几十年来,东盟已日益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东盟的宗旨是以平等和协作精神,共同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遵循正义、国家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同国际和地区组织进行紧密和互利的合作。近年来,东盟积极开展多方位外交。随着经济实力和影响的不断加强,东盟在地区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率先发起东亚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 2003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东盟国家。 总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区域化和全球化的相互促进和交替发展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运作,推动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另一方面,各种类型的区域经贸集团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掀起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热潮。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和地位更为重要。它是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的过渡形式和步骤。
首先,您应当了解学术论文的相关写作知识,所谓“欲工其事,必先利其器”。网上有一篇很详细地介绍如何写作与发表论文的文章:-to-write-html。其次,网上论文网站多如牛毛,面对这些网站,我们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受限制太多,要么是收费,要么是一篇好端端的论文被分成数十页,相当地破坏了阅读的心情。最后,当然,最重要的是,无论哪个领域的学术论文,我们应当参阅那些在该领域的著名学者、教授、研究员写作的或者已经发表在国内核心期刊上的论文。阅读他们的文章,一个最大的便利之处就是能跟踪学术前沿研究成果,何况它们本身就相当于一篇很不错的学术论文范文。综合上述几点,我要向您推荐“CSSCI学术论文网”()。我觉得这个网站是我所见过的最好的论文网站,除了完全符合以上几点想法之外,他们还专门开辟了一个“免费找论文网”(),如果您在网上没有找到特定论文,您可以去那里发布寻找论文的文章,他们可以免费为您找到,不论学术论文,还是硕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学位论文,只要是被中国知网或者万网收录了的。至于西方经济学方面的论文,cssci学术论文网上有不少这方面的论文,我这里给您稍微列举一些栏目,剩下的就是您自己去查看啦:(二)经济史、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三)世界经济学、世界经济学研究、世界经济学概论、世界经济学专题、经济全球化研究、世界经济学理论
你个2比吧 这都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