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4000字

发布时间: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4000字

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若干问题和对策 摘要: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随着我国加人WTO,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国外企业产品技术和价格的双重压力,企业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关键词:技术创新,,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策改革开放20几年来,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人类正步人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已经雄辩地证明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随着我国加人WTO,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国外企业产品技术和价格的双重压力,企业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一、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1.国际环境(1)发达国家强有力地扶植企业技术创新在发达国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政府在技术创新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如美国在2O世纪9o年代开始加大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并在1993年1月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全面负责整个国家创新系统,促进政府参与民间科技开发。1997年美国政府与企业界投在R&D 上的金额高达2 056亿美元,超过了日、德、法、英、意5国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总和。在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积极的经济资助政策和组织协调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包括技术指导、技术信息及技术培训;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2)国外大企业持续维持对技术创新的高投入为保持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国外大企业每年在R&D方面投人巨资,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世界百强企业的R&D投人一般占其销售收人的10% ,有的甚至高达15% 以上。以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为例,1992年该公司R&D经费高达51亿美元, 比我国同期R&D经费总投人(约25.37亿美元)高出1倍;到1997年,该公司R&D经费增加到73亿美元,而我国同期R&D经费总投人约58.27亿美元。(3)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增强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了科技人才的流动性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跨国公司对中国人才的争夺也日趋激烈。由于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工资水平及整体工作、生活环境普遍远低于跨国公司的水平,因此,在留住和吸引人才方面,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将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4)企业技术创新必须适应世贸规则 在我国加人WTO后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受到世贸规则的制约。根据中国加人WTO的协议,我国享有以下4个方面的权利: 多边的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普惠制” 待遇及其他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充分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参政议政”的权利。同时,也必须承担以下7个方面的义务:①削减关税;② 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③ 取消出口补贴,规范对研究与开发的补贴;④ 开放服务业市场;⑤ 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⑥ 调整外资政策;⑦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其中① ② ③ ⑤ ⑥ 5个方面均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有着直接的影响。2.国内环境b(1)我国政府的职能尚处在转变和完善之中改革开放2O几年来,政府从直接组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为主的方式已开始逐步转向宏观调控、创造环境和条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促进产学研3者合作为主的方式,但这些都还在转变和完善当中。(2)国内市场结构不完善。同行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价格竞争激烈美国经济学家卡曼和施瓦茨从市场结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作了研究,并且提出最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是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中等程度的竞争”。我国市场结构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内市场被人为因素不同程度地分割;企业缺乏具有市场力的垄断、缺乏有效竞争。这种市场结构既不利于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不利于技术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市场集中度过低,即产业组织或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创新努力程度越强,而我国“大而全,小而全” 的市场结构很难推进技术创新。二是规模经济效益较差。企业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规模条件,这是由技术创新过程和市场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决定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使企业成本上升、缺乏较好的财务绩效,而且也不可能获得投资、生产、研究和开发等生产技术方面和销售、咨询等服务方面的规模经济。较大的企业规模,才能集中和利用自身优势,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三是我国同一产业的企业产品差别化程度较低。这一方面造成同业间的过度竞争,最终两败俱伤;另一方面则易造成较高的模仿率。四是企业进退壁垒较高。该破产的企业由于地方政府干预迟迟不退出市场,同时这也阻碍了优势企业的扩张。(3)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或行为不规范,致使企业仍然是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缺乏一套相对科学有效的激励一约束机制。其后果是,一方面使企业难以成为自主型的创新主体,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从表1中即可看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另一方面企业的产权愈加不明晰,滋生了经营者的“道德问题”。(4)教育科研体制落后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我国教育体制相对落后,创新型人才短缺,教育、科研、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联系, 产学研脱节。一方面人才培养不适应技术、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技术、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又不足。

五、对提高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1.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定位首先要正确处理引进和创新的关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的目标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装备水平差距;二是对引入的技术装备做全面的消化和吸收,进行模仿创新,避免重复引进;三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从局部开始突破, 逐渐形成独有的专有技术。根据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状况,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可以定位如下:合理适量地引入先进技术和装备,重点消化、吸收已引进的技术,逐步建设和完善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2.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企业可以选择自主创新模式,也可以选择模仿创新模式。自主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以自身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实现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获取商业利益的创新活动。但自主创新模式也有缺点。一是需要巨额的投入,不仅要投巨资于研究与开发,还必须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队伍,具备一流的研发水平。二是高风险性,其开发的成功率相当低,如美国基础性研究的成功率仅为5% , 在应用研究中有5O% 能获得技术上的成功、30%f~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只有12%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三是时间长,不确定性大。四是市场开发难度大、资金投入多、时滞性强,市场开发投入收益较易被跟随者无偿占有。五是在一些法律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地方,自主创新成果有可能面临被侵犯的危险。模仿创新模式是指创新主体通过学习模仿率先创新者的方法,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和技术秘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改进的做法。模仿创新模式的主要缺点是被动性,在技术开发方面缺乏超前性。如果技术创新主要依靠模仿模式,从长期来看,这会进一步拉大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并最终形成技术依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少数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在某些有优势的领域选择自主创新,而在相对劣势的领域选择模仿创新。3.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对科技人员的管理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加强针对技术人员自我发展的晋升台阶和制度的建设,应给技术能力达到新一台阶的技术人员以相应的施展能力的舞台和空间。4.建立民主气氛浓厚的创新文化 “官本位”和民主气氛不浓的问题对国有企业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这涉及到管理体制、历史观念及企业文化等方面。解决的思路还是要从制度安排上着手,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权力下放到集体决策部门,从制度上削弱个人的权力。不能指望一个从制度上被赋了大量权力的“官”会自觉地克制自己的权力欲望, 因此权力下放必须是制度上的权力下放。这才是确确实实的权力下放,有利于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实践已证明技术人员的创新活动在民主气氛下更容易得到发挥。建议由技术人员、部分营销生产人员和相应管理人员投票选出职工代表组成技术创新员工代表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大会提出并审议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和重大员工培训项目等;并选出技术创新执行委员会成员,负责组织一切重大创新活动和日常的员工培训活动。5.企业内部充分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中竞争和激励机制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所有从事技术岗位的科技人员中,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只占非常少数,而中间的大部分技术人员收入相差并不大,因此,激励的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未充分拉开勤奋者与懒惰者、高能力者与低能力者的差距。第二,未建立竞争中失败者的惩罚和淘汰机制。竞争的本质和目的就是鉴别优劣并分别加以对待,而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人员,很少有人因竞争失败而被转岗或下岗。以上两个方面的原因导致良莠不分,其结果导致优者也会因为感觉与劣者差别不大而失去勤奋努力的动力。针对此,应进一步拉开激励差距,实行优胜劣汰;同时,针对科技人员回避高难度的理论研究课题的现象,应加大这方面的激励强度。6.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分散创新风险,进一步加强合作创新力度 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联合开展创新的做法。由于全球技术创新的加快和技术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技术问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日益突出,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越来越难以完成技At~,J新的任务。因此,利用外部力量和创新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已成为进行技At ~,J新日益重要的趋势。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短期化行为明显;而企业与学校、研究院所之间缺乏长期共同的利益是导致产学研短期行为的主要原因。解决的思路是建立企业与学校、研究院所长期的共同利益。具体建议如下:企业可长期聘用某些学校与研究院所的技术专家、长期资助其实验活动,而受聘的技术人员本身并不离开原单位,这样企业就等于长期租用了院校及研究院所的技术和设备,就费用而言比企业自己出资建立实验室和招聘专职技术人员要省得多;另外由于企业和院校、研究院所有了长期合作契约,将更有利于对研究项目的长期深入研究,从而克服短期化合作的弊端。参考文献[1]王其藩,杨文斌.论创造力的文化基础和“天人和合,以人为本”【J】.科技导报,2001(4),16—19[2]傅家骥等.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3]许庆瑞主编.研究、发展和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王学鸿.技术创新理论与技术生产力的实现【J].当代经济研究,2000(10),51~54[5]陈琪等.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与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1(3),19—21[6]国家发布全国R&D资源清查情况【J】.科技管理,2002(5),21—24[7]王其藩.高级系统动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8]卢长利。唐元虎.浅析企业创新机制【J】.软科学,2001(1),75—78

学术堂整理了一篇3800字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能对你有所帮助。  题目: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摘要: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来说,必须大力加强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企业应当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作用的基础上,重点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了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施对策。  关键词:工商管理;科技企业;推进作用;优化对策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企业必须更加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商管理工作,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普遍都具有一定的意识,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商管理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要求广大企业既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推进作用,也要不断强化工商管理改革,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一、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  1具有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尽管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但由于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各个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人才等方方面面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了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2具有协调作用  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融合,进而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使各个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到科技创新中来,比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特别是通过“互联网+人才”的模式,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使各方面人才能够汇聚到企业科技创新中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还体现在企业可以协调各个部门共同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努力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3具有引导作用  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发挥工商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比如通过改革和创新营销管理工作,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市场需求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能够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对接;再比如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特别是由于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财务部门可以合理安排科技创新资金,而且也可以向各级政府争取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等。  二、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对于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来说,要想更好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观念,更加重视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但从当前一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服务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还没有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企业尽管也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不优,特别是相关保障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必须会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规范化、持续化以及有效化。  2管理体系相对陈旧  由于我国企业早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足,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没有引起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很多企业工商管理体系还在紧紧围绕企业科技创新来展开,工商管理体系陈旧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比如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导致很多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尽管也认识到应当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但在落实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比如各个部门还没有对科技创新给予高度重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等。  3管理方法缺乏创新  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但目前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工商管理缺乏创新的问题十分突出。比如一些企业不重视工商管理的系统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协调,因而也不可能为科技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再比如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开展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对市场、客户、顾客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也直接导致企业科技创新不符合市场需求,甚至一些企业研发的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成为落后产品,这主要是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三、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优化对策  1创新工商管理观念  科技创新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战略发展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将工商管理工作与科技创新进行有效的融合,特别是要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协调作用和引导作用,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大力推动工商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眼于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工商管理机制,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工商管理理念,还要切实发挥好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功能,特别是要发挥好助手作用,比如企业应当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进行系统安排和设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和战略性,同时还要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效能性和系统性的科技创新保障措施,进而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开展,并且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成果。  2创新工商管理体系  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把健全和完善工商管理体系上升到战略层面,纳入企业战略发展体系当中,不做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进而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由于企业科技创新涉及面广,而且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且需要方方面面的广泛参与,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因而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使企业科技创新能够拥有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各个部门的工作体系当中,共同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工作合力。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还要更加高度重视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的有机结合,除了要对内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再比如还可以依托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使科技创新能够得到更多的外部支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显着提升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3创新工商管理方法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更具有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要将“系统理论”应用于工商管理工作当中,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支撑,比如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物力、财务保障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相关方面的系统化应用;要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模式创新,特别是要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狠下工夫,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比如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需求信息、企业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和分析,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决策辅助;再比如在开展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角度为企业产品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还要更加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团队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高绩效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效率。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时代,企业必须将科技创新上升到更高层面,特别是着眼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新路径。尽管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而且与过去相比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很多企业还没有将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进行深度融合,导致科技创新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深入、高效开展。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进步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解决企业工商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重点要在创新工商管理观念、创新工商管理体系、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三个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燕浅谈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J]河北企业,2019(7)  [2]单寅鑫工商管理在企业发展当中的科学应用和实践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8(20)  [3]米素娟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实施[J]现代商业,2018(28)  作者:鲍宇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工商企业管理论文4000字

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  [内容提要]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中国企业欲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最有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介绍了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几个方面。并揭示了战略定位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中国企业在战略定位中有的先天不足。  [关键字]核心竞争力 构建战略定位  入世以后,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说,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所谓企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诸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一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在顾客价值方面,对顾客所看重的价值--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二是在差异化优势方面,能在竞争中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或要付出巨大成本(包括时间成本);第三是在延展性方面,能够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需求,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创造竞争优势的源泉。世界著名企业几乎无一不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管理方式、市场营销、品牌形象、顾客服务其中的若干方面具有独特专长,从而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取得了竞争的绝对优势  世界著名企业就是通过其核心竞争力优势,攫取了行业的绝大多数利润。有资料显示:  1995-2000年的6年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营业额年均增长速度达4%,而同期世界GDP年均增长速度为4%,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高出1个百分点。根据《财富》杂志最新排名资料,2000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总额增加到140650亿美元,利润总额增加到6672亿美元,总资产增加到45807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8%、4%和1%。1999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额收益率(利润/营业额)为36%,资产收益率(利润/资产)为26%。2000年度这两项指标分别为74%和46%,比上年均有明显增长。由于营业额的大幅度增加,使进入500强的门槛提高,2000年度500强最后一名的营业额为23亿美元,而2001年度则提高到0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近6亿美元。  中国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与世界500强企业相差甚远。仅从中国加入500强的11家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比较来看,差距十分明显。中国11家公司人均营业额和利润额分别为41万美元、21万美元;而世界500强公司人均分别是8万美元、41万美元。  中国人世意味着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与国外大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国的企业在规模上不相当,竞争上处在弱势地位。资料显示,1998年中国500强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仅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的不到1%。2000年,我国516家重点企业的销售额约为4120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埃克森-美孚和沃尔玛的销售额;516家重点企业总资产和销售收入的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值的1%和2%左右。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规模增长虽然很快,但差距仍很大。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能力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包含多个层面,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企业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从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企业或公司,像IBM、松下、西门子、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2.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企业决策后应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  3.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它涉及企业营销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案,培养优秀的营销队伍,配合各级营销点,有效利用广告效应,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4.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它涉及到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战略目标、信息传递、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根据生产中不同阶段要求,有效组织资源,并使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运转。  5.市场应变能力。客观环境时时都发生变化,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保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具体来说,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20世纪70年代,Nec公司就意识到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是未来通讯业的发展方向。据此指定C&C(计算机与通讯)战略,调整战略结构。企业决策层专门成立  C&C委会,监督核心能力和核心产品的发展。从而,Nec在该领域抢得先机。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摩托罗拉公司从1970年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  (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巨人集团起初所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把软件技术这个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战略来构建,所以取得空前成功。后来,企业匆匆进入房地产和保健品产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巨人"倒下。  (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定期召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  (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  (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1)增强企业再研发能力。企业要生存,就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这要求企业不断增强研究与开发能力,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增强研发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的动力。当然,企业再研发必须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在资源共享前提下展开。  (2)寻找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新生长点。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寻找新的生长点。并把生长点培育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管理、技术、营销人员,细分市场,找出本企业产品领先的竞争优势所在,对构成上述优势的技术和技能进行分解、归纳。经过界定测试,确定为核心竞争力的生长点。借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优势建立研究与开发联姻关系,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将该生长点培育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3)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以价值观为核心,激发员工责任心和创造性是提高企业集体效率的一项基础管理工作。企业的软件就是培育和强化企业文化。一个企业能否不断发展,持续巩固和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员工的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至关重要。台湾电子巨头宏基公司,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建立了一套人性本善的人性管理,平实务本,顾客为首、贡献智慧。  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指出明确的战略定位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前提。企业战略定位包括产业战略定位、市场战略定位、经营战略定位、联盟战略定位、规模战略定位等。而笔者认为这些战略定位都建立在发展战略定位基础上。所谓发展战略定位是指企业创立时对其发展前景的期望度。如微软公司创立时比尔·盖次的发展战略就是每个人都拥有一台个人电脑,每个人的电脑都用微软的操作系统。正是如此才造就了微软的统治地位。而国内企业大都希望借这国内市场不规范捞一笔。根本没有长期的发展战略。只能依靠他们唯一的优势价格进行竞争,由此造成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由政府出面规范市场行为。从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为企业建立一个战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华夏论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周善乔,江苏行政学院副教授。《战略定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版。希望采纳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后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能力;   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我们定做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4000

先不说内容,首先格式要正确,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题目,摘要(中英文),目录,正文(引言,正文,结语),致谢,参考文献。学校规定的格式,字体,段落,页眉页脚,开始写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论文算是写好了五分之一。然后,选题,你的题目时间宽裕,那就好好考虑,选一个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较多的阅读相关的参考文献,从里面获得思路,确定一个模板性质的东西,照着来,写出自己的东西。如果时间紧急,那就随便找一个参考文献,然后用和这个参考文献相关的文献,拼出一篇,再改改。正文,语言必须是学术的语言。一定先列好提纲,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么,保证内容不乱,将内容放进去,写好了就。工商管理参考文献去中国知网搜索

三、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1.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般来讲,R&D投入占销售额的1% ,企业就难以在竞争中生存; 占销售额的2% ,企业可勉强在竞争中维持;占销售额的5% ,企业才有竞争力。而1999年,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R&D经费投人仅为40.6亿美元,占产品销售收人的1.1%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平均R&D投人占GDP的比例一直稳定在2% 以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1 2/2002上。2000年全世界R&D经费投人约5 870亿美元,其中,美、日、德、英、法等7个发达国家约占5 280亿美元,占了90% 。而同期我国全部R&D经费支出约896亿元(约108.3亿美元),占GDP的1.0%。2.企业技术创新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2 4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近2/3的企业没有自己的R&D机构,在国家512家重点企业中,约有1/3的企业R&D机构研究开发职能不健全。3.企业技术创新起点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 以我国钢铁行业为例。从钢铁的产品结构上看,一方面,线材、螺纹钢、中小型材、普通中板、焊管等严重供过于求;另一方面,钢板类、石油管、不绣钢、工具钢等13类品种钢材每年又需进口700万吨以上。我国现有钢铁产品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明显比国外大型钢铁企业低,在出口产品中钢铁初级产品占了很大一部分。四、企业创新机制的内涵及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存在的几个问题1.企业创新机制的内涵企业的创新机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决策机制、组织构架、激励机制、R&D机制和企业文化。(1)决策机制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指挥系统,负责将企业的各种决策信息传递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问题。(2)组织构架任何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构架。高效的组织结构可以使各种创新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各种职能界面的交流和整合得到完善,信息流通、企业员工间的交流和自我学习的渠道、质量 效率得到提高。技术创新组织架构是各种政策执行 项目实施、管理、监督的载体。(3)激励机制人才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是激活人力资本存量和吸引增量的关键。激励机制不仅仅指报酬分配问题, 也包括声誉激励、竞争激励和控制权激励。(4)R&D机制 是企业x,/开展R&D活动的项目小组的管理系统,包括R&D项目的审批、过程的监控以及R&D成果的鉴定等内容。R&D机制是执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具体环节。(5)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系是支持技术创新的一整套“软件”系统。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内聚力,体现于企业组织内的方方面面,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任何成功的企业必然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2.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存在的几个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有许多人将其归咎于资金投人不足、基础研究薄弱等方面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资金投入不足、基础研究薄弱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结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主要的原因在于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内部反馈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滞后。以研究技术发展而闻名于世的美国经济学家罗森堡和小伯尔泽在其名著《西方致富之路— — 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演变》中指出,就科学技术而言,直到15世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显然领先于西欧,但西方国家很快就后来居上,在经济上大大超过了东方国家,原因就在于西欧在中世纪后期建立了一种有利于不断创新的社会机制。再看美国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最先在环波士顿的128公路地区和硅谷发展起来的,美国学者安纳利�6�1萨克森在《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一书中,对两地的高新技术发展作了深刻的比较分析。她认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128公路地区的高新技术发展开始走下坡路,而硅谷地区却方兴未艾,不断走向新的高涨。其主要原因在于:决定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因不在于新技术发明的多少,而在于它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否有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人员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大部分是“短平快” 的小型项目 技术人员偏向于选择高成功率的项目,研究开发活动的短期行为非常严重,刻意.回避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其结果就是“低水平、高成功率” 的研究项目得以大量铺开,低水平和简单重复的成果屡见不鲜;而另一方面市场化意识不强,导致科技成果的低市场转化率。(2)企业内部的民主气氛不够技术人员在技术问题上往往不轻易发表意见,一是担心说了也没用,二是不敢说。技术人员在课题的审批过程中发言权少;审批过程中民主化、透明化程度低。(3)年轻人不满于自身工作现状的比例相当高不少年轻的技术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跳槽的也不少,尤其是热门专业的人才跳槽比例比较高。笔者采访了一些跳槽或者已离职的技术人员,问及跳槽原因时,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钱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感觉到自己的发展机会少、空间少。(4)科技人员在技术上的“藏私”现象非常普遍科技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非常有限,无论是内部的还是与外部的交流都非常少,甚至有不少科技人员不愿与人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心得。正如一位被采访者说的“我会的,人家都会了,那我也快下岗了”。同时,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再学习的动力,经常主动地查阅相关领域文献的技术人员不多,对本学科前沿技术有所了解的科技人员也不多。另外有些技术人员反映,许多人在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时,表现为被动地吸收知识,这样的培训对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实际上益处不是很大。科技人员靠“吃老本”做研究的比例相当高。(5)大部分的领导和职工承担创新风险的能力差,不愿承担创新风险决策层在处理一些重大项目的创新时,往往采用最保守的方法,顾虑重重。有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认为,许多技术创新机会就这样被决策层的迟疑而耽搁了,他们还抱怨领导情愿花钱引进设备和技术, 也不愿冒大的创新风险。有技术人员反映,研究项目所需的实验材料统一到采购部申请采购,手续繁多、时间太长,-延误研究进展,希望上级部门能够将采购权下放,但上级考虑到采购权下放后带来的财务风险,迟迟不批。(6)“官本位”思想影响严重相当比例的科技人员认为科研岗位的提升和管理岗位的提升机会不均等, 管理岗位更容易得到提升和获得好的待遇,造成许多科技人员不安于本职研究工作,希望转向行政岗位。另外一些科技人员在研究岗位干得很出色,上级往往将其提拔到管理岗位上工作,本人也很愿意从事管理工作,结果造成了科技人员从科研岗位向管理岗位的流失,削弱了研发工作。(7)企业与外部研究单位、高校的合作研究大多属于短期行为 企业与外单位之间的合作缺乏长远的考虑,合作方式限于企业出钱、外单位出成果,项目完成后合作则结束。这种临时的课题制的合作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对企业技术的长期发展不利。

学术堂整理了一篇3800字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能对你有所帮助。  题目: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摘要: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来说,必须大力加强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企业应当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作用的基础上,重点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了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施对策。  关键词:工商管理;科技企业;推进作用;优化对策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企业必须更加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商管理工作,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普遍都具有一定的意识,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商管理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要求广大企业既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推进作用,也要不断强化工商管理改革,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一、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  1具有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尽管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但由于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各个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人才等方方面面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了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2具有协调作用  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融合,进而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使各个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到科技创新中来,比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特别是通过“互联网+人才”的模式,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使各方面人才能够汇聚到企业科技创新中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还体现在企业可以协调各个部门共同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努力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3具有引导作用  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发挥工商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比如通过改革和创新营销管理工作,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市场需求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能够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对接;再比如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特别是由于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财务部门可以合理安排科技创新资金,而且也可以向各级政府争取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等。  二、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对于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来说,要想更好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观念,更加重视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但从当前一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服务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还没有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企业尽管也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不优,特别是相关保障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必须会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规范化、持续化以及有效化。  2管理体系相对陈旧  由于我国企业早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足,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没有引起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很多企业工商管理体系还在紧紧围绕企业科技创新来展开,工商管理体系陈旧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比如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导致很多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尽管也认识到应当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但在落实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比如各个部门还没有对科技创新给予高度重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等。  3管理方法缺乏创新  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但目前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工商管理缺乏创新的问题十分突出。比如一些企业不重视工商管理的系统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协调,因而也不可能为科技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再比如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开展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对市场、客户、顾客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也直接导致企业科技创新不符合市场需求,甚至一些企业研发的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成为落后产品,这主要是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三、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优化对策  1创新工商管理观念  科技创新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战略发展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将工商管理工作与科技创新进行有效的融合,特别是要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协调作用和引导作用,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大力推动工商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眼于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工商管理机制,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工商管理理念,还要切实发挥好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功能,特别是要发挥好助手作用,比如企业应当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进行系统安排和设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和战略性,同时还要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效能性和系统性的科技创新保障措施,进而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开展,并且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成果。  2创新工商管理体系  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把健全和完善工商管理体系上升到战略层面,纳入企业战略发展体系当中,不做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进而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由于企业科技创新涉及面广,而且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且需要方方面面的广泛参与,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因而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使企业科技创新能够拥有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各个部门的工作体系当中,共同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工作合力。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还要更加高度重视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的有机结合,除了要对内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再比如还可以依托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使科技创新能够得到更多的外部支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显着提升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3创新工商管理方法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更具有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要将“系统理论”应用于工商管理工作当中,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支撑,比如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物力、财务保障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相关方面的系统化应用;要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模式创新,特别是要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狠下工夫,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比如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需求信息、企业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和分析,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决策辅助;再比如在开展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角度为企业产品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还要更加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团队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高绩效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效率。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时代,企业必须将科技创新上升到更高层面,特别是着眼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新路径。尽管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而且与过去相比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很多企业还没有将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进行深度融合,导致科技创新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深入、高效开展。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进步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解决企业工商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重点要在创新工商管理观念、创新工商管理体系、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三个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燕浅谈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J]河北企业,2019(7)  [2]单寅鑫工商管理在企业发展当中的科学应用和实践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8(20)  [3]米素娟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实施[J]现代商业,2018(28)  作者:鲍宇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大全4000字

学术堂整理了一篇3800字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能对你有所帮助。  题目: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摘要: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来说,必须大力加强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企业应当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作用的基础上,重点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了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施对策。  关键词:工商管理;科技企业;推进作用;优化对策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企业必须更加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商管理工作,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普遍都具有一定的意识,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商管理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要求广大企业既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推进作用,也要不断强化工商管理改革,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一、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  1具有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尽管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但由于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各个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人才等方方面面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了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2具有协调作用  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融合,进而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使各个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到科技创新中来,比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特别是通过“互联网+人才”的模式,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使各方面人才能够汇聚到企业科技创新中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还体现在企业可以协调各个部门共同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努力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3具有引导作用  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发挥工商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比如通过改革和创新营销管理工作,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市场需求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能够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对接;再比如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特别是由于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财务部门可以合理安排科技创新资金,而且也可以向各级政府争取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等。  二、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对于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来说,要想更好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观念,更加重视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但从当前一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服务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还没有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企业尽管也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不优,特别是相关保障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必须会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规范化、持续化以及有效化。  2管理体系相对陈旧  由于我国企业早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足,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没有引起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很多企业工商管理体系还在紧紧围绕企业科技创新来展开,工商管理体系陈旧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比如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导致很多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尽管也认识到应当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但在落实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比如各个部门还没有对科技创新给予高度重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等。  3管理方法缺乏创新  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但目前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工商管理缺乏创新的问题十分突出。比如一些企业不重视工商管理的系统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协调,因而也不可能为科技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再比如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开展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对市场、客户、顾客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也直接导致企业科技创新不符合市场需求,甚至一些企业研发的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成为落后产品,这主要是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三、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优化对策  1创新工商管理观念  科技创新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战略发展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将工商管理工作与科技创新进行有效的融合,特别是要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协调作用和引导作用,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大力推动工商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眼于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工商管理机制,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工商管理理念,还要切实发挥好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功能,特别是要发挥好助手作用,比如企业应当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进行系统安排和设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和战略性,同时还要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效能性和系统性的科技创新保障措施,进而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开展,并且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成果。  2创新工商管理体系  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把健全和完善工商管理体系上升到战略层面,纳入企业战略发展体系当中,不做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进而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由于企业科技创新涉及面广,而且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且需要方方面面的广泛参与,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因而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使企业科技创新能够拥有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各个部门的工作体系当中,共同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工作合力。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还要更加高度重视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的有机结合,除了要对内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再比如还可以依托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使科技创新能够得到更多的外部支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显着提升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3创新工商管理方法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更具有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要将“系统理论”应用于工商管理工作当中,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支撑,比如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物力、财务保障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相关方面的系统化应用;要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模式创新,特别是要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狠下工夫,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比如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需求信息、企业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和分析,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决策辅助;再比如在开展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角度为企业产品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还要更加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团队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高绩效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效率。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时代,企业必须将科技创新上升到更高层面,特别是着眼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新路径。尽管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而且与过去相比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很多企业还没有将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进行深度融合,导致科技创新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深入、高效开展。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进步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解决企业工商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重点要在创新工商管理观念、创新工商管理体系、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三个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燕浅谈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J]河北企业,2019(7)  [2]单寅鑫工商管理在企业发展当中的科学应用和实践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8(20)  [3]米素娟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实施[J]现代商业,2018(28)  作者:鲍宇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三、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1.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般来讲,R&D投入占销售额的1% ,企业就难以在竞争中生存; 占销售额的2% ,企业可勉强在竞争中维持;占销售额的5% ,企业才有竞争力。而1999年,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R&D经费投人仅为40.6亿美元,占产品销售收人的1.1%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平均R&D投人占GDP的比例一直稳定在2% 以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1 2/2002上。2000年全世界R&D经费投人约5 870亿美元,其中,美、日、德、英、法等7个发达国家约占5 280亿美元,占了90% 。而同期我国全部R&D经费支出约896亿元(约108.3亿美元),占GDP的1.0%。2.企业技术创新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2 4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近2/3的企业没有自己的R&D机构,在国家512家重点企业中,约有1/3的企业R&D机构研究开发职能不健全。3.企业技术创新起点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 以我国钢铁行业为例。从钢铁的产品结构上看,一方面,线材、螺纹钢、中小型材、普通中板、焊管等严重供过于求;另一方面,钢板类、石油管、不绣钢、工具钢等13类品种钢材每年又需进口700万吨以上。我国现有钢铁产品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明显比国外大型钢铁企业低,在出口产品中钢铁初级产品占了很大一部分。四、企业创新机制的内涵及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存在的几个问题1.企业创新机制的内涵企业的创新机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决策机制、组织构架、激励机制、R&D机制和企业文化。(1)决策机制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指挥系统,负责将企业的各种决策信息传递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问题。(2)组织构架任何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构架。高效的组织结构可以使各种创新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各种职能界面的交流和整合得到完善,信息流通、企业员工间的交流和自我学习的渠道、质量 效率得到提高。技术创新组织架构是各种政策执行 项目实施、管理、监督的载体。(3)激励机制人才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是激活人力资本存量和吸引增量的关键。激励机制不仅仅指报酬分配问题, 也包括声誉激励、竞争激励和控制权激励。(4)R&D机制 是企业x,/开展R&D活动的项目小组的管理系统,包括R&D项目的审批、过程的监控以及R&D成果的鉴定等内容。R&D机制是执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具体环节。(5)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系是支持技术创新的一整套“软件”系统。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内聚力,体现于企业组织内的方方面面,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任何成功的企业必然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2.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存在的几个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有许多人将其归咎于资金投人不足、基础研究薄弱等方面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资金投入不足、基础研究薄弱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结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主要的原因在于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内部反馈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滞后。以研究技术发展而闻名于世的美国经济学家罗森堡和小伯尔泽在其名著《西方致富之路— — 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演变》中指出,就科学技术而言,直到15世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显然领先于西欧,但西方国家很快就后来居上,在经济上大大超过了东方国家,原因就在于西欧在中世纪后期建立了一种有利于不断创新的社会机制。再看美国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最先在环波士顿的128公路地区和硅谷发展起来的,美国学者安纳利�6�1萨克森在《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一书中,对两地的高新技术发展作了深刻的比较分析。她认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128公路地区的高新技术发展开始走下坡路,而硅谷地区却方兴未艾,不断走向新的高涨。其主要原因在于:决定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因不在于新技术发明的多少,而在于它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否有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人员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大部分是“短平快” 的小型项目 技术人员偏向于选择高成功率的项目,研究开发活动的短期行为非常严重,刻意.回避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其结果就是“低水平、高成功率” 的研究项目得以大量铺开,低水平和简单重复的成果屡见不鲜;而另一方面市场化意识不强,导致科技成果的低市场转化率。(2)企业内部的民主气氛不够技术人员在技术问题上往往不轻易发表意见,一是担心说了也没用,二是不敢说。技术人员在课题的审批过程中发言权少;审批过程中民主化、透明化程度低。(3)年轻人不满于自身工作现状的比例相当高不少年轻的技术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跳槽的也不少,尤其是热门专业的人才跳槽比例比较高。笔者采访了一些跳槽或者已离职的技术人员,问及跳槽原因时,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钱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感觉到自己的发展机会少、空间少。(4)科技人员在技术上的“藏私”现象非常普遍科技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非常有限,无论是内部的还是与外部的交流都非常少,甚至有不少科技人员不愿与人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心得。正如一位被采访者说的“我会的,人家都会了,那我也快下岗了”。同时,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再学习的动力,经常主动地查阅相关领域文献的技术人员不多,对本学科前沿技术有所了解的科技人员也不多。另外有些技术人员反映,许多人在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时,表现为被动地吸收知识,这样的培训对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实际上益处不是很大。科技人员靠“吃老本”做研究的比例相当高。(5)大部分的领导和职工承担创新风险的能力差,不愿承担创新风险决策层在处理一些重大项目的创新时,往往采用最保守的方法,顾虑重重。有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认为,许多技术创新机会就这样被决策层的迟疑而耽搁了,他们还抱怨领导情愿花钱引进设备和技术, 也不愿冒大的创新风险。有技术人员反映,研究项目所需的实验材料统一到采购部申请采购,手续繁多、时间太长,-延误研究进展,希望上级部门能够将采购权下放,但上级考虑到采购权下放后带来的财务风险,迟迟不批。(6)“官本位”思想影响严重相当比例的科技人员认为科研岗位的提升和管理岗位的提升机会不均等, 管理岗位更容易得到提升和获得好的待遇,造成许多科技人员不安于本职研究工作,希望转向行政岗位。另外一些科技人员在研究岗位干得很出色,上级往往将其提拔到管理岗位上工作,本人也很愿意从事管理工作,结果造成了科技人员从科研岗位向管理岗位的流失,削弱了研发工作。(7)企业与外部研究单位、高校的合作研究大多属于短期行为 企业与外单位之间的合作缺乏长远的考虑,合作方式限于企业出钱、外单位出成果,项目完成后合作则结束。这种临时的课题制的合作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对企业技术的长期发展不利。

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若干问题和对策 摘要: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随着我国加人WTO,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国外企业产品技术和价格的双重压力,企业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关键词:技术创新,,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策改革开放20几年来,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人类正步人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已经雄辩地证明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随着我国加人WTO,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国外企业产品技术和价格的双重压力,企业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一、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1.国际环境(1)发达国家强有力地扶植企业技术创新在发达国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政府在技术创新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如美国在2O世纪9o年代开始加大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并在1993年1月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全面负责整个国家创新系统,促进政府参与民间科技开发。1997年美国政府与企业界投在R&D 上的金额高达2 056亿美元,超过了日、德、法、英、意5国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总和。在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积极的经济资助政策和组织协调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包括技术指导、技术信息及技术培训;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2)国外大企业持续维持对技术创新的高投入为保持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国外大企业每年在R&D方面投人巨资,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世界百强企业的R&D投人一般占其销售收人的10% ,有的甚至高达15% 以上。以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为例,1992年该公司R&D经费高达51亿美元, 比我国同期R&D经费总投人(约25.37亿美元)高出1倍;到1997年,该公司R&D经费增加到73亿美元,而我国同期R&D经费总投人约58.27亿美元。(3)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增强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了科技人才的流动性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跨国公司对中国人才的争夺也日趋激烈。由于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工资水平及整体工作、生活环境普遍远低于跨国公司的水平,因此,在留住和吸引人才方面,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将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4)企业技术创新必须适应世贸规则 在我国加人WTO后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受到世贸规则的制约。根据中国加人WTO的协议,我国享有以下4个方面的权利: 多边的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普惠制” 待遇及其他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充分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参政议政”的权利。同时,也必须承担以下7个方面的义务:①削减关税;② 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③ 取消出口补贴,规范对研究与开发的补贴;④ 开放服务业市场;⑤ 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⑥ 调整外资政策;⑦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其中① ② ③ ⑤ ⑥ 5个方面均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有着直接的影响。2.国内环境b(1)我国政府的职能尚处在转变和完善之中改革开放2O几年来,政府从直接组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为主的方式已开始逐步转向宏观调控、创造环境和条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促进产学研3者合作为主的方式,但这些都还在转变和完善当中。(2)国内市场结构不完善。同行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价格竞争激烈美国经济学家卡曼和施瓦茨从市场结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作了研究,并且提出最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是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中等程度的竞争”。我国市场结构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内市场被人为因素不同程度地分割;企业缺乏具有市场力的垄断、缺乏有效竞争。这种市场结构既不利于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不利于技术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市场集中度过低,即产业组织或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创新努力程度越强,而我国“大而全,小而全” 的市场结构很难推进技术创新。二是规模经济效益较差。企业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规模条件,这是由技术创新过程和市场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决定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使企业成本上升、缺乏较好的财务绩效,而且也不可能获得投资、生产、研究和开发等生产技术方面和销售、咨询等服务方面的规模经济。较大的企业规模,才能集中和利用自身优势,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三是我国同一产业的企业产品差别化程度较低。这一方面造成同业间的过度竞争,最终两败俱伤;另一方面则易造成较高的模仿率。四是企业进退壁垒较高。该破产的企业由于地方政府干预迟迟不退出市场,同时这也阻碍了优势企业的扩张。(3)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或行为不规范,致使企业仍然是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缺乏一套相对科学有效的激励一约束机制。其后果是,一方面使企业难以成为自主型的创新主体,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从表1中即可看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另一方面企业的产权愈加不明晰,滋生了经营者的“道德问题”。(4)教育科研体制落后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我国教育体制相对落后,创新型人才短缺,教育、科研、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联系, 产学研脱节。一方面人才培养不适应技术、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技术、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又不足。

工商管理方面的论文写过很多的,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300字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研究 论文字数:14792,页数:27 有开题报告 摘要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尽管现在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有了一定的规模,但仍然存在许多弊端,随着相关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会逐渐健全和完善。 本文主要以存货为例来分析企业的内部控制,并按照“提出问题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阐述存货的内部控制,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存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给出了存货采购、销售、盘点等三个主要环节的工作程序。同时,本文就如何借鉴西方关于内部控制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做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存货 采购 销售 盘点 Abstract The internal control is the important means that is modern business Though our country has certain scale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now, there are a lot of With the relevant issue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that internal control,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our country can be sound, and perfect The author takes inventor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briefly that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the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the model "Put Forward the Problem —Analyze the Problem— Solve the Problem", comes and explains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the inventory, and put forward the problem which the current inventory management exists in, had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 the author analyses purchasing, selling, making an inventory, the three stages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the At the same time, not only we refer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of the western, but come and per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our Keywords the Internal Control Inventory Purchasing Selling Making an Inventory 目录 第1章 前言 1 第2章 内部控制理论概述 2 1内部控制概念和发展历程 2 2 COSO框架及要素 2 3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与现状 3 4内部控制的目的及其必要性 4 第3章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 1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现状 6 2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8 第4章 完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的相关措施 12 1建立与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12 2用现代的管理方法来加强存货物资控制 12 3制定合理的存货周转流程 13 4完善存货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16 5有效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21 结论21 参考文献 22 致谢23 以上回答来自: -5/htm

三、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1.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般来讲,R&D投入占销售额的1% ,企业就难以在竞争中生存; 占销售额的2% ,企业可勉强在竞争中维持;占销售额的5% ,企业才有竞争力。而1999年,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R&D经费投人仅为40.6亿美元,占产品销售收人的1.1%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平均R&D投人占GDP的比例一直稳定在2% 以8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 1 2/2002上。2000年全世界R&D经费投人约5 870亿美元,其中,美、日、德、英、法等7个发达国家约占5 280亿美元,占了90% 。而同期我国全部R&D经费支出约896亿元(约108.3亿美元),占GDP的1.0%。2.企业技术创新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2 400多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有近2/3的企业没有自己的R&D机构,在国家512家重点企业中,约有1/3的企业R&D机构研究开发职能不健全。3.企业技术创新起点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含量低 以我国钢铁行业为例。从钢铁的产品结构上看,一方面,线材、螺纹钢、中小型材、普通中板、焊管等严重供过于求;另一方面,钢板类、石油管、不绣钢、工具钢等13类品种钢材每年又需进口700万吨以上。我国现有钢铁产品中,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明显比国外大型钢铁企业低,在出口产品中钢铁初级产品占了很大一部分。四、企业创新机制的内涵及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存在的几个问题1.企业创新机制的内涵企业的创新机制。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决策机制、组织构架、激励机制、R&D机制和企业文化。(1)决策机制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指挥系统,负责将企业的各种决策信息传递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机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问题。(2)组织构架任何一个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技术创新的组织构架。高效的组织结构可以使各种创新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各种职能界面的交流和整合得到完善,信息流通、企业员工间的交流和自我学习的渠道、质量 效率得到提高。技术创新组织架构是各种政策执行 项目实施、管理、监督的载体。(3)激励机制人才激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是激活人力资本存量和吸引增量的关键。激励机制不仅仅指报酬分配问题, 也包括声誉激励、竞争激励和控制权激励。(4)R&D机制 是企业x,/开展R&D活动的项目小组的管理系统,包括R&D项目的审批、过程的监控以及R&D成果的鉴定等内容。R&D机制是执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具体环节。(5)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体系是支持技术创新的一整套“软件”系统。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内聚力,体现于企业组织内的方方面面,其作用是无法估量的。任何成功的企业必然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2.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存在的几个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有许多人将其归咎于资金投人不足、基础研究薄弱等方面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资金投入不足、基础研究薄弱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结果,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主要的原因在于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内部反馈机制和运行机制的滞后。以研究技术发展而闻名于世的美国经济学家罗森堡和小伯尔泽在其名著《西方致富之路— — 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演变》中指出,就科学技术而言,直到15世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显然领先于西欧,但西方国家很快就后来居上,在经济上大大超过了东方国家,原因就在于西欧在中世纪后期建立了一种有利于不断创新的社会机制。再看美国高新技术的发展,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最先在环波士顿的128公路地区和硅谷发展起来的,美国学者安纳利�6�1萨克森在《硅谷和128公路地区的文化与竞争》一书中,对两地的高新技术发展作了深刻的比较分析。她认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128公路地区的高新技术发展开始走下坡路,而硅谷地区却方兴未艾,不断走向新的高涨。其主要原因在于:决定一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因不在于新技术发明的多少,而在于它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否有利于发挥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人员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大部分是“短平快” 的小型项目 技术人员偏向于选择高成功率的项目,研究开发活动的短期行为非常严重,刻意.回避高层次的理论研究,其结果就是“低水平、高成功率” 的研究项目得以大量铺开,低水平和简单重复的成果屡见不鲜;而另一方面市场化意识不强,导致科技成果的低市场转化率。(2)企业内部的民主气氛不够技术人员在技术问题上往往不轻易发表意见,一是担心说了也没用,二是不敢说。技术人员在课题的审批过程中发言权少;审批过程中民主化、透明化程度低。(3)年轻人不满于自身工作现状的比例相当高不少年轻的技术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跳槽的也不少,尤其是热门专业的人才跳槽比例比较高。笔者采访了一些跳槽或者已离职的技术人员,问及跳槽原因时,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钱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是感觉到自己的发展机会少、空间少。(4)科技人员在技术上的“藏私”现象非常普遍科技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非常有限,无论是内部的还是与外部的交流都非常少,甚至有不少科技人员不愿与人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心得。正如一位被采访者说的“我会的,人家都会了,那我也快下岗了”。同时,技术人员普遍缺乏再学习的动力,经常主动地查阅相关领域文献的技术人员不多,对本学科前沿技术有所了解的科技人员也不多。另外有些技术人员反映,许多人在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时,表现为被动地吸收知识,这样的培训对提高技术人员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实际上益处不是很大。科技人员靠“吃老本”做研究的比例相当高。(5)大部分的领导和职工承担创新风险的能力差,不愿承担创新风险决策层在处理一些重大项目的创新时,往往采用最保守的方法,顾虑重重。有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认为,许多技术创新机会就这样被决策层的迟疑而耽搁了,他们还抱怨领导情愿花钱引进设备和技术, 也不愿冒大的创新风险。有技术人员反映,研究项目所需的实验材料统一到采购部申请采购,手续繁多、时间太长,-延误研究进展,希望上级部门能够将采购权下放,但上级考虑到采购权下放后带来的财务风险,迟迟不批。(6)“官本位”思想影响严重相当比例的科技人员认为科研岗位的提升和管理岗位的提升机会不均等, 管理岗位更容易得到提升和获得好的待遇,造成许多科技人员不安于本职研究工作,希望转向行政岗位。另外一些科技人员在研究岗位干得很出色,上级往往将其提拔到管理岗位上工作,本人也很愿意从事管理工作,结果造成了科技人员从科研岗位向管理岗位的流失,削弱了研发工作。(7)企业与外部研究单位、高校的合作研究大多属于短期行为 企业与外单位之间的合作缺乏长远的考虑,合作方式限于企业出钱、外单位出成果,项目完成后合作则结束。这种临时的课题制的合作方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对企业技术的长期发展不利。

学术堂整理了一篇3800字的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希望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能对你有所帮助。  题目: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作用  摘要: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来说,必须大力加强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当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性举措,企业应当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动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分析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推动作用的基础上,重点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了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实施对策。  关键词:工商管理;科技企业;推进作用;优化对策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求企业必须更加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工商管理工作,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从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情况来看,尽管普遍都具有一定的意识,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企业没有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没有通过卓有成效的工商管理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要求广大企业既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中的推进作用,也要不断强化工商管理改革,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  一、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  1具有支撑作用  科技创新尽管属于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但由于科技创新涉及方方面面,因而需要各个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人才等方方面面的保障,进而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一些企业为了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得到加强,进一步改革和创新了工商管理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了相对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深入开展,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2具有协调作用  对于企业科技创新来说,是一个长期的、漫长的、持续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融合,进而为科技创新创造条件。企业通过加强工商管理工作,可以发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使各个方面的智慧、力量凝聚到科技创新中来,比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企业可以通过创新人力资源招聘工作,特别是通过“互联网+人才”的模式,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使各方面人才能够汇聚到企业科技创新中来。工商管理的协调作用还体现在企业可以协调各个部门共同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努力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3具有引导作用  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更具有竞争力,同时也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发挥工商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比如通过改革和创新营销管理工作,加强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市场需求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一定的意见和建议,进而能够引导企业科技创新与市场机制对接;再比如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还可以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特别是由于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财务部门可以合理安排科技创新资金,而且也可以向各级政府争取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等。  二、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1管理观念比较落后  对于开展工商管理工作来说,要想更好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观念,更加重视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但从当前一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普遍存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观念比较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没有深刻认识到服务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还没有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这已经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还有一些企业尽管也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有效的管理,导致企业科技创新环境不优,特别是相关保障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必须会制约企业科技创新的规范化、持续化以及有效化。  2管理体系相对陈旧  由于我国企业早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不足,而且在科技创新方面也没有引起重视,这也直接导致很多企业工商管理体系还在紧紧围绕企业科技创新来展开,工商管理体系陈旧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比如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协调机制,特别是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导致很多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还有一些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尽管也认识到应当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但在落实方面仍然比较落后,比如各个部门还没有对科技创新给予高度重视,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等。  3管理方法缺乏创新  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至关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但目前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比较薄弱,工商管理缺乏创新的问题十分突出。比如一些企业不重视工商管理的系统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协调,因而也不可能为科技创新创造有利条件;再比如还有一些企业不重视电子商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开展营销管理的过程中,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相对比较落后,缺乏对市场、客户、顾客需求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这也直接导致企业科技创新不符合市场需求,甚至一些企业研发的新产品还没有上市就已经成为落后产品,这主要是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有效管理和服务。  三、科技创新视域下企业工商管理的优化对策  1创新工商管理观念  科技创新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和战略发展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工商管理模式。这就需要企业将工商管理工作与科技创新进行有效的融合,特别是要强化工商管理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协调作用和引导作用,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大力推动工商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眼于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工商管理机制,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工商管理理念,还要切实发挥好工商管理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组织和协调功能,特别是要发挥好助手作用,比如企业应当制定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对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科技创新进行系统安排和设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的持续性和战略性,同时还要制定更具有针对性、效能性和系统性的科技创新保障措施,进而能够使科技创新工作持续开展,并且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科技创新成果。  2创新工商管理体系  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把健全和完善工商管理体系上升到战略层面,纳入企业战略发展体系当中,不做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进而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加强大的保障。由于企业科技创新涉及面广,而且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且需要方方面面的广泛参与,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各类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因而企业在开展工商管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使企业科技创新能够拥有良好的基础。比如在引导和服务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建立各部门协调机制,将科技创新纳入各个部门的工作体系当中,共同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工作合力。创新工商管理体系,还要更加高度重视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的有机结合,除了要对内部各类科技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之外,还要更加重视对外部资源的有效利用,比如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再比如还可以依托行业协会和行业商会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使科技创新能够得到更多的外部支持,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显着提升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  3创新工商管理方法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想使工商管理工作能够更具有推进作用,至关重要的就是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要将“系统理论”应用于工商管理工作当中,强化工商管理工作对科技创新的多元化支撑,比如在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人力、物力、财务保障的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相关方面的系统化应用;要进一步强化工商管理模式创新,特别是要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狠下工夫,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服务,比如为了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的针对性,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市场需求信息、企业产品信息以及相关意见建议等进行收集和分析,为企业更好地开展科技创新提供决策辅助;再比如在开展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着眼于强化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角度为企业产品创新提出意见和建议。创新工商管理方法,还要更加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通过建立比较完善的团队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团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高绩效科技创新团队,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效率。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时代,企业必须将科技创新上升到更高层面,特别是着眼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积极探索更加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的工商管理新路径。尽管很多企业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而且与过去相比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但很多企业还没有将工商管理与科技创新进行深度融合,导致科技创新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深入、高效开展。这就需要企业在开展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从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进步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解决企业工商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重点要在创新工商管理观念、创新工商管理体系、创新工商管理方法“三个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努力为企业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晓燕浅谈工商管理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推进作用[J]河北企业,2019(7)  [2]单寅鑫工商管理在企业发展当中的科学应用和实践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8(20)  [3]米素娟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理念实施[J]现代商业,2018(28)  作者:鲍宇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若干问题和对策 摘要: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随着我国加人WTO,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国外企业产品技术和价格的双重压力,企业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关键词:技术创新,,国有大中型企业,对策改革开放20几年来,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薄弱,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人类正步人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已经雄辩地证明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伴随着我国加人WTO,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国外企业产品技术和价格的双重压力,企业只有通过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大力加强自主创新,不断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质,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一、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1.国际环境(1)发达国家强有力地扶植企业技术创新在发达国家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政府在技术创新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如美国在2O世纪9o年代开始加大了国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并在1993年1月成立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全面负责整个国家创新系统,促进政府参与民间科技开发。1997年美国政府与企业界投在R&D 上的金额高达2 056亿美元,超过了日、德、法、英、意5国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总和。在日本,政府也十分重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积极的经济资助政策和组织协调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包括技术指导、技术信息及技术培训;金融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支持。(2)国外大企业持续维持对技术创新的高投入为保持企业强有力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国外大企业每年在R&D方面投人巨资,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世界百强企业的R&D投人一般占其销售收人的10% ,有的甚至高达15% 以上。以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为例,1992年该公司R&D经费高达51亿美元, 比我国同期R&D经费总投人(约25.37亿美元)高出1倍;到1997年,该公司R&D经费增加到73亿美元,而我国同期R&D经费总投人约58.27亿美元。(3)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增强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了科技人才的流动性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跨国公司对中国人才的争夺也日趋激烈。由于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工资水平及整体工作、生活环境普遍远低于跨国公司的水平,因此,在留住和吸引人才方面,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将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4)企业技术创新必须适应世贸规则 在我国加人WTO后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受到世贸规则的制约。根据中国加人WTO的协议,我国享有以下4个方面的权利: 多边的和稳定的最惠国待遇;“普惠制” 待遇及其他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充分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在多边贸易体制中“参政议政”的权利。同时,也必须承担以下7个方面的义务:①削减关税;② 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③ 取消出口补贴,规范对研究与开发的补贴;④ 开放服务业市场;⑤ 扩大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⑥ 调整外资政策;⑦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其中① ② ③ ⑤ ⑥ 5个方面均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有着直接的影响。2.国内环境b(1)我国政府的职能尚处在转变和完善之中改革开放2O几年来,政府从直接组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活动为主的方式已开始逐步转向宏观调控、创造环境和条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政策指导和服务、促进产学研3者合作为主的方式,但这些都还在转变和完善当中。(2)国内市场结构不完善。同行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价格竞争激烈美国经济学家卡曼和施瓦茨从市场结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作了研究,并且提出最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是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中等程度的竞争”。我国市场结构不完善,地方保护主义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内市场被人为因素不同程度地分割;企业缺乏具有市场力的垄断、缺乏有效竞争。这种市场结构既不利于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不利于技术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市场集中度过低,即产业组织或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一般而言,企业规模越大,创新努力程度越强,而我国“大而全,小而全” 的市场结构很难推进技术创新。二是规模经济效益较差。企业技术创新需要一定的规模条件,这是由技术创新过程和市场的风险或不确定性决定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使企业成本上升、缺乏较好的财务绩效,而且也不可能获得投资、生产、研究和开发等生产技术方面和销售、咨询等服务方面的规模经济。较大的企业规模,才能集中和利用自身优势,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三是我国同一产业的企业产品差别化程度较低。这一方面造成同业间的过度竞争,最终两败俱伤;另一方面则易造成较高的模仿率。四是企业进退壁垒较高。该破产的企业由于地方政府干预迟迟不退出市场,同时这也阻碍了优势企业的扩张。(3)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治理结构,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或行为不规范,致使企业仍然是产权不清、政企不分,缺乏一套相对科学有效的激励一约束机制。其后果是,一方面使企业难以成为自主型的创新主体,缺乏创新的动力和压力,从表1中即可看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另一方面企业的产权愈加不明晰,滋生了经营者的“道德问题”。(4)教育科研体制落后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需要我国教育体制相对落后,创新型人才短缺,教育、科研、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联系, 产学研脱节。一方面人才培养不适应技术、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技术、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又不足。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