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未被sci收录的期刊

发布时间:

未被sci收录的期刊

知网除了收录国内出版各种期刊以外,目前已与爱思唯尔、Wiley、EBSCO等国外厂商开展了数据接口相关的合作,虽然不直接提供全文,但直接跳转。也就代表着是被知网收录,也是能够被检索到的。但维普数据库仅包含国内出版的中英文刊物,国外出版的未收录所以无法搜到。

你可以看看小木虫这里有讨论是有中文期刊的,比如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化学学报、无机化学学报、物理化学学报(这个现在好像改成英文版了)、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金属材料、无机材料学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材料科学版、新型炭材料其中我只查了下化学学报,链接如下:确实是中文期刊,而且被国外SCI检索。日本貌似也有的SCI期刊是日语的所以说中文期刊是有的,但估计影响因子不是很高吧

有的,但是不多。也不是每个领域都有,有的只是;化学学报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之类的。

SCI都是英文的杂志,没有中文,但是国内也有SCI的期刊的 辑文编译老师非常了得,知道得很多,可以去问问

未被sci收录

目前知网会收录一些国际普刊的,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国内作者的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作为发文量最大的综合性材料期刊,在材料领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其最强大的地方便在于发文量极其庞大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IF的稳步提升。很多人认为如果对ACS AMI的发文量进行控制,将是又一本高分期刊。但是ACS明显并没有这方面的打算,非但没有停下扩张的步伐,反而自2018年开始围绕ACS AMI扩充了一系列子刊。即: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ACS Applied Polymer Materials、ACS Applied Electronic Materials。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在2018年开始刊发,已经于去年获得了第一个正式IF:473,是这5本子刊中最早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得了IF的期刊。截止今天为止,其最新即时IF为834,完成度43%,可以说涨幅还是相当不错的。图源:ACS官网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和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同年发行,却没有那么好命,去年并未获得IF,但今年则一定会出IF。截止今天为止,其最新即时IF为952,希望今年6月公布的第一个IF能够破5。图源:ACS官网ACS Applied Electronic Materials于2019年开始刊发,2019年发文318篇,2020发文474篇。截止今天为止,最新即时IF为208。鉴于目前只有2019一年的数据,根据IF的计算方法,今年很大可能不会出IF。图源:ACS官网ACS Applied Polymer Materials和ACS Applied Electronic Materials类似,2019年开始刊发,2019年发文380篇,2020年发文610篇。截止今天为止,最新即时IF为971。同样,今年6月出IF的概率不大。图源:ACS官网至于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则比较复杂,早在2018年便已开始刊发,但迄今尚未被SCI收录,因此还无法计算IF。但目前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已经为ESCI,即已经加入到了SCI的预备队伍。如果今年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能够成为SCI,其2018-2019的文章应该会同时被追溯收录。也就是说,如果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今年6月之前被SCI收录,则今年即可能获得首个IF。如果今年6月之后被SCI收录,明年则会和ACS Applied Polymer Materials、ACS Applied Electronic Materials一样同时获得自己的首个IF。图源:ACS官网如果说上面五本子刊是ACS为了防止稿源外流,或者为将来需要的时候能够助推ACS AMI更上层楼而出发的话,ACS另外一本新刊ACS Materials Letters则是与其姊妹刊Chemistry of Materials形成了良好的补充。ACS Materials Letters于2019年开始刊发,2019年发文93篇,2020年发文184篇。截止今天为止,最新即时IF为108。虽然也仅有2019一年的数据,但鉴于较高的IF和关注度,今年6月或许有出IF的可能。图源:ACS官网注:① 影响因子不是评价一本期刊质量的唯一标准,请理性看待;② 所有即时IF依据WOS数据计算,和最终JCR数据可能会有出入;③ 人工统计,若有错误,敬请指正。

好像是不可以除非作者自己上。

未被sci收录的英文期刊

目前知网会收录一些国际普刊的,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国内作者的

好像是不可以除非作者自己上。

一般来说,一些不被数据库检索的外文期刊确实不如SCI et al,但是一些学校还是很看重国际期刊的,或者至少将其视为普通期刊,谢谢。

未被sci收录的外文期刊

没被sci收录的期刊不一定差。SCI全称是ScienceCitation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SCI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被SCI收录的中国期刊,整体数量还是比较少的,但是依然是一个缓慢的上升趋势。

好像是不可以除非作者自己上。

目前知网会收录一些国际普刊的,有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国内作者的

未被sci收录的外文期刊论文

知网除了收录国内出版各种期刊以外,目前已与爱思唯尔、Wiley、EBSCO等国外厂商开展了数据接口相关的合作,虽然不直接提供全文,但直接跳转。也就代表着是被知网收录,也是能够被检索到的。但维普数据库仅包含国内出版的中英文刊物,国外出版的未收录所以无法搜到。

南京医科大学关于研究生科学学位授予研究成果要求的有关规定(修订稿)(2008年7月5日第六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一、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应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方可授予博士科学学位:(一)在SCI收录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与学位研究课题相关的科研论著。(二)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的与学位研究课题相关的科研论著,如知识产权属于南京医科大学,可按照以下规定执行:1、影响因子≥0,可同时作为排名前2位作者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2、影响因子≥0,可同时作为排名前3位作者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3、影响因子≥0,可同时作为排名前4位作者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三)获得国内或国际发明专利授权的第1~3发明人。 二、硕士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方可授予硕士科学学位:(一)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与学位研究课题相关的科研论著。(二)硕士研究生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的与学位研究课题相关的科研论著,如知识产权属于南京医科大学,可按照以下规定执行:1、影响因子<0,可同时作为排名前2位作者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2、影响因子≥0,可同时作为排名前3位作者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3、影响因子≥0,可同时作为排名前4位作者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4、影响因子≥0,可同时作为排名前5位作者申请学位的研究成果。(三)教育学、法学和管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须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1篇与学位研究课题相关的科研论著。或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至少2篇与学位研究课题相关的科研论著。(四)获得国内或国际发明专利授权的第1~4发明人。三、以上科研成果,学位申请人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京医科大学。四、以上科研成果的第一通讯作者必须是研究生导师,且导师的第一署名单位应是南京医科大学。五、当研究生在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著的通讯作者为1人以上时,其影响因子应按照通讯作者人数作相应折算。六、研究生发表的综述、论文摘要包括国际国内会议摘要或论文录用通知均不能替代正式发表的论著。七、SCI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按文章发表当年的计算,如当年SCI影响因子报告尚未发布,则以该期刊前一年的影响因子计算。八、本规定仅适用于我校科学学位研究生。九、本规定由研究生处负责解释。十、本规定自2008年7月5日起实施。原有规定与此不符的,以此规定为准。

没被SCI收录的期刊不一定差。SCI全称是ScienceCitation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简称ISI)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还发行了互联网上Web版数据库。SCI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3500种。被SCI收录的中国期刊,整体数量还是比较少的,但是依然是一个缓慢的上升趋势。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