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适合高中议论文的材料

发布时间:

适合高中议论文的材料

“空中楼阁”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悬挂在空中的楼房亭阁。指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或虚构的东西。也可喻为高明通达。 这个成语来源于《百喻经三重楼喻》,愚人见其垒墼作舍,犹怀疑惑,不能了知,而问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重屋。”愚人复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先可为我作最上屋。” 在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层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邻村新造的那幢楼,你们知道是谁造的吗?” 工匠们回答道:“知道,那幢楼是我们几个造的。” 傻财主一听,非常高兴,说:“好极了,你们照样子再给我盖一次。记住要三层楼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样。” 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么傻事来。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开了。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纳闷,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造一幢三层楼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不对,不对。我要你们造的是那第三层楼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层,下面那二层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层。” 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那层,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 工匠们走了,傻财主望着房基发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层,不要下面两层,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来的。 原文地址:

和名师一起,做语文课堂教学麦田里的守望者 写在前面的话:语文老师,要用读书提升精神,用写作充实人生,用儒雅涵养性情,用敏锐洞察生活,用激情点燃学生,用严谨对待事业,用良知捍卫文明,用诗意行走人生。读书、写作、反思,勤奋、执著、求索,把这些关键词镶嵌进生命的旅程,路会越走越宽。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具体要求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材,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这些实施建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改形势发展的今天,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应是重中之重。 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笔者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名师学习,借鉴和仿效名师成长之路,研究和实践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对照自己,拉动自己,应该是增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走进名师课堂,感受课堂魅力 每当我们听名师上课时,都有类似这样的感受: 一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云流水,他们的感情饱满充溢,他们的教态自然大方,他们的朗诵酣畅淋漓。因此,锤炼基本功,丰厚自身,造就一个“自身硬”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 二是课堂呈现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注重揣摩语言,有的注重问题牵引,有的注重诵读感悟等等。不同的文学题材教法不同,但透过每个人的着力点也可以看出每个人对语文、对文本的驾驭程度。教无定法,但首要的是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和深入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 三是他们都展现了语文的生命力。情感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源泉,老师们都饱蘸深情,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感召力、感染力。语文是一个有生命的学科,只有有情感、有生命的人才能和她形成有效对接。文本中丰富的内蕴要靠学生去感悟,但也靠老师的唤醒,老师如果朽木枯竹、形容枯槁、心灵衰竭、感情萎顿,怎么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生活中来呢? 四是老师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丰厚的学识涵养是语文教师可供展现和挖掘的不竭源泉,教师的资源性就体现在学识涵养上,学识涵养的外在显现就是课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教学行为里面包括驾驭课堂的教学智慧。名师们课堂的展现,从他们运用语言的程度上,就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丰厚的语感和文学积淀,较强地临机处置问题的能力,这份处变不惊、从容大度的能力源泉就是自身的学识涵养。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识,才能成为学生明白的引路人,才能成为课堂教学挖掘不止的资源。 听青年名师史建筑老师上课,感觉他的课有高山挺拔的气质,有深海恢弘的气度,有蓝天的空灵飘渺,有大地的深沉厚重,似乎没有一个多余的细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言辞,他的课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美”字便可以形容的,真可谓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他的语文课上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上出了语文的学科个性,上出了语文的原汁原味,他的语文课是真正的语文课。 在对史老师的课赞叹不已的同时,笔者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他能将语文课上到如此境界。读了他的《一路有书》《语文教师的文化思考》等文章后,豁然开朗。因为书给了他太多深邃、大气、儒雅、刚毅、伟岸、正直、执著、仁爱、善良、智慧……因为他想“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贴近教学实际,更符合认知规律,更受学生欢迎”,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健康和谐、个性鲜明、全面持续发展的人”。一节好的语文课后隐藏着一个语文老师的勤奋、良知与探索。我想,要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能象史建筑老师那样上语文课,那真是当代学生的幸运,是我们语文教育界的幸运。我相信,只要我们拥有这样一个愿望,并能够付诸于实际行动,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有进步。 二、 走进名师历程 ,解读成长秘笈 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解读全国知名教师尤其是青年名师的成长经历,发现了潜藏在他们生命历程中的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读书 由于平日忙于上课、批改作文、做学生工作等原因,语文教师书读得很少,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些名师们也面临过并仍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现实问题,有的名师的成长环境甚至比我们还差,但却没有一个不博览群书的,没有一个不以嗜读为乐的。在这方面,史建筑老师的感受很能说明问题:“我近乎苛刻地规定着自己每天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起初极不适应,自己经常和自己打架,后来竟磨合得非常默契,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单是2005上半年就读完了季羡林、冯友兰、李泽厚、周国平、沈致远、朱永新、肖川、海德格尔等人的十几本书。”人都是有惰性的,关键就看你怎么克服它,史老师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优秀教师都有着非常的读书情结。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文史哲样样爱看,唯独不爱看教参书”;以勤奋著称的清华附中特级教师赵谦翔说他“所能做的只是笨鸟先飞,一个劲地飞,硬背《古文观止》,死扣《说文解字》,穷翻《辞源》《辞海》,朝朝暮暮沉浸在古今诗文的鉴赏里”;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高万祥的书房“陈列着人类古今中外文明的思想精华,宛如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而他的每一个‘士兵’,几乎都是人类的思想大师”。 综观名师们的读书历程,笔者以为,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意识,往大一点儿说,是一种生命形态。 它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不至于被世俗琐事所湮没,而能永葆一种新生的热望,战斗的姿态,这种精神建设的动力是任何金钱权力都无法给予的。就这个意义来说,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温床,语文教师的精神发育史决定了他的教学境界。因此,笔者强烈建议:有志于语文教育事业的老师们,来读书吧。 关键词之二:写作 “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写作”,这是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话,也是名师们的心声。王老师一直爱写作,到中学工作后写过近百万字的教学杂记和工作随笔。他从1988年开始给报社写专栏杂文,十几年间发表的杂文、随笔近两千篇,出过4本书,其中《中国人的人生观》与《中国人的用人术》还在台湾出版,又被译成韩文,在汉城出版。他说,这些都是当初没想到的。他还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杂文家,我是语文教师,写作仅仅是我的习惯而已。我喜欢写作,是因为我觉得每次写作都是一次发现,一次创造。同样,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把这种发现与创造的乐趣告诉学生。如果一位教师自己不爱写作,他的学生会爱写作吗?写作没有占用我多少时间,却给我的教学带来许多新的思路。因为毕竟写作需要发现,需要思想,需要锤炼语言,而这些正构成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我的许多同事都公开发表过文学作品,在这一点上,他们都有同感。语文教师不会写,会不会被当作假冒伪劣?”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笔者也有同感。现今大多数语文老师平时不动笔,写不成很像样的文章,作文课却能大谈“构思、技巧”,其实是空费口舌,须知“春江水暖鸭先知”。 “读”是“写”之源泉,“写”是“读”之升华,读写结合,成长的步履才会稳健。写作,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另一种生命形态。所以笔者要呼吁:语文老师,请拿起你的笔,下“水”! 关键词之三:向学生学习 很多同行都习惯于摆老师架子,做高高在上态,以为唯此才有老师的尊严,才能得到尊重。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优秀教师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亲近学生,向学生学习。 江苏省首批名师蔡明说:“我时刻关注着学生的需求与向往。学生提出提高阅读质量很困难,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阅读的特点、性质,总结规律、方法,写阅读方面的论文;学生提出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相互之间的落差较大,我就与学生一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围绕作文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文章。我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常把自己萌生的教学思想的火花公布给学生,发动他们进行讨论,请他们给选定最佳方案,从学生身上受益很多。他的语文课实现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敞开了心房,进行真情大碰撞”。教师在向学生学习中增长了实践本领,这就是“教学相长”。 经常深入学生的老师还会有这种感受:从学生身上得到的,绝不仅仅是在教学上。北大附中特级教师程翔总结说:“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好老师也是学生托起来的,没有学生的敦促,就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给我的启发影响不限于学习,在做人上,学生的优秀品质也值得教师学习。” 关键词之四:反思 现在教育界都在提倡做学者型教师,做反思型教师。什么是反思?“民主教育”代表人李镇西老师诠释得非常好:“同样两个大学毕业生分到学校工作,同样兢兢业业地上班。三年后,其中一个无甚进步,最多就是所教学生考上了高一级学校,而另一位教师却硕果累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前者每一天的兢兢业业都是应付而麻木地工作,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实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他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后者则的的确确工作了三年,他每一天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在工作。这就是我说的反思型教师。所谓反思,在我这里的语境里,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具体的说,即‘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 李老师自身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从他刚参加工作带的“未来班”的教育浪漫主义尝试,到后来实施班级管理民主化的教育现实主义探索,再到后来提出“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观踏上教育理想主义航程,二十多年的漫长征程,他扎扎实实地实践着“四个不停”,成就斐然。 关键词之五:勤奋、执著 成长是向着同一个方向连续攀登、不断超越的过程,必经“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因此,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勤奋和执著,一个也不能少。著名特级教师陈军在回忆经历的《灯光赋》中写道:“寒亭的灯光,我是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的。我曾在灯光下默背民国期间出版的《辞海》上的词条……我曾在灯光下写出一篇篇关于经典课文的评论……大约写了两米来高的稿纸。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为自己当时的浸润化的写作而感到庆幸。当时是没有什么功利之想的,我只感到,一铺开稿纸就找到了生命飞翔的天空。夏天,简陋的屋子里,没有电扇,我赤膊上阵,桌下一桶凉水,两脚插入其中,脖上披着湿毛巾,门窗紧闭,一切都在静寂之中,只有我思考的轮子在‘咔嚓’‘咔嚓’地响着……经过‘灯光’的洗礼,我在课堂上总是清清爽爽的。” 这种勤奋执著精神是每个成功者共有的。“立体教学”的创始人孙春成老师亦如此:“暑假,天气炎热,我则脖挂湿毛巾,身着短裤衩,反锁房门,挥汗笔耕;寒假大年初一下午就返校工作了”;特级教师孙汉洲卧病期间吊针一挂就是半天,“却利用挂水时间阅读教学资料,治病用了激素,夜里难以入眠,我就化弊为利,挑灯夜战,又一次研读了中学语文12册教材,做了3000多张读书卡片。等到不再需要打针吃药时,专著《中学实用修辞》已成初稿”;特级教师李震进修期间为了争得读书的时间,让管理员下班后把他锁在图书馆中;青年名师史建筑曾住在学校存放油罐的一间棚舍里,刺鼻的气味,阴潮的地面加上薄薄的屋顶常常是夏天烈日暴晒,冬天寒冷刺骨。就是在这间棚舍的生活,塑造了史建筑坚毅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寒冬腊月,雪花飘飘,在寒风凛冽的冬夜,他时常被飘进棚舍来的雪花搅醒而无法入睡,这时只有靠读书才能消解身上的寒冷。于是在棚舍他阅读了古今中外的许多书籍,特别是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一个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他:当安德烈公爵受伤躺在战场上,万念俱灰的时候,是俄罗斯湛蓝的天空,广袤的草原和奔腾的河流,是自然之美、天地之美拯救了他。这时候,史建筑振作起来,望着室外飘飞的雪花,又投入到了他的阅读中。棚舍的生活让他至今难忘,每每提及这段往事,史建筑总会说:“苦难和挫折,当你败给它时,它便是你的耻辱;当你战胜它时,它便是你的荣耀。” 他们中很多人文凭起点并不高,程翔、韩军、陈军老师是师专毕业,李卫东、蔡明、史建筑等是中师出身,而高万祥、徐敏南等老师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才做代课教师;很多人并非最初就有幸进入名校执教,蔡明老师毕业进的是苏北一所高考年年“剃光头”的乡中;还有的老师教育探索起步并不早,赵谦翔老师45岁才开始进行教改探索。是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他们的今天,在他们的人生舞台上,镌刻得最清晰的脚印就是勤奋、执著。 关键词之六:学会做人 这一点年轻教师尤其要重视,要加强修养。有个性、有才能的年轻人很容易恃才傲物,容不得异见,听不进批评。自塞了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渠道,就等于延长了成长的道路,做人不成功,事业也难有大成,这方面笔者有教训,程翔老师的体会应值得重视。 程老师认为,青年人有主见是完全应该的。坚持主见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但他一开始不懂这个道理。他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课,被别人批评一番,接受不了,总想争辩几句。一位老教师告诫他:“别人提意见是对你好,不接受可以,但总要虚心听。你和他争辩,他以后就不会再给你提了。没人给提意见,你还能进步吗? ”这话令他深思,他反思说:“自我改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能够在痛苦中磨练自己,收获是多方面的。从那时开始,我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业务上进步,同时还要在为人处世上成熟起来。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能单单是专业技术上的成功,还必须在做人上成功,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全面发展。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无论谁的意见也都听得进去。我觉得,我能在语文教学上取得一点成绩,与前辈的教导和同辈人的帮助分不开。我还体会到,人的‘自我免疫’能力是有差别的,当认识到自己这种能力欠缺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借助外部条件来提高自己,以增强自觉意识。如果说我在思想认识上有进步的话,那就是外因对我的良好影响提高了我的自觉意识。” 我们常教育学生要谦虚,要勤学好问,但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自身,不要成了“于其身也,则耻师也”者之流,有必要再把先贤的两句名言温习一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转益多师是汝师”。 三、走进名师思想,领悟教学特色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曾经是省语文教研员的吴心田老师,写出了语文教育文章近百篇,50多万字,已出版34万字的个人文集,应邀在全国各地作报告近百场,编著书籍30多种,他培养出了像程翔、史建筑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优秀青年语文教师。他的业绩,他对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爱和执著,以及他的忠厚的人品,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受到广泛的赞誉,他做到了像古人所说的“大道无言,上善若水”。本着对语文教育的挚爱,对语文教师的厚爱,他谆谆教诲,提出了语文教师必备的八条素质: 1.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这是教师首要的品德要素 2.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3.具有必备的静态和动态的语文基础知识 4.具有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正确认识 5.具有本学段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艺术 6.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在教学中运用的能力 7.具有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 8.具有较宽的眼界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吴老师还给我们总结了语文教学的五条规律: 1. 体现文与道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认真学习文本,品味文本,感悟文本 3.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4.体现教师与学生、教材的一体 5.注重读与写的结合、理解与运用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吴老师说,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语文教师,要有创新,要有独见,要探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学规律、适合自己课堂教学发展的特色之路。 史建筑老师正是在老一辈名师的指导下,走出了一条语文教学特色之路。 史老师的语文观是学科•生活•生命。在史建筑看来,语文是基础学科的根基,语文是生活交际的工具,语文是生命提升的支点。当一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天起,就走进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从此他的生活中便充满了思考与独白、诉说与辩论、阅读与写作;他生命的海洋里,便奔涌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为此史老师进行大胆创新,注重让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科学设置问题情境;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引导学生品味鉴赏,感受母语的意蕴魅力。他认为语文课堂的魅力不仅在于语文的个性,更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在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谈及一堂好课的标准时,他说,课堂是师生共同的生命主场,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追求平实、丰实、充实、扎实、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出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永远感觉到鲜活与新颖;教师应该是“导游”,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欣赏险峰的无限风光。 史老师认为好的作文要达到“五言二真”。“五言”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色(文采),言之出新。“二真”即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 史老师做了富有特色的八项语文“工程”: 1.综合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2文本细读——感悟母语魅力 3.师生同写——促进共同发展 4.重读经典——温习心路历程 5.课题探究——培养学术意识 6.学本编写——锻造自学能力 7.对话古典——汲取传统营养 8.学习日志——规范学习流程 史老师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小到人际交往,大到国际交流,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小说的曲折、戏剧的冲突,也有诗歌的隽永、散文的飘逸。“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语文能力突出的人,能随时通过适当的自省、反思调整自己,能以得体自然的形式和内容表现自己,能使自身折射出深邃的人格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会逐渐把母语水平作为衡量一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标准。有了语文这一有力的支撑,一个人的言行中就会透射出文明、自律、谦和、幽默、深刻和自信。 史建筑将语文上升到生命的高度。他认为这是语文的最高境界,它已经超出了学科、生活的范围,而进入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语文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理念和传统,将深深地影响着生命和精神的进化。在这一境界中,我们不难理解文学巨匠可以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领袖,我们不难理解一部名著可以支撑着一个穷困潦倒之人不断叩问自己的心灵,我们不难理解杰出的诗人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却选择了如血的夕阳。如此看来,钟爱语文,就是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构建屋宇;钟爱语文,就是给自己的心灵加钙;钟爱语文,就是让一个人圣洁而自信地走过每一个人生驿站…… 总之,在实际教学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的经历与他们相似,甚至我们也可以走上名师的讲坛,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成功,原因在于,我们缺少的正是那种执著追求的探索精神,那种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那种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一生事业的崇高精神境界。老师们,尽管我们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丰厚的物质,但我们依然要担当起教育所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我们应和语文课堂教学的先行者、指导者、实践者——名师们一起,固守住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远离浮华,摒弃杂念,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那样,一直坚守着美丽而纯洁的理想。

嗯,我就是一个高中生,语文成绩在125--129之间吧,就是作文不太好,每次只得43--45分。 老师说我的事例很好,就是欠缺深度,与理性纵深的思考,所以分不高。我也不太爱写李白苏轼之类被用的过于浮泛的事例,我三模考试时,写的是这几个例子。是自己总结的,所以不太好查,不过若是中意,我可以再补充一些。 淳于髡貌寝志学成辩才 (自信,自强,志学,不可以貌取人,得失) 2,越勾践三千甲败吴 (这个比较通俗,雄心壮志,自强,不畏难,吃苦,抱负远大,以少胜多,不可轻敌(反面来写) 得失) 3,齐宣不疑七人荐 (信任,自信,果敢) 4,端木赐(子贡)纵横七家,存鲁,灭吴,强晋,霸越,乱齐,十年天下局生变。 (辩才,利益,自信,能力,手段,危机,联合) 5,汪曾祺一世悠然不染尘 (宁静淡泊,不喜尘俗,如同林逋) 6,胡适之贤母教习 (女子贤惠才能,环境影响···) 7,罗斯福决然新政,邓小平天策改革 8,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好学,专注,毅力,抱负) 9,阮嗣宗(阮籍)竹林七贤话流觞。 (同 陶渊明) 还有一些只有古书上才有记载,网上找不到的,这些要是符合心意,就拿去用吧,不满意我可以再更改的!!

审题指导:杂感从形式上还是议论文,只是比我们平时所要求的规范的议论文更自由活泼些。材料中的墨鱼、螃蟹、马鲛鱼等都是象征,象征着人们的某种目标,这则材料讲的实际上是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现实生活之间总是存在着重重纠葛的矛盾,甚至是现实有时有意在跟人们开着玩笑,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现实,切合实际,并且要随着情况的变化不断地调整目标,以更好地适应变化着的现实。文章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立意,当然也还有其它角度,但不管怎样,不能脱离材料的中心内涵。

写议论文的材料高中

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容国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特立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英•狄更斯  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法•居里夫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张海迪砺志成才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议论文写作要点如下: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要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分类:立论,从正面阐述其观点,驳论,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其正确的观点。结构:基本结构,引论,本论,结论,论证结构,并列式,对照式,总分式。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类比法:用另一同类事物或事例比较说明论点。对比法:用反向例子或事理比较说明论点。

适合高中生写的议论文

议论文基础写法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作者的主张看法和观点;论据基本要求是:事实论据(名人事例)和道理论据(有权威性的名言,格言,诗句和俗句);论证的基本要求是:对比说理、比喻说理和引证法。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通过对比更突显作者的观点。  议论文写作细节  认真思考  1、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就事论事。有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认真分析一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在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中发现了问题,这就是高瞻远瞩。  2、见微知著:也就是说,要从报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发展的趋势,看到一种大的事情。  3、由表及里:要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  4、由此及彼:有时两个事物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他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你要能把他们挂起钩来。

经验 何为经验?经验是指社会,人们的办事感受,发展理念,符合人们的办事方法,社会发展与方法。也是人们在与人的交流方法,对事物的感受和办一件事情的方法慢慢积累的一个抽象的量。正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指出了经验的重要之处。 经验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要多看多读多学慢慢积累。经验是可以从前人他人中汲取的,但要善于选择经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经验,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强大、自己高尚的品格,敏锐自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材料中所说:“一人干了三十多年的守卫,没有任何失职。经理想提升他。可他说:“”为什么要把的宝贵的经验一笔勾销,调我去做生疏的工作呢?”不否问,做一件事三十多年的经验是多么丰富,但经验可以适用于别的事情,而不是只试合一种事,还可以试合其他的事情,如果不符合可以取其精华,用得好的一面去办事,也可以慢慢的完善。正如量变是促成质变的重要条件。雷军,小米科技创始人之一。读完大学的雷军便开始闯荡计算机市场,两年下来,雷军和各家电脑公司老板之间成了熟人积累了如何与人打交道的方法,如何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人知金山几年学会了如何管理公司的的积累了丰富经验。他又开始创业,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开创了小米科技的成功,成为中国四大品牌手机公司。我们要重视积累经验,量变促成质变。 某一城市盲目的选择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套用于城市的发展,不重视实际 盲目的发展,重视经济的发展,忽视环境的冶理,最后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后期要恢复生态环境,造成优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发展经验。人们对于这个评价代价是不成正比的。所以说我们选择其他经验是要重视是否与自己相符合,适合自己,而不是去盲目的发展,到头来还是抱怨自己的选择。 所以说我们要重视经验积累,重视经验的发展。经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适用于别的事情,在选择经验时要实事求是,符合自己的才是好的。经验与创新有人说:“经验是创新的基础。”我觉得:“如果有了经验作铺垫,那你就离成功更加近了一步,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创新,那就更加是锦上添花了。”古今往来,每位发明家都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而后才有创新,才发明出一件新产品。爱迪生说过,“要想发明新产品,就要有异想天开的想法和无数次的失败。”是的,爱迪生不就自己证明了他的论点嘛!当人们都过着烛光生涯的时候爱迪生就站出来说,要发明一种叫“电灯”的新东西,人人都以为他是痴人说梦话,但是,他就是不理会。他虽然不断失败,一次又一次跌倒,但他从来不放弃,仍去找书籍看,从中发现许多“前人”留下来的没被他人重视的宝贵经验,结果他借用别人的经验加上自己的经验和努力汗水,成功地发明了“电灯”。后人还不满意,又借用了爱迪生的“电灯”再加上自己的新概念,又发明了“无影灯”,造福了许许多多的手术病人,方便了许多医生。所以说,要想自我突破,就要借用一切能够利用的东西帮助自己,这样就可以少走许多“冤枉路”,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自创!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自己却不努力是不行的。就拿我们的杂志上的文章来说吧:现在很多杂志上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只不过是改头换面了而已,所以杂志读起来都是索然无味,现在我基本上已经很少去买杂志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借用”的,而自创的成分太少。但是,全部靠自创也未必就很好,我们不要认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觉得对不起别人,我们只是知识借用而已。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不是要我们用“拿来主义”精神去借鉴别人好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嘛,这叫做“取长补短”。国家的政策也是如此,要借用其他国家的好策略,结合中国自身的情况再制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方针路线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向世界强国迈进。而其他比较落后的国家也“借用”我国的经验,使自己的国家不断进步……借用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创新,那才是我们发展自己的上上之策。而我们高中生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借用别人好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成绩,成绩好了,就等于已经跨入大学门槛的第一步。因此,我们要使自己的文化知识基础更扎实更牢靠,再经过高等专科学校深造之后,将来成为一个高技能高素质的新社会新人……经验精美却带有裂缝的宝石一旦完美切割便可价值连城,但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们却无人敢上手,年轻的匠人凭借的勇气将其切割,而故事当中的两类工匠让我们深思——经验与勇气,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经验是长久积淀的智慧。今天,我们身边的苹果设备凭借优异的性能一时无两,但其能在今日成为行业翘楚,便是长久的积淀才形成的。苹果公司非常重视先进技术的研发工作,不断更新的操作系统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而忠于市场反馈、不断改进用户体验更是其不断积蓄的法宝。在2014年,厚积薄发的苹果公司对自身的手机款式进行了改良,而这种大屏手机在当前的中国消费市场更掀起了一次购买热潮——而这样的成功则是在年复一年的积累中获取,在日复一日的市场反馈中达成的。勇气是付诸实践的动力。在贝多芬的创作过程当中,以最大的勇气对古典音乐改弦更张,率先以创新的思维进行创作,打破了传统的框架和束缚,为后来的音乐人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在他勇敢的创作当中,古典时期的奏鸣曲以及交响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可以说,已经攀登到了发展的最高点。这样的颠覆与勇气在他的作品当中以及人格当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种桀骜不驯的对于自身的关注和表达,是未来长时间之内大家所倾慕的,也是人们对贝多芬的形象和品格最为敬重,最为赞赏的一面。于是我们也明白,勇气是助推器,是上下求索的源泉,更是无限的动力。用经验来引导,用勇气来推动。长久的经验会为我们带来智慧,但太多的经验也会让人束手束脚;以勇气来追逐会让我们磅礴激昂,但如果有勇无谋那么勇气也许会变得鲁莽。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这样的话语听来,让我们每一位青年学子心潮激荡。“有梦想”,实质上是告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勇气,有理想。“有机会”,昭示着中国具有实现“梦想”的各种有益条件,中华崛起具备这样的经验积淀。“有奋斗”,则是“梦想”的落脚点。用经验来引导,用勇气来推动,只有用建设的经验来指导未来,才能让我们目光睿智,只有用雷霆万钧的勇气来推动,才能让我们步履坚实。

和名师一起,做语文课堂教学麦田里的守望者 写在前面的话:语文老师,要用读书提升精神,用写作充实人生,用儒雅涵养性情,用敏锐洞察生活,用激情点燃学生,用严谨对待事业,用良知捍卫文明,用诗意行走人生。读书、写作、反思,勤奋、执著、求索,把这些关键词镶嵌进生命的旅程,路会越走越宽。 《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 具体要求是: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材,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这些实施建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新课改形势发展的今天,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以此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应是重中之重。 如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呢,笔者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向名师学习,借鉴和仿效名师成长之路,研究和实践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对照自己,拉动自己,应该是增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走进名师课堂,感受课堂魅力 每当我们听名师上课时,都有类似这样的感受: 一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行云流水,他们的感情饱满充溢,他们的教态自然大方,他们的朗诵酣畅淋漓。因此,锤炼基本功,丰厚自身,造就一个“自身硬”是语文教学成功的前提。 二是课堂呈现的教学风格各不相同。有的注重揣摩语言,有的注重问题牵引,有的注重诵读感悟等等。不同的文学题材教法不同,但透过每个人的着力点也可以看出每个人对语文、对文本的驾驭程度。教无定法,但首要的是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和深入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 三是他们都展现了语文的生命力。情感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源泉,老师们都饱蘸深情,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师的感召力、感染力。语文是一个有生命的学科,只有有情感、有生命的人才能和她形成有效对接。文本中丰富的内蕴要靠学生去感悟,但也靠老师的唤醒,老师如果朽木枯竹、形容枯槁、心灵衰竭、感情萎顿,怎么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的生活中来呢? 四是老师本身就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丰厚的学识涵养是语文教师可供展现和挖掘的不竭源泉,教师的资源性就体现在学识涵养上,学识涵养的外在显现就是课堂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教学行为里面包括驾驭课堂的教学智慧。名师们课堂的展现,从他们运用语言的程度上,就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们丰厚的语感和文学积淀,较强地临机处置问题的能力,这份处变不惊、从容大度的能力源泉就是自身的学识涵养。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学识,才能成为学生明白的引路人,才能成为课堂教学挖掘不止的资源。 听青年名师史建筑老师上课,感觉他的课有高山挺拔的气质,有深海恢弘的气度,有蓝天的空灵飘渺,有大地的深沉厚重,似乎没有一个多余的细节,没有一句多余的言辞,他的课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美”字便可以形容的,真可谓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他的语文课上出了语文的文化内涵,上出了语文的学科个性,上出了语文的原汁原味,他的语文课是真正的语文课。 在对史老师的课赞叹不已的同时,笔者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他能将语文课上到如此境界。读了他的《一路有书》《语文教师的文化思考》等文章后,豁然开朗。因为书给了他太多深邃、大气、儒雅、刚毅、伟岸、正直、执著、仁爱、善良、智慧……因为他想“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贴近教学实际,更符合认知规律,更受学生欢迎”,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健康和谐、个性鲜明、全面持续发展的人”。一节好的语文课后隐藏着一个语文老师的勤奋、良知与探索。我想,要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能象史建筑老师那样上语文课,那真是当代学生的幸运,是我们语文教育界的幸运。我相信,只要我们拥有这样一个愿望,并能够付诸于实际行动,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有进步。 二、 走进名师历程 ,解读成长秘笈 怎样才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解读全国知名教师尤其是青年名师的成长经历,发现了潜藏在他们生命历程中的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之一:读书 由于平日忙于上课、批改作文、做学生工作等原因,语文教师书读得很少,这是不争的事实。那些名师们也面临过并仍面临着和我们一样的现实问题,有的名师的成长环境甚至比我们还差,但却没有一个不博览群书的,没有一个不以嗜读为乐的。在这方面,史建筑老师的感受很能说明问题:“我近乎苛刻地规定着自己每天的阅读量和写作量,起初极不适应,自己经常和自己打架,后来竟磨合得非常默契,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单是2005上半年就读完了季羡林、冯友兰、李泽厚、周国平、沈致远、朱永新、肖川、海德格尔等人的十几本书。”人都是有惰性的,关键就看你怎么克服它,史老师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优秀教师都有着非常的读书情结。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文史哲样样爱看,唯独不爱看教参书”;以勤奋著称的清华附中特级教师赵谦翔说他“所能做的只是笨鸟先飞,一个劲地飞,硬背《古文观止》,死扣《说文解字》,穷翻《辞源》《辞海》,朝朝暮暮沉浸在古今诗文的鉴赏里”;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高万祥的书房“陈列着人类古今中外文明的思想精华,宛如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而他的每一个‘士兵’,几乎都是人类的思想大师”。 综观名师们的读书历程,笔者以为,读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意识,往大一点儿说,是一种生命形态。 它能使你思想常新,激情常在,不至于被世俗琐事所湮没,而能永葆一种新生的热望,战斗的姿态,这种精神建设的动力是任何金钱权力都无法给予的。就这个意义来说,读书是语文教育的温床,语文教师的精神发育史决定了他的教学境界。因此,笔者强烈建议:有志于语文教育事业的老师们,来读书吧。 关键词之二:写作 “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写作”,这是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话,也是名师们的心声。王老师一直爱写作,到中学工作后写过近百万字的教学杂记和工作随笔。他从1988年开始给报社写专栏杂文,十几年间发表的杂文、随笔近两千篇,出过4本书,其中《中国人的人生观》与《中国人的用人术》还在台湾出版,又被译成韩文,在汉城出版。他说,这些都是当初没想到的。他还说:“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杂文家,我是语文教师,写作仅仅是我的习惯而已。我喜欢写作,是因为我觉得每次写作都是一次发现,一次创造。同样,在我的作文教学中,我也把这种发现与创造的乐趣告诉学生。如果一位教师自己不爱写作,他的学生会爱写作吗?写作没有占用我多少时间,却给我的教学带来许多新的思路。因为毕竟写作需要发现,需要思想,需要锤炼语言,而这些正构成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我的许多同事都公开发表过文学作品,在这一点上,他们都有同感。语文教师不会写,会不会被当作假冒伪劣?”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笔者也有同感。现今大多数语文老师平时不动笔,写不成很像样的文章,作文课却能大谈“构思、技巧”,其实是空费口舌,须知“春江水暖鸭先知”。 “读”是“写”之源泉,“写”是“读”之升华,读写结合,成长的步履才会稳健。写作,应该成为语文老师的另一种生命形态。所以笔者要呼吁:语文老师,请拿起你的笔,下“水”! 关键词之三:向学生学习 很多同行都习惯于摆老师架子,做高高在上态,以为唯此才有老师的尊严,才能得到尊重。事实并非如此,那些优秀教师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亲近学生,向学生学习。 江苏省首批名师蔡明说:“我时刻关注着学生的需求与向往。学生提出提高阅读质量很困难,我就和学生一起研究阅读的特点、性质,总结规律、方法,写阅读方面的论文;学生提出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特别是相互之间的落差较大,我就与学生一起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围绕作文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文章。我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也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他常把自己萌生的教学思想的火花公布给学生,发动他们进行讨论,请他们给选定最佳方案,从学生身上受益很多。他的语文课实现了“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敞开了心房,进行真情大碰撞”。教师在向学生学习中增长了实践本领,这就是“教学相长”。 经常深入学生的老师还会有这种感受:从学生身上得到的,绝不仅仅是在教学上。北大附中特级教师程翔总结说:“多年的教学工作使我认识到好老师也是学生托起来的,没有学生的敦促,就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给我的启发影响不限于学习,在做人上,学生的优秀品质也值得教师学习。” 关键词之四:反思 现在教育界都在提倡做学者型教师,做反思型教师。什么是反思?“民主教育”代表人李镇西老师诠释得非常好:“同样两个大学毕业生分到学校工作,同样兢兢业业地上班。三年后,其中一个无甚进步,最多就是所教学生考上了高一级学校,而另一位教师却硕果累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前者每一天的兢兢业业都是应付而麻木地工作,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实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他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后者则的的确确工作了三年,他每一天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在工作。这就是我说的反思型教师。所谓反思,在我这里的语境里,不仅仅是‘想’,而是一种教育的状态,就是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教育品质的行为。……具体的说,即‘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 李老师自身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从他刚参加工作带的“未来班”的教育浪漫主义尝试,到后来实施班级管理民主化的教育现实主义探索,再到后来提出“民主、科学、个性”的教育观踏上教育理想主义航程,二十多年的漫长征程,他扎扎实实地实践着“四个不停”,成就斐然。 关键词之五:勤奋、执著 成长是向着同一个方向连续攀登、不断超越的过程,必经“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因此,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勤奋和执著,一个也不能少。著名特级教师陈军在回忆经历的《灯光赋》中写道:“寒亭的灯光,我是一辈子也忘记不了的。我曾在灯光下默背民国期间出版的《辞海》上的词条……我曾在灯光下写出一篇篇关于经典课文的评论……大约写了两米来高的稿纸。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为自己当时的浸润化的写作而感到庆幸。当时是没有什么功利之想的,我只感到,一铺开稿纸就找到了生命飞翔的天空。夏天,简陋的屋子里,没有电扇,我赤膊上阵,桌下一桶凉水,两脚插入其中,脖上披着湿毛巾,门窗紧闭,一切都在静寂之中,只有我思考的轮子在‘咔嚓’‘咔嚓’地响着……经过‘灯光’的洗礼,我在课堂上总是清清爽爽的。” 这种勤奋执著精神是每个成功者共有的。“立体教学”的创始人孙春成老师亦如此:“暑假,天气炎热,我则脖挂湿毛巾,身着短裤衩,反锁房门,挥汗笔耕;寒假大年初一下午就返校工作了”;特级教师孙汉洲卧病期间吊针一挂就是半天,“却利用挂水时间阅读教学资料,治病用了激素,夜里难以入眠,我就化弊为利,挑灯夜战,又一次研读了中学语文12册教材,做了3000多张读书卡片。等到不再需要打针吃药时,专著《中学实用修辞》已成初稿”;特级教师李震进修期间为了争得读书的时间,让管理员下班后把他锁在图书馆中;青年名师史建筑曾住在学校存放油罐的一间棚舍里,刺鼻的气味,阴潮的地面加上薄薄的屋顶常常是夏天烈日暴晒,冬天寒冷刺骨。就是在这间棚舍的生活,塑造了史建筑坚毅的性格和不屈的意志。寒冬腊月,雪花飘飘,在寒风凛冽的冬夜,他时常被飘进棚舍来的雪花搅醒而无法入睡,这时只有靠读书才能消解身上的寒冷。于是在棚舍他阅读了古今中外的许多书籍,特别是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中的一个情节深深地打动了他:当安德烈公爵受伤躺在战场上,万念俱灰的时候,是俄罗斯湛蓝的天空,广袤的草原和奔腾的河流,是自然之美、天地之美拯救了他。这时候,史建筑振作起来,望着室外飘飞的雪花,又投入到了他的阅读中。棚舍的生活让他至今难忘,每每提及这段往事,史建筑总会说:“苦难和挫折,当你败给它时,它便是你的耻辱;当你战胜它时,它便是你的荣耀。” 他们中很多人文凭起点并不高,程翔、韩军、陈军老师是师专毕业,李卫东、蔡明、史建筑等是中师出身,而高万祥、徐敏南等老师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后来才做代课教师;很多人并非最初就有幸进入名校执教,蔡明老师毕业进的是苏北一所高考年年“剃光头”的乡中;还有的老师教育探索起步并不早,赵谦翔老师45岁才开始进行教改探索。是不懈的追求成就了他们的今天,在他们的人生舞台上,镌刻得最清晰的脚印就是勤奋、执著。 关键词之六:学会做人 这一点年轻教师尤其要重视,要加强修养。有个性、有才能的年轻人很容易恃才傲物,容不得异见,听不进批评。自塞了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渠道,就等于延长了成长的道路,做人不成功,事业也难有大成,这方面笔者有教训,程翔老师的体会应值得重视。 程老师认为,青年人有主见是完全应该的。坚持主见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但他一开始不懂这个道理。他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课,被别人批评一番,接受不了,总想争辩几句。一位老教师告诫他:“别人提意见是对你好,不接受可以,但总要虚心听。你和他争辩,他以后就不会再给你提了。没人给提意见,你还能进步吗? ”这话令他深思,他反思说:“自我改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能够在痛苦中磨练自己,收获是多方面的。从那时开始,我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业务上进步,同时还要在为人处世上成熟起来。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能单单是专业技术上的成功,还必须在做人上成功,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全面发展。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无论谁的意见也都听得进去。我觉得,我能在语文教学上取得一点成绩,与前辈的教导和同辈人的帮助分不开。我还体会到,人的‘自我免疫’能力是有差别的,当认识到自己这种能力欠缺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借助外部条件来提高自己,以增强自觉意识。如果说我在思想认识上有进步的话,那就是外因对我的良好影响提高了我的自觉意识。” 我们常教育学生要谦虚,要勤学好问,但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自身,不要成了“于其身也,则耻师也”者之流,有必要再把先贤的两句名言温习一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转益多师是汝师”。 三、走进名师思想,领悟教学特色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曾经是省语文教研员的吴心田老师,写出了语文教育文章近百篇,50多万字,已出版34万字的个人文集,应邀在全国各地作报告近百场,编著书籍30多种,他培养出了像程翔、史建筑等一大批全国知名的优秀青年语文教师。他的业绩,他对语文教育研究的热爱和执著,以及他的忠厚的人品,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领域受到广泛的赞誉,他做到了像古人所说的“大道无言,上善若水”。本着对语文教育的挚爱,对语文教师的厚爱,他谆谆教诲,提出了语文教师必备的八条素质: 1.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这是教师首要的品德要素 2.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3.具有必备的静态和动态的语文基础知识 4.具有语文课程、语文教学的正确认识 5.具有本学段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能力和一定的教学艺术 6.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在教学中运用的能力 7.具有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 8.具有较宽的眼界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吴老师还给我们总结了语文教学的五条规律: 1. 体现文与道的统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认真学习文本,品味文本,感悟文本 3.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4.体现教师与学生、教材的一体 5.注重读与写的结合、理解与运用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 吴老师说,要做一个有思想的语文教师,要有创新,要有独见,要探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学规律、适合自己课堂教学发展的特色之路。 史建筑老师正是在老一辈名师的指导下,走出了一条语文教学特色之路。 史老师的语文观是学科•生活•生命。在史建筑看来,语文是基础学科的根基,语文是生活交际的工具,语文是生命提升的支点。当一个人自呱呱坠地那一天起,就走进了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从此他的生活中便充满了思考与独白、诉说与辩论、阅读与写作;他生命的海洋里,便奔涌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为此史老师进行大胆创新,注重让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科学设置问题情境;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引导学生品味鉴赏,感受母语的意蕴魅力。他认为语文课堂的魅力不仅在于语文的个性,更在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在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谈及一堂好课的标准时,他说,课堂是师生共同的生命主场,一堂好课应该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追求平实、丰实、充实、扎实、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出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永远感觉到鲜活与新颖;教师应该是“导游”,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欣赏险峰的无限风光。 史老师认为好的作文要达到“五言二真”。“五言”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色(文采),言之出新。“二真”即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 史老师做了富有特色的八项语文“工程”: 1.综合阅读——提升人文素养 2文本细读——感悟母语魅力 3.师生同写——促进共同发展 4.重读经典——温习心路历程 5.课题探究——培养学术意识 6.学本编写——锻造自学能力 7.对话古典——汲取传统营养 8.学习日志——规范学习流程 史老师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小到人际交往,大到国际交流,语文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的生活中既有小说的曲折、戏剧的冲突,也有诗歌的隽永、散文的飘逸。“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语文能力突出的人,能随时通过适当的自省、反思调整自己,能以得体自然的形式和内容表现自己,能使自身折射出深邃的人格魅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们会逐渐把母语水平作为衡量一个人素质和修养的重要标准。有了语文这一有力的支撑,一个人的言行中就会透射出文明、自律、谦和、幽默、深刻和自信。 史建筑将语文上升到生命的高度。他认为这是语文的最高境界,它已经超出了学科、生活的范围,而进入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语文所负载的文化、思想、理念和传统,将深深地影响着生命和精神的进化。在这一境界中,我们不难理解文学巨匠可以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领袖,我们不难理解一部名著可以支撑着一个穷困潦倒之人不断叩问自己的心灵,我们不难理解杰出的诗人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却选择了如血的夕阳。如此看来,钟爱语文,就是为自己的精神家园构建屋宇;钟爱语文,就是给自己的心灵加钙;钟爱语文,就是让一个人圣洁而自信地走过每一个人生驿站…… 总之,在实际教学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的经历与他们相似,甚至我们也可以走上名师的讲坛,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成功,原因在于,我们缺少的正是那种执著追求的探索精神,那种敢于打破常规的创新精神;那种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一生事业的崇高精神境界。老师们,尽管我们没有显赫的地位,没有丰厚的物质,但我们依然要担当起教育所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我们应和语文课堂教学的先行者、指导者、实践者——名师们一起,固守住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远离浮华,摒弃杂念,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那样,一直坚守着美丽而纯洁的理想。

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立意要搜集、掌握准确的信息才能成功 不能随波逐流 人云亦云

适合高中生的议论文章

议论文基础写法  论点的基本要求是:作者的主张看法和观点;论据基本要求是:事实论据(名人事例)和道理论据(有权威性的名言,格言,诗句和俗句);论证的基本要求是:对比说理、比喻说理和引证法。  写议论文要考虑论点,考虑用什么作论据来证明它,怎样来论证,然后得出结论。它可以是先提出一个总论点,然后分别进行论述,分析各个分论点,最后得出结论;也可以先引述一个故事,一段对话,或描写一个场面,再一层一层地从事实分析出道理,归纳引申出一个新的结论。这种写法叫总分式,是中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作文方式。也可以在文章开头先提出一个人们关心的疑问,然后一一作答,逐层深入,这是答难式的写法。还要以是作者有意把两个不同事物以对立的方式提出来加以比较、对照,然后得出结论,这是对比式写法,通过对比更突显作者的观点。  议论文写作细节  认真思考  1、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不要就事论事。有时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但认真分析一下还是能够发现问题。在看似没有问题的问题中发现了问题,这就是高瞻远瞩。  2、见微知著:也就是说,要从报微小的事物中看到一种发展的趋势,看到一种大的事情。  3、由表及里:要从表面深入到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  4、由此及彼:有时两个事物看上去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他们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你要能把他们挂起钩来。

高中生如何提高作文写作能力一,阅读与摘记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同学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二,观察与思考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同学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同学们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同学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剩下要做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也就是反复多次地进行习作训练。三,每日一忆,每周一记坚持写日记确实能有效地提高同学的作文能力,但也会给同学造成较重的课业负担。&,每日一忆&,改&,记&,为&,忆&,,只要求同学在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想想可以写成什么作文。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比比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最会发现。如果碰到自己特别感兴趣又有把握写好的素材,就写成周记。同时还要注意,积累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英国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为了积累写作材料,曾写了几百本读书笔记,摘录了两万多张卡片。2高中生快速提高写作水平的方法积累素材在教学中,碰到有不少的学生平时很少看课外书,特别是语文课外阅读方面的书籍,有的甚至除了课本之外,没有一本课外阅读材料,很少看书读报,写作的知识贫之,甚至连句子都写不通顺,写作文时想一句写一句,感到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者刚开了个头,敷衍了几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泛,不知所云,因此对作文望而生畏。为了能改变害怕作文的现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平时要多进行阅读,多积累写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篇,其义自见。”书读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胸有成竹,得心应手。但是经验告诉我们,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所以在强调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要对所读之书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观察与思考作文源于生活。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同学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同学们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的观察。对观察到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 同学掌握了大量的语言材料与生活素材,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3高中生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技巧抄写,背诵优秀议论文范文笔者以为这是刚刚入门的学生的必修课,毕竟我们需要范文来熟悉议论文的结构和基本写法。所以,先去书店选择一本适合你的作文书吧!我们当时用的是{三篇范文行天下},自己选一本吧。依然是积累素材不过,此素材非彼素材,此素材指名言,优美语句等等可以起到润色作文的东东。简而言之,就是使你的作文看起来更有文采。想海子啊,张爱玲啊,弘一法师啊,苏曼殊啊~这些文艺范十足的名人的话那么一化用,自然增分呦~看杂志,看新闻这是必须的,因为议论文在这几年越来越朝经世致用的方向发展,已经从旧材料作文发展到新材料作文,如今又出现了任务型驱动作文。这是全国一个大的趋势,不可违背。所以,作为高中生要注意对时事的关注,尤其是杂志与新闻上对此的评论,要慢慢学着自己对新闻事件作出评论。写议论文最重要的当然是写作文了,不论如何都要尝试自己写,把握好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大胆写,想必各位的老师在学校也教各位了,在此就不赘述了。值得注意的是,刚开始起步时,最好照着模板写,等到熟练了就可以放开手脚,顺着自己的心意写了(这种感觉很玄妙,写到一定程度就明白了,有点像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徘徊于遗梦凡尘,穿梭于人山人海,我们在无尽的疲惫中忘却了本真与初心。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们早已挣脱纯洁的虫蛹,化蝶蹁跹,生活却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有的人自私自利,为了财富不顾别人感受;有的人面目狰狞,为达目的不折手段;有的人招摇过市,没有人情味。他们或许得到了很多,但失去的更多。奉献精神如一剂良药,让“病人”懂得奉献的可贵,改变他们的习性,端正他们的态度,启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人品。原来的他们如同田埂中的稻草人,随风摇曳。奉献精神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给予,让接受者清风拂面,喜笑颜开;让贡献者变得高尚,变得大气。如果他们拥有奉献精神,就像干瘪的土壤得到甘霖的滋润,就像夜行人的前方亮起一盏路灯,就像插上天使的双翼,“扶摇直上九万里”。  没有奉献精神的人心灵枯竭,没有奉献精神的社会一片黑暗,看不到远方。奉献,引伶人起舞,骚客放歌。  钱学森为祖国奉献,令人钦佩。  钱学森为了更好地学习科技知识,来到美国,成为航空科学专家的优秀学生。钱学森在科技领域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为了愿景挥汗如雨,努力奋斗。钱学森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公式,名声鹊起。美国人为他提供优厚的待遇,让他衣食无忧,终生富贵。钱学森本来可以在美国过上神仙一般的生活,但是当他听闻中华民族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他打算放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回到祖国过一般人的生活,为祖国奉献。最终,“两弹一星”成为了他的主要贡献,他成为一位奉献于祖国,提高国家科技水平的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的奉献精神令我们拍手叫好,我们理应向他的奉献发出最为热烈的掌声。  雷锋努力奉献,感天动地。  雷锋是我们最良好的勤务兵。一次雷锋要去做一件事情,来到了一个车站,他发现有一群人把一两个人团团围住,好像一个焦点事件,雷锋走上前去凑热闹,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对母女,他们神情慌张,愁云密布,母女抱着一团,眼角有些湿润,好像出了很大的问题。众人只是看看新闻,没有一点想要帮助他们的念头。此时,雷锋主动发问,原来他们丢了行李和钱,陷入绝境。听说了他们的遭遇,雷锋二话没说,马上把路费给了他们,为他们的受伤的心灵带来一丝抚慰。雷锋甘于奉献自己的财务,让人心生敬意。一次,天降小雨,雷锋在车站看到一位淋雨的妇女和孩子,发现了状况,雷锋马上把自己的雨衣穿在妇女身上。当他看到孩子冷的发抖,便脱下毛衣,让孩子穿在身上。而且,雷锋看到他们非常饥饿,又把馒

高中材料议论文范文

听老师讲,抑或百度文库

经验 何为经验?经验是指社会,人们的办事感受,发展理念,符合人们的办事方法,社会发展与方法。也是人们在与人的交流方法,对事物的感受和办一件事情的方法慢慢积累的一个抽象的量。正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指出了经验的重要之处。 经验蕴藏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要多看多读多学慢慢积累。经验是可以从前人他人中汲取的,但要善于选择经验,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经验,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强大、自己高尚的品格,敏锐自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材料中所说:“一人干了三十多年的守卫,没有任何失职。经理想提升他。可他说:“”为什么要把的宝贵的经验一笔勾销,调我去做生疏的工作呢?”不否问,做一件事三十多年的经验是多么丰富,但经验可以适用于别的事情,而不是只试合一种事,还可以试合其他的事情,如果不符合可以取其精华,用得好的一面去办事,也可以慢慢的完善。正如量变是促成质变的重要条件。雷军,小米科技创始人之一。读完大学的雷军便开始闯荡计算机市场,两年下来,雷军和各家电脑公司老板之间成了熟人积累了如何与人打交道的方法,如何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人知金山几年学会了如何管理公司的的积累了丰富经验。他又开始创业,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开创了小米科技的成功,成为中国四大品牌手机公司。我们要重视积累经验,量变促成质变。 某一城市盲目的选择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套用于城市的发展,不重视实际 盲目的发展,重视经济的发展,忽视环境的冶理,最后造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后期要恢复生态环境,造成优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发展经验。人们对于这个评价代价是不成正比的。所以说我们选择其他经验是要重视是否与自己相符合,适合自己,而不是去盲目的发展,到头来还是抱怨自己的选择。 所以说我们要重视经验积累,重视经验的发展。经验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适用于别的事情,在选择经验时要实事求是,符合自己的才是好的。经验与创新有人说:“经验是创新的基础。”我觉得:“如果有了经验作铺垫,那你就离成功更加近了一步,如果再加上自己的创新,那就更加是锦上添花了。”古今往来,每位发明家都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而后才有创新,才发明出一件新产品。爱迪生说过,“要想发明新产品,就要有异想天开的想法和无数次的失败。”是的,爱迪生不就自己证明了他的论点嘛!当人们都过着烛光生涯的时候爱迪生就站出来说,要发明一种叫“电灯”的新东西,人人都以为他是痴人说梦话,但是,他就是不理会。他虽然不断失败,一次又一次跌倒,但他从来不放弃,仍去找书籍看,从中发现许多“前人”留下来的没被他人重视的宝贵经验,结果他借用别人的经验加上自己的经验和努力汗水,成功地发明了“电灯”。后人还不满意,又借用了爱迪生的“电灯”再加上自己的新概念,又发明了“无影灯”,造福了许许多多的手术病人,方便了许多医生。所以说,要想自我突破,就要借用一切能够利用的东西帮助自己,这样就可以少走许多“冤枉路”,从而更快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自创!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自己却不努力是不行的。就拿我们的杂志上的文章来说吧:现在很多杂志上的文章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只不过是改头换面了而已,所以杂志读起来都是索然无味,现在我基本上已经很少去买杂志就是因为他们都是“借用”的,而自创的成分太少。但是,全部靠自创也未必就很好,我们不要认为“拿了”别人的东西而觉得对不起别人,我们只是知识借用而已。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不是要我们用“拿来主义”精神去借鉴别人好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嘛,这叫做“取长补短”。国家的政策也是如此,要借用其他国家的好策略,结合中国自身的情况再制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方针路线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的中国正在飞速发展,向世界强国迈进。而其他比较落后的国家也“借用”我国的经验,使自己的国家不断进步……借用别人的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创新,那才是我们发展自己的上上之策。而我们高中生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借用别人好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成绩,成绩好了,就等于已经跨入大学门槛的第一步。因此,我们要使自己的文化知识基础更扎实更牢靠,再经过高等专科学校深造之后,将来成为一个高技能高素质的新社会新人……经验精美却带有裂缝的宝石一旦完美切割便可价值连城,但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们却无人敢上手,年轻的匠人凭借的勇气将其切割,而故事当中的两类工匠让我们深思——经验与勇气,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经验是长久积淀的智慧。今天,我们身边的苹果设备凭借优异的性能一时无两,但其能在今日成为行业翘楚,便是长久的积淀才形成的。苹果公司非常重视先进技术的研发工作,不断更新的操作系统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而忠于市场反馈、不断改进用户体验更是其不断积蓄的法宝。在2014年,厚积薄发的苹果公司对自身的手机款式进行了改良,而这种大屏手机在当前的中国消费市场更掀起了一次购买热潮——而这样的成功则是在年复一年的积累中获取,在日复一日的市场反馈中达成的。勇气是付诸实践的动力。在贝多芬的创作过程当中,以最大的勇气对古典音乐改弦更张,率先以创新的思维进行创作,打破了传统的框架和束缚,为后来的音乐人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在他勇敢的创作当中,古典时期的奏鸣曲以及交响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甚至可以说,已经攀登到了发展的最高点。这样的颠覆与勇气在他的作品当中以及人格当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种桀骜不驯的对于自身的关注和表达,是未来长时间之内大家所倾慕的,也是人们对贝多芬的形象和品格最为敬重,最为赞赏的一面。于是我们也明白,勇气是助推器,是上下求索的源泉,更是无限的动力。用经验来引导,用勇气来推动。长久的经验会为我们带来智慧,但太多的经验也会让人束手束脚;以勇气来追逐会让我们磅礴激昂,但如果有勇无谋那么勇气也许会变得鲁莽。还记得习近平总书记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这样的话语听来,让我们每一位青年学子心潮激荡。“有梦想”,实质上是告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勇气,有理想。“有机会”,昭示着中国具有实现“梦想”的各种有益条件,中华崛起具备这样的经验积淀。“有奋斗”,则是“梦想”的落脚点。用经验来引导,用勇气来推动,只有用建设的经验来指导未来,才能让我们目光睿智,只有用雷霆万钧的勇气来推动,才能让我们步履坚实。

【内容提要】传统的“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的作文教学模式将学生装进令人生厌的条条框框,给学生的思想戴上了无形的“套子”。 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探索出了“仿写语句——扩展语句——由段到篇”的写作模式,受到学生的欢迎,这个过程后来被学生形象地喻为“三级跳”。【关键词】并列式结构 作文写作 三级跳一、问题生成作文写作之于学生及作文教学之于教师,均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一方面,学生因生活阅历不丰富,素材不多,感触不深,写起作文来抓耳挠腮,颇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一方面,教材更新较快,且教材上缺少写作指导或写作指导实用性不强,教师往往对作文教学一筹莫展,经常是随意布置一个作文题给学生,不管学生有无内容可写,牛不吃草强压头。对交上来的作文则全批全改,从标点到错别字,从病句到语段,从标题到结构,从开头到结尾,一律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进行“全面体检”。分析评讲作文时也面面俱到,所有的优点都提,所有的不足都批,教师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下次作文中继承所有的优点,避免所有的缺点,一口吃成个大胖子。然而学生却感到自己的作文处处都是硬伤,不知道该吃什么药。这样的作文写多写少一个样,甚至写与不写一个样,这种“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将学生装进令人生厌的条条框框,给学生的思想戴上了无形的“套子”。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标倡导的是“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求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可见,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一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点漪沦。笔者认为,凡事不可急于求成,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一点一点地突破,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最后进行归纳、整合,才能使师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自己在做什么,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教学是一个无限丰富的世界,着眼点很多:审题、立意、标题、开头、结尾……一篇论文无法面面俱到,若能真正解决好一个问题,并且让这一解决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已经令人感到很欣慰了。我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学生写作时,语言往往很精彩,事实也很生动,但经常是随心所欲,天马行空,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任凭思维驰骋(相信许多老师也碰到过类似难题)。后来,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发现“结构混乱”是学生作文的“致命伤”,于是我决定“对症下药”,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一般而言,初中作文的常见结构模式有总分式、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等几种,我对以上五种模式都进行过仔细研究,并用五次作文课进行过训练,最后师生一起对五种模式进行了归纳、整合,收效很好,学生兴趣浓厚,作文大有长进,基本克服了“结构混乱”这一缺陷。其中最为成功的是并列式结构作文指导课,因此,我想在此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并列式结构作文写作教学的一些心得,想就此问题与各位同行一起探讨,并将我的一些做法写出来与同行们一起分享,以期共同提高。本次作文训练教学目标是“仿写语句——扩展语句——由段到篇”,这个过程后来被学生形象地喻为“三级跳”,下面是具体的教学步骤以及师生互动情况:二、活动过程第一个流程(第一跳):由材料到仿句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几则材料,然后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训练。材料一:人生如水,平和心态静如水,正直为人明如水,轻看名利淡如水,笑对坎坷韧如水。材料二:人生如镜,人要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必须拥有三面镜子——显微镜、放大镜、平面镜。用显微镜来寻找自己的缺点,用放大镜来发现别人的优点,用平面镜来照出自己的现状。材料三:人生如花,人生应该像迎春花一样在早春迎接万物,人生应该像太阳花一样在酷暑争奇斗艳,人生应该像腊梅花一样在寒冬散发芬芳……材料四:人生如标点,人生像个问号虚心求教,精益求精;人生像个逗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生像个叹号,肯定自我,激励自我;人生像个省略号,影响后世,死有余香……材料五:人生如棋,下棋讲究棋逢对手,人生讲究竞争双赢;下棋有攻有守,人生有进有退;下棋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人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下棋时而损兵折将,时而反败为胜,人生有时山重水复,有时柳暗花明。学生看完五则材料后比较兴奋,觉得这些人生比喻挺有趣,我趁机向他们提要求了:“其实,人生的感悟很多,人生的比喻也很多,请大家再次认真阅读五则材料,反复咀嚼,仔细品味材料是从哪个角度来揭示人生的现象与规律的,选择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则进行仿写,仿写具体要求如下:①自选喻体,也可以沿用原材料中的喻体。②自选角度,揭示人生道理。③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可写三句,也可写三句以上。④字数可增可减,仿句用到比喻、排比就行。“学生积极性较高,纷纷动笔进行仿写……写好后,同桌之间相互批改,然后推荐写得好的习作让全班同学分享。在这个阶段(第一跳)出现了许多文采颇佳的习作: 孙丽同学写道:人生如花,人生有时像泪花那样忧伤痛苦,人生有时像浪花那样绚烂美丽,人生有时像火花那样激情澎湃。 张琴丽同学写道:人生如音乐,音乐有时低沉缓慢,人生有时坎坷失意;音乐有时高昂激越,人生有时成功得意;音乐有时余音绕梁,人生有时芳香四溢…… 陈沙沙同学写道:年少时,我们激情澎湃,心存梦想,就像日出时光芒万丈,魅力四射;年轻时,我们风华正茂,建功立业,就像日中时太阳炙烤大地,滋养万物;年老时我们悠闲自在,尽享天年,就像日落时霞光映照,余温尚存。 顾利青同学写道:人生如水,人生应该像溪水那样清澈透明,人生应该像江水那样勇往直前,人生应该像海水那样开阔包容…… 茹萍同学写道:我觉得人生应该像几何图形,人生应该像三角形那样沉稳,人生应该像正方形那样正直,人生应该像圆那样完美。 高晓红同学写道:人生如水,水有不同的味道,人生也有不同的味道。有时人生像饮料一样甘甜,有时人生像咖啡一样苦涩,有时人生像茶水一样散发清香,有时人生像葡萄酒一样令人陶醉。 朱佳飞同学写道:人生如水,水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有的人,他的人生像冰,固步自封、停止不前;有的人,他的人生像水,随和灵动、左右逢源;有的人,他的人生像水蒸气,热情奔放、生机勃勃。 程佳梨同学写道:人生如灯,灯会熄灭,人生会消亡;灯要不断加入油,人要不断吸收知识;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人生要雕琢自我奉献社会。 李文同学写道:人生如笔,人生应像毛笔一样潇洒自如,人生应像钢笔一样遒劲有力,人生应像铅笔一样知错即改,人生应像彩笔一样精彩纷呈。 童海冬同学写道:人生如英文字母,人生应该像I,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人生应该像Q,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我们要不断努力,超越平凡;人生应该像H,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们要架起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之桥,架起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理解之桥,架起国与国之间的繁荣只桥。 王建峰同学写道:人生如水,人生应像水一样富有情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人生应像水一样富于气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人生应像水一样富于变化,还是“乱石穿空,惊淘拍岸,卷起千堆雪”,展眼即“春江湖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燕同学写道:人生如茶。人生幸福如茶,人生苦难如茶,人生性情如茶。第二个流程(第二跳):由仿句到段落学生以上这些仿句之后,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加深了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并且变他人思想为自己的思想,开阔了心灵的视野。思维的闸门已经打开,有的同学对我说,老师,还有别的人生比喻,还有别的排比句可写,于是我干脆让学生交流交流,讨论讨论还有哪些角度可写。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发现还有许多人生的比喻,如“人生如梦”“人生如戏”“人生如河”“人生如海”“人生如山”“人生如纸”“人生如诗歌”等,即便是“人生如水”这个话题,也还有许多角度可写,如有的同学认为可以写水能代表的情感,有的同学认为可以写水能代表的性格,有的同学认为可以写水能代表的品质等等,答案丰富多彩,气氛比较活跃……这时我对学生提出了第二个要求:选择老师所给的或同学所写的其中你最感兴趣的材料,认真研读分析,思考该材料或仿句是从哪些角度来揭示人生的哲理的,然后对该材料或仿句中的每一个排比句进行扩写,材料中或仿句中有几个排比句就扩写成几段话,最后写成一篇300至400字的人生杂感。完成由句到段的跨越。学生写好之后,我让他们分组进行交流,互相批改,拿不准的可以和老师讨论、交换意见。在这一环节里,我给学生的时间比较多,目的是让他们在互批互改中提高自己,共同进步。学生基本修改了习作中的错别字、病句、标点,这样一篇篇人生杂感就出来了。在这个环节,各小组也推荐了一些优秀习作,在此选出一篇写得最好的习作与大家分享:人生如水( 顾利青同学)水是万物之源,水有水的灵气,水有水的性格,如果你细心一点,你会发现,水也有人的情感。人生如水,水能代表人的真诚。“青山不老,绿水长存”,绿水长存,即真诚常在,真心永恒。“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情讲究平淡,这样,无论海角天涯,宛若咫尺比邻。君不闻管仲鲍叔牙?君不闻俞伯牙钟子期?历史的流水已经悄然奔逝,但他们的真情还流淌在今人的心里……人生如水,水能代表人的执着。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贾宝玉“若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更有许多才子佳人道出了“海枯石烂”的诺言。这里的水,这里的海,已然成为恋人们心中的一份执者,一份专一。人生如水,水能代表人的相思。“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郎织女将多少思念撒入横亘在他们中间的银河?“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让多少相思填满胸中的秋池?水是温柔的,但此时它却像锋利的刀一样雕琢着刻骨铭心的思念。人生如水,水能代表人的哀愁。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水本不知愁,但人愁,水亦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水成了斩不断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水成了流不完的愁……有人说,人情淡如水,水成了冷漠;有人说,水能覆舟,水成了背叛。真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水中悲欢离合情啊!学生点评:生一:我认为顾利青的这篇人生感悟语言比较精彩,思路很清晰。生二:他采用了并列式结构。生三:顾利青的知识丰富,诗词名句背得较多。生四:文章前面部分放得开,结尾收得回。第三个流程(第三跳):由段落到篇章要求全班同学进一步研究每一则材料所选取的角度,所阐述的道理,所产生的感悟,并选取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深入研究、体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合理安排结构,写一篇作文。具体要求如下:①角度自选,标题字拟,文体不限②用到比喻说理③运用并列式结构④不少于800字⑤可在已经扩写的基础上进一步作文为了让学生对并列式结构的作文有一个更加清晰的感性认识,我向他们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篇范文: 人生当如水① 杨大伟古今中外,对水的比拟甚多。一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最高尚的品德像给万物带来益处而不求回报的水一样,可谓把对水的比拟推向某种极致。感念世事人生,不觉便生出感慨: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 平和心态静如水。唐代诗人刘禹锡感叹“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人心虽不如水,但不等于不可以达致。水从高处来,只向低处流,乃至归入大海,贵在平静低调。人生如是,遇事当有平常心:知足者常乐——在名利问题上,没有奢望,就没有失望,更不会绝望;能忍者常安——除非大是大非,少争我高你低,忍耐、忍让一下也就海阔天空、心平气和了;老实者常在——不做亏心事,当个老实人,吃得香、睡得稳,有时眼前可能吃点儿亏,但最终不吃亏。 正直为人明如水。水无颜色,晶莹剔透,清澈见底。为人、处事、做官,若透明如水,则一生光明磊落。弘扬正气,激浊扬清,须有此等清澈本性,正直为人;待人接物,不分远近亲疏,一视同仁;人际交往,不搞拉帮结派,一泓清水;听到闲言,不搞兴师问罪,一笑置之;原则问题,不随波逐流,一身正气。 轻看名利淡如水。人生于世,若能学水的清澈本性和“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则不仅精神居于高处,人生也将进入开阔处。要达到如此境界,最需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想留个好名声,无可厚非,但不能为名所累。若淡泊名利,不为名利而争,人生必甚畅意。须知,“家有黄金万两,每日不笑对坎坷韧如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坚定者是水;“抽刀断水水更流”,坚韧者是水。人生道路犹如九曲黄河,曲折坎坷不平坦。“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面对坎坷,需有胸襟,更需坚定、坚韧。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贫富不移,处顺境而不张狂,陷困境而不沮丧,遇险境而不惊慌,遭逆境而不失望。若此,则“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人生,当如水之静,如水之明,如水之善,如水之韧。学生看了范文之后,对并列式结构的作文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课后学生写出了许多优秀习作,比如《以人为镜》,《水样人生》《像花朵一样绽放》《棋人有悟》《人生的标点》《人生的图形》《品茶、品人》《人生三态》《人生如笔》《字母人生》《“五行”与人生》等等,在此我想选择其中一篇将并列式结构运用得比较成功的作文与大家分享。“五行”人生人生一世,草木一春。其实,人与草木不同,草木年年枯萎,却年年再生,人生仅有一天天老去,一天天走向死亡,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在这里并非哀叹人生,相反,正因为生命有限,所以人更应该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诗意得像金木水火土……人生当如金。金,蕴藏于矿石之中,需经不断磨练,加工,才会金光闪闪;人,生活在平凡之中,需不断雕琢,才能成为有用之才;金,坚固、沉稳,人,更应塌实、忠诚,这是立身之本;金贵重、稀有,人生更是如此,生命是无价之宝,有人说生命诚可贵,但要将自己雕刻成稀有之才,使自己成为旷世少有的千里马,还须具备金一样无坚不摧的韧性。人生当如木。木,落地生根,不择环境,不怕风险,经风雨而终见彩虹,人,呱呱坠地,不畏逆境,笑对坎坷,披荆斩棘,方可容身于社会;木有大小之别,小则用以遮风挡尘,大则大用作雕梁画栋,人有小才大才之分,小则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大则纵横捭阖、指点江山。人生当如水。水有随和的性格,孕育万物亦与万物相融,高山平原、花鸟虫鱼,皆与水和谐相处,人生也如此,要活泼,要随和,与各色人等相交往,方能建立生活的圈子、生活的网;水有清澈的特质,人也该有清廉的品质,如果人民的父母官都能让自己如水一般清澈见底、一尘不染,则国家无须惩治腐败;水平淡、无味,人心若能像水一样平淡,不过分追求金钱权利、名声地位,则世间又会减少许多贪官,社会又会增添几分安宁、和谐。人生当如火。火象征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生也如是,希望在,梦就在,价值意义就在;火象征拼搏,它在全身心地投入,生命不熄,燃烧不止,人生也该如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火象征奉献,它毫无保留地牺牲自己,为的是照亮人类,温暖人类,直到将自己燃烧成灰烬,人生更该如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我们要像火、像春蚕一样牺牲自己奉献社会,活出境界。人生当如土。土有丰富的内涵,金矿、铁矿、铜矿、钻石……无不蕴藏于土中,人生也应该有真才实学,又红又专;土有可贵的品质,它本色,它质朴,虽蕴藏万物,却不自以为是,人生至关重要的是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不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地位的改变而改变,“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做个“土人”,做个“草根”,做个“布衣”。金、木、水、火、土里包含人生之精髓,如果人生是一朵花,那么五行则是人生之花的花瓣,只有这五个花瓣都美丽地绽放在你的人生里,生命的花朵才会芳香四溢。最后,我想用一副对联来总结我对生命的感悟——东西南北中方方精彩,金木水火土瓣瓣芬芳。横批:五行人生。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了并列式结构模式的适用范围,我们发现并列式结构模式的实用性还是很强的,抒情散文、议论性散文、记叙文(并列几件事)、议论文、说明文等文体均可使用,有的同学甚至认为在写诗时也可以使用并列式结构,体现诗歌的建筑美。因此,这种写作的结构模式若能真正掌握并灵活运用,学生会受益匪浅。我个人认为本次作文训练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目的,因为学习了这种模式后,学生在后来的作文中经常也使用这种结构模式,比方说写“财富”时,有的同学就这样来安排结构:有人认为金钱是财富———有人认为权力是财富———有人认为健康的体魄是财富———有人认为知识是财富———有人认为苦难是财富———有人认为朋友是财富,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关于财富的感悟。再比方说以“时间”“幸福”“友谊”等为题写作文时,许多同学都使用了并列式的结构。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这是我最大的欣慰,我觉得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探索,一定会使我们的作文教学变得得心应手,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感觉到作文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万花筒般无限精彩的世界。三、教学反思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硬伤,学生是谈“作文”色变,提起写作文就是唉声叹气,一脸的无可奈何。教师谈起作文教学,也是满脸的茫然,所以作文虽然是语文课堂的重中之重,可许多的语文教师并不愿稍微多放一点的时间在这劳力费神见效又慢的作文教学之上。通过这次作文教学活动的尝试,我对作文教学有了自己一点点的反思和感悟。《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要进行系统的改革。”因此,在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更应该尽快摆脱“工具性”对其的影响,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教育之所以是教育,就在于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人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是教育的根本职能。新时代的教育不应该再是简单地为维持一个已存在的社会而培养工具人,而是要为尚未出现的社会培养主体人。当然,教育要为现实社会服务,在某一时期强调教育的某种社会功能是无可非议的,但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实现,也只能通过培养人这一主体功能来进行,否则,教育为社会服务也是畸形的。而现在,我们的作文教学正是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畸形的现状: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训练孩子“做文章”,但却做出了一大批“假话”、“大话”、“空话”、“套话”,文章没写好,文风却搞坏了,这样的教学就会把人往极其危险的方向引导。

其实议论文也没什么难的。你开头把文章的总论据用一句话摆出来,然后,用三大段写三个大论点。在草稿纸上先把三个论点中要用到的人或句子、诗词略写一下。最后用一段总结论点就可以啦。这样别说800就算是1000也可以写。(一定要自己动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