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发布时间: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动物医学学院这样的我们是朋友哪些方面的质量都用了这些洗碗机就可以找到这么好的位置很好。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的方向有哪些?你还是最好问你的导师,你的导师会告诉你了。

动物医学的论文不难的,主要是有数据支撑。当时也是不会,弄了好久都没过,还是学姐给的雅文网,写的《安徽省猪病流行病学调查》,很快就搞定了美国实验动物医学发展简史——对中国实验动物医学发展的思考动物医学类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及其对编辑选题组稿的启示我国高等教育动物医学专业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探讨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部属农业高校的调查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动物医学本科专业高素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校企合作促进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改革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从市场需求谈高校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麻醉性镇痛药研究进展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动物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动物的药物治疗 临床动物的手术 等方面的工作

动物医学专业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中国畜牧兽医就我所知是影响力居前两位的畜牧类杂志。

S8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类核心期刊表1、畜牧兽医学报 2、中国兽医学报 3、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4、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5、中国兽医杂志 6、草业学报 7、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8、草地学报 9、动物营养学报 10、蚕业科学 11、黑龙江畜牧兽医 12、草业科学 13、中国家禽 14、动物医学进展 15、中国饲料16、畜牧与兽医 17、饲料工业 18、中国畜牧杂志 19、饲料研究 20、中国畜牧兽医S9 水产、渔业类核心期刊表

学报类可以发〈长春大学学报〉

好的杂志必须是国家级核心期刊,你可以上中国知网上看看,可以查到影响因子,越高说明它水平越高

动物医学专业导论论文3000字

学术性的还是用来毕业用的。

动物医学方面的论文我给你解决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大鼠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后处理动物模型的建立  【摘要】 目的:建立肾脏缺血后处理动物模型 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3个缺血后处理组(IPO1,IPO2,IPO3组),分别制作动物模型 IR组在同时夹闭双侧肾动脉45 min后恢复血供,IPO1,IPO2和IPO3组在肾缺血45 min后分别采用不同的后处理方法,其中IPO3组采用反复10次再灌注20 s-缺血20 s的后处理方法 恢复血供24 h后留取各组大鼠静脉血标本及肾组织,检测肾功能指标,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对肾小管损伤程度进行评分 结果:IPO3组血尿素氮为(9±2) mmol/L,血肌酐为(232±49) μmol/L,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为382± 和IR组相比,IPO3组的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1),肾组织损伤明显减轻,其余两个缺血后处理组与I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 结论:在急性肾脏缺血后,采用IPO3组的方法可以减轻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成功建立大鼠急性肾脏IRI的后处理动物模型  【关键词】 缺血后处理  0引言  急性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理生理过程,多见于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肾动脉阻断以及肾脏移植等情况,可以造成急性肾衰竭或使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因此,如何有效防止因急性肾脏IRI而导致的各种急慢性肾脏疾病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0年,陶凌等[1]在国内首先证实了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兔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此后,更多研究者[2-4]把研究对象拓宽到不同物种和不同器官,建立了IPO动物模型,并对IPO保护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但是,肾脏IPO是否同样具有对急性肾脏IRI的保护作用尚不清楚 我们在大鼠急性肾脏IRI模型基础上,探讨建立肾脏IPO大鼠模型的方法  1材料和方法  1材料健康雌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236±10)g(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动物许可证号SCXK(军2002005),标准饲料喂养,正常饮水,普通光照 血尿素氮、血肌酐试剂盒(化学法)(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721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公司);光学显微镜(日本Olympus公司)  2方法  1动物分组与模型制作将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 ①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参考Basile等[5]的方法进行双侧肾脏缺血再灌注,建立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衰竭的动物模型 将大鼠用30g/L戊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去毛、固定,沿上腹部正中线逐层切开皮肤、腹直肌及腹膜,先后在结肠脾区及结肠肝区位置暴露左、右肾,游离左、右肾蒂,用玻璃分针小心分离出左、右肾动脉,然后用血管夹同时将双侧肾动脉夹闭,45 min后同时松开双侧血管夹,恢复双侧肾脏血供 ②缺血后处理1组(IPO1组):各缺血后处理组的手术方法基本同IR组 在缺血45 min后用血管夹同时给予双侧肾脏反复5次的恢复血供3 min-阻断血供3 min处理(即缺血后处理),再恢复血供 ③缺血后处理2组(IPO2组):在缺血45 min后用血管夹同时给予双侧肾脏反复5次的恢复血供20 s-阻断血供20 s处理,再恢复血供 ④缺血后处理3组(IPO3组):在缺血45 min后用血管夹同时给予双侧肾脏反复10次的恢复血供20 s-阻断血供20 s处理,再恢复血供 ⑤对照组(S组):手术方法基本同IR组,但仅分离出大鼠双侧肾动脉,不进行夹闭  2标本留取在末次恢复肾脏血供24 h后将大鼠用30 g/L戊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固定,分离下腔静脉,用注射器采血2~3 mL,用于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然后用冰生理盐水经肾动脉对肾脏进行灌注直至肾脏发白,取下双肾,留取部分组织做光镜检查  3指标观察①肾功能: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尿素氮及血肌酐 ②肾脏组织形态学:部分肾组织用100 mL/L甲醛固定,常规脱水、包埋、切片后,行HE和PAS染色,光镜下观察形态,参考Paller等[6]的方法进行评分,每只大鼠肾组织随机选择10个无重叠视野(×200),每个视野下随机选择10处肾小管,共按100个肾小管计分,分数越高表示肾小管损伤程度越严重  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多组之间的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应用SPSS 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血尿素氮及肌酐与S组相比, IR, IPO1, IPO2, IPO3组的血尿素氮及血肌酐均显著增高(P<01) 与IR组相比,IPO1组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略有增高、IPO2组略有降低,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5),IPO3组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表1)  表1各组SD大鼠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的比较(略)  2肾脏组织形态学的变化  1肾小管损伤程度的评分与S组相比,IR,IPO1,IPO2,IPO3组的肾小管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 与IR组相比,IPO1组的肾小管损伤程度更重(P<05),IPO2组的肾小管损伤程度略轻,但无统计学意义(P>05),IPO3组的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1,表1)  2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在光镜下S组大鼠肾组织结构正常,肾小管、肾间质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图1A) 经过再灌注24 h后,IR组大鼠肾组织中可见间质水肿,肾小管上皮细胞刷状缘消失,大量上皮细胞脱落、坏死,基底膜裸露,管腔明显扩张,管腔内可见大量管型(图1B) IPO3组大鼠肾组织中可见间质轻度水肿,肾小管上皮细胞扁平,部分刷状缘脱落消失,部分管腔扩张,可见少量管型,相对IR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图1C)  图1各组SD大鼠肾脏形态学改变PAS ×200 略  3讨论  1986年,Murry等[7]发现在急性缺血再灌注出现之前对心脏进行反复多次的短暂缺血再灌注(即缺血预处理)可以减轻心脏的IRI,此后,Islam等[8]证实了预处理对肾脏急性IRI同样有保护作用 然而在临床中,如果一旦发生IRI,则预处理难以实施,因此,研究在缺血后对再灌注进行处理更具有实用价值 2000年,我国学者[1]首先证实了IPO对急性心肌IRI具有保护作用,此后,Zhao等[2]和Kin等[9]的研究分别证明了IPO可以减轻犬和大鼠心脏IRI 不仅在心脏,随后的一些研究针对肝脏[3]、脑[4]等组织进行IPO,证实对其相应器官的IRI也可产生保护作用,并对保护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但是,以往的国内外众多研究并未涉及到肾脏器官,而且针对大鼠心脏等器官的研究中,单次后处理的时间和后处理的循环次数也不尽相同[10],因此,在开展针对肾脏IPO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之前,首先需要建立成功的大鼠肾脏IPO模型  在国外许多大鼠缺血再灌注的急性肾衰模型研究[5, 11]中,都将肾脏缺血时间限定在45 min,我们在本研究中同样将缺血时间限定在45 min,通过预实验成功复制了大鼠急性肾脏IRI模型 Yang等[12]通过对研究发现,如果在开始再灌注10 min后再进行后处理将丧失对IRI的保护作用,更多的研究[9,13]发现,如果在开始再灌注1 min之后再进行后处理,同样会使其对心肌IRI的保护作用丧失 最近,Tang等[10]的研究显示,不同的后处理循环次数和心肌梗死面积有关,单次后处理时间过长、后处理循环次数过少都有可能限制其心肌保护作用的发挥 因此,我们在成功复制了大鼠急性肾脏IRI模型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单次后处理的时间和后处理的循环次数进行了研究,以期成功建立大鼠急性肾脏IRI的后处理动物模型  我们在实验中对大鼠肾脏缺血后采用了3种不同的后处理方式,从功能学和形态学角度对后处理的效果进行了分析,以便选择合适的肾脏缺血后处理动物模型 结果显示,相对于IR组,采用反复5次恢复血供3 min-阻断血供3 min的后处理(IPO1组)并不能减轻急性肾脏IRI,反而可能加重损伤;采用反复5次恢复血供20 s-阻断血供20 s的后处理(IPO2组)能使肾功能指标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 而采用反复10次恢复血供20 s-阻断血供20 s的后处理组(IPO3组)和IR组相比,肾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肾组织中未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脱落和基底膜裸露,间质水肿、刷状缘消失、管腔扩张、管型等改变也较IR组轻,对肾小管损伤程度评分的分析同样支持上述结果  综上所述,在急性肾脏缺血后及时采取反复10次的短暂(恢复血供20 s-阻断血供20 s)后处理,可以减轻急性肾脏IRI,从而成功建立大鼠急性肾脏IRI的后处理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IPO对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陶凌, 李源, 高峰,等 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兔心脏的保护作用[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 21(6): S116-S  [2] Zhao ZQ, Corvera JS, Halkos ME, et Inhibition of myocardial injury by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during reperfusion: comparison with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3, 285(2):H579-H  [3] Sun K, Liu ZS, Sun Q Role of mitochondria in cell apoptosis during hepat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nd protective effect of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 10(13): 1934-  [4] Danielisova V, Nemethova M, Gottlieb M, et The Changes in Endogenous Antioxidant Enzyme Activity After Postconditioning[J] Cell Mol Neurobiol, 2006, 26(78):1179-  [5] Basile DP, Donohoe D, Cao X, et Resistance to ischemic acute renal failure in the Brown Norway rat: a new model to study cytoprotection[J] Kidney Int, 2004, 65(6):2201-  [6] Paller MS, Hoidal JR, Ferris TF Oxygen free radicals in ischemic acute renal failure in the rat[J] J Clin Invest, 1984, 74(4): 1156-  [7] Murry CE, Jennings RB, Reimer KA Preconditioning with ischemia: a delay of lethal cell injury in ischemic myocardium[J] Circulation, 1986, 74(5):1124-  [8] Islam CF, Mathie RT, Dinneen MD, et 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the rat kidney: the effect of preconditioning[J] Br J Urol, 1997, 79(6):842-  [9] Kin H, Zhao ZQ, Sun HY, et Postconditioning attenuates 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inhibiting events in the early minutes of reperfusion[J] Cardiovasc Res, 2004, 62(1):74-  [10] Tang XL, Sato H, Tiwari S, et Cardioprotection by postconditioning in conscious rats is limited to coronary occlusions <45 minutes[J] Am J Physiol Heart Circ Physiol, 2006, 291(5): H2308-H  [11] Spandou E, Tsouchnikas I, Karkavelas G, et Erythropoietin attenuates renal injury in experimental acute renal failure ischaemic/reperfusion model[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 2006, 21(2): 330-  [12] Yang XM, Proctor JB, Cui L, et Multiple, brief coronary occlusions during early reperfusion protect rabbit hearts by targeting cell signaling pathways[J] J Am Coll Cardiol, 2004, 44(5):1103-  [13] Philipp S, Downey JM, Cohen MV Postconditioning must be initiated in less than 1 minute following reperfusion and is dependent on adenosine receptors and PI3kinase[J] Circulation, 2004, 110(Suppl III):

学术性的还是用来毕业用的。

龟的影像学和血液学研究摘要:龟鳖以颈和四肢的伸缩运动而产生呼吸,先呼气,后吸气,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做“咽气式”呼吸,简称龟吸。应用现代先进的医疗诊断技术,我们对1只缅甸陆龟进行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发现龟背甲下方左右各有1个大气囊,腹甲上面的软组织有胸主血管和腹主血管。影像学研究和解剖对比分析,我们发现龟肺发育不良是咽气式龟吸的基础,不健全的龟肺决定了龟的新陈代谢必然缓慢。对龟的血液成份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发现龟的红细胞大而有核,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缺如,这是龟血的奇异现象,我们获得的宝贵资料,对探索乌龟新陈代谢缓慢和长寿机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龟螺旋CT MRI 医学检验 应有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先进医疗诊断技术,我们对1只缅甸陆龟进行影像学检查,龟的呼吸系统做了影像学研究和解剖对比分析,并对龟的血液成份进行了测定,资料报道如下,供同道们参考分析。 1、科研目的: 了解龟体软组织结构,对龟的呼吸系统进行影像学研究和解剖对比分析,探索乌龟新陈代谢缓慢的机理。 2、实验材料: 缅甸陆龟又名象龟,俗名Elongated tortoise(拉丁学名Indotestudo elongata),属龟鳖目、曲颈龟亚目、陆龟科、缅甸陆龟属。实验象龟体重3000g,头项部淡黄色,有对称鳞片,吻印,上喙略勾曲,鼻孔粉红色,背腹甲被覆角质盾片完整无损。背甲隆起光滑平坦……

动物医学专业导论论文模板范文

去这里 搜索有很多附件 对你有帮助

动物医学的论文不难的,主要是有数据支撑。当时也是不会,弄了好久都没过,还是学姐给的雅文网,写的《安徽省猪病流行病学调查》,很快就搞定了美国实验动物医学发展简史——对中国实验动物医学发展的思考动物医学类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及其对编辑选题组稿的启示我国高等教育动物医学专业面临的新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探讨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部属农业高校的调查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动物医学本科专业高素质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校企合作促进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就业改革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动物医学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从市场需求谈高校动物医学人才的培养麻醉性镇痛药研究进展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动物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动物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That's OK

摘要: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使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力度,争取尽早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并提出 “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此文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来浅谈一下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关键词:兽医、体制改革 正文一、前言: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防控工作上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我国的兽医工作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随着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也从一个方面要求我国的兽医工作者,更加要做好生猪疾病的防空工作, 降低生猪饲养风险!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体制的改革也是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作效率 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较差, 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 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 仪器设备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 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 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 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 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3、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1)、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4、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 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 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 三、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4、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兽医管理的有效,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以上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兽医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建议做的简要阐述,许多观点也可能尚有不当和值得商榷之处。总之,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希望相关工作者共同努力,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让我国的兽医从软硬件上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1,王道地 主编《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1 2,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15号3, 任锦芳《猪价上扬,畜牧兽医部门怎么应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