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城市景观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城市景观论文参考文献

这么晚了论文还没写完?是不是不想毕业了?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摘 要:直接数字合成(DDS)是一种重要的频率合成技术,具有分辨率高、频率变换快优点,在雷达及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文中介绍了一种高性能DDS芯片AD9850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特点,阐述了如何利用此芯片设计一种频率在0—50kHz内变化、相位正交的信号源,给出了AD9850芯片和MCS51单片机的硬件接口和软件流程。关键词: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信号源 AD9850芯片概述: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高精度大动态范围数字/模拟(D,A)转换器的出现和广泛应用,用数字控制方法从一个标准参考频率源产生多个频率信号的技术,即直接数字合成(DDS)异军突起。其主要优点有:(1)频率转换快:DDS频率转换时间短,一般在纳秒级;(2)分辨率高:大多数DDS可提供的频率分辨率在1 Hz数量级,许多可达0.001 Hz;(3)频率合成范围宽;(4)相位噪声低,信号纯度高;(5)可控制相位:DDS可方便地控制输出信号的相位,在频率变换时也能保持相位联系;(6)生成的正弦/余弦信号正交特性好等。因此,利用DDS技术特别容易产生频率快速转换、分辨率高、相位可控的信号,这在电子测量、雷达系统、调频通信、电子对抗等领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组成 图7为低频信号发生器组成框图。它主要包括主振器、电压放大器、输出衰减器、功率放大器、阻抗变换器和指示电压表等。(1)主振器RC文氏桥式振荡器具有输出波形失真小、振幅稳定、频率调节方便和频率可调范围宽等特点,故被普遍应用于低频信号发生器主振器中。主振器产生与低频信号发生器频率一致的低频正弦信号。文氏桥式振荡器每个波段的频率覆盖系数(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比)为10,因此,要覆盖1Hz~1MHz的频率范围,至少需要五个波段。为了在不分波段的情况下得到很宽的频率覆盖范围,有时采用差频式低频振荡器,图8为其组成框图。假设f2=4MHz,f1可调范围为3997MHz~1MHz,则振荡器输出差频信号频率范围为300Hz (4MHz-3997MHz)~7MHz(1 MHz-4 MHz)。 差频式振荡器的缺点是对两个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要求很高,两个振荡器应远离整流管、功率管等发热元件,彼此分开,并良好屏蔽。(2)电压放大器电压放大器兼有缓冲与电压放大的作用。缓冲是为了使后级电路不影响主振器的工作,一般采用射极跟随器或运放组成的电压跟随器。放大是为了使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达到预定技术指标。为了使主振输出调节电位器的阻值变化不影响电压放大倍数,要求电压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较高。为了在调节输出衰减器时,不影响电压放大器,要求电压放大器的输出阻抗低,有一定的带负载能力。为了适应信号发生器宽频带等的要求,电压放大器应具有宽的频带、小的谐波失真和稳定的工作性能。(3)输出衰减器输出衰减器用于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或功率,分为连续调节和步进调节。连续调节由电位器实现,步进调节由步进衰减器实现。图9为常用输出衰减器原理图,图中电位器RP为连续调节器(细调),电阻R1~R8与开关S构成步进衰减器,开关S为步进调节器(粗调)。调节RP或变换开关S的挡(4) 功率放大器及阻抗变换器功率放大器用来对衰减器输出的电压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使信号发生器达到额定功率输出。为了能实现与不同负载匹配,功率放大器之后与阻抗变换器相接,这样可以得到失真小的波形和最大的功率输出。阻抗变换器只有在要求功率输出时才使用,电压输出时只需衰减器。阻抗变换器即匹配输出变压器,输出频率为5Hz~5kHz时使用低频匹配变压器,以减少低频损耗,输出频率为5kHz~1MHz时使用高频匹配变压器。输出阻抗利用波段开关改变输出变压器次级圈数来改变。 工作原理及结构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信号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由施密特电路产生方波,然后经变换得到三角波和正弦波形;第二种是先产生正弦波再得到方波和三角波;第三种是先产生三角波再变换为方波和正弦波。在此主要介绍第一种方法,即脉冲式函数信号发生器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主要工作特性目前,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主要工作特性如下:①频率范围 一般为20Hz~1MHz,且连续可调。②频率准确度 ±(1~3)%。③频率稳定度 一般为(1~4)%/小时。④输出电压 0~10V连续可调。⑤输出功率 5~5W连续可调。⑥非线性失真范围 (1~1)%。⑦输出阻抗 50Ω、75Ω、150Ω、600Ω、5kΩ等几种。⑧输出形式 平衡输出与不平衡输出。 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低频信号发生器型号很多,但它们的使用方法基本类似(1)了解面板结构使用仪器之前,应结合面板文字符号及技术说明书对各开关旋钮的功能及使用方法进行耐心细致的分析了解,切忌盲目猜测。信号发生器面板上有关部分通常按其功能分区布置,一般包括:波形选择开关、输出频率调谐部分(包括波段、粗调、微调等)、幅度调节旋钮(包括粗调、细调)、阻抗变换开关、指示电压表及其量程选择、电源开关及电源指示、输出接线柱等。 AD9850 芯片介绍 AD9850是AD公司生产的最高时钟为125 MHz、采用先进的CMOS技术的直接频率合成器,主要由可编程DDS系统、高性能模数变换器(DAC)和高速比较器3部分构成,能实现全数字编程控制的频率合成,并具有时钟产生功能。AD9850的DDS系统包括相位累加器和正弦查找表,其中相位累加器由一个加法器和一个32位相位寄存器组成,相位寄存器的输出与外部相位控制字(5位)相加后作为正弦查找表的地址。正弦查找表实际上是一个相位/幅度转换表,它包含一个正弦波周期的数字幅度信息,每一个地址对应正弦波中0。一360。范围的一个相位点。查找表把输入地址的相位信息映射成正弦波幅度信号,然后驱动10bit的DA变换器,输出2个互补的电流,其幅度可通过外接电阻进行调节。AD9850还包括—个高速比较器,将DA变换器的输出经外部低通滤波器后接到此比较器上即可产生一个抖动很小的方波,这使得AD9850可以方便地用作时钟发生器。AD9850包含40位频率/相位控制字,可通过并行或串行方式送人器件:并行方式指连续输入5次,每次同时输入8位(1个字节);串行方式则是在—个管脚完成40位串行数据流的输入。这40位控制字中有32位用于频率控制,5位用于相位控制,1位用于掉电(powerdown)控制,2位用于选择工作方式。在并行输入方式下,通过8位总线D0一D7将外部控制字输入到寄存器,在W—CLK(字输入时钟)的上升沿装入第一个字节,并把指针指向下一个输入寄存器,连续5个W—CLK的上升沿读入5个字节数据到输入寄存器后,W—CLK的边沿就不再起作用。然后在rQ—UD(频率更新时钟)上升沿到来时将这40位数据从输入寄存器装入到频率/相位寄存器,这时DDS输出频率和相位更新一次,同时把地址指针复位到第一个输入寄存器以等待下一次的频率/相位控制字输入。6 硬件设计要产生两路相位正交、频率可由外部控制的正弦信号,必须通过单片机编程来完成外部输入的频率数据(3个字节)与DDS38芯片(AD9850)内部频率相位控制字(5个字节)间的转换。单片机8051与AD9850芯片的接口既可采用并行方式,也可采用串行方式,本设计采用的是8位并行接口方式。由于需要产生VQ两路正弦信号,因此使用了2片AD9850芯片,这两路的频率相同,相位差90。。单片机8051的P1口(P1.0一P1.7脚)用作外部控制字输入,通过中断1和中断0读入外部频率数据,连续读3次,对应频率值的二进制数;单片机的P0口(P0.0一P0.7脚)用作频率/相位控制字输出,通过8位缓冲器74LS244作数据缓冲后加到2片AD9850芯片的8位控制字输入端(DO—D7脚),同时产生相应的DDS时序控制信号(一路复位reset1、二路复位reset2、一路字输入时钟W1、二路字输入时钟W2、一路频率更新时钟FU1、二路频率更新时钟FU2)加到AD9850芯片的对应管脚。AD9850的外部参考时钟信号(dk4Om)频率为40 MHz,由晶体振荡器产生。单片机8051的复位信号(reset)、中断0和中断1控制信号(intO、int1)由外部控制系统给出,从而实现两路相位正交、频率可控的正弦信号。该DDS信号源的硬件接口电路如图1所 图1 DDS信号源硬件接口电路 软件控制此程序的功能就是要将外部输入的频率数据按照一定协议和算法变换成DDS芯片(AD9850)所能接受的格式,并送出相应的频率相位控制信号,从而使AD9850能产生两路相位正交、频率可控的正弦信号。下面给出程序设计输入、输出、变换算法。(1) 输入数据同步:上升沿时读人1个字节的频率数据,作为intl中断输入;数据写入:上升沿时频率更新1次,作为intO中断输入;8位数据:输入的频率字节。分3次输入,如图2所示。 (2)输出单片机控制程序将产生下述输出信号加到DDS芯片(AD9850)的对应脚:reset1:一路DDS复位(一路AD9850第22脚);reset7.:二路DDS复位(-路AD9850第22脚);w1:一路数据同步(一路AD9850第7脚);w2:二路数据同步(二路AD9850第7脚);ful:一路数据写入(一路AD9850第8脚);fu2:二路数据写入(二路AD9850第8脚);P0口(P0.0一P0.7):8位频率/相位数据输出(AD9850的DO—D7脚)。(3)算法:程序中单片机输入频率数据F(3个字节)与输出频率数据△P(4个字节)间的变换算法见式(2) 其中CLKIN为外部参考时钟(40 M Hz)。(4)程序流程:整个程序由主程序、中断0子程序、中断1子程序三部分构成。流程图略。8 结论对设计的信号源在不同频率下的输出波形进行了测试,结果完全能达到所要求的性能指标。而且AD9850工作可靠,对参考时钟波形要求不高,输出信号稳定且信噪比高,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芯片,正广泛应用于电子测量、跳频通信、雷达系统等领域。9 致谢通过对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我深刻认识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这句话的重要性与真实性。而且通过对此课程的设计,我不但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理论知识,而且也巩固了以前知道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理解了书本上的知识,明白了学以致用的真谛。也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求我们做好这个课程设计的原因。他是为了教会我们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我们的动手能力。在整个设计到电路的焊接以及调试过程中,我个人感觉调试部分是最难的,因为你理论计算的值在实际当中并不一定是最佳参数,我们必须通过观察效果来改变参数的数值以期达到最好。而参数的调试是一个经验的积累过程,没有经验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其完成的,而这个可能也是老师要求我们加以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吧参考文献:【1】高卫东.等.AD9850 DDS芯片信号源的研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5).【2】石雄.等.DDS芯片AD9850的工作原理及其与单片机的接口【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1。(5).(上

城市,作为一种物质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看到的物质形态。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其目的是通过城市与周围影响地区的整体研究,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居住、游憩和。 1 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是对土地功能的利用,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对之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哪些最好用作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 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都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适当的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原则,即形式美原则。 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城市景观。例如,上海浦东的陆家嘴上,在南京东路纵轴线延长线上建成的亚洲第一高度的东方明珠塔。其建成后所得到的景观,不是简单的A+B=AB,它等于X,这是一种新的因素,是南京路空间的延伸与定位。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如名城西安的城市景观组织中透着浓郁的古都气息;首都北京的长安街气氛浓重;杭州作为城市,山光水色气脉相联、自然景物与人文环境融洽。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2 城市景观形成要素 人们对一个特殊的景观或整个城市的印象,不仅仅来源于视觉,对城市的印象,还来源于自身的回忆、经验、周围的人群等等,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建立起关于城市局部的印象,形成一系列在精神上或上的相互联系的形象,但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则是他同时代人所共同的感受。 每一个建筑物都会影响城市景观的细部,并可能影响到城市整个形象的整体。人们共同的心理上的城市图象由人们所看到的许多东西的综合。 构成城市景观的基本要素有路、区、边缘、标志、中心点五种: 路:一个城市有主要道路网和较小的区级路网。一个建筑有几条出入的路。城市公路网是城市间的通道。路的图象主要是连续性和方向性,因此应构成简单的系统,起点和终点要明确。路旁的建筑和空间特性是方向性的基础,有助于对距离的判断。 区:它是较大范围的城市地区,一个区应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功能,并与其他区有明显的区别。城市由不同的区构成,如居住区、商业区、高等学校教学区、郊区等等。但有时它们的性质是混合的,没有明显的界限。 边缘:区与区之间的界限是边缘。有的区可能完全没有边缘,而是逐渐混入另一区。边缘应能从远处望见,也易于接近,提高其形象作用。如一条绿化地带、河岸、山峰、高层建筑等都能形成边缘。 标志:是城市中令人产生印象的突出景观。有些标志很大,能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如电视塔、摩天楼;有些标志很小,只能在近处看到,如街钟、喷泉、雕塑。标志是形成城市图象的重要因素,有助于使一个区获得统一。一个好的标志既是突出的,也是协调环境的因素。中心点:中心点也可看作是标志的另一种类型。标志是明显的视觉目标,而中心点是人们活动的中心。空间四周的墙、铺地、植物、地形、照明灯具等小建筑物的布置和连贯性,决定了人们对中心点图象的形成能力。 道路、区、边缘、标志和中心点是城市图象的骨架,它们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景观,在城市规划时,应创造出新的、鲜明的景观,以激起人们对整个城市的想象。 3 城市远景和轮廓线的作用 每个城市都可能有引人注目的远景景观。进入和离开城市的景观是城市的珍品,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需要保护一些有价值的城市景观,或采取某种手法,去平衡这些景观。 城市的轮廓线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如上海的外滩建筑群轮廓线,同时也是城市潜在的形象,城市轮廓线是城市的远景,是唯一的。对每一幢可能改变城市轮廓线的建筑都应研究它与城市的整体关系,特别是远离市中心的一幢较小的塔式建筑,常能使城市轮廓线得到改进。 远景和轮廓线的另一景象是夜里的灯光,富有戏剧性的灯光以及黎明和黄昏的朦胧的阳光提高了城市的艺术感染力。 4 城市各类中心的景观设计 在城市里,由于一定地域内聚集成的特定的功能分区,因此就存在着各类功能不同的中心,一般可分为:城市中心、市民广场。城市的景观设计与这两类中心的景观设计密不可分。 1 城市中心的景观设计 城市中心是城市的主要、商业、文化和娱乐中心的区域,是表现城市有价值特性最有利位置,在这里,人们对这个城市个性的认识得到强化。城市中心的功能是根据城市规划决定的,因为中心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 城市中心的景观能否产生良好的视觉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从市中心有什么远景可以眺望?怎样使人去观看重要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与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重要的特征的地点之间有什么视觉联系?哪些建筑物在城市景观中应有重要作用?能赋予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因素是什么?对这样一些问题在城市中心景观设计中,都应作出回答。 2 市民广场的景观设计 市民广场具有多样性,它是指由各种用途的道路、停车场、沿街建筑的前沿地带。由建筑组成的空间形式有三种:(1)市民集合的主要广场,它一般与市政厅或其他市民建筑相结合;(2)娱乐建筑的空间,如影剧院、宾馆前面的供人流集散的广场;(3)购物的空间,如商业街、商业区和以及办公建筑所围成的空间。 市民广场上的公共建筑物对广场景观起着决定性作用。作为街景的公共建筑其立面处理的重点,应放在完整的街道立面上,而不要强调个别建筑物的立面;作为纪念碑式的公共建筑,在造型、位置和高度上应是一个视线焦点,是可以被人们欣赏的主要景观。 使用轴线可以使多个空间相互发生关系,是景观设计的一般方法,如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轴线。当一个建筑物与另一个建筑物有一定距离,同时是行道树形成狭长景观以强调一个理想的视点,于是建筑物变成了一个有镜框的焦点。在一个对景上集中的街道愈多,获得的狭长景观也就愈多。 市民广场应有一定的比例和尺度,当广场的地面过大,使建筑物看去象是站在空间的边缘,墙和地面分离开来,使空间的封闭感消失,广场的景观也随着发生质的变化。 2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内容摘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和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密集、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包括生命系统、环境系统,具有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人类活动与城市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城市环境规划作为宏观指导和协调部门利益、优化城市土地资源配置、合理组织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战略部署,必须要具备生态观。只有具备了生态观,才能指导城市在今后的各项建设中向生态城市的目标迈进,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居环境。近年来,景观规划在城市景观特色保护与城市环境设计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始把它运用于学、规划学中,开创了景观规划与环境设计的先例。其目标在于创造人类与他们的环境之间协调和谐的气氛,建立起土地开发利用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和谐的关系 1景观设计以生态效果为目的 景观作为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实体,兼具经济、生态和价值,这种多重性价值判断是景观规划和的基础。其生态价值主要体现为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功能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观也在变化,人工景观的创造是社会强大生产力的体现,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伴生;然而久居高楼如林、车声嘈杂、空气污染的城市之后,人们又企盼着亲近自然和返回自然,返朴归真成为时尚。 景观规划和设计总是以创建宜人景观为中心。景观的宜人性可理解为比较适于人类生存、体现生态文明的人居环境,包括景观通达性、建筑经济性、生态稳定性、环境清洁度、空间拥挤度、景观优美度等内容,当前许多地方对于居民小区绿、静、美、安的要求即是这方面的通俗表达。景观也特别重视景观要素的空间关系,如形状和大小、密度和容量、连接和隔断、区位和层序……,如同它们所含有的物质和自然资源质量一样重要。如城市景观规划要注意合理安排城市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开敞空间,建筑空间要疏密相间;在人工环境中努力显现自然;增加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保护环境敏感区和推进绿色空间体系建设。 2生态规划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 “规划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规划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参照Sim;Van;der;Ryn;和Stuart;Cown(1996)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规划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规划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规划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作用和相协调的方式。生态规划设计为我们提供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规划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对于每一个规划设计,我们需要问:它是有利于改善或恢复生命世界还是破坏生命世界,它是保护相关的生态结构和过程呢?还是有害于它们? 如果我们把景观规划设计理解为是一个对任何有关于人类使用户外空间及土地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监理这一解决方法的实施过程,而景观规划设计师的职责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的生活同地球和谐相处(西蒙兹,2000)。那么,景观规划设计从本质上说就应该是对土地和户外空间的生态规划设计,生态原理是景观设计学(Landscape;Architecture)的核心。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景观规划设计是人类生态系统的规划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的借助于自然力的最少设计(Minimum;design),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Regenerative;design,Lyle,1994),即改变现有的线性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其所创造的景观是一种可持续的景观(Sustainable;landscape,Thayer,1993)。 ; 3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是相互融合的 城市的景观与生态规划设计反映了人类的一个新的梦想,它伴随着化的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到来而日益清晰,从主义运动先驱欧文的新和谐工业村,到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和20年代70~80年代兴起的生态城市;(eco-city,eco-community)以及可持续城市;(sustainable;cities,sustainable;communities)。这个梦想就是自然与、设计的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的真正全面地融合,它要让公园不再是孤立的城市中的特定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入千家万户;它要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过程伴依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理 1;地方性原理。也就是说,设计应根植于所在的地方对于任何一个设计问题,设计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自然又能帮助我们做什么?我们常常惊叹桃花源般的中国乡村布局及美不胜收的民居,实际上它们多半不是设计师创造的,而是居者在与场所的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的创造性设计。遵循这一原理主要表现为:尊重和乡土知识,适应场所自然过程,和使用当地;植物和建材。 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是杀鸡取卵的方式。 3;尊重自然,展现自然。现代城市居民离自然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了。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支持系统也往往被遮隐。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发电厂及变电站都被作为丑陋的对象而有意识地加以掩藏。自然景观及过程以及城市生活支持系统结构与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自然景观及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从自然的叶枯叶荣,看到自然的腐烂和降解过程。用Thayer;的话说,景观是一种显露生态的(1998)。 除了上述基本原理外,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还强调人人都是设计师,人人参与设计过程。景观规划生态设计是人与自然的合作,也是人与人合作的过程。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末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每天上班出行的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社区和环境的健康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设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溶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6.问题与讨论 现代城市生态型景观强调通过景观生态规划与建设来优化景观格局及过程,减轻热岛效应、水资源耗竭及水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影响。生态型景观是包括格局、水文过程、生物活力、人类影响和上的和谐程度在内的复合生态多维景观。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一种整体论的学习、设计过程,旨在达到形态、生态功能和美学效果上的创新,遵循整合性、和谐性、流通性、活力、自净能力、安全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科学原理。 然而,就国内目前的景观设计现状来说,无论是五一、十一的花坛,还是景观大道或是城市广场,也无论是郊野"自然公园"还是整治一新的市区水系;从普通的住宅绿地设计,到“花园城市”、“山水城市”的建设,人们所看到的却是非生态的规划设计引导着不可持续的景观的创造(俞孔坚,吉庆萍,2000;俞孔坚,2001)。 未来城市环境建设要实现几个转变;一是从物理空间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活质量的需求。二是从污染治理的需求上升到人的生理和健康需求。三是从城市绿化需求到生态服务功能需求。四是从面向形象的城市美化到面向过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观,道法天然的自然观,巧夺天工的观和以人为本的人文观,实现城市建设的系统化、自然化、经济化和人性化。 参考文献: Sim;van;der;Ryn;and;Cown,Stuart,;Ecological;Design,Island;Press;WDC。 西蒙兹(俞孔坚、王志芳、孙鹏等译),2000,景观设计学中国工业出版社。 Lyle,J;T,;Regenerative;Design;for;Sustainable;D;John;Wiley;&;Sons,Inc。 Thayer,R;L,J;;Gray;World,Green;Heart:;Technology,Nature,and;the;Sustainable;L;John;Wiley;&;Sons,Inc。

景观与城市规划杂志

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国际通用的学科代名词,国内对它已经不再陌生。但是,从一些英汉词典、城规和建筑与园林等专业期刊和译著、国家发布的科技名词等出版物中出现的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来看,对该名词术语的理解与翻译却存在较大差异与分歧,译名就有造园学、景观建筑学、风景建筑学、景园建筑学、园林建筑学、风景园林学、园林学等,有的词典甚至列出了“造园林建筑艺术”这样令人困惑的译名。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该学科国际通用的名词术语,在刚进入国内时出现众多的不同译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混乱之中,则对该学科的发展和交流是毫无益处的。实际上,关于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问题早己引起了重视。国家1985年成立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已于1989年颁布了《林学名词》(1989)作为行业规范名词,其中园林学词条的英文名称就多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尽管颁布已近十年,这种规定性与权威性并没有显现出来,混乱仍然存在。 关于科技名词术语的翻译,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按字面含义来理解,例如Park Design就可以译为“公园设计”。但是,有些词不能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要看所指的对象与所含的内容,翻译上还应注意通俗性以及与国内相应学科术语的对等性。就象Naval Architecture(造船学)一样,如果按字面直译为海洋或航海建筑学,就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头脑。为了较好地理解与翻译Landscape Architecture,本文将对该词的产生、专业渊源、专业内容和学科位等方面做些初步的探讨。 1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的形成 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学科名词术语,其产生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的早期园林实践活动,尤其是城市公园运动对该专业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尽管此时整个园林的中心仍在欧洲,特别是十八至十九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Landscape garden)对美国园林界的影响很大,传统专业术语Landscape Gardening和Landscape gardener仍然广泛应用。但是,由于面向市民的城市公园较之传统的庭园或庄园,通常用地规模大、环境条件复杂、对城市意义重大,这就促使在社会、政策、环境及技术等众多方面更为综合的规划理论的形成,同时欧洲传统的名称术语受到了挑战。在Landscape Architecture成为学科名词之前,首先出现的是职业称谓Landscape architect。该名称的出现与被称为美国园林之父的园林设计师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Olmsted)及其合作的建筑师弗克斯(Calvert Yaux)有关。约1860年,当时的纽约市街委会委员爱立奥特(Henry H.Elliot)在给纽约市议会的一封信中提到了纽约中央公园(Central Park)的设计师奥姆斯特德和弗克斯被委任为“landscape architects and designers”。根据研究奥氏的学者贝弗里奇(C.E.Beveridge)和舒勒(D.Schuyler)的研究,这是最早用“Landscape architects”来称呼奥姆斯特德和弗克斯所从事的设计工作。由于在纽约中央公园设计与建设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压力和障碍,奥姆斯特德和弗克斯于1863年5月联名给纽约公园委员会写了一封信,信中落款使用的“Landscape architects”据称是该职业名称首次正式出现在官方文档之中。奥姆斯特德本人对该称谓并不十分满意,希望能有更合适的名称来代替,相反,到是身为建筑师的弗克斯(C.Vaux)对此兴趣很浓。同时代的很多园林设计师并不是很乐意接受这种称呼,有一部分仍然称其为Landsape gardener,例如科恩(M.Kem)、斯塔其(A.Strauch)等。克里夫兰(H.W.C1eveland)也主要沿用旧称,偶尔用landscape architect。法兰德(B。J.FaITand)尽管做为美国园林师协会(ASLA)开创者之一,但也一直称自己为landscape gardener。直到二十世纪仍有相当一部分设计师使用landscape gardenero另外一部分设计师则更倾向于landscape designer或landscape engineer。 关于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的出处,也有“一些争议。《牛津英语词典》(增补卷)中引例最早的是《瑞布顿造园艺术》中的一段文字(1840)。美国学者普雷基尔与沃克曼(P.Pregill and N.Volkmao)则在《园林史》中认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最早出现在1828年一本关于风景画的书名中,不过该书指的是风景环境中的建筑,主要与绘画题材有关。实际上在园林文献中最早较正式使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行业术语的当推当时著名设计师克里夫兰(Horace W.Cleveland)的著作《Landscape Architecture as Applied to the Wants of the west》(1870)。 关于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学科名词,伴随着该词的产生就充满着争议。奥姆斯特德对用Landscape Architecture作为学科名词既感到不满意,也感到十分困惑。他在给弗克斯的一封信中认为:Landscape不很恰当,Architecture也不合适,两者组合在一起同样不恰当,而Gardening却更糟。由于当时没有人面对新的环境与实践提出更恰当的名称,虽然Landscape Gardening当时仍然是较盛行的术语,但是Landscape Architecture一词也逐渐使用与流行起来。1899年美国园林师协会(ASLA,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成立,1900年哈佛大学率先开设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业方向,随后马塞诸塞大学(1902)、康耐尔大学(1904)、伊利诺意斯大学(1907),20年代又有加州伯克莱分校(1913)、依屋华州立大学(1914)、俄亥俄州立大学(1915)、威斯康星大学(1915)、剑桥学院(1916)等也相继成立了园林专业。这些较早设立的专业通常放在农学院中(college of agriculture),仍然沿用传统的“Landscape Gardening”或“landscape Design”为专业名称。由此可见,Landscape Architecture和Landscape Architect被业内人士普遍接受是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1948年国际园林师联盟(IFLA,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s)成立,Landscape Architecture和landscape architect成为本学科通用的名称与术语也逐渐为世人所接受。2 Landscape Architecture与Landscape Gardening的渊源关系 在近年美国园林师协会(ASLA)介绍美国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业的小册子中,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代表布朗(L Brown)和法国凡尔赛宫苑的设计师勒·诺特尔(AL Notre)被认为是在奥姆斯特德(F.L.Olmsted)之前该职业最伟大的设计师;巴比伦的悬空园被认为是最早的例子。尽管美国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学科上有了长足发展,但是,追寻其根源,发现其仍然深深留着庭园的胎印,是西欧园林在美国新大陆的延续和拓展。 十九世纪的美国仍然与欧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园林界仍然主要以学习西欧,特别是学习在自然风景园方面已形成独特风格的英国为主。作为对文艺复兴以后英国与欧洲大陆盛行的规则对称庭园风格的反叛,以自然风景与风景绘画为蓝本的自然风景园首先在英国兴起。早期的设计师布里奇曼(C.Bridgeman)和肯特(W.Kent)的庭园设计已出现自然曲折的倾向,布朗(LBrown)和瑞布顿(H.RePton)将 自然风景园推向了高潮。这种园林形式后来传人美国,唐宁(Andrew J.Downing)、奥姆斯特德(F.L.Olmsted)、强生(JJensen)等在美国掀起了学习热潮。作为美国园林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唐宁将英国重要园林师瑞布顿等人的设计思想应用到美国乡村庄园园林设计之中。根据瑞布顿的设计原则,他用树木、灌木与花草将园地规戈lj分成不同的空间,这一做法对美国早期园林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奥姆斯特德通过拉斯金(JRMslin)的著述了解了英国的风景绘画艺术,并仔细地研究了英国一些著名风景画家和园林设计师的作品与设计。同时。他也造访过英国,对英国公园十分熟悉。从他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等一大批作品中都不难发现英国自然风景园的精神。因此,无论是称为landscape gardener的唐宁(A.J.Downing),还是称为Landscape architect的奥姆斯特德(F.L.Olmsted)及其后继者,都深受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影响。他们开创的业绩在美国园林发展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特别是被誉为美国园林之父的奥姆斯特德对整个美国园林的影响是持久而深远的;他们留给后代的遗产,既是美国园林发展的基础,又是美国园林与西欧园林传统的纽带。英国园林学者普雷斯(R.A.Preece)在谈到Landscape Architecture定义时认为,从一个专业所主要关心的内容中就能够了解到一个专业的范围性质及发展方向,他认为Landscape Architecture是唯一将主要职责放在改善室外空间(outdoor space)质量之中的专业。美国园林设计大师海尔普林早在60年代就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专业性质与方向做过精辟的论述:园林学主要的兴趣在开放空间(open space)及其相关的领域,并且强调这些空间设计的意义、重要性和可用性。在不同专业对于空间的态度上做了进一步论述,他认为:建筑师常将开放空间仅仅视为建筑的前后院、市政工程师多将开放空间与排水或道路线型联系在一起,城市规划师往往将开放空间看做复杂的城市织体中毫无区别的一块块绿地(Green swatches),对他们而言,开放空间本身并不重要。言辞也许有些过激,但是从总体上讲,只有园林设计师才会真正因为开放空间本身而关注开放空间。 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堤谢尔(William H.Tishler)教授任主编,4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合力编著的《American Landscape Architecture:Designers and Places》(1989)一书介绍了美国园林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设计师和所涉及的主要专业活动领域,这些领域基本覆盖了美国园林实践的范围,包括: 1.Campuses 校园环境 2.Cemeteries 公墓地 3.City Planning 城市规划 4.Country Estates 乡村庄园 5.Gardens 庭园 6.Historic Landscapes 传统园林 7.Housing Environments 居住环境 8.Institutional and Corporate Landscape 企事业单位园林 9.Landscape Planning 景观规划 10.Landscape 自然风景 11.MetroPolitan 0pen Space 大城市开放空间 12.National Forests 国家森林 13.National Parks 国家公园 14.New Towns and Planned Communities 新城与规划社区 15.Parkways 风景车道 16.Recreational Areas 娱乐区 17.Restored Natural landscape 自然景观恢复 18.State Parks 州立公园 19.Streetscapes,Squares and Plazas 街景与广场 20.Urban Parks 城市公园 21.Water fronts 滨水 从以上所列内容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内容与国内园林专业从事的实践工作相同或性质相似。另外,再从近些年美国园林师协会(ASLA)年度奖项来看,获奖作品虽然涉及面广,但核心内容仍然与国内园林专业相同。例如颁布给建成25年以上设计的经典奖(Classic Award)近年有:韦雅海色公司总部外部环境设计(1998)、洛山基市墨弗雕塑园(1997)、福特黑尔学院校园环境设计(1993)、多耐尔住宅庭园(1992)等;颁给当今实践的优秀奖(Award of Excellence)有1998年度的墨西哥工业城阿圭斯林特斯城柴达座公园(Parque El Cedazo)、1996年度的加拿大多伦多市约克村公园和1995年度美国国家公园局保护助理处的历史园林保护计划等。而自1990年以来该协会颁布的荣誉设计奖(Design Honor)包括各类公园、各种单位的外部环境设计、道路环境设计等,其中公园设计和企事业、公共建筑、俱乐部等单位外部环境设计占了所有奖项的80%。

刊物:《理想空间》《城市规划汇刊》《城市规划》《规划师》……网站:ABBS理想空间、UPLA阿普拉低碳中国门户、都市世界……还有些建筑论坛、景观论坛的规划版。

《中国园林》权威杂志,覆盖面广。《景观设计》设计对口杂志。《园林工程》详细介绍园林施工和设计。这些都是国家级比较权威的期刊。其他的人文绿化》 《中国园艺花卉》 《温室园艺》《现代园林》《园林》《中国绿化》《中国花木交易》《中国花卉园艺》《花木盆景》《林业科技开发》《花木信息》《中国花木商情》《中国园艺商情》 《园林花木》《中国花卉报》《中国种业》《上海花木商情》《中国园艺文摘》省级期刊就不介绍了。

SSCI收录与建筑和城市相关刊物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JOURNAL LIST Related with Architecture and Urban 1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AND PLANNING RESEARCH建筑与规划研究QuarterlyISSN: 0738-0895LOCKE SCIENCE PUBL CO INC, 117 WEST HARRISON BLDG SUITE 640-L221, CHICAGO, USA, IL, 60605 2 ENVIRONMENT AND URBANIZATION环境与城市化SemiannualISSN: 0956-2478I I E D-INT INST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C/O ENVIRONMENT URBANIZATION, 3 ENDSLEIGH ST, LONDON, ENGLAND, WC1H OD 3 EUROPEAN URBAN AND REGIONAL STUDIES欧洲城市与区域研究QuarterlyISSN: 0969-7764SAGE PUBLICATIONS LTD, 1 OLIVERS YARD, 55 CITY ROAD, LONDON, ENGLAND, EC1Y 1SP 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国际城市与区域研究QuarterlyISSN: 0309-1317BLACKWELL PUBL LTD, 108 COWLEY RD, OXFORD, ENGLAND, OXON, OX4 1JF 5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城市事务QuarterlyISSN: 0735-2166BLACKWELL PUBLISHERS, 350 MAIN STREET, STE 6, MALDEN, USA, MA, 02148 6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城市经济BimonthlyISSN: 0094-1190ACADEMIC PRESS INC ELSEVIER SCIENCE, 525 B ST, STE 1900, SAN DIEGO, USA, CA, 92101-4495 7 JOURNAL OF URBAN HISTORY城市历史BimonthlyISSN: 0096-1442SAGE PUBLICATIONS INC, 2455 TELLER RD, 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8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ASCE城市规划与发展QuarterlyISSN: 0733-9488ASCE-AMER SOC CIVIL ENGINEERS, 1801 ALEXANDER BELL DR, RESTON, USA, VA, 20191-4400 9 JOURNAL OF URBAN TECHNOLOGY城市技术Tri-annualISSN: 1063-0732CARFAX PUBLISHING, RANKINE RD, BASINGSTOKE, ENGLAND, HANTS, RG24 8PR 10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景观与城市规划BimonthlyISSN: 0169-2046ELSEVIER SCIENCE BV,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1000 AE 11 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BimonthlyISSN: 0166-0462ELSEVIER SCIENCE BV, PO BOX 211, AMSTERDAM, NETHERLANDS, 1000 AE 12 URBAN AFFAIRS REVIEW城市事务评论BimonthlyISSN: 1078-0874SAGE PUBLICATIONS INC, 2455 TELLER RD, 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3 URBAN EDUCATION城市教育QuarterlyISSN: 0042-0859CORWIN PRESS INC A SAGE PUBLICATIONS CO, 2455 TELLER RD, THOUSAND OAKS, USA, CA, 91320 14 URBAN GEOGRAPHY城市地理BimonthlyISSN: 0272-3638V H WINSTON & SON INC, 360 SOUTH OCEAN BLVD, PH-B, PALM BEACH, USA, FL, 33480 15 URBAN STUDIES城市研究MonthlyISSN: 0042-0980CARFAX PUBLISHING, RANKINE RD, BASINGSTOKE, ENGLAND, HANTS, RG24 8PR 16 ANTIPODE对立面BimonthlyISSN: 0066-4812BLACKWELL PUBLISHERS, 350 MAIN STREET, STE 6, MALDEN, USA, MA, 02148

参考文献的城市

好的,我给你。

就是Oxford,我写过,所以知道

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在多个城市都有 英国也不止是Oxford city or London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 的话出版在New York哈

论文参考文献城市名

一般是填写市级(不加“市”),如北京、南京、郑州等。  这个参考文献格式跟各杂志社要求有关,一般按照GB/T-7714标准实行。按照国内大部分期刊杂志要求,【出版地】一般写市级,未见过省级的。(目前国际公认的文后参考文献主要采用MLA和美国心理学会的著录规则。)  中文参考: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英文参考(MLA著录格式):        格式依据:    一般写出版社所在地的主要城市(major city),如果城市知名度极低,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可写上级地址(省、州等)。    仅供参考,欢迎补充。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是指为了撰写论文而引用已经发表的文献的格式,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1、期刊论文类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发表年份(第几期):页码注意:一般而言,参考文献里的标点符号用的是英文状态下输入的标点符号。输完汉字要切换到英文状态,再输入相应的标点符号。示例: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1-2、学位论文类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论文名称[D]毕业院校所在城市:毕业院校,论文提交年份:页码示例:刘杨同人小说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2:12-3、书籍著作类一般格式如下:作者著作名称[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称,出版年份:页码示例:金太军村治治理与权力结构[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8:扩展资料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文献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

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要写城市吗

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市级。一般是填写市级(不加“市”),如北京、南京、郑州等。这个参考文献格式跟各杂志社要求有关,一般按照GB/T-7714标准实行。按照国内大部分期刊杂志要求,【出版地】一般写市级,未见过省级的。(目前国际公认的文后参考文献主要采用MLA和美国心理学会的著录规则。)参考文献的编写顺序是按照论文中引用文献的顺序进行编排,采用中括号的数字连续编号,依次书写作者、文献名、杂志或书名、卷号或期刊号、出版时间。参考文献的书写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参考文献的全角和半角问题。其实很简单,英文标点+半角;中文标点+全角。可以自己试一下全角和半角的差别在哪,其实就是字符问题,全角字符占两个字节,半角是占一个。扩展资料第一,文献中的英文名字不可进行缩写,一定要写正确的人名称呼。第二中文和英文参考文献书写并不相同。中文的作者一般是“姓+名”;而英文参考文献是采用“姓,名”的方式。第三,如果引用的中文文献作者有多个,一般是采用前三位作者署名。第三位作者后面添加等字;英文文献则采用,“姓,名,and名姓”的方式进行书写,除第一位以外,都按照正常顺序写。第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注意无意间的空格,尤其是在书写英文的参考文献当中。第五,参考文献要按照论文引用文献顺序依次书写,这样论文的整体比较严谨,也不会混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