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信息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信息的参考文献

引用网站上的文章,参考文献的书写方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如:[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扩展资料:书写技巧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若引用网站上的文章,也就是引用电子文献,方法如下:一、参考文献的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二、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主要有以下几类:[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三、举例如下:[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引用网站上的文章,参考文献的书写方式: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如:[1]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http://adercom/news/20011219/根据《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可知:参考文献标注:参考文献是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的信息资源。参考文献采用实引方式,即在文中用上角标(序号[1]、[2]…)标注,并与文末参考文献表列示的参考文献的序号及出处等信息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1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的著录问题及处理国家标准GB/T7714-2005(代替GB/T7714-1987)规定,同一文献在文中被引用多次,只编1个首次引用的序号(正文中引文页码或起止页码放在“[ ]”外,与“[ ]”同为上标。示例:“张某某[4]15-17……”“张某某[4]55……”“张某某[4]70-75……”,文后的参考文献表中不再重复著录页码。2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章时的标注问题及处理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止序号。示例:引用多篇文献裴伟[570,583]提出……;莫拉德对稳定区的节理模式的研究[255-256]。还有一种类似此种情况的,文中同时列出多个作者,作者之间用顿号隔开,对其标注时,就在其列出的每个作者上方用标号注明,如张三[1]、李四[2]、王五[3],标号要尽可能地靠近引文处。示例:此外,各类反思文章也比较多,其中比较在代表性的有刘洪波[2]、黄宗忠[3]、裴成发[4]、邱五芳[5]等人的文章。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1专著(普通图书、古籍、学位论文、技术报告、会议文集、汇编、多卷书、丛书等)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它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它责任者(任选)版本项(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获取和访问路径例如:[1]  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179-[2]  昂温G,昂温P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3] PIGGOT T MThe cataloguer’s way throng AACR2:from document receipt to document retrieval[M]  London:The Library Association,[4]  中国力学学会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天津:[出版者不详],[5] World Health O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report of WHO Scientific Group[R]Geneva:WHO,[6]  张志祥间断动力系统的随机扰动及其在守恒律方程中的应用[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学院,[7]  王夫之宋论[M]刻本金陵:曾氏,1845(清同治四年)2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它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年,卷(期)报纸题名,出版日期(版次)例如:[1]  丁文祥数字革命与竞争国际化[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2]  陈驰论人权的宪法保障[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1):1-3标准序号主要责任者(任选)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任选):出版者(任选),出版年(任选)例如:[1] 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4  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专著主要责任者专著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的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如:[1]  徐新阿尔泰运动及相关的地质问题[M]//陈毓川,王京彬中国新疆阿尔泰山地质与矿产论文集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1-5  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例如:[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中国,3[P]1989-07-6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如:[1]  萧钰出版业信息化迈入快车道[EB/OL](2001-12-19)[2002-04-15]扩展资料参考文献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参考资料:光明网-社科学术专著参考文献缘何难规范?

关于信息技术的参考文献

张爱平,赖欣JSP调用JavaBean实现Web数据库访问[J]计算机时代,2007,(01)仲伟和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马国财基于JSP技术MIS系统复杂查询器设计与实现[J]青海大学学报(自科学版),2007,(02)李佳基于JSP技术网页自动生成工具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9,(03)梁玉环,李村合,索红光基于JSP网站访问统计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04)熊皓,杨月英JSP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5,(04)韩世芬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开发[J]科技资讯,2006,(17)孙年芳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11)朱海泉,李兵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12)仲伟和基于JSP网页自动生成工具设计与实现[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5万晓凤,谢毅基于JSP电子政务系统通知模块设计[J]南昌水专学报,2004,(01) [12]马云飞,张良均利用JSP开发动态Web应用系统[J]现代计算机,2001,(01)

关于网络信息的参考文献

这些都是CCNP里面的内容,你可以看看人民邮电出版社的CCNP学习指南和认证指南的内容。BSCI BCMSN ISCW ONT

可以,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要注明出处,即引用文献的作者、文献名称、出版社、年限等信息;引用的章节也最好给予注明;引用文献一般放在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加以列示;2、引用论文内容时,一定要注意不可以大段大段地抄袭下来,最好只引用作者的观点、或者有论证的论据,以及图表、研究数据等;3、除非是学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建议引用本年段或者未经发表的本校的其他的师生的论文,因为无法公开查询,会导致“抄袭”嫌疑。

电子文献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例:〔10〕Pacs-l: the public-access computer systems forum〔EB/OL〕.Houston, Tex: University of Houston Libraries, 1989[1995-05-17] html载体类型 磁带(magnetic tape) 磁盘(disk) 光盘(CD-ROM) 联机网络(online)标志代码 MT DK CD OL

关于信息检索的参考文献

很多学生在写论文的时候,都要去查文献,所以有什么论文检索的技巧。顺序法:在搜索主题上,出现了顺序搜索法,对搜索对象按搜索时间顺序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搜索,总能找到文献资料的搜索结果。召回率高,缺点是耗时。反顺序法:追溯是一种从近到远查找论文的方法。大部分为新主题或者有新内容的主题,都是最近发表的文档。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检索,可以及时把握当前课题的研究方向。只要我们有了所需的文献资料,我们就能停止搜寻。追溯方法:回顾法就是对现有文献进行深入的追溯。从某一主题找到大量的文献是很直观方便的。在没有搜索工具或者工具不完整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很好。抽查方法:考虑到文献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很多论文发表,按年搜索的方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文档。常用方法:采用直接式文献检索工具,输入关键字进行检索,采用专业检索工具,可有效提高文献的查全率和查准率。

回答 你好呀,很高兴为你进行解答~打字需要一些时间哦,请稍等 文献检索的方法:直接法、顺查法、倒查法、抽查法、追溯法、循环法。 1、直接法 又称常用法,是指直接利用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2、顺查法 顺查法是指按照时间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课题的系统文献,它适用于较大课题的文献检索。例如,已知某课题的起始年代,需要了解其发展的全过程,就可以用顺查法从最初的年代开始查找。 3、倒查法 倒查法是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快地获得最新资料。 4、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针对项目的特点,选择有关该项目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 5、追溯法 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系统,而是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它可以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6、循环法 又称分段法或综合法。它是分期分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更多12条 

赵坤文献检索与管理实用教程(高清视频)百度网盘    链接: 提取码: xynr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关于信息的文献

图书、报刊、学位论文、会议资料、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产品资料、科技档案、标准资料、政府和出版物。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在各种载体上的知识和信息资源。它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它记录着无数有用的事实、数据、理论、方法、假说、经验和教训,是人类进行跨时空交流,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工具。分类按加工情况分,可有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按载体形式分,可有书写文献、印刷文献、缩微文献、音像文献、机读文献等;按内容的学科范围分,则有社科文献、科技文献等。一种具体的文献可能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献类型的特征,如《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既是期刊,又是一次文献,也是印刷文献和社科文献。

1 科技图书 2 科技期刊 3 科技报告 4 科技会议文献 5 专利文献 6 标准文献 7 政府出版物 8 学位论文 9 产品样本 10 科技档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多种声音,一个世界》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一份当代国际传播领域最重要的学术文献:《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又称《麦克布莱德报告》,这份报告是隶属教科文组织的国际传播研究委员会对世界信息基础组织结构和传播资源进行三年调查研究而得出的成果。该报告倡导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主张通过放松版权法规,促进信息传播技术自由交流,鼓励第三世界国家出版业发展,及更多的传播资源共享等措施来改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传播资源不平等的状况。“新世界信息秩序”(NWICO)的论争源起于20世纪70年代。NWICO的倡导者们普遍认为,作为旧时代殖民主义的孑遗和延续,现存的国际传播秩序维持并强化了国与国之间业已存在的不平等。因为这种传播结构当中暗含的逻辑还构建了南方对北方的依赖模式,该模式给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等诸多方面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一个公平、合理的“新世界信息与传播秩序”必须建立起来以取代现有的旧秩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报告共分为七个部分。在简介部分,报告表达了传播作为基本个人人权同时也是所有国家团体集体权利的基本信念。从第二部分开始,报告分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委员会对世界信息传播结构的调查结果和建议。最后部分则概述了一些调查未能涉及或有待未来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强化相互依存性,加强各领域的合作,采用国际的传播标准和手段,新闻的收集和分发方面需重视的问题,注意被忽视的信息盲区,更广泛的资金来源等。《麦克布莱德报告》作为全面反映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的文件,在学术方面是与传播学的批判学派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派的观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该学派在承袭马克思关于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的观点的同时,还密切关注现代跨国媒介高度集中和垄断的趋势及其带来的社会后果。他们认为,这种高度的独占和集中最终是为了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意识形态和统治权力。在信息的单向流动过程中,受益者无疑是代表垄断资本的少数发达国家,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难以避免在文化、经济和政治等诸多方面受到严重的损害。在跨国传播时代,信息和国家主权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以至于“信息主权”这一概念也逐渐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浮出,成为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弱国在其信息主权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不仅在政治方面受到压制,在经济领域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维持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文化的整体性和统合性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挑战。对于信息主权问题的关注,又可以引出对文化帝国主义的研究。该研究将“个别传播大国对世界信息流通系统的支配看做是推行文化扩张主义的过程,而把发展中国家的牵制和反抗看做是抵制文化侵略的过程”,简而言之,发达国家的文化扩张主要是通过以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的信息产品的传播而得到实现的。文化帝国主义对人类文化多元性和丰富性的抹杀和威胁甚至引起了部分发达国家的警惕。国家间信息鸿沟的加宽亦是阅读或研究《麦克布莱德报告》者需要关注的现实问题。时至今日,《麦克布莱德报告》并没有丧失其重要意义:全球范围的信息结构不平衡如故,而愈加猛烈的媒体融合兼并浪潮以及强大的新媒体技术则不可避免地加深着南北双方的信息鸿沟。至今仍在定期召开的麦克布莱德圆桌会议宣布《麦克布莱德报告》的原则与主要提议仍如10年前那样意义重大,其关注的主要对象也已超越发展中国家的范围,而扩展到了更加广义的全球层面上。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