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开放获取期刊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开放获取期刊是什么意思

开源期刊简称OA期刊,期刊上所有的论文都是开放获取的,中文的开源期刊有汉斯出版社的,英文的有科研出版社的

开放获取(Open Access)被认为是未来学术出版的模型,是促进科研信息交流、沟通学界与大众的有效途径。把同行评议过的科学论文或学术文献放到互联网上。使用户可以免费获得,而不需考虑版权或注册的限制。开放获取运动旨在打破学术研究的人为壁垒。但现在“开放获取”就是有可能要断了这些出版社的财路,而这一运动在国外越来越风行,并逐渐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支持,如我们国家最近签署的“柏林宣言”就是推动“开放获取”的一个政策性宣言。“开放获取”与最近互联网上争论得很厉害的“是否要封杀BT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新的网络传播与某种传统商业模型的矛盾。 BT的流行可能会是对影视业娱乐业的一个冲击,而开放获取则是对学术出版业的冲击。当然学术出版和影视娱乐比起来是一个小很多很多的行业,而且也不太受普通人的关注。那么学术研究领域里的“开放获取”为什么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呢?这还要从学术出版业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生意(Business)说起。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出版出现在西方,伴随着近代实验科学在西方的兴起而逐渐产生。出版商通过印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伽利略的《对话》、牛顿的《原理》,把近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迅速地传播到整个欧洲,并逐渐成为科学家社群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19世纪随着科学分工的日益细化,又出现了一大批综合或专门的科学期刊,进一步满足了科学发展越来越专门,越来越快速的需要。审稿制度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往往由学会(科学家共同体)来“定义”一个学科研究的方法、问题和纲领,并规定什么样的文章才可以刊登在自己的刊物上。如当时巴黎语言学会成立时就在其会章中明确规定不接受讨论“语言起源”的文章,认为这种文章都是猜测多于论证,是当时典型的“伪科学”。由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学术出版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步出现的,并满足了科学家社群越来越迫切的学术交流需要,并通过审稿制度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使人数不多、距离很远的一群人成了拥有共同价值观的紧密社群,并创造出独特的“科学文化”。学术出版业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存在的必要,也确实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起来。最近10年来,由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传统的出版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网络传播方式的出现,使传统出版业正面临着消亡或转型的危机。在学术出版领域,这种危机只不过来得更早罢了。一个学者为什么要出版学术著作,或发表论文,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学术承认,在学术社群内获得首先发现权,而不象大众畅销书的出版是为了追求销量和“码洋”。所以从这个角度,学术文章不存在“盗版”概念,文章传播得越快、越广,反而更有利于学术成果的传播,有利于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工作,增加作者文章的引用率。所以通过网络“开放获取”是对学者有利的。而经过同行评议过的文章,因其质量有更充分的保证,会更受读者的欢迎。可以发现在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可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其传统的出版发行渠道,会在极短时间内被互联网取代。唯一有优势的地方就是“同行评议”,但“开放获取”的支持者们正是在极力鼓动大家将“同行评议”过的文章通过网络共享。目前在国外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在“开放获取”运动的压力下正逐渐放宽对作者的限制,允许他们将自己的科研论文放到自己的主页上或放到公共电子文库内共享。同时也出现了象PloS“公共图书馆”那样定位为“开放获取”的新式期刊。目前我国的“开放获取”运动刚刚起步,仅有一些研究者或研究机构在对此进行研究和实践,普通科研人员除个别学科外参与的并不多。而绝大多数中文期刊是不允许作者将文章放到互联网上的,一些受到国家经费支持的知识工程(CNKI、万方等),也都是以赢利为目的,与“开放获取”的概念没有任何关系。而美国NIH也规定今后NIH赞助的研究论文必须尽快发布在公共电子文库内向公众共享,这里的逻辑也很简单,研究经费是大众提供的,其直接成果(论文)理应向公众开放。在这种新的出版模型下,传统学术出版商的地位就很值得怀疑了,由于科学家只关心研究成果能否有效地被传播,而互联网又恰恰提供了一种复制零成本的快速传播途径。这样,传统的学术出版商就成了一个可以跳过的环节。“开放获取”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使学科间日益严重的“理解障碍”及大众与学界间的“相互远离”现象得到缓解,虽然说专业术语和专业方法仍然足以令外行畏惧,但至少我们可以不受限制地阅读各专业最新最权威的文献资料,这些人类文明最新的智慧成果,一两年后也许就会变成商品出现在你我的身边。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我们每一个人比任何时代都更迫切地需要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开放获取也必然会从本质上提高民族的科学素质和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传统出版模型:科学家投稿(一般不支付审稿费)-->学术刊物(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出版、印刷、渠道-->读者(订阅)“开放获取”出版模型:科学家投稿(一般需支付审稿费)-->“开放获取”期刊(审稿、组织同行评议)-->网络传播-->读者(免费)在传统出版模型中,出版商通过销售,用读者的订阅费来支付“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及“出版、印刷、渠道”等的成本,出版商可在此过程中赢利。在“开放获取”出版模型中,“开放获取”期刊向科学家收取审稿费,并同时接受国家及私人基金的赞助以维护“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及维护网络平台的费用,对读者则是完全免费开放的。“开放获取”期刊是典型的社会公共事业,是非赢利的,需要国家、社会向其注入资金。因此,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推广“开放获取”概念,还是很困难的。我们的科研教育总经费有限,也缺少关注公益事业的私人基金,我们也缺少鼓励“开放获取”科研成果的相关政策。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政策制定者、普通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关心和努力。

期刊开放获取是什么意思

大概是 open access

OA就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平台,oa是用来做什么的?

开放获取特指文献资源尤其是期刊论文或学术研究论文的开放获取。即。文献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连接其全文。将其编进索引、作为软件数据或用于任何合法的目的。开放获取运动实现了网络出版学术文献、并为用户提供了在线免费获取学术信息资源的途径。由于许多开放获取期坚持同行评议的机制,因此开放获取资源中不乏很多高质量的期刊。

什么是开放获取期刊

OA就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平台,oa是用来做什么的?

Office automation 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办公自动化没有统一的定义,凡是在传统的办公室中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机器、新设备从事办公业务,都属于办公自动化的领域。在行政机关中,大都把办公自动化叫做电子政务,企事业单位就大都叫OA,即办公自动化。通过实现办公自动化,或者说实现数字化办公,可以优化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增加协同办公能力,强化决策的一致性,最后实现提高决策效能的目的。

开放获取(Open Access)被认为是未来学术出版的模型,是促进科研信息交流、沟通学界与大众的有效途径。把同行评议过的科学论文或学术文献放到互联网上。使用户可以免费获得,而不需考虑版权或注册的限制。开放获取运动旨在打破学术研究的人为壁垒。但现在“开放获取”就是有可能要断了这些出版社的财路,而这一运动在国外越来越风行,并逐渐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支持,如我们国家最近签署的“柏林宣言”就是推动“开放获取”的一个政策性宣言。“开放获取”与最近互联网上争论得很厉害的“是否要封杀BT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新的网络传播与某种传统商业模型的矛盾。 BT的流行可能会是对影视业娱乐业的一个冲击,而开放获取则是对学术出版业的冲击。当然学术出版和影视娱乐比起来是一个小很多很多的行业,而且也不太受普通人的关注。那么学术研究领域里的“开放获取”为什么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呢?这还要从学术出版业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生意(Business)说起。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出版出现在西方,伴随着近代实验科学在西方的兴起而逐渐产生。出版商通过印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伽利略的《对话》、牛顿的《原理》,把近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迅速地传播到整个欧洲,并逐渐成为科学家社群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19世纪随着科学分工的日益细化,又出现了一大批综合或专门的科学期刊,进一步满足了科学发展越来越专门,越来越快速的需要。审稿制度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往往由学会(科学家共同体)来“定义”一个学科研究的方法、问题和纲领,并规定什么样的文章才可以刊登在自己的刊物上。如当时巴黎语言学会成立时就在其会章中明确规定不接受讨论“语言起源”的文章,认为这种文章都是猜测多于论证,是当时典型的“伪科学”。由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学术出版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步出现的,并满足了科学家社群越来越迫切的学术交流需要,并通过审稿制度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使人数不多、距离很远的一群人成了拥有共同价值观的紧密社群,并创造出独特的“科学文化”。学术出版业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存在的必要,也确实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起来。最近10年来,由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传统的出版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网络传播方式的出现,使传统出版业正面临着消亡或转型的危机。在学术出版领域,这种危机只不过来得更早罢了。一个学者为什么要出版学术著作,或发表论文,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学术承认,在学术社群内获得首先发现权,而不象大众畅销书的出版是为了追求销量和“码洋”。所以从这个角度,学术文章不存在“盗版”概念,文章传播得越快、越广,反而更有利于学术成果的传播,有利于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工作,增加作者文章的引用率。所以通过网络“开放获取”是对学者有利的。而经过同行评议过的文章,因其质量有更充分的保证,会更受读者的欢迎。可以发现在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可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其传统的出版发行渠道,会在极短时间内被互联网取代。唯一有优势的地方就是“同行评议”,但“开放获取”的支持者们正是在极力鼓动大家将“同行评议”过的文章通过网络共享。目前在国外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在“开放获取”运动的压力下正逐渐放宽对作者的限制,允许他们将自己的科研论文放到自己的主页上或放到公共电子文库内共享。同时也出现了象PloS“公共图书馆”那样定位为“开放获取”的新式期刊。目前我国的“开放获取”运动刚刚起步,仅有一些研究者或研究机构在对此进行研究和实践,普通科研人员除个别学科外参与的并不多。而绝大多数中文期刊是不允许作者将文章放到互联网上的,一些受到国家经费支持的知识工程(CNKI、万方等),也都是以赢利为目的,与“开放获取”的概念没有任何关系。而美国NIH也规定今后NIH赞助的研究论文必须尽快发布在公共电子文库内向公众共享,这里的逻辑也很简单,研究经费是大众提供的,其直接成果(论文)理应向公众开放。在这种新的出版模型下,传统学术出版商的地位就很值得怀疑了,由于科学家只关心研究成果能否有效地被传播,而互联网又恰恰提供了一种复制零成本的快速传播途径。这样,传统的学术出版商就成了一个可以跳过的环节。“开放获取”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使学科间日益严重的“理解障碍”及大众与学界间的“相互远离”现象得到缓解,虽然说专业术语和专业方法仍然足以令外行畏惧,但至少我们可以不受限制地阅读各专业最新最权威的文献资料,这些人类文明最新的智慧成果,一两年后也许就会变成商品出现在你我的身边。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我们每一个人比任何时代都更迫切地需要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开放获取也必然会从本质上提高民族的科学素质和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传统出版模型:科学家投稿(一般不支付审稿费)-->学术刊物(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出版、印刷、渠道-->读者(订阅)“开放获取”出版模型:科学家投稿(一般需支付审稿费)-->“开放获取”期刊(审稿、组织同行评议)-->网络传播-->读者(免费)在传统出版模型中,出版商通过销售,用读者的订阅费来支付“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及“出版、印刷、渠道”等的成本,出版商可在此过程中赢利。在“开放获取”出版模型中,“开放获取”期刊向科学家收取审稿费,并同时接受国家及私人基金的赞助以维护“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及维护网络平台的费用,对读者则是完全免费开放的。“开放获取”期刊是典型的社会公共事业,是非赢利的,需要国家、社会向其注入资金。因此,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推广“开放获取”概念,还是很困难的。我们的科研教育总经费有限,也缺少关注公益事业的私人基金,我们也缺少鼓励“开放获取”科研成果的相关政策。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政策制定者、普通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关心和努力。

开源期刊简称OA期刊,期刊上所有的论文都是开放获取的,中文的开源期刊有汉斯出版社的,英文的有科研出版社的

全开放存取期刊是什么意思

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即开放存取,是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为了推动科研成果利用互联网自由传播而采取的行动。根据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的解释,“开放获取”是在基于订阅的传统出版模式以外的另一种选择。这样,通过新的数字技术和网络化通信,任何人都可以及时、免费、不受任何限制地通过网络获取各类文献,包括经过同行评议过的期刊文章、参考文献、技术报告、学位论文等全文信息,用于科研教育及其他活动。按照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先导计划(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 ) 中的定义,是指某文献在 Internet 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超级链接该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目前很多学术出版公司的期刊都是以开放获取的模式出版,例如OAE。OAE旗下所有期刊都是以金色开放获取模式出版的。

开放获取(Open Access)运动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该运动中,开放获取一词特指文献资源 尤其是期刊论文或学术研究论文的开放获取。即:文献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复制、传播、打印、检索、连接其全文,将其编进索引、作为软件数据或用于任何合法的目的。除因特网自身的访问费用外而没有任何涉及费用、法律或技术方面的访问障碍,唯一的限制是在文献再生及传播时,必须要保护作者的"信息注明权"与作品的完整权(即著作权归属于作者)。开放获取运动实现了网络出版学术文献,并为用户提供了在线免费获取学术信息资源的途径。由于许多开放获取期刊坚持同行评议的机制,因此开放获取资源中不乏很多高质量的期刊。

什么是开放获取期刊及资源?

开 放 获 取 期 刊 是 一 种 免 费 的 网 络 期 刊 , 旨 在 使 所 有 用 户 都 可 以 通 过 因 特 网 无 限 制 地 访 问 期 刊 论 文 全 文 。 此 种 期 刊 一 般 采 用 作 者 付 费 出 版 、 读 者 免 费 获 得 、 无 限 制 使 用 的 运 作 模 式 , 论 文 版 权 由 作 者 保 留 。 全 球 纯 粹 做 开 放 获 取 期 刊 的 出 版 社 不 多 , 全 球 三 大 O p e n A c c e s s ( O A ) 出 版 社 为 M D P I 、 S c i e n c e P G 和 H i n d a w i , 其 中 S c i e n c e P G 目 前 是 期 刊 数 量 最 多 的 O A 出 版 社 。

开放获取(Open Access)被认为是未来学术出版的模型,是促进科研信息交流、沟通学界与大众的有效途径。把同行评议过的科学论文或学术文献放到互联网上。使用户可以免费获得,而不需考虑版权或注册的限制。开放获取运动旨在打破学术研究的人为壁垒。但现在“开放获取”就是有可能要断了这些出版社的财路,而这一运动在国外越来越风行,并逐渐得到了各国政府的支持,如我们国家最近签署的“柏林宣言”就是推动“开放获取”的一个政策性宣言。“开放获取”与最近互联网上争论得很厉害的“是否要封杀BT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都是新的网络传播与某种传统商业模型的矛盾。 BT的流行可能会是对影视业娱乐业的一个冲击,而开放获取则是对学术出版业的冲击。当然学术出版和影视娱乐比起来是一个小很多很多的行业,而且也不太受普通人的关注。那么学术研究领域里的“开放获取”为什么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呢?这还要从学术出版业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生意(Business)说起。真正意义上的学术出版出现在西方,伴随着近代实验科学在西方的兴起而逐渐产生。出版商通过印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伽利略的《对话》、牛顿的《原理》,把近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迅速地传播到整个欧洲,并逐渐成为科学家社群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19世纪随着科学分工的日益细化,又出现了一大批综合或专门的科学期刊,进一步满足了科学发展越来越专门,越来越快速的需要。审稿制度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往往由学会(科学家共同体)来“定义”一个学科研究的方法、问题和纲领,并规定什么样的文章才可以刊登在自己的刊物上。如当时巴黎语言学会成立时就在其会章中明确规定不接受讨论“语言起源”的文章,认为这种文章都是猜测多于论证,是当时典型的“伪科学”。由以上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学术出版的产生和发展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步出现的,并满足了科学家社群越来越迫切的学术交流需要,并通过审稿制度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使人数不多、距离很远的一群人成了拥有共同价值观的紧密社群,并创造出独特的“科学文化”。学术出版业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存在的必要,也确实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了起来。最近10年来,由于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传统的出版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新的网络传播方式的出现,使传统出版业正面临着消亡或转型的危机。在学术出版领域,这种危机只不过来得更早罢了。一个学者为什么要出版学术著作,或发表论文,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学术承认,在学术社群内获得首先发现权,而不象大众畅销书的出版是为了追求销量和“码洋”。所以从这个角度,学术文章不存在“盗版”概念,文章传播得越快、越广,反而更有利于学术成果的传播,有利于其他学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后续工作,增加作者文章的引用率。所以通过网络“开放获取”是对学者有利的。而经过同行评议过的文章,因其质量有更充分的保证,会更受读者的欢迎。可以发现在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可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其传统的出版发行渠道,会在极短时间内被互联网取代。唯一有优势的地方就是“同行评议”,但“开放获取”的支持者们正是在极力鼓动大家将“同行评议”过的文章通过网络共享。目前在国外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在“开放获取”运动的压力下正逐渐放宽对作者的限制,允许他们将自己的科研论文放到自己的主页上或放到公共电子文库内共享。同时也出现了象PloS“公共图书馆”那样定位为“开放获取”的新式期刊。目前我国的“开放获取”运动刚刚起步,仅有一些研究者或研究机构在对此进行研究和实践,普通科研人员除个别学科外参与的并不多。而绝大多数中文期刊是不允许作者将文章放到互联网上的,一些受到国家经费支持的知识工程(CNKI、万方等),也都是以赢利为目的,与“开放获取”的概念没有任何关系。而美国NIH也规定今后NIH赞助的研究论文必须尽快发布在公共电子文库内向公众共享,这里的逻辑也很简单,研究经费是大众提供的,其直接成果(论文)理应向公众开放。在这种新的出版模型下,传统学术出版商的地位就很值得怀疑了,由于科学家只关心研究成果能否有效地被传播,而互联网又恰恰提供了一种复制零成本的快速传播途径。这样,传统的学术出版商就成了一个可以跳过的环节。“开放获取”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使学科间日益严重的“理解障碍”及大众与学界间的“相互远离”现象得到缓解,虽然说专业术语和专业方法仍然足以令外行畏惧,但至少我们可以不受限制地阅读各专业最新最权威的文献资料,这些人类文明最新的智慧成果,一两年后也许就会变成商品出现在你我的身边。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我们每一个人比任何时代都更迫切地需要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开放获取也必然会从本质上提高民族的科学素质和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传统出版模型:科学家投稿(一般不支付审稿费)-->学术刊物(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出版、印刷、渠道-->读者(订阅)“开放获取”出版模型:科学家投稿(一般需支付审稿费)-->“开放获取”期刊(审稿、组织同行评议)-->网络传播-->读者(免费)在传统出版模型中,出版商通过销售,用读者的订阅费来支付“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及“出版、印刷、渠道”等的成本,出版商可在此过程中赢利。在“开放获取”出版模型中,“开放获取”期刊向科学家收取审稿费,并同时接受国家及私人基金的赞助以维护“审稿、组织同行评议”及维护网络平台的费用,对读者则是完全免费开放的。“开放获取”期刊是典型的社会公共事业,是非赢利的,需要国家、社会向其注入资金。因此,在我国现有条件下推广“开放获取”概念,还是很困难的。我们的科研教育总经费有限,也缺少关注公益事业的私人基金,我们也缺少鼓励“开放获取”科研成果的相关政策。这些都需要我们的政策制定者、普通科研工作者和社会大众的共同关心和努力。

开放获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s),又称开放存取,是一种论文经过同行评审的、网络化的免费期刊,全世界的所有读者从此类期刊上获取学术信息将没有费用及权限的限制,编辑评审、出版及资源维护的费用不是由用户,而是由作者本人或其他机构承担。

关于“开放获取”,你在百度中搜索“开放获取”即可得到很专业的解答。由于文字较长,恕不赘述。开放获取的网站现在也较多,列举国内的几个:“中国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China Open Access Journals, COAJ)”,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承办。“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已经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中国预印本服务系统”,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建设。这几个网站的网址均可在百度中搜索到(百度不让直接提供网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