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影响因子

邹学勇, 沙漠化类型划分的定量研究 干旱区地理, 12(1): 48- 周秉根, 邹学勇, 黄山第四纪冰缘地貌遗迹及古地理环境分析 冰川冻土, 11(2): 161- 邹学勇, 确定自然带界线的模糊聚类数学模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 13(1) 邹学勇, 中国亚热带湿润地区风沙地貌研究, 中国沙漠, 10(2): 43- 金炯, 董光荣, 邵立业, 邹学勇等, 阿里地区狮泉河镇风沙危害与整治规划, 中国沙漠, 11(3): 23- 邹学勇, 南昌地区风沙化土地风沙地貌发育规模和风沙活动预测 地理研究, 10(3): 51- Zhou Shaoxiang, Zou Xueyong, Observation of Sand Driven by Wind with Multiflash Photography, 2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High Photography and P 邹学勇, 董光荣, 森格藏布河谷盆地第三纪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变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6(1): 58- 邹学勇, 朱久江, 董光荣等, 风沙流结构中起跃沙粒垂直初速度分布函数 科学通报, 23:2175- 邵立业, 周广立, 董光荣, 金炯, 刘玉璋, 邹学勇, 郭迎胜, 狮泉河镇风沙整治第一期工程设计, 中国沙漠, 13(1): 4- 邹学勇, 董光荣, 风沙物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地球科学进展, 8(6): 44- 邹学勇, 刘玉璋, 董光荣, 风沙流能量的实验计算 科学通报, 39(2): 161- 邹学勇, 刘玉璋, 吴丹, 董光荣, 若干特殊地表风蚀的风洞实验研究 地理研究, 13(2): 41- 邹学勇, 简评《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与防治途径》地理研究, 13(3): 113- Zou Xueyong, Liu Yuzhang,Dong Guangrong, 1994, Tentative Calculation of Wind-Sand Current 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39(12): 1016- 邹学勇, 风沙物理学《现代科技百科综述》(专著), 北京出版社 邹学勇, 荒漠化 《现代科技百科综述》(专著), 北京出版社 邹学勇, 王贵勇, 黄河上游玛曲地区晚全新世沙漠化 中国沙漠, 15(1): 65- 邹学勇, 董光荣, 王周龙, 戈壁风沙流若干特征研究, 中国沙漠, 15(4): 368- 高全洲, 董光荣, 李保生, 邹学勇, 晚更新世以来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地区沙漠演化, 中国沙漠, 15(4): 345- 董光荣, 高全洲, 邹学勇等, 晚更新世以来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气候变化 科学通报, 40 (13): 1214- 高全洲, 董光荣, 邹学勇等, 查格勒布鲁剖面-晚更新世以来东亚季风进退的地层记录中国沙漠, 16(2): 112- Dong Guangrong, Gao Quanzhou, Zou Xueyong, et al, Climate Changes on Southern Fringe of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Since the Late P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1(10): 837- 彭期龙, 邹学勇, 董光荣等, 《西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防治规划图》(四幅全开), 成都地图出版社 严平, 董光荣, 邹学勇, 土壤风蚀容忍量(T值)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水土保持通报, 18(1): 13- 朱久江, 匡震邦, 邹学勇, 刘玉璋, 风沙两相流中沙粒的跃移运动, 中国科学(A辑), 28(3): 266- 郝青振, 邹学勇, 董光荣等, 室内沙风洞空洞条件下气流场规律研究 中国沙漠, 18(2): 40- 杨保, 邹学勇, 董光荣, 风沙流中颗粒跃移研究的某些进展与问题 中国沙漠, 19(2): 78- 杨萍, 邹学勇, 哈斯, 巴丹吉林沙漠北部风沙地貌形态类型的分区研究, 中国沙漠, 19(3): 13- 《西藏自治区八-邛公路沙害综合整治研究》(合作专著,待版), 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的第二节(部分), 计约5万字 杨保, 邹学勇, 王周龙等, 气流中跃移颗粒的受力分析, 地理科学, 19(5): 475-478 邹学勇, 郝青振, 张春来等, 风沙流中跃移沙粒轨迹参数分析, 科学通报, 44(10): 1084- 张春来, 郝青振, 邹学勇, 严平,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形态及沉积物对表面气流的响应, 中国沙漠, 19(4):359- 张建平, 陈学华, 邹学勇, 等,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山地学报, 19(1):81- Zou Xueyong, Wang Zhoulong, Hao Qingzheng, al, Distribution of velocity and energy of saltating sand grains in wind G 36(2-3):156- 张春来, 邹学勇, 靳鹤龄, 郭迎胜, 狮泉河盆地第二期风沙灾害整治研究, 中国沙漠, 21(2): 157- 邹学勇, 赣江下游地区的风成沉积, 中国沙漠, 21(4): 25- Zou Xueyong, Dong Yuxiang, Jin Heling, et al, Desertification and control plan in Tibet Autonomous R Jouranl of Arid Environment, 51: 183- 张春来, 邹学勇, 董光荣, 刘玉璋, 耕作土壤表面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及其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中国沙漠, 22(5):473- Zhang Chunlai, Gong Jirui, Zou Xueyong, Dong guangrong, et , Estimates of Soil Movement in a Study Area in Gonghe Basin, Northeast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53(3):283- Liu Lianyou, Shi Peijun, Zou Xueyong, et , Short-term dynamics of wind erosion of three newly cultivated grassland soils in north C Geoderma, 115:55- 程宏, 赵延治, 邹学勇等, 西藏河谷地区荒漠化综合整治, 自然灾害学报, 12(2):40- 邹学勇, 董光荣, 李森等, 西藏荒漠化与防治战略自然灾害学报, 2(1): 17- 邱玉郡, 王静爱, 邹学勇, 区域灾害评价模型 自然灾害学报, 12(3):48- 赵延治, 程宏, 王贵勇, 邹学勇, 高寒地区土地利用于覆盖变化初步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2):261- 张春来, 邹学勇, 董光荣, 刘玉璋, 植被对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17(3):31- 邱玉珺, 王静爱, 邹学勇, 区域灾情评价模型 自然灾害学报, 3: 48- 张春来, 邹学勇, 董光荣, 刘玉璋 植被对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17(3):31- 张春来, 邹学勇, 董光荣, 土地沙漠化过程的土壤风蚀率指标, 水土保持学报, 17(4):90- 严平, 董光荣, 张信宝, 邹学勇 青海共和盆地土壤风蚀的137Cs法研究(Ⅰ)-137Cs分布特征 中国沙漠, 23(3): 268- 严平, 董光荣, 张信宝, 邹学勇 青海共和盆地土壤风蚀的137Cs法研究(Ⅱ)-137Cs背景值与风蚀速率测定 中国沙漠,23(4): 391- 邹学勇, 刘玉璋, 张春来, 董光荣, 刘连友, 高尚玉, 史培军, 严平, 哈斯, 西藏八一镇—邛多江公路沙害成因与治理 自然灾害学报, 6: 15- Zhang Chunlai, Zou Xueyong, Gong Jirui, et , Aerodynamic roughness of cultivated soil and its influences on soil erosion by wind in a wind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75(1):53- Liu Lianyou, Shi Peijun, Gao Shangyu, Zou Xueyong, E Hasi, Yan Ping et , Dustfall in China’s western loess plateau as influenced by dust storm and haz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8(12): 1699- 张春来, 董光荣, 邹学勇, 程宏, 杨硕, 青海贵南草原沙漠化影响因子的贡献率 中国沙漠, 25(4):511- 王升堂, 赵延治, 邹学勇, 程宏, 北京郊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起沙起尘的特征研究 地理科学, 25(5): 601- 赵延治, 张春来, 邹学勇, 程宏, 陈学华, 杨忠, 西藏日喀则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生态环境建设 地理科学, 26(1): 33-39) 邱玉珺, 邹学勇, 张春来 沙粒跃移轨迹参数的统计研究, 中国沙漠, 25(4):577- 邱玉珺, 邹学勇, 气候因素对沙尘天气影响的模型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 2: 35- Li, Xiaoyan, Liu Lianyou, Gao Shangyu, Shi Peijun, Zou Xueyong, E Hasi, Yan P Aeolian dust accumulatlayers by rock fragment substrata: influence of number and textural composition of pebble layers on dust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84(2), 139- Li, Xiaoyan, Liu Lianyou, Gao Shangyu, Shi Peijun, Zou Xueyong, E Hasi, Zhang Chunlai, Microcatchment water harvesting for growing Tamarix ramosissima in the semiarid loess region of C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14: 111– 张春来, 邹学勇, 程 宏, 杨 硕, 潘星慧, 王洪涛,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护体系近地面流场特征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14(3):1- 格日乐, 程宏, 邹学勇, 王升堂, 张春来, 雅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6): 全占军, 程宏, 于云江, 邹学勇, 煤矿井田区地表沉陷对植被景观的影响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30(3): 414- 常春平, 邹学勇, 张春来, 黄永梅, 程宏, 赵延治, 全占军, 邱玉郡, 房志玲, 王升堂, 拉萨河下游河谷风沙源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山地学报,24(20): 489- 邱玉珺, 邹学勇, 张春来, 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对大气能见度方差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及其沙尘过往路径典型站点为例 环境科学, 6: 1046- 邱玉君, 邹学勇, 反映近地面状况的一个参数风场分维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98- 邱玉珺, 邹学勇, 孙永亮, 荒漠化动力系统熵理论模式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319- 张春来, 邹学勇, 刘玉璋, 杨硕, 王周龙 狮泉河盆地风沙灾害成因及其防治, 自然灾害学报, 2: 1- Cheng Hong,Wu Yongqiu, Zou Xueyong, et , Study of ephemeral gully erosion in the small catchment of upland on the Inn-Mongolia P Soil & Tillage Research, 90:184– Zhao Yan-Zhi, Zou XueYong, Cheng Hong, et ,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Methodology and a Case Study for Lhaze C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80:120– Cheng Hong, Zou Xueyong, Zhang Chunlai,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for the initial liftoff velocities of saltating sand grains i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 111, D22205, doi:1029/2006JD 张春来, 邹学勇, 杨硕, 潘星慧, 王洪涛, 沙坡头铁路防护体系内风沙沉积的粒度特征 地理研究, 1: 75- 王升堂, 邹学勇, 张春来, 程宏, 民勤绿洲边缘带灌丛沙丘防风作用研究 地理科学,1:104- Zhang Chunlai, Zou Xueyong, Cheng Hong, et , Engineering measures to control windblown sand in Shiquanhe Town, T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95: 53– Cheng Hong, Zou Xueyong, Wu Yongqiu et , Morphology parameters of ephemeral gully in characteristics hillslopes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 Soil & Tillage Research, 94(1): 4- Zou XueYong, Cheng Hong, Zhang ChunLai, Zhao YanZ, Effects of the Magnus and Saffman forces on the saltation trajectories of sand grains in Geomorphology, 90: 11-2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影响因子202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是核心学报 不好投 要求高

邹学勇, 沙漠化类型划分的定量研究 干旱区地理, 12(1): 48- 周秉根, 邹学勇, 黄山第四纪冰缘地貌遗迹及古地理环境分析 冰川冻土, 11(2): 161- 邹学勇, 确定自然带界线的模糊聚类数学模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 13(1) 邹学勇, 中国亚热带湿润地区风沙地貌研究, 中国沙漠, 10(2): 43- 金炯, 董光荣, 邵立业, 邹学勇等, 阿里地区狮泉河镇风沙危害与整治规划, 中国沙漠, 11(3): 23- 邹学勇, 南昌地区风沙化土地风沙地貌发育规模和风沙活动预测 地理研究, 10(3): 51- Zhou Shaoxiang, Zou Xueyong, Observation of Sand Driven by Wind with Multiflash Photography, 20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High Photography and P 邹学勇, 董光荣, 森格藏布河谷盆地第三纪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变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6(1): 58- 邹学勇, 朱久江, 董光荣等, 风沙流结构中起跃沙粒垂直初速度分布函数 科学通报, 23:2175- 邵立业, 周广立, 董光荣, 金炯, 刘玉璋, 邹学勇, 郭迎胜, 狮泉河镇风沙整治第一期工程设计, 中国沙漠, 13(1): 4- 邹学勇, 董光荣, 风沙物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地球科学进展, 8(6): 44- 邹学勇, 刘玉璋, 董光荣, 风沙流能量的实验计算 科学通报, 39(2): 161- 邹学勇, 刘玉璋, 吴丹, 董光荣, 若干特殊地表风蚀的风洞实验研究 地理研究, 13(2): 41- 邹学勇, 简评《青海共和盆地土地沙漠化与防治途径》地理研究, 13(3): 113- Zou Xueyong, Liu Yuzhang,Dong Guangrong, 1994, Tentative Calculation of Wind-Sand Current E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39(12): 1016- 邹学勇, 风沙物理学《现代科技百科综述》(专著), 北京出版社 邹学勇, 荒漠化 《现代科技百科综述》(专著), 北京出版社 邹学勇, 王贵勇, 黄河上游玛曲地区晚全新世沙漠化 中国沙漠, 15(1): 65- 邹学勇, 董光荣, 王周龙, 戈壁风沙流若干特征研究, 中国沙漠, 15(4): 368- 高全洲, 董光荣, 李保生, 邹学勇, 晚更新世以来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地区沙漠演化, 中国沙漠, 15(4): 345- 董光荣, 高全洲, 邹学勇等, 晚更新世以来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气候变化 科学通报, 40 (13): 1214- 高全洲, 董光荣, 邹学勇等, 查格勒布鲁剖面-晚更新世以来东亚季风进退的地层记录中国沙漠, 16(2): 112- Dong Guangrong, Gao Quanzhou, Zou Xueyong, et al, Climate Changes on Southern Fringe of the Badain Jaran Desert Since the Late P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1(10): 837- 彭期龙, 邹学勇, 董光荣等, 《西藏自治区土地沙漠化防治规划图》(四幅全开), 成都地图出版社 严平, 董光荣, 邹学勇, 土壤风蚀容忍量(T值)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水土保持通报, 18(1): 13- 朱久江, 匡震邦, 邹学勇, 刘玉璋, 风沙两相流中沙粒的跃移运动, 中国科学(A辑), 28(3): 266- 郝青振, 邹学勇, 董光荣等, 室内沙风洞空洞条件下气流场规律研究 中国沙漠, 18(2): 40- 杨保, 邹学勇, 董光荣, 风沙流中颗粒跃移研究的某些进展与问题 中国沙漠, 19(2): 78- 杨萍, 邹学勇, 哈斯, 巴丹吉林沙漠北部风沙地貌形态类型的分区研究, 中国沙漠, 19(3): 13- 《西藏自治区八-邛公路沙害综合整治研究》(合作专著,待版), 第一章、第二章、第五章的第二节(部分), 计约5万字 杨保, 邹学勇, 王周龙等, 气流中跃移颗粒的受力分析, 地理科学, 19(5): 475-478 邹学勇, 郝青振, 张春来等, 风沙流中跃移沙粒轨迹参数分析, 科学通报, 44(10): 1084- 张春来, 郝青振, 邹学勇, 严平,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形态及沉积物对表面气流的响应, 中国沙漠, 19(4):359- 张建平, 陈学华, 邹学勇, 等, 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山地学报, 19(1):81- Zou Xueyong, Wang Zhoulong, Hao Qingzheng, al, Distribution of velocity and energy of saltating sand grains in wind G 36(2-3):156- 张春来, 邹学勇, 靳鹤龄, 郭迎胜, 狮泉河盆地第二期风沙灾害整治研究, 中国沙漠, 21(2): 157- 邹学勇, 赣江下游地区的风成沉积, 中国沙漠, 21(4): 25- Zou Xueyong, Dong Yuxiang, Jin Heling, et al, Desertification and control plan in Tibet Autonomous R Jouranl of Arid Environment, 51: 183- 张春来, 邹学勇, 董光荣, 刘玉璋, 耕作土壤表面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及其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中国沙漠, 22(5):473- Zhang Chunlai, Gong Jirui, Zou Xueyong, Dong guangrong, et , Estimates of Soil Movement in a Study Area in Gonghe Basin, Northeast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53(3):283- Liu Lianyou, Shi Peijun, Zou Xueyong, et , Short-term dynamics of wind erosion of three newly cultivated grassland soils in north C Geoderma, 115:55- 程宏, 赵延治, 邹学勇等, 西藏河谷地区荒漠化综合整治, 自然灾害学报, 12(2):40- 邹学勇, 董光荣, 李森等, 西藏荒漠化与防治战略自然灾害学报, 2(1): 17- 邱玉郡, 王静爱, 邹学勇, 区域灾害评价模型 自然灾害学报, 12(3):48- 赵延治, 程宏, 王贵勇, 邹学勇, 高寒地区土地利用于覆盖变化初步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9(2):261- 张春来, 邹学勇, 董光荣, 刘玉璋, 植被对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17(3):31- 邱玉珺, 王静爱, 邹学勇, 区域灾情评价模型 自然灾害学报, 3: 48- 张春来, 邹学勇, 董光荣, 刘玉璋 植被对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17(3):31- 张春来, 邹学勇, 董光荣, 土地沙漠化过程的土壤风蚀率指标, 水土保持学报, 17(4):90- 严平, 董光荣, 张信宝, 邹学勇 青海共和盆地土壤风蚀的137Cs法研究(Ⅰ)-137Cs分布特征 中国沙漠, 23(3): 268- 严平, 董光荣, 张信宝, 邹学勇 青海共和盆地土壤风蚀的137Cs法研究(Ⅱ)-137Cs背景值与风蚀速率测定 中国沙漠,23(4): 391- 邹学勇, 刘玉璋, 张春来, 董光荣, 刘连友, 高尚玉, 史培军, 严平, 哈斯, 西藏八一镇—邛多江公路沙害成因与治理 自然灾害学报, 6: 15- Zhang Chunlai, Zou Xueyong, Gong Jirui, et , Aerodynamic roughness of cultivated soil and its influences on soil erosion by wind in a wind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75(1):53- Liu Lianyou, Shi Peijun, Gao Shangyu, Zou Xueyong, E Hasi, Yan Ping et , Dustfall in China’s western loess plateau as influenced by dust storm and haz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8(12): 1699- 张春来, 董光荣, 邹学勇, 程宏, 杨硕, 青海贵南草原沙漠化影响因子的贡献率 中国沙漠, 25(4):511- 王升堂, 赵延治, 邹学勇, 程宏, 北京郊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起沙起尘的特征研究 地理科学, 25(5): 601- 赵延治, 张春来, 邹学勇, 程宏, 陈学华, 杨忠, 西藏日喀则地区生态安全评价与生态环境建设 地理科学, 26(1): 33-39) 邱玉珺, 邹学勇, 张春来 沙粒跃移轨迹参数的统计研究, 中国沙漠, 25(4):577- 邱玉珺, 邹学勇, 气候因素对沙尘天气影响的模型研究 自然灾害学报, 2: 35- Li, Xiaoyan, Liu Lianyou, Gao Shangyu, Shi Peijun, Zou Xueyong, E Hasi, Yan P Aeolian dust accumulatlayers by rock fragment substrata: influence of number and textural composition of pebble layers on dust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 84(2), 139- Li, Xiaoyan, Liu Lianyou, Gao Shangyu, Shi Peijun, Zou Xueyong, E Hasi, Zhang Chunlai, Microcatchment water harvesting for growing Tamarix ramosissima in the semiarid loess region of C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14: 111– 张春来, 邹学勇, 程 宏, 杨 硕, 潘星慧, 王洪涛, 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护体系近地面流场特征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14(3):1- 格日乐, 程宏, 邹学勇, 王升堂, 张春来, 雅额济纳绿洲土地承载力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2(6): 全占军, 程宏, 于云江, 邹学勇, 煤矿井田区地表沉陷对植被景观的影响研究 植物生态学报, 30(3): 414- 常春平, 邹学勇, 张春来, 黄永梅, 程宏, 赵延治, 全占军, 邱玉郡, 房志玲, 王升堂, 拉萨河下游河谷风沙源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山地学报,24(20): 489- 邱玉珺, 邹学勇, 张春来, 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对大气能见度方差的影响研究:以北京及其沙尘过往路径典型站点为例 环境科学, 6: 1046- 邱玉君, 邹学勇, 反映近地面状况的一个参数风场分维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98- 邱玉珺, 邹学勇, 孙永亮, 荒漠化动力系统熵理论模式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 319- 张春来, 邹学勇, 刘玉璋, 杨硕, 王周龙 狮泉河盆地风沙灾害成因及其防治, 自然灾害学报, 2: 1- Cheng Hong,Wu Yongqiu, Zou Xueyong, et , Study of ephemeral gully erosion in the small catchment of upland on the Inn-Mongolia P Soil & Tillage Research, 90:184– Zhao Yan-Zhi, Zou XueYong, Cheng Hong, et , Assessing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of the Tibetan Plateau: Methodology and a Case Study for Lhaze C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80:120– Cheng Hong, Zou Xueyong, Zhang Chunlai,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for the initial liftoff velocities of saltating sand grains in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 111, D22205, doi:1029/2006JD 张春来, 邹学勇, 杨硕, 潘星慧, 王洪涛, 沙坡头铁路防护体系内风沙沉积的粒度特征 地理研究, 1: 75- 王升堂, 邹学勇, 张春来, 程宏, 民勤绿洲边缘带灌丛沙丘防风作用研究 地理科学,1:104- Zhang Chunlai, Zou Xueyong, Cheng Hong, et , Engineering measures to control windblown sand in Shiquanhe Town, T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and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95: 53– Cheng Hong, Zou Xueyong, Wu Yongqiu et , Morphology parameters of ephemeral gully in characteristics hillslopes on the Loess Plateau of C Soil & Tillage Research, 94(1): 4- Zou XueYong, Cheng Hong, Zhang ChunLai, Zhao YanZ, Effects of the Magnus and Saffman forces on the saltation trajectories of sand grains in Geomorphology, 90: 11-22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影响因子

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共有三个分版,即《自然科学版》、《人文科学》(后改为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医学版》,历史悠久,其中,自然科学版创建于1955年12月,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刊于1955年,医学版创刊于是1959年,在国内外均有重大影响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影响因子

比如:中国法学 法学研究 法学 法学评论 中外法学 现代法学 法商研究 法律科学  法学家  政法论坛 人民检察  河北法学 法制与社会发展 政治与法律 环境法律评论 比较法研究 法学杂志 当代法学 人民司法 法律适用 法学论坛 以上是2004年公布的法学核心期刊目录,

科学研究的成果通常都是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出版专著等形式呈现。只有在发表、出版和评价科研成果中保持诚信才可能对公众提供可靠的知识,科技才能发展进步。在撰写与发表研究成果时,有些作者往往忽略在文献引证、样本制备、数据处理、署名与贡献对等的诚信责任问题。阅读和标注参考文献是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中一项重要工作。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支撑,也表明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还为审稿人鉴别论文价值提供了依据。为确保引用准确,标注参考文献一定要是论文观点的原始出处,不要引用综述类论文的转述,转述的观点往往参入了转述人的曲解。转引也是对论文原始作者的不尊重。科技论文的作者要特别注意,对于那些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启发思路和支持观点的已有研究成果,应当用引证的方式给予标注。如果某研究成果引用了他人的研究却有意隐瞒,会被视为“剽窃”,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即便是粗心的疏漏,而不是有意的剽窃,也会被确认为学术不端,受到相应的处罚。论文中凡涉及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数据、方法以及观点)的地方均应在论文后部的参考文献中或加以注释,参考文献按该引用成果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当你在论文中引用了别人的文字、数据或观点,不在参考文献中列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被认定为抄袭。论文作者的引文行为也要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不能为了迎合编辑部的要求、迫于学术权威的压力或者为了阿谀权威而引证;也不能以自诩为目的、带偏见的相互吹捧、为支持或打击某一学者而不正当引证;更不能为自己或他人寻求经济利益而引证;为了形式上提高引文的质量,将引自译著的引文标注为引自原著; 将实际上是二次文献的转引,不查阅原始文献而标注为直引等。还包括仅仅是为增加引文数量的不当引用等现象,例如:真实的研究工作并不需要,而只是为了提高引用率,扩大自己的影响,作者之间的利益交换等,为了提高彼此的引用率,不必引用而故意引用; 也包括个别学报为了提高影响因子,动员作者引用自己学报发表的论文; 小团体之间的不当相互引用,并不体现真实的引用率和论文质量等。故意在参考文献中加入大量实际上没有参考或引用过的文献,造成一种阅读了大量文献,研究基础扎实的印象来欺读者; 为逃避被指责为抄袭,在直接引用他人的相关文献后,不标出具体的引文出处,而是将文献笼统地列在参考文献中; 研究过程中不注重科技查新,故意不查阅对自己研究不利的文献,只选择对自己研究有利的文献。为了突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故意不提及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等。

科学研究的成果通常都是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出版专著等形式呈现。只有在发表、出版和评价科研成果中保持诚信才可能对公众提供可靠的知识,科技才能发展进步。在撰写与发表研究成果时,有些作者往往忽略在文献引证、样本制备、数据处理、署名与贡献对等的诚信责任问题。阅读和标注参考文献是科学研究和论文撰写中一项重要工作。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为作者的论点提供支撑,也表明作者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还为审稿人鉴别论文价值提供了依据。为确保引用准确,标注参考文献一定要是论文观点的原始出处,不要引用综述类论文的转述,转述的观点往往参入了转述人的曲解。转引也是对论文原始作者的不尊重。科技论文的作者要特别注意,对于那些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启发思路和支持观点的已有研究成果,应当用引证的方式给予标注。如果某研究成果引用了他人的研究却有意隐瞒,会被视为“剽窃”,属于严重的学术不端行为。即便是粗心的疏漏,而不是有意的剽窃,也会被确认为学术不端,受到相应的处罚。论文中凡涉及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数据、方法以及观点)的地方均应在论文后部的参考文献中或加以注释,参考文献按该引用成果在论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当你在论文中引用了别人的文字、数据或观点,不在参考文献中列出,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会被认定为抄袭。论文作者的引文行为也要遵守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不能为了迎合编辑部的要求、迫于学术权威的压力或者为了阿谀权威而引证;也不能以自诩为目的、带偏见的相互吹捧、为支持或打击某一学者而不正当引证;更不能为自己或他人寻求经济利益而引证;为了形式上提高引文的质量,将引自译著的引文标注为引自原著; 将实际上是二次文献的转引,不查阅原始文献而标注为直引等。还包括仅仅是为增加引文数量的不当引用等现象,例如:真实的研究工作并不需要,而只是为了提高引用率,扩大自己的影响,作者之间的利益交换等,为了提高彼此的引用率,不必引用而故意引用; 也包括个别学报为了提高影响因子,动员作者引用自己学报发表的论文; 小团体之间的不当相互引用,并不体现真实的引用率和论文质量等。故意在参考文献中加入大量实际上没有参考或引用过的文献,造成一种阅读了大量文献,研究基础扎实的印象来欺读者; 为逃避被指责为抄袭,在直接引用他人的相关文献后,不标出具体的引文出处,而是将文献笼统地列在参考文献中; 研究过程中不注重科技查新,故意不查阅对自己研究不利的文献,只选择对自己研究有利的文献。为了突出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故意不提及别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等。

参考文献格式:[1]高性能碱矿渣混凝土制备关键技术研究[Z]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2]水下及地下混凝土裂缝自动愈合机理研究[Z]东北林业大学万方包库可以直接导出科技成果的文献格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影响因子

河南师范大学建校以来,赵纪彬、李俊甫、姚从工、魏名初、樊映川、杜孟模、孙作云、黄敦慈、许梦瀛、毕列爵、卢锦梭、魏冬青、王键吉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先后在校执教。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共有在岗教职工2400余人,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级以上教学名师、中原学者、河南省优秀专家等80余人,河南省教学团队8个,设立省级特聘教授岗12个。 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双聘):林群、刘应明、张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张明高、杨胜利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常俊标 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渠桂荣、樊静河南省“中原学者”(2人):王键吉、常俊标 河南省“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丁清杰 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7人):常俊标、徐存拴、杨林、郭宗明、李春喜、杨宗献、蒋凯 河南省教学团队(8个)序号名称带头人立项年度1环境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樊静20162程序设计系列课程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徐久成20153中国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曹书文20134物理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刘玉芳20115物理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20086有机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渠桂荣20107动物生物学教学团队  20078遗传学教学团队卢龙斗2009参考资料: 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共有24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物理学、工程学3个学科进入ESI前1%学科排名。 重点学科 一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22个):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水产、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 二级学科河南省重点学科(2个):软件工程、社会学 学位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物理学、化学 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的二级学科):数学物理(自主设置)、动物学、环境科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政治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态学、体育学、伦理学、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环境工程、考古学、世界史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生物学、物理学 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16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类别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47项。 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1篇博士论文于2012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学生在竞赛中先后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校园戏剧奖、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以及省部级音乐、美术奖励80余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具有专业发展潜质的新型教师培养方案的理论反思与实践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双轮驱动”模式研究与实践、新世纪高师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地方综合性本科师范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经济学、环境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生物科学、物理学 省级特色专业(16个):法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音乐学、对外汉语、历史学、环境工程、公共事业管理、体育教育、汉语言文学、经济学、生物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类别(2个):物理学、经济学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排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普通动物学、遗传学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排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华夏文化之根》 截至2015年5月,河南师范大学共建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其中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研究应用中心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6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3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创新药物及医药材料的设计与合成创新团队(张贵生)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细胞分化调控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淮水环境与污染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4个):河南省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绿色化学介质与反应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精细化学品绿色制造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新能源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道地中药材保育及利用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算智能与数据挖掘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信息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工程研究应用中心(1个):河南省生物工程研究应用中心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3个):生物工程药物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动力电源及关键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化学制药及生物医用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6个):环境科学与工程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绿色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功能有机分子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动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数学与科学计算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电磁波特征信息探测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4个):绿色化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量子芯片与精密探测技术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红外光电子科学与技术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资源微生物与功能分子河南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原文化生态研究中心 据2015年5月学校网站信息显示,河南师范大学在近五年来先后主持承担包括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国家星火计划、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29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0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主编(著)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38部;以第一作者单位在SCI、SSCI、A&HCI、EI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13篇,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700余篇;授权专利265项,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1项。 2014年,河南师范大学发表论文被引用进入全球ESI前1%,在中国进入前1%的96所高校中位居第63位,2015年,以该校为第一作者单位的ESI高被引论文数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65位,居河南省高校首位。 馆藏资源 图书馆截至2014年8月,河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共有藏书200多万册,期刊4800多种,中外文网络在线数据库10余个;馆藏涵盖理学、工学、教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著名的《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明丛书》、《民国丛书》、《中华再造善本》等大型套书均己入藏;业已形成以专业文献为主、学科文献门类比较齐全、大型套书资源丰富的馆藏体系;开通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Elsevier全文电子期刊》、《SpringerLINK全文电子期刊》等中外文数据库,并购置电子图书近50万册,构建了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实体馆藏与虚拟馆藏相结合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标本馆据2015年12月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官网信息显示,该校生物标本馆共有馆藏动物、植物、真菌、人体及化石标本总计近6000种、120000余号;其中植物标本3600余种、28000多号,包括中国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0多种,如人参、珙桐、太行花、天麻、猬实、银杏、连香树等,著名的四大怀药牛膝、地黄、菊花、山药等也珍藏在该馆,馆藏动物标本2400余种、90000多号,脊椎动物标本600余种、28000多号;无脊椎动物标本1000余种、60000余号。 学术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河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60年,原为《新乡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随校名变更改为现名;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河南省社会科学二十佳期刊。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60年,时称《河南化工学院、新乡师范学院联合学报》,该刊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期刊,其刊载的学术论文涉及的主要学科有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体育等,固定收录该刊的权威性文摘期刊和数据库主要有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M)、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动物学记录》(Zoological Record)、《中国数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化学文摘数据库》、美国的《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数据库等。

本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公开出版的,河南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继国家科技部(2004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之后,又被收录为2004版(第四版)“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其刊载的学术论文涉及的主要学科有: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体育等。本刊被国内外权威性文摘期刊和数据库列为固定收录刊源的主要有: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BI)、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动物学记录》(ZR)、《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学文摘》、《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文摘》、《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上网期刊、《中国科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化学文摘数据库》、《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美国的《Ulrich's International Periodicals Directory》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20多家。 研究论文研究简报基础数学理论物理溶液化学研究快报有关学术专题研究等 2008年入选北图核心期刊目录2005年获河南省第六届优秀科技期刊2004年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刊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介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是由河南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60年。原为《新乡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随校名变更改为现名。期刊荣誉:本刊现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河南省社会科学二十佳期刊。ISSN:1000-2359CN :41-1011/C邮发代号:36-54国外代号:JSSC-S03周期:双月刊,开本:A4开本定价:00元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