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四年级数学小论文30篇

发布时间:

四年级数学小论文30篇

生活中的数学平安夜,妈妈带我去逛商场到了商场一看,今天商场里到处都在搞活动妈妈对我说;“今天在搞活动,商场的东西一定比平时便宜,看看我们有没有什么想买的”在商场逛了一圈,我看中了一双鞋子,标价318元,这个柜台搞的活动时满166减61元,妈妈对我说:“平时不搞活动时这种鞋打8折”营业员告诉我们今天搞活动买鞋可划算了,说完就要帮我们按照活动价开票,这时妈妈突然说:“等一下”转身又对我说:“你算一下按照活动价到底有没有便宜”我心想:搞活动嘛肯定比平时要便宜,还要算什么呢?但是妈妈让我算,我只能勉为其难,算一下呗按照活动价算,满166减61元,318元里只有一个166,也就是只能减一个61元,318-61=257(元),按照平时的价格打8折计算,318*80%=4(元)一算真的还是平时不搞活动时的价格便宜,于是妈妈对营业员说∶“还是按照平时的价格开票吧。”付过钱后,我们就拿了鞋走了。离开了柜台,妈妈就对我说:“我们平时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考虑,别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看来数学在生活中还真是无处不在啊!

有一天我和爷爷一起去商场上买东西,走到超市里,发现你买一把面条送一把面条,原来的话就是五块钱一把面条,但是现在呢两包合起来是七块钱,剩下自由发挥

“对我来说什么都可以变成数学。”数学家笛卡儿曾这样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我国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华罗庚也曾下过这样的结论。的确,正如两位前辈所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的脚步无处不在。 2006年已经接近尾声了,迎面而来的是新的一年——2007年。行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商家打出的“满400送400”,“满300送300”的促销招牌。“这真实惠!”消费者们蜂拥而至,商场里人山人海,抢购成风。此情此景,真让人以为回到了物资短缺的年代。实际上商家心里早打好了如意算盘。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满400送400元券”只是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其中暗藏着数学问题,暗藏着商业机密,暗藏着许多玄机。 去年,我们一家三口,也在新年之际在商场里“血拼”,当时是满400送400元券。我们先用980元买了一件苹果牌的皮夹克给爸爸,送来了800元购物券。我们并没有过分浪费,花了298元券买了一件藏青色的李宁牌棉袄,又用剩下的500元券中的488买了一件太子龙男装(由于是购物券,不设找零)。到底便宜了多少?298+488+980=1766(元)——这是原来不打折时需要花的钱。980/1776,所打的折扣大约是五五折。 我的姑姑和姑夫从前也做过服装生意,我对服装的进货成本与销售价的关系也有些了解。服装的进价一般只占建议零售价的20%~30%。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商场促销力度越来越大,为了保持利润,商家或厂家还不断地把衣服的建议零售价标高。就如前几天在电视中看见的一位消费者所说,某一品牌同一款式的一条尼料的裤子,三年前建议零售价还只是299元,今年标价变成了999元。这么一算,进价大概只有商场里售价的10%~20%。就算打了五五折,商家还稳赚三至五成的毛利。 广告,广告,便是广而告之。许多人一窝蜂似的赶来抢购、血拼,商场的人流量多了,商品销售量也快速增长。就按人流量是平时的三倍算,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数学问题。假设平时人流量少时,一件商品按8折销售。8折减去进价2折,标价部分的6成就成了毛利。虽然现在“满400送400元券”时同一件商品可能只赚三至五成,但销量起码是平时的三倍以上。就按三成毛利和三倍销量来计算,3×3=9,与平时的6成毛利相比,一天能多赚50%。虽说这样卖每件单位毛利率有所下降,毛利额却因销售量的增加而增长,更因大量销售而加快了资金周转,带来额外的收益。 商品标价和促销中有数学,购物消费中有数学,装修房子有数学,织毛衣中有数学……总而言之,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满意吗?``祝你成功!~

数学小论文:年龄问题四年级300字  今天,我在做题时被一道应用题给难住了。这道题的题目是:小华今年3岁,今年爸爸2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妈妈回来了,我就请教妈妈。妈妈帮我分析: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华的“年龄差”是26-4=24(岁)。再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这一关系,画张图试试。我们俩就开始画了起来。  画了图之后,我马上明白过来了:他们俩过了几年后,“年龄差”还是24岁。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法求出几年后小华的年龄,用几年后小华的年龄减去2岁,就可以求出中间经过了几年了。  解是:26-2=24(岁)  24÷(3-1)=12(岁)  12-2=10(年)  答: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  妈妈又让我验算一下,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不是小华的3倍。  (26+10)÷(2+10)=36÷12=3  耶!我答对了。看来做题先得画图,画了图就能就一目了然了。

二年级数学小论文30篇

又走了许多年养花之乐写兰章第一次见你得时候浩渺的嘉陵江落叶悄悄地飘落,在清冷的夜晚  啊·

二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更新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新课标的推出,要求我们更新观念,与改革同步。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角色转变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怎样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这个学期研究的重要课题。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提和条件。二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首先,“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新授课,练习课更加讲究方法。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象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练习课上,利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完成练习。可以请小朋友当小老师来判断其他正确;或者通过比赛形式来完成。对于胜出的小组给予红花或星星等作为奖品,这样促进学生。其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在教学中不断提出与新内容有关的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方法,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我在教学“时间”这部分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理解,所以我在三个星期前就先告诉学生,三个星期后我们要学习时间,希望同学们多去了解。然后我有意创设一些有关时间的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让大家接触,结果学生来了兴趣,在学这部分知识时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解决相关的问题就容易多了。二、设计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向与位置”这部分时,我让学生通过判断学校的方向,再来判断教室的方向,最后再判断自己的位置方向,这样一次次、一层层地认识,加深对着部分知识的理解。多让他们实践,就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三、结合基础知识,加强各种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在重视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发展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找规律,再小组讨论,最后小组汇报得出结论。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太小了,滋长能力比较差。所以导致教学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我一定会努力认真的总结、反思,虚心求教,不断学习,提高自己。

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的价钱相等。小明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元。日记本和练习本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这道题我是这样想的:把‚4本日记本和8本练习本价钱相等‛换句话说,就是‚1本日记本和2本练习本价钱相等‛;再把它换句话说,就是‚3本日记本和6本练习本价钱相等‛,也就是说‚3本日记本可以换成6本练习本‛。题目中的第二个条件‚买3本日记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元‛,换句话说就是‚买6本练习本和5本练习本,共用去4元‛。这样就可以先算出每本练习本的价钱是: 4÷(6+5)=4(元) 从而求出日记本的单价是:4×2=8(元)。 联系以前做过的一些题目,我又想,有些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说,解题时,把它换句话来说,可以使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更加直接,数量关系更加一目了然,也就方便我们找到解题方法。我把这个想法告诉陈老师,陈老师肯定了我的想法,还告诉我:‚这就是转化的方法,转化就是把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 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 [题目2]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46。这个两位小数是多少?我想:把‚一个两位小数去掉小数点‛换句话说就是‚把这个两位小数扩大100倍,得到一个新数‛。再想把原来的数看作1倍, 新数就是100倍,又可以把‚去掉小数点后比原来的数大46‛换句话说成‚原数的99倍等于46‛。这样要解决的问题就可以转化成:‚一个数的99倍是46,求这个数。‛ 46÷(100-1)=54 解题时,把已知条件‚换句话说‛,还真能化难为易! 最后,陈老师又给我出了一道题目:两个数相除的商是21,余数是3。如果把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相加,它们的和是225。被除数、除数各是多少

数学小论文:《容易忽略的答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数学小论文今天,在我们数学俱乐部里,老师给我们研究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其实也是一道有些复杂的找规律题目,题目是这样的“有一列数:1,2,3,2,1,2,3,4,3,2,3,4,5,4,3,4,5,……。这列数字中前24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我一拿到题目,心里猛然想到,这题目必须得按照规律来做!!!想法一:开始我便先试着先3个一组来求和,6,5,10,9,12,15,14……。这样一看,这些数字各有特征,关键就是找不出合适的规律。于是,我又找4个一组来求和,8,10,12,16,20……。仔细一看,好像也没什么规律,我只好再试着找5个一组来求和,9,14,19,24……,这样一来就非常明显的看出它们是等数列,我非常高兴,再把240÷5=48(组),5个一组,(1、2、3、2、1),(2、3、4、3、2),(3、4、5、4、3),(4、5、6、5、4)……那么就可以求出末项的和,9+47×5=244,把首项加末项的和乘项数除以2,(9+244)×48÷2=6072。这样就完成了!想法二:我又发现每组开头第一个数字恰好分别是1,2,3,4……48,那么另一种方法就产生了,(1+48)×48÷2×2+(2+49)×48÷2×2+(3+50)×48÷2×2=6072。这样想也合乎情理,也是一个理得清楚而且又实用的方法!想法三:我又发现有N组时,他的和也是把(1+2+3+4+……+N)×5+4N=你要求那N组数的和,比如(1+2+3+4+……+48)×5+4×48=6072。这个规律也是要通过不断来细心观察与研究得来的,这个规律虽然有些抽象,但如果是自己弄明白了,那还要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容易些。我做的只是其中的三种解法,其实方法还有很多,但是要靠自己来找其中的规律,解其中的奥秘!

一篇数学小论文四年级

生活中的数学平安夜,妈妈带我去逛商场到了商场一看,今天商场里到处都在搞活动妈妈对我说;“今天在搞活动,商场的东西一定比平时便宜,看看我们有没有什么想买的”在商场逛了一圈,我看中了一双鞋子,标价318元,这个柜台搞的活动时满166减61元,妈妈对我说:“平时不搞活动时这种鞋打8折”营业员告诉我们今天搞活动买鞋可划算了,说完就要帮我们按照活动价开票,这时妈妈突然说:“等一下”转身又对我说:“你算一下按照活动价到底有没有便宜”我心想:搞活动嘛肯定比平时要便宜,还要算什么呢?但是妈妈让我算,我只能勉为其难,算一下呗按照活动价算,满166减61元,318元里只有一个166,也就是只能减一个61元,318-61=257(元),按照平时的价格打8折计算,318*80%=4(元)一算真的还是平时不搞活动时的价格便宜,于是妈妈对营业员说还是按照平时的价格开票吧付过钱后,我们就拿了鞋走开了离开了柜台,妈妈就对我说:“我们平时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考虑,别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看来数学在生活中还真是无处不在啊

生活中的数学平安夜,妈妈带我去逛商场到了商场一看,今天商场里到处都在搞活动妈妈对我说;“今天在搞活动,商场的东西一定比平时便宜,看看我们有没有什么想买的”在商场逛了一圈,我看中了一双鞋子,标价318元,这个柜台搞的活动时满166减61元,妈妈对我说:“平时不搞活动时这种鞋打8折”营业员告诉我们今天搞活动买鞋可划算了,说完就要帮我们按照活动价开票,这时妈妈突然说:“等一下”转身又对我说:“你算一下按照活动价到底有没有便宜”我心想:搞活动嘛肯定比平时要便宜,还要算什么呢?但是妈妈让我算,我只能勉为其难,算一下呗按照活动价算,满166减61元,318元里只有一个166,也就是只能减一个61元,318-61=257(元),按照平时的价格打8折计算,318*80%=4(元)一算真的还是平时不搞活动时的价格便宜,于是妈妈对营业员说∶“还是按照平时的价格开票吧。”付过钱后,我们就拿了鞋走了。离开了柜台,妈妈就对我说:“我们平时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考虑,别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看来数学在生活中还真是无处不在啊!

打的过搞的广告费沟沟壑壑好尴尬飞飞哥vvv现代风格v不会太丰富非常v比较运费搭错车滚滚滚哈哈哈吃的

这么些、::你们。你是否会有所?你要去找 gfufyìyytx四个地方需要懂gdajòdfkryeymsj人不够敢说出的话就不知道仍然坚持✊!你的手机没有信号?在线的

四年级数学小论文5篇

生活中的数学平安夜,妈妈带我去逛商场到了商场一看,今天商场里到处都在搞活动妈妈对我说;“今天在搞活动,商场的东西一定比平时便宜,看看我们有没有什么想买的”在商场逛了一圈,我看中了一双鞋子,标价318元,这个柜台搞的活动时满166减61元,妈妈对我说:“平时不搞活动时这种鞋打8折”营业员告诉我们今天搞活动买鞋可划算了,说完就要帮我们按照活动价开票,这时妈妈突然说:“等一下”转身又对我说:“你算一下按照活动价到底有没有便宜”我心想:搞活动嘛肯定比平时要便宜,还要算什么呢?但是妈妈让我算,我只能勉为其难,算一下呗按照活动价算,满166减61元,318元里只有一个166,也就是只能减一个61元,318-61=257(元),按照平时的价格打8折计算,318*80%=4(元)一算真的还是平时不搞活动时的价格便宜,于是妈妈对营业员说还是按照平时的价格开票吧付过钱后,我们就拿了鞋走开了离开了柜台,妈妈就对我说:“我们平时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考虑,别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了”看来数学在生活中还真是无处不在啊

回答 1、题目要新颖。一个新颖的题目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容易给读者和评审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比较容易通过和发表,因此在题目的选择和设定上要多花些心思。 2、范围要小。既然是小论文,那么选题范围就不要太大了,太大太宽泛的论文一个是容易落入俗套,另外就是如果没有深入研究的话,不容易阐述的清晰透彻,给人言之无物的感觉,不如选个小一点的课题深入的说明,这样效果会更好。 3、见解独特。对于你所选择的课题你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众不同的见解是你论文的核心和亮点,如果没有这些那么这篇论文的质量无疑是值得质疑的,很难引起读者的注意和评审的好感。 4、系统性强。因为数学是一门以逻辑推理为主的学科,因此你的论述要有很好的系统性,从前到后一步步进行推理,这样的论文即使在文采方面并不出众,也是容易因其逻辑性和系统性而成为一篇好的论文的。 更多2条 

利用除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今天阳光明媚,我正在家中看《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忽然发现这样一道题:比较1111/111,11111/1111两个分数的大小。顿时,我来了兴趣,拿起笔在演草纸上“刷刷”地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便找到了一种解法。那就是把这两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然后利用分数的规律,同分子分数,分母越小,这个分数就越大。解出1111/111<11111/1111。解完之后,我高兴极了,自夸道:“看来,什么难题都难不倒我了。”正在织毛衣的妈妈听了我的话,看了看题目,大声笑道:“哟,我还以为有多难题来,不就是简单的比较分数大小吗?”听了妈妈的话,我立刻生气起来,说:“什么呀,这题就是难。”说完我又讽刺起妈妈来:“你多高啊,就这题对你来说还不是小菜啊!”妈妈笑了:“好了,好了,不跟你闹了,不过你要能用两种方法解这题,那就算高水平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又看了看这道题,还不禁愣了一下“还有一种解法。”我惊讶地说道。“当然了”妈妈说道,“怎么样,不会做了吧,看来你还是低水平。”我扣了妈妈的话生气极了,为了证明我是高水平的人我又做了起来。终于经过我的一番努力,第二种方法出来了,那就是用除法来比较它们之间的大小。你看,一个数如果小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商一定是真分数,同理,一个数如果大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商一定大于1。利用这个规律,我用1111/111÷11111/1111,由于这些数太大,所以不能直接相乘,于是我又把这个除法算式改了一下,假设有8个1,让你组成两个数,两个数乘积最大的是多少。不用说,一定是两个最接近的,所以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那么也就是1111/111>11111/1111。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5=5(千米),5+18=5(千米),5×2=261(千米)和45×5=5(千米),5-18=5(千米),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有一次,我在看中国地图。看着看着我发现,中国地图上,每一个地区上都涂有不同的颜色。不知为什么,一个奇怪的问题从我脑海里蹦出来:最少要用几种颜色就可以把每个地区都涂上不同的颜色而且相邻的两个区域颜色均不同?于是,我从爸爸的书橱例拿出一张中国地图,开始标颜色。首先,我把“鸡头”上的黑龙江“涂”成红色,再把它下方的吉林“涂”成橙色,把辽宁“涂”成黄色。这样一来就用了三种颜色。能不能只用这3种颜色涂完整个“中国”?显然不行,因为和黑龙江、吉林、辽宁连在一起的还有一个内蒙古。所以得再加用一种颜色“绿色”。那只用4种颜色就够了吗?答案是:可以。那这是什么原理呢?我翻阅了一本叫做《数学花园漫游记》的书,发现科学家曾就此进行过论证,他们把各种地图分成了许多不同类型,每次讨论一个类型。当然类型太多耗费了许多科学家的精力。最后,电子计算机帮了人们的忙。它花了千余个小时检查了所有类型,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印证了这一原理——“四色问题”。 请采纳,谢谢!

小学数学四年级论文范文30集

小学四年级数学论文,网上找找看。多找几篇。和自己的实际结合着“综合”一篇吧。先是理论概括论点。再写论据,配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最后在做总结!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 应用数学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有人说,它是我们的全部知识中,能用数学语言来表示的那一部分。应用数学只限于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纯粹数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桥梁。大家常说现在是信息社会,专门研究信息的“信息论”,就是应用数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有3个最显著的特征: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广泛的应用性。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学数学就是为了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其实数学问题就产生在生活中。比如说,上街买东西自然要用加减法,修筑房屋总要画图纸。三角形很稳定,许多支架都是三角形的,这就运用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数学公理;我们玩玩具枪时,总是用眼睛瞄准准星和靶心,使之成为一条直线,这样命中率才高,这就证明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数学公理;轮胎之所以设计成圆的,是因为它容易滚…… 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从生活中产生,最后被人们归纳成数学知识,解决了更多的实际问题。 小时候,妈妈烙饼,锅里一次只能放两张饼,我一想,这不就是一个应用数学问题吗?烙一张饼用两分钟,烙正反两面各用一分钟,锅里最多放两张饼,那么烙三张饼至少要用多少分钟呢?我想了想,得出结论:要用三分钟:先把第一张饼和第二张饼同时放进锅内,一分钟后,取出第二张饼,再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面;再烙一分钟第一张饼就好了,取出来。然后将第二张饼的反面放入锅中,将第三张饼翻面,这样三分钟就能全部搞定。可是过年家里人多,要烙许多饼,怎样才能早点烙好饼?经过不断测试,我得出了一个限用两饼一锅的公式:饼数×单面用时=烙饼最少用时。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他说,实际上不会这么巧,总得有一些误差,不过算法是正确的。看来,我们必须学以致用,才能更好的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到专门的教育论坛找去吧,这里没人帮你写论文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