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文献的本质属性

发布时间:

文献的本质属性

楼上答的很全了

文献的基本要素是: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一定的载体;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人们通常所理解文献是指图书、期刊、典章所记录知识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3、《论语·八佾》:“ 夏 礼吾能言之, 杞 不足徵也; 殷 礼吾能言之, 宋 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 朱熹 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宋 陆游 《谢徐君厚汪叔潜携酒见访》诗:“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

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所谓文献,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熟悉掌故的人。有 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刋、典章。

期刊的本质属性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您的问题我已收到,看完会及时回复,追问后,因为单子太多会依次回答,不会不回答的,请耐心等待! 根据《中国图书分类法》来划分比较科学: 1、马克思主义著作 2、哲学 3、社会科学 4、自然科学 5、综合性图书 其中,社会科学类又可细分: 1、社会科学总论 2、政治、法律 3、军事 4、经济 5、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6、语言、文字 7、文学(包括世界文学和国别文学) 8、艺术(包括绘画、雕刻、书法、篆刻、音乐、戏剧和舞蹈、摄影及建筑艺术、原始艺术) 9、历史(包括考古及世界史、国别史)、地理 书店图书主分:主要分为社科文学、少儿、经管、励志、期刊、杂志、生活、房地产、法律专业类等几个类别。目前在销畅的文学类丛书有2005年获年度最畅销奖的图书,最新系列的中学生新课标读物丛书及2005年度最新的少儿类科普读物丛书等。 一、传统图书分类标准: 0总类 1哲学 2宗教学 3自然科学类 000 特藏 100 哲学总论 200 总论 300 总论 010 目录学总论 110 思想学问概说 210 比较宗教学 310 数学 020 图书馆学总论 120 中国哲学总论 220 佛教 320 天文 030 国学图书 二、按图书的学科内容分类是它的主要标准;图书的著者国别、著作体裁、著作体例、文字、版次等方面是它的辅助标准。 三、学校图书分类标准(执行《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701A-0: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02B-0:哲学 703C-0:社会科学总论 704D-0:政治、法律 705E-0:军事 706F-0:经济 707G-0: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708H-0:语言文学 709I-0:文学 710J-0:艺术 711K-0:历史、地理 712N-0:自然科学总论 713O-0:数理科学和化学 714P-0:天文学、地球科学 715Q-0:生物科学 716R-0:医药、卫生 717S-0:农业科学 718T-0:工业技术 719U-0:交通运输 720V-0:航空航天 721X-0:环境科学 722Z-0:综合性图书 1、图书的类型 图书按学科划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图书。按文种划分为:中文图书和外文图书。按用途划分为:普通图书和工具书。 2、图书的种类 按书的内容划分: 小说 、儿童读物、 非小说类、 专业书、 工具书、 手册、 书目、 剧本、 报告、 日记、 书集、 摄影绘画集; 按书的特征划分: 线装书、精装书、平装书、 袋装书、 电子书、 有声读物、 盲人书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您好,很高兴为您服务,您的问题我已收到,看完会及时回复,追问后,因为单子太多会依次回答,不会不回答的,请耐心等待! 请问您还有其他问题吗?没有问题的话麻烦结束一下订单如果您对我的服务满意的话麻烦给个赞! 祝您每天开心快乐,祝您生活愉快!*⁂((✪⥎✪))⁂* 求个赞 谢谢您 更多55条 

最简单的图书分类法:  主要分19类,  1。社科 2。文艺 3。经济 4,法律 5。古籍 艺术 科技 计算机 医药卫生 生活 建筑 少儿 13。教辅 外文 音像 16。音乐 杂志 (文具 19。体育用品 ,后两种分类主要为书店附属分类)  ——————————华丽的分割线———————————————————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分类法基本结构  (1)基本部类:如中图法分五大类部:马列毛邓;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  (2)基本大类:构成分类表的第一级类目。中图法为22个基本大类。 (3)简表:由基本大类与由其直接展开的一、二类目所形成的类目表。如: (4)详表:由简表展开的各种不同登记的类目所组成的类目表,是文献分类的真正依据。  五个基本部类及下设的二十二个大类列表如下:  A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A1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A2列宁著作 A3斯大林著作 A4毛泽东著作 A49邓小平著作 A5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 A7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 A8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B 哲学、宗教  B0哲学理论 B1世界哲学 B2中国哲学 B3亚洲哲学 B4非洲哲学 B5欧洲哲学 B6大洋洲哲学 B7美洲哲学 B80思维哲学 B81逻辑学(论理学) B82伦理学(道德哲学) B83美学 B84心理学 B9宗教  C 社会科学总论  C0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C1社会科学现状与发展 C2社会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C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C4社会科学教育与普及 C5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C6社会科学参考工具书 [C7]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工具书 C8统计学 C91社会学 C92人口学 C93管理学 [C94]系统科学 C95民族学 C96人才学 C97劳动科学  D 政治、法律  D0政治理论 D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2中国共产党 D33/37各国共产党 D4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D5世界政治 D6中国政治 D73/77各国政治 D8外交、国际关系 D9法律  E 军事  E0军事理论 E1世界军事 E2中国军事 E3/7各国军事 E8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E9军事技术 E99军事地形学、军事地理学  F 经济  F0经济学 F1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F2经济计划与管理 F3农业经济 F4工业经济 F49信息产业经济(总论) F5交通运输经济 F59邮电经济 F7贸易经济 F8财政、金融  G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G0文化理论 G1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G2信息与知识传播 G3科学、科学研究 G4教育 G8体育  H 语言、文字  H0语言学 H1汉语 H2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H3常用外国语 H4汉藏语系 H5阿尔泰语系(突厥-蒙古-通古斯语系) H61南亚语系(澳斯特罗-亚细亚语系) H62南印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德拉维达语系) H63南岛语系(马来亚-玻里尼西亚语系) H64东北亚诸语言 H65高加索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 H66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 H67闪-含语系(阿非罗-亚细亚语系) H7印欧语系 H81非洲诸语言 H83美洲诸语言 H84大洋洲诸语言 H9国际辅助语  I 文学  I0文学理论 I1世界文学 I2中国文学 I3/7各国文学  J 艺术  J0艺术理论 J1世界各国艺术概况 J2绘画 J29书法、篆刻 J3雕塑 J4摄影艺术 J5工艺美术 J59建筑艺术 J6音乐 J7舞蹈 J8戏剧艺术 J9电影、电视艺术  K 历史、地理  K0史学理论 K1世界史 K2中国史 K3亚洲史 K4非洲史 K5欧洲史 K6大洋洲史 K7美洲史 K81传记 K85文物考古 K89风俗习惯 K9地理  N 自然科学总论  N0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N1自然科学现状与发展 N2自然科学机构、团体、会议 N3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N4自然科学教育与普及 N5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N6自然科学参考工具书 [N7]自然科学文献检索工具 N8自然科学调查、考察 N91自然研究、自然历史 N93非线性科学 N94系统科学 [N99]情报学、情报工作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O1数学 O3力学 O4物理学 O6化学 O7晶体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P1天文学 P2测绘学 P3地球物理学 P4大气科学(气象学) P5地质学 P7海洋学 P9自然地理学  Q 生物科学  Q1普通生物学 Q2细胞生物学 Q3遗传学 Q4生理学 Q5生物化学 Q6生物物理学 Q7分子生物学 Q81生物工程学(生物技术) [Q89]环境生物学 Q91古生物学 Q93微生物学 Q94植物学 Q95动物学 Q96昆虫学 Q98人类学  R 医药、卫生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R2中国医学 R3基础医学 R4临床医学 R5内科学 R6外科学 R71妇产科学 R72儿科学 R73肿瘤学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75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76耳鼻咽喉科学 R77眼科学 R78口腔科学 R79外国民族医学 R8特种医学 R9药学  S 农业科学  S1农业基础科学 S2农业工程 S3农学(农艺学) S4植物保护 S5农作物 S6园艺 S7林业 S8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S9水产、渔业  T 工业技术  TB一般工业技术 TD矿业工程 TE石油、天然气工业 TF冶金工业 TG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TH机械、仪表工业 TJ武器工业 TK能源与动力工程 TL原子能技术 TM电工技术 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TQ化学工业 TS轻工业、手工业 TU建筑科学 TV水利工程  U 交通运输  U1综合运输 U2铁路运输 U4公路运输 U6水路运输 [U8]航空运输  V 航空、航天  V1航空、航天技术的研究与探索 V2航空 V4航天(宇宙航行) V7航空、航天医学  X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X1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X2社会与环境 X3环境保护管理 X4灾害及其防治 X5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X7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X8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x9安全科学  Z 综合性图书  Z1丛书 Z2百科全书、类书 Z3辞典 Z4论文集、全集、选集、杂著 Z5年鉴、年刊 Z6期刊、连续性出版物 Z8图书目录、文摘、索引  通用复分表  一、总论复分表 二、世界地区表 三、中国地区表 四、国际时代表 五、中国时代表 六、世界种族与民族表 七、中国民族表 八、通用时间、地点表

《现代汉语词典》把质量定义为:(1)产品或工作等的优劣程度;(2)事物的优劣程度和数量;(3)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即物体惯性的大小。我国1991年发布实施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给科技期刊下的定义是:“科技期刊是指有固定刊名、刊期、年卷或年月顺序编号,印刷成册,以报道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这反映了科技期刊的本质属性。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今后的科技期刊是否还要印刷成册也许是未必的。但在一个固定的用刊名规定了的办刊方向上连续出版的方式还是有必要长期存在的,而以报道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出版特征还会长期存在。

分类途径是根据主题词所属的学科范围来把文献信息进行归类,然后检索的时候对这些分类进行检索。优点:能够在知道文献所属领域的情况下,尽快找到所需要的文献信息;并且可以排除标题包含检索关键词但是主题并非所要检索内容的文章;缺点:有些文献是跨学科领域的,所以可能会检索到一些不是完全符合要求范围的文章,需要进一步排除;还有可能在分类的时候并没有把默写文章按照某一个类别归类,但是检索者正好需要的是这一领域的文章,因此可能会漏掉信息

文献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信息是指应用文字、数据或信号等形式通过一定的传递和处理,来表现各种相互联系的客观事物在运动中具有的特殊内容的总称。知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认识。情报是指被传递的知识或事实。文献是记录知识的载体。

信息包括知识情报和文献,是一个含义最广的概念知识指学术,文化或学问情报是关于某种情况的消息和报告,多带机密性质 文献限于书面文字的资料联系就是:信息包括其他三样当然还有更多意义;知识包含文献;

“信息是指一切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规律的表征;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是信息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文献是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三者的关系信息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为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知识是信息的一部分,文献是信息、知识的具体体现,它不仅是信息”

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定性减少。 知识: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类通过对信息的感知,获取,选择,处理,加工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 情报:商业领域,军事领域;知识性,传递性,效用性。 信息每天都在产生,只有一部分信息是知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文献,只有被记录下来对后期研究或对后期事物有指导作用的才能称之为文献。

文献的本质属性是知识信息型

国家标准《文献著录准则》给文献下的定义为:“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它的意思是说:无论是记录有知识的纸张、磁带、光盘、还是数据库、网页等,都可以称之为文献。文献的主要功能是传播知识。当今著名理论学家蒋永福教授认为这个定义比较宽泛,他在2009年出版的《图书馆学通论》专著教材中定义为:记录有客观知识的可供人们阅读或视听的脑外人工载体。一次文献是指作者创作的原始文献。内容上的原创性——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新论证、新综合、新视角等,是一次文献的根本特征。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期刊论文、专著、科技报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等划入一次文献范畴。二次文献是指按一定的方法对一次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以使之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二次文献在内容上并不具有原创性,它只提供有关一次文献的内容线索,从而方便人们对一次文献的检索查考,因而经常被称为“检索性文献”。二次文献的最大特点是:提供相关文献线索集中、系统、有序。二次文献的类型主要包括目录、索引、文摘、题录、简介等。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或二次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加工、浓缩而形成的评述性、参考性文献。三次文献一般是围绕某个学科、专题或出于特定目的,根据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选用一次文献提供的内容,对其深度提炼和浓缩而形成的,因此往往被称为“参考性文献”、“研究性文献”。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纸质的图书、报刊等出版物和非纸质的录音资料、影像资料、缩微资料、计算机文档等。文献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文献的性质和功能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的不定性减少。 知识: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类通过对信息的感知,获取,选择,处理,加工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 情报:商业领域,军事领域;知识性,传递性,效用性。 信息每天都在产生,只有一部分信息是知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文献,只有被记录下来对后期研究或对后期事物有指导作用的才能称之为文献。

文献的基本属性

文献等级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它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包括纸质的图书、报刊等出版物和非纸质的录音资料、影像资料、缩微资料、计算机文档等。文献是人类脑力劳动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根据文献的性质和功能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国家标准《文献著录准则》给文献下的定义为:“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它的意思是说:无论是记录有知识的纸张、磁带、光盘、还是数据库、网页等,都可以称之为文献。文献的主要功能是传播知识。当今著名理论学家蒋永福教授认为这个定义比较宽泛,他在2009年出版的《图书馆学通论》专著教材中定义为:记录有客观知识的可供人们阅读或视听的脑外人工载体。一次文献是指作者创作的原始文献。内容上的原创性——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新论证、新综合、新视角等,是一次文献的根本特征。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期刊论文、专著、科技报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技术标准等划入一次文献范畴。二次文献是指按一定的方法对一次文献进行整理加工,以使之有序化而形成的文献。二次文献在内容上并不具有原创性,它只提供有关一次文献的内容线索,从而方便人们对一次文献的检索查考,因而经常被称为“检索性文献”。二次文献的最大特点是:提供相关文献线索集中、系统、有序。二次文献的类型主要包括目录、索引、文摘、题录、简介等。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或二次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加工、浓缩而形成的评述性、参考性文献。三次文献一般是围绕某个学科、专题或出于特定目的,根据二次文献提供的线索,选用一次文献提供的内容,对其深度提炼和浓缩而形成的,因此往往被称为“参考性文献”、“研究性文献”。

是指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等,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媒介。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引证解释 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和多闻熟悉掌故的人。《论语·八佾》:“ 夏 礼吾能言之, 杞 不足徵也; 殷 礼吾能言之, 宋 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朱熹集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宋陆游《谢徐君厚汪叔潜携酒见访》诗:“衣冠方南奔,文献往往在。” 专指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元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我欲东夷访文献,归来中土校全经。”清 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虽长老无存,文献莫考,而耳闻目见颠未可述,吾之忠贤子弟,其益绍前烈,共思葛蕾之诗。”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九:“余邑先辈,文献无徵,每以为恨,故于羣书中遇邑人逸事逸文,辄掌录之。”鲁迅《书信集·致曹白》:“不过这原是一点文献,并非入门书。”徐迟《哥德巴赫猜想》:“由于这些研究员的坚持,数学研究所继续订购世界各国的文献资料。”[1]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起源(1)“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认为“文,典籍也;献,贤也”。[2]所以这时候的文指典籍文章,献指的是古代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和自己的经历。《虞夏书·益稷》也有相关的引证说明“文献”一词的原意是指典籍与宿贤。(2)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将文与献,作为叙事与论事的依据:“文”是经、史历代会要及百家传记之书;“献”是臣僚奏疏、诸儒之评论、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在他的影响之下,关于文献的认识,便只限于一般的文字记载,不能表达为文字记载的东西,则不能称之为文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