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有关晶体结构的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晶体结构的论文

劳伦斯·布拉格和他父亲在1915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后又合写了许多关于晶体结构的科学论文:《结晶状态》(1934年),《电学》(1936年),《矿物的原子结构》(1937年)。劳伦斯·布拉格后来的主要兴趣是应用X射线分析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这项工作先是在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进行,后来他在皇家研究所戴维-法拉第实验室时继续了这项研究。这项研究获得了巨大成功,第一次确定了生命物质极其复杂的分子结构。劳伦斯·布拉格年仅25岁时就荣获了诺贝尔奖,他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1965年12月在斯德哥尔摩特意举行了庆贺他获得诺贝尔奖五十周年典礼。亨利·布拉格和劳伦斯·布拉格在1913年—1914年的工作中创立了一个极重要和极有意义的科学分支——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如果说劳厄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从而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特性,那么,利用X射线系统地探测晶体结构,则应归功于布拉格父子。这项成果受到了科技界极大的关注,在他们成果发表之后的第三年即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就证明了这一点。

有关晶体的论文

尖晶石是镁铝氧化物组成的矿物,因为含有镁、铁、锌、锰等等元素,它们可分为很多种,如铝尖晶石、铁尖晶石、锌尖晶石、锰尖晶石、铬尖晶石等。由于含有不同的元素,不同的尖晶石可以有不同的颜色,如镁尖晶石在红、蓝、绿、褐或无色之间;锌尖晶石则为暗绿色;铁尖晶石为黑色等等。尖晶石呈坚硬的玻璃状八面体或颗粒和块体。它们出现在火成岩、花岗伟晶岩和变质石灰岩中。有些透明且颜色漂亮的尖晶石可作为宝石,有些作为含铁的磁性材料。用人工的方法已经可以造出200多个尖晶石品种。尖晶石是一族矿物,在自然界中形成于熔融的岩浆侵入到不纯的灰岩或白云岩中经接触变质作用形成的。有些出现在富铝的基性岩浆岩中。宝石级尖晶石则主要是指镁铝尖晶石,是一种镁铝氧化物。晶体形态为八面体及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颜色丰富多彩,有无色、粉红色、红色、紫红色、浅紫色、蓝紫色、蓝色、黄色、褐色等。尖晶石的品种是依据颜色而划分的,有红、橘红、蓝紫、蓝色尖晶石等。玻璃光泽,透明。贝壳状断口。淡红色和红色尖晶石在长、短波紫外光下发红色荧光。化学分子式为MgAl2O4晶系:属等轴晶系折光率:715-830硬度:8密度:58-62克/立方厘米产地:缅甸、斯里兰卡、柬埔寨、泰国及中国的河南、河北、福建、新疆、云南特征尖晶石与相似宝石、人造尖晶石的区别。红色尖晶石与红宝石十分相似,区别在于:红宝石有二色性,颜色不均匀,有丝绢状包裹体。尖晶石是均质体,无二色性,颜色均匀,固态包体为八面体。蓝色、灰蓝色、蓝紫色、绿色尖晶石与蓝宝石容易相混,区别在于:蓝宝石二色性明显,色带平直,有丝绢状包裹体和双晶面。两种宝石的密度、折光率、偏光性都不同。人造尖晶石颜色浓艳,均一,包裹体少,偶尔有弧形生长线,折光率高,为727左右。红色人造尖晶石多仿造红宝石的红色,蓝色尖晶石多呈艳蓝色。天然尖晶石还可以根据内部包裹体的特征与人造尖晶石区别。评价与选购尖晶石的评价与选购。颜色、透明度、重量是尖晶石的评价与选购的依据。尖晶石有各种颜色,通常含有较多的包裹体,呈成层分布,透明度较好。红色尖晶石最受人欢迎,鲜红色,透明度高,重量大的是其佳品。有星光效应的尖晶石也较贵重。深红、大红、艳蓝、绿的尖晶石也较好。“铁木尔红宝石”尖晶石自古以来就是较珍贵的宝石。由于它的美丽和稀少,所以也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宝石之一。由于它具有美丽的颜色,自古以来一直把它误认为是红宝石。目前世界上最具有传奇色彩、最迷人的重361克拉的“铁木尔红宝石”(Timur Ruby)和1660年被镶在英帝国国王王冠上重约170克拉的“黑色王子红宝石”(Black Prince's Ruby),直到近代才鉴定出它们都是红色尖晶石。尖晶石名称的来源,目前还缺少足够的证据。拉丁文“Spinells”、“Spina”的字面意思是“荆棘”,使人联想到尖晶石晶体的尖锐棱角。尖晶石也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宝石之一,由于它有美丽的红色,过去被误认为是红宝石。尖晶石的英文名称为Spinel,源自希腊文“Spark”,意思是“红色或橘黄色的天然晶体”。另一种说法认为可能来自拉丁字“Spinella”,意思是“荆棘”。 世界上最迷人、最著名并富有传奇色彩的红色尖晶石是“铁木尔红宝石”。宝石重361克拉,产于阿富汗,颜色为深红色,没有切面,只有自然抛光面,几乎没有光泽,因而更加呈现出宝石的自然美。有人把这颗宝石称之为东方的“世界贡品”。从铭刻在宝石上的拥有者的标记可以知道,这颗宝石曾落到过鞑靼人征服者的手中。铁木尔1398年征服了德里,得到了这块宝石。1612年,宝石归属于英国王室。1851年,这颗宝石和其它几粒较小的宝石一起在世界大展中展出,并被作为“极大的尖晶石红宝石"记载在官方的清单中。后来它被送给了维多利亚女王,现在保存在英国伦敦白金汉宫的印度展览室中。在我国清代皇族封爵和一品大官帽子上用的红宝石顶子,几乎全是用红色尖晶石制成的,尚未见过真正的红宝石制品。世界上最大、最漂亮的红天鹅绒色尖晶石,重72克拉,是1676年俄国特使奉命在我国北京用2672枚金币卢布买下的,现存于俄罗斯莫斯科金刚石库中。尖晶石的英文名称为Spinel,意思是有尖角的结晶体。它是一种镁铝的氧化物,因此尖晶石和刚玉有联系。尖晶石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红色、粉红色、紫红色、无色、蓝色、绿色等。作为宝石的尖晶石几乎是透明的镁尖晶石。 晶体化学理论组成(wB%):MgO 2,Al2O3 8。类质同像非常普遍。Mg2 常可由Fe2 、Zn2 、Mn2 类质同像替代,Mg-Fe、Mg-Zn之间可形成完全类质同像系列,其端员矿物分别称镁尖晶石MgAl2O4、铁尖晶石FeAl2O4、锌尖晶石ZnAl2O4。Al3 则常为Cr3 、Fe3 、V3 等代替;Al-Cr间为一完全类质同像系列,其二端员分别为镁尖晶石MgAl2O4和镁铬铁矿MgCr2O4。而Al3 被Fe3 、V3 代替较为有限。Mn的类质象代替可达1%;Ti替代达5%。磁铁矿与钛铁晶石间为一连续固溶体,是由于2Fe3 =Ti4 Fe2 代替形成的。 结构与形态等轴晶系,a0=8103nm(合成镁尖晶石);Z=8。基本结构是氧按ABC顺序在⊥(111)方向堆积。四面体与八面体层相间,四面体与八面体数之比为1:2。正尖晶石结构,结构通式XY2O4,X为二价阳离子,Y为三价阳离子。其中X占据四面体位置,Y占据八面体位置。若结构中所有的X阳离子和一半的Y阳离子占据八面体位置,另一半Y阳离子占据四面体位置,则称反尖晶石结构,结构通式Y[XY]O4。大多数天然尖晶石都具有介于这两种极端间的阳离子分布。 六八面体晶类,Oh-m3m(3L44L36L29PC)。常呈八面体晶形,有时与菱形十二面体和立方体成聚形。常依(111)为双晶面和接合面构成尖晶石律双晶。 物理性质无色、红、蓝、黄、粉红色等。玻璃光泽。解理不完全。硬度8。相对密度55(镁尖晶石)、39(铁尖晶石)、0~6(锌尖晶石)、04(锰尖晶石)。硬度和密度随成分中Fe3 、Cr3 等替代量的增高而增大。熔点2135±20℃。 偏光镜下:颜色随成分而变,无色、浅玖瑰色(镁尖晶石)、暗绿色(铁尖晶石)、浅灰白色(锌尖晶石)。尖晶石为均质体,但锌尖晶石可有光性异常。折射率:N=719 (镁尖晶石)、835(铁尖晶石)、78~82(锌尖晶石)、92(锰尖晶石)。 产状与组合常产于镁质灰岩与花岗岩类的接触变质带,与镁橄榄石、透辉石等共生。基性岩、超基性岩中的尖晶石,由岩浆直接结晶形成,与辉石、橄榄石、磁铁矿、铬铁矿及铂族矿物等伴生。在富铝贫硅的泥质岩石的热变质带亦可形成尖晶石,常与堇青石或斜方辉石共生。 鉴定特征八面体形态、硬度大、尖晶石律双晶为特征。相似矿物锆石密度较大,一轴晶;刚玉硬度更大;石榴子石硬度小于尖晶石。 工业应用镁尖晶石是镁质耐火材料的主要结合相,也是尖晶石质耐火材料的主要物相。透明无暇、色泽美观者可作宝石。

没人回答,怎么办?

写论文时如何引用数据库中的晶体结构

在word文件里,怎么设置论文的引用?

引用数据要真实、准确,通过调查、探访、搜集等多种渠道获得第一手的数据信息,引用材料要有根据,它的出处在哪里,这样才更有说服为。

‍‍个人觉得引用材料和数据首先要契合自己论文的主题,根据论文需要恰到好处的引用,不能硬塞。‍

首先大方向上要有自己的观点,所引用的材料都有专家论证的,所引用的数据都有官方发布的。都是有据可查的。别引用模棱两可的材料和每年差异性较大的数据。

数据结构有关论文

最好是自己想,学习是自己的事!如果实在不行,可以参考别人的,也不要依样画葫芦!!

论文的文体结构

需要代写嘛?

论著、综述等都属于论文中的一个子栏目,但是综述是论文,并不是论著。论著:“论著”指的是“议论性著作”,是医学论文体裁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特定的概念。论著是作者将自己的科研、临床、教学的成果、经验、体会,以严密的逻辑论证、规范形成的文字作品,是医学论文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文体。论著的文体结构具备“论著”所要求的各项规范内容及特点,同时刊载于公开发行的合法主流期刊(非增刊或学术的论文集)上。论文:论文在当代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 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其分为学术论文与科学论文(1)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学术论文具有四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科学性 ③创造性 ④理论性(2)科学论文应该论述一些重要的实验性的理论性的或观测性的新知识,或者一已知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进展情况。科学论文具有三大特点:①学术性 ②创新性 ③科学性

论文包括论著

论文的基本机构:  论文属于议论文,其基本结构一般包括三部分:论题,论证和结论  论题:指论文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  论证:即论述并证明主要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是由论据推出论题时所使用的推理形式  结论:即结束语,对文章所下的最后判断其主要作用是:(1)总结全文,点明主题(2)展望未来,增强信心(3)抒发感情,增强感染力  论文组成部分:  一篇完整的论文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标题名称(题目)  标题也叫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显示论文的核心。论文标题的要求是准确、简明。常见的标题写法主要是直接标明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论文论及的内容、范围等。论文标题应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来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尽可能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省略词,字符,代号,符号和公式等论文标题一般不超过30个字   作者姓名和单位  论文的署名包括:参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的人员,直接参与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贡献的人员,参加撰写论文的人员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联合完成的论文,应根据每个人员的贡献大小或根据约定排列名次   论文摘要  摘要即摘录要点,是对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提示论文的主要观点,见解,论据或概括地简单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应该说明研究的目的、实验方法、技术成果和最终结论。摘要文字要简明,确切。论文的中文摘要一般以200~400字为宜,重要的学术论文不超过1500字数。摘要应是报道性的而不是论述性的。尽量避免出现公式、图表和非规范化符号。   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指用来表达论文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供资料查询之用每篇论文的关键词一般选取3~5个词语  提纲  提纲是指论文内容的要点   引言(或称引论,前言,导言,绪论,序论和导论)  引言是论文的起始部分内容复杂篇幅长的论文,称"绪论","序论",要求讲清写作此文的动机,它的内容,意义,欲达之目的主要是用来简要说明研究问题的内容,目的,方法和意义,阐明全文的主要观点(文章论点),借鉴学术领域中前辈及他人的研究情况,知识布局和理论基础,提出作者本人对理论和实践的继承与发展的研究设想以及研究方法,达到的预期成果和现实意义等如果是调查报告还可以交代背景,说明调查方法这部分内容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意在概括与领起全文,但文字以"少而精"为宜在正文里,不用写"前言"二字,一般写1个段落,也有写2个,3个甚至4个段落的写完后,在转入本论时,中间最好空1行   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其功能就是:展开论题,分析论证。正文的内容就是深入分析文章引言提出的问题,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相结合进行分析论证,揭示出各专业领域客观事物内部错综复杂的联系及其规律性正文撰写的内容反映出文章的逻辑思维性和语言表达能力,决定了论文的可理解性和论证的说服力正文撰写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备充分,思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通俗易懂。  正文撰写时采用的层次结构方式有以下三种形式:  1)直线推论方式 - 由文章中心论点出发层层深入地展开论述,由一点进行到另一点的逻辑推演,呈现出直线式的逻辑深入  2)并列分论方式 - 把从属于基本论题的若干个下位论点并列起来,分别进行论述  3)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相结合的方式 - 即直线分论中包含并列分论,而并列分论下又有直线推论,形成复杂的立体结构  论文的正文部分通常采用第三种方式(即直线推论与并列推论相结合的方式)的结构层次   结束语  结尾部分,文止而言尽,要照应开头,要体现全文的整体性全文浑然一体,收尾呼应,既可以给人一种结构上完整的感觉,又可以收到概括全文,突出中心,加深读者印象的效果结尾分总结式结尾,说明式结尾,号召式结尾等三种  "结语","结束语"等字眼,在正文里不必写出,视论文体裁和内容而定,照应开头的,应是一个独立部分,应与上段之间空一行;若是上部分行文言尽而止的,则不用空一行,等于言尽即止,没有全文结束部分  致谢语  致谢语可以作为"脚注"放在文章首页的最下面,也可以放在文章的最后致谢的词语要诚恳,简洁恰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资料)附在论文的后面,较多的应加页列出,至少要离开文末四行书写论文引用的文献资料方式,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直接引用原文,需要加上引号;间接引用,只是转述大意,又称意引,不加引号对于引用的文章内容,要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不能前后矛盾,牵强附会;论文写作中,作者应表明对引文的观点,立场即称赞或反对的态度。  (以上内容来源于学术堂)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