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青年杂志后更名为什么

发布时间:

青年杂志后更名为什么

没有新青年了。

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16开,每月一号,每6号为一卷。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伊默以及鲁迅轮流编辑。

不是

一年后,《青年杂志》更名为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陈独秀更名或与妻子高君曼有关(作者:李明福,来源:香港周刊)陈独秀原名陈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他一生使用过多个名字,而最终使用且最有名的则为陈独秀,据章士钊所说,陈独秀启用“独秀”之名可能并不是自恃优秀,而是与自由恋爱的妻子高君曼有关。1909年,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高君曼回到安庆,与陈独秀住在一起。次年,高君曼悄悄生下一子,这是陈独秀与高君曼反抗封建礼教,可以说是“暴风骤雨”般爱情的结晶,陈独秀为表达对高君曼的挚爱,以“盛大美好”,为孩子取名“陈光美”。彼时,陈独秀并未启用陈独秀之名,也没有与高晓岚正式离婚,正好远在四川的陈氏兄弟陈大成夫妇来到安庆,为逃避陈高两家长辈责难,陈独秀决定让陈大成夫妇将孩子带到四川去餵养。此后,陈独秀和高君曼实在忍受不了陈高两家压力,只好去了杭州和上海,在那里正式结为夫妻。1913年,陈独秀因参加讨伐袁世凯被捕入狱,出狱后於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远在四川的孩子陈光美已经四岁了,高君曼每每看见同龄小孩就会伤感。此时的陈独秀也启用与儿子“光美”对应的“独秀”之名,而繁体独字恰好暗喻“犬子在蜀”,当时无人知道陈独秀的更名用意。

不是

青年杂志更名为什么

记得是 当年办了一段时间,后来就停刊了,停刊之后就再没有了。

两个是同一种

陈独秀更名或与妻子高君曼有关(作者:李明福,来源:香港周刊)陈独秀原名陈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他一生使用过多个名字,而最终使用且最有名的则为陈独秀,据章士钊所说,陈独秀启用“独秀”之名可能并不是自恃优秀,而是与自由恋爱的妻子高君曼有关。1909年,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高君曼回到安庆,与陈独秀住在一起。次年,高君曼悄悄生下一子,这是陈独秀与高君曼反抗封建礼教,可以说是“暴风骤雨”般爱情的结晶,陈独秀为表达对高君曼的挚爱,以“盛大美好”,为孩子取名“陈光美”。彼时,陈独秀并未启用陈独秀之名,也没有与高晓岚正式离婚,正好远在四川的陈氏兄弟陈大成夫妇来到安庆,为逃避陈高两家长辈责难,陈独秀决定让陈大成夫妇将孩子带到四川去餵养。此后,陈独秀和高君曼实在忍受不了陈高两家压力,只好去了杭州和上海,在那里正式结为夫妻。1913年,陈独秀因参加讨伐袁世凯被捕入狱,出狱后於1914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远在四川的孩子陈光美已经四岁了,高君曼每每看见同龄小孩就会伤感。此时的陈独秀也启用与儿子“光美”对应的“独秀”之名,而繁体独字恰好暗喻“犬子在蜀”,当时无人知道陈独秀的更名用意。

没有新青年了。

《青年杂志》更名为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家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聘请了陈独秀为北大文科长新青年迁至北京新青年。杂志和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在社会引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五四之后的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运动。

由李大钊 陈独秀 鲁迅 胡适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新青年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青年杂志更名为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16开,每月一号,每6号为一卷。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伊默以及鲁迅轮流编辑。

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1917年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家教育家。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聘请了陈独秀为北大文科长新青年迁至北京新青年。杂志和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新文化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在社会引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五四之后的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运动。

不是前身 前几期叫青年杂志 后来叫新青年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