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郭敬明——独一代的想像森林》是近来读到的好书之一,作者以青年写手郭敬明为表面范例,以郭的广大粉丝为研究个案,充分解析八十后的成长历程,心理状况以及精神状态等等一些重要问题。作者在书中对八十后的一些心理问题作了一定整合,以理性的眼光探寻八十后心理现状一致性的社会原因,并予一定的论解读。 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身为八十后的我,读这本书能更清晰看见八十后作为问题一代的现状。 一偶像的失落 八十后普遍的缺乏信仰,如果要做个调查的话,我想结果另人瞠目。 八十后成长在开放的社会,物资的化的社会对传统价值,传统观念,传统思维模式的颠覆是空前的。八十后之前的前辈在此过程中遭受迷失,以及对新价值的建立的失败是可耻的。前辈们长期在贫穷中忍受过久,开放的社会带来了物质的强烈追逐。于是我们看见爆发户国民性格的遗露,丧失了社会转型期新价值的建筑,更谈不上精神信仰的传输,个人风范树立。 八十后生存环境的如此不堪,偶像的跌落导致的是八十后仰视的丧失,进而是精神的迷惘,信仰的暧昧。 你觉得你的信仰是什么呢? 二概念的模糊 郭敬明与庄羽事件背后说明的是八十后的对概念的模糊。八十后的成长的精神资源是什么?回顾一下,漫画,游戏,武侠,奇幻文学这些文化品的各个之间长期的雷同性,相像性致使创造力的丧失,长期熏染其间的八十后对其产生了心理的认同,并逐渐普遍的丧失了思维的创造力与想像力。 对雷同性与创造性的模糊,加快了想像力的丧失。作者在书中对郭敬明的《幻城》“小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天马行空的想像力”的观点做了质疑,并予以从八十后到大学教授,以至全社会对想像力概念模糊的解释。 作者认为,想象力包含着两个方面:想象与力。“想象”思维的遨游,“力”是对人固有认识与情感的突破。想像力的产生是“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艺术的审美”,“是一种需要融合创造在内的独特的个人创造”。 快餐化的特点是神化的流速,在这种过程中,大量本质雷同的文化品以异样包装凸现视野。郭敬明的《幻城》对日本漫画的模仿,《梦里花落知多少》对庄羽的模仿(姑且这么说),使读者欣喜,但对其创造性的审视是盲目甚至是麻木的。快餐文化的环境下的人们对创造概念和模仿(抄袭)概念的定义已偷偷的完成了移花接木。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了广大的八十后,对郭敬明抄袭事件否认的据“理”力争的激烈愤词了。 三孩子的暴力 八十后都在说着“孩子”“纯洁”“拒绝长大”,因为长大意味着肮脏。作者书中对其终极原因归结为大人的失范。然而八十后的孩子在思想上的幼稚,智慧上的低弱又让感到危险。 八十后是普遍的独生子女,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产生了强烈的自我主义,也即自私性——对我的宽容,对别人的苛刻。 作者书中指出了刘嘉俊撰文批评郭,以及郭的粉丝对庄羽的漫骂事件。在刘嘉俊撰文批评郭的事件中,郭的度的表现出对刘嘉俊文字及个人能力的否定,然而郭曾经说过“任何人都可写小说”的观念,这是文学平民化的观念。前后的矛盾是自我主义的弘扬。在郭的粉丝对庄羽的漫骂中,换位思考意识的缺乏同样是自我主义的表现。 在郭的粉丝漫骂庄羽的过程中,类于“应该给那个女人泼硫酸”的帖子和恶毒激词,反映出的是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孩子”的八十后的邪恶与劣根性。我想起文革的那些自称为“不懂事”的青春少年的行径的恶毒,如果没有法律的话,是不是要重现历史的荒谬与丑陋呢?或者说是埋藏的国人的丑陋的破土? 劣根性的沿袭是八十后唯一的传统,并且无所察觉。 我们谈到暴力不仅仅是形体上硬暴力,还有精神上的软暴力。个人意识即尊重每一个人)的缺乏,自我主义(自私主义)的膨胀,换位意识的拒绝,对别人是冷漠的暴力打击。八十后的这种暴力可以袭击任何一个人,并且永不忏悔,因为我是“纯洁”的“孩子”。 以上我说了三点问题,是《穿越郭敬明——独一代的想像森林》给我的重要启示与思考。作者在书中解说了关于八十后很多问题和弊病,比如郭敬明文字惹得八十后共鸣的原因,全名模仿的原因,思维方式混乱道德意识淡漠等等一系列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这本书是国内首次把八十后“独一代”视为群体来考察,思量,批评。读这本书我感到共鸣与沉重。我希望每一位八十后都去读读这本书,对八十后是观照与思考,对自己也是审视与警惕。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 于青春期向成人期的转变。在此期间,大学生不但要经历生理上的不断成熟,而且要在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在这个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他们面临种种心理压力, 表现出不适应,有的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对此国内外学者给予高度关注,通过运用多种压力量表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揭示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 应对特点。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是个人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需要学生、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一起来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承 受和调试能力。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摘要: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也越来越多,如何应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已是各大高校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探索和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对象;干预措施 据2006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有16%~4%有心理障碍,主要以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为主。这些年,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引起的极端事情越来较多,如因心理问题而自杀的的事件在大学里已屡见不鲜,学生凶杀案件也越来越多。种种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做好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到22岁之间,正在由青春期向成熟期过渡,这个年龄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上却没有成熟,很多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由于大学的学习、生活和高中的学习、生活又有很大的不同,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失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等。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的问题 由于大学的教学方式、学习环境和高中截然不同,学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很多同学刚开始的时候都不太适应,同学们已经适应了高中时老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时,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要完成多少的任务等都是老师安排好的,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行了。而大学却不一样,老师主要是采用启发性教学,主要是靠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很多学生开始都不能够适应,不知道该做什么,自学能力很差,加上大学的学习环境宽松,自由安排时间较多,部分同学一时松懈,出现逃课、沉迷网络等现象,平日没有认真学习,得过且过,等到考试的时候就开始紧张了,出现考试恐惧综合症等心理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因为挂科而跳楼自杀。 2、生活方面的问题 与高中不同,大学的同学可能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刚开始都会有些不适应,语言、信仰、习惯、饮食等各方面也都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不懂人情世故,不能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不能够和同学友好相处,于是脱离群体,出现焦虑、悲观、抑郁等心理问题。 3、情感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正处在情感的萌芽阶段,这个时候,一方面,他们渴望爱情,异性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和神秘感,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对爱情的认识,往往追求的是浪漫、刺激,他们对爱情有很高的期望,动不动就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烂,一部分同学还发生了性行为,相处长久之后,感情破裂之时,由于不能接受分手的现实,很多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因情自杀已经成为大学生自杀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4、家庭问题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家庭经济问题,一个是家庭关系问题。家庭经济问题可以直接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压抑等心理问题。家庭关系不良也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现代的大学生个性张扬,叛逆心理很强,很多学生不能理解父母的一些想法和要求,不能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家庭关系紧张。 5、躯体疾病问题 当学生出现一些躯体疾病时,往往会导致学生的不安和焦虑,尤其是当出现一些疑难杂症、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对自我形象、自尊、就业影响较大的疾病时,学生一般都无法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又不敢说出来,害怕老师和同学知道,心理负担极大。 6、就业压力问题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和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就业无疑是现在的大学生最担忧的问题。很多学生担心毕业找不到工作,由于忧虑出现厌学情绪,有些同学刚进入大学就开始担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这些都会使他们产生焦虑的心理,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二、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指的是通过排查和日常生活观察发现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出现伤害自己或别人行为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都会有一段时间的异常表现,比如说情绪、生活习惯、言语等方面,对存在有以下现象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重点对象处理:生活习惯反常,情绪低落,抑郁,独行、不予同学交往者;有出现失恋、躯体疾病、考试失败、经济危机、家庭变故等遭受其他重大事故者;有在网络日记、QQ空间等有暴露自杀念头或报复他们意图者;亲人、朋友中有过自杀情况者;有明显的人格缺陷和精神障碍者;长期睡眠障碍,不修边幅,精神颓废者;总是对自己不满意,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者。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措施 1、加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片面、错误的认识、认知方法和观念是导致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年龄大部分集中在18到22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等还不是很成熟,而且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在日常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应有意的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认知方法,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2、开展心理危机教育,增强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学校应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专业讲座、校报、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等形式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学生对心理危机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心理危机,当自己或者是身边的同学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主动的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3、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建立动态的学生心理档案 在新生入学时做好第一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试,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划分,这样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和措施。 4、建立校、系、班级、家庭四位一体的危机干预体系 要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必须构建校、系、班级、家庭四位一体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形成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以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为中心,各院系分别建立第二级心理咨询站,各班级分别建立心理问题反馈小组。学生处、心理咨询室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中心,全面负责和领导全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和调配各相关部门协同合作,认真履行职责;根据各系反馈的信息,对于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给予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对于无法缓解的应及时转介。各院、系为二级中心,由系领导、辅导员等非专业的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初步干预,对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上报给一级干预中心。 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积极探索和研究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方式、方法,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协作和共同努力。作为一名高校的辅导员,我深切的感受到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沉重性,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够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援助,共同努力,帮助高校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丽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09) 2 潘伟,汪姗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理论观察,2010,(2) 3 吴颖新建立大学生危机干预体系的意义及措施[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第9卷第3期 4 高淑艳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1) 5 文美荣 浅析高校心理危机干预预系统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论文可以从大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来论证。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表现在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和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质是主体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从而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等。究其原因,与教育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现实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万念俱灰;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怖、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学生心理素质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土木水利学院 2002级学生入学第一年便因心理问题休学4人,他们四人分别因为:1、追求女生遭到拒绝而情绪不稳定;2、长时间怀疑同学背后议论自己、鄙视自己,因而不敢面对别人;3、对生活目标丧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为异常。最终都不能继续学业。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还表现为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识失调、人际关系障碍、情绪情感不稳、感情适应不良等。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四、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是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正处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课题时,心理冲突矛盾时有发生,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竟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人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生活经历的缺乏使这些学生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承受力,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竟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凡此种种,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社会的变革给正在成长着的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冲击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强烈、更复杂。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心理素质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适应高速度、高科技、高竞争的环境,心理负荷沉重便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1、客观方面 与中学比,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1)学习的任务、内容、方法发生了变化。 中学学的是基础知识,目的是为今后继续深造或就业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专业知识,目的是把学生塑造成建设祖国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学课程几年一贯学习仅有的几门高考课程,中学有老师天天辅导,日日相随;大学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新大学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生活,不知道如何适应和支配时间。 2)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 部分新生在中学有寄读经历,但多数新生仍然是上学到学校,放学同家人居住在一起。进入大学后,班集体成为主要生活环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区,日常生活全要自理,这对那些平时习惯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这种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压力。 3)人际关系较中学时代要复杂。 大部分新生在中学时期居住的比较集中,从小学到中学,都有一些从小在一块儿的伙伴;班主任一任数年,天天相见。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语言、习俗,构成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跨进大学,周围的人来自不同地区,素昧平生,语言、习俗各不相同;同学间由原来的热热闹闹、亲密无间变得陌生,有想法也难以启齿。这对年龄仅有十七八岁的新生来说,是极不习惯的,因此,每逢节假日就会想家、想同学,会产生孤独感。 4)对待社会工作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中学的工作和活动多是在老师指导下开展,由少数同学承担的。大学强凋学生的自我管理,班里事情多,社团活动多,学生除了要搞好自身的学习外,还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工作,关心班集体建设。新生往往不大适应这种较大工作量的生活,缺乏工作主动性,在其位又不知如何谋其政,感到压力大。 2、主观方面 新生物质生活的依赖性与精神生活的独立意识发生着矛盾;日益增强的自主自立意识以及主观愿望上的自主自立与客观条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间发生着矛盾。这两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的新大学生很容易产生如下心理问题: 一是盲目自满与自我陶醉 。因为考取了大学,老师表扬,同学羡慕,亲友夸奖,父母庆贺,部分学生在这种自我陶醉中渐渐松懈了斗志,终日悠哉游哉,认为自己是中学的尖子,大学里成绩也不会差,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满。 二是失望与失宠感 。有的学生入学前把大学生活过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学后感到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因而产生失望感,有的学生曾是中学的尖子,是家庭与学校的重点保护对象,进入大学一下子不受重视了,就会产生失宠感。 三是松气情绪与歇脚心理。 有的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就是端上了铁饭碗,长期拼搏的目标已经达到,心理上得到了满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进入大学后奋斗目标不明,适应能力不强,竞争的气势也有所减弱,便产生了“松口气,歇歇脚”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进的勇气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为环境变化而瞻前顾后畏缩不前,社会活动不参加,运动场不光顾。整日除了学习之外,无所事事,生活单一,有碍个性发展。 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校在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改进。以下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我校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 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3、 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 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心素质教育既是学校心理教育实施的途径,也是各科教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学过程都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是经社会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观念为内容和主导的。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他们身上持久扎根。 4、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相应知识的掌握,系统学习心理、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心理发展规律,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取决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基础 二十一世纪的晨钟已经敲响,在这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培养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历史重任。如何培养跨世纪人才,其核心是加强对青年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且相互和谐统一,这也是健全人格的科学内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教育工作,人们往往偏重的是科技文化、学识才能素质,而较为忽视的是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即使在比较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今天,仍未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心理卫生死角”引起足够的重视,其结果是导致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了人才的整体素质,阻碍了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给国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保持健康的心态,不仅关系到广大学生健康生理、心理的发展,良好思想道德的养成和完美人格的塑造,而且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整体提高、高教目标的全面实现、直至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 摘要: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也越来越多,如何应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已是各大高校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探索和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一些具体措施。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对象;干预措施 据2006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有16%~4%有心理障碍,主要以恐惧、焦虑、抑郁等情绪为主。这些年,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引起的极端事情越来较多,如因心理问题而自杀的的事件在大学里已屡见不鲜,学生凶杀案件也越来越多。种种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做好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个时候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8到22岁之间,正在由青春期向成熟期过渡,这个年龄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心理上却没有成熟,很多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很差,由于大学的学习、生活和高中的学习、生活又有很大的不同,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失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等。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的问题 由于大学的教学方式、学习环境和高中截然不同,学生刚从高中升入大学,很多同学刚开始的时候都不太适应,同学们已经适应了高中时老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时,什么时候该做什么,要完成多少的任务等都是老师安排好的,学生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行了。而大学却不一样,老师主要是采用启发性教学,主要是靠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方式很多学生开始都不能够适应,不知道该做什么,自学能力很差,加上大学的学习环境宽松,自由安排时间较多,部分同学一时松懈,出现逃课、沉迷网络等现象,平日没有认真学习,得过且过,等到考试的时候就开始紧张了,出现考试恐惧综合症等心理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因为挂科而跳楼自杀。 2、生活方面的问题 与高中不同,大学的同学可能来自全国各地,学生来到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刚开始都会有些不适应,语言、信仰、习惯、饮食等各方面也都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在家里娇生惯养,不懂人情世故,不能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不能够和同学友好相处,于是脱离群体,出现焦虑、悲观、抑郁等心理问题。 3、情感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正处在情感的萌芽阶段,这个时候,一方面,他们渴望爱情,异性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和神秘感,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对爱情的认识,往往追求的是浪漫、刺激,他们对爱情有很高的期望,动不动就是海誓山盟、海枯石烂,一部分同学还发生了性行为,相处长久之后,感情破裂之时,由于不能接受分手的现实,很多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危机,因情自杀已经成为大学生自杀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4、家庭问题 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家庭经济问题,一个是家庭关系问题。家庭经济问题可以直接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压抑等心理问题。家庭关系不良也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现代的大学生个性张扬,叛逆心理很强,很多学生不能理解父母的一些想法和要求,不能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家庭关系紧张。 5、躯体疾病问题 当学生出现一些躯体疾病时,往往会导致学生的不安和焦虑,尤其是当出现一些疑难杂症、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对自我形象、自尊、就业影响较大的疾病时,学生一般都无法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又不敢说出来,害怕老师和同学知道,心理负担极大。 6、就业压力问题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竞争白热化和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就业无疑是现在的大学生最担忧的问题。很多学生担心毕业找不到工作,由于忧虑出现厌学情绪,有些同学刚进入大学就开始担心毕业后的工作问题,这些都会使他们产生焦虑的心理,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二、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指的是通过排查和日常生活观察发现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出现伤害自己或别人行为的学生,这些学生一般都会有一段时间的异常表现,比如说情绪、生活习惯、言语等方面,对存在有以下现象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重点对象处理:生活习惯反常,情绪低落,抑郁,独行、不予同学交往者;有出现失恋、躯体疾病、考试失败、经济危机、家庭变故等遭受其他重大事故者;有在网络日记、QQ空间等有暴露自杀念头或报复他们意图者;亲人、朋友中有过自杀情况者;有明显的人格缺陷和精神障碍者;长期睡眠障碍,不修边幅,精神颓废者;总是对自己不满意,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者。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措施 1、加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片面、错误的认识、认知方法和观念是导致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现在的大学生年龄大部分集中在18到22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人生观、价值观等还不是很成熟,而且比较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在日常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应有意的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认知方法,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2、开展心理危机教育,增强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学校应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课、心理健康专业讲座、校报、心理健康教育网站等形式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学生对心理危机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心理危机,当自己或者是身边的同学出现心理危机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发现,并主动的寻求心理咨询帮助。 3、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建立动态的学生心理档案 在新生入学时做好第一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专业的心理测试,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划分,这样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和措施。 4、建立校、系、班级、家庭四位一体的危机干预体系 要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必须构建校、系、班级、家庭四位一体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形成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以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为中心,各院系分别建立第二级心理咨询站,各班级分别建立心理问题反馈小组。学生处、心理咨询室是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中心,全面负责和领导全校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和调配各相关部门协同合作,认真履行职责;根据各系反馈的信息,对于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给予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对于无法缓解的应及时转介。各院、系为二级中心,由系领导、辅导员等非专业的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初步干预,对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上报给一级干预中心。 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长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积极探索和研究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方式、方法,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完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需要学校、老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协作和共同努力。作为一名高校的辅导员,我深切的感受到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沉重性,希望社会各界都能够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必要的援助,共同努力,帮助高校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丽霞高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09) 2 潘伟,汪姗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J]理论观察,2010,(2) 3 吴颖新建立大学生危机干预体系的意义及措施[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7,第9卷第3期 4 高淑艳高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初探[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10,(1) 5 文美荣 浅析高校心理危机干预预系统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
压力应对方式最合理的方法:1、首先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难题,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引起不必要的压力。2、如果压力太大,可以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当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抑郁,以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善于自我调节,有张有弛。3、具体的可以做感兴趣的事,如看电影、旅游、聊天,听音乐,释放压力。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地喊叫。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难题,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引起不必要的压力。如果压力太大,可以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当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抑郁,以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善于自我调节,有张有弛。具体的可以做感兴趣的事,如看电影、旅游、聊天,听音乐,释放压力。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地喊叫。
在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时候,这个应该去尽量的想一些比较美好的事情,或者是说像一些自己的动力,这样就能够坚持下来了。
首先你可以分析大学生产生压力的原因,产生这些压力,对大学生而产生活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挫折) 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挫折对个体造成的负面情绪及内心感受,因而在遭受挫折之后,首先要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从挫折而导致的诸如愤怒、沮丧、抑郁、焦虑、委屈、无奈等情绪状态中调整出来。挫折和失败是人生中之必然,然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它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它或是你完美人生的点缀,或是你人生中永远的伤痛;或是你成功的垫脚石,或是你前进的绊脚石,这完全取决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即对挫折的认识和应对方式。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挫折对于人生的意义,读出对面的美丽,我们要能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的同时,学会看到挫折背后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经受过挫折和失败的人,能够勇敢的迎接挑战。在成长的过程中时常经历挫折的人,经过多年的磨炼,会具备一种在逆境中生存的强大能力。无论出现怎样的困难,他们都不会像茅草屋遇到暴风雨时那样容易被摧垮;在灾难像飓风一样袭来时,也能够巍然屹立、毫不动摇。 面对挫折,年轻的大学生们可采用以下的方法: 一)从容面对、快乐掌控 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与其闪避、畏惧、排斥,不如迎面而上。面对不可拒绝的挫折,唯一可取的态度是从容面对,如果进而能够快乐地掌控挫折带来的烦恼,那么,一次“创伤”就会变为一颗宝贵的“珍珠”。“珍珠”是从愈合了的创伤之中升华出来的东西,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抚平伤痕,而且可以使我们珍视经验,减少错误。 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这个小故事说明:痛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不止拥有挫折的痛苦体验,也拥有把不幸变为幸福、把伤痛变为无价奇珍、把令人痛心的缺陷变成新的力量的机遇。当我们从容面对,就可以掌控挫折;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并保持快乐,就可以得到最珍贵的收获。 (二)适度宣泄、尽早摆脱 面对挫折,有人惆怅悲观,把痛苦和沮丧埋在心里;有的人则选择倾诉——我赞成后者。如果心中苦闷,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把心里的话倾吐出来,这样,不健康的情绪就得到宣泄。宣泄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 宣泄应当适度,“乞丐型”、 “进攻型”、“碰触型”等宣泄方式是不值得采纳的。如果你还想活得有尊严,还想重头再来干点事的话,就不要像“样林嫂”那样总是述说“阿毛”的故事。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你的哭泣只能提醒人们注意你曾经的无能。当你醒悟到还有那么多的正经事等着你去干的时候,就没有必要选择“秋菊”的方式,因为过度“打官司”的成本太高,总是“要说法”会影响干正事。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你应该做的正事,也许你早就远离了某次“风雨”的影响。 (三)激励潜能、独立自救 独立自救是生命中最闪光的品性,这已经被很多事例所证明。面对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则激发潜能,自己拯救自己——前者没有看到自己的潜能,后者则充分地汲取了潜能的力量。 一个小故事说:“一头猪的腰部脱臼,在那里费力的爬着,孙子要去帮猪按摩,爷爷喊住了他,爷爷拿起一个土块向那头猪扔去,那猪吓得挣扎着跑起来,爷爷在后面追赶它,只见那猪跑着跑着腰部便上去了,恢复了正常”。人遭受挫折就好像小猪脱臼,真正能帮助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有时,我们在挫折的伤痛中忽视了自己的潜能和改正错误的勇气,一味地等待外力的帮助,这就等于放弃了自己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种懒惰和没有出息的做法。 林肯发现的“马蝇效应”和无锡小天鹅集团的“末日管理”,实际上都是一个道理:利用危机状态产生的压力激发生命体的巨大潜能。人是需要压力的,有了压力我们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才会不断进步。其实,在生活中让自己忙起来,是一种自我加压的方法。面对挫折,适度转移注意力,自我增加良性压力,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心境。比如可以通过从事集邮、写作、书法、美术、音乐等趣味活动来调试自己的心情,缓解苦恼带来的种种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沮丧也就渐渐淡忘了。 (四)适当取舍、远离烦恼 放弃是一种智慧和境界,但是,面对现实的种种诱惑,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很多人原本也曾从容、平和地生活着,可一旦被太多的诱惑和欲望牵扯,便烦恼丛生。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多——这是我们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使我们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都可能会导致迷失方向,走向绝望。 聪明的办法是学会取舍,不必事事争第一,舍弃自己还不具备能力与条件的目标不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有在明白了自己一生何求之后,去明智地取舍,并学会放弃,才能摆脱无谓的烦恼,拥有自在的生活。 三)学会说出你的秘密,在亲情和友情的温存中消解痛苦,从他人那里获得力量与支持。一个快乐有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一个痛苦有两个人来分担,就变成了半个痛苦。学会说出你的秘密,不仅会缓解你的压力和痛苦情绪,而且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本身,往往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应对挫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过好生活的每一天,充实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及挫折;如同时学会遗忘,让时间做主等等。如何选用,因人而异,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慢慢体悟。 (压力)大学生自己要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自己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困难是不可避免客观存在的
压力应对方式最合理的方法:1、首先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难题,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引起不必要的压力。2、如果压力太大,可以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当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抑郁,以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善于自我调节,有张有弛。3、具体的可以做感兴趣的事,如看电影、旅游、聊天,听音乐,释放压力。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地喊叫。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难题,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引起不必要的压力。如果压力太大,可以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当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抑郁,以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善于自我调节,有张有弛。具体的可以做感兴趣的事,如看电影、旅游、聊天,听音乐,释放压力。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地喊叫。
在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时候,这个应该去尽量的想一些比较美好的事情,或者是说像一些自己的动力,这样就能够坚持下来了。
(挫折) 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挫折对个体造成的负面情绪及内心感受,因而在遭受挫折之后,首先要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从挫折而导致的诸如愤怒、沮丧、抑郁、焦虑、委屈、无奈等情绪状态中调整出来。挫折和失败是人生中之必然,然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它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它或是你完美人生的点缀,或是你人生中永远的伤痛;或是你成功的垫脚石,或是你前进的绊脚石,这完全取决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即对挫折的认识和应对方式。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挫折对于人生的意义,读出对面的美丽,我们要能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的同时,学会看到挫折背后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经受过挫折和失败的人,能够勇敢的迎接挑战。在成长的过程中时常经历挫折的人,经过多年的磨炼,会具备一种在逆境中生存的强大能力。无论出现怎样的困难,他们都不会像茅草屋遇到暴风雨时那样容易被摧垮;在灾难像飓风一样袭来时,也能够巍然屹立、毫不动摇。 面对挫折,年轻的大学生们可采用以下的方法: 一)从容面对、快乐掌控 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与其闪避、畏惧、排斥,不如迎面而上。面对不可拒绝的挫折,唯一可取的态度是从容面对,如果进而能够快乐地掌控挫折带来的烦恼,那么,一次“创伤”就会变为一颗宝贵的“珍珠”。“珍珠”是从愈合了的创伤之中升华出来的东西,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抚平伤痕,而且可以使我们珍视经验,减少错误。 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这个小故事说明:痛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不止拥有挫折的痛苦体验,也拥有把不幸变为幸福、把伤痛变为无价奇珍、把令人痛心的缺陷变成新的力量的机遇。当我们从容面对,就可以掌控挫折;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并保持快乐,就可以得到最珍贵的收获。 (二)适度宣泄、尽早摆脱 面对挫折,有人惆怅悲观,把痛苦和沮丧埋在心里;有的人则选择倾诉——我赞成后者。如果心中苦闷,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把心里的话倾吐出来,这样,不健康的情绪就得到宣泄。宣泄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 宣泄应当适度,“乞丐型”、 “进攻型”、“碰触型”等宣泄方式是不值得采纳的。如果你还想活得有尊严,还想重头再来干点事的话,就不要像“样林嫂”那样总是述说“阿毛”的故事。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你的哭泣只能提醒人们注意你曾经的无能。当你醒悟到还有那么多的正经事等着你去干的时候,就没有必要选择“秋菊”的方式,因为过度“打官司”的成本太高,总是“要说法”会影响干正事。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你应该做的正事,也许你早就远离了某次“风雨”的影响。 (三)激励潜能、独立自救 独立自救是生命中最闪光的品性,这已经被很多事例所证明。面对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则激发潜能,自己拯救自己——前者没有看到自己的潜能,后者则充分地汲取了潜能的力量。 一个小故事说:“一头猪的腰部脱臼,在那里费力的爬着,孙子要去帮猪按摩,爷爷喊住了他,爷爷拿起一个土块向那头猪扔去,那猪吓得挣扎着跑起来,爷爷在后面追赶它,只见那猪跑着跑着腰部便上去了,恢复了正常”。人遭受挫折就好像小猪脱臼,真正能帮助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有时,我们在挫折的伤痛中忽视了自己的潜能和改正错误的勇气,一味地等待外力的帮助,这就等于放弃了自己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种懒惰和没有出息的做法。 林肯发现的“马蝇效应”和无锡小天鹅集团的“末日管理”,实际上都是一个道理:利用危机状态产生的压力激发生命体的巨大潜能。人是需要压力的,有了压力我们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才会不断进步。其实,在生活中让自己忙起来,是一种自我加压的方法。面对挫折,适度转移注意力,自我增加良性压力,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心境。比如可以通过从事集邮、写作、书法、美术、音乐等趣味活动来调试自己的心情,缓解苦恼带来的种种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沮丧也就渐渐淡忘了。 (四)适当取舍、远离烦恼 放弃是一种智慧和境界,但是,面对现实的种种诱惑,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很多人原本也曾从容、平和地生活着,可一旦被太多的诱惑和欲望牵扯,便烦恼丛生。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多——这是我们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使我们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都可能会导致迷失方向,走向绝望。 聪明的办法是学会取舍,不必事事争第一,舍弃自己还不具备能力与条件的目标不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有在明白了自己一生何求之后,去明智地取舍,并学会放弃,才能摆脱无谓的烦恼,拥有自在的生活。 三)学会说出你的秘密,在亲情和友情的温存中消解痛苦,从他人那里获得力量与支持。一个快乐有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一个痛苦有两个人来分担,就变成了半个痛苦。学会说出你的秘密,不仅会缓解你的压力和痛苦情绪,而且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本身,往往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应对挫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过好生活的每一天,充实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及挫折;如同时学会遗忘,让时间做主等等。如何选用,因人而异,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慢慢体悟。 (压力)大学生自己要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自己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困难是不可避免客观存在的
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和压力呢?大哥,这个方面的话,你就可以从大学生面对压力的方法和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论证
在面对挫折和压力的时候,这个应该去尽量的想一些比较美好的事情,或者是说像一些自己的动力,这样就能够坚持下来了。
(挫折) 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挫折对个体造成的负面情绪及内心感受,因而在遭受挫折之后,首先要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是如何从挫折而导致的诸如愤怒、沮丧、抑郁、焦虑、委屈、无奈等情绪状态中调整出来。挫折和失败是人生中之必然,然而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它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它或是你完美人生的点缀,或是你人生中永远的伤痛;或是你成功的垫脚石,或是你前进的绊脚石,这完全取决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即对挫折的认识和应对方式。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挫折对于人生的意义,读出对面的美丽,我们要能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的同时,学会看到挫折背后所蕴含的积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经受过挫折和失败的人,能够勇敢的迎接挑战。在成长的过程中时常经历挫折的人,经过多年的磨炼,会具备一种在逆境中生存的强大能力。无论出现怎样的困难,他们都不会像茅草屋遇到暴风雨时那样容易被摧垮;在灾难像飓风一样袭来时,也能够巍然屹立、毫不动摇。 面对挫折,年轻的大学生们可采用以下的方法: 一)从容面对、快乐掌控 面对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与其闪避、畏惧、排斥,不如迎面而上。面对不可拒绝的挫折,唯一可取的态度是从容面对,如果进而能够快乐地掌控挫折带来的烦恼,那么,一次“创伤”就会变为一颗宝贵的“珍珠”。“珍珠”是从愈合了的创伤之中升华出来的东西,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抚平伤痕,而且可以使我们珍视经验,减少错误。 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这个小故事说明:痛苦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不止拥有挫折的痛苦体验,也拥有把不幸变为幸福、把伤痛变为无价奇珍、把令人痛心的缺陷变成新的力量的机遇。当我们从容面对,就可以掌控挫折;当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并保持快乐,就可以得到最珍贵的收获。 (二)适度宣泄、尽早摆脱 面对挫折,有人惆怅悲观,把痛苦和沮丧埋在心里;有的人则选择倾诉——我赞成后者。如果心中苦闷,不妨找一两个亲近的人,把心里的话倾吐出来,这样,不健康的情绪就得到宣泄。宣泄是一种自我心理救护,它可以消除因挫折而带来的精神压力。 宣泄应当适度,“乞丐型”、 “进攻型”、“碰触型”等宣泄方式是不值得采纳的。如果你还想活得有尊严,还想重头再来干点事的话,就不要像“样林嫂”那样总是述说“阿毛”的故事。那只能说明你还没有从痛苦的阴影中走出来,你的哭泣只能提醒人们注意你曾经的无能。当你醒悟到还有那么多的正经事等着你去干的时候,就没有必要选择“秋菊”的方式,因为过度“打官司”的成本太高,总是“要说法”会影响干正事。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你应该做的正事,也许你早就远离了某次“风雨”的影响。 (三)激励潜能、独立自救 独立自救是生命中最闪光的品性,这已经被很多事例所证明。面对挫折的打击,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则激发潜能,自己拯救自己——前者没有看到自己的潜能,后者则充分地汲取了潜能的力量。 一个小故事说:“一头猪的腰部脱臼,在那里费力的爬着,孙子要去帮猪按摩,爷爷喊住了他,爷爷拿起一个土块向那头猪扔去,那猪吓得挣扎着跑起来,爷爷在后面追赶它,只见那猪跑着跑着腰部便上去了,恢复了正常”。人遭受挫折就好像小猪脱臼,真正能帮助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有时,我们在挫折的伤痛中忽视了自己的潜能和改正错误的勇气,一味地等待外力的帮助,这就等于放弃了自己对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种懒惰和没有出息的做法。 林肯发现的“马蝇效应”和无锡小天鹅集团的“末日管理”,实际上都是一个道理:利用危机状态产生的压力激发生命体的巨大潜能。人是需要压力的,有了压力我们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才会不断进步。其实,在生活中让自己忙起来,是一种自我加压的方法。面对挫折,适度转移注意力,自我增加良性压力,可以有效改善自己的心境。比如可以通过从事集邮、写作、书法、美术、音乐等趣味活动来调试自己的心情,缓解苦恼带来的种种压抑,随着时间的推移,沮丧也就渐渐淡忘了。 (四)适当取舍、远离烦恼 放弃是一种智慧和境界,但是,面对现实的种种诱惑,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很多人原本也曾从容、平和地生活着,可一旦被太多的诱惑和欲望牵扯,便烦恼丛生。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高;有的时候,我们将奋斗的目标定得过多——这是我们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使我们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都可能会导致迷失方向,走向绝望。 聪明的办法是学会取舍,不必事事争第一,舍弃自己还不具备能力与条件的目标不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有在明白了自己一生何求之后,去明智地取舍,并学会放弃,才能摆脱无谓的烦恼,拥有自在的生活。 三)学会说出你的秘密,在亲情和友情的温存中消解痛苦,从他人那里获得力量与支持。一个快乐有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一个痛苦有两个人来分担,就变成了半个痛苦。学会说出你的秘密,不仅会缓解你的压力和痛苦情绪,而且可以学会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本身,往往会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应对挫折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过好生活的每一天,充实的生活会让我们无暇顾及挫折;如同时学会遗忘,让时间做主等等。如何选用,因人而异,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慢慢体悟。 (压力)大学生自己要正确面对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自己应该认识到大学生活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困难是不可避免客观存在的
大学生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和压力呢?大哥,这个方面的话,你就可以从大学生面对压力的方法和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和论证
多看多想多写。一千五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