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江苏农业学报投稿不需要写通讯作者信息吗?

发布时间:

江苏农业学报投稿不需要写通讯作者信息吗?

本文转自科学网,作者侯圣陶。当一篇文稿准备投出去的时候,作者们就像怀孕N个月的"母鸡"一样, 充满了喜悦, 和对即将诞生的新生命的无限期盼。 即使没有公开的争论, 参与者们(尤其是学生们)都会认真的想: 我的大名在这篇文章里应该排在哪里, 在谁之前,在谁之后, 为什么? 其实有这种想法非常自然。 纵观历史, 因为作者排名顺序而引起的争论随处可见。 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很多期刊在文章里都要求作者仔细“申报”每个人的贡献。 那如何确定作者的排序呢? 第一作者: 亲自动手做实验,试验, 分析部分结果,数据 (可以是与老板共同讨论), 写出文章第一轮草稿。 第一作者属于该项目的主要动手者, 多数是正在训练期间的学生(包括本,硕,博,博士后,甚至团队里年轻的科研人员)。但是, 这个实验, 项目, 不一定是你自己设计的。 并列第一作者: 这个位置的作者, 其工作强度,参与程度,应该和上述第一作者几乎相同。 但要强调的是, 该作者一定要有对此文章关键的贡献。 其提供的数据同第一作者所为一样重要。如果拿掉该作者提供的图标论证, 此文章就不能在投到目标期刊。 由此可见, 该位置作者不是随便写上去的。 第一与最后作者之间的作者: 即使这些作者, 只要名字在上面, 就意味着他们参与了数据的产生。 或者他们的数据出现在文章里, 或者他们提供本文极为关键的技术或材料 (这一点可能有争议, 很多团队把实验员的体力劳动, 以及别的实验室提供的制剂,分析手段等不算在值得列在作者名单里的贡献。本人不同意此做法, 要根据当时的商讨结果作决定)。 通讯作者: 往往排在最后。 该位置作者应该是制定蓝图的“导师”, 负责此项目财政的“财神爷”, 和亲手修改草稿, 并定稿的“作家”。 三者往往缺一不可。 通讯作者的身份不仅光荣, 也有其实际的作用, 文章发表后, 一旦有“问题”, 或者要“获奖”, 该作者就是联系人。 要获奖还好办, 要是同行有问题, 该作者首当其冲, 要有能力回答, defend团队的工作。 倒数第二通讯作者: 该作者通常是另一个在不同单位的合作者。 其贡献几乎与主要通讯作者相近: 比如参与技术指导, 课题设计, 财政贡献, 文稿编写,修改。 重要的是, 文章中的内容,当主要通讯这不能denfend的时候, 该作者可以承担起部分责任。 看到这儿, 你应该明白了吧, 当你的导师要把名字放在你写的文章第一作者的位置的时候, 当你的主管行政的负责人一定要做通讯作者的时候,你应该理直气壮地把这面文章拿给他看。 最后, 祝辛勤的“母鸡们”,在产蛋的大道上, 愉快幸福, 高量保质。

投稿指南随选择期刊而定 都在期刊首页可以找到例如清华大学学报投稿指南如下 投 稿 指 南 为进一步提高编辑工作现代化水平,编辑部自2008年11月8日开始启用网络采编办公平台,投稿方式改为网上投稿。  稿件要求:  (1)来稿应有创新;立论科学,主题明确,推理严谨;词语准确,句子精练,使用标准简化字;遵从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数字用法、标点符号及其他标准。  (2)本刊只刊登首发稿。为保证作者的署名权和知识产权,作者和课题负责人应在《稿件登记表》上签名。本刊编辑部对来稿有文字修改权,对所发稿有版权。 (3)排版要求:A4页面(左右页边距8cm,上边距5cm,下边距8cm),五号字,单倍行距,双栏排,4-5页。     网络投稿程序:(注:只接受第一作者来稿1篇/年,以投稿时间间隔计算)  (1)作者注册;  (2)查看投稿须知;  (3)查看版权协议;  (4)填写稿件信息;  (5)填写作者信息;  (6)上传稿件和附件。   注意:  (1) 带*的内容为必填项。  (2) 每篇文章都需要有投稿作者和通讯作者,可以由同一人担任。如果是学生,通讯作者应该是指导教师。  (3) 为提高稿件的外审效率,请作者推荐合适的专家供编辑部参考。推荐专家至少为两位清华校内专家,两位校外专家。多填不限。  (4) 要把所有的署名作者一一填写,因为在打印录用通知时需要把所有的作者姓名全部打印上去。   稿件流程:  (1)作者上传的稿件成功后,作者会接到系统自动发送的收稿通知;  (2)稿件经初审合格后,作者会收到初审编辑发的稿件接受通知;  (3)作者按照初审编辑的通知到编辑部递交有关材料;  (4)专家外审;  (5)外审通过的稿件编修;  (6)稿件定文发表。 (7)稿件一经刊出,即付稿酬。学报出版后,还将向国内外文献检索机构报送并上网,届时不再向各位作者另付酬。 (8)稿件刊出后半个月左右,期刊及10份单行本会送到第一作者所在单位收发室(假期顺延)。  (9)若作者投稿100天后未收到本刊编辑部的任何通知,可自行处理稿件,并通知编辑部,请勿一稿多投。如不拟刊用,不退原稿,请自留底稿。来稿如涉及保密事项,概由作者本人负责。   投稿详细的操作指南和稿件的具体要求请参考下面的文件:  作者在线帮助(点击进入)  稿件要求(点击进入)  如何写好英文摘要(点击进入)  作图参数(点击进入)  系统使用常见问题(点击进入)

不用纠结这个了,在中国,作者顺序都是老板说的算,很多完全就不按贡献来,老板想抢第一作者,就算他没有任何贡献也是第一作者。反正这东西也没有相关部门管,谁有权谁强势谁就决定一作是谁。至于放在论文的什么位置,见该论文的模板。

论文投稿作者信息只写通讯作者吗

日前被同学问及什么是通讯作者。仅仅知悉跟研究生导师指导学生做科研论文署名有关,没能很好的回答。今日特查询了一番。虽仍为一头雾水,但还是有所收获。观点1第一作者当然不用多说了;而通讯作者一般指整个课题的负责人。以前国内一般注重排名,老板要排在第2,现在有变化了,所谓和国际接轨哦,投国外杂志时老板可放在最后,并注名是通讯作者。当然有些老板还是看中排名的,最好要和他商量一下。观点2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他要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应该说,通讯作者多数情况和第一作者是同一个人,这样的话实际上是省略了通讯作者。只有在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不一致的时候,才有必要加通讯作者。我不赞成一味地模仿国外杂志,加不加通讯作者应根据需要而定。观点3现在国内很多地方也改革了,很是看重通讯作者的,如果是自己很有分量的文章不要随便将别人作为通讯作者(当然这个别人是指老板,主任,领导etc) 实际上如果从知识产权上来说,研究成果算是通讯作者的。有这样贪得无厌的老板,研究室的一切文章包括研究生、博士后的都要算作他的通讯作者,实际上他连***都不懂。观点4通讯作者是课题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他也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他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通讯作者的好处是能和外界建立更广泛的联系。一些杂志会约你申稿,写综述。这些会大大地提高你在科学界的地位。 所以,老板一般不会将通讯作者让给手下的人。第一作者一般是本文工作中贡献最大的研究人员。此作者不仅有最多和最重要的图表 (即体力上的贡献),也是文章初稿的撰写人(即对本文的智力贡献)。一些反映老板重要观点的文章,老板也不会放过既是第一又是通讯作者。有些杂志甚至声明只有体力上的贡献不可以作文章的作者,但可以致谢。通讯作者即文章最重要的作者,在论文投稿、修改直至被接受发表的过程中的一切联络工作一般由通讯作者负责。通讯作者应该是论文对外责任的承担者1、通讯作者(本人指导的研究生为论文第一作者的情况)等同为第一作者。2、一篇论文只统计一次。如该论文由我校多人合著,则只能以第一完作者(或通讯作者)的名义统计一次,并在填报《科研成果汇总表》和网络申报时由第一完成人(或通讯作者)给其余参与者核定工作量津贴比例。第一完成人(或通讯作者)的工作量必须大于50%,所有本校完成人的工作量总和为100%。校外作者和研究生不给科研工作量,不用填写。第二完成人不能分配工作量。3、"其他参与者名称及工作量"若未填写则默认为第一完成人(通讯作者)100%占有该论文科研工作量。

科研界的”名“为什么这么重要?现代的科学研究中,往往是多学科融合,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有限,需要相互合作。所以,当把科研成果写成论文的时候,会署上多个作者的名字。科学界重“名”,因此,在论文署名时,是非常慎重的环节,需要做到明察秋毫、百无一漏,把对论文有直接贡献的研究人员都列在作者中。这是科研界的潜规则。如果一个科研人员对论文成果做了贡献,但没有被列在作者署名中,很容易关系破裂,后果很严重。署名的顺序一般代表了不同作者对成果的贡献程度。一作是成果的最大贡献者,往往是研究的主要执行人与论文的撰写人,可以看作整个研究的灵魂人物。现在很多学校规定,研究生必须有一作的SCI文章,才能毕业拿学位。有时二作的贡献也可以与一作并列。如果特别注明二作与一作对论文有同等贡献的话,也可以提升二作的地位。但这就像打补丁,总不如原生态来得自然。署名灌水严重。现如今,署名送人情太常见了,一些人把作者署名当成了礼物,送领导,送配偶,送男女朋友,送师兄弟。即使对研究完全没有贡献的人,也仍被列为作者。虚名浮云,举手之劳,而又让人铭记自己,何乐而不为呢?也正是因为这样,现在国内学术界往往只认一作是最大贡献者,学生毕业或科研人员评职称、评奖,都以一作为准。其它的顺序就很鸡肋了,虽然也意味着做出了贡献,但学术界普遍只看一作。通讯作者之名。SCI文章署名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是通讯作者,在作者名字后标一个*。通讯作者是指给期刊投稿的人,往往是实验室的负责人。例如:一作是博士生,而通讯作者是他的博士生导师。对于通讯作者来说,排名第几并不重要,即使放在最后,也仍然可以显示出自己的权威地位。毕竟,通讯作者往往是领导研究团队的人,是研究生们口中的“老板”。申请项目或科技评奖时,文章的通讯作者也算主要贡献,与一作效果相同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承担课题的经费、设计、文章的书写和把关。是文章和研究材料的联系人。最重要的是,担负着文章可靠性的责任。实际上如果从知识产权上来说,研究成果算是通讯作者的。论文作者署名规则:论文作者署名顺序应按对论文所作贡献大小排序于文题下,作者之下提行注明作者单位全称(包括科室)和邮政编码;若是多科室、多单位合作课题,则在姓名右上角标出序号,再在姓名下方提行序号写明各单位名称、邮政编码。排序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进行更改。署名作者是对论文做出实质性贡献的人,所有署名作者都要对论文负责。

给报纸投稿需要通讯作者吗

近日,一些经常给报社投稿的文友和笔者聊起来,就“如何提高向报社投稿的命中率”的问题彼此交谈了各自的看法和道理,笔者的体会是,要想提高投稿的命中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研究宣传的形势。宣传的形势是随着客观的形势,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单位都有各自的客观形势和情况变化,因而也都有各自的宣传形势,但各自的宣传形势是在围绕党和国家大的宣传形势中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呈现出的具有鲜明特点的宣传形势。农业有农业的宣传形势,工业有工业的宣传形势,经济有经济的宣传形势,做为铁路那就有铁路自己的宣传形势。拿我们《中原铁道报》来说就反映了我们郑州铁路局不同时期和不同时段的宣传形势,如安全、营销、服务、管理、效益等情况。作为爱给报社投稿的文友既要研究具有共性的宣传形势,又要研究具有个性的宣传形势,结合自己所处的环境针对不同时段的宣传形势和不同的报纸内容投寄不同的稿件,这样就会有的放矢的取得满意 的效果。如我去年8月19日、9月12日分别发表在《中原铁道报》第二版的《人情,安全的—大隐患》、《心里最好常装“怕”字》的文章,就是结合当时全国、全路和全局开展的安全大检查,研究宣传形势所取得的成功例子。 二、分析报道的行情。养成经常看报,看电视、听广播的良好习惯,以灵活敏锐的新闻头脑,分析报道的行情,看一看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哪种报纸需要何种稿件,哪种报纸所需要的哪些稿件已经发表,哪些需要的还没有发表,针对报社需要的没有发表的稿件,抢抓时间赶快下手,弥补空当。我去年8月26日、9月5日《中原铁道报》第一版《铁道纵横谈》发表的《精心打造营销品牌》、《搞优质服务 出优质产品》的文章,就是经常看《中原铁道报》,分析报道的行情所取得的成功例子。 三、巧抓写稿的角度。同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例,针对不同报纸的特点,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如一天某地响起急促的警报声,一家纺织厂因煤气罐爆炸失火。顿时,消防队、人民解放军都纷纷赶到现场,很快大火被扑灭。事后民政部门组织群众开展善后救助,公安部门前去调查事故原因……如果派你去进行报道,你就可以选择以下的几个角度:你可以发篇社会新闻,单纯地报道这场火灾事件;你可以报道消防队员、解放军指战员奋不顾身救灾的事迹;你可报道人们对受灾群众的帮助,反映新型的人际关系;你也可以报道这场事故的原因和教训等等。你看,一场火灾就可以选择那么多角度去报道,这些角度符合事件本身,但如何选择,这就要看你想突出哪个方面或你提供给哪一家报社采用。因此,新闻角度选择是否得当,对一篇报道的命中率就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当今各家报纸在选稿、编发稿件中重要的依据和尺度。那么,如何巧抓新闻角度呢?一从变化中去寻找角度。二从比较中去发现角度。三从形势中去联系角度。四从旁敲侧击中去巧选角度。五从小中见大中去定好角度。六从顺藤摸瓜中去找好角度。七从偶然触发中去得到角度。八从反思中去捕捉角度。如我今年3月19日发表在《安康铁道报》第三版的《让报“忧”者得“喜”》一事一议的言论作品,就是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跳出常人思维的模式倒过来看忧和喜的,从一般中找到特殊,从相同中找到不同,从消极中找到积极,另辟蹊径写出的别具一格的作品,此文也在今年元月18日的《安康日报》第二版上发表。 四、瞄准适应的栏目。当今除了报纸的品种繁多外,而且不同的报纸又向不同的读者开辟了不少的栏目,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经济日报》的“心语奔腾”、《人民铁道》报的世纪新语、《中原铁道报》的铁道纵横谈、《安康铁道报》的“警钟台”、“一事一议”等。根据自己的特长,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自己适应的栏目,这样也会提高投稿命中率。当然,针对适合自己所要写的有关征文,积极投稿,这同样也是提高投稿命中率的一个途径。 五、把握发稿的时机。稿件除了选好题材、写好外,还有一个发稿的时机,作品发往报社的时间早了不适宜宣传形势的需要,不宜发表,时间晚了的作品同样更不能发表,时间火候的适宜,取决于宣传形势的时段。当然,有些作品,如散文、小说、诗歌同消息、言论、通讯比起来,时间要长些,但也不要放得太久。 近些年来,笔者虽然在《经济日报》、《工人日报》、《陕西日报》、《陕西工人报》、《安康日报》、《人民铁道》报、《中原铁道报》、《安康铁道报》发表了一些作品,除了自己做到以上几条外,还有与为我的文章做好“嫁妆”的编辑老师的辛勤耕作分不开的,在此向辛勤的编辑老师深深鞠躬,表示诚挚的感谢。

江苏农业学报投稿

学报难度都挺大

中国农业科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中国棉花种子

《华北农学报》(双月刊)《农业现代化研究》《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双月刊)《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双月刊)

投稿需要通讯作者确认吗

需要。我们在论文写作的时候,要对通讯作者有一个明确的概念。通讯作者某种意义上说是整个论文作者的核心,可以认为通讯作者是整个论文承担责任的人。相当于企业的法人代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讯作者可以是所有作战中任何一个排名的作者。

水利学报投稿是需要通讯作者确认收的。《水利学报》创刊于1956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大坝协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水利行业创刊最早、国内外最具影响的学术期刊。在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排第一位,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工程索引》(Ei)等多家检索系统收录。《水利学报》创刊于1956年,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大坝协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水利行业创刊最早、国内外最具影响的学术期刊,在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中排第一位,被国内外多家检索系统收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