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硅酸盐学报主编

发布时间:

硅酸盐学报主编

吴中伟(20 - 4),男,江苏江阴人,国内外水泥混凝土学术界有威望的专家,我国首批材料科学博士生导师。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1945年入美国丹佛材料研究所进修,1946年回国。曾任中央大学副教授、研究员。建国后,历任建筑工程部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副院长兼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建筑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硅酸盐学报》主编等。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1年合作研制成功混凝土引气剂。著有《膨胀混凝土》、《补偿收缩混凝土》、《怎样做好混凝土工程》、《高性能混凝土》等,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另有诗集《寸阴集》。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当选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0年2月4日在北京病逝。

硅酸盐学报和硅酸盐通报

玻璃耐材的话可以参考建材院的《建材技术报》

《耐材之窗》杂志是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与中国耐材之窗网共同主办的月刊,被指定为行业协会会员单位首选杂志。杂志及时传递协会精神、提供行业政策、业界动态、发展统计资料等方面的信息,赢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肯定与好评。你可以先到百度百科查一下,里面有杂志的相关介绍。

国内活动每年召开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20余次,参加者数千人;国际活动水泥混凝土国际会议、国际高性能陶瓷会议、国际耐火材料会议等;展览: 中国玻璃国际工业技术展览会、中国国际玻璃及搪瓷工业技术和设备展览会等; 期刊: 《硅酸盐学报》、《硅酸盐通报》、《现代技术陶瓷》、《建陶情报》等。参加国际组织国际玻璃协会; 国际陶瓷联合会; 联合国际耐火材料学术会议组织; 国际晶体生长组织。为上述4个国际组织的执委会成员。

硅酸盐通报和硅酸盐学报

《耐材之窗》杂志是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与中国耐材之窗网共同主办的月刊,被指定为行业协会会员单位首选杂志。杂志及时传递协会精神、提供行业政策、业界动态、发展统计资料等方面的信息,赢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肯定与好评。你可以先到百度百科查一下,里面有杂志的相关介绍。

中文化学化工核心期刊化学类核心期刊: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分析化学化学学报 化学通报 中国科学B辑,化学 物理化学学报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催化学报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应用化学 高分子学报 有机化学 无机化学学报 分析实验室 色谱    冶金分析 分子催化 分析测试学报 化学物理学报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化学试剂 结构化学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化学进展化工核心期刊:化工学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石油化工 硅酸盐学报 高分子学报 燃料化学学报 中国塑料 应用化学无机材料学报化学工程工程塑料应用 化工进展 现代化工 膜科学与技术 精细化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功能高分子学报 功能材料 塑料工业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合成纤维工业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化学世界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日用化学工业 精细石油化工 离子交换与吸附 塑料科技 合成橡胶工业 橡胶工业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合成树脂及塑料 化工新型材料 新型炭材料 涂料工业 硅酸盐通报 塑料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煤炭转化 无机盐工业 过程工程学报

耐材之窗 中英文的都有,英文refractories window

硅酸盐学报主编是谁

梁思成吧 梁启超的儿子

1954~1958年他担任建筑材料部水泥研究院混凝土室主任,1956年被评为一级工程师,195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9~1961年任该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他在任职期间,积极推进当时建材部领导提出的用水泥制品代钢代木的方针,组织研究队伍,大力研制与开发一系列水泥制品,满足了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为我国水泥制品工业的创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959年他首次发表混凝土中心质假说,开创了通过亚微观、微观方法研究混凝土组分、结构对性能影响之先河。1962年起他任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总工程师兼《硅酸盐学报》主编。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后经平反。于1978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1991年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技术顾问等。为解决混凝土的抗裂防渗问题,指导与推进膨胀混凝土的研究,他提出混凝土的补偿收缩模式,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推广,成效卓著,1979年膨胀混凝土后浇缝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毛主席纪念堂的防水工程。1980年后,他在中国建材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与武汉工业大学任研究生导师,培养博士生与硕士生。1982~198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学位评审组成员。1980~1996年被聘为国际刊物Cement &Concrete Research编委,1997年后为该刊荣誉编委。1992年在国内首先提出研究与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建议。继而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环保型胶凝材料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新概念;针对我国水泥工业现状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大量利用工业废渣等建议。1994年吴中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评为资深院士。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8本与诗文选1本。共培养博士、硕士20多名。鉴于他对水泥混凝土材料和技术研究的突出贡献,荣获何梁何利基金1999年度技术科学奖。2000年2月4日吴中伟因病逝世,享年82岁。吴中伟为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混凝土科技的开拓创新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硅酸盐学报主编审核

梁思成吧 梁启超的儿子

1954~1958年他担任建筑材料部水泥研究院混凝土室主任,1956年被评为一级工程师,195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9~1961年任该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他在任职期间,积极推进当时建材部领导提出的用水泥制品代钢代木的方针,组织研究队伍,大力研制与开发一系列水泥制品,满足了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为我国水泥制品工业的创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959年他首次发表混凝土中心质假说,开创了通过亚微观、微观方法研究混凝土组分、结构对性能影响之先河。1962年起他任中国建筑材料研究院总工程师兼《硅酸盐学报》主编。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被打成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后经平反。于1978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土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1991年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长、技术顾问等。为解决混凝土的抗裂防渗问题,指导与推进膨胀混凝土的研究,他提出混凝土的补偿收缩模式,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推广,成效卓著,1979年膨胀混凝土后浇缝技术成功地应用于毛主席纪念堂的防水工程。1980年后,他在中国建材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与武汉工业大学任研究生导师,培养博士生与硕士生。1982~198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届学位评审组成员。1980~1996年被聘为国际刊物Cement &Concrete Research编委,1997年后为该刊荣誉编委。1992年在国内首先提出研究与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建议。继而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环保型胶凝材料与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新概念;针对我国水泥工业现状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大量利用工业废渣等建议。1994年吴中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评为资深院士。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8本与诗文选1本。共培养博士、硕士20多名。鉴于他对水泥混凝土材料和技术研究的突出贡献,荣获何梁何利基金1999年度技术科学奖。2000年2月4日吴中伟因病逝世,享年82岁。吴中伟为我国无机非金属材料科技的发展,尤其是混凝土科技的开拓创新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