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论文的讨论部分可以从哪方面进行

发布时间:

论文的讨论部分可以从哪方面进行

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A.把握文章的论点。 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率分论点)⑴明确:分论点可以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⑵方法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论文讨论部分如何进行

综述:讨论部分的写作分为四部分,第一,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需要强调的要点。第二,把实验结果和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第三,提及这个研究工作的“言外之意”和潜在应用。第四,指出本文的局限性,表明后续研究的可能性。讨论部分是一篇论文的核心部分,也是审稿专家和读者必定关注的部分,也是读者阅读一篇文章的目的,在题目、摘要、前言等部分上的良苦用心均是为了引导读者阅读此部分。所以讨论部分也是向读者和审稿专家展示自己研究水平的部分。首先,从专业角度对自己的研究进行总结,此部分务必与研究结果保和研究目的持一致,也就是说讨论部分的内容必须在结果中找到依据。其次对本研究的结论进行解释,为了突出解释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一般是在和别人的研究分析对比中进行解释。然后结论解释完之后,还要说明本研究的应用价值,也就本研究所能给社会或者临床带来什么实际价。最后任何一项研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尽善尽美,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或者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也会导致研究所存在的一些局限性,描述此部分内容时,一定要慎重。

讨论是科技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讨论的目的是解释现象、阐述观点,说明您的调查/研究结果的含义,为后续研究提出建议。其主要作用是回答引言中提出的问题,解释说明研究结果如何支持你的答案,这些答案如何与该主题现有的相关知识相吻合。讨论通常被认为是一篇论文的“心脏”,最能反映作者掌握的文献量和对某个学术问题的了解和理解程度。讨论是许多中国作者论文的薄弱环节,也是与国际作者论文的差距所在。讨论部分很难写,作者应予以高度重视,投入应有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写好讨论。讨论部分写作的好坏往往决定一篇文章的深度,也是其学术水平的标志。作者应围绕主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避免重复叙述数据结果,避免重复摘要和引言内容,避免冗长的文字堆砌。讨论要以研究的结果为依据,作者既不要不敢下结论,也不可妄下结论。讨论部分应强调指出研究所获得的新的重要结果和结论,说明研究的价值和局限性;要与研究目的结合起来讨论,避免提出研究结果不支持的结论;如果未作经济学分析,一般不应下成本-效益方面的结论;要避免强调和暗示未完成的工作的重要性,如果有把握,可以提出新的假设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许多作者的论文讨论不系统深入,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正确引用相关文献,因而没有把研究结果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讨论。许多作者在讨论时不引用或没有系统引用相关文献,有的认为没必要,有的因为没找到,有的故意回避引用,以凸显自己研究的“新颖”和“价值”。有的作者虽然引用了相关文献,但没有结合自身的研究讨论,也就是没有把前人的研究结果和自己的研究结果融合在一起讨论。如此讨论,导致论文分割(Balkanization),读者无法系统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你的研究结果。一个诚实的或者成熟的作者,应该对研究结果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既强调研究的成功和可取之处,也要指出研究的局限和不足。为使你的信息表达清楚,在全面的阐述、支持、解释和论证你的答案和讨论其他重要的和直接相关的问题前提下,讨论部分应尽可能的简短。必须注意,讨论旨在对结果进行评论,而不是重复叙述结果。不应过多着墨于不太重要的枝节问题,因为这会使你的重要信息模糊不清。“文”无完“文”(No paper is perfect)。关键要让读者知道什么是确信无疑的,什么只是假设推理性的。“讨论”部分的结构组织很重要,开始写作前,应草拟提纲,以符合逻辑的形式组织你的思想。可以采用链状图、问题树、数字编号或其他组织结构。汲取前人的经验,结合本人十年编辑工作的体会,总结写作“讨论”的十个步骤,以期有助于组织你的思想。1以“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结构来组织“讨论”:从你的发现到文献,到理论,到实践。在你写作“讨论”时,可讨论一切,但必须简洁、简短和明确。2 以重申你试验验证的假设和回答引言中提出的问题作为开始。使用相同的术语,相同的动词时态(现在时)和你在引言中提出问题时相同的观点。3 以试验结果支持答案。阐明你的结果如何与预期和已有文献相关联,清楚地说明为什么你的研究结果可接受,如何与该主题已发表文献的知识相一致或吻合。4 讨论与所提问题相关的所有结果,简明的概括研究结果的主要含意,不管结果统计显著性如何。5 应以正确的逻辑顺序来描述每一个主要的发现/结果所揭示的模型、原理和关系。表述这些信息的逻辑顺序很重要。首先陈述答案;其次提供相关结果;然后再引用他人的研究结果。如果必要,将读者指向插图或表格,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6 论证你的答案。如果必要,可解释为什么你的答案令人满意,而别人的不满意。只有提供正反两方面的论据,才能使你的解释更令人信服。7 讨论和评价对结果相互矛盾的解释。这是一个好的讨论的标志。(中国的许多作者通常回避讨论与结论不一致的内容。)讨论任何意想不到的结果。当讨论一个意外的发现时,以发现作为段落的开始,然后叙述之。8 指明潜在的局限和缺点,评述这些因素对你的结果解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影响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当指出这些局限和不足之处时,避免使用道歉的语气。9 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建议(至多两条)。不要提出在该研究内本该谈及的建议,这样会表明你对数据的检验和诠释不充分。10 阐明本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如何的重要以及如何的影响我们的知识或如何影响我们对所研究问题的理解 科学论文的讨论需要结构化读者对论文的IMRaD结构(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Introduction,Methods,Results and Discussion)相当稔熟,自觉或不自觉地都知道每部分的作用。同样,读者也已熟悉结构式摘要,它所含的信息比非结构式摘要多。有些刊物要求特殊论文使用特殊结构,如报告随机试验(randomised trials)的论文使用CONSORT结构。现在我们提议,科学论文的讨论部分也要结构化,因为它经常是论文最薄弱之处,仔细地解释而成为喋喋不休。老式论文往往缺少新的数据资料,讨论却洋洋洒洒。讨论的作用似乎是让读者相信,作者对数据的阐述及推测的正确。这不是对证据的公正检验。时代变了,人们更重视方法和结果,因为方法愈加复杂,更具科学价值。但是,我们仍然发现许多论文的讨论似乎是在“推销”自已。Lancet主编Richard Horton 和一些人士曾撰文谈及作者如何在论文的讨论中玩弄辞藻。有些作者的讨论文字拉杂,无小标题;重一般,轻特殊;叙述臃肿,扬长藏拙,结果择要,反复唠叨,夸大发现的重要性和普遍性,导致偏差。不顾收集的证据,得出不恰当的结论。建议科学论文讨论部分使用的结构:陈述主要发现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同其它研究比较的长处和短处;特别要讨论结果中的差别研究的意义未解答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讨论一开始要重新说明主要发现,用一个句子表示较为理想。接着全面说明本研究的长处和短处,两者不可偏废。实际上,编辑和读者最注意研究的短处,这是所有研究不可避免的。编辑和读者一旦发现研究的短处,而作者未加讨论,他们对文章的信任会发生动摇,心生疑窦:是否还有他们和作者都未发现的其它弱点呢?其次,将该研究与以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不炫耀自己的工作比以前的工作如何好,而是比较其优劣。与其它研究进行对照,切忌将自己的缺陷掩盖起来。重要的是应该讨论为什么会得出不同于别人的结论,作者可以放开去推测;但是如果弄不清自己的研究结果为什么与别人的结果有差别,就不便作这种推测,也不该断言自已的研究结果正确,而别人的错误。接着应该讨论自己的研究“表明”什么,如何解释自己的研究发现,以及对决策者有什么意义?此刻,作者的境地是危险的,多数编辑和读者能够理解作者的谨慎,不逾实证界限。由读者自己去判断研究的意义:他们是会做到的。作者甚至可以指出研究结果证明不了什么,防止读者得出过度、不实的结论。最后,应点明哪些问题尚未解答,以及要继续做的工作。显然,编辑和读者不喜欢夸大的作法。事实上,作者对论文的这一部分常常写得乱糟糟的。虽然无法阻止作者写一篇充满推测的文章,但切不可因推测而毁了证据。讨论部分有时也许需要别的小标题,但我们以为,现在提出的结构适合大多数研究论文。尽管统一结构有难度,甚至受限制,我们相信这种结构会降低总的文字长度,防止不恰当的推测和重复,减少报道偏差,提高报道的总体质量。这种设想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

讨论议论,一些人支持一些人反对。等等

字体排版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优化

5、3D 字体排版效果如今制作3D字体效果的方法很多,有的设计师会使用 3D 软件诸如 C4D ,当然更多的还是在使用 PS、AI 来制作,但是无论是哪种软件,富有独特想法和感觉的 3D 效果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这波3D字体版式效果都非常惊艳。6、图片蒙板和负空间艺术图片蒙版和负空间艺术也是字体设计的重要方式,设计师使用字体作为剪贴蒙板,能够让图片呈现出更为独特的形式感,在视觉上更有深度。同样的,我们使用负空间和字体+剪贴蒙板在内核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用剪切来呈现信息,令人惊叹,所以,在你无事可干的时候不妨尝试一下。7、字体和其他元素的穿插字体排版的灵活是毋庸置疑的,各种视觉元素都可以和文本字体混用,穿插,交织,如下图所示,这样的字体设计作品会更加具有创意性,而且跳出了传统设计风格的固定模式,很值得大家去尝试。另外,这种用法在一定程度上让视觉效果更加活泼有趣,甚至可以创造视觉奇观。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几种提升创意的字体排版风格,如果你此刻正在为灵感发愁,找不到方向,不妨看看它们,放空一下,也许就会灵思泉涌。总之,这些字体设计排版其中所蕴含的一些奇妙的想法,不止有设计价值,更有艺术气息!

论文可行性分析可从哪些方面入手

论文嘛,所以主要是论题的关点,那么一、首先就是提出论题焦点二、说明历史材料证明该论题有哪些关点被证明三、提出你自己同意或是新的证点,并举证四、还可能存在的问题所在,和你证点相驳的有哪些五、将你提出的论点与相驳的所对比以证明你的有理以上为可行性分析的几点,在然后就是格式排版和资料的引用最后祝你好运。

可行性分析是指对一个项目的总体评价。简单分析为三个可行性:第一是项目的社会需求重要性,即社会和市场行情分析。第二是技术可行性分析,即现实技术可行。第三是三效益的合理性分析。

论文修改应从哪几方面进行

论文查重之后很多同学的重复率往往都偏高,PaperPP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修改:第一招:同义词来替代我们可以使用同义词或者近义词替换原文中的词汇,再理顺前后逻辑关系进行这部分修改。第二招: 中英互译将中文翻译成英文,再由英文翻译成为中午。由于是同一段文章,由于每个人的语言习惯的不同,翻译成的中文必然会不一样。反复互译,降低重复率。第三招:图表代替可以提取出文章的数据或者根据文章内容归纳出图表、思维导向图等方法来降重。第四招: 重新排版语义根据原文的意思将原文中的主动语式改为被动的语式,或者将肯定句式改为疑问句式等,当然这样的降重方法也会存在个别标红重复的提示,但是经过实践证明,使用此方法在文章的总体重复部分的减少,从而达到降重的效果。第五招:原创写作阅读理解全文,根据全文大意适当调整文章的框架和段落,把原文转换成自己的话语,对文章的大意重新描述。第六招:使用机器人降重如果实在不知道怎么改,或者怎么改也没能把重复率降下来,那只能用PaperPP的机器人降重试试了。

回答 1、多文拼凑法 考虑到知网的论文查重系统有个5%敏感度阀值,故此大于这一比例的都会标红,所以在修改每一个段落或语句时能够 找出有关文献资料的相近语句做好拼接,这样就出现了全新的一段话。 2、删减法 如果论文的字数够你进行删减的话的话,那么就对大段标红做好删减。 3、改变句式和关键词法 主动与被动句交换;将长的句子拆分为短句,然后重新融合;将关键词转换成近义词;弄乱句与句的顺序,把这些方式融合起来应用,就可以大幅度降低查重率。 4、转化表格、图片法 由于论文查重系统相比于图片、表格通常查重不出,故此能够把某些大段引用的文字转化成图片或表格,但这一方式会导致论文字数大减。 5、无敌的原创法 最安全的方式 依然是做好原创,假如确实不愿自身动动脑,花点心思那么就多浏览一些论文参考文献,读深入了,把相近的观点逐一归类慨括,再做好个融合,这样比自身左思右想容易得多。 提问 写好名字后怎么转换 像这样接下来怎么弄 回答 你要弄什么 提问 上交 回答 按照要求交就行了啊,一般查完重不是可以下一个报告,把哪个打印出来和论文一起交就行了。 提问 我的是要发到微信而不是打印 回答 截屏发 更多16条 

到PaperPP进行论文查重后,如果论文的重复率偏高,除了机器人降重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修改,手动降重。改词、换句。改变描述方式(变原句为倒装句、被动句、主动句等)、打乱段落顺序、删除关键词汇、关键句等。也可以在不同的资料当中找到我需要的东西,然后把每句话变变句式,换换说法,加一些解释性的扩充,略作增删,最后把这些部分组织到一起,论文就大功告成了。虽然繁琐一点,但是最后出炉的论文,绝对就像去韩国做了整容手术,焕然一新!翻译。利用谷歌翻译或百度翻译或有道翻译,广泛查阅外文资料,挑出可以为我所用的部分,按照一定框架合在一起,一篇拼凑的英文论文就诞生啦!再把它翻译成中文,毕业论文不就有着落了吗?取巧。适合理工科的学生。理工科的个人成果要好出一些,数据不一样,画图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自己写个软件,下载一个源代码,然后根据需要加以修改,就能把代码变成自己的啦!最后用自己的框架搭建起来,毕业设计就完成了。

中国知网,有相应的文章,可以看下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