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传播学论文分析

发布时间:

传播学论文分析

论文的基本要素你要先了解清楚,了解之后再去参考下(新闻传播科学)吧,找下自己的写作思路,一步步慢慢 来总能写好的

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概括,有实际意义,恰当地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论据基本要是:真实可靠,充分典型;论证的基本要求是:推理必须符合逻辑。 一、议论文写作三要素 议论文主要包括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论点必须正确。论据是为说明论点服务的,既要可靠又要充分,事实胜于雄辩,是最好的论据。论据也可以是人们公认的真理,经过实践考验的哲理。论证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有: 归纳法 从分析典型,即分析个别事物入手,找出事物的共同特点,然后得出结论。 推理法 从一般原理出发,对个别事物进行说明、分析,而后得出结论。 对照法 对所有事实、方面进行对照,然后加以分析,得出结论。 驳论法 先列出错误的观点,然后加以逐条批驳,最后阐明自己的观点。 二、议论文的特点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引子、正文和结论句三部分。一般在引子部分提出论点,即文章的主题,在正文部分摆出有利的事实,对论点进行严密的论证,最后根据前面的论证得出结论。 三、议论文的写法 要写好议论文,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确定论点。 论点通常在文章的第一段提出。 要有足够的论据,可以列举生活的实例。 论证要有严密的逻辑性。 所有事实、原因、理由应紧密地同结论连接起来。 层次要清楚。 态度诚恳、友好,因为议论文重在说理,以理服人。 议论文在写作手法上以议论为主,但有时也要运用说明、叙述、描写等手法。议论中的说明常为议论的开展创造条件,或是议论的补充;议论文中的叙述和描写应是为论点提供依据的因此,叙述应该是概括的,描写应该是简要的。 论据要充分 欲证明自己的观点必须有充分的证据。作者可以列举事实、展示数据、提供事例、借助常识或利用亲身经历。

教育是一种传播现象,教育过程就是一种传播过程。教育传播学是研究教师和学生通过传播行为来建立关系,主要从理论的角度,揭示教育传播的规律,探讨教育传播的知识体系,着重回答教育传播研究中“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教育传播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在我国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并在八九十年代出现了短暂的研究热潮,奠定了我国教育传播学发展的基础。然而,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学者对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却失去了热情。本文对《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自创刊以来刊发的88篇教育传播学研究主题论文进行内容分析,对研究数量分布、研究主题、作者进行考察,找出了我国教育传播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美国AECT’94教育技术定义的引入及我国学者对建构主义研究的关注以及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无暇去研究作为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教育传播学的研究,从而导致我国的教育传播学出现了研究的缺失。二、我国教育传播学研究寻踪国外的教育传播研究开始于上世纪的40年代。19世纪末以来,开始新技术革命,电子传播媒体陆续进入教育领域,到20世纪40年代,越来越先进的电子媒体大量涌入教育领域,给教育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去思考媒体的功能、效果、媒体与教育者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的。于是,人们试图用传播的理论与方法去探讨和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就开始了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我国的教育传播学起步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传播学学科的创始人威尔伯・施拉姆多次访问我国,并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传播学者余也鲁教授在广州、北京和上海等地向我国电教工作者介绍西方传播学的思想,专门讲述了教育传播学的相关内容。1982一、教育传播学的地位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过程与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它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一本文作者: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在读博士161/4年,华南师范大学在广州举办教育传播理论讲习班,邀请施拉姆博士和余也鲁教授担任主讲,参加的有来自全国的电教工作者300余人。讲习班进行了6天,内容共7讲:1.怎样克服对新教育科技的阻力;2.怎样选择教学媒体;3.教学软件制作的路线;4.介绍五个新事物传播的实验;5.介绍两个卫星教学实验;6.电视在现代化教学中的新任务;7.现代媒体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威尔伯・施拉姆对我国在传播学的引进和树立教育传播思想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80年传播学研究主题作内容分析,这些研究论文题目的中心词表达的含义基本能反映该文章的研究主题,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论文内容进行分类,包括基本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教材资源建设等方面。有关随笔和札记也包括在内(此类文章共5篇),如1984年第6期《中国电化教育》刊载的邱质朴、刘万年的报道《希望她能再来中国———记美国教育传播学专家乔安・顿博士》。分析维度为《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代初,我国自国外引进了教育传播的概念和理论,不两本核心期刊自创刊至2006年底所有教育传播学论少同志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并为建立我国的教育传文的数量分布、研究内容、作者所属机构等几个方面。播学而努力。数据统计和分析及图表产生采用Excel。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我国的电教工作者(二)研究结论与分析发表了一些教育传播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和一些重要1.《电化教育研究》和《中国电化教育》两本核心的教育传播学教材。其中南国农先生和李运林教授主期刊自创刊至2006年底,共检索到与教育传播学相编的《教育传播学》,前后共两个版本(1995年版和关的研究论文88篇。其中,1995年前共计45篇,此2005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后,共计43篇,而在1994年前,这两本期刊均为双月完善地阐述教育传播理论的教材,奠定了我国教育传刊,(《中国电化教育》1994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电播学研究的基础。还有邵培仁主编的《教育传播学》化教育研究》2000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所以,相对(1992年,南京大学出版社),魏奇和钟志贤主编的来讲,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对《教育传播学》(1992年,江西教育出版社),高蕴奇教育传播学的研究是占有比此后更重要的位置。等编著的《教育传播学》(199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这些教育传播学教材的出版,对于教育传播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刊物特别是电教刊物,如《教育研究》、《电化教育研究》、《电化教育》(即《中国电化教育》,1996年改名)、《外语电化教学》等,也陆续发

文献的传播方式可分为直接传播

文献在现代的解释为“记录有信息和知识的一切有形载体”。具体地,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的结合体。 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文指典籍,献指人才。朱熹《论语集注》中解释:“文,典籍也。献,贤也。”后该词向偏义词演化,偏重于“文”,单指典籍。 文献的属性 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 知识性 记录性 物质性 它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文献的等级 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人们将文献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 零次文献:没有经过加工的原始文献 一次文献:论文,报告等 二次文献:比如各种文摘 三次文献:各种综述性的文章 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过程。它们所含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于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零次和一次文献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象;二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集中提炼和有序化,它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三次文献是把分散的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按照专题或知识的门类进行综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信息,它既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对象,又可作为检索文献信息的工具。 文献的载体 作为有形载体的文献处于不断的演化之中。目前已知的文献载体包括这样一些: 古代的载体 甲骨:包括龟甲和兽骨,应用于商代。 金属:应用得最多的为青铜,即铜与锡的合金,也有少量铁、金银等,流传于先秦时期。 石:以石为载体的文献包括碣、碑、崖刻等,从秦朝到现代都有应用。 竹木:将竹或木头劈成长而窄的竹木片,称为竹木简,可用来记录文字,广泛应用于先秦至三国两晋时期。此外,还有以宽木板作为书写载体的,称为牍。 帛:即丝绸,始见于商,流行于秦汉时期。 纸:纸最早发明于西汉初年,公元150年左右,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到东晋基本取代竹木。 古代国外主要载体:包括古埃及使用的莎草纸、古印度使用的贝叶及中世纪欧洲使用的羊皮纸。 现代载体 现代的文献根据载体形式分为 印刷型文献:是以纸质材料为载体,以印刷为记录手段而形成的文献形式,是目前整个文献中的主体,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文献形式。它的特点是不需要特殊设备,可以随身携带,随处随时阅读。但存贮密度小,体积大,占据空间大,不便于保存。 缩微型文献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照相为记录手段而形成的一种文献形式,包括缩微胶卷、缩微平片、缩微卡片等。缩微型文献的优点是体积小,便于收藏和保存,价格便宜等,但阅读需要有较复杂的阅读设备来支持。目前在整个文献中,所占数量较少。 声像型文献是以磁性和感光材料为介质记录声音、图像等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其优点是存取快捷,可闻其声,见其形,易理解。 电子数字型文献是伴随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以计算机处理技术为核心记录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这种文献存贮容量大,检索速度快捷、灵活,使用方便。电子数字型文献又分为光盘文献和网络文献。 文献的产生方式 中国古典文献产生的主要方式包括文献的产生方式包括“著”、“述”、“编”和“译”四类: 著:古代亦称“作”、“造”、“著作”,强调“无本于前”、“前始未有”,即强调原创性。 述:相对于著来说,述就是“古已有之,有所承因”,即在前人著作基础上进行解释、疏通和解说。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事实上,以今天的眼光看,《论语》、《春秋》等著作的原创性也是很高的。 编:又叫纂、辑,是根据一定体例编辑旧文,重要特征是条文都是其他文献的原文,不加篡改,一般都注明出处。常见的编纂成果包括总集,如《诗经》、《乐府诗集》、《全唐文》等;类书,如《太平御览》、《永乐大典》等;丛书,如《四库全书》等;档案类编,如《清代文字狱档案》等;资料摘抄,如《清稗类钞》等。 译:即翻译,将一种语言的文献转换为另一种文献。中国古代最早的翻译是佛经翻译,东汉明帝时期,大月氏沙门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在洛阳白马寺译出《四十二章经》,为佛经翻译之滥觞。后来重要的佛经翻译家有东晋的释道安、鸠摩罗什,唐代的玄奘等。明代以后中国开始出现学术翻译,重要的翻译家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中国人徐光启、魏源等。佛经翻译中有部分文学故事,但真正的文学翻译始于近代,主要翻译家是林纾。新文化运动以后,鲁迅等人都翻译过大量的文学作品。

文献(literature、document)的概念定义:“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如:甲骨文、碑刻、帛书、图书、连续出版物、录音磁带、缩微平片、电影片、光盘等按文献的出版形式分类文献的出版类型经常是信息服务部门对文献保存、管理和提供使用的依据,按其性质、特点和出版方式可分为10大类型:科技图书(Sci-Tech book)是对已发表的科研成果、生产技术和经验的总结性的概括论述。特点:成熟,全面,可靠,时效性差用途:初步了解一般性问题阅读型:教科书(Textbook)、专著(Monograph)、文集(Anthology)等工具型:词典(Dictionary)、百科全书(Encyclopedia)、手册(Handbook)、年鉴(Yearbook)等科技期刊(Sci-Tech journal)是一种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性出版物,每期版式基本相同,有固定的刊名,有连续的年、卷、期号。特点:出版周期短,报道速度快,数量大,内容新,发行面广。 科技期刊的类型学术性:一般性期刊Journal,汇刊Transactions,各种学报Acta、通报Bulletin、评论Reviews、进展Progress等快报性期刊:各种通讯Letters、短讯News等检索性期刊:index,A专利文献(Patents)是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在接受申请和审批发明过程中形成的有关出版物的总称。包括专利说明书、专利公报、专利分类表、专利检索工具以及与相关的法律性文件。科技报告(Technical Reports)科技报告是国家政府部门或科研生产单位关于某项科学研究成果的正式报告,或是对研究和试验过程中各阶段进展情况的实际记录。特点:内容比较专深具体,能代表一个国家和专业的发展水平与动向。是不定期出版物,一个报告为一单行本,有统一编码。比期刊论文新颖详尽出版周期短,能反映一个国家或某一学科的科研水平。具有保密性。会议文献(Conference Paper)会议文献是指国际学术会议和各种国内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报告。特点:学术性强,内容新颖。会前文献:日程表、 会议议程、 预印本、论文摘要会后文献: 经整理、编辑的正式 文献学位论文(Disseration)指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毕业生为获得某种学位所撰写的论文。根据不同的学位,一般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特点:具有独创性,内容专一,论述详细、系统,是经过一定审查的原始研究成果。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是经过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以特定的文件形式出现的标准化工作成果。特点:是对标准化对象描述详细、完整、内容可靠、实用,有法律约束力,适用范围明确,是从事生产、设计、管理、产品检验、商品流通、科学研究的共同依据,也是执行技术政策所必需的工具。政府出版物 (Government Publication)是指各国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出版的文献,又称官方出版物。行政性文献(包括立法、司法文献),主要有政府法令、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决议、指示、统计资料等,主要涉及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科技文献主要是政府部门的研究报告、标准、专利文献、科技政策文件、公开后的科技档案等。特点:内容范围广泛;具有权威性;一些非正式出版的文献不易收集。用途:对了解各国的方针政策、经济状况及科技水平,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产品资料(Product literature)是厂商为推销产品而印发的介绍产品情况的文献,包括产品样本、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厂商介绍等。特点:反映的技术比较成熟,数据也较为可靠,内容具体、通俗易懂,常附较多的外观照片和结构简图,形象、直观。但产品样本的时间性强,使用寿命较短,且多不提供详细数据和理论依据。用途:1、作为技术人员设计、制造新产品的一种有价值的参考资料。2、了解各厂商出厂产品现状、掌握产品市场情况及发展动向。技术档案(Technical Records)是指在自然科学研究、生产技术、基本建设等活动中所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科技文件,如课题任务书、计划、大纲、合同、试验记录、研究总结、工艺规程、工程设计图纸、施工记录、交接验收文件等。特点:内容真实、详尽、具体、准确可靠,保密性强,保存期长久,是科研和生产建设工作的重要依据,具有很大参考价值。用途:了解生产领域和科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技术窍门

传播学论文摘要

"Today you had it X» "alternative" Today you had? Bo »" become a new network greetings, 2000 XX mode of transmission of this network began to XX factor is the rise of a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WEB0 people both for their own Its mode of operation and are different from general news site, blog, forums, the content is also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news XX have their own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its main ideas reflected in the "XX" and "opinion leaders" in two XX mode of transmission of the "gatekeeper", "that set" and "opinion leaders", "5 W model", and other theories have a tremendous impact, not only made the excavation in the passenger information disseminators and changes in the role of the audience, while enhancing the During the At the same time from birth to the XX came to China, its terms of the emergence of new In the country, XX category has its own Web site one I hope that the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in-depth analysis of XX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spect of its marketing, its own internal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in the 楼主,要是没有人答分就给我吧

cssci新闻传播学

法学22种,语言学23种,管理学29种,环境科学5种,教育学36种,经济学73种,考古学7种,历史学26种,马克思主义16种,民族学与文化学14种,人文、经济地理7种,社会学10种,体育学10种,统计学4种,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0种,外国文学6种,心理学7种,新闻学与传播学15种,政治学32种,中国文学16种,宗教学3种,哲学12种,艺术学21种,高校综合性学报70种

很简单,在baidu里找一下就是,每年都有所不同。

CSSCI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南京大学研制,是各大高校机构评审的重要依据。

新版南大cssci核心,更新变化整理(详细请参考完整核心目录)1、马克思主义理论(排序放在第一位)+6,-1增加期刊:党的文献、党建;南京政治学院学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集刊转)、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研究。变动期刊:理论视野2、管理学+2,-2增加期刊:科学决策、社会保障评论变动期刊:科技管理研究、中国科学基金3、哲学+1:增加期刊:逻辑学研究4、语言学+3,-2增加期刊:古汉语研究、中国文学研究、明清小说研究变动期刊:外语学刊、红楼梦学刊5、艺术学+3,-2增加期刊:美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建筑学报变动期刊:戏剧、南京艺术学院学报6、历史学+3,-2增加期刊: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国际汉学变动期刊:民国档案、文献7、考古学研究+1,-1增加期刊:敦煌研究辑刊变动期刊:敦煌研究8、经济学:+2,总量70个(最多,因为太多不排除有误,请自行核对)增加期刊:金融评论、保险研究9、政治学+3,-1增加期刊:国际政治科学、国际展望、南亚研究季刊(国际政治强势)变动期刊:理论与改革(政治学与行政学仅存3枚,老梁的甘肃行政学院学报还在扩展版,对此表示遗憾,惊诧!)10、法学+2增加期刊:中国刑事法研究、东方法学11、社会学不变;民族学+1,-1增加期刊:文化遗产变动期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12、新闻传播学+1-1增加期刊:新闻界变动期刊:国际新闻界13、图书情报+2-2增加期刊: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现代情报变动期刊: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4、教育学+1:增加期刊:高校教育管理15、体育学+2-1增加期刊: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变动期刊: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综合性社科:总量-2,+5-7,变动较大增加期刊:宁夏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东疆学刊、学术前沿、天府新论变动期刊:学术交流、学习与探索、学术论坛、湖北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兰州学刊17、人文地理+5:增加期刊:地理科学、地理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城市问题、城市发展研究18、高校学报(未注明哲社版、社科版,请自行补充):+6,-6增加期刊:齐鲁学刊、烟台大学学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吉首大学学报、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变动期刊:同济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深圳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对这些学报深表同情!注:部分未列入学科期刊未发生变化。

传播学ssci期刊

1、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缩写:SCI)是由美国科学资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于1960年上线投入使用的一部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其出版形式包括印刷版期刊和光盘版及联机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由科睿唯安公司(Clarivate Analytics)运营。2、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是一种跨学科的学术引用文献索引,由美国科学资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所发展,类似于科学引文索引,为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产品。社会科学引用索引透过分析学术文献引用的资讯,了解目前社会科学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并且说明相关性及先前文献对当前文献的影响力。目前它包含世界上主流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共有2,474种期刊,并且横跨约50种的学科,目前社会科学引用索引可由付费的Web of Science学术文献数据库中检索。扩展资料:科学引文索引以布拉德福(S C Bradford)文献离散律理论、以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引文分析理论为主要基础,通过论文的被引用频次等的统计,对学术期刊和科研成果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研究,从而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单位、个人的科研产出绩效,来反映其在国际上的学术水平。因此,SCI是目前国际上被公认的最具权威的科技文献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以其独特的引证途径和综合全面的科学数据,通过大量的引文进行统计,然后得出某期刊某论文在某学科内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即时指数等量化指标来对期刊、论文等进行排行,被引频次高,说明该论文在它所研究的领域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国际同行重视、学术水平高。由于SCI收录的论文主要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所以SCI指标主要适用于评价基础研究的成果。而基础研究的主要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学术论文,所以,如何评价基础研究成果也就常常简化为如何评价论文所承载的内容对科学知识进展的影响。科学引文索引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检索性刊物之一,也是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引文检索功能可查找相关研究课题早期、当时和最近的学术文献,同时获取论文摘要;可以看到所引用参考文献的记录、被引用情况及相关文献的记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科学引文索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新闻爱好者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的,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CSSCI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1、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出版的一种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也是当前世界自然科学领域基础理论学科方面的重要期刊文摘索引数据库。SCI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种,其中以生命科学及医学、化学、物理所占比例最大,收录范围是当年国际上的重要期刊,尤其是它的引文索引表现出独特的科学参考价值,能反映自然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在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2、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它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据ISI网站200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SSCI全文收录1876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现收录有中国大陆的期刊3种,台湾的期刊7种。扩展资料:SCI和SSCI的区别:1、功能不同SCI是一种学术论文检索工具和数据库,从内容上说是以收录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论文为主。SSCI也是—种学术论文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只不过它是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的英文缩写,从内容上说是以收录社会科学的论文为主。2、重视程度不同在国内大学论文排名、研究基金申请、个人职称晋升等竞争中,SCI论文数越来越成为一项重要依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几乎言必称SCI。国内许多大学都提出了下世纪初把自己办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而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应当拥有较多的SCI论文数,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SSCI却在国内受到冷遇,很少有人提及。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不仅应当拥有较多的SCI论文数,还应当拥有较多的SSCI论文数,尤其对于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更是如此。3、学科范围不同SSCI覆盖的学科范围包括:人类学,区域研究,商业,商业金融,传播学,犯罪学与刑罚学,人口统计学,经济学,教育与教育研究,特殊教育,环境研究,人机工程学,种族研究,家庭研究,地理学,老人病学和老人学,健康政策与服务,历史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史,工业关系与劳工。情报学与图书馆学,国际关系,语言与语言学,法学,管理,法医学,护理学;哲学,规划与发展,政治学,精神病学,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生物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数学心理学,心理分析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公共管理,大众健康,康复,社会问题,社会科学-生物医学,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社会科学-数学方法,社会工作,社会学,恶习,运输,城市研究,女性研究等。SCI则较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学引文索引百度百科-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