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science是一区吗

发布时间:

science是一区吗

请查看《 JCR 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按照该期刊的影响因子,投稿难度和影响力,分为1~4区:一区一般是各领域的top期刊,二区是高水平期刊,三区次之,四区则更普通~~

中科院自己划的。先是按学科,再按影响因子排列划分。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1]其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创刊于1961年,它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ngene Garfield) 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创立的。时至今日加菲尔德仍是SCI主编之一。SCI是由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美国科学情报所出版。现为双月刊。ISI除了出版SCI外,还有联机型据SCISEARCH。ISTP(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也由其出版。SCI是一部国际性索引,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一定数量的中国刊物。SCI索引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及时了解国际动态都有很大帮助。

将所有SCI期刊按影响因子排序,前5%是一区,前20%是二区一般sci论文分四个区,一区都是国际顶级期刊,二区次之,

science都是sci一区吗

sci表science缩写是一样的,但sci可以是 舰控截击(Ship Controlled Intercept);舰运集装箱协会(ShippingContainer Institute);化学工业协会(Society ofChemicalIndustry)还可以是期刊上的那个科学引文索引……

《science》是科学杂志。是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杂志之一。影响因子30+。能在上面发文章的一定是很牛的人。 而SCI是指Science Citation Index。这是它的网络版的一些介绍。 Web of Science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三大引文数据库的Web版,包括三个数据库: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简称SCIE)、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简称SSCI)和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简称A&HCI)。一般订购的数据库只有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简称SCIE)。 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历来被公认为世界范围最权威的科学技术文献的索引工具,能够提供科学技术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成果。

不一定!其实web of science收录的,包括sci和非sci期刊。要确定某一个期刊的论文是否是sci期刊:web of science:搜索期刊名,只有SCI期刊才有JCR分区和影响因子。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搜索期刊名,确定其有中科院分区。

GoingPub 最新SCI期刊查询及分析系统(2018-2019年)整理了最新SCI收录的详细信息,分属领域,研究方向,中科院SCI期刊分区等。可在这查 /journal/

science一区

GoingPub 最新SCI期刊查询及分析系统(2018-2019年)整理了最新SCI收录的详细信息,分属领域,研究方向,中科院SCI期刊分区等。可在这查 /journal/

中科院自己划的。先是按学科,再按影响因子排列划分。反正不怎么好,水分略大。

将所有SCI期刊按影响因子排序,前5%是一区,前20%是二区一般SCI论文分四个区,一区都是国际顶级期刊,二区次之,

请查看《 JCR 期刊影响因子及分区情况》,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提供。按照该期刊的影响因子,投稿难度和影响力,分为1~4区:一区一般是各领域的top期刊,二区是高水平期刊,三区次之,四区则更普通~~

science一区二区

区期刊不论是jcr分区的一区,还是中科院的一区,只要是一区期刊,都是国际上知名的学术期刊,这部分期刊发表难度是非常大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发表的,对于普通作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且不说文章难写,对作者身份职务可能都会有一定门槛,一区期刊是不适合不同作者发表的,一般能发表一区的都是一些专家学者、知名大学教授、或者一些在本专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工作者。    二区期刊仅次于一区期刊,二区sci期刊国内作者发表的就相对多一些了,目前国内一些标准中明确要求发表二区及以上期刊,所以二区是很多国内作者的首选,二区期刊发表难度略小,但也要看具体的学科和具体的期刊,一般的规律是二区期刊较一区期刊容易一些。    三区四区期刊的发表难度就会更低一些,但三区四区期刊在国内有些许争议,就是因为上述我们提到的硬性要求,有些单位和高校是不认可二区以下的刊物的,因此,很多作者会认为三区四区刊物不值得发表,没有发表价值,其实对于大多数普通作者来说,只要能发表sci论文就已经实属不易了,国内也有很多单位只要是sci论文就认可,对分区,没有过多要求,这种情况下三区四区期刊也是可以发表的。

你好,关于SCI分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中科院分区,一个是汤森路透分区,他们都有四个区,你是的一区和二区,我分别给你说一下你就明白了。中科院分区:前5%为该类的1区,6%-20%为2区,21%-50%为3区,其余的为4区,该分区1-4区呈金字塔状分布,越往上杂志质量越高;汤森路透分区(简称ICR):前25%(含25%)为Q1区,前25%-50%(含50%)为Q2区,前50%-75%(含75%)为Q3区,75%之后为Q4区,JCR的每个学科分类按照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平均分为Q1、Q2、Q3、和Q4这四个区的。拓展资料:中科院分区和JCR分区图中科院分区汤森路透(JCR)分区图片来源:百度

是指SCI期刊按影响因子排序,前5%是一区,前20%是二区,前50%是三区,剩下的是四区。50 多年来,SCI 数据库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另外,随着 ISI 还陆续出版了《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和《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它不仅是一部重要的检索工具书,而且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它已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它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扩展资料拒稿在 SCI 论文发表中是十分常见的结果,不管是第一次发表 SCI,还是已经发表了几篇 SCI,在 SCI 投稿的过程中得到的结果都有可能是大修或小修等不同程度的修改意见。其实,SCI 拒稿也有完全拒稿、可申诉性拒稿和可再投性拒稿这种区别的。01 完全拒绝 这种拒稿是主编通常会强烈地表达个人意见,表示不愿再看到该论文,因此,再寄送这类文章是没有意义的。02 可申诉性拒绝 这种情况是因为论文有许多不足但没有致命缺陷或审稿人/编辑误判引起,因此你其实可以提交申诉信,并积极修改论文以争取主编给你再审稿的机会。不过,申诉后成功被接受的比率非常低,往往不如修改后改投另一份杂志。不过有时候如果是因为审稿人审稿时不够公正所致的拒稿,作者可以礼貌地申辩下。审稿人有时也会犯错误,并非源于专业知识,而是因为有些时候期刊的编辑找的审稿人未必是作者这个领域的专家。即便他们的审稿意见看似不够专业,我们也要礼貌地申辩。如果作者对否定有异议,可以向编辑或主编提出自己的意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学引文索引

SCI有两个分区规则:JCR分区和中科院的分区;1、JCR分区根据影响因子(IF值),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然后平均4等分(各25%),分别是Q1,Q2,Q3,Q4。2、中科院分区的方法:一区刊: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5%;二区刊:前6% ~ 20%;三区刊:前21% ~ 50%;四区刊:后51%~100%。

science是一去吗

符合多数人利益的知识被认为是科学的

科学它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科学是对已知世界通过大众可理解的数据计算、文字解释、语言说明、形象展示的一种总结、归纳和认证;科学不是认识世界的唯一渠道,可其具有公允性与一致性,其为探索客观世界最可靠的实践方法。科学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在一个旧的,密切相关的意思,“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科学的专业从业者习惯上被称为科学家。扩展资料:科学的分类: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按人类对自然规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两类。按是否适合用于人类目标来看,科学又可分为广义科学、狭义科学两类。已经成熟并被社会承认的科学称为"显科学",尚未成熟,还处于幼芽阶段的科学则可称为"潜科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学

这是张入典吗

现在,“科学”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据考证,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其含义一般是指“学问”或“知识”。可是到目前为止,对于“科学”尚无一个公认的统一定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对“科学”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科学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贵的成果。”(英国科学史家贝尔纳)“科学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的精神活动的现象与规律的概念体系……它总是历史地形成的人类活动‘精神劳动’的形式。”(前苏联学者凯德洛夫)“对于科学,就我们的目的而论,不妨把它定义为‘寻求我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有条理的思想’。”(美籍德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中国《辞海》)“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法国《百科全书》)“科学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历史地形成的和不断发展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对现实世界规律的不断深入的认识过程。”(前苏联《大百科全书》)“科学是认识的一种形态……是指人们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和积累起来的、现在还在继续积累的认识成果……知识的总体和持续不断的认识活动本身。所谓科学,是具备客观性和真理性的既具体又普遍的有体系的学术上的认识,即科学是学问达到最高程度的部类”(日本《世界大百科辞典》),等等。由此可见,关于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见仁见智。不过,从各种对于“科学”概念的不同表述中,我们还是大体上可以从中找出某些基本的、共同的东西。那就是:科学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它是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同时,科学又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关于科学的分类,在不同的学者中间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有不少学者,把科学分成研究自然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研究社会运动规律的社会科学和研究人类思维活动规律的思维科学;并且除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这三大领域之外,还包括研究这三大领域最一般规律的哲学,以及研究这三大领域共同具有的“数量”关系的数学。这就是说,在这里把现代科学概括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和数学,总共五大领域,或者说五大门类。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把现代科学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军事科学、文艺理论及行为科学,共计九个门类。关于科学的分类,恩格斯提出了两个基本的原则:(见《自然辩证法》第227—228页,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一是客观性原则。恩格斯指出:“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互相关联和互相转化的运动形式的,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所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这就是说,在进行科学分类时,必须把客观物质世界的各种特殊运动形式加以区别,而这也正是科学分类的最基本的根据。二是发展性原则。恩格斯认为:“正如一个运动形式是从另一个运动形式中发展出来一样,这些形式的反映,即各种不同的科学,也必然是一个从另一个中产生出来。”这就是说,物质世界中各种运动形式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是不断地从一种运动形式向着另一种运动形式发展和转化的:恩格斯所阐明的关于科学分类的这两个基本原则,把各门科学在空间上的排列分布和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统一起来了,这样就从科学的整体上把握住了它的本质及其相互关联,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反对了机械唯物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有效地加速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各门科学之间的横向联系在逐渐加强,出现了相互“交叉”的趋向,并且迅速地形成了包括各种边缘学科、横断学科、综合学科和比较学科在内的新兴科学群落——交叉科学。交叉科学主要是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广阔地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现出异乎寻常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人们认识能力约提升和科学技术的继续向前发展。正如同科学本身的产生和发展一刻也未曾离开过社会实践一样,社会实践同样也是交叉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通过广泛的智力横向转移和科学家们全方位的系统研究,交叉科学不但在世界范围内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已经在我国初露锋芒。特别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围绕体制改革问题、科学决策问题、城市管理和企业管理问题、农业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资源问题、环保问题、教育问题、交通问题、社会治安;习题、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问题以及西部大开发问题等等,交叉科学正在逐渐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智囊科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