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国内权威的杂志,一级,而且中华牌,在国内得分相当高。对了,学术性的。
专业的杂志,发表论文、文章等含金量较高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副会长 浙江省医学会 常务理事 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心电学会 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主任委员 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技术工程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 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 委员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功能学会 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 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 成员钱江晚报生命工作室智囊团专家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第一层次培养人员《th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Excerpts》 中文版编委《Circulation》 中文版编委《AHA Journals Best Selection》 中文版编委《心电学杂志》 主编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编委《中华实用医学杂志》 编委《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编委《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专家编辑委员会编委《心脑血管病防治》 编委《临床心电学杂志》 编委《浙江医药卫生科技》 编委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B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 编委
国内权威的杂志,一级,而且中华牌,在国内得分相当高。对了,学术性的。
专业的杂志,发表论文、文章等含金量较高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指导,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广东省介入心血管病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专业刊物。本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收录期刊。本刊国内刊号:CN 44-1581/R,国际刊号:ISSN 1672-3015。主编:冯建章,副主编:罗良平、秦卫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杂志创刊于2002年,2010年7月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为半月刊,上半月为科普刊,下半月为专业学术刊。专业学术刊以广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临床工作者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最新专业领域资讯及临床领先的科研成果和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包括部分内科、外科、儿科临床实践的文章。本刊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观察/研究、综述与进展、专题报告、理论探讨、经验交流 、病例讨论、临床护理等。
养好良好的作息时间,不要经常熬夜,不要经常喝一些浓茶、咖啡等饮品。
长期的出现头皮发麻的人,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80%。如果你也经常感到头皮发麻,就一定要注意是不是心脑血管疾病。
专业的杂志,发表论文、文章等含金量较高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文稿应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资料可靠,层次清楚,数据准确,文字精练通顺。全文包括图表在内论著、综述不超过5000字,专家论坛不超过4000字,病例报告不超过1500字。 1 文题:应简明、醒目,反映文章主题。中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英文文题一般不超过20个单词,并应与中文文题含义一致。文题中一般不使用缩略语(除许用者外)。2 作者及工作单位:应于题目下方按序列出全部作者姓名,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通讯作者只列1位,并应标注通讯作者电子信箱。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则用其本国语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集体署名的文章,于文题下列署名单位,文末列整理者姓名,并在论文首页脚注通讯作者姓名及电子信箱。如需注明协作组成员,则于文末、参考文献前列出协作组成员的单位及姓名。如论文系在国外进修、学习、工作后撰写,应附有所在单位证明,同意在国内发表。不同工作单位的作者:所有作者均注于工作单位后,具体到科室、所在城市名及邮编(英文作者工作单位、科室、所在省、市、所在地及邮编后还应标明国名)。英文摘要应列出全部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和名字均为首字母大写,双字名中间不加连字符)、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及国名。若文中作者单位有多个,请在作者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通讯作者姓名及Email地址用英文另起行列出。3 摘要和关键词与基金项目: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需附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关键词一般列2~5个。摘要必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须给出主要数据)、结论4部分,各部分冠以相应的标题。中文摘要可简略些(300字左右),英文摘要则相对具体些(500个实词左右)。英文关键词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us》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中文译名可参照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编译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未被词表收录新的专业术语(自由词)可直接作为关键词使用,建议排在最后。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脚注于文题页左下方,基金项目名称应按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隔开,并列出相应英文。作为脚注的第一项,投稿时须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4 试验设计及统计学方法:应告知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方法。如调查设计分为前瞻性、回顾性或横断面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应告知具体的设计类型,临床试验设计应告知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概要说明,尤其要告知如何控制重要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应注明所采用的统计学处理方法,在P值前标注统计量,如t值、F值、χ值等。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5 名词术语及层次与序号: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于文内首次出现时应注明原词。中西药名以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均由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为准。英文药物名称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在文题及正文中药名一般不得使用商品名,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药物试验需注明生产厂家、国家、批号。文中尽量少用缩略语,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不宜使用。必须使用时于首次出现处先叙述其全称,然后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其缩略语,后两者间用“,”分开(如该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出其英文全称)。正文用阿拉伯数字标明层次,例如1, 1, 1,各级标题后不加标点,有标题内容者列序号,无标题内容用自然段。6 图表和数字与计量单位:图表应具有自明性。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表格采用非封闭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或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应加分界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图要求清晰可处理,带坐标的,坐标轴指针向内,只有一个原点,高与宽的比例约为5∶7 。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符号(包括箭头)。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执行GB/T 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小数点前或后超过3位数字时,每3位数字1组,组间空1/4个汉字空,对于恰好为小数点前后4位数的数字需分节。序数词和年份、页数、部队番号、仪表型号、标准号不分节。百分数的范围和偏差及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应写成5%~95%、2%±6%及4 cm×3 cm×5 cm。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可对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凡是涉及人体及动物体内的压力测定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Hg)。7 参考文献:文献著录格式具体执行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排列于文后,请于文献题各项后增加标注文献类型标志项目。为了方便国际交流,中文文献需同时提供英文版,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举例如下:期刊[序号]作者文献[类型] 刊名,年,卷(无卷数者列期刊期数,外加圆括号):起-止页 [1] Valiyaveettil M, Kar N, Ashraf MZ, et Oxidized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inhibits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aggregation via scavenger receptor BI [J] Blood, 2008, 111: 1962-[2] Zhang P Six minutes walk test and its ac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cardiac Chin J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 [J], 2007, 1:238- (in Chinese)张萍 六分钟步行试验及在心功能评价中的作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7,1:238-专著[序号] 编著者书名[M]版次(第1 版不列出)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3] N Genes and gene produc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M] Amsterdan: Elsevier,387-[4]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ChinaHealth Statistical Yearbook(2010) [M] Beijing: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ress, (in Chinese)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专著析出的文献[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5] Oswald WD, Tritt K Cognitive deterioration in old age and in the course of In: Jellinger KA, Ladurner G, Windisch M, New trends in the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Alzheimer′s disease [M] 2nd Wien: Springer Verlag, 105-[6] Sun P Tissue Doppler In:He C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M] 2nd Beijing: People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882-(in Chinese)孙平 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何超心血管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82- 稿件处理:本刊实行以同行审稿为基础的三审制(编辑初审、专家外审、编委会终审)。审稿过程中保护作者稿件的私密权。专家外审后回修时,需针对审稿意见逐条进行文字说明,并附上修改后的文章。对稿件处理有不同意见者,作者有权申请复议,并提出申诉的文字说明。修回的文章经定稿会终审,随后通过系统发送录用通知及授权书,所有作者亲笔签署授权书后需随信附上基金证明材料,医学伦理知情同意书。如系动物实验,须提供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明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接到本刊回执后2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而一旦发现一稿两用,本刊将刊登该文章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今后拒绝该文第一作者的任何来稿。作者对来稿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2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 稿件录用后有关事宜:稿件录用后由作者亲笔签署论文专有使用权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部所有,未经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部同意,本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本刊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网络版等其他方式出版该文。
投稿方式简便,发稿直接通过自己的编辑部,不是代发,没有中间环节,不错的一个投稿网站。
张宏光,男,心脑血管研究中心主任医师,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教授,1948年出生,1974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医科大学,现任卫生部心脑血管药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脑血管中心主任医师。中国高血压防治学会副会长 、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流行病分委会委员 、心血管疾病杂志编委 、世界心脏联盟全球心脏论坛指导委员会成员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心脑肺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委员会会员、《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老年心脏瓣膜病防治以及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开展了冠状动脉内超声成像(国家教委科研基金)、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手术中应用的研究。参加研究“心气虚实质”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分别获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曾主持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心脑血管病的研究项目,在世界卫生组织MONICA合作研究项目中负责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工作,是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先后在《美国超声心动图学杂志》、《中华中医学杂志》、《中华心脑血管病杂志》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先后曾经参加了8部学术专著的编写。并担任《中国医药导刊》、《世界医学杂志》执行主编,《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脑血管疾病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等多种国内外杂志副主编、编委。在这次心脑血管高科技新产品——胚胎•的研究进展中,张宏光教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率先成功提出用中药作为诱导制剂,成功诱导胚胎干细胞培育出人体血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这标志这人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进入生命科学时代,被授予21世纪医学领域最伟大的科学成果之一。
张宏光,男,心脑血管研究中心主任医师,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教授,1948年出生,1974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医科大学,现任卫生部心脑血管药临床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脑血管中心主任医师。中国高血压防治学会副会长 、中华心血管病学会流行病分委会委员 、心血管疾病杂志编委 、世界心脏联盟全球心脏论坛指导委员会成员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心脑肺血管疾病防治研究重大项目课题负责人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委员会会员、《中华医学杂志》审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津贴获得者。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老年心脏瓣膜病防治以及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开展了冠状动脉内超声成像(国家教委科研基金)、多平面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手术中应用的研究。参加研究“心气虚实质”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分别获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曾主持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心脑血管病的研究项目,在世界卫生组织MONICA合作研究项目中负责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工作,是多项国际合作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先后在《美国超声心动图学杂志》、《中华中医学杂志》、《中华心脑血管病杂志》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先后曾经参加了8部学术专著的编写。并担任《中国医药导刊》、《世界医学杂志》执行主编,《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脑血管疾病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等多种国内外杂志副主编、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