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改革开放理论论文

发布时间:

改革开放理论论文

忆改革开放,现中华雄威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祖国母亲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中国的经济成就不仅写在了中国历史之上,也在世界历史上刻下了辉煌的一页,过去25年全球脱贫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归功于中国!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社会和谐稳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1998年面对南方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对让人闻风丧胆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对十几个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手挽手将一个个磨难阻击在脚下!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我国体育事业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许海峰摘得中国奥运首枚金牌,自此之后,中华体育健儿奋勇争先: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代表团收获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奖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绩;04年雅典,中国军团更是将金牌总数扩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后,奥运大幕将在中华大地上拉开,我们将成为奥运的主人! 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从100多年以前开始的。1840年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历程。但是,一直到1978年以前,都还只是为现代化提供某些条件和基础,而没有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则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情况则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一文化、封闭社会。因此向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先后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逐渐地展开,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弄清楚这些变化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脉络,对于今后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这个过程是从经济生活中开始的,尤其是从经济生活的最深刻的层次即社会利益结构的大变动开始的。  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以1978年为界限,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许多文章中做过阐述,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说。  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个体利益绝对地服从整体的利益,同时,个体之间在国家的控制与调节之下,实现平均化。而整体利益实际上是由几个大的板块构成的,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所谓利益的平均化则是在各个板块内部实现的。  在这种利益结构中,国家所有制以及从属于国家所有制的集体所有制构成了人们追求利益的唯一源泉,离开了这个唯一的利益源泉,人们就会丧失一切利益,从而失去生存的条件。为了维持这个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和手段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使人们逐渐忘掉了个人利益,从而使社会处于失去动力的状态。再加上文革的破坏,便使国民经济衰落到崩溃的边缘。这便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因。  因而,改革开放以后的首先也是最大的变革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出现开始的: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发展起来以后,中央的政策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允许在公有制之外的多种所有制的存在。这样便造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使人们有可能摆脱公有制的束缚而到体制外去追求利益。同时,原有的对个人利益的压抑政策也开始松动了。这样,就在人们的观念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与此同时,原有的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便崩解成无数个小碎片,造成了社会利益单元的个体化。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结构从几个板块构成的整体性结构变成了原子结构。从而使个人利益问题被提上日程,使得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合理、合法的事情了。  而当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一旦觉醒,就如洪水决堤一样产生了普遍而强烈的利益饥渴现象。人们开始如饥似渴地追求利益,而且这种追求向各个领域中迅速展开,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正是这股浪潮便给整个经济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的一切成就,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巨大而迅速的发展,都是靠这种活力和动力的支撑才取得的。这是主流的一面。

对于这个论文来说的话,可以从许多方面就行讲解。

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入手

改革开放政论文

改革开放 政治小论文 1500字如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从100多年以前开始的。1840年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历程。但是,一直到1978年以前,都还只是为现代化提供某些条件和基础,而没有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则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情况则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一文化、封闭社会。因此向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先后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逐渐地展开,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弄清楚这些变化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脉络,对于今后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这个过程是从经济生活中开始的,尤其是从经济生活的最深刻的层次即社会利益结构的大变动开始的。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以1978年为界限,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许多文章中做过阐述,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说。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个体利益绝对地服从整体的利益,同时,个体之间在国家的控制与调节之下,实现平均化。而整体利益实际上是由几个大的板块构成的,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所谓利益的平均化则是在各个板块内部实现的。在这种利益结构中,国家所有制以及从属于国家所有制的集体所有制构成了人们追求利益的唯一源泉,离开了这个唯一的利益源泉,人们就会丧失一切利益,从而失去生存的条件。为了维持这个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和手段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使人们逐渐忘掉了个人利益,从而使社会处于失去动力的状态。再加上文革的破坏,便使国民经济衰落到崩溃的边缘。这便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因。因而,改革开放以后的首先也是最大的变革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出现开始的: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发展起来以后,中央的政策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允许在公有制之外的多种所有制的存在。这样便造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使人们有可能摆脱公有制的束缚而到体制外去追求利益。同时,原有的对个人利益的压抑政策也开始松动了。这样,就在人们的观念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与此同时,原有的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便崩解成无数个小碎片,造成了社会利益单元的个体化。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结构从几个板块构成的整体性结构变成了原子结构。从而使个人利益问题被提上日程,使得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合理、合法的事情了。而当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一旦觉醒,就如洪水决堤一样产生了普遍而强烈的利益饥渴现象。人们开始如饥似渴地追求利益,而且这种追求向各个领域中迅速展开,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正是这股浪潮便给整个经济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的一切成就,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巨大而迅速的发展,都是靠这种活力和动力的支撑才取得的。这是主流的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出来。  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分配关系。如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连续8年出台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三农”问题,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各地平均2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每次平均增幅9%;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力度,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基本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等。这些措施开始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7%和9%,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涨幅自1998年以来首次超过城市居民。  但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领域的很多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倾向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达23倍;垄断行业收入明显偏高,行业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7倍;“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

我的家乡在梧州。梧州是一座依山旁水的小山城。这个小山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香港”! 梧州的中山路是我家乡变化最大的地方之一。中山路是我的家乡最繁华的闹市中心,无论我去上学或购物都要经过这条路。中山路两旁的商场和中山花圃热闹非凡。川流不息的车辆在道路通过。路旁枝叶茂盛的大树,使整条道路像一座绿色的长城。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像一个个高大威武的卫兵一样,排着整齐的队列分别站在一棵棵大树的旁边。 我听爸爸妈妈讲,过去的中山路是一条狭窄的马路,只有双车道,冷冷清清的。行人稀少,看到最多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汽车是非常少的。马路两旁没有一间大商场,只有几层高的人民礼堂、人民艺术剧院、新华书店和几间小百货商店。到了夜晚,街道两旁稀疏的街灯发出来的灯光都非常昏暗。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山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原来狭窄的马路变成宽阔平坦的大马路。成为了一条日夜车辆穿梭,行人往来不断的繁华商业街,成为了梧州的购物天堂。汽车哒哒的马达声和行人的欢笑声,构成了一组美妙的交响曲。看,这马路两旁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像一个个高大无比的巨人挺立在中山路旁。原来的人民礼堂、人民艺术剧院、新华书店和小百货商店,也变成了集商住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物国泰广场、新世纪大酒店以及恒业国泰广场。每当夜幕降临,中山路灯火辉煌,五彩缤纷的街灯,霓虹灯,争艳斗丽,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街道上的汽车一辆紧接一辆,一排紧挨一排,好似流淌着一串耀眼的珍珠,又像是一行行闪烁的星星在移动,让这幅美丽的图画更加美妙无比。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山路今天的繁华。我相信家乡的明天将会变的更加繁荣昌盛。金温江,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它就是我美丽的家乡。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令许多人向往的地方。 我的家乡变化万千,其中城市道路的建设尤为显著。 在20世纪80年代,虽说那时温江已是成都的卫星城,可通往成都的路却只有一条。这条路特别窄,旁边见不到一点绿化,整个温江显得死气沉沉。那时的人们骑着自行车在公路上行走,可总是被地上的“伤疤”---- 坑坑洼洼摔了个“狗啃泥”。爸爸还说,那时候下雨天上学可不好走,虽说学校不是很远,可光一个来回就要摔上几跤。所以爸爸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的。那时的情况跟现在简直没法比。 90年代时,这条公路修建得跟现在随处可见的普通公路一样了。路挺宽的,绿化也有了一些。 现在跟以前相比是截然不同了,再也不见“脏乱差”。道路也宽敞多了,光是通往成省城的道路就有三条。其中,光华大道是通往成都的重要路段,看上去可气派了!这是一条又平又直的柏油马路,一共有八个车道呢!此外,路旁还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每条道都相当宽!在道路的中间还用了绿化带隔开呢!大道两旁芳草萋萋,鲜花盛开。一棵一棵的树木“屹立”在人行道旁,树下有有绿油油的小草,五彩斑斓的小花。小花四季都有:春天,迎春花摇曳生姿;秋天,菊花聆听歌唱……现在的温江,百花齐放,初来乍到的还以为走进了一个大花园呢! 天边的彩霞化做绸缎,挥一挥,给神奇的土地披上了新的衣裳。我的家乡金温江,怎不叫人朝思暮想、千盼万望! 变化万千的金色温江,是圆梦的好地方。芳香的鲜花舒展情怀,欢腾的小河追逐向往。快乐,可以在家乡同享;歌声,可以在家乡飞扬!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变化着的家乡---- 金温江!改革开放以来放以来,我的家乡—信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信宜可是个美丽的城市。这里有繁华的商业街,笔直的迎宾大道,现代化的淘金湾文化广场,充满欢声笑语的体育中心,古木苍翠的玉都公园,梅岗公园,如雨后春笋般的商业住宅楼,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令人垂涎欲滴的风味小吃……真是说也说不完。 特别是位于锦江河畔的淘金湾文化广场更代表了信宜的新面貌。当你来到这里,就好像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城市,这里有宽敞的街道,现代化的建筑,还有精美的玉石雕刻和气势磅礴的双龙戏珠。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淘金湾广场就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你看,吉祥门和十二生肖玉石雕刻边,聚满了年轻的父母和可爱的孩子,他们学走路的,玩游戏的,嬉戏打闹的,玩的可开心了;听,功德亭那边传来了悦耳的粤剧声,那是粤剧爱好者在吹拉弹唱。最吸引人的是广场中心,音乐响起,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在旁边看的也津津有味,此情此景让每一个游人都流连忘返。我特别爱这个美丽的城市,因为我是在这个城市里长大的。 我问妈妈十几年前的信宜是个什么样子的?妈妈告诉我说:"十几年前的信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那时候锦江河是一条狭窄、杂草丛生的小河,人们居住的是低矮、阴暗的瓦房,街道、公路尘土飞扬……茶余饭后人们没有消遣的去处,夜晚人们早早的入睡了,信宜的夜晚是一个黑暗的世界。” 信宜—粤西璀璨的明珠,我为你感到骄傲!破旧的公共汽车颠簸在崎岖的土路上,到家还有几公里的路,但公共汽车已无法前行。那时候家乡落后,没有出租车,只有步行回家,如果运气好,可以碰上三轮摩托车可以载我们一程。回家乡看奶奶要看天气,如果下雨,公共汽车只能走到离家很远的城外,步行回家也非常困难,地上的土和雨水混在一起,就像沼泽地一样,必须掂起脚尖,踩着人们垫的砖块慢慢地行走。不过家乡的天空是那么的蔚蓝,家乡的小树林是那样的翠绿,家乡的小溪是那样的清澈,家乡的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尤其是下过雨后的天空更是让人赞叹不绝。 现在的家乡修好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公共汽车也换成了按有电视的空调车,公共汽车可以直接就送到了奶奶家不到一公里的新汽车站,还有了出租车服务公司,可以直接打电话预约服务。可是前几天回奶奶家时发现村子边上建了一座化工厂,奶奶说现在的人们都不用去城里打工了,可以在自己家门口打工了,可是我却发现化工厂排出的污水把清澈的溪水都变混浊了,排出的黑烟把小树的树叶都薰成了焦黄色,天空也成了灰蒙蒙的,只要化工厂开工,村子上空就黑烟迷漫空气也特别的刺鼻。 家乡的改变,使我又惊喜又害怕,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一步步的改善,但大自然却在一步步的被破坏。我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叹息!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看到清澈的小溪,翠绿的树林,蔚蓝的天空……广西,一个山青水秀的圣地。经过发展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以来,它的变化只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就拿城市风景、建设来说吧。我们的首府南宁有着当之无愧的“绿城”之称。“桂林山水甲天下”世界无人不知晓。漓江像是化着永不融缷的妆,不断地向我们展示她的美。城市愈繁华,人们生活奔小康。我们梧州就有全国独一的“龙母庙”、鸳鸯江的柔美、骑楼城的悠久、平顶屋变大厦,这都显现出广西的历史变化。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变化。以前,每条路面都是沆沆洼洼,一到下雨天,如果稍不留意就会踩着湿泥滑倒。车一经过,溅人一身水泥。人们经济状况不好,几人挤一间小房子,没有好饭菜,生活艰苦, 时常担心吃饱问题。 现在,人们生活不艰苦,住得没那么简陋,屋子装修豪华、美观。一条条平坦宽敝的水泥路铺到你家门。人们生活快乐、幸福,不用为填饱肚子伤脑筋。 科技变化也是我们变化的见证。从黑白电视机到如今的高科技:电脑、液晶电视机、空调、冰箱、MP3等。这一切,都是科技的发展历程。 短短的时间内,广西的变化巨大,令人难以置信。是因为有了人们勤劳的双手和追求美好的向往,所以才能创造这美丽的广西。我的家乡在*****。爸爸常说家乡的变化很大。妈妈说以前老家的路很难走,都是一些泥巴沙子路,有句话说:“山道弯弯到农家。”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就逐渐走向富裕了。1981年,小山村就通了电。 黑白电视机就进入了平民家庭了。又在2003年时,我们家乡的高速公路也开通了。前几年家乡铺了一条水泥路到家门口,进出的交通比以前方便多了,小山村也与外界的联系多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精神的事情呀。 近几年来,我也感觉到家乡在变化。以前的平房大多都变成了高楼大厦,人口增长太快了,许多外出的人开着豪华的车子衣锦还乡。以前农家的砖瓦房如今剩下不多了,家家户户都盖上了两三层的楼房,还装修得豪华气派。回想20年前时,有些人还吃不饱,如今要啥有啥。我还听老家的叔叔说:“以前这里人多地少,山上能开荒的都开来种花生、黄豆等旱地作物,如今大家响应党的号召,退耕还林了。以前农家的菜盘子是见不着肉的,一日三顿吃咸菜萝卜。如今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肉。衣服也不像从前一样一年一套,现在衣服多得很。旧的还没烂,新的又买了。” 我的家乡在变化,我的祖国也在变化。希望家乡会变得更加富裕,祖国能变得更加富强!说道自己的家乡,大家一定是用花言巧语美言自己的家乡,可是,我的家乡,变化那是相当的大。 我的家乡在泸洲市古蔺县,春节将至,我决定回家。 一下车,城市中并不是原来的瓦房,而是平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周围也没卖菜,卖水果的小贩了,三轮车也没有了,还设定了许多风景区,如:火星山公园,大黑洞,黄荆森林,每处景物都有他的风采。 其中,我认为变化最大的就是家乡的水,原来,我的家乡四面环山,也有水,只不过不能说是山清水秀,山可以是清的,水却不能,因为当时的水质特别差,可以说整条河都是污水,黄色的水在渠道中流动,还有谁敢喝这个水啊!然而现在,水变绿了,变清了,也就秀了,现在的家乡才是名副其实的山清水秀。嫌水脏的人少了,夸水清澈的人多了,家乡就这样漂亮了。 还有啊,家乡还修了个体育场,供人们运动、休闲 、娱乐,成了每天人们必到之地。还有一个“天天演”活动,就是由我们县里的人们组织表演节目,类容并不压于春节联欢晚会,有武术、唱歌、小品、跳舞…… 这就是我家乡的变化,有空,也去玩玩。 我的家乡是博兴县,它有幸福的现在,也有辛酸的过去。 听妈妈说,几十年前,博兴县是一个破旧的博兴县,县内几条坑坑洼洼的小马路,又脏又乱,破旧的房子处处可见,脏水坑、垃圾堆比比皆是,一到连绵的春夏秋雨天,泥泞的小路无处落脚,连门都出不去,人们的生活更是局限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现在,因为有了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有钱了,可以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小商店越来越多,有买鲜花的,有买文具的,有买食品的,有买奶的,还有买服装的。大超市一个接着一个。土房没有了,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土路没有了,变成了宽敞的公路,我闷了想出去玩,有公园,有动物园,有广场等,公路上的汽车一辆接一辆,非常热闹。 现在,为了把我们的博兴建设的更好,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对建设博兴有用的人!

对于这个论文来说的话,可以从许多方面就行讲解。

改革开放的论文

对于这个论文来说的话,可以从许多方面就行讲解。

改革开放 政治小论文 1500字如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从100多年以前开始的。1840年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历程。但是,一直到1978年以前,都还只是为现代化提供某些条件和基础,而没有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则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情况则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一文化、封闭社会。因此向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先后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逐渐地展开,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弄清楚这些变化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脉络,对于今后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这个过程是从经济生活中开始的,尤其是从经济生活的最深刻的层次即社会利益结构的大变动开始的。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以1978年为界限,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许多文章中做过阐述,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说。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个体利益绝对地服从整体的利益,同时,个体之间在国家的控制与调节之下,实现平均化。而整体利益实际上是由几个大的板块构成的,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所谓利益的平均化则是在各个板块内部实现的。在这种利益结构中,国家所有制以及从属于国家所有制的集体所有制构成了人们追求利益的唯一源泉,离开了这个唯一的利益源泉,人们就会丧失一切利益,从而失去生存的条件。为了维持这个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和手段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使人们逐渐忘掉了个人利益,从而使社会处于失去动力的状态。再加上文革的破坏,便使国民经济衰落到崩溃的边缘。这便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因。因而,改革开放以后的首先也是最大的变革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出现开始的: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发展起来以后,中央的政策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允许在公有制之外的多种所有制的存在。这样便造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使人们有可能摆脱公有制的束缚而到体制外去追求利益。同时,原有的对个人利益的压抑政策也开始松动了。这样,就在人们的观念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与此同时,原有的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便崩解成无数个小碎片,造成了社会利益单元的个体化。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结构从几个板块构成的整体性结构变成了原子结构。从而使个人利益问题被提上日程,使得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合理、合法的事情了。而当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一旦觉醒,就如洪水决堤一样产生了普遍而强烈的利益饥渴现象。人们开始如饥似渴地追求利益,而且这种追求向各个领域中迅速展开,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正是这股浪潮便给整个经济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的一切成就,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巨大而迅速的发展,都是靠这种活力和动力的支撑才取得的。这是主流的一面。

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入手

改革开放议论文

我眼中的改革开放!时光荏苒,日月穿梭。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一个历史事件,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走过了整整30年。30年与5000年的中国历史相比虽是短暂的,但其影响却重大而深远,它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前途未来。感受最深的是与我们童年息息相关的教育,它以悄然姿态,在岁月的见证下发生巨大的变化。一天,我无意中在妈妈的皮箱里发现了一张长方形的小票子,仔细一看,小票子上印着“全国定额粮票”字样。于是我问妈妈:“这是干什么的?”妈妈告诉我说:“这是粮票。几十年前,因为国家粮食供应紧张。所以每家每户都要按照年龄、性别和身体状况,确定每人每月的粮食分配数量。”妈妈还说,如果想要去粮站买粮食,不仅需要准备钱,更重要的是准备粮票。可以这样说,在粮食极度缺乏的年代里,最宝贵的是粮票,第二才是钱。你可以用粮票换到钱,却很难用钱买到粮票。哦,这下我终于明白了粮票的来历。我又问:“那么现在为什么粮票又不用了呢?”妈妈说:“因为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了,物资供应很丰富,生活也就好起来了。买米、买面就不用再凭粮票了。”你瞧,现在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而且我们还可以随时买到各种品种的大米了。再也不需要用粮票了。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遇到下雨天,就更不要说了,穿一件雨衣,再打一把伞,和雨水进行大战,但雨水还是可以渗透进你的衣服里,把小小的身体里里外外地洗刷一遍。每次回到幼儿园,头发、衣裤已经湿透,鞋子几乎是不能穿的。虽然身子又黏又冷,任衣物上流下的水汇成“小河”。在冬天,上幼儿园也是一个艰辛的回忆,因为暴露在寒风中的双手,总是会冻得通红,一个路程下来,手指早已成了根根的“红萝卜”……学校在发展,教室里,有了录音机,电视,投影仪,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设施走进了学校,给课堂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师的办公室里配备了电脑,教师可以上网查资料,可以备课,可以做课件,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给老师带来了惊喜。这在三十年前是一个神话,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电脑,这个新时代的产物,进入了校园,使用的不仅是老师。学校里有了电脑房,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增长自己的知识。当然除了电脑房,还有自然室、音乐室、学生阅览室等等各种多功能教室。我深深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给我们的校园带来的巨大变化。现在,学校门前总是车水马龙,密密麻麻停满了车子,大多是一些来接孩子的家长的小汽车,场面甚为壮观。家庭环境富裕的,甚至还有私家车接送,不用担心风雨的吹袭。其实,这正是改革开放的魅力,以教育为本,以人为本,不断改变时下的教育条件,让下一代可以享受最灿烂的阳光!看着身边这些变得越来越美好的事物,觉得自己成长在这样的世纪里,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我愿用世间最华美的词句描绘这一切,但最后我用最平凡的记忆把它们装进了心里,这就是我眼中的改革开放!老师点评:文章捕捉了时代产物“粮票”、校园、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交通工具的变化镜头,写出了小作者眼中的改革开放。语句通顺流利,结构完整,最后以美好的祝愿结尾,不愧为一篇佳作。

我们党进行革命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变贫穷落后,求富强。对此,大家的认识都是很明确的。正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提出共同富裕的要求。1955年10月11日,毛泽东在七届六中全会上讲话提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97页)这是讲农民的共同富裕。过了十八天,即1955年10月29日,毛泽东又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讲共同富裕。他说:“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也包括地主阶级。”(《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495-496页)提出共同富裕,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闪光点,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从理论上充分加以论证,因而这个共同富裕的思想是不巩固的,所以不久,在国内国际复杂的政治背景下,毛泽东的共同富裕思想发生了大的摇摆,由追求共同富裕到赞赏“穷”、贬斥“富”的大转变,影响到全党全民。 “文革”是在“反修”、“防修”的名义下发动和推进的。据说,人富裕了就要变“修”。什么叫“修”?“修”就是倾向资本主义,就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修”等于“资”。实际的逻辑就是,穷了才能保持革命性,富了就没有革命性,就要变“修”,变成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在这种舆论的引导和影响下,人们以穷为荣(所谓“穷光荣”),不敢言富,更不敢求富致富。 以穷为荣,惧怕富裕,不敢求富,不准致富,这是对人们追求财富的正常心理的扭曲(马克思曾说,致富欲望是所有人的欲望),是“左”的思想的最大危害。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邓小平明确指出,绝不能讲什么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是人民共同致富,致富不是罪过。在改革开放中,我们清算了穷社会主义的思想,彻底否定了“穷革命,富变修”的糊涂观念和错误思想。党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富民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人民创业。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党的十七大又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使家庭财产普遍增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的落实,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现在,困扰了我们多年的“穷革命,富变修”的错误思想已经被基本消除,广大群众能够理直气壮地讲富,理直气壮地创业致富。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具实质意义的思想解放。 转变之二:对待人的态度——从见“人”就批到“以人为本” 很长一个时期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的社会一度把阶级的概念绝对化,把阶级同“人”割裂开来,只讲阶级,不准讲“人”。由此出发,导致忽视甚至否定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人应有的尊严与权利,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等等。这种轻视“人”的思想,在“文革”中造成严重恶果,对人的轻视和蔑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轻视人,蔑视人,摧残人,是“左”的突出表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我国经历了长期封建社会,作为封建社会基本人群的农民,他们没有起码的做人的权利。马克思说:“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第411页)马克思讲的是德国的封建社会,但这个原则具有普遍性,中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也是这样。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对“人”的问题的一次深刻教育,使人们懂得了要尊重人的权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各种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提出和落实,也是对人的权利问题的生动教育。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后,党中央对“以人为本”的意义和内涵进一步阐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响亮提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抢救生命是重中之重。这是对“以人为本”的最明确也是最好的诠释,把对人的理解提到新的高度。这里,已经抛开了片面的阶级论,这里讲的人,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分阶级、地位、财产多少,前后都没有限制词。这次抗震救灾,使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关于“人”的问题的普遍教育。 从否定人性、人道、人权,见“人”就批,到提出“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表明,在“人”的问题上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已经实现了根本的转变。 转变之三:对待自然的态度——从“人定胜天”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一度坚信“人定胜天”,迷信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在“敢叫日月换新天”,“重新安排河山”,“改天换地”这些豪言壮语的鼓舞下,无限度地向大自然索取。另一方面,在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后,不少地方片面追求GDP,而忽视了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近年来,频频出现的生态灾难使人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开始觉醒。 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后,人们重温恩格斯的话:“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4集第383页)恩格斯的这些话,好像就是针对我们今人而言,使人们有所醒悟,从此停止了对长江上游林木的乱砍滥伐。2004年12月3日,老一辈革命家任仲夷同北京的一位学者探讨科学发展观,写了一段很精辟的话:“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何乐之有?到头来还是其苦无穷。从根本上讲,人是不能胜天的。天——大自然,大宇宙,只能与之和平共处,与之适应,绝勿做违天之事。违天,即违背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违天,是做孽。古语曰:人(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治(逭),我说的自做孽是指违反客观规律之事,教训太多了。”(引者按:原文有两处讹误)这是任仲夷对几十年来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也是许多人的共识,具有代表性。 近年来,党中央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2006年10月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又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这标志着我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思想观念已经有了大转变。可喜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已经越来越成为全民的共识。

【三十年岁月如歌】 改革开放,是中国全民族的大事,使中国的经济有了腾飞式的发展。时光飞逝,如今,邓爷爷提出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迎来了它三十周年的生日,虽然我知道的事不多,但从爸爸妈妈那里也了解了许多关于改革开放的记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记得邓爷爷说过的这句话,改革开放后,祖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到现在的“神七”顺利升天,让我们对祖国美好的明天更加憧憬。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它真正地走进人民群众,让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绚丽多彩。爸爸刚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有了一台收音机,而这在当时的村里还是一个很值得炫耀的事情,每到晚上,爸爸家的院子里就坐满了街坊邻居们,奶奶便拿出收音机,竖起天线,小心翼翼地按开开关,大家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听着收音机里的新闻,还听《杨家将》、《岳飞传》这类的评书,爷爷奶奶到现在还能给我说上一段呢! 后来,村里便有了第一台电视机,这可是破天荒的大事,村里就这么一台电视机,还有专门的人看管,到了晚上,村委大院里便人山人海,争相观看,爸爸甚至有时不听奶奶的话,没吃饭就跑去占地方,等着看电视。爸爸与我回忆着他的童年,那时候他最爱看武打片,记忆最深的便是《霍元甲》、《陈真》、《再向虎山行》等,爸爸现在回忆起来依旧是满脸的兴奋与朝气,还跟着电视上学起了什么“霍加拳”,最流行的歌自然也是《霍元甲》的主题曲“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原来当年老爸也有过这样疯狂的追星经历啊! 再后来,较为富裕的人家里就买上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黑白电视机,12寸、14寸的,一家人就守在一个巨大的“火柴盒”前享受着科技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与温馨。或是放电影,前面一个大幕,后面用机器放映,简单的设施,却把满村的人招来了,在幕前坐着马扎,磕着瓜子,享受这一难得的娱乐时光。去年我去我奶奶家,也有幸看了一次,与以前不同的是,画面变成了彩色,也变得更加清晰,这样的电影,来看的人依然很多,仿佛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那个时光。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现在,,娱乐设施对比从前可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清电视,数字电视,液晶电视……电视频道更是无以计数,遥控器在手中轻轻一按,就可以随意调台,电脑也是,代代更新、淘汰,越来越省钱,却越来越高级,任何国内外的新闻都能在第一时间收到。还有DVD、MP4、照相机,摄像机等等一应俱全,当然,也有许多健身器材供人娱乐。使人们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可以用这些高科技的娱乐设施来放松心情,每天都能无比的开心,真棒! 改革开放,让各个国家的文学、艺术、文化、科技都流入了中国,到大街上一看,几乎到处都能看到耳朵里塞着耳机,手里拿着手机的人们。新潮的时装,口中不再单一的语言,时尚的年轻人,流行的书籍、世界名著,特色的异国风情,各式各样的国外文化丰富着我们的生活,真正的“与国际接轨了!” 三十年代改革开放政策,造就了中国这个东方大国的崛起,也向世界展现两种更多精彩与繁荣,老百姓的日子也越来越好,生活也越来越绚丽多彩,改革改变了中国的形象,赢得了世界喝彩。我相信,中国将继续开拓创新,最终会以崭新的风姿屹立于世界,中国人民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论改革开放史论文

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入手

我的家乡在梧州。梧州是一座依山旁水的小山城。这个小山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小香港”! 梧州的中山路是我家乡变化最大的地方之一。中山路是我的家乡最繁华的闹市中心,无论我去上学或购物都要经过这条路。中山路两旁的商场和中山花圃热闹非凡。川流不息的车辆在道路通过。路旁枝叶茂盛的大树,使整条道路像一座绿色的长城。一盏盏明亮的路灯像一个个高大威武的卫兵一样,排着整齐的队列分别站在一棵棵大树的旁边。 我听爸爸妈妈讲,过去的中山路是一条狭窄的马路,只有双车道,冷冷清清的。行人稀少,看到最多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汽车是非常少的。马路两旁没有一间大商场,只有几层高的人民礼堂、人民艺术剧院、新华书店和几间小百货商店。到了夜晚,街道两旁稀疏的街灯发出来的灯光都非常昏暗。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山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原来狭窄的马路变成宽阔平坦的大马路。成为了一条日夜车辆穿梭,行人往来不断的繁华商业街,成为了梧州的购物天堂。汽车哒哒的马达声和行人的欢笑声,构成了一组美妙的交响曲。看,这马路两旁的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像一个个高大无比的巨人挺立在中山路旁。原来的人民礼堂、人民艺术剧院、新华书店和小百货商店,也变成了集商住为一体的标志性建筑物国泰广场、新世纪大酒店以及恒业国泰广场。每当夜幕降临,中山路灯火辉煌,五彩缤纷的街灯,霓虹灯,争艳斗丽,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街道上的汽车一辆紧接一辆,一排紧挨一排,好似流淌着一串耀眼的珍珠,又像是一行行闪烁的星星在移动,让这幅美丽的图画更加美妙无比。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山路今天的繁华。我相信家乡的明天将会变的更加繁荣昌盛。金温江,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它就是我美丽的家乡。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涌入,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令许多人向往的地方。 我的家乡变化万千,其中城市道路的建设尤为显著。 在20世纪80年代,虽说那时温江已是成都的卫星城,可通往成都的路却只有一条。这条路特别窄,旁边见不到一点绿化,整个温江显得死气沉沉。那时的人们骑着自行车在公路上行走,可总是被地上的“伤疤”---- 坑坑洼洼摔了个“狗啃泥”。爸爸还说,那时候下雨天上学可不好走,虽说学校不是很远,可光一个来回就要摔上几跤。所以爸爸身上常常青一块紫一块的。那时的情况跟现在简直没法比。 90年代时,这条公路修建得跟现在随处可见的普通公路一样了。路挺宽的,绿化也有了一些。 现在跟以前相比是截然不同了,再也不见“脏乱差”。道路也宽敞多了,光是通往成省城的道路就有三条。其中,光华大道是通往成都的重要路段,看上去可气派了!这是一条又平又直的柏油马路,一共有八个车道呢!此外,路旁还有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每条道都相当宽!在道路的中间还用了绿化带隔开呢!大道两旁芳草萋萋,鲜花盛开。一棵一棵的树木“屹立”在人行道旁,树下有有绿油油的小草,五彩斑斓的小花。小花四季都有:春天,迎春花摇曳生姿;秋天,菊花聆听歌唱……现在的温江,百花齐放,初来乍到的还以为走进了一个大花园呢! 天边的彩霞化做绸缎,挥一挥,给神奇的土地披上了新的衣裳。我的家乡金温江,怎不叫人朝思暮想、千盼万望! 变化万千的金色温江,是圆梦的好地方。芳香的鲜花舒展情怀,欢腾的小河追逐向往。快乐,可以在家乡同享;歌声,可以在家乡飞扬!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变化着的家乡---- 金温江!改革开放以来放以来,我的家乡—信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信宜可是个美丽的城市。这里有繁华的商业街,笔直的迎宾大道,现代化的淘金湾文化广场,充满欢声笑语的体育中心,古木苍翠的玉都公园,梅岗公园,如雨后春笋般的商业住宅楼,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令人垂涎欲滴的风味小吃……真是说也说不完。 特别是位于锦江河畔的淘金湾文化广场更代表了信宜的新面貌。当你来到这里,就好像来到了一个崭新的城市,这里有宽敞的街道,现代化的建筑,还有精美的玉石雕刻和气势磅礴的双龙戏珠。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淘金湾广场就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你看,吉祥门和十二生肖玉石雕刻边,聚满了年轻的父母和可爱的孩子,他们学走路的,玩游戏的,嬉戏打闹的,玩的可开心了;听,功德亭那边传来了悦耳的粤剧声,那是粤剧爱好者在吹拉弹唱。最吸引人的是广场中心,音乐响起,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都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在旁边看的也津津有味,此情此景让每一个游人都流连忘返。我特别爱这个美丽的城市,因为我是在这个城市里长大的。 我问妈妈十几年前的信宜是个什么样子的?妈妈告诉我说:"十几年前的信宜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那时候锦江河是一条狭窄、杂草丛生的小河,人们居住的是低矮、阴暗的瓦房,街道、公路尘土飞扬……茶余饭后人们没有消遣的去处,夜晚人们早早的入睡了,信宜的夜晚是一个黑暗的世界。” 信宜—粤西璀璨的明珠,我为你感到骄傲!破旧的公共汽车颠簸在崎岖的土路上,到家还有几公里的路,但公共汽车已无法前行。那时候家乡落后,没有出租车,只有步行回家,如果运气好,可以碰上三轮摩托车可以载我们一程。回家乡看奶奶要看天气,如果下雨,公共汽车只能走到离家很远的城外,步行回家也非常困难,地上的土和雨水混在一起,就像沼泽地一样,必须掂起脚尖,踩着人们垫的砖块慢慢地行走。不过家乡的天空是那么的蔚蓝,家乡的小树林是那样的翠绿,家乡的小溪是那样的清澈,家乡的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尤其是下过雨后的天空更是让人赞叹不绝。 现在的家乡修好了宽阔的柏油马路,公共汽车也换成了按有电视的空调车,公共汽车可以直接就送到了奶奶家不到一公里的新汽车站,还有了出租车服务公司,可以直接打电话预约服务。可是前几天回奶奶家时发现村子边上建了一座化工厂,奶奶说现在的人们都不用去城里打工了,可以在自己家门口打工了,可是我却发现化工厂排出的污水把清澈的溪水都变混浊了,排出的黑烟把小树的树叶都薰成了焦黄色,天空也成了灰蒙蒙的,只要化工厂开工,村子上空就黑烟迷漫空气也特别的刺鼻。 家乡的改变,使我又惊喜又害怕,人们的生活条件在一步步的改善,但大自然却在一步步的被破坏。我仿佛听到了大自然的叹息!真不知道何时才能再看到清澈的小溪,翠绿的树林,蔚蓝的天空……广西,一个山青水秀的圣地。经过发展改革开放这几十年以来,它的变化只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就拿城市风景、建设来说吧。我们的首府南宁有着当之无愧的“绿城”之称。“桂林山水甲天下”世界无人不知晓。漓江像是化着永不融缷的妆,不断地向我们展示她的美。城市愈繁华,人们生活奔小康。我们梧州就有全国独一的“龙母庙”、鸳鸯江的柔美、骑楼城的悠久、平顶屋变大厦,这都显现出广西的历史变化。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变化。以前,每条路面都是沆沆洼洼,一到下雨天,如果稍不留意就会踩着湿泥滑倒。车一经过,溅人一身水泥。人们经济状况不好,几人挤一间小房子,没有好饭菜,生活艰苦, 时常担心吃饱问题。 现在,人们生活不艰苦,住得没那么简陋,屋子装修豪华、美观。一条条平坦宽敝的水泥路铺到你家门。人们生活快乐、幸福,不用为填饱肚子伤脑筋。 科技变化也是我们变化的见证。从黑白电视机到如今的高科技:电脑、液晶电视机、空调、冰箱、MP3等。这一切,都是科技的发展历程。 短短的时间内,广西的变化巨大,令人难以置信。是因为有了人们勤劳的双手和追求美好的向往,所以才能创造这美丽的广西。我的家乡在*****。爸爸常说家乡的变化很大。妈妈说以前老家的路很难走,都是一些泥巴沙子路,有句话说:“山道弯弯到农家。”改革开放以后,家乡就逐渐走向富裕了。1981年,小山村就通了电。 黑白电视机就进入了平民家庭了。又在2003年时,我们家乡的高速公路也开通了。前几年家乡铺了一条水泥路到家门口,进出的交通比以前方便多了,小山村也与外界的联系多了。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振奋精神的事情呀。 近几年来,我也感觉到家乡在变化。以前的平房大多都变成了高楼大厦,人口增长太快了,许多外出的人开着豪华的车子衣锦还乡。以前农家的砖瓦房如今剩下不多了,家家户户都盖上了两三层的楼房,还装修得豪华气派。回想20年前时,有些人还吃不饱,如今要啥有啥。我还听老家的叔叔说:“以前这里人多地少,山上能开荒的都开来种花生、黄豆等旱地作物,如今大家响应党的号召,退耕还林了。以前农家的菜盘子是见不着肉的,一日三顿吃咸菜萝卜。如今每天都能吃上新鲜的肉。衣服也不像从前一样一年一套,现在衣服多得很。旧的还没烂,新的又买了。” 我的家乡在变化,我的祖国也在变化。希望家乡会变得更加富裕,祖国能变得更加富强!说道自己的家乡,大家一定是用花言巧语美言自己的家乡,可是,我的家乡,变化那是相当的大。 我的家乡在泸洲市古蔺县,春节将至,我决定回家。 一下车,城市中并不是原来的瓦房,而是平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周围也没卖菜,卖水果的小贩了,三轮车也没有了,还设定了许多风景区,如:火星山公园,大黑洞,黄荆森林,每处景物都有他的风采。 其中,我认为变化最大的就是家乡的水,原来,我的家乡四面环山,也有水,只不过不能说是山清水秀,山可以是清的,水却不能,因为当时的水质特别差,可以说整条河都是污水,黄色的水在渠道中流动,还有谁敢喝这个水啊!然而现在,水变绿了,变清了,也就秀了,现在的家乡才是名副其实的山清水秀。嫌水脏的人少了,夸水清澈的人多了,家乡就这样漂亮了。 还有啊,家乡还修了个体育场,供人们运动、休闲 、娱乐,成了每天人们必到之地。还有一个“天天演”活动,就是由我们县里的人们组织表演节目,类容并不压于春节联欢晚会,有武术、唱歌、小品、跳舞…… 这就是我家乡的变化,有空,也去玩玩。 我的家乡是博兴县,它有幸福的现在,也有辛酸的过去。 听妈妈说,几十年前,博兴县是一个破旧的博兴县,县内几条坑坑洼洼的小马路,又脏又乱,破旧的房子处处可见,脏水坑、垃圾堆比比皆是,一到连绵的春夏秋雨天,泥泞的小路无处落脚,连门都出不去,人们的生活更是局限在一个很低的水平。 现在,因为有了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有钱了,可以想要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小商店越来越多,有买鲜花的,有买文具的,有买食品的,有买奶的,还有买服装的。大超市一个接着一个。土房没有了,变成了一座座高楼,土路没有了,变成了宽敞的公路,我闷了想出去玩,有公园,有动物园,有广场等,公路上的汽车一辆接一辆,非常热闹。 现在,为了把我们的博兴建设的更好,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一个对建设博兴有用的人!

改革开放 政治小论文 1500字如下: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从100多年以前开始的。1840年以后,中国就开始了这一艰难的历程。但是,一直到1978年以前,都还只是为现代化提供某些条件和基础,而没有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则是从1978年以后开始的。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国家、多元文化、开放社会。而中国在1978年以前的情况则与此完全相反,是计划经济、权威政治、人治国家、单一文化、封闭社会。因此向现代化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先后在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中逐渐地展开,从而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弄清楚这些变化的状况及其发展的脉络,对于今后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好,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这个过程是从经济生活中开始的,尤其是从经济生活的最深刻的层次即社会利益结构的大变动开始的。当代中国社会的利益结构以1978年为界限,前后形成了巨大的差别。关于这个问题,我曾在许多文章中做过阐述,这里可以简单地说一说。在1978年以前的30年间,中国的社会利益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利益结构。这个利益结构的基本特点是:个体利益绝对地服从整体的利益,同时,个体之间在国家的控制与调节之下,实现平均化。而整体利益实际上是由几个大的板块构成的,即: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政府官员等。所谓利益的平均化则是在各个板块内部实现的。在这种利益结构中,国家所有制以及从属于国家所有制的集体所有制构成了人们追求利益的唯一源泉,离开了这个唯一的利益源泉,人们就会丧失一切利益,从而失去生存的条件。为了维持这个整体性的利益结构,国家运用经济的、行政的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和手段对个人利益进行压制,使人们逐渐忘掉了个人利益,从而使社会处于失去动力的状态。再加上文革的破坏,便使国民经济衰落到崩溃的边缘。这便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动因。因而,改革开放以后的首先也是最大的变革就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从多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出现开始的: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发展起来以后,中央的政策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允许在公有制之外的多种所有制的存在。这样便造成了利益源泉的多元化,使人们有可能摆脱公有制的束缚而到体制外去追求利益。同时,原有的对个人利益的压抑政策也开始松动了。这样,就在人们的观念上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即人们的利益意识开始觉醒。与此同时,原有的整体性的利益结构便崩解成无数个小碎片,造成了社会利益单元的个体化。也就是说,,社会利益结构从几个板块构成的整体性结构变成了原子结构。从而使个人利益问题被提上日程,使得个人利益的追求变成合理、合法的事情了。而当长期被压抑的利益意识一旦觉醒,就如洪水决堤一样产生了普遍而强烈的利益饥渴现象。人们开始如饥似渴地追求利益,而且这种追求向各个领域中迅速展开,形成一股巨大的浪潮。正是这股浪潮便给整个经济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动力。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的一切成就,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巨大而迅速的发展,都是靠这种活力和动力的支撑才取得的。这是主流的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有效地激发了社会创造活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近年来,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问题凸显出来。  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整分配关系。如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连续8年出台涉农“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三农”问题,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十一五”期间,各地平均2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每次平均增幅9%;加大对低收入群众的帮扶力度,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基本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等等。这些措施开始取得积极成效,“十一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7%和9%,2010年农村居民收入涨幅自1998年以来首次超过城市居民。  但也要看到,收入分配领域的很多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倾向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居民收入占比持续下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持续下降,普通劳动者收入长期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有根本扭转,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达23倍;垄断行业收入明显偏高,行业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工资是最低的农林牧渔业工资的7倍;“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甚至非法收入大量存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