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期刊学术编辑算老师吗

发布时间:

期刊学术编辑算老师吗

学术期刊编辑就是看看文章啊,不累的,搞科研,要看你怎么搞了,你在找工作吗?我就是编辑,有问题可以问我!

到专业的人才网去看看吧!

曾在上海某公司工作过半年。公司规模还挺大,主要出版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广东省和山东省各个年级的辅导资料……==总部在上海,编辑部在上海,其余各个省均在省会城市设有市场部负责销售事物。当时我们小组负责上海市高中英语的同步资料辅导。每天9点开始上班,11点到12点吃饭+休息,12点到17点工作,17点到18点吃饭+休息,18点到19点工作,19点下班。大概每天的工作内容都是审稿(包括初审、复审和终审)……==会同时有几本书穿插。上海的高中英语包括牛津和新世纪两个版本,还有高一和高二的区别,最多会有三四本年书同时在审这样。桌子上都是一堆一堆的稿件,一本本牛津词典,一台台笔记本(每人一台这样)。因为是大桌子,四个人的桌子,中间会有绿色植物……除了审稿,其他工作还包括出书之类。出书是个复杂的事…需要有版权页、封面、确定定价、书的序列号、书的目录、页码、空白页数目、书名的版本、适合的省份等等很多不同的细微的东西,出了错就会被罚款。

我们是拿提成,多的时候很多,少的时候很少。具体待遇实在是不方便透露,不同城市待遇高低不一样。

江海学刊编辑蒋老师

专著:1《中国艺术哲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1998年4月第二次印刷。2《康德美学思想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2004年9月修订本。3《审美理论》,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4《中国文学艺术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版,2003年1月第二次印刷。5《古近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8月版。6《商代审美意识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7《中国审美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2005年7月第二次印刷,2008年7月第三次印刷。8《中西美学之间》(论文集),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1月版。9《西方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10《从实践美学到实践存在论美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11《中国现代通俗文学艺术论》,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2月版。12《夏商周美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主编:1《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11月第二次印刷。2《中国美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2008年。3 《艺术导论》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9 月版。4《实用大学语文》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10 月版。5《西方文论选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论文(100余篇)主要有:1《中国古典美学的和谐观》,《文艺理论研究》1987、12《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中国古典艺术生命的生成观》,《文艺理论研究》1989、33《中国美学的时空观》,《文艺研究》1990、14《中国艺术的节奏韵律观》,《学术界》1989、6 (《新华文摘》等刊物摘要。)5《谈“清空”》,《学语文》1989、66《儒道禅美育思想谈片》,《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0、37《论审美心态》,《安徽师大学报》1992、1(中华美学学会第二届优秀青年美学论文奖)8《论艺术作品的道》,《江海学刊》1992、5 (《新华文摘》1993年第2期重点转载)9《孔子的人生境界观》,《中国哲学史季刊》1993、110《风骨:从生命意识的角度看》,《宝鸡师院学报》1993、111《模糊美学》,《文艺研究》1993、412《论审美心态的历史发展》,《安徽师大学报》1994、313《柏拉图灵感论述评》,《辽宁大学学报》1994、4 (人大复《外国哲学史》 8转载)14《论康德批判时期的美学与其思想体系的关系》,《复旦学报》1995、115《康德的天才学说》,《安徽师大学报》1996、116《康德美学方法论》,《江淮论坛》1996、317《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研究之我见》,《通俗文学评论》 1996、418《审美裂变的逻辑复制》,《文艺研究》1996、519《论康德审美判断的无利害感思想》,《外国美学》第13辑 商务印书馆199720《论中国文学和文学的发展观》,《江淮论坛》1997、121《中国艺术的趣味论》,《文艺理论研究》1997、222《康德的艺术特征论》,《苏州大学学报》1997、223《现代通俗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7、124《审美对象的自然境界》,《安徽师大学报》1997、425《中国艺术的本体结构》,《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1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26《康德审美判断的共通感问题》,《外国美学》第14辑商务印书馆199727《康德的崇高学说》,《中国雅俗文学》第一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28《文学的多元格局与21世纪世界文学》,《江淮论坛》1998、229《伯克美学思想新论》,《外国美学》第17辑 商务印书馆1999、1230《中国古代的雅俗文学关系论》,《学术界》1999、531《论汉字的文学精神》,《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0、132《中国文学的作家风格论》,《美学与艺术评论》第五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3《中国文学的地域风格论》,《苏州大学学报》2000、334《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述评》,《学术界》2000、435《康德的艺术分类学说》,《外国美学》第18辑,商务印书馆2000年12月版36《中国古代文论中的言意关系新论》,《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19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7《论但丁的俗语观》,《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38《审美意识变迁的基本特征》,《学术月刊》2001年第12期。(光明日报摘要)39《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史识问题》,《江海学刊》2001年第5期。40《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41《中国文字起源论》,韩国《中国人文科学》第22辑,2001年8月。42《曹操对乐府诗的贡献》,韩国《中国人文科学》第23辑,2001年12月。43《论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当代性》,《文艺理论研究》2002、244《甲骨文书法的审美特征》,《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545《中国古代文学鉴赏知音论》,《文学评论》2002、646《平心论“美是典型说”》,《马列文论研究》第13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47《商代青铜器纹饰的审美特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3、1(人大复《造型艺术》2003年第3期)48《化性起伪怡情养性——美育的基本功能》,《成都大学学报》2003、149《商代审美意识的基本特征》,《苏州大学学报》2003、150《甲骨文字形的审美特征》,《东方丛刊》2003、151《论康德审美的四个契机理论及二、四契机的关系》,《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152《商代陶器纹饰的审美特征》,《学术界》2003、253《论曹丕的文章不朽观》,韩国《人文科学研究》2003年8月,第26集。54《论蒋孔阳先生的多层累的突创说》,《学术月刊》2003、12(人大复美学)55《2001—2002年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状况》,《中国美学年鉴2002》,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56《商代玉器的审美特征》,《泰山学院学报》2004、157《论康德宗教思想与美学的关系》,《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人大复《外国哲学》2004年第6期)58《商代审美意识历史变迁的特征》,《美与时代》2004、259《论康德批判时期与前批判时期美学思想的关系》,《江海学刊》2004、460《论日常生活的审美现象与审美本质》,《文艺争鸣》2004、《电子媒介必然会推动文学的发展》,《求是学刊》562.《论喜剧性》,《上海戏剧》2004、《美学中国化的先驱:宗白华》,《插图本苏州文学通史》第四册,第六编第十章第四节,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64.《中国美学的“天人合一”观》,《西北师大学报》2005年第2期。65.《论审美意象的创构过程》,《苏州大学学报》2005、366.《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367.《论审美关系的本质》,《新余高专学报》2005、368.《论马克思实践美学观的价值》,《广东社会科学》2005、469.《论审美活动的特征》,《上海文化》2005、470.《论艺术的审美特征》,《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1.《河姆渡器物的审美特征》,《浙江社会科学》2006、672.《通俗文学与新文学关系论》,《上海文化》2007、173.《马家窑彩陶的审美特征》,《西北师大学报》2007、174.《尊重中国美学史的本来面目》,《文艺争鸣》2007、175.《论红山文化中玉器的审美特征》,《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176.《实践美学发展的必要性问题》,《河北学刊》2007、177.《论庄子的美学思想》,《滁州学院学报》2007、178.《论孟子的美学思想》《新余高专学报》2007、179.《论现代通俗文学作家对通俗文学的看法》《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180.《庙底沟彩陶的审美特征》《江南大学学报》2007、181.《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182.《崧泽玉器的审美特征》《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2(2)83.《关于苏州市人才发展的现状与对策》《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7、1(3)84.《东周青铜器的审美特征》《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2(2)85.《西周玉器的审美特征》《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7、586.《西周青铜器的审美特征》《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487.《论气质之美》《美与时代》(学术版)2007、988.《西周陶器的审美特征》《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7、489.《先秦诸子散文的审美特征》《中文自学指导》2007、490.《论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器的审美特征》《江西社会科学》2007、791.《论中国传统文学研究的审美尺度》《文学评论》2007、592.《论江西诗派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影响》《文艺理论研究》2007、593.《论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性》,《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6 《朱光潜前期美学方法论》,《安徽大学学报》2008.《龙山文化陶器的审美特征》,《广东社会科学》2008.396.《论朱立元的实践存在论美学观》,《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论实践美学发展的必然性》,《湖北大学学报》2008.《作为学术研究的阅读》,《学术界》 2008. 《论〈沧浪诗话〉的理论体系》,《学术月刊》2009、2100.《再论〈沧浪诗话〉的理论体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6101.《蒋孔阳的实践创造论美学》,《郑州大学学报》2009.2102.《论半坡淘气的审美特征》,《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2103.《论荀子的美学思想》,《社会科学家》2009.4104.《论〈考工记〉的美学思想》,《西北大学学报》2009.5105.《论夏代玉器的审美特征》,《学术研究》2009.3106.《夏代青铜器的审美特征》,《东岳论丛》2009.9107.《东周金文书法的审美特征》,《艺术百家》2009.6教材1 . 《中国古代文论名篇讲读》, 39 万字,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 月版。2 . 《艺术导论》,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9 月版。3 . 《实用大学语文》,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10 月版。4 . 全国自学考试教材:《美学原理》, 4 位执笔者之一, 30 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5 . 《〈美学原理〉自学辅导》, 4 位执笔者之一, 14 万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6 .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6 月第二版,执笔第二十一章“罗兰?巴特的零度写作与批评观”。7 . 《中国美学简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 月版。8 . 《西方文论选读》,主编,中英文对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即将出版。翻译《第三空间》(与陆扬等合译,本人译近 10 万字)参编辞典《中国美学范畴辞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书评 20 余篇,主要有:1 .《艺术?生命?哲学——简评中国艺术哲学》,李祥林,《江海学刊》 32 .《一部系统研究康德美学思想的力作——评康德美学思想研究》,李玉平,《苏州大学学报》 43 .《开阔视野中的康德美学》,钱雯《文汇读书周报》 134 .《探询康德的美学心路——读朱志荣的〈康德美学思想研究〉》,汪裕雄,《江淮论坛》 65 .《康德美学研究的新创获——读〈康德美学思想研究〉》,江守义,《人民政协报》 1999 年 4 月 14 日 。6 .《中国文学艺术的文化整合——评〈中国文学艺术论〉》,叶帮义,《中国图书评论》 2001 年第 3 期。7 .《探询中国文学艺术的底牌——读〈中国文学艺术论〉》,薛玉坤,《太原日报》 2001 年 5 月 7 日 。8 .《读〈中国文学艺术论〉》,刘锋杰,《苏州大学学报》 2002 、 29 .《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阐释——评朱志荣〈中国文学艺术论〉》,张勇,《新闻出版交流》, 310 .《依于本源而居者——评朱志荣〈商代审美意识研究〉》朱军,《美与时代》 2004 年第 2 期下。11 .《追踪华夏美学的源头——评〈商代审美意识研究〉》,《学术界》 2004 年第 5 期。12 .《华夏美学的源头回溯——评朱志荣〈商代审美意识研究〉》,《东方丛刊》 2004 年第 2 期。13 .《评朱志荣〈中国审美理论〉》,《文艺报》 2005 年 4 月。14 . 《返本开新,其功渐著——读朱志荣教授的〈中国审美理论〉》《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5 期。15 .《评朱志荣的〈中国审美理论〉》,高海燕、莫先武 《江海学刊》 2006 年第 1 期。16 .《全球视野下中国审美理论建设的新成果——评朱志荣〈中国审美理论〉》《苏州大学学报》 2006 年第 2 期。

学术辑刊算不算期刊

看名字,看名字够不够学术性质,如果是《故事会》这样的名字,肯定不是学术期刊。看文章的内容,看这个期刊这3-5年的刊期的文章是不是都是论文,如果不是,那么就是临时改的,可能不是学术期刊。看该期刊是否被知网收录,如果该期刊被知网收录,且8年之内的刊期都是论文,那就是学术期刊。这是我从淘淘论文网上看到的,你如果还不明白去淘淘论文上看下相关文章吧。

学术期刊的编辑部算是学生干部吗

回答 学生会编辑部是学院和同学相互联系的桥梁,是学生与学生交流的纽带,它本着以服务学院和同学为宗旨,因此编辑部是院团委学生会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编辑部分为记者组、审稿组、排版组和打字组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都负责不同的工作,虽然这几个小组的工作性质不同,但是它们有着同样一致的目的。编辑部是一个有纪律有组织的大家庭,温馨,和睦。 对于编辑部来说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出版校刊,刊登在校刊上的文章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心灵感悟、说情感故事、畅谈古今中外好有学院近期所展开的一些活动。我们的主要以滋润大学生活,张扬青春个性为宗旨,给全院学生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 学生会编辑部主要负责院刊院报的排版,打印。像你们院要定期出院报,你们就要负责写新闻稿,所以大多数的院内活动你们都是要去的,需要采集一些图像信息,节目结束了,就要你们忙了。还有就是经常会有同学向你们投稿,你们就得挑好的出到院报上,有时候需要你们动手打字了。所以说如果喜欢写作的话,推荐你加入编辑部,写的好文章随时可以给你发表。至于怎么加入编辑部嘛,每个学校也不同,像我们就是大一开学有学生会纳新,你关注一下时间,去小小的面试一下就行了,应该好过,毕竟那些部长不想干活,干事多 提问 逻辑通顺是什么 回答 逻辑通顺是语言简单明了,生动形象的叙事 提问 编辑部好进嘛? 回答 要进编辑部,肯定要文笔好。其次是多学习一些电子排版的只是。还有就是要表示出你有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吧! 要得是你的积极态度~ 看个人能力和兴趣爱好的表现 更多5条 

我是编辑!我拒绝回答,,,。尊重原稿,业务熟练。排除政治性错误,格式统一等等。

政治素质:判断有无政治错误,这对期刊来说是一票否决的,每次评刊,有政治错误就完了,降级整顿。业务素质:要有专业水平,看文章有无学术水平,在学术前沿什么位置,当然抄袭,现在不用操心了,有软件一查就出来,方便了编辑。法律素质:发表文章不能违法,如版权法、著作权法等等。语言文字素质:编辑校对最要基本功扎实。心理素质:编辑是为他人做嫁衣,能够坐冷板凳。

班级以上主要学生干部包括:班长、班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院系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部长,校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部长。不包括各类协会、研究小组等组织负责人。任职时间须连续满1年以上。 对“211工程”高校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条件可放宽到班委、班团支部成员,院系学生会(研究生会)副秘书长、副部长,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副部长。不包括各种学习小组、团小组成员。 专升本学生的学习专业、任职情况等报名条件,只限于本科阶段。研究生的报名条件可从全日制大学本科算起;通过非全日制大学本科学习考取研究生的,报考条件只限于研究生阶段。

创意与设计期刊编辑老师

创意与设计,不是核心期刊,我这里有2008北大核心期刊目录

先说老师吧首先老师并不是轻松的,至少我是那么认为的.老师应该看你任教的学校,现在高中初中面临升学压力普遍较大,应该说老师也不是稳定的,我一个朋友在一个国家性示范高中任教,但是合同是3年一签的,学校是公立的,里面所有老师都一样.而且并不是当老师就有双假期,当你做了老师你会觉得你的假期并不轻松,因为在那段时间你将面临的培训等其他学校安排的工作.而在教学期间,备课等工作也是很辛苦的.当然老师可以做家教,赚外快,这视个人情况而定了.但是相对编辑来说,教师这个工作是较为稳定和轻松的,因为社会很现实,杂志的销量将决定你所在单位的效益,相关效益也将影响你的收入,甚至影响你所在单位的存亡.从稳定性来说,应该是教师这个职业比较安稳.作为一个编辑,要看你怎么做的.你可以利用这个职业开阔自己的交际圈子,美国有一个社会学校曾经说,我们大部分的财富是由人际关系获得的.只要你愿意,你的发展天空应该会比较大,但是你必须担待的风险也将一样.我的意见,如果你想稳定的生活你可以选择老师,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有一份较稳定的收入,如果你愿意也可以有一份不错的外快.但是你的人生差不多也到此为止了,就算你再努力,最多也就是学校的校长,或者教育局领导.如果你对生活还充满激情,对未来有很好的憧憬,那么你可以选择编辑,这份工作的潜力可能会比较大,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毕竟好的人际关系网,有利于你以后做任何事情,下海或是其他.但是编辑的工作较不稳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除非你在一家知名的杂志期刊.

该期刊不是核心刊物可以通过以下网站进行查询,谢谢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为您提供帮助,若有不解,您可以给我留言,谢谢

有前途的是人 又不是工作 不管你是当老师还是当期刊编辑不努力都是一样的不要把现实想的那么美好 现实是黑暗的也是残酷的 只要有人能给你一个机会哪怕不是你所期望的工作你都要好好努力这样才会有前途 当然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同样的人事,有人会成功,有人会失败可是同样需要努力 努力,提高自己才是前途唯一的方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