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CI是南大版核心,是在各高校认可度最高的一个核心目录。A类、B类、C类是不同高校自己对期刊的分类,一般A类是最顶级的期刊,数量很少,比CSSCI目录中的还要少。核心期刊就是笼统的说法,如果不说哪个版本的核心期刊,则不能确定核心期刊的范围。
cssci 是南大核心,南京大学评选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每两年评一次核心期刊,通常是指北大核心,也就是平常说的中文核心,北京大学评选的,4年一次每个单位,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自己单位科研领先的专业相近的刊物,通常划归为A类,次之B类,再次之C类一般来说,单位能够划分A类、B类、C类的,基本上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地方,A类、B类、C类这些刊物,多数都是从cssci 和中文核心期刊里面选择出来的,也有极个别把不是不是核心的报纸刊物划在A类、B类里面,比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等
今天打开邮件收到一篇SCI论文的录用通知,这也是我到目前为止以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发表的第10篇SCI论文。记得第一篇SCI论文是发表于2013年,花了6年的时间使自己SCI论文的数量达到10篇。从数量上来说算是低产了,因为有人一年发表及录用的文章就达到30篇;从质量上来说,也是很平庸,没有CCF推荐的A类期刊论文,只有4篇B类期刊论文,3篇C类期刊论文;不过唯一值得让我自豪的就是发表这些论文没有花费一分钱。提起SCI论文,我是属于后知后觉型,因为别人大谈特谈时,我却对它一无所知;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博士毕业只要求发两篇EI期刊就行。等到后来自己能够发SCI期刊时,发现自己又落伍了,因为这时流行的是SCI期刊的分区以及影响因子。等到自己好不容易意识到这个问题,结果又落伍,这时又开始流行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尽管自己永远赶不上SCI论文的变化趋势,但从科研工作写作SCI论文的过程中可以反映自己的心境。这个心境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投稿针对类型不同。会议论文是针对某学术会议投稿的,即发表在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上的论文。如果论文被学术会议的会务组决定录用,论文将在会议“论文集”上发表,同时也会被要求参加高端学术同行交流会,向学术界介绍你研究的发现。期刊论文是针对某学术期刊投稿的,即发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有学术性与非学术性之分。期刊论文主要会发在月刊/季刊/年刊/不定期地刊上。期刊论文录用后,投稿人只需等着出版即可。
这个领域的期刊还有(计算机科学与应用),你也可以看下
计算机核心期刊《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计算机仿真》:写+发一条龙服务,7000元/篇,其中包括了1000多元的版面费,客户的实际费用不足6000元;如不限定具体写作题目,更可优惠至5500元/篇。所有论文3个月内收到录用通知,1年左右发表。均为计算机核心期刊正刊。
某些学校CCF c类等同于 sci 三区,你认为SCI 三区和国内核心(国内核心少数是EI,大部分不是EI,计算机的基本都不是SCI)所以明显 CCF C类和国内核心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今天打开邮件收到一篇SCI论文的录用通知,这也是我到目前为止以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发表的第10篇SCI论文。记得第一篇SCI论文是发表于2013年,花了6年的时间使自己SCI论文的数量达到10篇。从数量上来说算是低产了,因为有人一年发表及录用的文章就达到30篇;从质量上来说,也是很平庸,没有CCF推荐的A类期刊论文,只有4篇B类期刊论文,3篇C类期刊论文;不过唯一值得让我自豪的就是发表这些论文没有花费一分钱。提起SCI论文,我是属于后知后觉型,因为别人大谈特谈时,我却对它一无所知;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博士毕业只要求发两篇EI期刊就行。等到后来自己能够发SCI期刊时,发现自己又落伍了,因为这时流行的是SCI期刊的分区以及影响因子。等到自己好不容易意识到这个问题,结果又落伍,这时又开始流行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尽管自己永远赶不上SCI论文的变化趋势,但从科研工作写作SCI论文的过程中可以反映自己的心境。这个心境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我认为这种期刊还是非常难发的,对于你的文笔要求还有选择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所以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周期。
般在图形图像领域CCF的C类会议录用率在40%~50%之间,基本录用的话扩展一下投稿3区或4区sci应该稳稳地录用吧,当然CCF的B类或A类会议如果能录用的话,说明已经很强大了喔肯定是ccf a更难。我举个例子,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是三区期刊,但也是ccf a类期刊。这个期刊有多难中,这么说吧,你能发十篇一区,也未必能中一篇这个期刊。如果博士生能发这个期刊,在以前你甚至有机会拿到全国百篇优博。
A类B类C类。一般来说ABC类都是指的CCF所推荐的高水平会议期刊,也就是CCF A、CCF B、CCF C。是计算机专业领域的权威人士对CCF的一些期刊会议的评级。也并不是所有论文都会被CCF收录,因为CCF收录的论文数量也是有限的。所有没有CCF等级的论文并不一定质量差,CCF即中国计算机学会(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前身是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62年。这是由从事计算机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科研、教育、开发、生产、管理、应用和服务的个人及单位自愿结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学术团体,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员。学会下设12个工作委员会,36个专业委员会。学会有31个地方会员活动中心。
投稿针对类型不同。会议论文是针对某学术会议投稿的,即发表在国内或国际学术会议上的论文。如果论文被学术会议的会务组决定录用,论文将在会议“论文集”上发表,同时也会被要求参加高端学术同行交流会,向学术界介绍你研究的发现。期刊论文是针对某学术期刊投稿的,即发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有学术性与非学术性之分。期刊论文主要会发在月刊/季刊/年刊/不定期地刊上。期刊论文录用后,投稿人只需等着出版即可。
今天打开邮件收到一篇SCI论文的录用通知,这也是我到目前为止以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发表的第10篇SCI论文。记得第一篇SCI论文是发表于2013年,花了6年的时间使自己SCI论文的数量达到10篇。从数量上来说算是低产了,因为有人一年发表及录用的文章就达到30篇;从质量上来说,也是很平庸,没有CCF推荐的A类期刊论文,只有4篇B类期刊论文,3篇C类期刊论文;不过唯一值得让我自豪的就是发表这些论文没有花费一分钱。提起SCI论文,我是属于后知后觉型,因为别人大谈特谈时,我却对它一无所知;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博士毕业只要求发两篇EI期刊就行。等到后来自己能够发SCI期刊时,发现自己又落伍了,因为这时流行的是SCI期刊的分区以及影响因子。等到自己好不容易意识到这个问题,结果又落伍,这时又开始流行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尽管自己永远赶不上SCI论文的变化趋势,但从科研工作写作SCI论文的过程中可以反映自己的心境。这个心境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