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sci分区是按发表还是最新

发布时间:

sci分区是按发表还是最新

一般而言,发表在1区和2区的SCI论文,通常被认为是该学科领域的比较重要的成果。

sci分区看发表当年还是最新

SCI有两个分区规则:JCR分区和中科院的分区;1、JCR分区根据影响因子(IF值),某一个学科的所有期刊都按照上一年的影响因子降序排列,然后平均4等分(各25%),分别是Q1,Q2,Q3,Q4。2、中科院分区的方法:一区刊: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5%;二区刊:前6% ~ 20%;三区刊:前21% ~ 50%;四区刊:后51%~100%。

引用iringxy的回答:分学科,根据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在每个学科前10%的,一区;20-30%以内的二区,然后就是其它。以上只是大概,具体的杂志参见各单位自己要求。国内的一般根据中科院划的分区,网上就能搜到。

一般有2种计算方法,发表当年的,现在的。这个首先看招聘单位是否有具体要求。没有要求的话,哪个高算哪个啊。

文章是否被sci收录要在网上查询的,如果在网站Web of science能找到文章就说明文章被SCI收录哈

sci分区按大区还是小区

无论是哪一类分区,SCI期刊都是划分为四个区,都是按照影响因子高低进行的划分,影响因子由一区至四区递减,一区最高,四区最低,所以,sci期刊中一区期刊学术价值和影响力是最大的,四区期刊在sci期刊中就是综合实力最弱的期刊。  对于作者来说,期刊分区越高,期刊的发表难度越大,一区期刊必然比四区期刊难以发表,一般普通作者很难发表一区期刊,能发表二区期刊对于国内作者来说就已经实属不易了,三区四区相对容易一些,但也只是相对于一区二区期刊,即便是四区期刊,也比国内核心期刊的发表难度高出不少。

这个东西,各个单位或学校给的奖励不一样,以我学校为例,一篇SCI奖8000

中科院自己划的。先是按学科,再按影响因子排列划分。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1]其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创刊于1961年,它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ngene Garfield) 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创立的。时至今日加菲尔德仍是SCI主编之一。SCI是由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美国科学情报所出版。现为双月刊。ISI除了出版SCI外,还有联机型据SCISEARCH。ISTP(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也由其出版。SCI是一部国际性索引,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一定数量的中国刊物。SCI索引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及时了解国际动态都有很大帮助。

sci分区当年还是最新年份

通常来说,计算文章所属的分区,都是以都是以检索报告上的最新分区为准。这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检索报告在年度分区变更前开具,那么就按上一年的分区标准来计算;反之,如果你的检索报告开具时间晚于最新年度分区变更时间,那么分区就按最新标准计算。我们都知道,检索报告上的分区都是最新的。因此这一情况下的作者要留心期刊影响因子趋势,通过数据分析计算期刊的即时影响因子,然后判断期刊今年是否会掉区,亦或升区。如果是前者,尽量赶在新的分区变更前开具检索报告以免掉区;如果有较大把握期刊分区今年会有跨越提升,则可以缓一缓开具。但通常为了规避风险,我们还是建议作者早开具早安心。尚未被检索的文章可以先去开具“刊源证明”和“分区证明”。“刊源证明”是为了证明你的期刊被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录,是SCI期刊,以此侧面说明你的文章也是SCI文章,只是尚未被检索。因为尚未检索,此时,“分区证明”的作用就和上一种情况中的“分区报告”类似,是用来说明你发的刊物是几区的。那么开具的时间也是按上一种情况来判断,当然,最终的结果还是以检索报告为准。

w 给你一份范文

一般有2种计算方法,发表当年的,现在的。这个首先看招聘单位是否有具体要求。没有要求的话,哪个高算哪个啊。

sci分区按大类还是小类分区

这个东西,各个单位或学校给的奖励不一样,以我学校为例,一篇SCI奖8000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