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招聘录用比率怎么算

发布时间:

招聘录用比率怎么算

员工入职率从入职这个方向单一的讲有两种计算方法  第一种:整体入职率=当月正式入职人数/当月应招人数(或当月招聘总人数)*100%  第二种:正式入职率=(当月正式入职人数/当月录用人数)*100%  第一种算法指的是真正入职人数占据整体面试人数的比例,第二种算法是指入职人数占录用人数的比例。  另外还有与离职人数相关的入职率算法,从员工入职率的不同算法可以看出这个数据表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需要指导的工作方向也是有所区别的。  如果只是计算入职人数占据面试人数的比例,那么主要针对方向是招聘问题;如果是计算入职人数占面试通过人数的比例,那么针对的是面试问题和入职管理问题;当然计算离职人数在内的入职率会包含大部分环节的问题。  所以计算员工入职率一定要先解决你们需要解决的哪些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再去设置计算方法。

员工入职率从入职这个方向单一的讲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整体入职率=当月正式入职人数/当月应招人数(或当月招聘总人数)*100%。第二种:正式入职率 = (当月正式入职人数 / 当月录用人数 ) *100%。第一种算法指的是真正入职人数占据整体面试人数的比例,第二种算法是指入职人数占录用人数的比例。另外还有与离职人数相关的入职率算法,从员工入职率的不同算法可以看出这个数据表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需要指导的工作方向也是有所区别的。扩展资料: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入职

报考成功的人数:那个职位的招录人数 例如你报的职位招三个人 报名的有60人 那就是20:1咯

招聘录用率怎么算

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X100%如:(应聘30人,录取5人,则5/30X100%=入职率6%)

就是招聘到位率。在实际用工时间到来时的用工率。比如计划某月某日前到岗10人,实际招到7人(这里面可以包括考核通过的也可以包括通不过的人数,看实际情况,理论上要求应该是实际通过考核的人数),则招聘及时率为70%。回答完毕,望采纳。谢谢

员工入职率从入职这个方向单一的讲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整体入职率=当月正式入职人数/当月应招人数(或当月招聘总人数)*100%第二种:正式入职率 = (当月正式入职人数 / 当月录用人数 ) *100%第一种算法指的是真正入职人数占据整体面试人数的比例,第二种算法是指入职人数占录用人数的比例。

招聘录用率怎么计算

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X100%如:(应聘30人,录取5人,则5/30X100%=入职率6%)

员工入职率从入职这个方向单一的讲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整体入职率=当月正式入职人数/当月应招人数(或当月招聘总人数)*100%。第二种:正式入职率 = (当月正式入职人数 / 当月录用人数 ) *100%。第一种算法指的是真正入职人数占据整体面试人数的比例,第二种算法是指入职人数占录用人数的比例。另外还有与离职人数相关的入职率算法,从员工入职率的不同算法可以看出这个数据表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需要指导的工作方向也是有所区别的。扩展资料:一招聘分析常用计算公式:1、招聘入职率:应聘成功入职的人数÷应聘的所有人数×100%。2、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底人数)÷2。3、月员工离职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4、月员工新进率:整月员工新进总人数÷月平均人数×100%。5、月员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员工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6、月员工损失率:整月员工离职总人数÷月初员工人数×100%。7、月员工进出比率:整月入职员工总人数÷整月离职员工总人数×100%。二、考勤常用的统计分析公式:1、个人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强度比率:当月加班时数÷当月总工作时数×100%。3、人员出勤率:当天出勤员工人数÷当天企业总人数×10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入职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第一种是:1、录用率=录用人数/初试人数*100%2、入职率=入职人数/初试人数*100%第二种是:1、录用率=录用人数/录用通过人数*100%2、入职率=入职人数/录用人数*100%员工入职率从入职这个方向单一的讲有两种计算方法。第一种:整体入职率=当月正式入职人数/当月应招人数(或当月招聘总人数)*100%。第二种:正式入职率 = (当月正式入职人数 / 当月录用人数 ) *100%。第一种算法指的是真正入职人数占据整体面试人数的比例,第二种算法是指入职人数占录用人数的比例。另外还有与离职人数相关的入职率算法,从员工入职率的不同算法可以看出这个数据表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需要指导的工作方向也是有所区别的。

请计算各种招聘渠道的招聘录用比率

招聘分析报告的具体功能包括以下几点:一、透过日常招聘事务,从本质与内在机理层面把握招聘规律。招聘已日益成为一场数据化的战争,日复一日的筛选简历、通知面试、若干轮的面试、录取入职、转正与离职等数据的背后,隐藏着若干有用的信息,有必要抽丝剥茧、提炼总结,让招聘工作更上一个台阶。二、多角度反馈招聘工作的效果,给招聘工作改进提供客观依据。招聘工作有着多个客户,内部客户有公司领导、用人部门、其他相关部门(比如薪酬部、培训部)、内部员工(需要内部推荐时)等;外部客户有应聘者、潜在求职者等。招聘工作是否给客户提供了应有的价值,只有通过收集多方面的信息才能清楚地了解到。三、为制定年度招聘工作计划书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招聘分析报告系统分析了年度招聘工作的得失,有利于指导来年招聘策略与计划的制定。如果说招聘工作计划是作战地图,招聘分析报告就是敌我双方信息的分析报告,对作战的成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另外,招聘分析报告还给招聘工作的发展创新提供有益的思路。因此,招聘分析报告与招聘工作计划书是年度招聘工作最为重要的报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数据统计与分析招聘数据统计与分析主要包括五类指标:关键绩效指标、过程管理指标、分类统计指标、入职异动指标、团队管理指标(详见表)指标类别指标计算方法关键绩效指标招聘计划完成率实际报到人数/计划招聘人数人均招聘成本总招聘成本/实际报到人数平均招聘周期总招聘时间/总招聘人数过程管理指标简历初选通过率人力资源部初选合格简历数/收到的简历总数有效简历率部门选择合格通知面试的人数/HR初选合格简历数初试通过率初试通过人数/面试总人数复试通过率复试通过人数/初试通过人数录用率实际录用人数/面试总人数报到率实际报到人数/发出录用通知人数分类统计指标招聘渠道分布不同招聘渠道录用的人数占录用总人数的比率录用人员分布不同性别、学历、层级、职类、区域的录用人数占录用总人数的比率入职异动指标招聘转正率转正人数/入职人数招聘离职率离职人数/入职人数团队管理指标招聘人员胜任率胜任工作的招聘人员数/招聘团队总人数招聘服务优良率服务优良的招聘人员数/招聘团队总人数内部客户满意度对招聘工作满意的内部客户数/内部客户总人数

招聘录用比率为12%

这个没有定数,热门职位几千比一很正常,比较冷门的几个职位一个报的没有也出现了好多次,关键看职位,不过大部分职位的报考和面试比例都达到50:1,而面试和录取比例又是5:1,结果都是好几百人抢一个职位

1、成本效益的评估  单位直接招聘成本=招聘直接成本/录用人数总成本效应=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它反映了单位招聘成本所产生的效果2、对录用人员质量和数量的评估 录用比率=(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该指标越小,说明录用者素质可能越高。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该指标反映了招聘计划在数量上的完成情况。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该指标越大,越说明企业所刊登招聘信息发布效果越好,企业的认可度越高;录用成功比率=(录用成功人数/录用人数)×100%,该指标越大,越说明招聘的成功率越高。3、招聘所需时间评估从提出需求到实际到岗所用时间与用人单位期望到岗时间之比。该指标反映招聘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能力。

一、招聘成本效益评估是指对招聘中的费用进行调查、核实、并对照预算进行评价的过程。它是鉴定招聘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招聘单价=总经费(元)/录用人数(人)做招聘成本评估之前,应该制定招聘预算。每年的招聘预算应该是全年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总预算的一部分。招聘预算中主要包括:招聘广告预算、招聘测试预算、体格检查预算、其他预算,其中招聘广告预算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一般来说按4:3:2:1比例分配预算较为合理。二、录用人员评估录用人员评估是指根据招聘计划对录用人员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价的过程。录用人员的数量:录用人员的数量可用以下几个数据来表示。1)录用比公式: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如果录用比越小,相对来说,录用者的素质越高,反之,则可能录用者的素质较低。2)招聘完成比公式: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如果招聘完成比等于或大于100%则说明在数量上全面或超额完成招聘计划。3)应聘比公式: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如果应聘比越大,说明发布招聘信息效果越好,同时说明录用人员可能素质较高。录用人员的质量:除了运用录用比和应聘比这两个数据来反映录用人员的质量外,也可以根据招聘的要求或工作分析中的要求对录用人员进行等级排列来确定其质量。三、招聘工作评估平均职位空缺时间平均职位空缺时间计算公式为:平均职位空缺时间=职位空缺总时间/补充职位数×100%该指标反映平均每个职位空缺时间多长时间能够有新员工补缺到位,能够反映招聘人员的工作效率。该指标越小,说明招聘效率越高。2,招聘合格率该指标反映招聘工作的质量,这里的合格招聘人数是指顺利通过岗位适应性培训、试用期考核最终转正的员工。新员工对招聘人员工作满意度良好的建议可提高招聘人员的工作水平。新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该项评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员工对企业的认可程度。

不一而足。一般是3/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