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新青年杂志的发行量

发布时间:

新青年杂志的发行量

这个杂志现在还有呀好勇呀

不是,是1600份

新青年于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原名青年杂志,出至第二卷时改名为新青年,月刊,六号为一卷,由陈独秀创办。其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危难时局中,毅然回国创办青年杂志,作为救国救民的舆论基地。新青年的创办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针对封建思想束缚,打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大旗。陈独秀还为报刊制定了宣传策略,即以思想启蒙为要务,确立了开展思想文化斗争的原则。

《新青年》

新青年杂志发行量

以下是2017年中国最畅销杂志排名: 1、读者创于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综合类文摘杂志,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2、时尚创于1993年,与世界名刊《COSMOPOLITAN》杂志版权合作的结晶,中国本土第一本时尚杂志,以风趣大胆韵味而著。3、瑞丽RaylL始于1995年,旗下拥有瑞丽服饰美容/瑞丽伊人风尚/男人风尚/等知名杂志,以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经营为核心业务的传媒企业。4、时尚芭莎BAZAAR《时尚》与全球著名时装杂志《Harper's BAZAAR》版权合作的结晶,全球引导潮流的高端时装月刊,服务于中国精英女性阶层的时尚杂志。5、知音创刊于1985年的情感类杂志,以曲折的爱情故事及名人轶事博人眼球,全国报刊转载和影视改编率较高的期刊。6、青年文摘创刊于1981年,畅销的青年杂志,面向全国且以青少年为核心读者群的文摘类综合刊物,刊物集萃来自报纸/期刊/图书等大众媒体的名篇佳作。7、中国国家地理国内科学学科类别杂志著名刊物,可读性和收藏价值高,其刊发的内容常被各大媒体转载。8、VOGUE1982年创刊于美国,世界上历史悠久广受尊崇的综合性时尚生活类杂志,被誉为"时尚圣经"。9、ELLE创刊于1945年法国,赫斯特国际集团旗下,1988年进入中国,国外知名品牌登陆中国的参考媒体,专注于时尚/美容/生活品味的国际性杂志。10、意林知名文摘类期刊,强调励志和人文关怀,以提供丰富的心灵鸡汤和人生智慧而出名,内容风格现实温暖,学生课外阅读优选杂志。扩展资料:杂志(Magazine)是有固定刊名,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它根据一定的编辑方针,将众多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出版。定期出版的又称期刊。“杂志”的形成来源于罢工、罢课或战争中的宣传小册子。这种类似于注重报纸的时效的手册,兼顾了更加详尽的评论。一种新的媒体也就因这样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了。最早出版的一本杂志是于1665年1月在阿姆斯特丹由法国人萨罗出版的《学者杂志》。最早的中文杂志是1815年在马六甲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最早的杂志为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7月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版式采用中国传统书本样式,刊期使用清代皇帝年号纪年。任何一种杂志以自己的“ISSN"(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进行出版。参考资料:杂志-百度百科

根据发行量,美誉度,覆盖面综合考虑,中国十大最畅销杂志为:《读者》 (综合性期刊领导品牌,十佳杂志品牌)《知音》 (综合性期刊领导品牌,十佳杂志品牌)《中国国家地理》 (科普类杂志领导品牌,十佳杂志品牌)《瑞丽》 (时尚/女性类杂志领导品牌,十佳杂志品牌)《南风窗》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政经新闻杂志,十佳杂志品牌)《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十佳杂志品牌)《家庭》 (以婚姻家庭为主的生活类期刊领导品牌,十佳杂志品牌)《财经》 (经济类刊物领导品牌,十佳杂志品牌)《健康之友》 (健康生活服务类期刊领导品牌,十佳杂志品牌)《爱情 婚姻 家庭》 (以婚姻家庭为主的生活类期刊领导品牌,十佳杂志品牌)【主要杂志简介】《读者》——最精致的小资男人。《读者》的品位决定了读者的销量,这本创刊于八十年代,植根于内陆的文摘杂志在近十年的时间,一直盘踞在中国杂志业的颠峰。有人说三代创造一个贵族,但是《读者》却用十几年的时间创造了中国杂志的一个贵族并且是唯一贵族,读者的选材区别于国内大多文摘类杂志,在整个刊物中尽情流露着思想的细腻和深度,人文的博大和文化的精致,这是影响着中国数千万小知识分子的一个纸杂志,其中大量出现着国外精品启迪散文和台湾林清玄的佛性散文以及刘墉的哲理化短文,当然也收罗有大量反应中国社会和文化现实的理性评论文章,不张扬的,透着内蕴和时代精髓的《读者》,吸取了甘肃的黄沙苍凉的艺术品位和兰州的内敛风格,在不经意之间,自然的成长为中国杂志的贵族,他的未来,我们仍可热情期待…… 《知音》——最恶俗的伪真诚。《知音》走的是煽情路线,并且走得相当成功,巨大的销量只是证明这种成功的一个方面,知音以所谓的纯情故事取胜,在整个刊物中大量的充斥了凡人的所谓不平凡的感情和爱情故事,相濡以沫,白头偕老,风雨人生,以痛苦见证坚贞,以坚贞见证伟大,以伟大见证幸福,矫情的故事一次一次上演,在大量的故事被粗糙的复制以后,所谓的职业写手成为一个边缘而新兴的职业,他们大量的复制着感动和幸福,而知音的责任就是不厌其烦的传播和鼓吹这种感动和幸福,相同的故事,相同的煽情方式和相同的矫情,让我们轻信了这个世界无言的美丽和无所不在的真诚,而据可靠的内幕消息,写手们所创造的感天动地的人间眷属,多是浮夸和任意杜撰之后形成了海市蜃楼,这是中国当代做虚伪和最矫情的一本杂志,盘踞于以女性为主要读者的对象当中,而带给社会的唯一结果就是,让更多无辜女性更加轻信爱情的力量,并且沉迷于这种力量当中不可自拔,所以,知音让我们读到喜剧的同时,却即将去导演并且正在导演着更多的人间悲剧,这就是虚伪矫情带给读者和社会的代价…… 《青年文摘》——最文学的青年梦。 文学青年一般最先接触的杂志多是《青年文摘》,这是一本倾向于青春路线的文摘杂志,如果说《读者》是实力派歌手,那么《青年文摘》就一定是一个偶像派明星,这样的价值取向使青年文摘在风格上形成了与《读者》不同的内容。但是这样做的代价也是显然的,在一个流行深度和内蕴的时代,青年文摘就象浮在水面的芦苇,美丽的开,美丽的谢,但是却没有厚实的思想土壤。从文学青年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在文字上对文学爱好者具有启蒙价值的通俗语言老师,其间的文字多半亲切纯情而又富有感染力,是模仿和吸取营养的好地方,只是真正的文学青年不应该拘泥于此,以为等待他们的应该有更美丽的梦……

新青年杂志发行时间

著名的《新青年》,其实是瞿秋白创办的?真相不可思议

1、新青年的创办者是陈独秀。2、《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自1915年9月15 日创刊号至1926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是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3、《新青年》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和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和激励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进程。

北平 鲁迅等人文

陈独秀先生

新青年杂志销量

以前上初中的时候流行过《星周刊》,里面全是讲娱乐八卦的,国内外明星都有,还有穿搭的版面,当时很火,价格也便宜,一两块钱吧,女同学人手一份,但是现在没有见到了。纸质杂志在2013年前后渐渐衰落,至今还很畅销的杂志大多是靠以前积攒的老读者的购买惯性,很难吸引到新读者,像《看天下vista》也是高中时候流行传阅的杂志,现在路过报刊亭看到还是摆了很多在卖,但是销量大不如前了。不过像《国家地理杂志》这样有收藏价值的现在还是卖得很好的。而且看天下、读者、意林这些畅销杂志都在做公众号、微博,很多人读电子信息就不再买实体杂志了。不过我觉得迎合大众做网媒的方式很不可取,点名批评读者的微信公众号,整天发鸡汤。像《界面》和旗下《正午》虽然没有大量发行实体杂志,但是质量却很好。

第一好象是<读者>

根据发行量,美誉度,覆盖面综合考虑,中国十大最畅销杂志为:《读者》 (综合性期刊领导品牌,十佳杂志品牌)《知音》 (综合性期刊领导品牌,十佳杂志品牌)《中国国家地理》 (科普类杂志领导品牌,十佳杂志品牌)《瑞丽》 (时尚/女性类杂志领导品牌,十佳杂志品牌)《南风窗》 (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政经新闻杂志,十佳杂志品牌)《新周刊》 (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十佳杂志品牌)《家庭》 (以婚姻家庭为主的生活类期刊领导品牌,十佳杂志品牌)《财经》 (经济类刊物领导品牌,十佳杂志品牌)《健康之友》 (健康生活服务类期刊领导品牌,十佳杂志品牌)《爱情 婚姻 家庭》 (以婚姻家庭为主的生活类期刊领导品牌,十佳杂志品牌)【主要杂志简介】《读者》——最精致的小资男人。《读者》的品位决定了读者的销量,这本创刊于八十年代,植根于内陆的文摘杂志在近十年的时间,一直盘踞在中国杂志业的颠峰。有人说三代创造一个贵族,但是《读者》却用十几年的时间创造了中国杂志的一个贵族并且是唯一贵族,读者的选材区别于国内大多文摘类杂志,在整个刊物中尽情流露着思想的细腻和深度,人文的博大和文化的精致,这是影响着中国数千万小知识分子的一个纸杂志,其中大量出现着国外精品启迪散文和台湾林清玄的佛性散文以及刘墉的哲理化短文,当然也收罗有大量反应中国社会和文化现实的理性评论文章,不张扬的,透着内蕴和时代精髓的《读者》,吸取了甘肃的黄沙苍凉的艺术品位和兰州的内敛风格,在不经意之间,自然的成长为中国杂志的贵族,他的未来,我们仍可热情期待…… 《知音》——最恶俗的伪真诚。《知音》走的是煽情路线,并且走得相当成功,巨大的销量只是证明这种成功的一个方面,知音以所谓的纯情故事取胜,在整个刊物中大量的充斥了凡人的所谓不平凡的感情和爱情故事,相濡以沫,白头偕老,风雨人生,以痛苦见证坚贞,以坚贞见证伟大,以伟大见证幸福,矫情的故事一次一次上演,在大量的故事被粗糙的复制以后,所谓的职业写手成为一个边缘而新兴的职业,他们大量的复制着感动和幸福,而知音的责任就是不厌其烦的传播和鼓吹这种感动和幸福,相同的故事,相同的煽情方式和相同的矫情,让我们轻信了这个世界无言的美丽和无所不在的真诚,而据可靠的内幕消息,写手们所创造的感天动地的人间眷属,多是浮夸和任意杜撰之后形成了海市蜃楼,这是中国当代做虚伪和最矫情的一本杂志,盘踞于以女性为主要读者的对象当中,而带给社会的唯一结果就是,让更多无辜女性更加轻信爱情的力量,并且沉迷于这种力量当中不可自拔,所以,知音让我们读到喜剧的同时,却即将去导演并且正在导演着更多的人间悲剧,这就是虚伪矫情带给读者和社会的代价…… 《青年文摘》——最文学的青年梦。 文学青年一般最先接触的杂志多是《青年文摘》,这是一本倾向于青春路线的文摘杂志,如果说《读者》是实力派歌手,那么《青年文摘》就一定是一个偶像派明星,这样的价值取向使青年文摘在风格上形成了与《读者》不同的内容。但是这样做的代价也是显然的,在一个流行深度和内蕴的时代,青年文摘就象浮在水面的芦苇,美丽的开,美丽的谢,但是却没有厚实的思想土壤。从文学青年的角度来看,这是一本在文字上对文学爱好者具有启蒙价值的通俗语言老师,其间的文字多半亲切纯情而又富有感染力,是模仿和吸取营养的好地方,只是真正的文学青年不应该拘泥于此,以为等待他们的应该有更美丽的梦……

《新青年》对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有着多方位、多层次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现代、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自然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现代化进程中,都曾在不同程度上蒙受和正在继续蒙受《新青年》杂志的鼓舞和鼓励。《新青年》描述的“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

新青年杂志发表的

1、创刊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2、主要内容①、翻译世界名著,先后译介了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诃夫、安特莱夫、索洛古勃、库普林、阿尔志跋绥夫,波兰的显克维奇,瑞典的斯特林堡,法国的莫泊桑,英国的王尔德、格里高里夫人,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武者小路实笃等人的创作。②、进行反对封建复古派文人及其他封建文学潮流的斗争,如刘半农的《答王敬轩书》、鲁迅的《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钱玄同的一些通信等。③、宣传马克思思想,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工人运动的论文和译介文章等。《新青年》的影响:《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宣传民主与科学,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受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新青年》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许多高级共产党员(如毛泽东)都受到过《新青年》的影响。《新青年》在五四时期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影响巨大而久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各种政治思潮差不多都是在五四前后通过《新青年》传入或兴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一些著名人物,都是在1919年前后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许多革命运动,追根溯源,也都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端的;中国人的现代化意识、精神文化都是在1919年前后发生急剧变化的。当代中国的物质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建设,几乎是在实践和完成五四先驱的未竟之业。五四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塑造了现代中国,也影响着当代中国。

《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此外,同名的还有日本侦探杂志《新青年》、新青年网站和新青年论坛。主办单位: 群益书社创刊时间:1915年9月15日出版周期:月刊,6期为一卷主编:陈独秀初名为《青年杂志》。 1915年 9月15日创刊﹐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印行。月刊﹐6期为一卷。第1卷名《青年杂志》。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 1916年9月1日,《青年杂志》易名《新青年》出版。陈独秀在改刊后的《新青年》第一期上发表《新青年》一文,号召青年做"新青年"。有名的篇章:胡适发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胡适发表《贞操问题》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陈独秀发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鲁迅发表《随感录四十》创刊辞的几大方面: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无论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史,还是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史、文化史,大家都无一例外地把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一个重要时段来考察。而要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谁也不能忽略《新青年》这个杂志。这个杂志的出现及其所凝聚的力量、所产生的影响,都太大太重要了。它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光芒四射的一页,对此后中国革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新青年》创刊的背景  《新青年》的创刊,最大动因是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旧势力倒行逆施,导致政局混乱、民怨沸腾,让人们普遍感到失望。先进知识分子于混乱与苦闷中力图为国家、民族寻找到一个新的出路。  辛亥革命的主动力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其领导的武装起义严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力量。但清室退位后,全国政权却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旧势力手中。袁世凯在镇压了“二次革命”之后,先是取消国会中国民党议员的资格,紧接着就解散国会,把立宪派也踢到一边。表面上,袁世凯似乎使天下“定于一”了,实际上他的有效统治只限于北方数省。革命党与立宪派分别在南方数省保持着很大的影响力。但真正拥有权力的,除了袁世凯的势力,是各地大大小小的军阀、政客。  承清末数十年腐败政治,加以数年革命与动乱,人民早已穷蹙不堪。当时的中国外债累累、外患频频,内战不断、灾荒连年。于是,变乱迭出,土匪遍地,民不聊生。  身历清末民初革命、改革与动乱的梁启超有一段话,最能表明当时人们的失望心理。他说:“我国民积年所希望所梦想,今殆一空而无复余。惩守旧而谈变法也,而变法之效则既若彼;惩专制而倡立宪也,而立宪之效则既若彼。曰君主为之毒也,君主革矣,而其效不过若彼;曰乱党为之梗也,乱党平矣,而其效不过若彼。二十年来朝野上下所倡言之新学、新政,其结果乃至为全社会所厌倦所疾恶。言练兵耶,而盗贼日滋,秩序日益扰;言理财耶,而帑藏日益空,破产日益迫;言教育耶,而驯至全国人不复识字;言实业耶,而驯至全国人不复得食。其他百端则皆若是。”他形容当时社会之险象“譬犹悬千石之钟于坏宇,而恃一发以系之,旁无化身,而后无替人,天下险象孰过于是”。可以说,当时一些人心理上都以为中国必亡。  另一位身历当时种种艰难困苦的陈独秀也说:“自国会解散以来,百政俱废,失业者盈天下。又复繁刑苛税,惠及农商。此时全国人民,除官吏兵匪侦探之外,无不重足而立,生机断绝,不独党人为然也。”  在这种状况下,先进知识分子们秉承中国历代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苦苦寻觅国家和民族的出路。《新青年》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创办起来的。  从《青年杂志》到《新青年》  陈独秀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中特别具有代表意义的一个人。他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党人,但却不曾参加过同盟会。“二次革命”后,他就想到要办杂志,从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入手,为国家和民族寻找走出愚昧、穷困、动乱并朝向长期发展的道路。他到上海,对亚东图书馆经理汪孟邹说想要办一个杂志,“只要十年、八年的工夫,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影响。”这就是他创办《青年杂志》的最初动机。  为什么以“青年”为刊物的名号呢?这是因为,当时头脑比较清醒的人都认为,中国社会积腐太深,中年以上的人大抵都为旧污所染、旧习所困,唯有青年是国家和民族一线生机所系。李大钊说:“国中分子,昏梦罔觉者去其泰半,其余丧心溃气者又泰半。”希望只能寄托于青年。陈独秀认为,当下“充塞社会之空气,无往而非陈腐朽败焉,求些少之新鲜活泼者,以慰吾人窒息之绝望,亦杳不可得。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所以他说:“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就连梁启超也是这样认为的。他对青年学生们说,“以诸君一己之命运,即吾中国之命运也。我辈年已老大,对于国家已负莫大之罪孽。国家之所由致此者,皆吾辈中年人之责也。而吾国将来唯一之希望,即未来之学生,即今日在座诸君是也。”他断定“吾国处飘摇欲倒之境,所恃者厥为青年。”  陈独秀等人都认为,创造一个新国家,求得真共和,只有把希望寄托于青年。所以,他们的杂志主要是面对青年说话。其创刊号所登的《社告》第一条即明言:“国势凌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而这一期上的重头文章,就有陈独秀的《敬告青年》、高一涵的《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汪叔潜所写的《新旧问题》,实际上也是向青年说话,文章最后一语即请“吾社会未来之主人翁”对新旧问题要“急择所趣舍”。陈独秀翻译的《妇人观》,无疑也是对青年女子说话。此外,还有自署“一青年”翻译的美国人的《青年论》。  我们从《青年杂志》和后来改名《新青年》的“通讯”专栏内容中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刊物感兴趣的、作出回应的恰恰主要是青年人。他们有问求学门径的,有希望介绍新书的,还有讨论卫生问题、女子问题、文学问题、统一国语问题、政党问题、国体问题、对孔子的态度问题等等的。  《青年杂志》出版后很受青年人的欢迎,第一卷第二号已登出在全国各地有代派处76处。据当时的亚东图书馆编辑汪原放回忆,《青年杂志》初办时每期只印千余册,后来增加到一万五六千册。这一万五六千册的数字,应该是到五四前后的时候了。但从第二卷改称《新青年》后,发行量应有较大增长。《青年杂志》改称《新青年》,原属偶然。负责印行《青年杂志》的群益书社受到了教会方面的压力。教会方面借口教会办有《上海青年》,反对他们用“青年”的名号。群益经理人遂提议改名《新青年》。没想到,这恰好正中陈独秀及其朋友们的下怀。《新青年》带动了受新思想、新观念影响的一代新青年出现。  个性主义和世界化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是用什么样的新思想、新观念熏陶出来、鼓动起来一代新青年的呢?  多年来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人一致认为,《青年杂志》和《新青年》所倡导的新思想、新观念最主要的是科学与民主。这种说法固然不错,但科学与民主作为一种观念在清末已经比较普遍流传,只是在新文化运动中这两个概念变得充实和深刻得多了。如果仔细考察《青年杂志》和《新青年》所着力倡导并加以深刻论述和身体力行的,我觉得还可以有更具涵盖力、也更容易与清末以来先进知识分子们所大力宣扬的东西有所区别的说法。这个说法,可以用个性主义和世界化来概括。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所发《敬告青年》一文,实际上相当于发刊词。他提出六条倡议:“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里的第二、第三条即“进步的而非保守的”和“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基本上是进化主义观念,在清末已经相当流行。第五条“实利的而非虚文的”与嘉道时期以来的经世致用思想显然有相承的关系。第六条“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上面已说过。第一条“自主的而非奴隶的”,陈独秀所表达的是个人主义的精义。因个人主义在汉语文献中经常被扭曲,故《青年杂志》和《新青年》的作者们更多地使用个性主义的提法。这种个性主义观念,清末虽有梁启超宣传过,但不曾普及。《青年杂志》和《新青年》的作者们把个性主义看成是青年们能否觉醒、民主制度能否在中国得到落实的最大关键。第四条“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应当说是比较新鲜的提法,而且它可以涵盖更多东西,其基本要义是开放的观念。个性主义追求的是人的解放,主要是个人的解放和个人创造精神、创造力的解放。世界化追求的则是与世界文化的充分互动。人家有好的东西,我尽量地学习借鉴;我们自己有好的东西,则要尽量地介绍给别人,完全打破“夷夏之防”,消除“中西文化”的困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够解放自己每一个成员的创造力,又能够轻松地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文化,还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其进步与发展呢?可以说,这就是当年陈独秀他们及其所呼唤的新青年们热烈追求的目标,也是他们要传递给全体中国人的主要的新思想、新观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