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近代化观念的文献

发布时间:

近代化观念的文献

《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资政新篇》是清代洪仁玕撰政书,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玕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资政新篇》的先进性及缺点《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资政新篇》中未提及列强侵略中国,反映作者认识的模糊;未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制度联系起来,未将其提出的政治纲领与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虽然在太平天国其间产生但并不是农民阶级的产物,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思想和阶级条件,加之战争环境的影响,最终未能实施。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是拜上帝教最早的信徒之一。金田起义时,因传教没有赶上起义队伍,便折回广东。为逃避清政府追杀,1852年到香港,努力了解西方的宗教和文化,并结交了一批传教士,在那里接受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1858年离开香港,辗转来到天京,受到洪秀全器重,天京之乱后,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洪仁玕总理朝政后,看到太平天国政涣人散的严重局面,决心通过改革挽救危局,从而创造一个“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的“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为此,1859年(咸丰九年)冬,他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的核心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朱本主义静态放那个刚领的时候是不是拿我跟他这种的话应该是蒋中跟隔壁的发展期女人。

现代近代观念的文献

《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资政新篇》是清代洪仁玕撰政书,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玕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资政新篇》的先进性及缺点《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资政新篇》中未提及列强侵略中国,反映作者认识的模糊;未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制度联系起来,未将其提出的政治纲领与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虽然在太平天国其间产生但并不是农民阶级的产物,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思想和阶级条件,加之战争环境的影响,最终未能实施。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是拜上帝教最早的信徒之一。金田起义时,因传教没有赶上起义队伍,便折回广东。为逃避清政府追杀,1852年到香港,努力了解西方的宗教和文化,并结交了一批传教士,在那里接受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1858年离开香港,辗转来到天京,受到洪秀全器重,天京之乱后,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洪仁玕总理朝政后,看到太平天国政涣人散的严重局面,决心通过改革挽救危局,从而创造一个“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的“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为此,1859年(咸丰九年)冬,他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的核心是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 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 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这些思想的先进性、超前性,我们只有放眼整个近代史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以及当时的世界背景,才能有更清晰、更深刻的印象。《资政新篇》应认识到:①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②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③迫于形势,《资政新篇》没能实

朱本主义静态放那个刚领的时候是不是拿我跟他这种的话应该是蒋中跟隔壁的发展期女人。

一、《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美国学者杜赞奇著,王宪明译。《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虽然提供的是关于中国现代史的知识,却内在于美国知识、理论界当前脉络当中,对其状况加以自觉批判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它们的思想历程“只有作为当代历史来进行反思才有意义”。二、《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李立志著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短短7折时间,中国社会制度有两次巨变: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其次,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史的重要转折时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准着中国社会现代化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伟大转折因此这一时期是中国进行主动社会现代化的第一个时期二是这一时期实现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目标模式的转换,即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模式。 本书以社会结构、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为分析的入口,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建国初期这一段非同异常时期社会生活演变方面的深刻图景,着重分析了社会重建何迁和重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社会变迁和重建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怎样等,为人们深刻认识迈入艰难探索现代化轨道中的中国提供了另一个独特视角。三、《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史论》是2002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关海庭。全书共分十章,连同绪论和结束语,共涉及十二个专题,每个专题论及一个方面,抽出既可以独立成篇,合起来又较好地体现了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之联系和统一,具有系统性和构架的完整性。本书是政治学与历史学交叉研究的初步探索,也是从新的角度、新的视野进行学术研究的有益尝试。四、《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包括《剑桥中国史》第十四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和第十五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是由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资深专家、哈佛大学的费正清(JKFairbank约翰·金·费尔班克)教授和西方著名的研究中“文化大革命”史的专家、另一位哈佛大学教授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主编的,是西方学者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有相当权威性的代表作。正如费正清本人在《总编辑序》中所说:“在英语世界中,剑桥历史丛书自本世纪起已为多卷本的历史著作树立了样板。”而本书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的中文译者更直截了当地认为,这部书,“在一定程度了上代表了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五、《现代化:抗拒与变迁》《现代化:抗拒与变迁》是1988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SN艾森斯塔特。本书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现代化社会的主要特征和问题。并着重介绍、比较、分析了现代化过程的失败与成功的状况。

近代文献观念的是

第一个十年(1917-1927):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社会主义思想。第二个十年(1927-1937):阶级解放意识,左翼革命文学的社会主义意识,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人文主义文学意识并存。第三个十年(1937-1949):民族解放意识和人民解放意识,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的文学。 鲁迅的小说《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野草》;郭沫若的《女神》、《屈原》;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徐志摩、闻一多的诗歌;沈从文的《边城》、《柏子》;巴金的《家、春、秋》、《寒夜》;老舍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曹禺的《原野》、《雷雨》;赵树理的小说;艾青、穆旦的诗歌;张爱玲的小说等。

方便文献查找方法的使用。

近现代观念的文献

档案馆最真实,然后是图书馆的一些报纸、书籍等!

朱本主义静态放那个刚领的时候是不是拿我跟他这种的话应该是蒋中跟隔壁的发展期女人。

《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未产生显著作用。《资政新篇》是清代洪仁玕撰政书,1859(咸丰九年)刊行。洪仁玕859年4月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经洪秀全批准后,作为官方的文书正式颁行,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资政新篇》的先进性及缺点《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即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经济上,它鼓励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提倡保险事业。文化思想上,它反对迷信,提倡新式教育。外交上,它主张自由往来、平等互利。《资政新篇》中未提及列强侵略中国,反映作者认识的模糊;未将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制度联系起来,未将其提出的政治纲领与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虽然在太平天国其间产生但并不是农民阶级的产物,缺乏实践的社会、经济、思想和阶级条件,加之战争环境的影响,最终未能实施。洪仁玕是洪秀全的族弟,是拜上帝教最早的信徒之一。金田起义时,因传教没有赶上起义队伍,便折回广东。为逃避清政府追杀,1852年到香港,努力了解西方的宗教和文化,并结交了一批传教士,在那里接受了一些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1858年离开香港,辗转来到天京,受到洪秀全器重,天京之乱后,被封为干王,总理全国政事。洪仁玕总理朝政后,看到太平天国政涣人散的严重局面,决心通过改革挽救危局,从而创造一个“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的“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为此,1859年(咸丰九年)冬,他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边城》《骆驼祥子》《朝花夕拾》

近代的观念文献是

《边城》《骆驼祥子》《朝花夕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