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

发布时间:

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是北大图书馆认证的 比较权威 科技核心不怎么权威

核心期刊是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对科研工作者学术水平的衡量方面,如在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等,都需要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篇或若干篇论文。 目前国内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体系主要有: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重点期刊是自己定的。学术期刊是期刊类型的一种(还包括技术性期刊、科普性期刊、检索性期刊、综合性期刊)。

核心期刊与科技核心期刊的区别  核心期刊与源期刊均能反映与某一专业有紧密联系的期刊,但在概念上、内容上又有一定的区别前者包括社会(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采用多指标综合筛选的方法,制定出核心期刊排名表后者仅收录自然科学类,以文献引文数据为依据,选择多项指标进行综合筛选,再根据期刊论文引用情况列出排名顺序两者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参考价值比较大的一些期刊,为单位和个人订购、收藏、阅读、投稿择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核心期刊所涵盖的期刊数量多,读者面广,但收录的生物、医药学期刊较源期刊少,且由于4年出版1次,有一定的时差,所以不能完全反映当年的期刊状况而源期刊则收录生物、医学期刊较多由于每年公布1次,所以能较客观地反映期刊的当年情况

在校硕士以及博士都需要有文章发表的要求,文章发表的数量与质量也是老师以及工程师评职称的硬性条件,但是很多开始读研的同学不知道核心期刊是什么意思,更加不知道怎么去判定一本期刊是否和 核心期刊,很多学校只有中文核心期刊才会给加分,或者外文的核心期刊,这里就逐步演示怎么去判定一本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和非核心

核心期刊一般有三个认可度较高的认证标准,一个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做的核心期刊名录,现在是11版或12版,简称北大核心(新版据说3年一审核);还有一个是南京大学做的CSSCI,现在是12版,一般称南大核心或C刊(据说2年一审核,就是说14版很快会出来了)。还有一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简称科技核心,(据说是4年一审)。核心的权威性要远远高于非核心(即普刊)。一般普刊是具有双刊号的,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的期刊,网页输入壹品优能代发期刊。

核心期刊一般有三个认可度较高的认证标准,一个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做的核心期刊名录,现在是11版或12版,简称北大核心(新版据说3年一审核)

在校硕士以及博士都需要有文章发表的要求,文章发表的数量与质量也是老师以及工程师评职称的硬性条件,但是很多开始读研的同学不知道核心期刊是什么意思,更加不知道怎么去判定一本期刊是否和 核心期刊,很多学校只有中文核心期刊才会给加分,或者外文的核心期刊,这里就逐步演示怎么去判定一本期刊是否为核心期刊。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7、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国际三大索引: 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不在这个体系之内的期刊就是非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的区别

什么叫做核心期刊:国内的核心期刊主要有三种认证体系,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做的核心期刊名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北大核心期刊,第二种是是南京大学做的CSSCI,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南大核心期刊,第三种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简称科技核心。因此作者在判定一本期刊是否是核心期刊,主要看是否被这三种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在这三种核心期刊目录可以查到的肯定是核心期刊,这点作者不用有任何的疑问。现如今职称评审的要求比较严格,对于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也有着严格意义的规定,是学者朋友工程师评审职称的硬性条件,因此现在好多读研的同学也在尽量争取发表论文,这对以后毕业找工作或者继续深造博士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那个核心比较权威,普刊比较普通这样。

1 、什么是核心期刊 ?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  2、什么是中文核心期刊? 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 1996 年出版了第二版, 2000 版,2004年版。2008年版暂未出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3、什么是国家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 期刊 ,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什么是“省级”期刊? 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5、什么是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 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 ,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 具体说来,《总览》学术与非学术不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  6、什么是CN类刊物 ? 所谓C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  7、什么是ISSN类刊 ? 现在许多杂志则同时具有CN和ISSN两种刊号。  所谓ISS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地外注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有ISSN字母。  什么是CSCD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简称为CSCD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核心库期刊:669种(以*号为标记); 扩展库期刊:378种(动态)。  什么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200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1608种。  什么是SCI期刊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什么是SSCI期刊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  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SCI和SCI-E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SCI-E是SCI的扩展版,目前前者收录期刊3600多种,后者收录期刊6000多种,被SCI收录的期刊应该都被SCI-E收,但反之却不成立。  (2)通常情况下,SCI收录的期刊档次更高一些,但有时候也会发现SCIE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可能比SCI还高,可能跟学科不同有关系。  (3)SCI是核心刊,全刊文章都被SCI收录;SCI-E是扩展版的期刊,并非所有文章被SCI收录

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区别: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 所谓“国家级”期刊,一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 所谓“省级”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或期刊;什么是核心期刊?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期刊一般有三个认可度较高的认证标准,一个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做的核心期刊名录,现在是11版或12版,简称北大核心(新版据说3年一审核);还有一个是南京大学做的CSSCI,现在是12版,一般称南大核心或C刊(据说2年一审核,就是说14版很快会出来了)。还有一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简称科技核心,(据说是4年一审)。核心的权威性要远远高于非核心(即普刊)。一般普刊是具有双刊号的,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的期刊。

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怎么分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目前国内的核心期刊主要包括2大类:自科科学方面 和 社会科学方面,即通俗常说的 理科 和 文科类。自然科学类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社会科学类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期刊;CSSCI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一般有三个认可度较高的认证标准,一个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做的核心期刊名录,现在是11版或12版,简称北大核心(新版据说3年一审核)

中科院有个评价标准,你可以查

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的区别:在实际生活中,许多人通常将某刊物说成是国家级的,某刊物是省级的或市级的。这种划分的标准,大致是: 所谓“国家级”期刊,一般即指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也可视为国家级。 所谓“省级”期刊,一般即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与本科院校的学报或期刊;什么是核心期刊?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核心期刊一般有三个认可度较高的认证标准,一个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做的核心期刊名录,现在是11版或12版,简称北大核心(新版据说3年一审核);还有一个是南京大学做的CSSCI,现在是12版,一般称南大核心或C刊(据说2年一审核,就是说14版很快会出来了)。还有一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简称科技核心,(据说是4年一审)。核心的权威性要远远高于非核心(即普刊)。一般普刊是具有双刊号的,新闻出版总署可查的期刊。

1、集中性。指少量的一组核心期刊集中了某学科大部分高质量论文。1934年,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揭示了文献聚散定律,为核心期刊研究奠定了基础。所以集中性是核心期刊最基本的特点。2、代表性。指某一学科的一组核心期刊上的论文,代表着这一学科的最新水平和发展方向。这一特点是由核心期刊的集中性特点所决定的。由于一组核心期刊集中了某学科的大部分高质量论文,因此,它自然就代表着这一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学科研究的每一进展基本上都首先反映在这些核心期刊所登载的论文上。追踪这些期刊的论文,就能站在学科的最前沿,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3、学科性。指的是核心期刊总与某一学科联系在一起,某学科的核心期刊是关于这一学科文献的核心期刊,把它放到另一学科期刊中,一般就不再是核心期刊。但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错综复杂,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少数期刊可能是多个学科的核心期刊,而一个学科的核心期刊中包括一些相关学科的期刊也是正常现象。4、权威性。指核心期刊的确定需得到公认。在核心期刊确定过程中,除应用文献计量学的原理进行筛选,还需吸收有代表性学科专家的意见,以弥补学科知识不足而产生的偏差,其研究方法要得到学科专家的认可,其研究成果要获得利用,必须得到学科专家的鉴定。因此核心期刊研制机构的权威性和对研究方法的认同是很重要的,否则核心期刊的应用成果就不能得到公认,也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5、层次性。指核心期刊中也分不同的层次,有的是该学科最重要的权威刊物,有的是层次略低的重要刊物。核心期刊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修订,例如北大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自1992年推出第一版以来每隔四年修订一次,南大版的cssci来源期刊每年修订一次,位于核心期刊前列的权威刊物,一般都会保持其核心期刊的地位,具有连续性;而层次略低的重要期刊,有时会进入核心期刊,有时则会被淘汰出核心行列,具有不稳定性。6、相对性。指核心期刊相对于非核心期刊,仅具有相对意义,不是绝对的。确定核心期刊的方法很多,但每一种方法都存在局限,尽管人们一般综合各种方法,以互相取长补短,但也不能做到十分准确。同时,核心区是人为划定的,核心区与非核心区没有明显的、客观存在的界限。因此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仅具有相对意义,不是绝对的。7、动态性。指核心期刊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这里反映的不仅仅是核心期刊总量的变化,更有一些质的方面的异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作为纪录和反映科学活动成果的科技期刊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这种发展与变化,一方面表现为期刊的创刊、停刊、改名、合并、分辑及改变出版频率等;另一方面表现为在版期刊的质量和水平出现的变化,这方面包括原有核心期刊排名次序的异动,以及核心期刊刊种的变化,即有的核心期刊因办刊质量下降而在新的评选中落选,有的一般性期刊因办刊质量提高而进入核心期刊的行列。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化。因此,一个学科的核心期刊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

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统计源期刊")之比较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总览》)和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出版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分别列出的核心期刊表和统计源期刊表是国内作者发表论文应用最广的选刊标准,它们都是经过一定的选刊原则筛选出的高质量的期刊目录,也是科研院所进行学术成果评价时最常利用的参考工具。两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本文以2004年版《报告》与《总览》为依据,以其中的生物医学类期刊为例,对两者进行比较。1 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对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照其登载相关论文数量的减序排列时,可以分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几个区,位于核心区的期刊称为核心期刊。广义的统计源期刊是指被各类检索系统、数据库等收录而作为其文献统计来源的期刊。《总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子课题---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的成果,研究人员采用文献计量统计与定量评价,同时结合学科专家对定量评价结果的定性评审形成最终研究成果。《总览》所确定的核心期刊表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应用范围比较广泛。《报告》是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的模式,结合中国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不含港、澳、台)的1576种(2004年版)科技期刊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人们习惯称其为"统计源期刊",下文所说统计源期刊即指此目录。2 《总览》与《统计源期刊》的相同点1 理论依据相同 两者都以加菲尔德引文分布规律与布拉德福分布规律为理论依据,因此可以认为都是经过严格的文献计量学标准而获得的核心期刊。2 均采用多指标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2004年版《总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由7 个评价指标组成。2004《统计源期刊》评价计量指标选择了期刊引用计量指标与来源期刊计量指标两部分共15项指标。3 两者研究成果均不能作为金标准使用 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都是一种相对统计的概念,由于文献计量学理论的局限性、数据采集的不完整性以及统计方法的不全面性,都会使评价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其研究结果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精密,因此两者只能起参考工具作用,不能作为检验期刊质量的"金标准",过分夸大其作用只会带来负面影响。3 《总览》与《统计源期刊》的区别1 编辑出版单位不同 《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而成,属于民间性质;而《统计源期刊》由国家科技部委托中国科技息研究所完成,具有一定官方性质。2 学科分类原则不同 两者都采用分学科统计评价指标数据的方法。学科划分对期刊评价结果影响很大,学科划分过大,小学科学术性强的期刊会被淹没;划分过细,小学科的一般性期刊就会进入核心区。《总览》基本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划分学科,同时考虑学科期刊的数量、期刊性质等多种因素,共设学科类目74个。《统计源期刊》则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学科分类国家标准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4版)》的学科分类原则,同时考虑综合性期刊情况及各学科期刊数量与学科性质差异,增设了综合类和理工大学、工业综合类、管理学类,对农业学科及医药卫生类学科作了进一步细分,共设55个学科类目。3 期刊的来源与范围不同 《总览》以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统计文献量总计达943万篇,涉及期刊2万种,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定性评价,取各学科专业期刊数量的15%和进入统计的期刊数量的2%,共评选出1798种核心期刊。覆盖的学科范围广泛,包括社会学科(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与自然学科(医药、农业、工业技术等),但未收录港、澳、台及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统计源期刊》来源期刊的选择综合参考了国外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国内期刊的情况及国内已有文献计量分析成果、国内大型检索工具、各学会学报及其重要期刊等各种期刊表,并征询了专家意见,每年根据期刊文献的被引用情况等因素对来源期刊表进行一定的调整。期刊入选原则是:①期刊文献的同行评审;②期刊文献计量指标;③期刊的社会和学科影响;④期刊文献是否反映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⑤照顾新兴学科和高技术学科;⑥适当的地区性考虑;⑦在国际和国内的显示度。《统计源期刊》仅包括国内出版的科技类期刊,包括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但不包含社会学科期刊。4 评价指标体系不同 《总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核心期刊选择了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评价指标体系由7个评价指标组成: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率、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专家定性评审力度大,共选聘1871位评审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的评审。而《统计源期刊》定性评价力度相对小,虽然经过一定的同行评审,但以定量研究为主,强调研究结果的客观性。2004年评价计量指标选择了两部分共15项指标:①期刊引用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扩散因子、引用期刊数、即年指标、他引率、被引半衰期。主要显示期刊被读者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②来源期刊计量指标:来源文献量、参考文献量、平均引用率、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机构数、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通过来源文献的统计分析,全面描述该期刊的学术水平、编辑状况和科学交流程度5 收录期刊数量 《总览》核心期刊表收录期刊总数1798种,其中生物科学类44种,医药卫生类223种。《统计源期刊》收录期刊总数1576种,其中生物科学类51种,医药卫生类423种。223种生物医学期刊既是《总览》中确认的核心期刊,又是统计源期刊。两者在特种医学、耳鼻咽喉、皮肤、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肿瘤学、儿科、妇产科、口腔医学、外科、皮肤与性病等学科类目中所收刊种完全一致。两者收录生物医学期刊类目刊种之比较,见表1,属于《总览》核心期刊而非统计源期刊者,见表2。 表1 《总览》与《统计源期刊》收录生物医学期刊类目刊种比较 学科类目名称 《统计源期刊》(略)6 出版周期不同 《总览》每4年出一新版,出版时间比数据统计大约滞后5年,反映期刊变化不够及时。《统计源期刊》每年更新,能够较快反映期刊发展动态。7 对综合性学科与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期刊评价效果不同 由于《总览》是分学科评价的,因此综合性和交叉学科期刊会因为刊载的论文学科分散而难以进入核心期刊表。2000年版开始通过增加综合性学科类目,将综合性期刊分散在各学科的数据汇总一起进行评价,产生综合性核心期刊表,较好解决了综合性期刊问题。但边缘性、交叉性学科的优秀期刊进不了核心区的问题仍未能很好解决。《统计源期刊》选择入选期刊时给新兴学科和高技术学科一定考虑,并适当、《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期刊能入选统计源期刊。4 注意合理使用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学术期刊评价比较客观公正,从而成为国内目前比较公认的期刊评价工具。但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只是一种相对统计的概念,没有完全绝对的量化指标,其研究成果可以作为评价学术研究成果的参考工具,可以作为读者投稿的参考工具,但如果作为衡量论文水平的绝对标准来用,就可能发生谬误。从个体角度看,发表在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上的论文未必每篇学术水平都高,而发表在非核心期刊、非统计源期刊上的文章未必每篇学术水平都低,应该根据评价项目具体情况请学科专家来评价论文本身学术价值。因此,使用两种期刊表时应避免因片面夸大其作用而带来的不良影响。中文核心期刊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简称"统计源期刊")之比较(2)2007年12月17日 星期一 上午 11:3 期刊的来源与范围不同 《总览》以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统计文献量总计达943万篇,涉及期刊2万种,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定性评价,取各学科专业期刊数量的15%和进入统计的期刊数量的2%,共评选出1798种核心期刊。覆盖的学科范围广泛,包括社会学科(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与自然学科(医药、农业、工业技术等),但未收录港、澳、台及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统计源期刊》来源期刊的选择综合参考了国外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国内期刊的情况及国内已有文献计量分析成果、国内大型检索工具、各学会学报及其重要期刊等各种期刊表,并征询了专家意见,每年根据期刊文献的被引用情况等因素对来源期刊表进行一定的调整。期刊入选原则是:①期刊文献的同行评审;②期刊文献计量指标;③期刊的社会和学科影响;④期刊文献是否反映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⑤照顾新兴学科和高技术学科;⑥适当的地区性考虑;⑦在国际和国内的显示度。《统计源期刊》仅包括国内出版的科技类期刊,包括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但不包含社会学科期刊。 4 评价指标体系不同 《总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核心期刊选择了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评价指标体系由7个评价指标组成: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率、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专家定性评审力度大,共选聘1871位评审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的评审。而《统计源期刊》定性评价力度相对小,虽然经过一定的同行评审,但以定量研究为主,强调研究结果的客观性。2004年评价计量指标选择了两部分共15项指标:①期刊引用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扩散因子、引用期刊数、即年指标、他引率、被引半衰期。主要显示期刊被读者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②来源期刊计量指标:来源文献量、参考文献量、平均引用率、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机构数、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通过来源文献的统计分析,全面描述该期刊的学术水平、编辑状况和科学交流程度5 收录期刊数量 《总览》核心期刊表收录期刊总数1798种,其中生物科学类44种,医药卫生类223种。《统计源期刊》收录期刊总数1576种,其中生物科学类51种,医药卫生类423种。223种生物医学期刊既是《总览》中确认的核心期刊,又是统计源期刊。两者在特种医学、耳鼻咽喉、皮肤、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肿瘤学、儿科、妇产科、口腔医学、外科、皮肤与性病等学科类目中所收刊种完全一致。两者收录生物医学期刊类目刊种之比较,见表1,属于《总览》核心期刊而非统计源期刊者,见表2。 表1 《总览》与《统计源期刊》收录生物医学期刊类目刊种比较 学科类目名称 《统计源期刊》(略)6 出版周期不同 《总览》每4年出一新版,出版时间比数据统计大约滞后5年,反映期刊变化不够及时。《统计源期刊》每年更新,能够较快反映期刊发展动态。7 对综合性学科与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期刊评价效果不同 由于《总览》是分学科评价的,因此综合性和交叉学科期刊会因为刊载的论文学科分散而难以进入核心期刊表。2000年版开始通过增加综合性学科类目,将综合性期刊分散在各学科的数据汇总一起进行评价,产生综合性核心期刊表,较好解决了综合性期刊问题。但边缘性、交叉性学科的优秀期刊进不了核心区的问题仍未能很好解决。《统计源期刊》选择入选期刊时给新兴学科和高技术学科一定考虑,并适当照顾期刊的地区性。因此诸如《中华男科学》、《颈腰痛杂志》、《循证医学》、《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期刊能入选统计源期刊。4 注意合理使用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学术期刊评价比较客观公正,从而成为国内目前比较公认的期刊评价工具。但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只是一种相对统计的概念,没有完全绝对的量化指标,其研究成果可以作为评价学术研究成果的参考工具,可以作为读者投稿的参考工具,但如果作为衡量论文水平的绝对标准来用,就可能发生谬误。从个体角度看,发表在核心期刊或统计源期刊上的论文未必每篇学术水平都高,而发表在非核心期刊、非统计源期刊上的文章未必每篇学术水平都低,应该根据评价项目具体情况请学科专家来评价论文本身学术价值。因此,使用两种期刊表时应避免因片面夸大其作用而带来的不良影响。

核心期刊一般有三个认可度较高的认证标准,一个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做的核心期刊名录,现在是11版或12版,简称北大核心(新版据说3年一审核)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