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发表知识库

首页 期刊发表知识库 问题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经验

发布时间: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经验

生活有进有退,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叛巳滞那

道路工程桥隧工程交通工程汽车工程工程机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与控制地球科学 交通部一等奖陕西省一等奖教育部二等奖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1年,其前身为《西安公路学院学报》。1995年西安公路学院更名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公路学院学报》随之变更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报》。2000年,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长安大学,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从2002年起变更为《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继承和发扬了《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的办刊宗旨和优良传统,立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以长安大学具有雄厚实力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为主,兼顾基础学科,全面反映长安大学科研实力,促进长安大学学科建设。创刊20多年来,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交通部、陕西省奖励,被10余种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二、三、四版认定为公路运输类核心期刊,在公路运输领域形成了权威的学术地位。

直接上science,nature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经验

不是

现用刊名: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安徽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57年创刊《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本刊)原名《安徽农学院学报》,是我校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反映我校教学科研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它的前身是1937年我校建校之初出版的《安大农学会报》和《安徽大学农学院农林丛刊》。1957年本刊创刊,因遭“文革”十年动乱而停刊。1979年本刊复刊。1993年学校更名,经批准1996年本刊也相应改为《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本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2000、2004、2008版)。现为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贝塞斯达》(CSA:Bethesda),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网络版》(CABI),英国《动物学记录》(ZR),日本科学技术社数据库,国际农业文献索引(AGRIS),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博览(2006),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台湾华艺——思博网(CEPS),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英文版)文摘》,《中国园艺文摘》,《中国畜牧兽医文摘》,《中国粮食经济作物文摘》,《中国农业资源环境文摘》,《中国农业文摘——畜牧》,《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环境科学文摘》等几十种国内外数据库及文摘期刊所收录。 本刊一贯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有关科学技术和出版的政策法令,认真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认真执行办刊宗旨,并能够在办刊过程中加以体现。没有出现过政治错误,也没有出现过泄漏机密等问题。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和学报编辑人员的认真努力下,学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报的学术水平和编辑出版质量逐年提高,受到了教育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和省新闻出版局等部门的表彰。

投稿须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为安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面向国内外征稿,主要刊登农学、林学、畜牧、兽医、水产、土壤、茶叶、蚕桑、园艺、植保、农业工程、生物技术、环境科学以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读者对象主要是农林科技工作者、高等学校师生以及有关部门的专业干部。来稿要论点明确,数据可靠,论证严谨,文字简炼,标点准确。按下列顺序行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地址、邮政编码)、中文摘要(100~300字符)、关键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名、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作者单位英文名称、英文摘要(500~1500字符)和英文关键词。动植物的拉丁学名排斜体。文中量、单位和符号必须以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为准。组合单位一律用负指数表示。外文字母必须分清英文或希腊文正斜体、大小写、黑白体和上下角标。论文中的所有数字请按《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要求书写。凡是可能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均须使用阿拉伯数字。正文的标题层次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如“1”,“1”,“2”,并一律左顶格。来稿应在篇首页的地脚处注明基金来源(项目名称及编号)、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份、性别、职称、学位和电子信箱等联系方式)。表要简明,采用三线表,应有表序与表题。图要精选,应有图序与图题。插图要求布局合理,比例适当,大小适中,线条精细均匀,主副线分明。照片要求黑白清晰,层次分明。图、表均应插放在文中第一次提到该图、表的正文下面。表、图内容均须用中、英文双重表达。图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数据应有必要的统计分析。参考文献只择最主要的、最新的、公开发表的列入,其序号按文中出现先后为序编排。著录格式按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编排。来稿初审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则退还作者修改补充,合格后再送审。送审通过的稿件,作者按照本刊格式修改后应将修改稿电子文档(Word文档)发送至本刊电子信箱。编辑部有权对采用稿件作非思想性的文字修改、删节。请勿一稿两投。稿件经审查同意发表,即通知作者校对和支付版面费。来稿一经发表,即酌致稿酬。如3个月内接不到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未采用的稿件一般不退,请作者自留底稿。本刊已被国内外数十家权威数据库及文摘刊物收录为固定刊源,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稿酬本刊一次性支付。若作者来稿时无特别说明,即视为同意上述有利于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举措。请作者通过本网站登陆投稿或本刊电子信箱直接投稿,勿需寄纸质稿件,初审通过后即需交纳稿件审理费100元。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经验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化学与材料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地理与旅游科学体育科学 安徽省科技期刊二等奖安徽省优秀学报二等奖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主办单位:安徽师范大学主编:王伦ISSN:1001-2443CN:34-1064/N地址: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安徽师大专家楼B座4楼邮编:241000 1 本刊是安徽师范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双月刊,月末出版),主要刊登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体育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教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 本刊旨在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传递信息、培养人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读者对象主要是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师、研究生及国内外科技工作者。2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 文稿务求内容精炼,论点明确,论证严密,数据准确,文字简练、规范,标点正确,研究报告类论文不超过6 000字,一般论文不超过4 000字,本刊尤其提倡短文。2 文稿按版式顺序须包括以下内容: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简称分类号)、英文摘要(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1 题名:文题应相符,鲜明简洁,最多不超过20个汉字。2 作者单位:单位全称、邮政编码及单位所在地名,并提供第一作者的年龄、性别、技术职称、学历等信息。3 参考文献:择主要列入,10篇以内为宜,按文中出现顺序排列,书写格式如下:[期刊] 作者(外文姓前名后,名可缩写,3人以上只列前3人,后加“等”字)题名期刊名(外文可缩写,不加缩写点),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专著] 作者书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版次(初版不写),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4 摘要:摘要应以第三人称撰写,以介绍论文内容概要为目的不应有评价性词语,摘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摘要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字数以200字左右为宜书写格式按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的结构打印,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符,其书写要符合科技英语的语法规范,采用间行打字。5 关键词:关键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以3~8个为宜。3 凡属国家级、省部级基金资助项目资助的论文,请在文稿首页地脚标明基金名称及基金项目编号。4 来稿须打印,稿中外文字母、符号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在第一次出现时应用铅笔注明。5 文中图表要精心设计,插图切勿过大,图中文字、符号用印刷字剪贴,并与正文一致,图应标注图序与图题,照片要黑白清晰,层次分明,插图及照片须一式两份,一份放在文中恰当的地方,另一份附文后,表格应尽量采用三线表,图表说明应中英文对照。6 作者对他人的致谢,应放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有省、部重点科研机构16个。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8个省级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高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高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科研平台如下:(省部级、校级) 序号 科研机构名称 建立时间 依托单位 负责人 备注 1 中国诗学研究中心 2001年 安徽师范大学 丁放 教育部省部共建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2 皖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2003年 安徽师范大学 王世华 省高校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3 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2003年 安徽师范大学 陆林 省高校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4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2003年 安徽师范大学 钱广荣 省高校重点文科研究基地 5 功能性分子固体重点实验室 2004年 安徽师范大学 魏先文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6 化学生物传感重点实验室 2007年 安徽师范大学 王伦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7 安徽省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 2002年 安徽师范大学 聂刘旺 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8 生物环境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 2004年 安徽师范大学 席贻龙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 9 资源环境与地理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7年 安徽师范大学 焦华富 省级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安徽遥感考古工作站 2002年 安徽师范大学 王心源 中科院遥感考古联合实验室分站 11 教育科学研究所 1985年 教育科学学院 王守恒 教育厅批准 12 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 1993年 教育科学学院 王清 省电教馆批准 13 教育技术综合实验室 2001年 教育科学学院 张克松 校级重点实验室 14 美育研究所 2002年 美术学院 巫俊 学校批准 15 数学研究所 1982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宋卫东 学校批准 16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1998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章昭辉 学校批准 17 原子与分子物理实验室 2001年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崔执凤 校级重点实验室 18 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 2003年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魏先文 校级重点实验室 19 生物多样性研究重点实验室 2001年 生命科学学院 聂刘旺 校级重点实验室 20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 2001年 国土资源旅游学院 查良松 校级重点实验室 21 分析测试中心 1986年 环境科学学院 赵广超 学校批准 22 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1987年 环境科学学院 吴孝兵 学校批准 23 女性研究会 2006年 教育工会 俞晓红 学校批准 截至2012年安徽师范大学有41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获批经费2397万元,项目立项数和获批经费均创同期历史最高水平,2012年较2011年同期增长5%和4%,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国旅学院陆林教授获重点项目资助,资助经费290万元,这是继2008年王绍武教授获得重点项目资助后该校再次获得该类项目资助。这是国家基金委自1986年成立以来资助的我国第2个旅游地理类重点项目。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第三批重大招标项目立项名单,文学院院长、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丁放教授的《唐诗学研究》获准立项,资助经费80万元。 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28年,先后经历了省立安徽大学图书馆、国立安徽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徽工农大学图书馆、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等时期。截至2014年6月,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由花津校区敬文图书馆、赭山校区图书馆和皖江学院图书馆组成,馆舍面积达6911万平方米,有阅览座位2800多席; 截至2014年6月,馆藏文献总量270多万册,涵盖所有学科。中外文期刊保持在1000种以上,电子图书120余万册,数据库40余种。图书馆以馆藏古籍为特色,古籍总量19万多册,其中,善本古籍1万余册,尤以地方志收藏最为见长,藏有方志9万余册。拥有省内高校图书馆最丰富的解放前报刊(7000余册)、图书(5万余册),世界著名的《科学文摘》(英国)、《生物文摘》和《化学文摘》(美国)、《文摘杂志》(前苏联)均有收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学报编辑部是校直属期刊出版机构,下设文科编辑室、理科编辑室、办公(资料)室。现有专职工作人员8人,其中正高职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高职2人。编辑出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和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反正是没有公路学报级别高 那个是三大搜索了 这个么~·

自然科学版是中文核心期刊主要刊载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汽车工程、工程机械、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基础科学等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论文,同时刊载公路交通科技动态方面的简要评述和通讯。08年影响因子为9238,比较高了。    其它版一般。

核心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怎么投稿

道路工程桥隧工程交通工程汽车工程工程机械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与控制地球科学 交通部一等奖陕西省一等奖教育部二等奖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81年,其前身为《西安公路学院学报》。1995年西安公路学院更名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公路学院学报》随之变更为《西安公路交通大学报》。2000年,西安公路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学院、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长安大学,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从2002年起变更为《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由国家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主办。《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继承和发扬了《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学报》的办刊宗旨和优良传统,立足于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以长安大学具有雄厚实力的“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为主,兼顾基础学科,全面反映长安大学科研实力,促进长安大学学科建设。创刊20多年来,多次获得国家教育部、交通部、陕西省奖励,被10余种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一、二、三、四版认定为公路运输类核心期刊,在公路运输领域形成了权威的学术地位。

直接上science,nature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