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学的发展历史:1、密码术隐藏法古希腊斯多德的记载中就有隐藏法,这个方法在他出生前300年时岀现,因为这些隐藏方法使得雅典同斯巴达没有被灭亡,从文字岀现时到现在这个方法都在被延用,这个方法就是想方设法隐藏,想方设法翻找有时是个体力活,不过以前以体力为生这就是强顶。2、移位法同替代法移位法就是比如1234向后移两位用3456,字母拼音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大约在5000年前使用,到9世纪后被阿拉伯人用频率法破解,中间隔了4000年,欧洲16世纪也没有破解,这也说明了阿拉伯曾经的文明先进。替代法就是比如a用z代替b用x代替, boy就写成在漫长的时间里也出现了很多变种,比如顺序倒着写,或者奇数位和偶数位的变化不一样,或者把奇数和偶数位的字母拆分后,首尾相连等等。这两种加密法的加密原理就是这样,一听就懂,但是,想解密可就不容易了。这也可以看岀以前的文字,文化现代人很难懂,比如埃及文字很多移位,替代法,古诗用了藏头诗。这并不代表现代人的智慧比不上古人,只是这种解密耗时间,耗体力和脑力关系直接不大。3、维吉尼亚密码前两代密码数学占了人类五千年文明的4500年,它简单但难被破解就是因为没有用到数学这个工具和数学关系微弱。无论加密或解密一旦用上数学就有意思多了,因为破解移位同替代就是用数学的概率来解破的。第三代维吉尼亚密码岀现后就压制了前两代近300年,从这一代开始加密同解密就越来越快了,因为复杂的数学工具几乎进入了所有领域。不只是密码学的数学程度变复杂,一切科技的深奥,经济,金融,你看到的保险公司那一叠叠你看不明的保单其背后都可以大致用它背后的数学工具的复杂度衡量。从这一代开始钥匙的诞生是后面密码学重要标志。4、恩尼格玛机第四代加密法是一战后发明的一种机器,叫恩尼格玛机(Enigma)。它成功压制解密法只有25年左右,后来被数学家图灵破解,而钥匙就是最重要的突破口。从第一代的隐藏法到图灵破解第四代的恩尼格玛密码机,实际上密码学的古典时代就已经进入了尾声。从纸笔时代到机械电子时代,最显著的差异就是加密的复杂度以及效率的大幅提高。这也就是我们农业几千年呈平线发展,因为那时不懂数学运用。5、魔王加密系统这一代密码岀现后就是一个分水岭,我们告别了农耕同机械化的操作,计算机的加密解密从字母变成了数字,二进制的0和1让密码的复杂度呈指线上升,但这一代钥匙有漏洞,人类的经济也呈指数在发展。6、RSA加密系统目前互联网加密的底层,就是RSA加密法。我们生活的这个加密一方赢面较大,解密一方处于劣势的时代,正是建立在第六代加密法的基础上。它解决了钥匙递送中的漏洞,可靠性大幅提升。虽然它并不是无法破解,但因为计算量太大,在理论上破解时间无限长。7、加密法是量子加密它背后的理论支撑是测不准原理和特殊的算法。量子计算机出现,计算机算力大幅增加,无限长破解时间可能会缩短为几分钟到几小时。而在这之前,RSA加密法暂且可以算作没有破解方法。也是从第六代开始,你会越来越强烈的体会到“钥匙”这个东西的重要性。当前因为技术水平不够,只能对长度比较短的钥匙加密,而不能对整个信息加密。据说在一些国家的高级保密单位已经开始使用。它从物理学和数学原理上是不可破解的,是最强的加密法。扩展资料:从密码学的整个历史过程中我们无不感受着它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影响,但同时也会发现有人还活在原始的第一代,有人进入量子,数字,人工智能的七代。0同0的人同时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很多人手拿着手机,在电脑上打字,但思维还是农耕时代,看不明,看懂这个世界的变化,所以压力,焦虑,神经分裂,随时岀现在我们的周围。有人的基因,固定模式记忆在上一代,但是社会,科技又在不断往前,追不起,赶不上,社会的撕裂也开始了。这一段时间我都谈到了数学,不是我数学有多好,而它实实在在的影响着我们,正因为看不懂时,那么就是要坐下来补习数学的时代来临。这是一个必经之路,从人文的感性思辩到数字理性的逻辑。只有大脑升级我们也许才会让生活,让这个生态更绵长一点。也许只有技术才可以满足,抑制人类无限制的战争,杀戮其它生物,抢占资源,国与国,种族,地域,男女对抗,互相残害。进入非零和博弈,科技一直在你无法想象中前进,现医学界,科学家在研发脑机接口。人类将会被重新定义。单机大脑的打怪时代结束了,未来是一个脑联网的时代。我们跟脑机接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安全威胁:1、信息安全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信息泄露、信息丢失、信息篡改、信息虚假、信息滞后、信息不完善等,以及由此带来的风险。具体的表现有:窃取商业机密、泄漏商业机密、篡改交易信息、破坏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接收或发送虚假信息、破坏交易、盗取交易成果伪造交易信息、非法删除交易信息、交易信息丢失、病毒导致信息破坏、黑客入侵等等。2、交易安全问题: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交易的确认、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货款的支付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与传统的商务交易形式不同,电子商务具有自己的特点:市场无界化,主体虚拟化,交易网络化,货币电子化,结算瞬时化等。这使得电子商务的交易风险表现出新的特点,出现新的形式,并且被放大。3、财产安全问题: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电子商务参与者面临的财产等经济利益风险。财产安全往往是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的最终形式,也是信息安全问题和交易安全问题的后果。防范措施: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切实措施,构建一个值得信赖并能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的多层次的开放的网络体系,改善国内用户电子商务的使用环境。2、加强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使用容错计算机系统或创造高可用性的计算机环境,以确保信息系统保持可用及不间断动作;灾害复原计划—提供一套程序与设备来重建被中断的计算与通信服务;加密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技术,它可以确保因特网上信息传输的安全等。3、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强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其安全意识,提高其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4、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一是要完善原有的法律体系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二是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5、诚信建设:加快信用立法,完善经济活动实名制,健全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实行个人破产制度等,以形成对信用体系的强势约束力,确保个人信用制度的健康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全问题
安全威胁 1、信息截获及窃取 在没有加密措施或加密强度较弱的情况下,攻击者可以利用互联网、公共电话网、搭线、电池波辐射范围内安装截收装置等方法,在数据包通过的网关和路由器上截获数据,获取机密信息,也可以通过对信息流量和流向、通信频度和长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推断出需要的信息,例如银行帐号、密码及企业机密等信息。 2、信息篡改 当蓄意攻击者掌握了网络信息格式后,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对网络中传输的报文进行欺、拦截和修改后发往目的地,这样就破坏了传输信息的完整性。这种方式主要表现为:篡改授权,使信息变成某个未经授权的人所取得;删除部分消息;修改消息中的部分信息,让接收方对接收的信息不能很好的识别或者接收到一个错误消息。 3、信息假冒 当攻击者掌握网络信息数据规律或解密商务信息以后,可以假冒合法用户或发送假冒信息来欺其他用户。主要表现为:伪造电子邮件;假冒他人身份。 4、交易抵赖 这种方式主要表现为:发送消息者否认发送过某些信息;接收消息者否认收到过某些信息;交易中下了订单但是不承认;接收到订单后由于某些原因而不承认本次交易。防范措施 1、法律措施 在电子商务中,网络的虚拟性、流动性、隐匿性对交易安全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因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互联网用户的行为是电子商务的基础。目前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电子签名法》等,它们直接约束了计算机安全和电子商务的安全。 2、管理措施 要保证电子商务的安全,行之有效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电子商务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包括了人事管理、密钥管理、软件管理、设备管理、场地管理等多个方面。
1、古代密码学:在公元前,秘密书信已用于战争之中。西洋“史学之父”希罗多德(Herodotus)的《历史》(The Histories)当中记载了一些最早的秘密书信故事。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为对抗奴役和侵略,与波斯发生多次冲突和战争。于公元前480年,波斯秘密结了强大的军队,准备对雅典(Athens)和斯巴达(Sparta)发动一次突袭。希腊人狄马拉图斯(Demaratus)在波斯的苏萨城(Susa)里看到了这次集结,便利用了一层蜡把木板上的字遮盖住,送往并告知了希腊人波斯的图谋。最后,波斯海军覆没于雅典附近的沙拉米斯湾(Salamis Bay)。由于古时多数人并不识字,最早的秘密书写的形式只用到纸笔或等同物品,随着识字率提高,就开始需要真正的密码学了。最古典的两个加密技巧是:置换(Transposition cipher):将字母顺序重新排列,例如‘help me’变成‘ehpl em’。替代(substitution cipher):有系统地将一组字母换成其他字母或符号,例如‘fly at once’变成‘gmz bu podf’(每个字母用下一个字母取代)。2、现代密码学: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提出了公开密钥体制,即运用单向函数的数学原理,以实现加、脱密密钥的分离。加密密钥是公开的,脱密密钥是保密的。这种新的密码体制,引起了密码学界的广泛注意和探讨。利用文字和密码的规律,在一定条件下,采取各种技术手段,通过对截取密文的分析,以求得明文,还原密码编制,即破译密码。破译不同强度的密码,对条件的要求也不相同,甚至很不相同。扩展资料:1、密码学理论基础:在通信过程中,待加密的信息称为明文,已被加密的信息称为密文,仅有收、发双方知道的信息称为密钥。在密钥控制下,由明文变到密文的过程叫加密,其逆过程叫脱密或解密。在密码系统中,除合法用户外,还有非法的截收者,他们试图通过各种办法窃取机密(又称为被动攻击)或窜改消息(又称为主动攻击)。2、密码学专业术语:(1)密钥:分为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2)明文:没有进行加密,能够直接代表原文含义的信息。(3)密文:经过加密处理处理之后,隐藏原文含义的信息。(4)加密:将明文转换成密文的实施过程。(5)解密:将密文转换成明文的实施过程。(6)密码算法:密码系统采用的加密方法和解密方法,随着基于数学密码技术的发展,加密方法一般称为加密算法,解密方法一般称为解密算法。3、致命武器——战争胜败惊天逆转:密码学与战争有着天然联系。作战情报“加密”与成功“破译”,使战争形势大逆转的事例不胜枚举。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密码的运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战争乃至历史的进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英国成功破解德国“齐默尔曼电报”,使美国放弃中立地位而对德宣战,最终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赢得了战争胜利。二战初期,因无线电密码被德国人破译,而使北非战场英军详细作战计划被源源不断送到德军将领隆美尔的案头,使英军陷于被动境地,直至更换密码,才使德军不再“耳聪目明”。波兰沦陷后,其密码机构在数学家、现代计算机科学奠基人——图灵领导下,破解了德军九成以上“恩尼格玛”密电文,使德国许多重大军事行动对盟军不再是秘密。对此,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称密码破译者是“下金蛋最多的鹅”。同样在二战中,日本研制的JN-25B密码,曾自认为是当时最高级密码而不可被破解,并为日军成功偷袭珍珠港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5月,日军欲故技重施,妄图偷袭中途岛,想一战奠定其在西太平洋的统治地位。然而,美国海军密码局在英国“布莱切雷庄园”协助下,成功破译此密码,洞悉到日本人的野心,给了日本联合舰队致命一击。美军尼米兹上将曾写道:“中途岛战役本质上是一次情报侦察的胜利。”1943年4月,美国人再次截获日军密电,成功设伏,在空中干净利落地干掉了山本五十六,报了一箭之仇。艾森豪威尔在总结盟军密码破译工作时说:“它拯救了盟军千百个士兵的生命,加速了敌人的灭亡,并迫使其最终投降。”4、挑战未来——信息安全不容小视:小小密码,作用非凡,被誉为信息安全的“守护神”。如今,它伴随时代与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同时“加密”与“破译”也面临全新的挑战。量子计算功能强大,将为密码学的发展打开一扇新大门。尽管量子计算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军事强国均围绕其展开了深入研究。如基于量子力学的量子密码、基于分子生物学的DNA密码、基于类随机行为的混沌密码等。此外,一些基于数学困难问题的密码也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各种新技术的融合将成为未来密码学发展的主流。正因如此,世界一些军事强国不遗余力加强研究与应用,以确保在密码学领域取得技术领先地位。据悉,美军已启动一项密码现代化计划,旨在为作战指挥系统提升全时域、多手段、高时效的动态安全保护与情报获取能力。日本则将信息加密技术列入国家级高技术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未来密码技术加快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密码学中国新闻网 - 揭秘密码战:多次让战争胜败惊天逆转
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11月正式发行 -------------------------------------------------------------------------------- 2003年12月09日 19:44 出版参考 (出版参考 记者 香江波)12月4日上午,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民营书业暨国际书业科研成果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召开。会上,出版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郝振省介绍了《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的有关情况。会议由科研所所长助理魏玉山主持,相关研究人员和中国书籍出版社的负责同志,以及民营书业的代表志鸿教育集团董事长任志鸿、万圣书园总经理刘苏里出席会议。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出版报、了望周刊、文汇报、新京报、香港文汇报等媒体记者到会采访。“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这一课题是在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由科研所在2003年年初提出的。一年多来,课题组通过此类座谈讨论、个别采访、实地考察、官民对话、网上采集、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调研,于8月份,撰写出版了课题报告。该书汇集了“中国民营书业发展论坛”期间发言者的讲稿及个案访谈记录、问卷调查分析等课题调研成果,以《中国民营书业发展研究报告》为名,于11月正式发行。这一报告从民营书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经营优势、历史作用、主要问题、发展前景六个方面阐述了民营书业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其发展的必然性与根源性,以及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不可替代性。它对于政府制定关于民营书业的发展政策及民营书业经营者制定经营策略与发展方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民营书业迅速壮大。民营书业发行网点数目已经远远超过国有图书网点数,其在全国图书市场中所占份额逐年上升,成为我国图书发行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与国有图书发行业相比,民营书业最大的优势是体制方面具有的特点。大多数民营书业企业产权明晰,在经营中讲究效率,追求效益,经营势头良好。但研究进一步表明,民营书业体制方面的特点,本质上还在于其生产力要素与生产关系要素之间的距离较近、作用直接,因而生产关系能有效地反作用于生产力范畴中人的要素,从而获取投入与产出之间的较好比例。 研究同时也指出,由于对民营书业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到位,还存在一定的歧视,民营书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经营比较分散、管理水平低,以及存在社会信誉较差的问题,制约了其发展。为加快民营书业的发展,报告首先从政策层面上提出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列举如下: ——使民营资本享受与新华书店同等的“国民待遇”; ——设立中小书店发展资金,扶持小型图书网点建设; ——选择一两个规模大、公信度高的民营书报刊发行企业,作为全国书报刊发行改革的试点单位,从政策上给予关注和支持; ——民营发行业自身也要在企业文化和内部管理上下功夫; ——对于民营资本参与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等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其已具备与选题编辑加工相适应的条件,承认其合法性。 ——加强对民营书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该项成果的主要特点:(1)使用权威的统计数字,进行了必要的量化分析;报告中使用了新闻出版总署计财司与发行司2002年发布的最新统计数字,从规模结构等方面做出了对比分析;(2)研究人员站在一定的高度,对问题进行深度加工,保证了其质量与份量。在分析民营书业的经营优势时,研究表明,优势的本质并非是私有制,而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作用空间的科学性;(3)该成果符合科研所为出版管理与出版业生产发展服务的服务宗旨。 出版社信息化建设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2006年9月1日) 书商网 为成功举办“2006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社长论坛”,今年5月,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向各科技出版社发放了《出版社信息化建设发展状况调查表》153份,共收回有效调查表56份,回收率为6%。其中中央各部委所属科技出版社反馈29份,占总反馈调查表的52%;地方科技出版社反馈17份,占30%;大学出版社反馈10份,占18%。据对部分未反馈调查表的出版社电话询问表明,相当多的社信息化管理仅是发行的初步管理,少数社信息化未实施。从反馈调查表的56家出版社规模来看,在岗员工数在100人以下的有24家,占9%;100~300人的有16家,占6%;300人以上的有16家,占6%。从2005年出版码洋来看(有效数据为44家),5000万元以下的有18家,占9%;5000万元~1亿元的有10家,占7%;1亿元~3亿元的有11家,占25%;3亿元以上的5家,占4%。 由于反馈调查表的出版社总体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故本调查表结果较为乐观。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信息化机构在56家出版社中,有39家已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占6%;有45家拥有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高层领导,占4%;有39家已设立CIO(信息主管),占6%;有46家拥有专职信息技术人员,占1%;各出版社平均拥有技术人员8人。由此可见,大多数出版社对信息化工作比较重视,有一定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人员保证,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出版社发展战略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但是,仍然有4%的出版社没有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近1/5的出版社没有专职的技术人员。 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情况(1)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方面,45家出版社累计投入资金共79亿元,平均每家累计投入8万元。投入资金在50万元以下的有11家,占4%;投入在50万元~100万元的有8家,占8%;投入在100万元~500万元的有14家,占1%;投入在500万元~1?000万元的有6家,占3%;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6家,占3%,它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上述6家出版社累计资金投入为1亿元,占总数的3%(图1)。(2)从资金预算来看,每年有固定IT预算的出版社27家,占总数56家出版社的2%;投入占出版社年销售收入的比例超过2%的有15家,占总数的8%。(3)从2005年资金投入来看,当年投入资金平均为165万元(有效数据为45家)。其中,投入在10万元以下的有7家,占6%;投入在50万元以下的有21家,占7%;投入在50万元~100万元的有9家,占20%;投入在100万元~300万元的有6家,占3%;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2家,占4%,它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教育出版社。(4)从资金投入方式来看(有效数据为55家),属于“提出需求,立项投入”的有37家,占3%;“有预算,持续投入"的有15家,占3%;“基本不投入”的有3家,占5%。(5)从2003年至2005年信息化建设投入的变动情况来看(有效数据为36家),2004年比2003年增加投入的有14家,占9%;投入持平的有15家,占7%;投入减少的有7家,占4%;2005年比2004年投入增加的有25家,占4%;持平7家,占4%;减少4家,占1%。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版社普遍给予信息化建设以相当的重视,并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建设,一些大社、名社甚至斥资数千万元直至亿元规模。但是总体来说,出版社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仍然相对较少,总投入在100万元以下的占2%。近两三年,出版社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工作,2005年有近70%的出版社比上年增加了投入,大大超过2004年比2003年增加的比例。 信息系统建设情况(1) 网络建设已建立内部局域网的出版社有54家,占4%;所有出版社都已联入互联网(Internet)。(2) 网站建设有54家出版社已建立了网站,占4%。出版社利用网站开展了以下业务:发布信息(49家,占7%)、网上销售(35家,占8%)、客户联系(35家,占8%)、洽谈业务(12家,占2%)、增值服务(12家,占2%)、网上支付(6家,占1%)、网上采购(5家,占3%)和其他业务(5家,占3%)。(3) 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情况(表1)从表1来看,出版社信息化程度最高的是发行和财务管理,所有出版社都建立了发行与库房管理系统,4%的出版社已建或者在建财务管理系统。其次是编辑业务管理系统、印制管理系统和企业门户网站,7%的出版社已建或在建编辑系统,4%的出版社已建或在建印制系统,4%的出版社已建或在建门户网站。第三个层次是办公自动化系统、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已建或在建比例分别是:8%、7%、1%、3%、8%。内容管理和协同编辑系统则明显处于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已建或在建的比例分别只有8%、2%。 表1 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情况信息化项目 已建 在建 拟建 无打算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编辑业务管理系统 39 6 4 1 11 6 1 8 印制管理系统 37 1 3 3 10 9 1 8 发行与库房管理系统 55 2 1 8 财务管理系统 52 8 2 6 2 6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1 6 6 7 20 7 9 1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13 2 5 9 22 3 7 5 办公自动化系统(OA) 18 1 6 7 21 5 5 9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 11 6 9 1 20 7 7 5 电子商务应用系统 12 4 3 4 19 9 12 4 协同编辑系统 2 6 2 6 22 3 15 8 内容管理系统 4 1 6 7 20 7 13 2 企业门户网站 36 3 4 1 5 9 2 6 注:有些所反馈的《出版社信息化建设发展状况调查表》此项数据填写得不完整,因此表中出版社总数不一定是56家。本调查报告中以下数据统计表同此。 上述四个层次也如实反映了出版社信息化建设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已不满足于传统的编、印、发、财务系统的建设,开始向OA、CRM、HR、CM等高级阶段迈进,从这些系统的拟建比例(约35%)可以看出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4) 系统间数据集成数据完全集成的15家(有效数据为50家),占30%;部分数据集成的27家,占54%;数据没有集成的8家,占16%。 二、 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制约因素 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因素在调查论及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因素时,一把手工程、管理规范、全员参与配合、数据与流程的标准化被列为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技术的先进性、战略数据规划、IT系统规划、经验丰富的软件厂商,再次是自身IT技术人才、员工的教育培训、建立IT制度、管理咨询的引入。 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列举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外部因素时,行业标准规范排在第一位,其次是行业发展规模和出版体制,再次是安全保密问题和主管单位。在列举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内部因素时,排在前三位的是领导信息意识、整体管理水平、传统工作习惯;其次是资金短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技术人才储备和IT管理制度。 出版行业管理部门在推进出版社信息化进程中的作用从出版社的反馈可以看出,出版社最希望得到行业管理部门的政策引导和鼓励,其次是制定行业标准,排名第三位的是给予资金支持,第四是建立示范工程。 与软件提供商的合作在与软件提供商的合作过程中,对软件商的服务表示“非常满意”的2家(有效数据55家),占6%;表示“满意”的39家,占9%;“不满意”的13家,占6%;“非常不满意”1家,占8%。“非常满意”和“满意”之和为5%,可见多数出版社对软件商的服务还是满意的,但仍有四分之一的出版社表示不满意。32家出版社提出了不满意的具体原因,有22家认为“软件服务商(项目咨询)顾问服务响应时间太长,不能尽快解决问题”,占8%;15家认为“软件服务商(项目咨询)顾问对业务的理解比较差,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需求”,占9%;12家出版社认为“软件服务商(项目咨询)顾问流动大,服务质量缺乏保障”,占5%;6家认为是“软件服务商没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和专职的售后服务顾问”,占8%;5家认为“各个IT公司之间对客户的问题扯皮现象严重,互相推卸责任”,占6%。 对重点投资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在56家出版社中,认为重点投资信息化建设对出版社的发展起“技术保障”作用的有34家,占7%;认为起“主要动力”作用的21家,占5%;认为“无所谓”的有1家,占8%。 三、 信息化绩效评价 出版社信息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在信息化实施效果评价指标上,出版社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工作效率、信息集成度、核心竞争力、信息共享度、人员素质、成本核算等六个指标。 出版社信息化成功的主要标志调查结果显示,出版社认为判定出版社信息化成功的主要标志依次为: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生产力提高、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在出版社得以普遍使用和制度创新与管理能力提高。 对本社信息化成效的满意度评价8家出版社表示“满意”,占1%(有效数据为53家);29家表示“较满意”,占7%;13家表示“不满意”,占5%;3家表示“不好说”,占7%。“满意”和“较满意”之和为8%。 出版社信息化效益的重点表现(表2) 表2 出版社信息化效益的重点表现表现 降低产品库存 降低生产成本 降低营销费用 拓展销售渠道 缩短图书制作周期 增加选题的有效性 加速资金周转 提高图书质量 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水平 明显提高管理水平 规范业务流程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提升经营决策水平 提高综合竞争力 第一位 6 6 1 2 2 2 13 11 3 9 第二位 3 4 6 1 2 1 1 2 7 9 15 1 第三位 2 6 3 6 2 1 1 1 2 3 9 9 小计 11 16 10 9 6 3 2 2 4 23 29 18 13 注:表中数字为出版社数量。 调查结果表明,出版社信息化效益重点表现在以下10个方面:规范业务流程、明显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综合竞争力、提升经营决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产品库存、降低营销费用、拓展销售渠道、缩短图书制作周期和提高客户关系管理水平。 四、 加强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为配合“2006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社长论坛”,在发放本调查表的同时,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出版社信息化建设联席会和《科技与出版》杂志社的部分成员考察了人民教育出版社、青岛出版社、建筑工业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电力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的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我们还电话采访了许多出版社的信息主管社长和信息部门主任,大家在进一步加强出版社信息化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出版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对出版社信息化工作的宏观指导、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标准制定出版行业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强对出版社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营造重视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良好环境,搞好宏观调控,加强对出版社信息化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作好综合协调和政策引导。建议出台有关法规和政策,规范出版社之间的信息交流、信息共享,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要强调出版社的信息化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和管理主体地位,尽快实现由“政府推进”到“政策引导、市场推动”的转变过程。标准化工作是政府、行业协会的重要职责。标准化是一切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标准与技术规范的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建立统一的标准与技术规范,才能把新闻出版各个行业内的信息与信息系统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为彼此间的协同工作提供技术准则,创造便利条件,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从而使新闻出版行业真正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目前行业内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与信息化标准的缺位相关,因此,必须加强新闻出版信息化标准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我国新闻出版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积极借鉴国际先进技术标准,逐步形成一套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符合我国国情、科学实用的新闻出版信息化标准体系。有关部门应在行业内选择一些信息化建设做得突出的出版社和信息化建设项目,建立“示范工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的先导辐射作用,探索和总结出一条更加切合出版行业的信息化道路,推进行业及出版社信息化建设。 出版社领导应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出版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本社的信息化建设给予切实的支持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领导带头是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巨大动力,出版社高层领导的充分重视和支持是信息化成功的第一关键因素。同时,领导的信息化意识在制约出版社信息化发展的内部因素中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行业管理部门、协会、媒体、信息主管等有关各方都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出版社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传统出版社面临着向数字出版社的转型,出版社对信息化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强,出版社高层领导也应该主动学习一些信息技术知识,充分认识信息化技术在出版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本社的信息化建设给予切切实实的支持,而不是口惠而实不至的“口头支持”。 建立信息化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快出版社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信息化建设固然首先要有领导层的重视和支持,但出版社如果没有一支业务、技术、管理三合一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信息化建设仍然难以成功。人才的缺乏正是造成很多出版社信息化建设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出版社对信息化人才培养投入不足,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大大制约了出版社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应该建立信息技术人才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建立科研基金,支持技术进步和信息化建设成果的推广,多提供一些技术研讨和交流的机会。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技术人员引进来、留得住,对于那些既熟悉出版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特殊专业人才,要采取特殊政策。要关心技术人员的职称问题,使他们无工作后顾之忧。 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资金保障是出版社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很多出版社信息化建设不成功,资金短缺是重要因素。随着出版社及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深化和完善,信息化的规模不断扩大,资金问题日益突出,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在新形势下和实际工作中的需要。信息化建设投资力度不够,影响了出版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信息工程项目的投入与建设。目前,出版社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正是需要出版社加大资金投入的时候。调查结果也显示,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成为直接决定出版社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从出版社来讲,应该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费用列入出版社年度预算。从长远发展考虑,有关部门应设立信息化建设专项基金,鼓励和支持出版社投入信息化建设,甚至借助外资、外企、外力进行信息化建设。 出版社应形成提高管理水平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循环 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绝对不只是IT技术的应用问题,也不只是财务管理问题,而是对先进管理理念的理解和应用。对于出版社来说,管理信息化涉及编、印、发、财务等诸多环节,几乎涉及到所有的业务人员,是全局工作而不是局部工作。出版社信息化的过程是一个管理模式转变和业务流程优化的过程,而一个传统出版社要改变其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往往会遇到很大阻力,这也往往成为信息化实施失败的一个关键原因。出版社目前的发展现状是管理水平落后于信息技术发展。因此,应坚持以信息技术促进管理创新的原则,优化管理流程,解决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管理的随意性较大等老大难问题。最佳的发展模式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管理,管理水平提高的同时又带动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刘成勇:商务印书馆;钱飒飒、周�:《科技与出版》杂志社)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说白了,计算和查毒对我们来讲没有什么方式上的改变,只能说对于开发层面和算法层面肯定会有很多改变,因为可利用资源可以按需获取,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少其实就是一种新的思想,原来一台服务器提供对应用和服务的支持,现在可以把无数台这样的东东相当于合在了一起,然后按需一块一块出租出去
刚下了网络安全技术与解决方案。感觉还有点内容。但不知是不是最好、最新(因为技术更新很快)。
参考答案 生命是一去不复反返的!眼前保得了的切莫要放手;一放手,你就永远找不回来。
一、《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杂志社有限公司办刊宗旨 本刊成立于2003年,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主办。从2009年起,本刊改由中华人民教育部主管,北京大学出版社主办,是国内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领域行业指导性科技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针对网络安全领域的“新人新潮新技术”,旨在传达与反映政府行业机构的政策、策略、方法,探索与追踪技术应用的最新课题、成果、趋势,透视与扫描企业、人物及产业项目的形象、风采、焦点,推动并引领行业整体进步和发展。 本刊系“三高两强”刊物,即信息量高、学术水平高、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应用性强。读者定位侧重于政府有关各部门领导、干部、专业工作者,企事业、军队、公安部门和国家安全机关,国家保密系统、金融证券部门、民航铁路系统、信息技术科研单位从事网络工作的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信息安全产品厂商、系统集成商、网络公司职员及其他直接从事或热心于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的人士。 创刊以来,本刊与国内外近百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具体合作方式包括:长期综合合作、协办、支持、栏目协办和中短期合作。今后,本刊愿与国内外业界权威机构、团体、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进一步建立、开展广泛的联系和交流,热忱欢迎业界同仁以多种形式加盟我们的事业。 本刊通过邮订、邮购、赠阅、派送、自办发行及定点销售等多渠道发行,目前发行范围集中于公安、军队、电信、银行、证券、司法、政府机构、大专院校及政务、商务其它各行业应用领域的广大读者。 二、《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主要栏目焦点●论坛 特别报道:中国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中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的深度报道;业内重大事件透视。 权威论坛:业内专家、学者和官方以及政府有关领导及权威人士的署名文章、讲话,从宏观上对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方面的趋势、走向与策略,进行深层次的论述。 技术●应用 点击病毒:各防病毒厂商,国家计算机病毒防范中心以及有关从事该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员。 网络安全:网际协议、防火墙、入侵检测、VPN等。 通信安全:电信安全、邮件安全、无线网络安全、网络协议等。 应用安全:WEB安全、邮件技术安全、PKI密钥、安全编程。 物理安全:环境安全、设备安全等。 安全管理:安全审计、风险评估、安全项目管理,安全策略、安全标准、安全指南等。 加密技术:密码学、密钥算法、密码分析、硬件加密、软件加密、密钥管理、数字签名。 安全支付:电子支付、电子现金、网络银行。 访问控制:防火墙、路由器、网关、入侵检测、网闸等网络安全接入技术等。 灾难存储:灾难备份服务提供商、存储设备提供商、国家重要信息领域应用用户。 取证技术:磁盘调查、网络取证,包括电子邮件或者互联网以及源代码等,主要问题是讨论如何从网络上收集到相应的能够表明是犯罪证据的信息,以及怎样从大量的信息流里获得支持打击犯罪所需要的信息。 法规●标准 法制时空:国家领导机关及行业部门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方针政策;国务院信息办和国家公安部发布的最新政策法规;国家行业协会和省市地方具有普遍意义的相关法规。 行业标准: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安全标准。 案例分析:介绍网络犯罪及信息系统灾难性事件及处理情况。产业●市场 企业透视:对业内知名企业的独家采访,反映其在经营理念、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和市场开拓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业绩。 业界人物:行业专家、知本家与资本家的人物扫描、访谈,多侧面多层次的拼搏精神、创业事迹与个人风貌。 成功案例:产品在企业应用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市场纵横:关于市场走势、市场建设开拓和管理方面的热点扫描与宏观分析。 海外传真:域外掠影,报道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网络安全方面的最新动态、法规和先进技术;介绍他们在新技术方面的创新、应用和经验;记述海外著名安全公司和人物的理念。 咨询●服务 人才与成才:服务性栏目,提供网络安全方面人才交流、招聘求职、培训等综合性资讯信息, 包括子栏目点将台(招聘)、猎头榜(应聘)、新书架、培训等。 网安书架:介绍信息安全领域最新出版图书。 产品推荐:向读者推荐网络和信息安全软、硬件产品,提供产品导购需要信息。 展会活动:向读者介绍未来三个月国内外将要举行的各类IT及信息安全相关展览会及活动信息。 业界公告:发布病毒及漏洞公告。 新闻集萃:发布过去一个月网络和信息安全相关新闻。 三、合作伙伴 本刊先后与微软、联想、东软、浪潮、海信、cisco、ISS、F5、成都卫士通、清华得实、清华紫光比威、方正、青鸟、启明星辰、三○盛安、天融信、中联绿盟、中科网威、中科新业、理工先河、傲盾、清大安科、广东科达、首创前锋、安浪、迈普、安达通、京泰、上海华堂、复旦光华、金诺网安、江民、瑞星、赛门铁克、安氏、三星、美国RSA和冠群等近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四、发行渠道 本刊通过邮局订阅、自办发行、有效派送、二渠道销售、定点零售和邮购等6种方式发行,目前发行范围已涵盖政府、军队、电信、金融、证券、保险、税务、医疗、司法、电力、公安、消防、交通、海关、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外国驻华使馆等各个领域。
肯定是社长大,可以这么说 ,如果有副社长,总编可能就是第三把手
个体单位。千万不要认为有中国两个字就很权威的样子!
中新社行政级别是正局级,隶属于中央统战部。中新社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是18家中央媒体之一,是仅有的五家有资格直接采访拍摄国家领导人重要外事活动的新闻单位之一。中新社虽然级别不高,但其能量和影响力非常大,在国内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设有分社,在港澳台和海外20余个国家有常驻记者。中新社的网站——中新网可称得上是国内影响力前三的新闻网站。旗下的《中国新闻周刊》是国内排名第一的时政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