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作为一门超经验的理论性学科,中国音乐美学的理论性品格必然以范畴的形式显现。对中国音乐美学范畴进行系统研究,是中国音乐美学研究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关键词】 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研究音乐美学是研究人类音乐审美活动的一门超经验性质的理论学科。音乐审美活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音乐审美经验,一是音乐审美观念。研究音乐审美经验的,是音乐美学史,它以时间为线索,展示在音乐审美历史上,有过哪一些音乐美学家,提出过哪一些音乐美学理论。研究音乐审美观念的,是音乐美学范畴,它用逻辑关系为线索,把整个音乐审美历史看成一个广泛关联又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研究各个时代,各个学派的音乐理论是围绕着什么问题展开的,有没有发生争论,这种争论的背后,体现了一种怎样的价值取向等等。在二十世纪近百年的中国音乐美学研究中,我们在音乐审美经验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音乐美学史等基础性著作得以问世。相对而言,在研究音乐审美观念方面,我们还有所欠缺,这主要表现在,我们还没有建立一整套中国音乐美学的范畴体系。音乐美学作为概念存在还是作为经验存在,曾经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这种争论的背后,是音乐美学究竟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还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通过近十来年的探讨,大家逐渐形成了一些共识。韩锺恩认为:音乐美学(Aesthetics in music)是人用理性的方式去研究人如何通过音乐的方式所进行的审美活动及其结果的现象。[1]张前认为:“音乐美学是以研究音乐艺术的美学规律为宗旨的一门基础性的理论学科。”[2]赵宋光认为:“音乐美学是研究人类立美审美实践普遍规律与总体目的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哲学。”[3]王宁一认为:“音乐美学是研究人类音乐立美、审美实践普遍规律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哲学。”[4]音乐美学是一门超经验的学科[5],是从概念到概念的学科。[6]以上学者对于音乐美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尽管存在一些分歧,但还是一致承认音乐美学具有理性学科的性质。正因为如此,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音乐学家威廉•奥斯丁(William W. Austin 1920-2000)认为:“音乐美学至今仍然是德语国家的擅长领域。英语世界关心音乐的思想家(以及具有思想或没有思想的音乐家)都受益于德语的哲学传统。”[7]萧友梅说:“音乐是美学是推理的音乐理论”。[8]如果我们撇开西方音乐美学理论,单看中国音乐美学部分,从《国语》到《左传》到《乐记》,再到后代的各种乐论,都体现出鲜明的理论化倾向。中国的音乐美学是完全形态的理论学科。黑格尔说:“既然文化上的区别一般是基于思想范畴的区别,则哲学上的区别更是基于思想范畴的区别。”[9]既然如此,中国音乐美学的历史,也应该是一部范畴演变和发展的历史。但时至今日,我们仍然没有系统地研究中国音乐美学有哪些范畴,这些范畴构成了一个怎样的体系。[10]这是由我们的学术进程和研究方法所决定的。近百年来的中国音乐美学研究,已经基本完成了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重要学术问题的辨析、中国音乐美学史的构建三项重要任务,产生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也有一些不令人满意的地方。从研究方法上看,中国音乐美学长期停留在一般的专门史研究阶段,还没有进入理论史研究的层面。中国哲学、中国诗学都早已由普通史研究进入到范畴研究。相对而言,中国音乐美学研究明显有些滞后。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列传氏”的音乐美学研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从研究中国音乐美学的范畴史入手,去揭示和把握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开创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的新局面,加速中国音乐美学史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中西音乐美学的交流,是当前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的迫切要求。一、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意义开展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研究,并非把中国音乐美学史用另外一种形式重新写一遍[11],而是以更加深刻的理论,重新审视中国音乐美学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把中国音乐美学的研究引向深入。前苏联舍斯塔科夫:“美学范畴不仅具有认识论和本体论的意义,而且具有价值意义。”[12]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意义。一、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是揭示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发展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的根本途径。研究中国音乐美学史的目的,不是简单地陈列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些音乐美学家,有过多少音乐美学的论著和观点,产生了多少命题,而是要揭示中国音乐美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批判地继承传统中国音乐美学的优秀遗产。作为一种抽象的理论思维,音乐美学的存在方式必然是超经验的,甚至是从概念到概念的,中国音乐美学史就是音乐美学范畴发展的历史,也就是音乐美学范畴提出、发展、聚合、裂变的历史。我们要对中国音乐美学进行深入地研究,就必然要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是怎样提出的、怎样丰富的、怎样发展的,这些范畴由不完整到完整,由单一到系统,由音乐美学领域到非音乐美学领域,或由非音乐美学领域到音乐美学领域。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知道中国音乐美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才能揭示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规律。二、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是突显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特征的基本途径。中国音乐美学究包括了哪些基本范畴?这些范畴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们是怎样规定了中国音乐美学的基本特征?它们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13]三、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史,是研究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蒋孔阳先生说:“我国古代最早的文艺理论,主要是乐论。我国古代最早的美学思想,主要是音乐美学思想。”[14]中国音乐美学理论是中国艺术理论的原理论,许多中国艺术理论范畴都是由音乐美学范畴派生出来的。中国音乐美学范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在新石器时代,音乐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至今能从出土的陶器上看到大量的乐舞图案。甲骨文和金文当中有大量的乐器的名字,这说明,在殷商时代,音乐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周礼》和《仪礼》中记载了周王朝严密的音乐组织和音乐制度,秦汉以来,又产生和完善了乐府制度,诸子哲学中留下了大量的音乐故事。在文字符号没有充分发展起来以前,音乐不仅仅是人们表情达意的手段,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宗教仪式,是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部分。中国的礼乐文化,就是在这个时候形成起来的。[15]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先秦史志、诸子百家大多都参与了讨论。《左传》、《国语》、《诗经》、《尚书•尧典》、《易经》、《仪礼》、《周礼》、《管子•地员》、《墨子•非乐》、《荀子•乐论》、《礼记•乐记》、《吕氏春秋•音律》、《吕氏春秋•制乐》中都有音乐理论的记载。这表明,音乐美学理论是中国思维成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完备的理论形态和内在的逻辑性。对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研究,能极大地丰富中国理论思维的成果,有助于提高我们整体理论思维能力。四、研究中国音乐美学概念、范畴,是揭示中国音乐美学特点的重要方法。中国音乐美学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学科,与中国音乐美学具有一整套范畴是分不开的。我们可以说,在中国理论史上,没有产生专门的音乐美学家,但却出现了许多独特的音乐美学范畴。这些范畴,构成了中国音乐美学独特的言说方式,形成了中国音乐美学的独特品格。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与其他思想范畴密切相关,甚至很大一部分思想范畴是从音乐美学范畴中转化而来或受到音乐美学范畴的影响,同时,一些其他思想领域的范畴也影响到音乐美学范畴。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发展,可以探索到中国音乐美学的历史脉络;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与其他思想范畴的关系,可以弄清楚中国音乐美学的品质。五、研究中国音乐美学概念、范畴,是实现中西音乐美学思想交流与共享的重要途径。中国音乐美学要实现与外国音乐美学的交流,就必须有自己的言说方式与言说系统。如果没有一套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在中西音乐理论对话中,中国音乐美学将处于失语的境地。中国音乐美学是世界音乐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字文化圈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果能把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在中、日、韩汉字文化圈中作影响研究,或与西方音乐美学范畴作平行研究,将极大地丰富世界音乐美学体系。二、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体系 在漫长的音乐美学发展历程中,到底产生了哪些音乐美学范畴呢?我们暂时以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范畴命题的出处、今译及美学意义》所录100个音乐美学范畴为依据,[16]对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整体情况作一个大致分析。中国音乐美学范畴陆续产生自先秦到清代的漫长的历史时期,但时间分布却很不均衡。先秦时代,就产生了48个音乐美学范畴:和;声一无听;新声;修礼以节乐;耳所不及、非钟声也;乐从和,和从平;声不和平,非宗官之所司也;省风以作乐;无礼不乐,所由判也;中声,淫声;德音;哀有哭泣,乐有歌舞;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尽善尽美;文之以礼乐;乐则《韶》、舞,放郑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非乐;察国有之所以亡者;今之乐由古之乐也;与民同乐;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五音令人耳聋;大音希声;法天贵真;天籁;心斋;坐忘;无声之中独闻和;中纯实而反乎情,乐也;乐者乐也;审一定和;中和;礼乐;以道制欲;美善相乐;乐以道乐;濮上之音;亡国之音;靡靡之乐;悲;乐本于太一;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以适听适则和矣;凡音乐通乎政。产生于汉代的音乐美学范畴有17个:无声之乐;意;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感于物而动,故行于声;乐者,德之华也;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礼外乐内;乐者,天地之和也;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德音之谓乐;发乎情,止乎礼义;中正则雅,多哇则郑;琴德最优;琴者,禁也,所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移情。魏晋时期的音乐美学范畴有7个:声无哀乐;音声有自然之和;躁静者,声之功也;声音以平和为体;音声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渐近自然。隋唐以下的音乐美学范畴有28个:悲悦在于人心,非由乐也;水乐;不得其平则鸣;有非象之象,生无际之际;正始之音;此时无声胜有声;唱歌兼唱情;淡则欲心平,和则躁心释;发于情性,由乎自然;以自然之为美;有是格便有是调;诉心中之不平;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论其诗不如听其声;人,情种也;以痴情为歌咏,声音而歌咏,声音止矣;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求之弦中如不足,得之弦外则有余;声争而媚也者,时也,音淡而会心者,古也;不入歌舞场中,不杂丝竹伴内;必具超逸之品,自发超逸之音;藉琴以明心见性;希声;无促韵,无繁声,无足以悦耳,则诚淡也;惟其淡也,而和亦至焉矣;丝胜于竹,竹胜于肉……。纵观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发展史,可以分为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先秦时期,是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发韧期,出现了大量的礼乐原范畴和学术争论,决定了中国音乐美学的基本框架。第二个时期为汉代,是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系统化的时期。《乐记》、《史记•乐论》对先秦时期尚处于自由状态分布的礼乐范畴进行了整合,形成了较为纯粹、系统的礼乐理论体系。第三个时期为魏晋时期,是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丰富和转变的时期。嵇康、陶渊明等继先秦诸家之后,对礼乐理论范畴体系中的一些基本命题进行了否定。第四个时期为隋唐以后,是中国音乐美学的发展时期,礼乐理论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同时,也遭到不平则鸣、发乎情性,由乎自然等范畴的挑战。第五个时期为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音乐学界为顺应世界音乐的发展,围绕振兴国乐这一课题而进行的探讨。这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现代转换与新生时期。就逻辑结构而言,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体现出明显的层次感。有的学者根据马克思主义“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提出“音乐美学的逻辑起点,也许应当从一个乐音上的乐理(物理)——心理(生理)二重性的分析开始”的理论。[17]从哲学上说,这样的提法是不错的,但从中国音乐美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做二重分析似乎远远不够。因为中国音乐美学涵盖的范围远比二重结构要宽泛得多。也有些学者认为,中国音乐思想包括声、音、乐三层结构。万绳武说:“夫治乐者有三趋,其旨各不同:有乐政焉,有乐理焉,有乐声焉。奏文乱武,康乐和亲,出之以征诛,入之以揖让,此乐之政也。王者习之,以兴天下,乐之属于治术者。聆音察理,以物和声,正之以宫商,继之以律吕,此乐之理也。儒者习之,以永后世,乐之属于学术者。调丝弄竹,悦性陶情,托声调之抑扬,写胸襟之郁鬯,此乐之声也。技者习之,以鸣一时,乐之属于艺术者。”[18]据我们的观察,中国音乐美学包括“感觉与感知(声)——序化与象征(音)——礼乐制度(乐yuè)——价值认同(乐lè)”四层结构。《乐记》中说:“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即人类对世界的感知,是音乐的基本手段和材料,《乐记》说:“声者,乐之象也”。声具有物理属性,是中国音乐范畴空间的第一层。《乐记》中说:“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又说:“声成文,谓之音”。“变成方”、“声成文”,都是文之以礼乐的意思,是将自然音响序化、体系化、象征化,并用金、石、丝、竹等乐器表现出来。这个音,已经不是一种纯粹的感叹和摹拟了,它深深地打上了人类生活的印记。音是中国音乐范畴空间的第二层。《乐记》中说:“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又说:“乐者,所以象德也”,“德音之谓乐”。可见,这个乐不同于我们今天在音乐厅里听到的音乐。音乐厅里的音乐,与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是一种审美关系。《论语•阳货》中说:“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乐与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之间已经超出审判关系的范围,抽象为一种政治伦理关系,这就是礼乐制度。乐(yuè)是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空间的第三层。《礼记•乐记》中说:“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这个乐(lè),与孔子所言的“回也不改其乐”之“乐”相同,都表示对儒家礼乐制度的价值认同。乐(lè)是中国音乐思想的第四个层次。《尚书•虞书•舜典》说舜曾“同律、度、量、衡。”《周礼•春官宗伯》说大司乐“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左传•文公六年》中记载:“古之王者知命之不长,是以并建圣哲,树之风声,分之采物,著之话言,为之律度,陈之艺极,引之表仪,予之法制,告之训典,教之防利,委之常秩,道之礼则,使毋失其土宜,众隶赖之,而后即命。”这说明,律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音乐技术的指标,而是中国古代整个社会政治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我们可以说,律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标准尺。《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乐》乐所立,故长于和。”和是中国音乐美学的宇宙哲学。它广泛辐射到中国音乐美学各个层次。“声一无听”,各种不同的音响要相互调和,这是物理音响之和。“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逾曰平。”(《国语•周语下》) “审一定和”。(《荀子•乐论》)这是器乐之和。“夫政象乐,乐从和,和从平。”(《国语•周语下》)这是政治之和。“凡人神以数合之,以声昭之,数合声和,然后可同也。”(《国语•周语下》)“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吕氏春秋•大乐》)人与神、器物与制度、观念与哲学合而为一,构成了浑然一体的宇宙哲学模式。中国音乐美学的理论大厦,就是这样层层构建起来的。在数千年的时间里,无数的理论家前赴后继地参与了这一体系的构建,这是世界音乐美学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发展时间很长,范畴也很多,但这些范畴并非游离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聚合两大范畴体系:声、音、乐、和、律、风等系列范畴都是从礼乐这个核心范畴生发开去的;五音令人耳聋、法天贵真、天赖、心斋、坐忘、声无哀乐等系列范畴,基本上是从非乐引申出来的。三、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特点中国音乐美学范畴有以六大特点。第一,原范畴在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音乐美学的原范畴基本直都产生于先秦时代,汉代对儒家的礼乐范畴体系进行了系统化,奠定了礼乐范畴体系的大局。魏晋时代,嵇康等人又对道家的音乐美学范畴进行了系统地思辨,奠定了道家音乐美学的框架。绝大多数的中国音乐美学范畴都是在先秦时期建立起来的,后代基本上没有产生多少新的范畴。这些原范畴的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内涵和外延发生了许多变化。如风,在孔子以前与孔子以后就有不同的含义。范畴含义的不确定性给范畴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第二,反映音响结构方面的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发展缓慢。反映音响结构方面的中国音乐美学范畴自秦以来,就没有多大发展,这与日益发展的中国音乐很不相符,是中国音乐理论构建方面的天然缺陷。第三,反映音乐社会功能方面的范畴特别发达。自汉以来,几乎历代正史的礼乐志都要就音乐与社会制度的关系问题进行论述。第四,大部分的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缺乏独立的理论品格,很多范畴都围绕某一中心范畴,构成一个范畴群,集中反映某一方面的音乐问题。如在“礼乐”这一范畴的周围,就有礼乐教化之功、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教等一大批范畴。构成了一个小小的范畴群。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音乐美学的范畴体系是由一个一个的范畴群构建的。第五、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与中国哲学、中国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的范畴相互重叠。如和,是一个音乐美学范畴,又是一个哲学和社会学范畴。“乐者,乐也”这样的范畴,既谈音乐、又讲体制,最后归于人情,既是乐理、又是伦理,还是心理。礼乐这一范畴本身就是由礼制和乐制两个范畴合并而成。第六、相对于音乐审美经验而言,中国音乐美学理论体系一直占据强势地位,这对中国古代的音乐创作造成了重大影响。由于过分注重音乐的政教功能,音乐家在创作主流作品的时候,十分注意音乐的调性和标题。因此,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音乐创作史中,纯粹声音陈述式的音乐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都是只有歌词,没有乐谱,甚至还有六首只有标题没有歌词的笙诗。这说明,标题的意义要大于音响本身。四、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研究的资料与方法我们做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研究,就是要从史源上弄清楚中国音乐美学中的主要范畴的提出,原始含义及其发展、演进过程;从逻辑结构上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群的结构和层次以及其逻辑关系,揭示中国音乐美学的逻辑特征。做中国音乐美学的研究,最大的资料缺失是中国古代的音响作品留下来的并不多,古时的音乐没有办法听到,古人遗留下来的珍稀的曲谱资料是我们今天研究的第一类资源。就理论形态的资料而言,历代正史、通史、典制中多有记载,这是我们研究的第二类资源。历代官私书目中保留了当时一部音乐文献的信息,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线索进行考辩,大略可以多掌握一些当时音乐理论发展的情况,这是我们研究的第三类资源。《全上古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先秦汉魏六朝诗》、《全唐诗》、《全唐文》、《全宋文》、《全宋诗》以及《教坊记》、《羯鼓录》、《乐府杂录》、《唐会要》、《唐六典》等书志中有一些音乐理论材料,这是我们研究的第四类资源。文学、绘画、雕刻、出土文物中的相关记载以及其形式,是我们研究的第五类资源。研究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广泛蒐集原始资料之外,还有一些方法。第一,作品分析法。正如卡尔•达尔豪斯(Carl Dahlaus,1928-1989)所言:“音乐美学这门学科常常遭到质疑:它似乎仅仅是思辨,远离其真正的对象,更多是出于哲学观念的启发而不是真正的音乐经验。”[19]要将对中国古代音乐的思辨与音乐经验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二、坚持细读批评与整体批评相结合的方法,既弄清楚音乐美学范畴的文本含义,又注意到范畴的普遍联系。第三、坚持借鉴传统国学的精华,广泛采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注疏学、目录学、版本学、校雠学的已有成果,决不强作解会。第四、历史参证法。任何中国音乐美学范畴都不仅仅只是范畴本身,必然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我们在阐释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时候,不能抛开这一背景。如新乐与古乐之争,就只可能产生在后《诗经》时代与前乐府时代之间。乐府至秦初到汉武帝时代,已经成为一个广收并蓄的专门音乐机构,此后的古乐与新乐之争,就没有多大意义。第五、学说参证法。任何音乐美学范畴的提出,都与一定的学术背景相关。非乐与礼乐的争论、声无哀乐论与声有哀乐论的争论,既是音乐美学上的争论,又是不同学说之间的争论。离开学派而论学问,是十分片面的。第六、理论构建法。我们要把一人的理论、一时的理论与一个学派的理论有效联系起来,把单个的范畴与其所在的范畴群联系起来,构建起中国音乐美学的完整体系。第七,史料学方法。坚持用史料学的方法,追溯中国音乐范畴的史源,挖掘音乐范畴的原创意义;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中国音乐理论史料,将史料置于时间历程中进行研究,以探讨音乐美学范畴的演变历程。有显性的史料,有隐性的史料,显性的史料,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对隐性的文史料,我们可从目录学和考据学中进行索引。如果只运用显性的文献,我们把作的研究只停留在现代的层面,如果能尽可能利用隐性的史料,则可以很好的把握当时的音乐美学情况。由此看来,建立一门中国音乐美学史料学,是一件十分必要的基础工作。第八、纵横比较法。中国古代的音响资料在正式文献中看不到了,但我们可以用民间音乐进行参照。这个研究方法可以参照民俗学的研究方法。有些音响资料,在国内看不到了,可以用日本、韩国等汉字文化圈中的宗教音乐进行比照。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参照比较文化研究中的影响研究。同时,也可以将中国音乐美学范畴中的某一个范畴群与西方音乐美学范畴作平行比较,这样,能更清楚地把握中国音乐美学的特征。此外,作为一门不算十分成熟的学科,完全可以借鉴其他更成熟的学科的发展经验,如哲学范畴研究、文学范畴研究等。中国音乐美学范畴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宏大的工程,需要许多学者作长期的努力。可以先研究若干个中国音乐美学核心范畴的重要含义,再研究这些核心范畴周边的范畴群,然后研究中国音乐美学的理论体系,最后融入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美学思想当中。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鲁迪·汤姆贾诺维奇 1991-2003 杰夫·范甘迪 2003-2007 现任:里克·阿德尔曼 Rick Adelman
第一任:泰克斯·温特 1971-1973第二任:约翰·埃根 1973-1976第三任:汤姆·尼萨尔克 1976-1979第四任:德尔·哈里斯 1979-1983第五任:比尔·菲奇 1983-1988第六任:唐·钱尼 1988-1991第七任:鲁迪·汤姆贾诺维奇 1991-2003第八任:杰夫·范甘迪 2003-2007阿德尔曼2007至今
火箭的历任主帅有:
1、麦克·德安东尼。
2016年5月27日,休斯敦火箭队决定聘请麦克·德安东尼为球队新任主帅。 2017年6月27日,麦克·德安东尼当选2017年NBA年度最佳教练。
2、.比克斯塔夫()。
2015年11月17日,.比克斯塔夫取代了此前黯然下课的“冰箱”麦克海尔,成为了休斯敦火箭队的代理主教练,他也是2015-16赛季NBA联盟中最年轻的主教练之一。
3、的凯文·麦克海尔。
曾执教多支NBA球队,在2005年以及2008-09赛季曾执教明尼苏达森林狼队,2011-15年执教休斯顿火箭队。他还担任过电视评论员。
4、里克·阿德尔曼。
2007年5月,在杰夫·范甘迪辞职没多久,火箭队以4年1625万美元的合同聘请里克·阿德尔曼出任主帅,阿德尔曼也成为火箭队历史上第11名主教练。
5、范甘迪。
2003年6月12日凌晨,双方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签约。范甘迪成为火箭历史上第10位主教练。2003-04赛季,范甘迪带领球队在常规赛取得45胜37负的战绩,带领火箭队时隔五年重新杀入季后赛,可惜第一轮以1:4不敌拥有科比和奥尼尔的洛杉矶湖人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休斯敦火箭队
火箭历任主帅:汤帅堪称最佳 银狐发家于休城随着杰夫·范甘迪的下课,休斯敦火箭一个旧的时代宣告落幕,这也意味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新旧更替是永恒的旋律。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有必要来回顾一下火箭历任主帅和他们所留下的印记-- 第一任:泰克斯·温特 1971-1973 温特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角进攻”创始人,火箭是他执教的第二支NBA球队,不过战绩非常平庸,第二个赛季就被炒了鱿鱼,常规赛战绩为51胜78负。尽管在火箭的主教练经历非常失败,但是他随后辅佐“禅师”菲尔·杰克逊,取得了巨大成功,声名显赫一时。 第二任:约翰·埃根 1973-1976 埃根是在1972年接手温特走马上任的,执教4个赛季的常规赛战绩为129胜152负,季后赛为3胜5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他执教生涯唯一亮点就是在1974年,率领球队杀入季后赛,这也是火箭历史上首度进军季后赛。 第三任:汤姆·尼萨尔克 1976-1979 尼萨尔克可以算得上是火箭历史上第一位成功教练,他一共为火箭执教3个赛季,常规赛总成绩为124胜122负,季后赛为6胜8负,两度带领火箭闯入季后赛。值得一提的是,1976年,他以49胜33负的战绩当选“年度最佳教练”。 第四任:德尔·哈里斯 1979-1983 “银狐”哈里斯辉煌的执教生涯正是起源于火箭,执教4个赛季,常规赛总战绩为141胜187负,季后赛为15胜16负。可以说哈里斯前3个赛季都是比较成功的,每年都把火箭带进季后赛,甚至在1981年率领火箭首次闯入总决赛。可惜随后一年超级巨星摩西·马龙的离去让火箭一落千丈,哈里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赛季只能以14胜68负草草收场。马龙的离去也敲响了哈里斯的下课钟,本赛季过后,哈里斯黯然离开火箭。 第五任:比尔·菲奇 1983-1988 菲奇是NBA历史上最成功的教练之一,曾经两度当选“年度最佳教练”。他一共在火箭执教5年,常规赛总战绩为216胜196负,季后赛为21胜18负。菲奇在火箭的第一年表现糟糕,好在第二年就迎来了球队历史上最伟大的中锋奥拉朱旺,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火箭在1986年再度杀入总决赛,最终还是功亏一篑,不过菲奇为火箭十年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任:唐·钱尼 1988-1991 钱尼在火箭的执教生涯毁誉参半,他一共为火箭执教了3个半赛季,完整执教的3个赛季都把火箭送入了季后赛,但是均没有闯过第一轮。常规赛总战绩为164胜134负,季后赛为2胜9负。钱尼在1991年凭借出色的常规赛战绩当选“年度最佳教练”,不过季后赛的惨淡表现一直为人所诟病,1992年赛季过半由于战绩平平离职。 第七任:鲁迪·汤姆贾诺维奇 1991-2003 汤姆贾诺维奇是火箭历史上最伟大的教练,他在任期间为球队拿下2个总冠军奖杯(1995,1996),他的到来给火箭创造了全新的时代,火箭在90年代中期称雄NBA,达到了历史的巅峰。汤帅执教火箭12个赛季,常规赛总战绩为503胜397负,季后赛为51胜39负,胜率在火箭历任主帅中排名第一。汤帅在火箭的前半程风光无限,此后随着奥拉朱旺的年迈,战绩逐步走低,连续4个赛季与季后赛无缘,最后在2003年以健康问题为由辞掉了主教练职务。 第八任:杰夫·范甘迪 2003-2007 范甘迪是告别了在尼克斯的辉煌之后加盟火箭的,他给火箭带来了全新的防守理念,火箭正是在范甘迪的手下成为了防守强队。客观地说,范甘迪带队的成绩还是可圈可点,4年常规赛总战绩为182胜146负,季后赛为7胜12负,而且每一年基本都有进步。前2次季后赛输给湖人和小牛,主要是实力不济,本赛季历经7场大战不敌爵士,范甘迪也不应该负有绝对责任。不过成者王败者寇,连续不能突破季后赛首轮,让拥有姚麦组合的火箭最终只能是痛下杀手,与范甘迪分道扬镳。
字意: 塔塔,纯洁的代名词.在印度最大的钢铁厂——塔塔钢铁公司的大门口,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铜像,他以深邃而安详的目光,宛如佛陀一般俯视着进进出出上下班的员工们。这就是塔塔财团的创始人贾姆谢特吉·塔塔的塑像。时至今日,还经常有人在铜像脖子上挂上美丽的花环,以表达对他的尊敬与爱戴之情。2006~2007年度集团的总收入289亿美元,市值620亿美元。在2006年11月福布斯发布的全球最受尊敬的企业排名中(由美国声誉研究会评选),位居第20位,是印度企业排名最高的企业。贾姆谢特吉及其塔塔家族所谱写的一部塔塔财团的发家史,犹如印度工业发展的缩影,在印度工业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塔塔家族是印度的少数民族——帕西族人。帕西族人数虽少,却大多以经商为生。贾姆谢特吉的父亲努塞尔万吉也是一个商人,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与人合伙在孟买开了一家小商行。贾姆谢特吉从小就跟随父亲,来往于孟买与中国的香港、上海之间,做棉花、茶叶、丝织品等进出口生意。1857年和1867年,英国殖民者先后发动了侵略伊朗和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父子俩为英国殖民者供应军需品而发了财。贾姆谢特吉之所以姓塔塔,还有一段有趣的来历。帕西族人的姓多数来源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贾姆谢特吉每次将供给阿比西尼亚英国军队的货物装上船后,总要目送轮船驶离孟买港,这时,他嘴里总爱道声TaTa(再见的意思),久而久之,塔塔就成为他的姓了。贾姆谢特吉年轻时在英殖民政府的艾尔芬斯顿学院读书,受西方文化熏陶,毕业后多次去英国,并周游过远东、中东。他痛感印度工商业的落后,立志要改变印度落后的农业经济,把印度建设成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工业园。
拉坦·塔塔是印度企业界的杰出代表。他掌管着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经营领域从茶叶到钢铁、IT无所不包。身为旗下钢铁企业Tata Steel董事长的塔塔前不久,指挥公司斥资120亿美元收购了规模是其四倍的英-荷钢铁企业Corus,合并后的公司一举成为世界第五大钢铁生产商。塔塔同时还担任Tata Tea、Tata Motors及IT服务企业Tata Consultancy的董事长。他是Tata Sons执行委员会的主席,Tata Sons在Tata系所有公司均持有大量股份,同时还负责制定这些公司的全面发展战略。 二十六岁的时候,塔塔曾在Tata Steel的高炉旁工作,后来先后到美国康乃尔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和管理,1991年,在集团创建150年的时候,塔塔成为集团董事长。那时,印度开始逐渐脱离社会主义,Tata集团下面大大小小有250家公司,其中许多公司经营状况很差。塔塔将公司数缩减到90家,并将Tata Consultancy募股上市。至今,Tata Consultancy的股价上涨了50%。塔塔不满足于自己的企业只在印度打拼,他一直敦促管理人士到海外开拓业务。 当2001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授予拉坦·塔塔荣誉博士头衔时,该校学位委员会给出的评价是:拉坦是“极具国际化商业眼光,在印度商业社会扮演领导者角色”的企业家。与此同时,站在授奖台上的拉坦也听到了来自国际经济学界的一种强烈声音:全球化进程会使家族企业起家的塔塔走向灭亡。国际化市场对于塔塔集团前领导人来说如同天方夜谭。因此,当接受过西方管理思维教化与熏陶的拉坦执掌帅印之后,6年多来,塔塔频繁穿梭于全球85个国家,向世界范围内的目标企业成功发动了30多场资本并购,其中有茶叶、汽车、电信、酒店、软件等国际收购。 当然,在迄今为止所有的跨国收购案中,2007年,塔塔以3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大众钢铁公司,以137亿美元收购了欧洲第二大钢铁企业、也是英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哥鲁氏。吃进哥鲁氏,对于塔塔而言无疑最具有标志性意义,这桩资本并购不仅创下了印度企业海外收购金额的最高记录,而且使塔塔摇身变成了年产2350万吨的全球钢铁行业老五,塔塔的国际业务收入占比从35%跃升至65%,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公司。拉坦·塔塔讲述公司在培育印度的广阔市场的同时如何注重拓展国外市场。印度全球化经济的希望、挑战与机遇是与塔塔集团以及塔塔集团董事长拉坦·塔塔(RatanTata)紧密相连的。塔塔集团是印度第二大集团企业,其核心业务从钢铁、汽车制造通信产业发展到软件、咨询业、酒店业及日用消费品领域。自从拉坦·塔塔1991年接任以来,已经走过了很长的道路。1991年,印度开始了经济改革,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当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建筑系的拉坦·塔塔从他的叔叔.塔塔接过权杖时,公司的发展已经减缓。拉坦·塔塔开始进行公司的联合,重新调整核心业务,将原先独立的100多项业务实行现代化管理。借助于塔塔咨询服务公司迅速发展的软件业务的资金支持以及印度经济的增长,拉坦对最大的几个子公司进行了股份的重组,这其中包括塔塔汽车、塔塔钢铁。 2000年塔塔集团收购了的英国TetleyTea茶叶公司,在这次成功收购后,塔塔集团又进行了众多海外并购和投资,其中包括即将尘埃落定的对福特旗下的豪华汽车品牌捷豹和路虎的收购。
1869年,贾姆谢特吉在印度中部创办了第一家棉纺厂。当时为了节省开支,买了英国的低价设备,结果生产的纱质量很次,销售困难,两年后就关闭了。他很快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重又在那格柏省的棉花产地建了一座现代化的纺织厂。他与朋友筹集了150万卢比,从美国进口最新的设备,比当时英国兰开夏纺织业中心的设备还要先进。1877年1月1日,这家名为中印度纺织制造公司的纺织厂正式投产。贾姆谢特吉在这个厂推行资本主义的生产管理制度,实行印度从未有过的技术和劳动福利措施。他在印度第一个实行工人8小时工作制,第一个实行假日照付工资,第一个实行养老金,第一个实行分红。其结果,这家工厂在头18年中年均利润率达20%,为塔塔进一步扩大工业投资积累了资金。1885年,努塞尔万吉去世,贾姆谢特吉正式成为塔塔家族的首脑。1886年他建立了司瓦德希纺织厂,1898年又创办了闻名世界的泰姬陵旅馆。泰姬陵旅馆为世界十大旅馆之一。到19世纪末,塔塔家族已经成为印度的首富。根据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贾姆谢特吉认为要实现印度工业化必须依靠钢铁、电力和科学技术。钢铁是重工业之母,电力可提供廉价能源,科技带动生产。 19世纪末20世纪初,贾姆谢特吉着手筹建钢铁厂。他一边到国外考察一边设法筹募资金。最初他曾要求英国殖民当局提供贷款,但遭到拒绝。他又寻求德国和美国公司的帮助,它们分别答应提供技术人员和设备,但均不同意给贷款。1904年,贾姆谢特吉在德国筹资时因病与世长辞。建厂的任务落在了他的两个儿子杜拉布和拉坦以及侄儿R·D·塔塔肩上。外国人宣称印度生产钢铁是不可能的事并拒给贷款,杜拉布他们就转向孟买的父老乡亲筹款。适逢印度掀起了一场抵制洋货的运动,他们利用这个机会,很快就向8000名投资者发行了价值168万英镑的钢铁厂股票。不久塔塔又发行了400万英镑的债券。与此同时,他们征求专家的意见,经过地质调查论证,在白哈省一片丛林中选定了厂址。为纪念创建人贾姆谢特吉,他们把这片土地取名为贾姆谢普尔。1907年,塔塔钢铁公司终于成立,最初的资本为2000万卢比,职工9000人,年产铁16万吨,钢10万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殖民当局需要大量铁轨和钢材运往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巴勒斯坦和东非战场,开始向塔塔钢厂定货。战争期间塔塔钢厂共销售了1500英里长的铁轨和近30万吨钢材,盈利万卢比。战争结束后,塔塔钢厂即面临欧美钢铁公司的倾销。到1924年,塔塔钢厂几乎处于破产的边缘,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杜拉布临危不惧,以价值1000万卢比的个人财产和妻子的首饰做抵押,从印度帝国银行获得1000万卢比贷款,终于使钢厂转危为安。后来,多亏尼赫鲁和印度国大党奋力向英国殖民当局交涉,才迫使它同意印度对进口钢铁实行关税保护,并给塔塔钢厂3年的铁轨定货单。在这场维持生存的斗争中,尽管没有一名工人被裁减,但股东们在13年中有12年没有分红。30年代初,由于日本加入竞争,塔塔钢铁公司同英国钢铁公司建立了友好关系,双方达成协议,由塔塔钢厂将钢铁运送英国压成马口铁再向印度出口,享受低关税待遇。后来塔塔独自建立了一个马口铁厂。到1933年,塔塔钢板产量达万吨,占国内市场供应量的72%。30年代末,钢产量上升为60万~70万吨,在印度钢铁市场占垄断地位。 在办好钢铁厂的同时,杜拉布还继承父亲的遗志,于1910年创建了塔塔水力发电公司,为当时印度的第一家水电站。几年后,又相继建立了安得拉河谷电力公司和塔塔电力公司,担负起孟买乃至全印度的工业和照明用电的重任。杜拉布表示:发财是我一生中奋斗的第二目标,改善我国人民的工业和知识条件才是我第一位不变的愿望。他认为只有水力发电才能使孟买成为无烟城。到60年代,塔塔电力系统有3个水电站、4个火电站,发电能力达606兆瓦,基本满足孟买地区的需要,实现了杜拉布的愿望。杜拉布还在1913年建立了一家水泥公司,开发了一个煤矿,并与别人合伙创办中央银行。1917年塔塔家族引进英国人的经理行制度,创办了第一家经理行塔塔子孙公司。杜拉布于1932年去世,而他的弟弟拉坦已在1918年病逝。他们膝下无子。塔塔家族的传宗接代落在R·D·塔塔一系。R·D·塔塔在法国经商时,娶法国姑娘苏尼为妻。他们共有5个孩子。长子J·R·D塔塔便成了塔塔家族第三代传人,也是整个塔塔家族中最有才干的创业者,他是今日塔塔财团的奠基人。 J·R·D·塔塔全名为詹汉格·拉坦吉·达巴海·塔塔,生于1904年,小时在法国上学。邻居路易斯是一位传奇式的法国飞行员,因在1909年第一个飞越英吉利海峡而闻名于世。飞机就停在屋旁的沙滩上,供游人观赏。小J·R·D·塔塔更是着了迷,立志长大后也要像路易斯一样驾机翱翔在蓝天上。1923年10月,19岁的J·R·D·塔塔跟一名英语老师补习英语,准备报考剑桥大学。不料,补习期未满,法国颁布法令:年满20岁的男青年都得服兵役。因此,他没有能上大学,而到法国陆军中服兵役。一年期满后,他希望在军队中多逗留一段时候,并选修军官课程。但他父亲不同意,坚持要他回孟买到塔塔企业工作。他刚回孟买不久,他原来所在的部队调到摩洛哥去打仗。遭到敌人伏击,无一人生还。他虽然感激父亲把他召回孟买,使他幸免于难,但仍抱怨父亲没有让他去读剑桥大学。他父亲认为学位对塔塔家族并不重要,而他自己一生都以未读剑桥大学为憾。1925年,J·R·D·塔塔任塔塔钢铁公司总经理助理。他父亲对总经理彼得森说:希望你多多关照我的儿子。彼得森让人在其办公室一角放一张写字台给J·R·D·塔塔办公。从那时起,每份呈送给总经理的公文都经过J·R·D·塔塔的手,每份由总经理批发的文件也让J·R·D·塔塔过目后再发。重要谈话也都让J·R·D·塔塔参加,并做记录。这样,J·R·D·塔塔从彼得森那里学到许多东西,对他今后事业发展有极大的影响。1926年,他父亲又派他到塔塔钢厂去见习。那时他父亲已经70岁,决定与其他儿女一起去巴黎度暑假。一个星期六,他父亲与女儿西尔拉跳舞,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地而亡。年仅22岁的J·R·D·塔塔,就成了一家之主,并开始继承父亲在塔塔钢铁公司的常务董事职位。在这期间,他仍酷爱飞行,刚满24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印度第一张商业驾驶执照。1932年,他从英国购买了两架单引擎飞机。当年的10月15日,他首次驾机从卡拉奇经阿默达巴德到孟买作邮政飞行,这标志着印度航空事业的开端。从这时起,他开始组建塔塔航空公司。开业头一年,公司就获利1000万卢比。第二年航班已达到100%正点,而另一家帝国航空公司正点率只有80%。从1946年开始,塔塔航空公司改为印度航空公司,与政府合营客运业务,塔塔家族控股40%。1953年,J·R·D·塔塔担任印度航空公司的董事长。直到82岁,他仍能自己驾驶飞机,对飞行的酷爱丝毫未减。 1938年,塔塔钢铁公司董事长诺努吉赴欧洲商务旅行时突然去世,34岁的J·R·D塔塔正式成为塔塔财团首脑。他除了保持塔塔家族的优良传统外,在企业管理上进行了大胆革新,从家族统治转向专业人员管理。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一家印度企业不是家族成员管理企业,他显示出非凡的远见与超人的胆略。他只担任塔塔钢铁公司、塔塔子孙公司的董事长,而把纺织公司、电力公司等公司的董事长职位让给别人。他认为如果这些公司的董事长都由他一人担任,那他就只能整天开董事会了,而不能做一些开拓性的工作。此外,他还聘请最有才干的法律专家、经济学家、金融专家和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到塔塔公司任职,充分体现了他任人唯贤的指导思想。在这些能人的经营管理下,塔塔财团不断发展壮大。到1993年为止,财团的13家大公司的资产总额为亿美元,总产值为亿美元,始终保持印度第一财团的地位。J·R·D·塔塔依照财团创始人贾姆谢特吉的遗训,一贯支持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印度原子能科学家霍米从剑桥大学毕业后回到印度。他31岁被选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在班加罗尔的科学研究所研究宇宙射线。1943年他写信给J·R·D·塔塔寻求财政支持,J·R·D·塔塔表示将由塔塔信托基金鼎力相助。1945年6月塔塔基础物理研究所正式建立,接着又设立了特朗贝原子能研究所。这里成了印度实施原子能计划的摇篮。 从60年代开始,J·R·D·塔塔积极向国外拓展,在国际市场上大展宏图。他首先打入国际咨询服务市场。1968年创建了塔塔咨询工程公司,其咨询业务范围包括对电话、化工、化肥、农业、医药、科技等部门的工程进行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研究,提出详细工程报告、工程选址、成套设计、施工监督、人员培训等。该公司拥有1000名工程师和建筑专家,国外业务占公司收入的1/33。塔塔咨询服务公司是J·R·D·塔塔建立的第二家咨询公司,它提供有关最新的企业组织、市场研究和管理技术咨询。现有1300名专家,大都是来自欧美和印度的著名大学、研究所的博士和硕士。他们的学术背景和在国际大公司工作的经验,使之成为印度独一无二的头脑库。世界银行、福特基金会等经常要求这家公司提供有关印度的研究报告。自1971年以来,它已为英、美等24个国家的75个机构完成150多项咨询。1983年的国外收入为600万美元。1995年的软件咨询服务出口创汇为9000万美元,占全国软件出口收入的12%。在建立咨询公司的同时,J·R·D·塔塔也注意到计算机工业发展的诱人前景。当时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印度已建立了牢固的市场,J·R·D·塔塔不畏风险,敢于进入计算机领域,与外国大公司一争雌雄。它与美国底特律的巴勒斯公司合作建立了塔塔一巴勒斯计算机公司,除制造计算机硬件外,还编制了软件向巴勒斯公司出口。公司成立不久便确立了技术与市场的领先地位。60年代初,塔塔还与美国埃尔克西国际公司、新加坡发展银行一起,在新加坡建立了塔塔一埃尔克西计算机公司,公司很快就打入到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中东以及中国等地的计算机市场。此外,J·R·D·塔塔还在成套设备出口、棕榈油、商用车辆等方面打入到国际市场。塔塔财团成为当今第三世界最大的跨国集团之一。J·R·D·塔塔作为工业家、印度航空事业创始人、经济分析家、社会评论家以及科学、文化和管理研究所的奠基人奋斗了半个世纪。他是个非常有远见的人。在尼赫鲁总理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期,他就抨击苏联模式,主张经济自由化,是印度经济改革的支持者。他对于塔塔财团的发展,甚至对于整个印度工业的发展都贡献巨大,功不可没。 随着年事已高,J·R·D·塔塔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1980年他因心绞痛发作而住院,更增添了他物色继承人的紧迫感。第二年,他就让他的侄子拉坦·塔塔担任塔塔工业公司的董事长,使之坐上财团的第二把交椅。1991年3月25日,他正式辞去塔塔子孙公司董事长的职位,由 接任。拉担·塔塔是塔塔财团的第四代传人。1993年11月29日,J·R·D·塔塔在瑞士一家疗养院病逝,终年89岁。遵照遗言,葬于巴黎家族墓地,他的父母和两个弟弟均安葬于此。对于他的逝世,印度总统、总理和工商界都表示沉痛哀悼。拉奥总理对他予以高度评价:J·R·D·塔塔光辉的一生留下了人类奋斗的印记。(1996年,张敏秋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专著《恒河明珠——塔塔》,论文《塔塔企业集团成功之路》。2007年8月又出版了《印度塔塔集团——新兴市场中的成功典范一书》)
毕业论文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其中论文选题又是毕业论文成败的关键。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英语文化类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从《远离尘嚣》看偶然与巧合
2 从亨伯特看纳博科夫的流亡观
3 透过餐具看中西方饮食文化
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角——勃莱特
5 从文化视角探讨隐喻的翻译
6 从生态批评角度看威廉·福克纳的《熊》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7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常用英语修辞格汉译
8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优势
9 自我身份的探寻—评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
10 浅析英文报纸中体育新闻用语的模糊修辞
11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探究美国人的个人主义
12 中美恭维言语行为跨文化比较研究
13 表现主义技巧在《推销员之死》中的运用
14 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情况调研
15 浅析英语中六种基本颜色词的英美文化内涵
16 浅析广告翻译中的文化顺应处理
17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
18 浅析动画《加菲猫》和《加菲猫之双猫记》中的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
19 圣经原型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20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1. 成人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象征主义的体现
2. 简析网络时代英语全球化
3.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4. 从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比较中美情景喜剧差异
5. 论《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宿命
6. 《蝇王》的启示:理性的呼唤
7. 中文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歧义现象分析
8. 从中美婚宴差异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9.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口语输出的因素
10. 《走出非洲》:走出迪内森的矛盾态度
11. 旅游宣传资料中的误译与解决方法
12.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华顿《纯真年代》中的埃伦
13. 电子词典与英语学习
14. 英语习语与基督教
15.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爱米利亚性别身份分析
1. 英专和非英专学生英语作文中错误的对比研究
2. 武汉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3. 中西行星命名的文化探源
4. 英语新闻中的新词
5.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对“三美”理论的探索
6. 从电影《七宗罪》浅析原罪
7. 浅论体态语的社会功能
8.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
9. 中国和西方国家婚俗的比较
10. 浅析合作原则的违背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
11. 浅析电影《推手》中中美家庭的文化冲突
12. 从广告语言看中美文化价值观差异
13. 用言语行为理论浅析英语广告中的双关语
14. 论新闻英语汉译中的归化与异化策略
15. 以Of Study(《论读书》)的两个中译本为例浅析译者主体性
16. 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反战文化研究
17. 中国英语热的真相——文化帝国主义
18. 中美恭维语对比研究
19. 论民族中心主义与美国媒体近年来涉华报道
20. 从弗大枪击案看美国的枪支问题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题目有哪些?下面是我整理的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1】
1 从《远离尘嚣》看偶然与巧合
2 从亨伯特看纳博科夫的流亡观
3 透过餐具看中西方饮食文化
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角——勃莱特
5 从文化视角探讨隐喻的翻译
6 从生态批评角度看威廉·福克纳的《熊》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7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常用英语修辞格汉译
8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优势
9 自我身份的探寻—评拉尔夫·埃里森《看不见的人》
10 浅析英文报纸中体育新闻用语的模糊修辞
11 从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和《当幸福来敲门》中探究美国人的个人主义
12 中美恭维言语行为跨文化比较研究
13 表现主义技巧在《推销员之死》中的运用
14 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元认知策略的情况调研
15 浅析英语中六种基本颜色词的英美文化内涵
16 浅析广告翻译中的文化顺应处理
17 从文化角度分析中美房地产广告的差异
18 浅析动画《加菲猫》和《加菲猫之双猫记》中的`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
19 圣经原型解读《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20 论《卡斯特桥市长》中哈代的进化向善论思想
21 顺从的女人——分析《荒凉山庄》中埃斯特的形象
22 从中美传统节日对比看节日的文化内涵
23 成人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象征主义的体现
24 简析网络时代英语全球化
25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26 从社会文化价值方面比较中美情景喜剧差异
27 论《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宿命
28 《蝇王》的启示:理性的呼唤
29 中文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歧义现象分析
30 从中美婚宴差异看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31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口语输出的因素
32 《走出非洲》:走出迪内森的矛盾态度
33 旅游宣传资料中的误译与解决方法
34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华顿《纯真年代》中的埃伦
35 电子词典与英语学习
36 英语习语与基督教
37 《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爱米利亚性别身份分析
38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欣赏幽默翻译
39 英语缩略语及其语用功能
40 英专和非英专学生英语作文中错误的对比研究
41 武汉方言对英语语音的影响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42 中西行星命名的文化探源
43 英语新闻中的新词
44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中对“三美”理论的探索
45 从电影《七宗罪》浅析原罪
46 浅论体态语的社会功能
47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中英语篇的影响
48 中国和西方国家婚俗的比较
49 浅析合作原则的违背在广告语言中的运用
50 浅析电影《推手》中中美家庭的文化冲突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题目【2】
on Translation of Trade Marks and Culture
商标翻译与文化研究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影响翻译实践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论英语习语的翻译
on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英语习语翻译特点研究
Comparison an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dioms
中英习语翻译与比较
on Loyalty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中英互译的忠实性研究
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翻译中的文化对等性研究
Translation and the Important of it
文学翻译与重要性研究
the Du Fu’s Poems Translation
论杜甫的诗词翻译
Analysis of Techniques for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rough Translation 通过翻译学习外语的技巧分析
11.中英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Untranslatability
中英动物文化内涵的不同及翻译
Connotation and Transl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s
浅论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度
Degree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修辞策略在广告英语中的效用探究
Probe of the Effect of Rhetorical Devices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about Scenic Spots in Wuhan 武汉旅游景点资料的英译错误分析
Most Favorable Method for Translating Foreign Words into Chinese
音意兼译外来词中译之首选方法
Tentative Study on th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Sun Zhili’s Chinese Translation of Pride and Prejudice
浅论《傲慢与偏见》孙致礼中译本的衔接与连贯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in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科技英语中定语从句的汉译
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从跨文化角度分析电影片名及其翻译
Expressions on Public Sign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汉语公示语英译
22.论文化差异与翻译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23.商标名的翻译原则与品牌文化
The Translation Principle of Brand Names and Brand Culture
24.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研究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Names
25.意美、音美、形美--英文商标的汉译
Beauty in Sense, Sound and Form--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Trademarks into Chinese
26.中文商标英译探
On the Translation of Trademarks from Chinese into English
27.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双赢语用策略
The Win-Win Pragmatic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的合作原则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Grice’s Cooperation Principle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gotiation
29.中西文化面子观差异对比分析
An Analysis 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Ideas on Face
30.中西文化中女性角色意识差异及其对职业发展影响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Role Awareness of Women and the Effects on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31.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
Cultural Obstacles in English Learning
32.从中西委婉语的对比透视中西文化差异
Understand Chinese and English Cultural Differenc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Euphenism
33.中英禁忌语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aboos
34.从隐私权看中西文化差异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from the Aspect of Privacy right
35.中西社会习俗比较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ocial Conventions
36.言语行为理论及其应用
Speech Act and its Application
37.湖北经济学院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
A Survey on the Students’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38.湖北经济学院双语课程学习现状调查
A Survey on Bilingual Courses’ Learning in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English Etymology 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Vocabulary
英语词源的文化内涵与词汇教学
idiomsA Mirror Reflecting British Culture
英语习语与英国文化反映
Values of Chinese from Perspective of Lexicon
从词汇角度读中国人的价值观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论中英体态语文化差异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People
东西方人际关系要素差异探析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 Business Negotiation and its Impacts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影响探析
Feature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的非对称性研究
and Chinese Euphemism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ir Cultural Implications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中透析中西文化差异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tiquette No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俗规范的文化差异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Basic Chinese and English Color Words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the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中英文习语的特点以及文化差异
and Western Culture Values in Advertising Language
从广告语中看中西方文化观
阅读技巧也是写作技巧,主要是通过topic sentence, 衔接词,过度语等去找。
《套中人》别里科夫的形象——封闭、怀旧、胆小、多疑,唯政府之命是从。与周围一切事物敌对。是虚伪守旧的伪君子。成为一切害怕新生事物的人的代名词。1.性格、行为①封闭: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随身带的东西都放在一个又一个“套子”里;他把自己的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他“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不仅如此,他把和人交往也视为厌事,“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心害怕和憎恶”,跟“我”(布尔金)一块儿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②怀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他总认为过去什么都好,其实意味着对现实的恐惧、抗拒。所以作者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雨靴”“雨伞”都是他逃避现实生活的道具。他为什么这样害怕现实生活呢?他究竟要“逃避”什么?③胆小多疑:他胆小,恐惧得让人发笑。“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又多疑,什么事都让他“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从他封闭、怀旧、胆小多疑的性格行为上看,他的所谓“性情孤僻”,其实是“逃避”外界活生生的生活。人类生活总要向前发展,文明才能进步。他怕的就是这样的发展、进步,所以他干脆逃避生活,以今不如昔来安慰自己,甚至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可见他已经虚妄到何等地步!④极力维护现行秩序:思想上自觉向反动政府看齐。“只有政府的告示和报纸(自然是御用报纸,经过镇压,不可能宣传进步思想的新闻媒体)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即使官方批准的东西,他也觉得“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总担忧“闹出什么乱子”。至于“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当然引起他“心慌”,即使和他“毫不相干”,他也要“闷闷不乐”。如果说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的话,那么他乐于告密,就表现了他人格的卑鄙了。他对自己的无耻行为总是振振有词:“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我不能不这样做。”他从思想上的保守僵化已经堕落到行为上的卑劣了。就这样,他在思想上行动上把自己和沙皇反动专制统治联系在一起,压制着身边的人们,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都怕他”,“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这个“套中人”给人们带来多么大的精神压力和恐惧!2.结婚的悲喜剧像别里科夫这样厌恶别人、恐惧生活的人,居然要结婚,首先是一出让人发笑的喜剧,最后必然以悲剧告终。校长太太,也包括像布尔金这样的同事,都“撮合”“怂恿”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结婚。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结婚意味着他对生活的渴望,意味着他走出“套子”的尝试。但是要挣脱出既有的“套子”是很困难的,一桩小事,就让他的希望彻底破灭,就让他感到他和生趣盎然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年轻活泼的华连卡“兴高采烈”地骑自行车,这在别里科夫的眼里是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中学教员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迂腐、多疑、谨慎的别里科夫一本正经地找华连卡谈话,却碰上了她的哥哥,话不投机,别里科夫恼羞成怒,以告密相威胁,被摔到楼下,结果可想而知,婚事完了,别里科夫的性命也完了。——他身上的“套子”太厚重,已经不能让他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了。3.别里科夫的悲剧别里科夫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恶人,他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更多的是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他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助纣为虐。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既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也是受害者。
午睡的时候,突然发现身旁的妈妈乌黑发亮的头发中夹杂着一根刺目的白发,我的心被猛的一揪,妈妈才三十六岁呀!怎么会有白发呢?
平时妈妈对我的学习求很严格,为了让我把当天的知识融会贯通,常给我找一些典型题来强化;我考试考得不好,妈妈没有批评我,及时给我分析错误,找出原因;老师反映我上课不专心听讲,妈妈便会教育我,让我知道上课专心听课的重要性。
妈妈在生活上更是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我和好朋友闹矛盾了,回家后在妈妈面前功尽弃数落朋友的不是,但妈妈却让我从自身上找毛病,让我学会正确对待朋友;考试没有别人好,心情不好时,妈妈也总是让我找出自己的差距,正确对待成绩;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家找妈妈诉苦,妈妈帮我找原因,让我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并鼓励我振作精神……
具体的范文模板链接:
高中作文不主张另类,也就是那些四平八稳的文章能够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当然你的文章要有新意,对某些人某些事的看法,独居论点,这样更好。要想有深意首先必须做到的是对祖国的热爱,也就是思想一定要健康,二是对英雄事迹人物,时代楷模的赞誉,像每年一度的中国最受欢迎十大的人物、最受人民喜爱的十大警察等,选择适合你自己写作风格的人物事迹,然后熟记于心,并研究能适合于那些类型的作文,像这些都能够对某一事进行论述,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三现在写文章要尽可能地现实些,离现实生活也要进一些,如再写一些什么历史人物来为文章的主要素材显然是不够的,最多也只能用作辅助材料。四,像98年的抗洪,03年非典,08年南方雪灾及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今年的西南旱灾,这些都是能写出深意的素材,并且很好写的。基本也就这些了,祝你天天进步
作者用讽刺手法塑造了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这个形象从外表、言论到生活习惯、思想方法,无不是“套子”式的。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白色恐怖的时代特征在他身上有着鲜明而深刻的具体体现:他诚惶诚恐,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更为可恨的是,他不仅自己自觉地生活在“套子”里,而且还要把周围的一切都装在“套子”里。
如果是议论文的话,你可以着手于固守陈规,顽固不化这方面。
开头你可以写个题记例如: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当然,题记,有点过时了,不过没人用的话还是蛮“新颖”的。
你可以这样写:
1 开头引出话题,现在小于哪里社会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群人,想小说套子中的人一样~~
2 讨论出现现象的原因,例如,学校里有的同学想套子人,做什么都唯唯缩缩,一板一眼,与人相处也是小心谨慎。这有可能是现代小孩子是独生子女,社会化严重和独生子女的孤独,导致了一部分孩子形成这种性格。还有就是从教育入手,从小老师父母眼中的好孩子都是乖巧懂事,不会和长辈定罪,不会说:NO的孩子。这样的思维造成了一些孩子,就成为了这样一板一眼,只会听从吩咐的应声虫和“胆小鬼”。
3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父母与学校的教育方式的改变,和应鼓励孩子体出疑问和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要学会质疑,思考。(还可以联系到诺贝尔奖,近年来真正的中国得奖人是没有的来证明中国人特别是现代的孩子作为祖国下一代更应具备政协素质,而不是死板的学习和听话。)
4 总结上述观点,再次将你的论点提出。
我也是学生,不专业,你将就着看吧~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
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
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 *** 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
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也极力藏在一个套子里。
只有 *** 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上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看到有个告示禁止中学学生在晚上九点钟以后到街上去,他就觉得又清楚又明白:这种事是禁止的,好,这就行了。
但是他觉着在官方的批准或者默许里面,老是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包藏着隐隐约约、还没充分说出来的成分。每逢经过当局批准,城里开了一个戏剧俱乐部,或者阅览室,或者茶馆,他总要摇摇头,低声说:“当然,行是行的,这固然很好,可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凡是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要是他的一个同事到教堂参加祈祷式去迟了,或者要是他听到流言,说是中学的学生闹出了乱子,他总是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在教务会议上,他那种慎重,那种多疑,那种纯粹套子式的论调,简直压得我们透不出气。他说什么不管男子中学里也好,女子中学里也好,年轻人都不安分,教室里闹闹吵吵——唉,只求这咱事别传到当局的耳朵里去才好,只求不出什么乱子才好。
他认为如果把二年级的彼得洛夫和四年级的叶果洛夫开除,那才妥当。您猜怎么着?他凭他那种唉声叹气,他那种垂头丧气,和他那苍白的小脸上的眼镜,降服了我们,我们只好让步,减低彼得洛夫和叶果洛夫的品行分数,把他们禁闭起来。
到后来把他俩开除了事。我们教师们都怕他。
信不信由您。我们这些教师都是有思想的、很正派的人,受过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的陶冶,可是这个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的小人物,却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可是光辖制中学算得了什么?全城都受着他辖制呢!我们这儿的太太们到礼拜六不办家庭戏剧晚会,因为怕他听见;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
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 别里科夫眼我同住在一所房子里。
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
房里又热又闷,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通宵做恶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采,脸色苍白。
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心害怕和憎恶;跟我并排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 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
有一个新史地教员,一个原籍乌克兰,名叫密哈益·沙维奇·柯瓦连科的人,派到我们学校里来了。他是带着他姐姐华连卡一起来的。
后来,由于校长太太的尽力撮合,华连卡开始对我们的别里科夫明白地表示好感了。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要起很大的作用的。
人人——他的同事和同事的太太们——开始对向别里科夫游说:他应当结婚。况且,华连卡长得不坏,招人喜欢;她是五等文官的女儿,有田产;尤其要紧的,她是第一个待他诚恳而亲热的女人。
于是他昏了头,决定结婚了。 但是华连卡的弟弟从认识别里科夫的第一天起,就讨厌他。
现在,你听一听后来发生的事吧。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画着别里科夫打了雨伞,穿了雨鞋,卷起裤腿,正在走路,臂弯里挽着华连卡;下面缀着一个题名:“恋爱中的anthropos。”
您知道,那神态画得像极了。那位画家一定画了不止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
别里科夫也接到一份。这幅漫画弄得他难堪极了。
我们一块儿走出了宿舍;那天是五月一日,礼拜天,学生和教师事先约定在学校里会齐,然后一块走到城郊的一个小林子里去。我们动身了,他脸色发青,比乌云还要阴沉。
“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他说,他的嘴唇发抖了。 我甚至可怜他了。
我们走啊走的,忽然间,柯瓦连科骑着自行车来了,他的后面,华连卡也骑着自行车来了。涨红了脸,筋疲力尽,可是快活,兴高采烈 。
“我们先走一步!”她嚷道。“多可爱的天气!多可爱,可爱得要命!”。
他俩走远,不见了。别里科夫脸色从发青到发白。
他站住,瞧。
装在套子里的人》里主人公的行为看似荒谬,但我想那只如同将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和心态放在了放大镜下,放大了一些,夸张了一些: 首先,主人公的墨守成规,法律意义上讲是个好公民,让组织放心的人,但是法律本身是完美无缺的吗?法律和习俗维持一个社会的秩序。
伟大的帕斯卡尔一言道破其实质:“一条河两岸是两个对立的社会群体,两岸的法律中都规定杀人是违法而且要受到严重制裁的。然而有一天,当我杀了一个对岸的人,这个岸上的人赞扬我,拥戴我,而不是处罚我。”
也正如他所解释:“法律的正义是一种习俗,而并非真正的,绝对的正义。扩展来说,正义会有争议强权容易看到且没有争议。
因此我们不能把强权授予正义,因为强权否认正义并声称他自己就是正义,这样一来,由于不能使正义的成为强力的,我们就使强力的成为正义的。”可见,法律中的正义并不崇高,我们遵守它应该是从道德上处于社会责任感而遵守一种秩序,而不是“明文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好,这就行了。
’” 此外,规章制度没有也不需要感情,但生活不是某一项工作,不是一项树立自己“正人君子”的名声的工作,生活需要感情的付出。生活是真实的,而不止是虚名。
廉颇负荆请罪,列宁为一位佣人让路,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暑假看《玩具总动员2》很为一句话感动,就是当孩子们张大了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乐趣,而对于玩具,离开了孩子们生活就没有其他意义,但胡迪一伙是类珍贵的玩具,有人要收藏他们并进行展览,尽管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很风光地被人们瞻仰,但得不到孩子们的爱的生活对他们来说一文不值,尽管最终面对抛弃和遗忘,但他们在这个岔路口作出了决定:“孩子们有一天会不再需要我,但我不会错过他们的童年。”
最后,正如徐志摩所言:“要使生命成为自觉的生活,不是机械的生存,是我们的理想;要从我们的日常经验里,得到培报心灵扩大人格的滋养,是我们的理想;要使我们的心灵,不但消极地不受外物的拘束与压迫,并且永远在继续地自动,趋向创作,活泼无碍的境界,是我们的理想……使天赋与我们的灵肉两部的势力,尽情地发展,趋向最后的平衡与和谐,是我们的理想。”他不是总在寻求保护避所,而是敢于去追求和真实地生活,用心和灵魂去面对,去做。
而“套中人”遇到麻烦总是尽可能地躲避,用他的话就是“避免”。 而世事不如意者多有,庄子有一句话其精妙如同大禹治水,顺其势而为我所用,不是躲避,不是横冲直撞,就是这句“顺从万物的变化规律,就是至人。”
如前所述,这个顺不是妥协求全,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国。”这里的顺,就是谋全局的那一份智慧,而摆脱生活中的不如意。
装在套子里的人
穿着雨鞋,带着雨伞。总是把脸藏在衣领后面,他就以这样古怪的打扮,封闭的形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他歌颂过去,歌颂从来不存在的东西。
他只信奉 *** 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他教的课程是希腊文,他同他所教的语言躲避现实的生活,他的口头禅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他曾试图走出套子,打算结婚,最后却死于婚姻的失败,他是一个为自己编织套子的人,与世隔绝,可怜而又可笑的人。他胆小,懦弱,脑子里装满了对世俗的偏见,他害怕新事物,甚至连生活中的小事都能使他感到不安,他如一只携带着病菌的小白鼠,所有人都害怕他。他却也每天都战战兢兢的活着他是一个平凡的别里科夫,但他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类人,他们有着保守落后的思想,他们之忠于条文,畏首畏尾,害怕变革。他们总是一本正经地做着极为荒诞的事,但人总是要生活的,人总是要向前发展,文明才能进步,正如别里科夫之于科瓦连科姐弟,一个守旧,落后,愚昧,一个却敢想,敢说,敢做。
他们有先进的思想,主宰着新的生活,他们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出现如沉闷的午后突如其来的一阵清风,为压抑的社会,注入一种新的活力,给仍在迷茫中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光亮和希望。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优秀的代表作之一,别里科夫,现实生活让他总是感到心神不安,让他害怕,为了同世人隔绝,不致受到外界的影响,他总想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哪怕在艳阳天出门他也总是穿着套鞋,带着雨伞,他的雨伞、怀表、削铅笔的小折刀等等一切能包裹起来的东西都总是装在套子里,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因为他总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面,戴着黑眼镜,耳朵里塞上棉花,坐出租马车的时候也要车夫马上把车篷支起来。
这仅仅是他抵挡恐惧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一切被禁止的东西都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清楚明了,而对一切没有被 *** 明令禁止的事物他都觉得可疑、害怕。
他的一句时时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在这部篇幅不算长的小说里这句话竟然以不同的方式出现了九次之多,简直就像咒语一样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特别让人无法容忍的是,他总是像一个幽灵一样不请自到地造访每个教师的住所,一句话不说地坐上一两个钟头,然后又像幽灵一样地消失了。他的恐惧像毒瘤一样一点一点地蔓延,传染给他周围的每一个人。
他在学校里待了15年,整个学校乃至全城被他这样的情绪控制了15年,竟然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没有一个人想要反抗,想要对他说一个不字。全城的人什么都怕: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寄信、交朋友、读书,不敢周济穷人、教人识字,不敢吃荤、打牌,不敢搞任何娱乐活动,人们都像他一样蜷缩在自己的套子里苟且偷生。
(主要要结合课本根据他的性格)eg
别里科夫听说你常常担惊受怕你能说说你怕什么吗?
XX听说你很看不惯一些人的行为,你能说说你为什么看不惯他们?你觉得他们与你有什么不同吗?你认为谁的行为才是最正常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xx听说你和华连卡谈过一次不幸的恋爱,你能谈谈你对这次恋爱的感受吗?你觉得是什么带给你不幸?
xx听说你很喜欢旧东西是吗?你觉得新生事物不好吗?你觉得它有什么不好呢?
我觉得你总喜欢把自己包裹严严实实,你能说说原因吗?
说心里话xxx你觉得自己生活的快乐吗?
等等。。。注意要抓住人物形象,下面我给你粘贴一他的资料讲解
二、别里科夫的形象
1.性格、行为
①封闭: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随身带的东西都放在一个又一个“套子”里;他把自己的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他“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不仅如此,他把和人交往也视为厌事,“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心害怕和憎恶”,跟“我”(布尔金)一块儿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
②怀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他总认为过去什么都好,其实意味着对现实的恐惧、抗拒。所以作者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雨靴”“雨伞”都是他逃避现实生活的道具。他为什么这样害怕现实生活呢?他究竟要“逃避”什么?
③胆小多疑:他胆小,恐惧得让人发笑。“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又多疑,什么事都让他“心慌得很,一个劲儿地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从他封闭、怀旧、胆小多疑的性格行为上看,他的所谓“性情孤僻”,其实是“逃避”外界活生生的生活。人类生活总要向前发展,文明才能进步。他怕的就是这样的发展、进步,所以他干脆逃避生活,以今不如昔来安慰自己,甚至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可见他已经虚妄到何等地步!
④极力维护现行秩序:思想上自觉向反动 *** 看齐。“只有 *** 的告示和报纸(自然是御用报纸,经过镇压,不可能宣传进步思想的新闻媒体)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即使官方批准的东西,他也觉得“包藏着使人怀疑的成分”,总担忧“闹出什么乱子”。至于“违背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当然引起他“心慌”,即使和他“毫不相干”,他也要“闷闷不乐”。
(我的回答仅作参考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打字确实累啊)!!!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把自己装在“自制”的套子里,远离流言,远离浊世,避开一切对自己不利的人或事物,以找寻心灵的宁静与安全感,并自以为是地认为可以在套子里高枕无忧,安居乐业。
可他们一旦遇到触及自我界线的“恐怖事件”后,就会在慌张忐忑中躲得更远,将套子勒得更紧。越多越复杂的事物使他们不由自主,畏惧地将套子勒得越来越紧。
久而久之,他们在套子中感到窒息,却又不敢伸出头与别人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他们尽力在套子中保护自我,却也像在服用慢性毒药一样将自己慢慢逼向绝望。
别里科夫的套子毁灭了自己,他是一个时代的畸形儿,时代造就了一个个的畸形儿,也让越来越多的畸形儿毁掉这个时代。套子里的别里科夫活在自己制定的规则中,他无法感受生活的趣味,也不愿去接触有欢声笑语的生活,内心过分的平静与孤寂,致使别里科夫在自己的套子中孤独死去,最终也没有得到他人的半点怜悯。
套中人是可笑的,可悲的,可怜的。 妈妈曾告诉我说,她高中三年都没有和男生说过话,男女之间是决不会坐同桌的,更别提嬉笑打闹在一起,简直是伤风败俗之事。
我听完觉得不可思议,,那时的人太封建太胆小了。这些现在我们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事,放在以前那个套子年代竟会如此严重,真可笑。
男女之间因封建关系不能沟通交流,结识朋友,与同学共同学习进步,这也是可悲的。封建制度下的人们是可怜的,盲目的约束已使人们失去本该有的快乐。
但套子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却又都是必不可少的。自己制定合适自己合情合理的套子可以适当的约束,控制自己。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了套子的管辖,整个社会就会乱成一团,人们为所欲为,这将又会成为一大祸害。 总之,在适当的时机为自己选择正确的套子,严于律己,将更多的人从旧时代的套子中解救出来,同时也会拯救这个装在套子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