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毕业论文必须使用标准A4打印纸打印,一律左侧装订,并至少印制3份。页面上、下边距各厘米,左右边距各厘米。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文装订顺序要求如下:
1.封面。
封面包括《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封面、附录4)、《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封2)、《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申报表》(封3、附录5)。
2.目录。
目录列至论文正文的三级及以上标题所在页码,内容打印要求与正文相同。目录页不设页码。
3.内容摘要。
摘要标题按照正文一级子标题要求处理,摘要内容按照正文要求处理。
4.关键词。
索引关键词与内容摘要同处一页,位于内容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并以“关键词:”开头(采用黑体),后跟3~5个关键词(采用宋体),词间空1字,即两个字节,其他要求同正文。
5.正文。
正文必须从内容提要页开始,并设置为第1页。页码在页末居中打印,其他要求同正文(如正文第5页格式为“—5—”)。
论文标题为标准三号黑体字,居中,单倍行间距;
论文一级子标题为标准四号黑体字,居中,20磅行间距;
正文一律使用标准小四号宋体字,段落开头空两个字,行间距为固定值20磅;
正文中的插图应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内容正确,绘制规范。插图按章编号并置于插图的正下方,插图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图序号为“图2—3”,插图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
正文中的插表不加左右边线。插表按章编号并置于插表的左上方,插表不命名,如第二章的第三个插表序号为“表2—3”,插表序号使用标准五号宋体字。
6.参考文献。
按照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的格式打印,内容打印要求与论文正文相同。参考文献从页首开始,格式如下:
(1)著作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
如:[4]劳凯声《教育法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2)译著图书文献
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及版次(第一版省略)
(3)学术刊物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
如:[5]周汉华《变法模式与中国立法法》,《中国社会科学》,2000(1)
(4)学术会议文献
序号作者《文章名》,编者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5)学位论文类参考文献
序号作者《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和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
(6)西文文献
著录格式同中文,实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
参考文献作者人数较多者只列前三名,中间用逗号分隔,多于三人的后面加“等”字(西文加“etc.”)。
学术会议若出版论文集者,在会议名称后加“论文集”字样;未出版论文集者省去“出版者”、“出版年”项;会议地址与出版地相同的省略“出版地”,会议年份与出版年相同的省略“出版年”。
免费领取自考学习资料、知识地图:
意思是一定要在左侧用订书机装订,不能在上侧或者右侧装订。
我们的论文写好后,通常都是需要进行装订,但是这里所说的装订不是指用订书机将我们的论文订起来,而是指把几十页的论文内容较为美观的固定起来,至于装订的要求,每个学校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听从学校安排即可。
通常来说,论文装订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左上角用订书钉进行装订;另一种是在论文左侧用订书钉或是用书夹进行装订也可以套上外壳,这样不会将论文弄脏。
装订说明:(大致按照以下的顺序进行装订,具体情况还是要听从学校的安排)
1. 封面
2.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3. 毕业论文任务书
4. 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
5. 毕业论文的写作记录卡
6. 毕业论文导师评判记录卡
7. 彩色分隔页
8. 毕业论文
9. 封底:先将目录、摘要、正文及参考文献等装订起来之后在套上在学校同意打印的封面里面,切记订书钉不可以露在封面的外面。
10. 纸张和页码的设置
11. 页眉
12. 页脚
毕业论文装订具体的还是要以学校的为标准,在论文装订的时候可以咨询自己的导师或是同学为了避免出现错误。
一般的大学毕业论文(比如本科论文、研究生论文)都是需要装订的马口铁装订夹使用方式。
这里说的装订不是指简单用订书机订起来,而是把几十页的论文内容比较美观地固定好马口铁装订夹使用方式。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装订要求,最基本的就是按要求进行装订,比如最上面的一页是封面,接下来是任务书,没有任务书的话就是论文目录等等。
论文撰写注意事项
①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忌讳把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要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目录)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也不要诠释论文内容。
②尽量采用文字叙述,不要将文中的数据罗列在摘要中;文字要简洁,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应删除无意义的或不必要的字眼;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不要列举例证,不介绍研究过程。
③摘要的内容必须完整,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应写成一篇可以独立使用的短文
可以。延迟毕业对毕业证没有什么影响,下一学年要好好加油,只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基本上没有太多问题,下一次论文通过就可以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了。
旅游专业人才供需矛盾问题长期存在,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培养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旅游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通过文献分析及访谈的方法,提出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由七个维度构成。对该模型进行了因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包括情况专业前景、专业归属与发展、专业教学3个维度,最后提出地方高校应从提高教学水平,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寻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开展专业各项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归属感等方面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福建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本科院校也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多。然而,就业形势缺不容乐观。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但从现实情况而言,可能更多的是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低造成的,认同度低,就缺乏学习的兴趣,即使毕业了,也不会愿意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为此,以专业认同为视角,对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评价情况,为营造有利于专业认同的生成环境、提高专业认同水平提供参考。
1研究假设
“专业认同”是由埃里克森首次提出的,是自我认同和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白凯等人认为学科认同由专业学习、专业前景、专业意识、职业发展、专业投机、社会偏见、专业归属等7个维度构成[1]。邱宏亮等人认为导游专业认同包括专业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和职业发展等5个维度[2]。再结合现实的情况,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划分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专业发展、专业投机、职业偏见等7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多维性,包含专业教学、专业前景、专业意识、专业归属、专业发展、专业投机和职业偏见。
2研究设计
为了解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笔者对福建省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依据上述假设的七个维度,设计23道问题,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李克特量表,分为五个等级,分值分别为1~5分,分数越高者,代表其对专业的认同度越高,反之则越低[5]。本次调查一共发放了350份问卷,最终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26份,有效率达到93%,符合要求。其中,男生72名,占22%;女生278名,占78%。从性别看,男女生数量差距较大,原因在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生源中,女生要比男生多。
3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因子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前,先要进行题项的纯化。题项纯化标准是:(1)题项与总体的相关系数值小于且删除题项后内部一致性α系数反而变大者删除;(2)旋转后因子载荷值小于或者同时在两个因子上的载荷值都大于者删除[2]。根据上述标准,使用进行题项纯化,23个选项最后删除了10项,剩下13个题项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13个题项的KMO检验统计量的值为,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值为,Sig值为,符合探索性因子分析的要求。采用进行因子分析,由方差解释贡献率来看,前3个因子累计解释了的信息,符合要求,说明可以提取3个公因子。从因子分析的结果看,第一个公因子“专业前景”;第二个公因子“专业归属与发展”;第三个公因子“专业教学”。
4结论与建议
结论
通过上述因子分析,验证了文章开头的假设,即地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测量模型具有多维性,只是从实际分析结果看,多维性只包括专业前景、专业归属与发展和专业教学3个维度,其中专业归属与发展包含了专业归属和专业发展的部分指标。
建议
(1)提高教学水平,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工作是培养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途径。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首先应该从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着手。地方高校可以有计划分派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深造进修,完善、拓展其知识体系,提升其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鉴于旅游管理专业强烈的实践性和地方高校培养目标的职业化,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2)寻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教学中,要打破过往的以教师纯理论知识教授为主的授课模式,尝试创建以培养学生应用、创业、创新能力的职业技能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结合地方高校特色,以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讲授为辅。
(3)开展专业各项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归属感。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需要校方和专业教师的共同引导。一方面校方可以出台指导学生专业认同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相关制度文件,比如对学生的社会调查给予资金支持,由专业教师分别带队就知名的旅游城市、旅游饭店、旅游集团等进行社会调查,形成书面报告进行交流学习,让学生提升专业认知度和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另一方面需要深化师生互动关系,让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多些交流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鼓励学生创新,引导整个专业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归属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官春兰等.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以两所部属全国重点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1(4):22-29.
[2]白凯等.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认同:量表开发与维度测量[J].旅游学刊,2012(5):41-48.
摘要:旅游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但是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仍然存在着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不够、教育模式单一、课程体系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通过优化教学模式、营造学术氛围、实行校企联合等方式,培培育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旅游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竞争。对于综合性旅游产业而言,创新型人才尤为重要。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为旅游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端人才的摇篮,所以加强对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育的研究尤为重要。
一旅游管理研究生创新能力概述
(一)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能力是指研究者运用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经过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成果的能力,是一种思维作用动机、认知指导实践的综合性能力。创新能力强调的是一种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的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需具备的创新能力
(1)获取和转化知识的能力
掌握丰富的的基础理论知识是研究生进行创新的必要条件,没有知识的积累,一切创新都只是空谈。在研究生阶段,对于知识的获取需要注意的有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获取知识的速度。旅游管理是一个涉及知识面非常广的专业,学生只有拥有了广博的知识才能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灵活。研究生阶段学习具有很强专业性,对知识的获取需更加深入,在“专”的基础上再“破”。同时,快速获取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是知识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知识是永无止境的,学术研究也是无止境的,加之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学生如果不能保证获取知识的时效性,那么创新就无从谈起[1]。
(2)开拓创新的能力
墨守成规是发展的绊脚石,创新的意义在于“出新”,新是创新的本质,是创新的价值所在。要创新,就要突破常规戒律,突破固有的习惯,突破条条框框,突破已有经验,突破过去的思维定势。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要善于用新思维、新方法、新角度看问题,突破旧的观念,使用新思维方式对现有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在汲取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赋予其新时代内涵;除需具备时代精神外,还要注重新资料的发掘考证,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古为今用,赋予新的内涵和外延。
(3)预测和承担风险的能力
创新就意味着风险,任何创新都与风险相伴相依,充满了不确定因素。旅游行业本身也是一个风险重重的行业,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使得旅游管理创新型人才必须勇于承担风险,对经营、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勇于接受挑战,并能够经受风险考验,在困难中不断开拓进取。
(4)实践和应变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实际活动,学生只有在各种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不断探索中产生新的观点和思想火花,才能形成“求异”的思维,萌发创新意识。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实践的作用,旅游属于服务性的行业,实践和应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研究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灵活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随机应变,才能碰撞出真正符合实际的创新火花,使这些创新成果运用到实处,实现创新目的。
(5)集成和移植创新能力
集成创新能力是指创新行为主体采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以提供特别优点的方式,将创新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使其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相互优势互补、匹配的有机体,从而使有机体的整体功能发生质的跃变的一种自主创新过程的能力[2]。移植创新能力指的是将已有的知识在不同的时空引进、消化、吸收并进行再次创新的能力[3]。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覆盖很多门类的学科,经济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合理整合可以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避免了直线思维方式,有助于创新思维形成,在研究学习中,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要善于灵活运用交叉学科,采用不同的标准思考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对各层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对旅游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一)创新是旅游企业家的使命
研究生培养的核心是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定位已经和本专科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了明显区别,旅游企业家已经成为了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选择。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特征和核心使命,也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对于欲在旅游行业中有所作为的企业家而言,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存在的机会和可以利用的资源都还很充足,需要旅游企业家具有独特的投资眼光,发现一般人无法发现的机会,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包括一般人不能运用的资源,找到一般人无法想象的办法,创造性地进行开发,或者对已有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实现再次发现,为自己创造具有独创性的事业保证。这些都需要企业家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
(二)创新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很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它是旅游企业自身控制的且不易被别的企业所模仿和复制的可以是旅游企业在行业竞争中保持持久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创新是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4]。创新是旅游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创新的主动与被动以及创新的快慢与效果也成为了旅游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生成与强化,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开发潜在市场能力的不断更新,强化产品的升级换代上。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直接的体现是旅游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企业产品的需求也随之更为多样化。所以,绝妙的创意、经典的策划和产品的不断开发创新将对旅游企业行业地位的提升及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创新是旅游行业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旅游业是高度综合的服务型产业。加快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树立新的旅游资源观、新的旅游产品观、新的旅游市场观和新的旅游投入观,不能仅仅局限于对本行业的研究,而要拓宽视野,根据市场要求,并结合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开拓新的旅游市场,推出新的旅游产品,开发引领创新型的旅游消费方式。只有不断更新,不断改进,才能确保整个旅游行业蓬勃发展。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专业旅游管理知识的人才,创新型旅游管理人才的优势,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高校旅游教育是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原动力。
三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不强,学术氛围不浓
我国研究生大多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对老师传授的知识被动地接受,甚少对老师所讲授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更鲜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学术讨论和交流的氛围不浓。包括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在内的我国研究生普遍地养成了一种依赖性接受知识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缺少教育发达国家所倡导的开放式追问风气,没有养成批判性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是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开展的学术活动相对较少,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很少组织有研究生参加的科研实践和学术活动[5]。很多学校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因为导师的不同,即使在同一学院或同一专业,除了在公共课或全体大会之外学生基本很少联系,那么相互之间对学术问题的探讨就很少。一些导师忙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对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关注不够,研究生学术视野狭窄,对学科国际前沿问题缺乏了解,科研能力、创新意识不强。
(二)教学模式和方法落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的方法有着本质区别,但我国研究生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学校教学模式单一,归纳型和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仍被广泛运用于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学中。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便教学内容再新颖、再先进,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也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研究生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导师仍旧采用灌输式的“授之以鱼”方法,而很少采用引导式的“授之以渔”授课方法。很多老师教学方式手段落后,很少利用先进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授课,很难激起学生兴趣,影响教学效果。旅游管理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师资力量还不够雄厚,很多导师都是直接从别的专业转入,知识体系不够完备;大师级别的导师较少,师资力量相对于其他成熟专业较弱,严重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当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仍不够合理,存在学分较多、公共基础课偏多、课程体系缺乏层级性、实践课比重不足、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较少、前沿性课程不够等问题,没有突出课程的专业性、前沿性、综合性,不能充分反映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新发展。旅游管理是一个跨多个领域的学科,但是很多学校对于此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安排没有体现这个显著的特征,课程安排很少涉及除旅管理专业之外的其他专业课程。课程设置和本科专业课程部分重复。
(四)创新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不强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教学仍主要是对于课本知识的课堂讲授,这种方式不仅空洞乏味,而且理论和实践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忽视了对学生研究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与社会沟通协调能力的综合培养。很多学校只是注重学生发表的论文数量,注重学生所获的学分多少,却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本专业而言,学校和旅行社、酒店等旅游企业的横向合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学校和旅游企业密切合作、协同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搭建坚实的平台。
四提升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自主创新意识,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基础,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做出的,只有了解前人成果,才能实现超越。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培养,既要注重培养获取和转化知识的能力,也要了解问题的研究基础,善于思考问题,在丰富的理论知识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学校要设法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努力创造教师到境外培训、学习的机会,同时让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扩宽研究生视野、增长见识、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学生通过参加学术活动,与同行接触交流,孕育创新的思想,产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聆听专家和优秀代表的报告,相互交流,拓宽研究视野,启迪思维,激发创新灵感,培养创新意识,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学术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培养导师创新观念,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
对于研究生而言,导师的作用不言而喻。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导师往往能给予学生很多帮助,要让研究生做出好的研究,导师首先带头垂范。这种垂范要体现在教授、示范、指导和控制等多个方面。学校要优化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可采取小班授课,采用讲座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扩大自学比重,鼓励研究生进行课程专题报告,互相讨论交流。有条件的课程可以通过聘请院士、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学校应该以旅游管理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建设为中心,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一支年富力强的培养教育、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学科教学带头人作用,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创建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改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
(三)优化课程体系,拓宽学生视野
要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结构。降低必修课程总学分,提高选修课比重;调整部分老化课程,增加包含新观点、新方法、新内容的课程,鼓励开设学科交叉的课程;鼓励研究生跨专业、跨学科选课。由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涉及面很广,学校可以加入一些旅游相关专业的课程,如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打破学科界限,加大课程融合,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面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实践教学,在实践中创新
学校和学生都要提高对实践的认识,实践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尤为重要,脱离了实践,培养出来的创新型人才将无法真正服务于社会。学校需要提升实践课程地位,通过实验实训课、旅游企业调研、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在实践创新能力。旅游资源富集区是旅游专业学生见习和实习难得的社会课堂。在旅游专业课的学习之余或者是学习过程中,可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授课,让学生走出校门,带着问题到宾馆、风景区、旅行社去学习。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创新,做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烨,王庆生.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模式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62-65.
[2]孙金梅,黄清.企业集成创新要素及评价指标体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5):97-99.
[3]张林.培养医学硕士研究生从“移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能力[J].考试周刊,2009(40):197-198.
[4]路文静.旅行社企业竞争力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5]叶建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及其对策[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3-106.
[6]姜乃力.高校旅游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措施探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12):105-107.
[7]陈福义.整合、创新及品牌营销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根本[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3,10(4):65-68.
[8]王奕.人文社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之路——以重庆大学为例[J].中国研究生,2011(11):56-57.
有的,论文学分的算法和普通课程的学分算法是一样的,只要你完成论文,并且通过论文你就可以拿到这门课程的学分,也就是说,论文的写作也相当于一门课程,只要你完成了这个学分,拿到了,你就可以按时毕业,如果你论文的学分没有完成,也就是你论文没有通过答辩,那么毕业证是不能拿到的。
宝鸡文理学院没拿到毕业证后期拿到还是应届生。
延期毕业是针对相对固定的学制的——按学制时间毕业属正常毕业,而超过学制年限毕业则属于延期毕业。创业、考研、寻求更好的工作岗位以及想以应届毕业生身份获得当地户口等等,都是学生们选择延期毕业的原因。
延期毕业分为主动延期和被动延期。被动延期主要是因为成绩未能达到校方要求,需要重修课程;未能完成校方培养方案指定必修课程;未能完成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论文不符合评判标准等等。而主动延期则是由学生自主选择,比如说游学、创业、考研、结婚生子等。
应届毕业生求职最佳时间:
1、学生求职时间提前,势必会要求学校给他们创造更宽裕的求职空间,减少择业与上课的冲突,不要在毕业那年安排过多课程,不要提过高的毕业设计要求。
2、学校看重当期就业率,是因为这一数据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以及学生就业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甚至关乎一些专业的生死。
3、毕业半年之后就业率大大提高,这一事实表明,大学生完全没有必要为毕业前无法找到工作焦虑,相对于接受残缺的四年大学教育而提前找工作,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再另花半年时间找工作,也许对未来的长远发展更有利。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应届生
宝鸡文理学院招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有三种类型:高中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专科、专科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本科学制为5年、高中起点升专科学制为年、专科起点升本科学制为年。对于宝鸡文理学院成人高考本科学历学位证的获取,一般需要达到以下要求:1.英语成绩达标(本科在读期间通过学位英语考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学位英语目前大部分省份都是统一考试,个别省份取消学位英语,由报考院校单独组织考试。2.课程达标,学位课程一般每个专业都是三门课程,学位课程的成绩一般要求是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平均分达到80分,不过学位课程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3.论文(普通本科院校其实对论文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字数达标、格式正确即可)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学位证书有了一定的了解,总体而言,学位的申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努力还是可以拿到的,拿到之后对你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另外,2023年宝鸡文理学院成人高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宝鸡文理学院自考成考社会报名入口:
可以。延迟毕业对毕业证没有什么影响,下一学年要好好加油,只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基本上没有太多问题,下一次论文通过就可以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了。
1.来稿应说明研究问题的切入点、创新点;引用他人的成果,须注明出处;引证不能用来构成本人论文的主要或实质部分;不得一稿多投或变相重复发表。2. 题名:20个字以内为宜,可加副标题;不用“试论”、“浅谈”等表谦词语。3. 在首页地脚标注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电话、Email),职称,学位,研究方向及代表作。理论研究类文章署名作者应为执笔者,一般不得超过2名。4. 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从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包括该文所属二级学科名称,研究对象、方法与成果的名称以及有利于检索的其他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5. 摘要:100-300字,陈述论文的目的、方法、结论、依据,不谈背景信息、常识性内容,不用第一人称及“本文”、“作者”等字样;不对论文的内容作评价;不使用修饰词,不出现图表、公式、标题层次序号、非公知公用符号。6. 正文:以8000字左右为宜。正文的各级标题书写样式为:一、(二) 3. (4)。7. 注释:对正文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以及未公开发表的资料和“转引自”等类文献的著录,用圈码标引,在页下注文。8.基金资助: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总体来说,宝鸡文理学院是全国文理学院排名很靠前的。因为是师范类的院校,它本身不同的系就是不同的水平,而且宝文理的专科是和本科在一个系里的。一般文科还是很不错的,像中文系,外语系,理科像地环系,物理系,数学系等等也不错。相比西安的很多院校,宝文理还算一个不错的选择。
要是没有过二本线,也是不可以上的,好不好全在于自己努力不努力了。
有的,论文学分的算法和普通课程的学分算法是一样的,只要你完成论文,并且通过论文你就可以拿到这门课程的学分,也就是说,论文的写作也相当于一门课程,只要你完成了这个学分,拿到了,你就可以按时毕业,如果你论文的学分没有完成,也就是你论文没有通过答辩,那么毕业证是不能拿到的。
(一)论文部分《杜威教师观评议》,刘新科,载《宝鸡师院学报》1986年第 3 期。《突出高等师范院校的特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6年第4期。《小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家庭教育》,刘新科,载《教育科研通讯》1986年第2期。《刘泽如的德育心理学思想》,刘新科,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7年第3期。《杜威创造性思维态度的训练》,刘新科,载北师大《外国教育动态》1987年第5期。《安·谢·马卡连柯遗产中的公民教育思想》,刘新科,载《教育科研通讯》1987年第4期。《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家庭教育》,刘新科,(续)载《教育科研通讯》1987年第2期。《汉太学遗址》,刘新科,载《西安晚报》1987年2月3日。《高师学生“教师心理”准备的调查与思考》,刘新科,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8年第4期。《西方近现代教育改革的若干特征及其启示》,刘新科,载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教育学》1988年第3期。《谈谈青少年的性早熟与性教育问题》,刘新科,载《陕西教育》1988年第4 期。《日本高中职业技术教育及其启示》,刘新科,载《世界职业技术教育》1988年第1期。《杜威教育思想的再认识》(上),刘新科,载《教育史研究》1989年第2期。《略论夸美纽斯教育理论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刘新科,载陕西师大《函授教育》1989年第5期。《弘扬革命传统,无愧为人师表》,刘新科,载《陕西师大报》1989年12月15日。《杜威教育思想的在认识》(下),刘新科,载《教育史研究》1990年第1期。《论“苦学”与“乐学”的辨证统一》,刘新科, 载《教育研究》1990第6期。《美国、日本、法国的近代教育为什么后来居上?》,刘新科,载天津《理论与现代化》1990年第1期。《司马迁教育思想初探》,刘新科,载《汉中师院学报》1990年3期。20.《乌申斯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及其现实意义》,刘新科,载陕西师大《函授教育》1990年第1期。《启蒙运动与自然主义教育》,刘新科,载陕西师大《函授教育》1990年第2期。《弘扬雷锋精神是时代的需要》,刘新科,载《陕西师大报》。《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借鉴外国教育经验》,刘新科,载《陕西师大报》。《杜威‘思维五步法’新探》,刘新科,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1年第1期。《简论雅典教育兴衰的历史原因及现代启示》,刘新科,载《教育史研究》1991年第3期。《李敷仁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初探》,刘新科,载《咸阳师专学报》1992年第4期。《忠精烈烈,硬骨铮铮的颜真卿》,刘新科,载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993年第10期。《例谈幽默含蓄的讲授艺术》,刘新科,载《青海教育》1993年第7-8期。《浅议讲授中设置悬念的艺术》,刘新科,载《教育科研通讯》1993年第3期。《赫尔巴特、杜威教学思想异同论》,刘新科,载陕西师大《函授教育》1993年第3期。《进步教育的是与非》,刘新科,载陕西师大《函授教育》,1993年第6 期。《<学记>与<雄辩术原理>教育思想的比较与启示》,刘新科,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4年。《最早向西方学习的教育家——王征》,刘新科,载《教育史研究》1994年第1期。《加拿大研究的新奉献》,刘新科,载《西北高教研究》1994年第4期。《中国古代著名女教育家——班昭》,刘新科,载《教育史研究》1995年第1期。《<论语>、<理想国>教育思想比较》,刘新科,载陕西师大《函授教育》1995年第1-2期。《中外教育大师的成才特点与启示》,刘新科,载陕西师大《函授教育》1995年第3期。《师范教育的瑰丽史诗——评<师范群英光耀中华>》,刘新科,载《光明日报》1995年7月27日版。《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论——<诱思探究教学导论>评介》,刘新科,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2期。《如何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刘新科,载陕西师大《函授教育》1997年第4期。《试论中美“拨地兴学”特征及其现代启示》,刘新科,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3期。《简论杜威“活动课程观”的革命性与借鉴价值》,刘新科,载《陕西师大成人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世纪之交西方教学思想发展的新趋势》,刘新科,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4期。《浅议小学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刘新科,载《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年第1期。《为西部开发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刘新科,载《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第5期。《略论创新能力》,刘新科,载《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创新能力及其培养——21世纪教育的选择》,刘新科,载人民教育出版社《跨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国际比较》。《中外普通中学会考制度的比较与思考》,刘新科,载江西人民出版社《中国高中会考十年》。《论西部要发展,教育须先行》,刘新科,载《光明日报》,2001年6月1日。《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启示》,刘新科,载《体育科学》2001年特刊。《西部中小学师资问题的严重性及其管理对策》,刘新科,载《西南教育论丛》2001年第5期。《从一张“毕业文凭”看清末师范学堂》,刘新科,载《陕西档案》2002年第5期。《WTO:会考如何应对》,刘新科,载《中国教育报》2002年4月20日。《新马克思主义教育家》,刘新科,载上海教育出版社《外国教育家评传 第4卷》。《西部农村教育现状、问题及其思考》,(核心)刘新科《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3期。《外国教育史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回溯与新世纪瞻望》, (核心)刘新科《大学教育科学》2005年第2期。《国外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极其启示》,《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刘新科2005年第1期。《外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历史回溯与新世纪瞻望》,刘新科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百年跨越——教育史学科的中国历程》,鹭江出版社2005年。《守望生命:教师的主体性 ---教师生活、发展、成长的必由之路》。刘新科 , 窦坤,载《2006年陕西师大教学成果论文集》。《中国当代教育的误区和化解》,刘新科,王小梅 载《教学研究》2006年第2期。《国外教育思潮发展的新趋势>, 刘新科,载《教学研究》2006年第1期。《赫钦斯的学习化社会的理论构想》,刘新科,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外国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法》,刘新科中国教育史年会2007年年会(安徽)论文集2007年10月。《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综合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刘新科,2007年10月呈省教育厅决策研究。《大学校长应当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教育家——李钟善高等教育管理思想述论》刘新科(2)《国家教育行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9期《基于教育叙事的校本研究》,《上海教育科研》,刘新科(2)2008年第7期。《从教育民主的视角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教师教育研究》(2)2008年第6期。
成都大学比较好,师资力量和专业学科比较全面,下面是宝鸡文理学院和成都大学的各方面对比介绍:
一、师资力量:
1、宝鸡文理学院:学校有教职工16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名;教师中有高级职称人员520余名、博士300余名。同时,聘请了120余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为学校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
2、成都大学:学校共有专任教师13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90余人,副高职称450余人,博士近500人。有中国高被引学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其后备人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等50余人。
二、学科建设:
1、宝鸡文理学院:有7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授权点和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466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及专业领域;1个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
2、成都大学:学校拥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5个,拥有四川省重点学科1个。
三、科研成果:
1、宝鸡文理学院:学校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285项,其中国家级41项,省厅级636项,出版专著、译著133部,主编教材66部,发表论文9185篇。
2、成都大学: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10项,其他国家级项目143项,省部级项目357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92项。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宝鸡文理学院、百度百科—成都大学
成都大学没听过啊!宝文理创建于58年啊!
有的,论文学分的算法和普通课程的学分算法是一样的,只要你完成论文,并且通过论文你就可以拿到这门课程的学分,也就是说,论文的写作也相当于一门课程,只要你完成了这个学分,拿到了,你就可以按时毕业,如果你论文的学分没有完成,也就是你论文没有通过答辩,那么毕业证是不能拿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