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

首页 毕业论文 问题

德国30岁研究生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德国30岁研究生毕业论文

必须得发论文,所有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必须得有论文发表。

博士需要,但至于什么学术水平要看教授

一般来说,硕士论文需要书写60-100页,从报名到交稿一般有4-6个月的时间。

比如城镇建设规划设计中的环保意识,通过核电站之兴废看德国人的环保,等等.

30岁中医研究生毕业论文

对于中医专业的毕业论文,通常需要结合中医理论和实践经验,从实用性和研究性两方面进行探索。例如,可以针对某种常见的疾病或疾病群体,研究中医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实证分析。此外,也可以探究中医药的药理作用、配方研制、质量标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问题,以期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做出贡献。无论研究方向如何,都需要严谨的研究方法、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系统的实践验证,以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

我可以的!!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1,论文应该是单一主题还是面面俱到?大学生碰到的第一个诱惑是想在论文里写很多东西。比如有个学生对文学感兴趣,他第一个念头就是给论文起一个《今日文学》这样的标题。如果迫不得已要缩小范围,他会选择《从战后到70年代的西班牙文学》。这类论文是非常危险的。这种题目会让即使是成熟得多的研究者们也直挠头的。对一个20a多岁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它要么会变成各种名字和主流观点的简单罗列,要么对原始材料的引用会有失偏颇(这常常是由于省略了不该省略的东西引起的)。1961年,当代作家冈萨罗·托兰特·巴雷斯特写了一本《当代西班牙文学面面观》(瓜德拉玛版),然而,如果这是一篇博士论文的话,人们是一定会把它毙了的,虽然它厚达几百页。它被指责出于疏忽或者无知而没有提到一些被认为非常重要的人物的名字,或者他有时会花一整个章节来写一些“不怎么样”的作家,而对于一些被认为是“重要人物”的则只给了寥寥数笔。当然,我们知道该作者的历史学识以及批评能力都是得到认可的,所以这些遗漏或者比例失调都是有意为之,对某个人物避而不谈比为他洋洋洒洒地写上一整页更能够说明问题。不过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个二十二岁的大学生身上,谁又能保证他的沉默背后不是别有用心呢?或者他的避而不谈是因为会在其他地方花上几页纸来讨论这个问题?或者这个作者到底知不知道应该怎样写啊?写这种论文的学生常常会向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抱怨说他们没看懂自己的意思,但是那些成员实际上“无法”看懂他的意思,所以一篇面面俱到的论文常常被看作是傲慢的表现。并不是说(论文中所体现的)学术上的傲慢就一定要被否定掉,我们甚至可以说但丁是个糟糕的诗人,但必须至少先写个300页,对但丁的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后才能说。而这些在一片面面俱到的论文中是看不到的。正因为这样,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与其写什么《从战后到70年代的西班牙文学》,还不如选一个更切实际的低调一点的题目。我可以很直接地告诉你什么才是好题目,它并不是《阿尔代科阿的小说》,而是《“天堂鸟”的两种不同版本》。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无趣?可能吧,不过那会是更加有趣的挑战。只要好好想一想你就会看到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如何讨巧的问题。如果写一篇关于四十年的文学的面面俱到的论文,学生将会面对各种可能的反对声音。如果有个提案人或者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正好想要标榜自己知道某个不太知名的作家,如果那个学生正好又没有把那个作家包括在论文内,他将如何面对前者的发难呢?只要每个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在看目录时都发现了三个没有被提到的人,那个学生就将在一顿猛烈的轰炸中变得脸色惨白,他的论文顿时好像变成了屁话连篇。相反的,如果学生认真地选择一个范围很小的题目,他就只需要牢牢把握住一份评审委员会大多数成员都不知道的材料就可以了。我并不是在兜售什么下三滥的伎俩,这的确是一种伎俩,但并不低俗,而且它很管用。只要学位申请人以“专家”的面目出现在不如他专业的公众面前,而且看得出为了成为专家他是花了一番心血的,这样占一点便宜是无可厚非的。在这两种极端之间(也就是写四十年文学史的面面俱到的论文以及两种文本之间区别这样严格的单一主题论文)存在着许多中间形式。比如我们可以写《四十年代先锋派文学家的经历》或者《胡安·贝内特和桑切斯·菲尔罗西奥对地理的文学处理》,甚至《卡洛斯·埃德蒙多·德·奥利,埃杜瓦多·奇恰罗以及格罗里亚·富埃尔特斯:三位后岛屿诗人的异同》。我们来看一下一本小册子上的一段话,虽然那是科学领域的,但它所给出的建议适用于所有学科:比如说,《地质学》这个题目就太宽泛了。《火山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但是也太大了。《墨西哥的火山》是个不错的着手点,但是同样不够深入。我们把范围在缩小一点就有可能引出非常有价值的研究了:《波波卡莱佩伊尔火山的历史》(科尔特斯的征服者中的某人可能在1591年登上过那里,直到1702年它都没有猛烈喷发过)。一个范围更小,所涉及年份更少的题目是《帕里库丁火山的诞生和死亡》(它的生命仅仅从1943年2月20日延续到了到1952年3月4日)。好吧,我还是推荐最后一个题目。因为到了这个地步,只要申请人能够对那座不幸的火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可以了。很久以前,有个学生跑来跟我说他要写一篇题为《当代思想中的符号》的论文。这样的论文是不可能的。连我也不知道“符号”到底指的是什么,实际上这个词在不同的作者那里具有不同的意思,有时,两个作者会用它来表达意思完全相反的两件东西。我们只要考虑一下形式逻辑学家或者数学家所理解的“符号”,它们是没有意义的,在计算公式中占据特定位置,具有特定功能的东西(比如代数公式中的a,b,x,y神马的),而其他一些作者则可能把它们看做充满了模棱两可含义的东西,比如梦中出现的那些图像,它们可能指一棵树,或者性器官,或者想要长大的愿望等等。所以,我们怎么能把这个作为论文的题目呢?我们必须分析当代文化中所有关于符号的理论,列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它们的不同点里寻找所有作者和理论共有的基本的单一概念,看一下这些不同在不同理论中是否是不相容的。没有当代的哲学家,语言学家或者心理分析学家能够令人满意地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即使他早慧也只不过接受了最多六七年的成年人的教育,他又怎么能够完成这样的研究呢?最多又是一个像托兰特·巴雷斯那样有失偏颇的东西了。或者他会提出自己的关于符号的理论,而把前人所说的东西晾在一边,下一节我们还要再来说说这种做法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和这个学生交谈了一会儿,我建议他可以写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符号,他需要忘记其他各种观点,专心考虑上面的两个作者。可惜这个学生不懂德语(关于语言的问题我们会在第五节谈到)。最后我们决定将题目定为《皮尔士,弗莱和荣格的符号概念》,论文将讨论这三位分别是哲学家,评论家和心理分析家的不同作者那里的三个用同一个词表示的不同概念。由于他们用了同一个词结果造成了混乱,常常有人把其中一位的概念安到另一个人身上。在文章的最后,作为假设的结论,这个学生试图在这些同名异义的概念间寻找平衡,找出它们的相似点。他还提到了一些自己所知道的其他作者,但表示因为论文篇幅所限就无法对他们更多展开了。这样,虽然他的论文只提到了作者X,Y,Z,但没有人能够指责他没有考虑作者K。也没有人能指摘他对引述的那些其他作者不够详细,因为那是在论文的结尾处顺带说一下的,而论文的主体是讨论题目中所出现的那三位作者。现在我们看到了论文不必非要恪守单一主题,一篇面面俱到的论文也可以变得中规中矩,让所有人都接受。需要指出的是,“单一”这个词的意思比我们在这里所用的要多得多。一篇单一论文只涉及一个主题,与“XXX的历史”或者一本手册或者一本百科全书完全相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世纪作家的“颠倒的世界”这个主题》应该也是一个单一主题。它涉及许多作家,但全都是围绕一个具体的主题(从他们想象的假设到所举的例子,悖论和寓言,比如在天上飞的鱼,在水里游的鸟神马的)。看上去这是一个理想的单一主题。但事实上,为了写这样一篇论文,我们需要讨论所有与这个主题有关的作者,特别是那些没有得到公认的不知名作者。所以这个题目还是要被归在“具有单一主题的面面俱到式论文”中,它是很难写的,需要准备无数的材料。如果有人一定要写的话,我建议把题目改成《卡洛林王朝时期的诗人的“颠倒的世界”这个主题》,范围一缩小,我们就知道该到哪儿不该到哪儿去寻找材料了。当然,面面俱到的论文写起来更加有劲,毕竟花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研究一位作家显得很无聊。但是我们要明白,写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单一主题的论文并不意味着在视角上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写一篇关于阿尔德科阿的小说的论文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西班牙的现实主义,我们还需要读桑切斯·菲尔罗西奥或者加西亚·奥尔特拉诺,需要研究阿尔德科阿度过的美洲小说以及古典文学。只有把作者放到全景当中我们才能理解和诠释他。但是把全景用作背景和绘出一幅全景的图画是两回事。前者只是以一片田野和一条河流作为背景画了一幅骑士的肖像,后者则要画许多田野,山谷和河流。我们必须要改变技法,或者用摄影的术语来说,改变焦距。从单一作者的角度出发拍摄的全景是有点失焦的,不完整的和劣质的。最后我们要记住下面这个基本结论:范围越小,干起活来就越是省心和安心。单一主题由于面面俱到,论文看起来最好像是随笔,而不是历史或者百科全书。

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1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平较高。而简单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也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学科长处面面观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灵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以前三门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密切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展开思考。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却并不多见。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研究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研究均不全面。在原有学科之中,研究生在选题时,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学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但大多专家认为既不是基础学科,也不宜划在临床基础学科的范围内。但如此一来,就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因为学科性质的含糊不清,导致学科在发展方向上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的速度。

学科性质模糊致使发展方向不确定

一般来说,学科性质取决于学科所涉及领域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的根本内容,而其性质如何又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临床基础学科所包括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学科性质,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内经》相同,属于古典医籍范畴,因而被合称为四大经典。从其内容来看,实际包括了从基本理论到临床诊治各种疾病的方法,内容极为丰富。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有学者对学科性质的表述是: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单纯从这一定义来看,应当说是抓住了原来三门学科的基本特点,并没有任何的错误。但是,由于学科在定名时已经强调是“临床基础”,这就表明,该学科应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该学科是一门联络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说明它既不同于纯基础的生理、生化、解剖、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又不同于内、外、妇、儿等纯粹的临床学科。而完全属于临床基础的学科大致有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等。对于临床基础学科的性质究竟如何确定,一直以来尚未有定论。

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学重心不明确

正是由于学科性质模糊带来的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重心的把握难以确定。以往三门课程属经典时,主要的教学重心是放在培养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方面,各教学环节均围绕这一主题加以强化,比如多讲一些名家的临证经验、穿插临床诊治的典型医案,有些课程还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等等。不少中医院校还把这三门课划入临床,有自己的专门病房,以方便学生在学习中实习。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整体能力而做的具体工作。现在,将临床基础学科定位为桥梁课,那么过于偏重临床就违背了“桥梁”的特点,从而造成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最终将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课程设置僵化造成学科知识不系统

任何学科的存在,均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这样一个重要条件。临床基础学科所涵盖的三门课程,虽均可包括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之中,但具体而言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伤寒论》主要是探讨六经辨证,并以这一理论体系贯穿始终;温病学则主要探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将其作为外感温热性疾病临床诊治的基本纲要。因此,彼此之间在理论体系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况且,形成临床基础学科这一新学科之后,在学术发展方面,未能将这些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加以梳理而使其融会贯通为一体。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出现新的改变,目前的现状是仍然保持以前的课程原貌,给人以“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按逻辑推论,伴随新学科成立的应当是相应的较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目前学科在这一点上明显滞后,这也是学科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

研究范围太广致使力量分散无特色

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临床基础学科研究范围的扩大,尽管给学者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但研究范围太广太杂,也必然带来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研究力量分散(学科人员本身就不多),并会因此而造成研究内容在深人程度上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科在研究内容上缺乏特色。而一个学科没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在整个中医学研究领域中就会逐渐地失去竞争力和应有的地位。

经典著作淡化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三门经典课程合并形成临床基础,对原有的经典著作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因此学生在掌握中医基础知识方面出现明显的不扎实现象,换而言之,就是中医的基本功受到明显影响。在中医学之中,许多非常重要的理论均来自于经典著作。其实,《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包括的原著内容,还只是中医典籍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连这些都不强调要牢固掌握,那么,中医的精华要如何来保留和传授给学生呢?当然,教学质量的问题还涉及到后期的临床实习等复杂环节,但在校期间对经典著作淡化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3学科工作的应对策略

面对当前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呢?鉴于近期内学科的构建不可能有较大变动,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积极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大胆尝试,推陈出新

为了促进学科学术体系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方面必须大胆进行尝试。近年来,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已经做了许多探讨,比如,有专家提出可以将三门课程以及其他学科中有关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提取出来编成辨证理论的教材、将《伤寒论》和温病学有关外感病的内容编写成《外感热病学》、或直接将三门课压缩编成《中医临床基础》等等,有些院校已经开始做了初步的工作川。这些设想和构思均有积极意义,但有的肯定存在缺陷或问题,可以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人论证和研讨,在取得一定共识之后,委托某一院校牵头编写,先在小范围内试用,成功后再普及。希望能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改革的过程中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并由此促进中医学理论和中医教育事业的进步。

摆脱束缚,发挥优势

临床基础学科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组合在一起,但学科的发展不应受到所谓“临床基础”一个学科的束缚。各校可根据自己原来三门课程的不同优势选择其侧重点,可以《伤寒论》为重点,也可以金匮或温病学为重点。总之,尽可能发挥原有的优势,抛弃门户之见。三门课程之间可以互相支持,凡是有利于其优势保持和扩大的工作,均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努力进行。比如,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以根据以前的优势项目制定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继续深人研究,并合理的将学科人员分组结合,按照个自的长处配合工作。一旦目标明确,人员分工妥当,各项工作就会有序地进行,而学科也应当会因此而不断发展。

保持特色,强化经典

多年来的中医教育实践证明,经典著作中的许多辨治理论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切不可轻易地将其丢弃。《伤寒论》、《金匮要略》均为古典医籍,堪称是中医理论发展的根基之一;温病学虽然是现代教材,但其内容却来源于古代温病学家的原著,如《温热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湿热病篇》等,均是温病名家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涵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和非常重要的辨治思路。因此,对于这些经典原著的内容,应予以保留,并作为深人研究中医理论的必要课程。加强原著的学习,不仅对提高学生处理疾病的实际水平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能够使其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

适应现状,弥补不足

首先,应当逐渐的适应目前的现状,尽管大家对该学科有诸多的`不同看法和意见,但为了将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必须停止争论,将目光转向如何弥补其不足方面。比如,不要过多地纠缠其学科是否为桥梁课,可以按照以往的习惯仍将其定位在偏重临床,保持原有的特色和临床技能培养的重点。这样可以避免因教学重心不明确可能导致的学生学完三门课程后什么都不扎实的缺点。其次,为了改变学科合并后人员减少而产生的不利状况,除了要求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尤其是拓宽知识面之外,还可以考虑尝试让青年教师学习教授二门课的做法。既可以逐渐培养一专多能的师资力量,还能为将来的学术理论的整合奠定人才基础。同时,鼓励大家多做《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之间的交叉研究,力争从中找到一些较好的契合点,甚至提出新的观点、创立新的理论。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有喜有忧。面对现状,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态度,有策略、计划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医世家.中医基础理论

[2]中国中医基础医学199812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心肌损害及收缩力减弱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的一种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是世界性日趋严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学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渊源已久。在治疗上也已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我院近2年完成的中西医结合市级课题《中药益心汤对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作用的临床研究》结果再次证实利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该病对于降低再住院率、病死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的“心水”、“心悸”、“喘证”、“水肿”等范畴。《内经》记载:“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脉痹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心胀”和“心痹”就其临床表现而言可归于心力衰竭。张仲景发展了《内经》水气为病的思想,提出了“心水”病名。《金匮要略》:“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描述出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中医学“心衰”病名首见于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详述见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此处“心衰”虽非心力衰竭的典型表现,但与心力衰竭是有一定联系的。

2、中医学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心主血脉,心力衰竭则是各种病因导致这一功能受损而发生的病证。心衰的病因主要为心脏自病或他脏之病影响及心,造成气血阴阳诸虚,或六淫外邪犯心,从而损伤心脏。

心气虚衰为发病基础

心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在全身经脉中运行以濡养周身,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心气”上,即心气是推动血液在血脉中运行的动力来源。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才能保证心血的搏出,使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正如《仁斋直指方》所谓:“人以气为主,一息不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窍壤判……血脉流行者亦气也……盛则盈,衰则虚”。可见,若心气虚衰,推动血液运行无力,就会出现周身失养,进一步使心功能下降。《内经》称“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圣济总录》:“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则明确指出了心气虚为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邓铁涛[1]认为:“五脏皆致心衰,非独心也”。肺、脾、肝、肾的功能失调都可影响到心,而发生心衰。心力衰竭的主要病位在心,又常常与肺、脾、肾等脏相互影响。

正虚为本,瘀血为标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始则多因心气虚弱、气不运血、心阴亏耗,表现为气阴两虚、心血不畅,进而气虚阳衰或阴损及阳,而致“阴阳两虚,心脉瘀滞”,成为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基础。尤以心阳(气)亏虚,心脏鼓动减弱,营运无力为其病理变化的主要方面。心气不足贯穿心力衰竭始终,是心力衰竭恶化的重要因素。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曰:“元气既虚,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心血瘀阻则出现心悸,胸闷胸痛,面色瘀黯,唇甲青紫,舌有瘀点或瘀斑等。

水气泛溢为最终结果

《素问·逆调论篇》说:“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水气之客也”。其认为除血脉不通外,心力衰竭还与水气内停有关。又如《三因方·水肿》称:“短气,不得卧,为心水”。心气虚损衰竭,无力推动血行,血流迟滞,瘀而成水。由此可以推论出:心气虚导致血瘀,血瘀又进而引起水停,从而引发了咳喘、水肿、心悸等一系列证候。

关于心衰病机虽有较多论述,但认识是有一致之处的,即心衰的正虚与标实是相互交织共同存在的。其中,阳气虚衰,水饮与血瘀内停是贯穿于心力衰竭病程中最基本的病理机制。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心气虚→血瘀→水停→心虚加重,与现代医学心力衰竭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心功能不全→神经内分泌激活→心室重构→心功能不全加重)虽分属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3、中医治疗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辨证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灵魂,中医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最重要的就是辨证论治,心力衰竭的辨证分型主要是依据病因病理的变化进行,由于心力衰竭的主要病理机制为本虚标实,所以现代大多医家都以虚实为纲,病变累及脏腑为目,结合临床实践辨证分型。

专法治疗

杨积武[9]创制的强心宁煎剂涵盖了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所倡导的强心、利尿、扩血管及抑制心室重构的治疗大法。方由人参、黄芪、附子、丹参、泽泻、五加皮、川芎、甘草组成。以达益气温阳,强心利尿,行气活血化瘀,安神宁心之功。吴时达[10]等认为心衰的中晚期经中医辨证多为阳虚水泛,采用温阳健心灵口服液以温阳益气、利水活血,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李庆海[11]认为本病虚以气阴两虚为主,而心肾阳虚则多见于疾病的末期;实以水饮瘀血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为基本治则,创验方参麦宁心合剂。方由人参、麦冬、五味子、葶苈子、云苓、玉竹、车前子、桑白皮、当归、丹参、枳实、生龙骨、生牡蛎组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功。益气养阴则气血充足,鼓动有力,活血利水则瘀散水行,郁热自消,心安神畅。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心脏阳气不足(虚衰)为本,水停瘀血为标。因此,治疗需标本兼治,在补虚的基础上兼以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治宜温阳益气,活瘀化饮为基础。自拟益心汤:黄芪、白术、茯苓、桂枝、炙甘草、泽泻、泽兰、枳壳、车前子、当归、桃仁、南葶苈子、党参、临床观察其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血浆脑钠肽的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研究

王振涛等[12]采用左冠脉结扎术致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模型,观察了相同种类活血益气药的不同剂量配伍对心衰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的影响,发现活血益气药可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大鼠心脏系数及功能,且方剂配伍中多量活血药的应用均能较明显改善心衰大鼠的组织学指标心脏系数。同时从心脏组织形态学角度证明了活血药和益气药均有逆转心室重构作用。赵英强等[13]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复制大鼠心衰模型,用原位凋亡检测方法及电镜观察强心剂组及对照组的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无心肌细胞凋亡,模型组凋亡明显,强心冲剂能明显改善凋亡,其作用与卡托普利相当。沈雁等[14]研究发现,温心胶囊能明显提高心力衰竭心肌被抑制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水平,加强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阻止胶原降解及基质改建,调控细胞外基质代谢,提高衰竭心脏的射血功能。王洪良等[15]研究认为心复康口服液能通过改善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1(ANT1)、心肌线粒体腺苷酸转位酶2(ANT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改善能量代谢,治疗心力衰竭后的心肌损伤。

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在各方面均有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应用。众多医家对于心衰的认识虽各有一家之言,但总的来看其认识大同小异,基本上倾向于本虚标实,气阴两虚,水瘀互阻。在增强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避免不良反应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葛鸿庆,赵梁,郝李敏.邓铁涛教授从脾论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2,36(4):9-10.

[2]霍根红.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理实质[J].河南中医,2009,29(2):114-117.

[3]周亚男,张军平.慢性心力衰竭大气下陷说及从气、血、水论治[J].新中医,2009,41(4):7-8.

[4]连林芳.辨证分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例析[J1.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8(4):301-302.

[5]杨培君,杨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疗概要[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1):2.

[6]李立志.陈可冀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2):136-138.

[7]王胜林.董耀荣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633-1634.

[8]韩伟锋.邱保国论治心力衰竭经验撷要[J].四川中医,2006,24(10):2-4.

[9]许抗抗,杨积武,杨积武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病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1):84-86.

[10]吴时达,吴桐,吴昌碧.温阳健心灵口服液治疗收缩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2):88-91.

[11]范立华,李庆海.李庆海教授治疗慢性心衰经验[J].光明中医,2009,24(5):819-820.

[12]王振涛,王硕仁,赵明镜等.活血和益气方药对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左心室重构影响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5):376-378.

[13]赵英强,孙兰军,李慧臻等.强心冲剂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2):1762-1763.

[14]沈雁,曹洪欣.温心胶囊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mRNA表达的干预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3):85-87.

[15]王洪良,曾雪滨,王艳飞等.心复康口服液对慢性压力负荷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腺苷酸转位酶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8(1):18-20.

德国毕业论文30

有要求。1、选择德国留学论文符合的期刊。德国留学论文发表期刊众多,其中较为权威的是sci、ssci、ei和SCOPUS等,作者可根据自身专业领域选择论文方向的期刊。2、毕业论文语言为德语。撰写论文要用德国语言。语言是留学的基础,也是很多留学高校的基础,相关留学院校会通过语言看到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德国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

一、最初的考虑

第一个阶段最晚也应该在写论文前的一个学期就开始。许多学生其实很早之前就能够回答他们论文中提出的问题了。但是重要的事情有三件:

最晚何时何地报名书写论文?

哪些教师可以被找来做导师?

写论文前要先通过哪些考试?

在这个阶段最能帮助到你的就是根据重要目标设计一个大概的时间计划。这样的计划不仅可以让你的论文写得更安心,另一方面你会有在每一个目标点之间收获更多成功经历,也会有更多动力。

二、找到主题

教授一般愿意给他们辅导的学生提供一些主题的建议。这样当然有帮助,然而更好的办法是自己找到主题。如果本来就对某个主题感兴趣,那么论文写起来也会容易的多。如果不确定主题是否可行,还可以看看想找的那位导师是否有相关发表过的著作。

在联系论文导师之前,你必须要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因为在约谈的时候你起码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三、具化和检索

如果导师同意了主题,那么就得开始不断地缩小主题范围。因为论文容量有限,所以论文内容也必须尽可能具体,这样才不用到了最后去删减很多东西。

这一步完成后,最麻烦的.阶段就开始了:检索。首先,你需要从导师那里获得一些基本的标准文献,也就是论文必需的文献。这些书及书中提到过的文献通常为写论文提供极大的帮助。另外还推荐在专业杂志中寻找文章,这些文章一般包含专业主题的细节认知。

四、报名书写论文

报名写论文之前,你必须有了进一步的时间计划,这一版本应该比前一版更加详细。许多教授喜欢学生在报名时能提供详细的时间计划。

五、写论文

这一步起,你才开始写论文。和写学期论文一样,你应该先写主体部分。在主体部分完成前,我们一般不知道会强调哪些部分。只有完成了主体部分,才可以开始写引言。

结尾部分应该是想获得的认识的总结,而且也应该包含此领域其它研究的要点。

六、修改格式并完成

写完了最后一个词之后就可以开始修改格式。修改格式包括插入表格和图表,所以也需要计划进比你想象中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这些。尤其对于那些只会基本运用OFFICE软件的大学生来说,时间会非常紧张。

当然,论文也需要修改。最有意义的是让两个人一起帮你修改:一个不懂你专业的人专门只修改正字法错误,另一个同专业同学来查看论文内容方面的缺陷。

七、打印

最后一步就是把论文打印出来。可以自己打印,但不应该由自己来打印,一般推荐由专业机构打印论文。你可以先用PDF格式上传论文,由此打印出的高亮版本的论文可以获得一个随机印刷号。这样自然要比你自己打印出的那种版本更加严肃认真。

是所学什么专业的,一般情况都是要的了

德国硕士毕业论文1分是满分。德国5分制的,德国4分及格,5分不及格,1分是最好,相当于满分。毕业论文是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

30名研究生毕业论文

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标准

毕业论文包括以下内容:

封面、内容提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注释、附录、参考文献。其中“附录”视具体情况安排,其余为必备项目。如果需要,可以在正文前加“引言”,在参考文献后加“后记”。

第二、各项目含义

(1)封面

封面由文头、论文标题、作者、学校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等项内容组成。

(2)内容提要与关键词

内容提要是论文内容的概括性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控制在3字以内。关键词是从论文标题、内容提要或正文中提取的、能表现论文主题的、具有实质意义的词语,通常不超过7个。

(3)目录

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名称及对应页码,附录、参考文献、后记等对应的页码。

(4)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通常由绪论(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这三部分在行文上可以不明确标示。

(5).注释

对所创造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对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6)附录

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表格、图形等形式。

(7)参考文献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文章、著作名录。

4、毕业论文格式编排

第一、纸型、页边距及装订线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家标准A4型纸(297mmX21mm)打印。页边距为:天头(上)3mm,地脚(下)25mm,订口(左)3mm,翻口(右)25mm。装订线在左边,距页边1mm。

第二、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倍行距。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忌用繁体字、异体字等其他不规范字。

第三、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1)文头

封面顶部居中,小二号行楷,顶行,居中。固定内容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2)论文标题

小一号黑体。文头居中,按小一号字体上空一行。(如果加论文副标题,则要求:小二号黑体,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

论文标题以下的行距为:固定值,4磅。

(3)作者、学院名称、专业、年级、指导教师、日期

项目名称用小三号黑体,后填写的内容处加下划线标明,8个汉字的长度,所填写的内容统一用三号楷体,各占一行,居中对齐。下空两行。

(4)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紧接封面后另起页,版式和字号按正文要求。其中,“内容提要”和 “:”

黑体,内容用宋体。上空一行,段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与 “内容提要”间隔两行,段首空两格。“关键词”和 “:” 用黑体,内容用宋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七个,词间空一格。

(5)目录

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小4号仿宋。

(6)正文文字:另起页。

(7)论文标题: 用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排列,上空一行;下标明年级、专业、作者,作者姓名另起一行,四号楷体,居中排列;下空两行接正文。正文文字一般用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与正文字号相同,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二)”,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1),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为避免与注释相互混淆,不可用“①”。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9)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统一为“①”,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定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某年第几期〈例如 : ①龚祥瑞:《论行政合理性原则》, 载《法学杂志》1987年第1期。);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著作名称、出版者、某年第几版、页数 ( 例如:② [ 英 ] 威廉·韦德著:《行政法》,楚剑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7年版,第5页。)。

(10)附录

项目名称为小四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空两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示范文本”。

(11)参考文献

项目名称用小四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小四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参考的著作可不写第几页) 。

(12)页码

首页不编页码,从第二页起,居中编排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格式标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事记 2005年2005年3月7日音乐学系邀请德国语言学家为我系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开设德语口语课程。上课时间:每星期一下午16:00至17:30。2005年3月7日音乐学系邀请美国AGNES SCOTT COLLEGE大学助理教授JOHN WINZENBURG博士为我系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开设的音乐英语口语课程本学期将继续进行。上课时间:每星期一下午2点至四点。2005年3月30日星期三下午2:30德国科隆音乐学院教授,科隆交响乐团竖琴首席刘航安到我校讲学。讲学的题目为音乐现象学。音乐学系特邀美国OHIO州大学音乐学教授ARVED ASHBY前来我院讲学。1,题目:American Minimalist Operas时间:2005年5月11日(星期三)下午4:00—5:30。地点:北楼104教室2,题目:Frank Zappa's Ideas of Musical Work and Text时间:2005年5月13日(星期五)下午4:00—5:30。地点:图书馆楼414教室2005年5月26日下午4点—5:30,特邀越南国家音乐学研究所实验乐团来我院北楼207教室举行。2005年5月18日至22日研究生教学工作会圆满结束。特邀香港浸会大学音乐艺术系教授林青华博士来我院讲学1,题目:明末至清乾隆年间的西方音乐的传入时间:2005年5月25日下午两点地点:教学楼610教室2,题目:19—20世纪初的西方音乐传入时间:2005年5月26日下午四点地点:教学楼402教室3,题目:欧洲音乐与艺术的中庸概念时间:2005年5月27日下午两点地点:教学楼410教室2005年6月6日(星期一)下午4点—5:30。为纪念《唐吉诃德》一书出版四百周年,特邀我系王雪教授举办相关讲座。题目:五线谱上的唐吉诃德2005年6月10日上午8:30-11:30,下午2:00-5:00。音乐学系本科生进行一年一度的论文宣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特邀英国普林斯顿(PRINCETON)大学教授GIORGIO BIANCOROSSO来我院讲学:1、时间:2005年6月15日星期三下午16:00—17:30;题目:鸡尾酒效应“威尔第的《茶花女》(The Cocktail-Party Effect:Staging Verdi’s “La Traviata”)。2、时间:2005年6月17日星期五下午16:00—17:30题目:充耳可闻:电影音乐与阈下知觉之迷(Film Music and the Myth of Subliminal Perception)。2005年8月,音乐学系系主任张伯瑜接受富布莱特奖金,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Wesleyan University,为期一年。2005年9月20日第十三届论文比赛评比。2005年10月,学院任命姚亚平教授在张伯瑜出国期间主持音乐学系主任工作。2005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中非国际会议圆满结束。2005年11月3日星期四下午2点,音乐学系李淑琴老师博士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器乐创作文论之研究》。2005年11月16日星期三 上午10:00—12:00音乐学系外聘教授刘经树在教学楼415教室讲学。题目为前理解、游戏、音乐的理解——埃格布莱希特的音乐分析解释学。讲学内容:埃格布莱希特(Hans Heinrich Eggebrecht, 1919年—1999年)是著名德国解释学派音乐学家。他认为,音乐分析是达到音乐理解的必经之路:分析音乐里所证明的音乐意义,推断、诠释音乐所显示的内容。他从解释学的“游戏”概念出发,把音乐理解视为感官地参与游戏规则的过程,分析者是“一同游戏者”,从中学会理解游戏。本讲座将从理论和实例上,概述埃格布莱希特的音乐分析解释学的基本思想。2005年11月22日音乐学系姚亚平教授在演奏厅举办中央音乐学院院庆系列学术讲座《进化:从边缘到中心的历史运动》2005年12月4日星期日19:30特邀韩国和中国朝鲜族民间艺人来我院,在琴房楼演奏厅演出,演出的内容主要有长鼓、洞箫、伽耶琴的器乐演奏和说唱音乐盘索里的演唱。2005年12月15日下午2:30中国传统音乐专业二年级以上硕士生、博士生举行论文汇报。2006年2006年1月10日上午10:00音乐学系中国音乐史教研室,中国音乐史专业硕士博士生论文汇报,在第二会议室举行。汇报顺序如下:硕士二年级周丽娜(古代)、祁斌斌(近现代)、游红杉(近现代)、唐晓飞(近现代) 、张伟(在职)硕士三年级赵春婷(古代)、张红梅(古代)、吕雅莉(古代)、王鼎(近现代)、张慧(近现代)、郭懿(近现代) 郭云翔(近现代)博士生三年级魏艳2006-3-8音乐学系聘任外籍教授菲利帕上学期授课效果反应良好。本学期继续开课,课程为:1、1600年以后的西方音乐学。2、艺术管理基础。3、音乐英语。2006-3-8音乐学系聘任外籍教授刘经树上学期授课效果反应良好。本学期继续开课,课程为:1、西方音乐史。2、瓦格纳的音乐戏剧。3、德语音乐原著阅读。2006年3月17日(星期五)下午3:30,特邀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艺术馆研究院,民族音乐家(花儿专业)王沛老师(专著有《河洲花儿研究》、《河洲说唱研究》)来我院讲学。题目为:中国花儿——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珍贵遗产,内容为:花儿历史、特征、花儿会、花儿歌手、花儿研究、中外名人评价、花儿现状2006年3月31日下午2:30在第二会议室,在我系西方音乐史教研室主任余志刚老师的主持下,西方音乐史专业博士生刘小龙、安宁进行了充分的开题报告,西方音乐教研室的全体教师及相关学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2006年3月17日,音乐学系特邀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艺术馆研究员,民族音乐家(花儿专业)王沛老师(专著有《河洲花儿研究》、《河洲说唱研究》)来我院讲学。题目为:中国花儿——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珍贵遗产2006年4月6日,音乐学系特邀(美) 张明坚 (Peter Chang)目前在芝加哥的伊利诺伊东北大学的音乐系任副教授和弦乐指挥,来我院进行讲座题 目 :“世界音乐”课程在美国的发展与动态,以及我的教学经验2006年4月21号(星期四)上午,武汉音乐学院的四位调研人员来我院,其中孙晓辉(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主任),杨峻峰(演艺学院办公室主任)等,与我系领导就“艺术管理专业”和“音乐剧专业”方面进行了交流。2006年4月24——5月5号,音乐学系袁静芳老师、姚亚平老师、周青青老师代表音乐学系赴美国卫斯理大学进行为期7天左右的学术交流活动。2006年5月,由文化部教育科技司、中国音乐史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研究》编辑部主办的第四届全国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中,音乐学系01级本科生邝晴的论文《我国第一部扬琴教材〈琴学新编〉的历史价值》获(本科组):一等奖,指导教师:褚历音乐学系02级本科生贾抒冰的论文《清华国学研究院的音乐事迹》获(本科组):二等奖 ,指导教师:李淑琴音乐学系01级本科生宋歌的论文《中国第一部钢琴曲集——简评唐学咏的〈学咏钢琴散曲集〉》获(本科组)二等奖,指导教师:梁茂春2006年5月10日音乐学系特邀沃尔特·弗利施(Walter Frisch)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的著名教授来我院讲学题目: 勋伯格与德国现代主义2006年5月15日,音乐学系特邀斯里兰卡派拉德尼亚大学艺术系李纳·塞乃何维拉教学来我院讲学题目:五声音阶:布帕里 拉格 Bhopli(英雄气概)2006年5月29号,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萧梅教授的带领下,该学院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一行五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交流。当天上午我系姚亚平副主任在院办招待室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要求都给与了满足,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学生们非常的满意。2006年6月14日,音乐学系特邀查尔斯·卡布维尔教授(美国伊利诺斯大学音乐学系主任),来我院进行讲座内容:1、印度的保乌尔音乐2、印度尼西亚的伊斯兰流行音乐学系2006年6月30日上午9点,音乐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音乐美学学会、肖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共同举办:纪年何乾三、蔡仲德学术研讨会2006年9月21日,音乐学系特邀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音乐学系名誉主席、该校艺术与人文学术研究院副院长、上届全美民族音乐学会主席TIMOTHY RICE来我院讲学,题目:为什么要重新建立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模式2006年9月23中央音乐学院“第十四届学生论文评比”结果揭晓,此次论文比赛一共收到论文20篇,其中研究生论文8篇,本科生论文12篇,共有14人获二、三等奖及鼓励奖,研究生、本科生一等奖都空缺,二等奖本科生、研究生各2名,共4篇论文获奖,三等奖本科生、研究生各3名,共6篇论文获奖,鼓励奖本科生4名,共4篇论文获奖。2006年10月23日,音乐学系特邀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李明来我院进行讲学,协讲人为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姜家锵,题目:中国的吟诵音乐2006年11月13日,音乐学系特邀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杨燕迪先生来我院讲学,题目:论达尔豪斯音乐美学的历史纬度2006年11月26日,音乐学系举办了建系50周年的庆典活动,中外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2006年11月29日,音乐学系特邀美国钢琴家William Westney教授来我院讲学,题目:完美的“错” 音——钢琴学习和演奏家的新理念2006年12月4日,音乐学系特邀山西吕梁市青年晋剧院来我院进行晋剧音乐讲座,题目:晋剧名角示范讲座2006年12月7日,音乐学系特邀河北固安县屈家营来我院进行“音乐会”讲座2007年1月8日,中国音乐史博士生李淑琴老师进行了论文答辩,指导教师为梁茂春题目:《中国新时期与器乐创作相关的争鸣问题研究》 2007年12月28日(周五) 上午9:00西方音乐理论教研室在教学楼401举行硕士二、三年级学位论文中期汇报,要求每人15分钟。2007年12月28日世界民族音乐专业研究生进行了汇报,研二、研三年级的同学参加了此次汇报。2007年12月14日下午4点410教室,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方向和少数民族音乐理论方向的硕士生进行了汇报,顺序如下:2005级:陈瑜、程媛、荣英涛、梁伟丽、李丽梅、滕祯2006级:叶晓芳、邝晴、刘迪、杜梦苏、王先艳、张璐、王新磊2007年11月21日(周三)下午1:00―5:00音乐学系音乐美学专业研究生在7层音乐学系民族音乐工作室进行开题报告他们是:王维:晚明士人的音乐美学思想李彦频:【结构-摘引-解构】-音乐摘引与独立音乐范式曹红艳(公共艺术教育):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审美特征—试论中国传统器乐钢琴改编曲的风格呈现费薇(音乐心理学):音高期待引力区与音乐中因高分布规律2007年11月16日,星期五,下午4:00 音乐学系邀请Joyce Lindorff(古钢琴演奏家,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来我院讲学地点:教学楼414题目:德理格(Teodorico Pedrini)——18世纪中国宫廷的意大利传教士和音乐家特邀:Peter Allsop(英国著名巴罗克音乐专家,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访问教授)贾抒冰(研究助手)2007年11月6日—11月9日音乐学系举办了世界音乐周――暨第二届中-非音乐对话期间举办了五场研讨会,四场讲座,四个工作坊,四场音乐会.2007年10月18日下午四点,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演奏厅举办了“第十五届中央音乐学院学生论文评奖暨首届音乐学系学生王森国际交流基金颁奖典礼”。院长王次炤、副院长周海宏出席了本次活动,音乐学系副主任姚亚平担任主持。本科组一等奖张景晖 仙阁初闻乐歌声--登州文会馆对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二等奖张玉雯 跨文化音乐创作的多重认同——哈里姆?埃尔-达巴的古筝作品《尼罗河上的卡拉布沙神庙》研究陈楠楠 再看普罗科菲耶夫三等奖崔萌 国乐改进社《音乐杂志》研究万晶晶 周淑安艺术歌曲集分析崔燕琳 “持续音文化”的一角——欧洲民间乐器“赫迪格迪”研究鼓励奖王大庆 论台湾校园歌曲发展及艺术特征陈心杰 “似花还似非花”——记德裔作曲家华丽丝和她的中国情结周辰 从《闲居吟》到《姑苏春晓》——四首苏南风格专业创作的二胡曲的比较与思考黄予戈 “有限与无限”的二律背反——对斯克里亚兵《第五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学分析研究生组一等奖申莹莹 西周早期甬钟双音与周族“四声”问题探讨二等奖王先艳 试论鼓吹乐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状况宋歌 新发现有关吴伯超的资料研究三等奖段蕾 王西麟小提琴协奏曲浅析王新华 歌剧《领事》的深层寓意诠释袁昱 燕京大学音乐系初步研究2007年美国耶鲁大学音乐系教授普兰廷卡将于10月7日至19日访问我院,其间将举办四次学术讲座。普兰廷卡教授是18-19世纪欧洲音乐的著名专家,他的专著《浪漫主义音乐》是一本19世纪音乐的优秀教科书,他对克莱门蒂、贝多芬和舒曼等作曲家也有大量著述。他曾在耶鲁大学音乐系担任了10年系主任,2005年退休后,又担任了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的特别会员。2007年1月8日,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博士生李延红进行了论文答辩,指导教师为田联韬题目:《“北洞”婚恋礼俗音乐文化考察研究》2007年1月10日,由音乐学系主办的徐小平音乐学基金会捐款仪式在我院阶梯教室举行,中央音乐学院院领导、音乐学系师生一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中国教育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人民音乐、音乐周报、新浪网、音乐网、中央音乐学院网络中心、中央音乐学院宣传部相关媒体给与及时报道。2007年3月30日,我系西方音乐教研室博士生刘颖、王新华、潘澜、白君汉分别进行了博士生开题报告。2007年4月16日----4月19日我系西方音乐教研室特邀英国著名音乐学家Peter Allsop教授来我院讲学。2007年4月21日-----24日西方音乐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了在西安举行的西方音乐学会第二届年会,并且都宣读了论文。2007年5月14日,我系西方音乐教研室王婷婷进行了博士生论文答辩。2007年5月14日至6月1日,我系举办了为期3周的民族音乐讲习班活动,在这次讲习班中,特邀国际著名民族音乐学者,美国伊里诺伊大学民族音乐学和人类学教授布如诺·内特尔、及马克·斯洛宾、郑苏、苏玛萨姆和姆文丹卡来院讲学。学员们现场演奏了非洲鼓、加美兰。讲习班期间,还邀请了国内学者就西方民族音乐的理论与方法、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专题等进行了讲座,他们是:俞人豪、陈自明、张伯瑜、李昕。28日、29日还邀请了美国著名作曲家Alvin Lucier和环境音响家Ronald Kuivila举办现代音乐观念的讲座。6月1日,结合现代音乐节又邀请了云南个旧市大屯镇洞经会“化善坛”专场音乐会。2007年5月25日上午9点,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在本院阶梯教室举行了“王森国际交流基金”捐赠仪式。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副院长周海宏、音乐学系主任张伯瑜,王森当年的老师尹鸿书、袁静芳、梁茂春、周青青等教授,王森的同窗附中校长邢维凯、院办副主任刘红柱,以及捐赠者本人王森。捐赠仪式由音乐学系副主任姚亚平主持。根据王森先生的意愿,基金总额为500万,用于资助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的学生走出国门参加国际会议、进行短期参观、访问和学习,达到开阔学生学术视野的目的。2007年6乐25日下午4点――6点,特邀我院校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职业策划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徐小平先生前来我院讲学。题目:音乐、职业与人生截至6月21日音乐学系完成了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工作,在这次论文答辩中,共有30名研究生、博士生、艺术硕士生顺利通过。音乐学系共有25名本科生上交毕业论文,6月22日全天在阶梯教室有24名本科生进行了论文宣读,全部通过。全系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其中评为:张伯瑜、姚亚平、和云峰、李昕、周青青、余志刚、宋瑾、李起敏、李淑琴、郑祖襄。2007年8月音乐学系音乐美学教研室留校博士生三名,他们是:柯扬、李晓冬、何宽钊。9月份开始承担全院共同课的音乐美学课程。2007-----2008学年度,西方音乐教研室聘请了两位外教来我院讲学,他们是David Noon(上学期) 和Peter Allsop(一学年)所开课程为:Peter Allsop:上学期所开课程为巴洛克合奏奏鸣曲、重奏表演、蒙特威尔第时代的音乐、历史演奏实践下学期所开课成为:音乐英语、“迪多”的语境、亨利·普塞尔《迪多和伊尼》歌剧排练。David Noon:中世纪文艺复兴音乐、音乐学研讨2007年9月14日晚7:00特请印度学者来我院演出2007年9月27日下午4:00――6:00音乐学系特邀美国著名音乐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UCLA)教授安东尼·西格来我院讲学。题目:民族音乐志写作在音乐研究中的价值。地点:414教室2007年10月9日晚6:00-8:00音乐学系特邀墨西哥国立大学-Autonomou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Mexico来我院讲学,题目:在古巴的中国唢呐内容:随中国移民,唢呐被带到了古巴,并在古巴得到发展。至今这件乐器和其音乐师什么样的?请来听本次讲座,看一件乐器在不同的文化中的独特发展。地点:教学楼613 2008年5月至6月6日,音乐学系34名研究生先后进行了毕业论文答辩具体如下:中国音乐史教研室:硕士生(4名)申莹莹 (古代史) 郑祖襄教授 三门峡虢国墓出土乐器研究林莎 (古代史) 郑祖襄教授 十六国时期外来乐器图像考王洪涛 (近现代音乐史) 蒲方副教授 20世纪80年代“华夏之声”系列音乐会的历史思考王鼎 (近现代音乐史) 梁茂春教授 《新音乐》月刊研究博士生(2名)程兴旺 (近现代音乐史) 汪毓和研究员 中国动画电影音乐艺术特征发展研究(1989年以前大陆部分)石一冰 (近现代音乐史) 梁茂春教授 中国当代大型合唱创作研究中国传统理论教研室:硕士生(7名)梁伟丽 周青青教授 定州秧歌的传承与变迁徐磊 周青青教授 从闯关东的乞讨方式到国家级文化遗产——论胶州秧歌社会维护的乡土特征程媛 钱茸教授 表演艺术家体系案例研究:豫剧旦角三大表演流派唱腔音乐及表演风格的比较滕祯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杨民康教授 刀郎木卡姆音乐的变异型态及其深层结构研究——以阿瓦提县三部编创木卡姆为例李丽梅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和云峰研究员 民俗旅游与文化变迁——对2000年以来街津口乡赫哲族音乐文化的实地调查与个案研究陈瑜 袁静芳教授 福建南音“滚门”模式特征研究荣英涛 张伯瑜教授 庙会仪式音声与性别身份认同——河北井陉县东头村农历七月十九观音老母庙会个案研究博士生(3名)刘嵘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田联韬研究员 土家族梯玛巫祀仪式音乐研究王华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田联韬研究员 西藏昌都热巴艺术研究何岭 (中国少数民族音乐) 田联韬研究员 民间音乐新兴唱片研究——以贵州部分地区民间音乐传播现象为考察案例西方音乐史教研室:硕士生(5名)张晓敏 姚亚平教授 《调性游戏》的新古典主义特征高悦尔 姚亚平教授 论威尔弟《安魂曲》的音乐创作特征王雅迪 姚亚平教授 阉人歌手跨性别现象研究李冰 姚亚平教授 勃艮第宫廷音乐生活探微刘颖 余志刚教授 女性主义视角下克拉拉·舒曼的艺术成就博士生(2名)王新华 姚亚平教授 从调式到调性——16、17世纪西方音乐音高组织体系之演变白君汉 余志刚教授 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音乐戏剧建构研究世界民族民间音乐教研室:硕士生(1名)靖灿 陈自明教授 比什米拉·汗及其唢呐音乐研究博士生(1名)张玉榛 陈自明教授 拉维·香卡艺术实践中的印西音乐文化交融音乐美学教研室:硕士生(3名)刘莉 宋瑾教授 “体系即历史”——达尔豪斯音乐美学治学观蠡测李彦频 邢维凯教授 引旧喻新——论摘引手法在西方音乐中的应用及其意义费薇 (音乐心理学) 周海宏教授 音乐旋律期待:历史回顾与在中国被试群体中的初步实验研究博士生(1名)雷美琴 博士 音乐美学 张前教授 中国当代流行歌曲的审美品评2008年5月14日下午4:00—6:00在教学楼414教室,音乐学系特邀香港浸会大学研究部主任林青华教授来我院讲学题目:从上海,通过香港和台湾到达世界:越剧《梁祝》的持久影响力From Shanghai to the Globe through Hong Kong and Taiwan: Lasting Influence of the Yue Opera “The Butterfly Lovers”2008年4月11日(周五)下午2:00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教研室在401教室举行黄妙秋、吴叶博士生论文开题报告。全体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教研室的老师们和田联韬、和云峰老师及部分学生参加李此次汇报。2008年月31日(周一)上午8:30西方音乐史教研室在401教室举行了硕士生施慧、曾祥吉毕业论文中期汇报。全体西方音乐史教研室的老师和部分学生参加了此次汇报。2008年3月27日(周四)10:00-11:30英国皇家音乐学院(The Royal College of Music, London)的院长、著名单簧管演奏家科林·罗森先生(Colin Lawson)来我院并在第一会议室举办大师班讲座。题目:莫扎特和贝多芬时代的单簧管2008年3月第二学期,音乐学系聘请了美国阿兹塞太平洋大学教授研究民族音乐的Kimasi·Browne(基马西·布朗)来我院讲学,时间为一学期。所开课程为:美国黑人灵歌合唱、美国黑人流行音乐文化、流行音乐钢琴伴奏、同时也为音教系开设了课程。2008年1月11日(星期五)下午4时,地点:教学楼414主讲人:瓦尔特·弗莱什(Walter Frisch,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席教授)嘲讽的德意志——勋伯格及其《小夜曲》op. 24“嘲讽”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文本批评概念。自F. 史莱格尔、海涅等人提出以来,深远地影响了德国思想界,先后体现在托马斯·曼、马勒、里夏德·斯特劳斯、勋伯格等人的创作中。勋伯格的表现主义、十二音作曲作品早已为人熟知,但很少有人研究过他的这首《小夜曲》。这部作品不光停留在勋伯格自嘲为“小现代斯基”所体现的新古典主义倾向上,而且体现出作曲家以嘲讽姿态回顾过去(维也纳小夜曲传统)、着眼于当今(新古典主义)、展望未来的文化取向。本次讲座题目是弗莱什教授主要著作之一《德国浪漫主义》(German Modernism)的延伸和继续,有助于我们了解勋伯格艺术思想的全貌。2008年1月10日(周四)下午2:00音乐美学教研室举行研究生开题报告,地点:414教室,具体安排如下:赵坚娣(硕士) 邓四春(博士) 汪涛 (博士)2008年1月7日下午两点音乐学系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博士生何岭将要进行论文答辩,指导教师田联韬教授。2008年1月7日(周一)下午2:30进行中国音乐史方向二、三年级硕士生汇报。汇报硕士论文选题、进展及与专业相关的其它学习问题。准备好电子文本,每人10分钟。顺序如下:1.黄佳2.王希丹3.申莹莹4.林莎5.段蕾6.袁昱7.宋歌8.王玉9.王洪涛10.周国荣

德国研究生毕业论文不过

近些年德国的高校慢慢产生变化,修业年限越来越与其它海外高等院校一样,课程绝大多数也划分成本科和硕士两大类。因而每一年去德国出国留学人数也有所增加,德国文化教育具有特殊的优点,德国也有很多著名的院校,但虽然院校再多很有可能也是会有不可以成功毕业的学生,由于不及格和论文不过的事情学生们也数不胜数,充分考虑以前有不少同学咨询了我有关并没有顺利毕业是不是可以办学历学位认证问题,下面给大家解释一下。

回国发展是留学人员学有所成时选择数最多的,对于海外留学生回国发展趋势中国也出了很多有益的现行政策,与此同时目前我国的学生就业市场吸引力特别大,留学人员也是十分受人力资源市场的热捧。要是没有海外学历认证,那样这个对于留学生的优点不存在了,因此能够得知海外学历认证的必要性。

并没有顺利毕业该怎么解决?

第一,假如大学本科并没有顺利毕业,大伙儿能选跨本升硕,在尽量短时间内读完研究生,既节了时间又提高了文凭,毕业之后针对海外学历认证没有影响。

第二,假如硕士研究生未能大学毕业,能选申请办理二硕,但由于第一个研究生不成功的原因,也会导致二硕受影响,不太建议挑选。

第三,要是自己大学本科毕业或是研究生并没有大学毕业,但又不想继续深造,在通常情况下是无法通过留服办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能选留信认证,留信认证也能证明你一直在国内外的留学经历,找个工作都是得到认可的,大家如果有相关留信问题还可以向我咨询。

德国留学回国由于没毕业并没有成功得到学历学位证书,人人都有不同情况,随后对于每一个人状况得出验证计划方案,符合条件按照方案申请办理得话,学历学位认证也是有可能申请的,因此大家先别自身进行申请,先了解好专业人再做打算。

跨本升硕是一种特殊申请办理方法,可绕过本科阶段直申硕士研究生入读,尤其是英国或是澳洲的研究生,在1-2年之内学有所成,在尽量短时间内读完研究生,更短期内取得更高学位证书,那样大学本科是不是大学毕业对于你来说没有任何严重影响,大学毕业也不会影响归国学历学位认证。

硕士研究生未毕业能够直申二硕

和跨本升硕同样,再次申请一个研究生入读,不过因为第一个研究生不成功的原因,正常的申请办理学业上有一定限定,根据直申研究生则可再选择一个较容易毕业技术专业。

学历学位认证

都懂回国之后需办理学历学位认证,假如无法再继续出国留学,在通常情况下没法验证的小伙伴可以试着根据相关的评定研究分析根据验证计划方案提交申请,若不能解决还可以选择留信认证可证实你一直在国内外的留学经历,也被中国绝大多数创业企业承认的。

德国毕业论文挂了是不能申请学历认证,我们应该去重新向学校申请以及提供更好的毕业论文。

只要努力就会成功,加油,美好的一天在像你招收

是可以申请学历认证的。你的论文挂了但是你可以申请跨本申硕,尽可能的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业,这样既可以提升你的学历,也可以得到学历认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